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城市设计教学大纲与任务书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专业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教学课时:64学时
2.教学对象:城市规划专业四年级学生 3.教学目的
3.1训练学生对城乡问题及城乡空间的认识和解析能力;
3.2在强化城市设计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注重城市设计方法和技能的创新; 3.3将场所精神与地域文化纳入到城乡空间设计之中,注重空间内涵的挖掘; 3.4强调空间形式及内涵的创新性设计与表达; 4.教学内容与要求
4.1设计主题与规划基地选择(开放式基地库,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主题解析和基地选择的阐述报告,阐明基地特点及城市设计的切入点和主题,由指导教师作出评价,并协助其确定基地与主题;
4.2基地解析——完成基地调研报告;
4.3规划设计方案——强调方案目标的主题性与针对性;注重方案生成的逻辑性与合理性;突出方案设计的特色性与原创性。
4.4设计成果表达——注重成果表达的规范性、自明性和感染力。5.教学计划安排
5.1设计任务讲解,设计主题分析及规划基地选择建议:6学时; 5.2设计主题及规划基地选择:12学时; 5.3基地调研及解析:12学时;
5.4规划设计方案:48学时,一草、二草阶段各18学时,正草阶段12学时; 5.5设计成果表达:18学时;
5.6设计公开评析与交流:4个课外学时。6.考核方式:过程考核+成果考核。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城市设计》课程教学任务书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乡空间设计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授课班级:城市规划1201、1202班(合计72人)授课时间: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5-15周 授课地点:南二楼306、313 授课教师:何依 副教授、任绍斌 副教授、邓巍 讲师
贾艳飞 讲师、李蓉 讲师、王智勇 讲师
1.设计主题
城市设计课程作业应围绕“地方营造,有机更新”这一主题展开,要求学生以独特、新颖的视角解析该主题的内涵,自定规划基地及设计主题切入点,构建有一定地域特色的城乡空间。2.设计要求
选择具有典型地域性空间特色的城乡基地,解析其在城乡历时发展中的演化特征,分析其在城乡现时发展中所处的状态和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该基地空间内涵和形式的创新性实践规划设计方案。
(1)基地规模:10-30公顷;
(2)设计要求:紧扣主题、立意明确、构思巧妙、表达规范、鼓励创新;(3)表现形式:形式与方法自定
(4)成果要求:A1图纸4张(84.1×59.4cm)及相应的电子文件(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3.教学组织
(1)每2名学生组成一个设计组,原则上在班级内组合。(2)教学计划安排:(详见《城市设计教学日历》)4.成绩评定
(1)成绩构成:平时作业成绩(35分)+成果作业成绩(65分)(2)平时作业成绩构成:《主题解读报告》(5分)+《开题报告》(5分)
+《基地调查与分析报告》(5分)+方案一草(5分)+方案二草(5分)+方案正草(5分)+学习态度(5分)。
(3)成果作业分值构成:
①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0%)
②主题表达与方案生成的逻辑性(30%)③方案的特色、创新性与技术性(30%)④图纸表达的感染力与规范性(20%)⑤成果内容的完整性(10%)(4)作业评分方式:
平时成绩由指导老师评分,成果作业由公开评图委员会评分。
教研组长(签字):
陈征帆
系负责人(签字):
任绍斌
城市规划系
2016.02
第二篇:《城市设计》教学大纲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城市规划设计 课程英文名称:URBAN PLANNING &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课程编号:0900041251 课程归属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制定时间:2015年8月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性质:《城市规划设计》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课,课程涉及面广,涵盖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史、城市规划理论与编制、城市用地与结构规划、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居住区详细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的实施、行政与法制等多方面内容。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广泛认识、了解和掌握城市规划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的重要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设计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城市设计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培养各层次城市设计的基本设计技能,包括城市总体设计、城市分区设计。历史地段保护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等,培养学生在城市设计实践中的实际分析能力与综合表现能力。
3.适用专业: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小城镇方向)本科专业。
4.学时数:54学时(3学分),其中课堂教学部分教学48学时,实践部分6学时。5.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城市设计适宜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如《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基础上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在广度与深度上的进一步拓展,缘于城市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本身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因此,教学内容也须不断更新并作出相应调整,以便与当前学科发展保持较好的适应性。
在本课程的教学同时,相应地、有条件的开设或选修《环境艺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相关课程。
6.学习方法:房屋建筑学是一门政策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国家在建筑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要认真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学习过程中,除认真参加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并完成课堂作业和课程设计外,要多想、多看、多画,以便开阔眼界,打开思路,积累资料,及时了解国内外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建筑学方面的知识,提高设计水平、制图技巧和读图能力。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建议选用教材:《城市设计》,王建国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城市设计概论一理念.思考.方法.实践》,邹德慈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城市设计(修订版)》,(美)埃德蒙.N.培根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城市设计新理论》,【美】C.亚历山大、H.奈斯、A.安尼诺、I.金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8.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系统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演示、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小区等参观与现场讲解、环境调查及植被调查、建筑书店规范查找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城市设计概论(2学时)
1.1 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 1.2 城市设计的目标 1.3 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
1.4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他要素的相关性 1.5 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趋势 1.6 中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城市设计概念与地位;城市设计性质与任务。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概念及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章 历史:城市设计的历史发展(4学时)
2.1 城市设计的缘起 2.2 古希腊古罗马的城市设计 2.3 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的城市设计 2.4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 2.5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设计 2.6 中国古代城市设计 2.7 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
时间:古代和中古时期的城市设计;从文艺复兴到产业革命后的城市设计;现代城市设计;
空间:伦敦与约翰·纳什、威尼斯与圣马可广场、罗马历史名城特色及城市沿革、勒·柯布西耶与他的新憧憬、中国北京、平遥等。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历史及渊源
第三章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4学时)
3.1 空间形式理论 3.2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3.3 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3.4 场所文脉理论 3.5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3.6 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3.7 设计过程理论 3.8 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城市设计的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城市设计的编制(2学时)
4.1 城市设计编制和研究的类型 4.2 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 4.3 城市设计的编制
4.4 不同规模层次的城市设计编制要点 4.5 城市设计编制的程序要求
城市设计机构组织;城市设计的编制与成果表达。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实际操作中所会遇到的编制与表达情况
第五章 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8教学学时+4学时课程设计+2学时外出参观)
5.1 土地利用 5.2 空间格局 5.3 道路交通 5.4 开放空间 5.5 建筑形态 5.6 城市色彩
城市空间要素和构成设计;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行为、功能、认知、感受一一人与空间的能动关系;目的、目标、方法——价值观与方法论;法则与手段——视觉规律与人的能动性。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要素与方法,为下一步设计准备(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建筑单体的总平面图小设计,让学生了解尺度、朝向、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第六章 城市典型空间类型的设计(8教学学时+4学时课程设计+4学时外出参观)
6.1 城市道路空间 6.2 城市广场空间 6.3 城市绿地 6.4 城市中心区 6.5 大学校园 6.6 城市居住区 6.7 城市建筑综合体 6.8 城市滨水区
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中心、城市广场、城市街道、城市滨水区五个部分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及相关实例。
教学重点: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城市广场设计,以及一个简单的城市住宅小区规划)第七章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2学时)
7.1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 7.2 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 7.3 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技术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各种分析方法及辅助技术。
第八章 城市设计的实施组织(2学时)
8.1 城市设计的过程属性 8.2 城市设计的公众参与 8.3 城市设计的机构组织
8.4 城市设计与现有规划体系的衔接 8.5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管理的接轨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实际操作中所会遇到各个环节的联系。
第九章 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案例精选(8学时)
9.1 当前我国城市设计本科教学概况 9.2 城市设计课程作业教学纲要 9.3 城市设计作业选例后记索引
城市总体设计案例:堪培拉与格里芬、温州整体城市设计;
分区级城市设计案例:华盛顿中心区;巴黎与德方斯;巴西利亚:伟大的创举、彰州市中心区城市设计、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
历史地段保护城市设计:西安钟鼓楼广场城市设计、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步行街、商业街及主要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城市居住环境设计、其他。
教学提示:本章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的实际案例
第三篇:2014年城市设计任务书
兰州理工大学
城乡规划专业
2014春《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兰州市西固区某工业遗存再利用城市设计
一、任务背景
基地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用地属于工业厂区,伴随企业生产功能外迁、棚户区改造,基地内功能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其空间环境品质需要改善,与此同时,城市的工业遗产也需要保护和传承。
在本设计中,请研究兰州城市发展的需求以及基地内部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准确的发展定位的指导下,深化完善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并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图则,为工业遗存保护、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依据。设计中需着重考虑兰州城市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如何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互协调。
二、规划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北界:西固中路、百合苑南界;南界:兰新铁路线;西界:玉门街;东界:西固人家小区西墙。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ha。(规划范围根据现状调研情况,在保证空间联系相对完整性的基础上可略微调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及其它相关规划;
3、现状地形图;
4、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四、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1、发展战略和定位
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系统研究兰州市的城市发展、功能布局、空间与景观结构等宏观层面要素,结合基地发展实际和要求,明确该片区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空间景观特色发展战略等。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承上启下的城市设计目标。
2、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
提取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保护要素,确定保护方案,通过设计策略,使工业遗存成为独特的城市景观;使具有历史价值和富有特色的工业遗存得到保护和再利兰州理工大学
城乡规划专业
2014春《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用;将绿化融入公共空间设计;使道路系统和特点鲜明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得到继承和发展。
3、用地功能布局
结合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进一步优化用地(空间)结构,研究各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对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用途进行详细安排。
4、城市景观风貌研究
(1)深入研究片区的总体风貌,进一步提炼和发掘城市景观要素,对片区整体风貌形象进行规划设计,以工业遗存景观为基础塑造片区特色,深化完善景观系统。提出景观要素在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上的强制性控制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2)对片区内主要轴线、节点、特色区域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公共空间的布局、联系、尺度和风格特征,提出公共空间的系统组织、功能布局、形态设计、景观组织、尺度控制、界面处理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3)对景观性道路、重要街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侧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要求和景观改造措施。
(4)研究标识系统和环境小品等。
(5)明确核心区域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形成标志性城市景观街区,并对重点地段的标志性景观进行重点塑造,提出重要景观节点及其周边地区景观改造措施。
5、道路交通组织
对片区周边和片区内部的动态交通、静态交通系统进行分析,理顺片区内外交通体系,优化综合交通系统和交通结构,创造宜人的交通环境。同时要提出区域内静态停车系统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好行车和停车问题。
五、成果要求
四张A1图纸(84.1×59.4cm);图纸的电子文件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全班一起刻盘。
成果必须包括,但不仅限以下内容:(1)区位分析图、现状图纸及相关分析图 兰州理工大学
城乡规划专业
2014春《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区位分析图:分析片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特点,以及与城市的视觉空间关系等。 上位规划分析: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他规划。 周边环境综合分析图:分析用地周边重要的城市功能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廊道、片区,重要的基础设施,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的道路等。分析周边环境对规划用地的影响。
工业遗存现状分析。概况(历史、工业类型、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历史沿革、建筑(建设年代、层数、高度、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内部功能划分)、构筑物、绿化、道路、设备、技术文件、标语、壁画等分别整理(具体内容可查资料参照工业遗产登录内容整理,此部分现状调研可将整体工作分成小组完成,各组共享成果,但现状分析由各组独立完成)。
现状建筑分析图:包括对建筑层数高度、质量、建造年代、建筑风格、结构形式等的分析。上述内容可分别绘制。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图:对道路网、主要道路断面、停车场、人流与车流的组织等的分析。
综合现状分析图:对片区的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开发建设态势等进行分析。上述内容可分别绘制。(2)观念设计图,主要展示设计的生成过程。
(3)功能结构规划图,主要表达各种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关系。
(4)交通组织及交通设施规划图,表达片区内车行和人行交通组织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确定道路红线位置、断面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并标示必须配置的交通设施(车站、公交站、停车场、人行天桥或地道等)的位置。
(5)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表达点、线、面绿地的位置、功能等。(6)总平面图(1:2000)(7)街景立面图(1:100)(8)重要节点/片区总平面图(1:500)(9)典型工业建筑概念性改造方案
(10)公交候车站、电话亭、垃圾桶、邮箱等市政设施规划示意图。兰州理工大学
城乡规划专业
2014春《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11)人行道铺装、广告牌匾、标识系统等街道设施布置示意图。(12)鸟瞰效果图和重要节点效果表现图。
六、时间进度初步安排 第9周:准备调研资料。
第10周:5月6日调研,5月9日汇报现状分析。
第11周:观念设计、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系统结构、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12周:汇报前面成果,完善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系统结构、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开始总平面
第13周:总平面、典型工业建筑概念性改造方案
第14周:总平面、重要节点/片区总平面、典型工业建筑概念性改造方案、第15周:汇报前面成果,开始街景立面 第16周:市政设施设计、街道设施布置。第17周:成果完善。
七、附图——规划设计范围
西固中路
玉门街
西固人家
第四篇:2014年城市设计任务书
兰州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2014春《城市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兰州市西固区某工业遗存再利用城市设计
一、任务背景
基地位于兰州市西固区,用地属于工业厂区,伴随企业生产功能外迁、棚户区改造,基地内功能发生重大变化。伴随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其空间环境品质需要改善,与此同时,城市的工业遗产也需要保护和传承。
在本设计中,请研究兰州城市发展的需求以及基地内部居民的生活需求。在准确的发展定位的指导下,深化完善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并通过制定详细的工作图则,为工业遗存保护、规划管理和开发建设提供依据。设计中需着重考虑兰州城市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如何与城市的发展需求相互协调。
二、规划范围
本次设计范围:北界:西固中路、百合苑南界;南界:兰新铁路线;西界:玉门街;东界:西固人家小区西墙。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6ha。(规划范围根据现状调研情况,在保证空间联系相对完整性的基础上可略微调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及其它相关规划;
3、现状地形图;
4、国家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四、规划设计内容及要求
1、发展战略和定位
综合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系统研究兰州市的城市发展、功能布局、空间与景观结构等宏观层面要素,结合基地发展实际和要求,明确该片区的发展战略、功能定位、空间景观特色发展战略等。并制定相应的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承上启下的城市设计目标。
2、工业遗存保护与再利用
提取有代表性的工业遗存保护要素,确定保护方案,通过设计策略,使工业遗存成为独特的城市景观;使具有历史价值和富有特色的工业遗存得到保护和再利
用;将绿化融入公共空间设计;使道路系统和特点鲜明的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得到继承和发展。
3、用地功能布局
结合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进一步优化用地(空间)结构,研究各功能空间的合理布局,完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对片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建筑用途进行详细安排。
4、城市景观风貌研究
(1)深入研究片区的总体风貌,进一步提炼和发掘城市景观要素,对片区整体风貌形象进行规划设计,以工业遗存景观为基础塑造片区特色,深化完善景观系统。提出景观要素在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上的强制性控制要求和指导性意见。
(2)对片区内主要轴线、节点、特色区域等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公共空间的布局、联系、尺度和风格特征,提出公共空间的系统组织、功能布局、形态设计、景观组织、尺度控制、界面处理等方面的控制和引导要求。
(3)对景观性道路、重要街道的道路空间、道路两侧景观、道路对景等提出设计控制要求和景观改造措施。
(4)研究标识系统和环境小品等。
(5)明确核心区域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形成标志性城市景观街区,并对重点地段的标志性景观进行重点塑造,提出重要景观节点及其周边地区景观改造措施。
5、道路交通组织
对片区周边和片区内部的动态交通、静态交通系统进行分析,理顺片区内外交通体系,优化综合交通系统和交通结构,创造宜人的交通环境。同时要提出区域内静态停车系统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好行车和停车问题。
五、成果要求
四张A1图纸(84.1×59.4cm);图纸的电子文件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全班一起刻盘。
成果必须包括,但不仅限以下内容:
(1)区位分析图、现状图纸及相关分析图
区位分析图:分析片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特点,以及与城市的视觉空间关系等。 上位规划分析:分析城市总体规划、相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他规划。
周边环境综合分析图:分析用地周边重要的城市功能区,重要的景观节点、廊
道、片区,重要的基础设施,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的道路等。分析周边环境对规划用地的影响。
工业遗存现状分析。概况(历史、工业类型、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历史沿革、建筑(建设年代、层数、高度、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内部功能划分)、构筑物、绿化、道路、设备、技术文件、标语、壁画等分别整理(具体内容可查资料参照工业遗产登录内容整理,此部分现状调研可将整体工作分成小组完成,各组共享成果,但现状分析由各组独立完成)。
现状建筑分析图:包括对建筑层数高度、质量、建造年代、建筑风格、结构形
式等的分析。上述内容可分别绘制。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图:对道路网、主要道路断面、停车场、人流与车流的组织
等的分析。
综合现状分析图:对片区的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开发
建设态势等进行分析。上述内容可分别绘制。
(2)观念设计图,主要展示设计的生成过程。
(3)功能结构规划图,主要表达各种功能及功能之间的关系。
(4)交通组织及交通设施规划图,表达片区内车行和人行交通组织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确定道路红线位置、断面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并标示必须配置的交通设施(车站、公交站、停车场、人行天桥或地道等)的位置。
(5)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表达点、线、面绿地的位置、功能等。
(6)总平面图(1:2000)
(7)街景立面图(1:100)
(8)重要节点/片区总平面图(1:500)
(9)典型工业建筑概念性改造方案
(10)公交候车站、电话亭、垃圾桶、邮箱等市政设施规划示意图。
(11)人行道铺装、广告牌匾、标识系统等街道设施布置示意图。
(12)鸟瞰效果图和重要节点效果表现图。
六、时间进度初步安排
第9周:准备调研资料。
第10周:5月6日调研,5月9日汇报现状分析。
第11周:观念设计、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系统结构、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12周:汇报前面成果,完善功能结构、道路交通系统结构、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开始总平面
第13周:总平面、典型工业建筑概念性改造方案
第14周:总平面、重要节点/片区总平面、典型工业建筑概念性改造方案、第15周:汇报前面成果,开始街景立面
第16周:市政设施设计、街道设施布置。
第17周:成果完善。
七、附图——规划设计范围
西固中路
玉门街
西固人家
第五篇:城市滨水地段城市设计任务书.范文
城市滨水地段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背景
镇江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潜力的长三角地区,位于长江和运河的“十字黄金水道”交汇点,是一座依水而生临水而立的山水园林城市,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镇江对北部滨水区的关注由来已久,从2005年开始,北部滨水区与南徐新城规划建设成为镇江城市建设“南山北水”新格局的重要内容,其中围绕北部滨水区编制了《北部滨水区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
2009年,随着长江路沿线整治出新和内江清淤工程的全面启动,北部滨水区的各项建设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阶段。《镇江市北部滨水区城市设计》再次成为规划工作的重点。
二、规划目标
突出名城特色,促进旅游发展,打造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活力滨水区。
三、规划原则
1、生态性原则——充分尊重、合里利用内江沿岸的原有自然条件,以免或减少未来发展所可能导致的生态破坏。
2、人本性原则——保证内江滨水风光带的公益性、参与性,使每个人拥有自由享受景观空间的权利,同时在设计中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方便和愉悦。
3、人文性原则——充分展现镇江历史、文化底蕴,建设赋有历史特性、文化特质、时代特征及生活特色的环湖景观。
4、多样性原则——集合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并适合在本地区进行的各项活动,满足不同使用者的活动需求,使内江滨水岸线成为展示都市滨水生活的大舞台。
5、关联性原则——各功能分区、活动单元能够有机布局,生态与人造、场所与场所、活动与活动之间存在有机联系。
四、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参加规划条件图红线范围,总用地面积约为69公顷,整合西津湾、西津渡、云台山、伯先路近代历史街区等文化资源的镇江城市历史文化体验区,为镇江旅游城的核心功能区。
五、设计要求(一总体要求
1.确定水体和陆域功能及岸线形式
在对内江滨水地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片区与城市主要功能的关系,进而确定水体和陆域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分段岸线形式。
2.确定水上旅游项目和游赏路线
根据内江水体和陆域功能,结合三山景区规划(详见《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4-2020》和《三山公园景区环境整治改造详细规划》,合理确定水上旅游项目及游船码头位置,并考虑结合金山湖景区景观(详见《镇江市金山湖景区景观设计》确定最佳游赏路线。
3.塑造特色城市景观
加强城市开敞空间与滨水开敞空间之间的渗透,建立景观轴线,营造从城市空间延续至水岸的绿色视觉走廊。
六、成果要求
1、文字说明:城市说明(含设计说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
2、图纸:(1城市设计概念分析图;(2土地及空间利用分析;(3功能结构分析图;(4道路交通分析图;(5开发强度分析图;(6景观系统分析图;(7水上旅游项目规划及游览交通组织图(8总平面图;(9总体鸟瞰图;(10主要街景沿街立面图。
(11其他可以表明城市设计的分析图及设计图纸。
七、时间安排
第一周:讲题、资料收集、场地调研 第二周:现状分析(各类现状分析草图
第三周:概念设计第一次草图(各类概念构思分析图 第四周:概念设计第二次草图(各类概念构思分析图
第五周:城市设计第一次草图(各类城市设计分析图及初步空间布局构思第六周:城市设计第二次草图(城市设计总平面图
第七周:城市设计第三次草图(空间形态构思 第八周:城市设计定稿草图(总平面图及su模型 第九周:成果表达 第十周:快速设计 第十一周: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