第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对策
柳州鹿寨县四排中学
韦华超
众所周知,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老难题——两极分化现象。虽然英语这门课在很多省、市、县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开设,英语教育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家长的重视,但近年来两极分化现象还很严重,甚至从初一开始就很明显了。
既然两极分化现象已经普遍存在于英语教学当中,那么应如何采取对策,最大限度的缩小甚至消除这种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要想扼制这种现象,关键在于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一、全面分析后进生的产生的原因,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后进生的产生的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有的是受到智力因素的影响,但大多数是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如: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的态度不端正,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等。对此教师应拿起“放大镜”、“显微镜”来观察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认真地分析后进生产生的真正原因,对正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后进生的转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任知过程总是体现一定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往往更带有情感因素,他们不能从理性上认识到某学科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喜欢某学科的老师就爱好该学科,同时也会因为不喜欢某学科的老师而放弃该学科的学习。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后进生要热情帮助,认真辅导,跟后进生谈话时要柔中有刚,从感情上渐渐接近,从精神上多多鼓励,从学法上多多指导,切忌放任自流,挖苦讽刺,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真正地关心每一个后进生。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后进生的兴趣及良好的习惯。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兴趣必须从教学本身入手。教师应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改变课堂死气沉沉的气氛,创造一个和谐的、宽松的、人人参与的竞争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进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在问题的设置上应有梯度,针对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设计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着眼于双基的培养。如果学生答对了、理解了,此时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及时的表扬,都可以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课堂上应精讲多练,注意“以新带旧,以旧引新,”当堂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尽可能地熟练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注意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形成滚雪球似的困难,从而避免恶性循环。
后进生往往没有课前预习,课堂上大胆参与,课后坚持复习、朗读、背诵、听录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于上课“开小差,”课后抄作业。对此,教师应坚决杜绝这些不良现象。要经常出抽查,提问后进生的预习和复习情况,做得好的给予表扬,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多渠道地帮助每个后进生。
要想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教师必须在摸清学生底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要下意识地对尖子生“设宴席“,对后进生“开小灶,”巧妙地采用“一帮一”的活动,使得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进而逐步缩小两极分化。“一帮一”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因为学生之间的语言是相通的,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采用该活动的形式时,应做好优生的思想工作,并出取得其家长的支持。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数存在自私的心理,此时教师应让优生觉得教会了比自己差的同学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高,同时也体现了友爱和乐于助人的美德。此外,教师在补差工作中应采取及时的补旧措施帮助后进生过好“三关”。首先,过语音关。语音是入门教学阶段的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教师应多抽出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努力让每个后进生都能熟练正确地读出48个音素。掌握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辅音字母、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并能正确地认读单词。其次,过词汇关。在学好语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结合音、形、义记单词的好习惯。并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坚持每天记一定数量的单词、词组和句子,教师也要坚持督促检查。最后,过语法关。对语法要点、难点,如时态、语态、构词等要分类讲解、反复操练、归纳整理,让学生掌握其全貌。如能后进生过好以上“三关”就为后一阶段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实行“优惠政策”,坚持不懈地教好每一位后进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提问、操练、作业、背诵等方面可有不同的要求。以培养双基为切入点,有策略地对后进生采用“优惠政策”,适当对其降低要求,“以退为进”。对后进生稍稍地加任务,使其能顺利完成,产生成就感,强化心理优势。应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并提出新目标和要求,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在上升,又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就会逐渐有了信心,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的成绩必然会提高。由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心理优势又会进一步得到加强,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采用合理的方法,不断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控制和缩小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篇: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泾川县黄家铺中学 李生福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新的课改理念下。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区域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思想无法与教育内容同步,导致学习不求甚解,在学习上存在较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学科成绩两极分化随之出现。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作了具体分析,并分别对不同的成因和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关 键 词] 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对策;教师教法的改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农村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化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也已渐渐形成。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区域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思想无法与教育内容同步,导致学习不求甚解,在学习上存在较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学科成绩两极分化随之出现。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参与的障碍。其次,新
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觉性,少了被动性,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容易与人拉开距离。再次,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探索和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少了对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多种原因造成了新课程下学生成绩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不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经过走访学生、学生家庭、调查周边环境,发现农村初中的这一问题非常突出,下面就谈一下出现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广新课程改革,然而,受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主要就看一年的升学率,在重压之下,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只能把考试成绩放在学校的重中之重。它是校与校、班与班、教师与教师排名评比的依据,也是教师聘任、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的先决条件。在这样的鞭策下,教师都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为提高他们的好学生考试成绩日夜操劳,拼命工作,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了遗弃,好学生受到特别关注,差生成了皮球,因此分数也就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文化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在农村部分家长只受过初中教育,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局限性的不打架、不骂仗是做到了,只
要到学校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样一来,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只靠老师单一教化,家庭第一学校作用的发挥微乎其微。另外,农村近年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学生的生活处在矛盾之中,瞻前顾后,无心读书,农村到外地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几乎全家出动,家中只剩读书的学生了,有些学生寄养到亲戚或他的爷爷、奶奶家中,孩子成了无家可归的鸟,自由飞翔。这一些原因使得学生任性、无自主约束力,而这样一来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
3、来自学校的原因。学校人员的配臵、班级授课的配臵不平衡,专业不对口,新老中年教师分配不均,年轻教师缺乏恒心、敬业精神、责任感,对学生的耐心细致工作做的不到位,老年教师教法守旧,中年教师缺乏细研深究教材的精神,安于现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对老师上课兴趣大减,好中差差距越拉越大。
4、学生个体的原因。由于单亲家庭学生、寄养在亲戚、爷爷奶奶家中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放任自由,造成自我落后与他人,加之,先天智力因素不足。
5、来自班级管理的原因。由于班级管理不均衡,松紧不一,思想工作的程度不一,有的班主任不善于走访家庭,不善于了解周边的风土人情,不善于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去,干工作走马观花,致使部分学生对班级集体无望,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学生两级直接分化。
6、来自授课老师的原因。在新课改下,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已成大局。老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非常重要,而在农村仍然存在着没有立足于学生现有能力的培养,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力,培养其特长,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因材施教仍然是一句空话。另外,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天性被埋没,一切积极因素受到控制,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成了笼中鸟,只能在教者引导下完成一年又一年的学业,而老师挖空心思为了他的考试分数、尖子生培养,忽略了后进生,课堂上一位的大容量、高难度,课外辅导只看排头兵,对尾巴只斜视一眼,这样一来日复一日,越拉越远,甩在后面的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教育悲哀。
7、来自学生影响的原因。每个班级中都有表现好和表现差的学生,学生的自控力也不尽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力极强,学生之间会互相影响,不仅表现差的学生会向表现好的学生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也可能会学习模仿学习差的学生,或者更多的则是后进生之间互相影响。这样一来,后进生就成了一部分同学,他们之间的互相影响使他们越拉越远。在现实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就是指学生学习的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所以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来说,防止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育主管部门在新课改理念下,始终要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本化的和谐统一,始终把崇高的职业道德动态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现代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校拥有一支具有饱满热情、良好态度、顽强意志,奋发精神、扎实作分的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工程。让优秀教师敢于冒尖,早成名师,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实行教师平等竞争,则优聘用的原则,改革分配制度,拉大收入差距,是分配政策向名师、优师倾斜,按劳分配,优质优酬,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师会把自己注意力放在全体学生身上。
2在学校宏观调控上,按照教师的年龄,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本身素质,适当进行各级搭配,这样取长补短。既能增添活力,又能相互学习。在班级班主任配臵上,尽量选用年富力强工作三年以上担任班主任。这样无论从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上有利于学生管理,学校定期进行培训、轮训、外出参观等。
3加强引导,根据本地区风土人情,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对单亲、留守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多照顾,经常和他们多交流,是他们从中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感受温暖,感受母爱,班主任、授课老师、学校领导经常到学生家中去,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关爱,解决学生一切困难。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心回到学习上来,这样差距就缩小了,一切问题就会容易解决。
4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平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1)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是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佳水平。在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促使优等生戒骄戒躁,不断奋发向上,对中等生,要经常使用“赏识法”,鼓励他们选择“高一级作业或高一级要求”,促使这些学生能达到目标。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提出较低标准和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注重实效,教师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教学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学生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力的发挥和成功的体验,而成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一个自信力很强的人,很难有什么困难能阻止他前进,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能力。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失败损伤了学生的自信或自尊,他会变得越来越厌恶学习,越来越沮丧,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他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是防止两极分化的一种方法。
(3)不得不承认,在学习与生活中,一些条件“优越”的学生看不起一些特殊学生:后进生、单亲学生等。而一些后进生与单亲学生等也自己瞧不起自己,致使他们自暴自弃,自甘落后,学习上不上进,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平等意识,要多关注后进生与单亲学生,多表扬这些学生,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
(4)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能说会学了。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极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而现在我们要强调或在教学程中要特别突显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分享彼此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会得到显现,学生会
有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学习也就不是老师逼着学,学生被迫学了。
5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建立学习小组,让好带差结成对子,引导他们从学习、做人、处事等方面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在小组内形成一种活力,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样一来好学生多起来了,班级的风气也正了,学校也就有了活力。
6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学科教学的中心在学科还是在人,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为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新形式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论。因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学生心身发展的理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3)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这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就是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要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4)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口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
不能进步,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抗拒。(5)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趋近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切实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只要教师真情的投入,必定得到学生真情回报。(6)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树立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7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要明确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各展其长,学生的差异一定会转化的。作者简介
李生福:男、汉族、生于1963年,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现任黄家铺中学副校长。
.黄家铺中学 2012-06-27
第三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其应对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及其应对
【摘 要】一般说来,学生的智商差别并不太大,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绝大多数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的因素所造成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两者在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处理的好,可以相互促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习兴趣;非智力因素;两级分化
初中生英语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是学校普遍性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也不利于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身心发展。因此,一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就应该及时找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耐心帮助他们补习功课。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及早指出、说明掉队的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两极分化的成因初探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在入学前几乎没接触过英语。所以随着年级的上升和知识的加深,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日渐产生或者说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及时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而其他同学则无法做到。如果这个问题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成绩。
两极分化的成因主要来自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升到初中后,学科比小学增加了,学生升到初二年级后,增加了物理学科,升到初中三年级后,增加了化学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内容增加、程度加深、要求提高。
二是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兼而有之,极不稳定。他们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精力旁移,其注意力较难长久地集中到学习上来。
候,感情上的压抑和创伤更深,常常表现为失去自信心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因此更需要关心、鼓励。
2.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①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学习英语不仅是我国教学大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要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学好英语。面向全体学生,力争能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起点、进度、训练量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一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且要特别注意给学困生多一些“跳一跳”的机会;学优生要从速度和份量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也感到摘果子并不那么容易。形成一积极向上的良性竞争氛围,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充分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②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
有些学生在学习上萎靡不振,但在体育竞赛、文艺活动、电脑游戏中却表现得十分活跃。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听说、唱、画、游戏、表演、辩论等各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并及时鼓励,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活动老师都要精心设计,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在参与和表现的过程中,学生到知识,增强信心,就会对学生逐步产生兴趣。
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延伸
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对程度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一定的努力,达到一定的要求,要充分使学生饱尝胜利的喜悦,形成一定的成功心态。如对于课文的处理上,大致可分为:让学习好的同学进行熟读。当然,平时作业上、考试上也有所侧重,把分层次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借鉴可行的教学
在口头作业的检查上,可采取让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的方法;书面表达也可采用这种方法,让大家一起来当老师,对某篇文章进行批改,圈出好的,指出不足的,这样对全体学生特别是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改进教学方法,保持言语技能的延续和发展。
英语老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境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如在外语课上可以用实物巧设情境、用动作表演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用音乐(歌曲)伴随情境、用图画烘托情境。只有这样,外语课才会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津津有味,并由此产生学生的动力。
4.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予“渔”而“鱼”。
在教学中注意到:有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经过调查发现,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指导学法,成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如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总觉得单词难记,那么就要及时教给他们“听懂——读准——辨形——归类”的记忆方法,又如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联想法、对比法、系统法、规律法、即景法等等。
除此以外,还要使学生培养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那么,在外语学习中究竟要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呢?本人认为,以下几方面尤为重要:
①每天进行朗读的习惯
语言不是寂静的字符,而是有声的艺术,学习外语就是要进行朗读。朗读、背诵是“听、说、读、写”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即道出了朗读与理解的意义。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手段,通过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朗读要求力求准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切不可有口无心。读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课文、故事或建议读物,精彩句段要熟读成诵。
②养成勤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充分地道出了勤记的重要性。
[7]隋铭才《英语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第四篇: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范文模版]
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表现在初二,根源却在初一,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根据汉字注音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初一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初三年级,甚至高一年级,有许多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们补上语音课。但是,尽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初一失去了机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因此,整个初一前一学期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语音教学上,所有教学项目都应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使至少90%以上的学生在初一上学期期末基本做到:能正确熟练地读出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能借助音标正确读出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这样可使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从而使老师在单词教学上少用点时间,学生自己就可以去拼读单词了。
如何才能搞好音标教学呢?我采用的总的方针是:相对集中、分散巩固;先易后难、难点分散;字母、音标、单词“三结合”。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教学26个字母的同时,从归纳字母读音入手,开始逐步接触音标;讲清字母和音标的区别,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结合所学的单词,对其音标进行分解,或单音素拼读,或留头去尾;使学生初步分清开、闭音节和长、短音;教学过程中随时总结各种读音规则以及字母组合、重读、连读、浊化、失去爆破等有关知识。
2.强化音标教学①保证时间:每个学生早上一起床必须大声朗读音标,时间为15分钟;晚上听三遍《国际音标磁带》,委托家长督促落实并逐日签字。②配备统一的学习用具。每个学生备有一台录音机,一盒音标磁带,一盒课本录音磁带,一盒空白磁带,一本英汉小词典。③对音标的掌握要求必须人人达标,利用时间逐个检查。④每课结束后都布置一定的录音作业,大力提倡学生模仿标准读音。老师每次逐盒听后评出等级,并在盒内夹一张纸条,指出其缺点和错误。获得最好等级的学生录音在班里播放。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国际音标的积极性。⑤及时帮助、辅导差生,消除他们对音标学习的畏难情绪,使之尽快跟上队伍。⑥每学期新课之前都让学生查词典或查词汇总表,让他们自己给生词注出音标,并预习试读。⑦经常举行小组或全班学生强记单词比赛。如:把生词、音标、汉语意思(一般10个)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拼读强记10分钟,擦掉之后看谁记得最多。这样做就迫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单词或在单词下注汉语同音字的不良习惯.⑧在教音标时,既注意趣味性,又贯以知识性。
经过以上方法的强化音标教学,出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拼读能力明显加强,90%左右的学生能根据音标熟练、正确地读出单词,对符合读音规则的生词不依靠音标就可以正确读出,丝毫不感到英语难学;教师也觉得教起来得心应手;课堂上师生配合得好,双边活动也较前活跃。教师已不再占用课时进行单词教学,而只对预习效果作一些必要的检查。学生基本已不再靠机械重复记忆单词。由于提高了自学能力,学生普遍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因而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这正是在关键期重视了音标教学,狠抓了拼读规则教学的结果。
第五篇: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发生的变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学生家庭的两极分化产生了影响;我校虽是农村小学,但良好的社区环境和较高的家长期望,要求学校以高质量的教育来回报。综合以上认识,为了确实贯彻《新课标》的任务与要求,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阻止“好生与差生差距越拉越大”这种现象的蔓延,有效遏止学生数学学习的两极分化趋势,是我们全体数学老师一个急与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教师、教材的变化。
2、学业负担重,对学习缺乏兴趣。
3、数学认知结构欠缺,不能为后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4、学生的心理出现了变化。
5、家长的不关心、不重视。
(二)减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2、营造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产生感动力,推动力,进而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
3、融合各类学科,让学生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增加学习的乐趣。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因材施教,把握教学深度。结合学生的生理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数学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中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