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教案《春雪》
课题: 21·《春雪》
学校:上饶县上泸镇中心小学
姓名:徐红连
联系电话:***
邮箱:635639426@qq.com
第二十一课
春雪(唐·韩愈)教学设计
上饶县上泸小学
徐红连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词卷)》第二十一课分别选录了唐代韩愈的《春雪》、唐代张旭的《山中留客》二首代表诗作,第一首古诗《春雪》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描绘了姗姗来迟的白雪纷纷扬扬的画面。构思新颖。全诗变静态为动态,把冷落的初春写成热闹的仲春,是一首另开生面的佳作。同时《春雪》是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爱情小说。还有日本同名电影《春雪》,讲述了一对贵族恋人的爱情悲剧。“西涧春雪”是茶名,产于滁州。第二首古诗则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整体描绘和对客人欲离去想法的否定和劝说,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二、目标设定
1、初读词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
3、结合译文再读词文,理解词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
4.品味、揣摩诗中凝练的句子。5.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诗以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五项技能为教学目标,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
四、流程设计
1、导入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韩愈的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文为诗”的“说理诗派”诗风,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对后世影响很大。
2、解析古诗
(1)、出示古诗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分句解析
第一、二句中的意象:“新年”,即阴历的正月初一,伴 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喻示着新的一年或是春天的到来。“芳华”,芳香美丽的花,或美好的年华。
“草芽”,小草的的嫩芽,喻示着春天的到来,或是勃勃的生机。“都”“初”“惊”三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第一句中的“都”字,体现出诗人对于春天以来却就不见芬芳的鲜花的那一种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句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初惊”二字。单以第二句而言,很容易将“初惊”字解读为这一年初次见到春意的惊讶,意外之意;但联系第一句,代表着春天开始的那一天早已过去,却并未感受到一点春意,直到二月小草才抽出了一点绿芽,这其中蕴含的其实是历经了长久的失落与等待之后的那一种欣喜,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情,故“惊”字,应解释为惊喜而不是单单的惊讶。“初”字虽然代表了初次,但联系前面的“二月”,却表现出诗人对于春来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这两句的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期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第一句“未见芳华”的失落,到第二句“惊见草芽”的惊喜,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本诗第三、四两句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构思精巧,想象奇诡。在常人眼中,雪一直就是万籁俱寂的寒冬的最有利表现,因此对于体现着万物复苏、生机焕发的春天而言,即使不是对立的,也必定是格格不入的。诗人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却嫌”“故穿”二词,运用拟人手法将白雪塑造为一个美好、灵动而又充满了情趣的形象,写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讲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却嫌”、“故穿”,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实则更是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后感慨、高兴、欣喜之情。这本应是春天迟迟不来的罪魁祸首,却也等不及那还未真正来到的身影,于是纷纷扬扬的,穿过庭前的树木落下,装点出一片春色。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3)划分节奏
词有节奏,句有停顿,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试着用节奏线画一画停顿的地方,(学生听并划出句子内停顿的地方)。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做飞花。(学生试着自读与对读,教师检查学生朗读的节奏划分,并让学生汇报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注意停顿与延音是有区别的,停顿是无声而有气,延音是有声有气,是声音的延续,再来体会停顿与延音的区别,反复强化朗读部分。
(4)、全文赏析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五、总结
韩愈的诗并没他那和杜甫的诗并称“杜诗韩文”的散文那么流传广泛,但通过这首诗,我们却深切体会到了韩愈的诗力求新奇,别具一格的特点,相信对于今后我们对于韩愈其人及其作品的解读,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六、当堂检测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
⑴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⑵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新年:指 农历正月初一。故:故意。
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七、板书设计
21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释义
1.芳华:芬芳的鲜花。
2.初:刚刚。
3.庭树:花园里的树木。
4.故:因此,所以。
5.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
第二篇:春雪教案
《诵读》第5课
春
雪
一、教学目的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眼中特有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春雪。2. 背诵古诗。3. 完成课后题。
二、教学流程
1.背诵《早春呈张水部》:在韩愈眼里,刚刚冒出新芽的小草是春天里最美的景色了,可是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2.自由朗读《春雪》,问:你们找出这个人了吗?(春雪)3.春雪是怎么想的呢?小组讨论。4.展示CAI,帮助理解。5.感情诵读:小组赛 6.背诵比赛:接龙赛 7.完成课后练习
三、课后小结
第三篇:韩愈诗《春雪》教案
韩愈诗《春雪》教案
一、教学目标
品味、揣摩诗中凝练的语言,正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准确品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反对六朝以来骈偶的文风,提倡散体,务去陈言。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韩愈的诗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开创了“以文为诗”的“说理诗派”诗风,增强了诗的表达功能,扩大了诗的领域,对后世影响很大。
2、解析古诗
(1)、板书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分句解析
第一、二句中的意象:
“新年”,即阴历的正月初一,伴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喻示着新的一年或是春天的到来。
“芳华”,芳香美丽的花,或美好的年华。
“草芽”,小草的的嫩芽,喻示着春天的到来,或是勃勃的生机。
“都”“初”“惊”三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第一句中的“都”字,体现出诗人对于春天以来却就不见芬芳的鲜花的那一种期盼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句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初惊”二字。单以第二句而言,很容易将“初惊”字解读为这一年初次见到春意的惊讶,意外之意;但联系第一句,代表着春天开始的那一天早已过去,却并未感受到一点春意,直到二月小草才抽出了一点绿芽,这其中蕴含的其实是历经了长久的失落与等待之后的那一种欣喜,是一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心情,故“惊”字,应解释为惊喜而不是单单的惊讶。“初”字虽然代表了初次,但联系前面的“二月”,却表现出诗人对于春来太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这两句的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期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从第一句“未见芳华”的失落,到第二句“惊见草芽”的惊喜,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本诗第三、四两句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构思精巧,想象奇诡。在常人眼中,雪一直就是万籁俱寂的寒冬的最有利表现,因此对于体现着万物复苏、生机焕发的春天而言,即使不是对立的,也必定是格格不入的。诗人却反其道而行,通过“却嫌”“故穿”二词,运用拟人手法将白雪塑造为一个美好、灵动而又充满了情趣的形象,这本应是春天迟迟不来的罪魁祸首,却也等不及那还未真正来到的身影,于是纷纷扬扬的,穿过庭前的树木落下,装点出一片春色。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热闹,一翻再翻,使读者如入山阴道上,有应接不暇之感。
(3)、全文赏析
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真正的春天虽然还未来到,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纷纷扬扬,自己妆点出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四、总结
韩愈的诗并没他那和杜甫的诗并称“杜诗韩文”的散文那么流传广泛,但通过这首诗,我们却深切体会到了韩愈的诗力求新奇,别具一格的特点,相信对于今后我们对于韩愈其人及其作品的解读,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第四篇:《春雪》集
《春雪》集序
御史大夫
春日将行,地气初暄,然天道有常,乍暖还寒。忆那日,郁云骤卷;转瞬间,飞霜漫天。当是时,天灰灰兮,瑞雪蔽野;意蠢蠢兮,少年心烦。遂议各赋一词,以抒胸臆。观赏品玩之,亦不乏有可取者。当即议起一社,曰“春雪”。
嗟夫,古今远近,览物忧思,睹旧伤怀,人皆有之。然发于心者众,而工于言者寡也,其墨客独善其事,而非庸人无情也。故入社者,言为心声为本,兼尽工琢之能。故诗征无具细,词各竞五音,盖以聊怀为要。
悲夫,少年之心,有若新蕊,晨露飒爽,暮雨铺黄,灵透有余,而坚韧不足。诗心苍桑,人世易变。收吾等残篇,以凝馨香于墨宝,藏稚心而永醇。
雪下独思
潇湘居士 93.4.23
已是阳春三月三,北风紧处飞正酣。遍枝雪满难觅碧,遮天花飘不见蓝。信步闲庭风满袖,默倚青松蕊上肩。蓦然抬首皆无迹,却是随心赴萧关。
无题
潇湘居士 93.4.23 杏花树下杏花雨,杨柳岸畔杨柳风。冷月寒沙无晓渡,断桥残舟江中横。
虞美人
凌霄傲客 93.4.23 又逢一年春光好,无奈天已老。
本待甘露洗神州,片片寒絮覆穹飘满楼。怒罢天公太糊涂,窃喜景如故。
旧韵依旧留今昔,寥寄怀冬一片惜逝意。
无题
无忌1992年秋
孤独雁儿飞,伤意写满天。白云永不落,伴我到天边。
雪
孤雁一人 1992.5
把一个洁白的幻想,藏在花里,飘运大地。耳边响起,我要吻你。
把一个透明的悲伤,写入眼里,六瓣花的雨。捧起却,是一串思念的泪滴。
把一个宁静的夜晚,窃入梦里。送给我,又见到了微笑的你。
哦,雪花里,原来藏着一个,无悔的冬季。
梦呓
无忌
在人间的大海上,我需要一只结实的小木船。载着我脆弱的心,在海上漂荡。
吹哟,海的风,把小船吹入你的小港,送我的心到你身旁。
捧起我脆弱的心,好吗?
拥入你温暖的怀,好吗?
它已经长满悲伤,再也禁不住,海风,海浪。
演梦
凌霄傲客 93.5.4
奇怪,今天的事就象是从前的梦。一个苦苦的,涩涩的梦。
红红的奖状,红红的信封,红红的灯光,映出一个大红大紫的你。
暗暗的脸色,暗暗的情绪,暗暗的角落,躲着一颗揉碎暗淡的心。
你赢了,欣欣然收获金实,收获荣耀,迎接仰视的目光。
我累了,凄惨惨挥去钞票,挥去涩泪,代你苦笑庆贺。
哎!好长的夜,好凉的梦。
秋窗风雨夕
潇湘居士 93.5.5 秋日凄冷秋草黄,落花残月话悲凉。天暮风雨无归路,借宿窗纱迹数行。朝朝勤学天光短,夕夕苦读烛影长。秋窗风雨夕十载,换得一日泪洗窗。
如梦令
潇湘居士 93.4
细雨柴扉轻扣,孤雁不知飞久。心事怎能寄,夜夜梦中依旧。回首,回首,却是月明窗口。
观云
凌霄傲客
历遍苍桑尘世间,美景佳境只留连。自忖已尽风尘趣,望云独叹俗意残。
春望
孤雁一人
无事扬手任石飞,浮阳流云催人睡。有风无酒杨柳醉,梦醒惊问我是谁。
卜算子
潇湘居士 93.5.10
一夜雨飞轻,数缕东风细。
晓看花开红满枝,人与天齐寂。
未怕雨风急,飘洒添春丽。
花落花飘绛满天,不见晴空碧。
五月二十一日狂风大作
潇湘居士 93.5.21 独坐高楼风潇潇,玉叶琼枝半空摇。不语凄凉意谁会,惊破恶梦盼春朝。心羡孤雁天际阔,身似娇雀樊笼牢。一朝飘洒出关去,孤帆只影伴碧潮。
无题
潇湘居士 93.5 千里玉带浸寒星,皎皎月华笼宇明。何人江中吹箫管,澄练无语楚空凝。
剑士
孤雁一人
抬头数雁飞,风吹发随。
美酒怎能使我醉,扶剑捧杯问是谁。有剑拔剑舞,无敌剑寂寞。杀气伤天,日月无色。剑!剑!剑!伴我何归?
英雄志
潇湘居士 93.6
独立孤峰不胜寒,英雄寂寞名剑残。泪眼望穿,无奈唯有冷月雕栏。
一朝如愿下青山,白衣逍遥宝马欢。结庐幽谷,终日闲伴古琴玉鞍。
江湖情
(二)凌霄傲客
雅室香庭固清幽,难销千缕愁。
放眼极目观世界,豪尽懊休。
岳飞云头现,涛江尽难求。
壮士挥剑泰府巅,势拔霄楼。倩人舞清袖,意凝啭流。
多情公子无情酒,唯恨出青楼。
虎虎威兮撼岳,绵绵意兮销愁。只知朝必生红日,月夜依旧。
观野菊有感
潇湘居士 93.6 半枝羞开半黄昏,熔冰为土玉做盆。无力东风黄花瘦,啼血杜鹃空断魂。冷艳三分更胜雪,愁绪无边不逊人。待到春尽花终落,掩面悲泣数泪痕。
蝶恋花
潇湘居士 93.3.12 深院柳絮千千缕,一枝红杏,杏下独奏曲。琴上飞花落几许,随风散进《阳关》去。尽溶心事入雁羽,无奈雁不取。
凝眸望风风不语,转眼却落杏花雨。
落花情
孑然狂彪
残花一片嗟孤影,败叶几枝叹心声。因何零落无悔色,仅为缕缕不了情。
晨雨
潇湘居士 93.6 晨曦初现云倚窗,清露微冷幽草香。东风浩荡天地阔,浓云骤卷乾坤藏。一声春雷登九阙,万点飞花乱湿墙。烟雨平生何所惧,谈笑天净万里光。
豪烟壮语
孑然狂彪
阴郁云天闷抑胸,混沌乾坤待躯容。淋漓似箭惊好汉,滚滚如烟洗英雄。锐剑眩目怒刺空,钝钟袭耳猛击穹。知心义雨酬孤奋,抒尽满怀畅爽情。
秋
孤雁一人
星暗月寒秋夜长,黄花难就叹悲凉。闲来小庭听落叶,云边微现雁一行。
无题
潇湘居士 93.9 无情芳草冷月魂,独伴孤灯烛影昏。不见明星空对月,那堪秋雨冷打门。孜孜苦授圣贤句,恹恹难闻天下音。可怜无数未眠夜,十载寒窗一梦深。
秋夜感怀
潇湘居士 93.9.30
癸酉仲秋,赏月,兼怀二姐。
寂寂仲秋夜,皎皎月华天。风清云波敛,星冷几家烟。折杨未二月,赏月又一年。愁思跨万里,魂梦两相连。
西江月·初雪
凌霄傲客
异哉!穹落珠玉。其欣喜何如?欲俯拾,荣类败现,抒无限慨,叹《西江月·初雪》:
凄凄枯秋何恋? 片片残叶留连。奇花飘飘落人间,悦声扫落秋惨。
循珠落处笑断,时永存者败颜。热情徒过冰窟边,盛兴皆化惋叹。
初雪
潇湘居士 93.10.22
癸酉深秋,将登重阳,时煦日当空,天高气爽,时冷雨萧飒,风动残黄。是晨天心忽变,云霏霏日蔽,风萧萧意凉。未时未尽,飞雪忽至。其始如霰,入地无声,未几如万花齐坠,相接无间,飘摇渐下,姿态万端,风云变色,草木被霜。睹此奇景,又忆春初,同是斯地,同是斯人,同是斯雪,吾等数人同创春雪,以抒难喻之情。而如今为功名各自奔忙劳形,为浊世所困,斯诚痛也!值此新雪初降,更赋一诗,以慰心志:
残黄满阶随风卷,数点寒雁越北倏。一雁长鸣秋意尽,千枝浮动雪来初。漫天飒飒无源处,遍地皑皑有归窟。误落红尘馥如故,心无明镜怎须拂。
初雪
孤雁一人
你,如果是雪,就不要吝惜你的美丽。作一只洁白的蝶吧,飞落又飘起,一直飞到我的心里。
你,如果是雪,就不要隐藏你的善良。用你的温柔,止住我的颤抖,让我温暖地迎接你的目光。
你,如果是雪,就不要掩饰你的心绪。看那远山的静寂,听那北风的节律。挽起我的手吧,你、我、都在冬的怀里。
雪殇
孑然狂彪
癸酉玄月某日,片雪纷落,然其时秋犹未已,故遇土则灭。呜呼!不识时务矣!
盼冬心切忘时气,稚雪无知降晚秋。只为逍遥兴未尽,哪知坎坷命难求。半空洋洒飘银絮,遍地淋漓漫黯愁。翌日已观无半迹,惟余美梦忆悠悠。
(汝之不智甚矣,若诸雪皆以尔言而不至,何有此人间之奇景?且雪即冬降,亦难免为践踏,终陷于污淖,与今何异?故为雪为人均当为理想义无反顾,虽粉身碎骨又何其有悔?果如汝言,岂不谬哉?潇湘)
《春雪》既兴,历尽春夏,余无只言,斯诚汗颜。然所集者数十余篇,非吾之劳欤?
启吾等诗集,瞻诸君雅颂,神形俱出矣:潇湘俯仰,沥心智而穷愁肠以图工词律韵;凌霄御风,先神意而后轻就以博神焕意骋。无忌不忌,惊语累呈;孑然狂彪,文如其形。余无聊赖,唯谬论人诗,徒博笑耳。
或尝讥曰:“尔等颠狂,焉能为诗?”余曰:“璞之不琢,虽和氏焉出?襁褓咿哑,何劣之有?吾等蹒跚,却行众先,焉知无文着竹简而照古今?”
兴之所至,信笔致此。
(御史大夫)
第五篇:《春雪》读后感
看到书名,春雪,就感受到这本书内部蕴含的张力。春——温暖、朝气蓬勃;雪——冰冷、死气沉沉。两个极富矛盾的自然体结合在一起,必然会消解另一方的力量和价值,春因雪变得萎靡,雪因春变得缓慢。三岛由纪夫充满矛盾的世界观在简短的书名里流露无疑,让我对本书的期待值大大增高,读罢,的确不负所望。
清显与本多
他们本是同根,开出的花朵竟是那样的不同。
书中的这句话在暗示,三岛笔下的清显和本多在现实世界里其实是同一个人的两面,也就是三岛自己。然而,两面性格在同一躯体内互相抗衡与矛盾。三岛通过将自己的两面剥离为两个个体,将极端虚幻感性和极端世俗理性的两面性格独立存在,趋于形成一种诡异的平衡。我认为,他选择剥离而不是妥协,恰恰使其本身个性的逆反与异常不证自明。
清显活在梦幻里,与其读书,不如做梦是他的人生信条。他体内的感性与社会的世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他的感性具体表现在自恃、冲动、极端。他的自恃令他不愿意承认自己对聪子的爱,甚至用一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来对待聪子,用贬低她来验证自己的清高。他的冲动令他一气之下写信给聪子,证明自己的成熟(然而他并不懂什么是成熟,他以为和一个女人上床是男孩成为男人的充分条件),而这一行为是全篇的转折点,暗藏在其中,最终改变了二人的命运。他的极端在于得不到聪子时表现的那种彻底的绝望,自暴自弃,把自己推向了死亡的深渊——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死亡。
本多活在现实里,认真读书,专心学习,把自己的情感压抑在心底,然后忘记了青春的模样。在学习方面,本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丝毫不懈怠,是个典型的认真学生,被教条锁住的年轻人。在友情方面,也是格外的矜持,如果清显不理他,他也不会主动去找回友情,一直处于被动的一方。他是一个博弈论者,做事情会考虑利益得失,权衡轻重,他镶嵌在世俗条规中,并能获得很好。同时,他也会被心底的情感需要所烦恼,不过仅仅是偶然的困惑,理智的他会克服这短暂的迷茫。从我的视角看过去,我们都是如同本多一样的人,冷暖不自知。
聪子的归隐:逃避or超脱
聪子是清显心里的一个死结,她让清显不止一次陷入并无法自拔,她成为清显的宿命,在清显的记忆里、感情里、生命里。她的这种进入,将清显送入深渊,也将自己送入深渊。
始终觉得,聪子最终选择出家,尔后又坚持不和尘世之人见面,逃避大于超脱。她用道德这把规尺丈量自己的行为,从某种程度而言,也是作茧自缚的表现,而不是对于尘世的丢弃。道德谴责占据了她的思想,令她无法面对清显、家人以及一切,逃避的唯一办法就是削发为尼。诚然,尼姑庵是一个很好的避难所,能让她免于自责和他责,在时间的流逝之后,总会有一天,她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再也没有个性和故事。
整个小说的明线是清显和聪子二人的情感纠葛,暗线实际上就是蓼科和伯爵的八年契约。清显和聪子陷入的爱情,不是纯粹的爱情,而是夹带着阴谋与复仇的圈套。
蓼科看似为聪子考虑周到,抚养其长大,作为下人,她的确很尽责。然而,她的每一步都是精心布局,为了给昔人情人——聪子的父亲——伯爵报仇,让松枝一家在皇城丢尽颜面。她处心积虑地利用聪子和清
显两小无猜的情愫,推波助澜,使二人相爱,再在关键时刻,让聪子看了清显的信,埋下了一颗重磅定时炸弹。最后,聪子出家,作为直接参与聪子婚事的松枝侯爵受到了皇城的责备。
蓼科与伯爵八年前的一句类似玩笑的情话,竟然就如此改变了二人的命运。松枝侯爵名誉扫地了又如何?伯爵挣到的颜面究竟光彩么?谁是始作俑者?蓼科?伯爵?侯爵?错了,其实是——嫉妒。
柔软与坚硬,实际是人的两个弱点。
柔软的心,不攻自破,就如清显、聪子、还有暹罗王子之于月光公主。在爱情面前,不愿承认自己软弱才是最大的软弱。爱情向来是一株可以腐蚀人心的毒草,当你接近它时,你已经被香气所迷晕,剩下的是一步一步的深陷。
坚硬的心,是顽固和记仇,任雨打风吹,都不忘记自己身上背负的所谓责任。再真挚的情感也无法击破如此冷若冰霜的心灵,就如一块冻上千年的冰,靠近的蒸汽不自觉地化作了冰晶,无能为力。所以,佛家的破执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可以拯救无数受牵连的人。
春雪,到底是春的柔软击破了雪的坚硬,还是雪的坚硬凝固了春的柔软呢?也许,在世上,只有不断地消融和抗衡吧,这也是矛盾经久不衰的内在逻辑。
清显为了聪子死去了。
作者很喜欢死,他自己也设定了自己的死,他把死赋予很重大的意义——理想和爱情。
清显,当家人把聪子交到他手里的时候,他不要,他拒绝了。当聪子要另嫁他人的时候,清显才省悟。然后为了聪子得了肺炎,用年轻的生命祭奠爱情。
小说写的很纯洁,很美丽,那是丰饶之海里本多繁邦最明澈的一段记忆。
之后的几部,死亡都是因为别的什么。沾染着世俗与暴力。
这部小说,是我读的第一本日本小说,而且我很喜欢这一套书中《天人五衰》,从第一部到第四部,转世使起初清显的形象变的只有空壳,没有任何高贵可言,单纯的爱情被世俗淹没了,被世俗淹没的生命似乎连光荣的死都不配。
作者是个完美主义者,有时候这样的人是疯子,可是他却能道出一些深刻的事情,让人唏嘘。
即使是悲哀,也那么可怕,最后第四部的时候,本多去拜访聪子,问她清显的事,可是聪子说,不记得了。
多悲哀。即使是最美好的东西也有可能被忘记。死似乎变的没有任何的意义了,一切都成了虚空的事,连眼泪也不值得流。
如果当初从新来过,聪子和清显顺利的成婚了,或者聪子很平常的嫁入了别家,她不会出家,会过着贵族们那样的生活,也是这样平淡的生活,和现在有什么分别呢?
聪子为了赎罪牺牲掉自己一生的生命,到了最后却不知道为了什么,那原因已经想不起来了。如果清显没有死,和其他纨绔子弟一样糊涂的活下去,又是如何呢?
实际上,一个死了一个出家了都是为爱情做了祭品,最后连这件事都忘记了,多么无声的悲痛。本多惨白的生命,经历着世界各种各样的事儿,又有什么意义。
看春雪,其实不是要欣赏那些纯美,而是要承受失去意义的悲伤。
也许世人会因死亡而为爱震撼,比如罗密欧朱丽叶,但是遗忘胜过了一切,无论多美好,无论多震撼,无论牺牲多大,最后都没有了。
春雪化了,无声。生命慢慢消失,意识慢慢消失,仿佛从来没有过的,就那么消失了。为什么,最后是这样的悲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