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浸没问题(一)浸没问题的关键和应用教案六年级
浸没问题
(一)----浸没的关键和应用
一、背景分析: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例6----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为基础,延伸至浸没问题的原理并拓展应用。
二、教学内容: 宜宾里小学数学校本教材《托起美的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讲 浸没问题
(一)三、学习目标:通过引导和演示,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水面以下物体体积与上升 部分体积的关系,建立浸没问题的等量关系模型,并能应用模型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和模型思想。
四、学习重点:浸没问题关键的建模和简单应用
五、学习难点:已有错误认识“水面以下物体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负迁移的影响和矫正以及浸没问题的等量关系模型的发现、概括和应用。
六、教学过程
㈠ 激趣导学
1.播放乌鸦喝水动画 2.播放ppt(2,3)
Sh:同学们,乌鸦喝水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这一点我们在课本里已经学习过了。下面我来检验一下同学们,这个西红柿的体积是多少?(动态演示浸没的全过程)
Sh:根据学校所学,我们知道,上升部分的体积等于50毫升,也就是西红柿体积。(动态演示第4张)
㈡ 制造认知矛盾(ppt5,6)
Sh:这个铁条的体积是多少?也是50毫升吗?呵呵,看来意见不统一嘛。这里可以按下暂停键,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伴讨论讨论。
㈢ 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或和家长、同学讨论交流。
㈣ 模拟汇报交流
Sh:我想有的同学是这样思考的。(ppt7)
Sh:上升部分的体积(含内部铁块体积)等于50毫升,也就是整根铁条的体积。什么什么,我好像听到有人反对,好像在说铁条体积等于上升部分水的体积,不能含内部铁块体积。真是伤脑筋!
正方还有话说?好的,快来解释解释。呕!原来是说,为什么会增加50毫升的体积呢?只能是铁条造成的,所以铁条体积就是50毫升。
怎样,反方同意吗?好像还是将信将疑呀。
Sh:还有没有也得50毫升,但方法思路不一样的呢?(动态演示ppt8)Sh:这位同学是说250毫升等于原来下面的体积加上上升部分的体积,也等于里面铁条的体积加上原来水的体积,由于原来下面的体积和水的体积是相等的,所以整根铁条的体积=整个上升部分的体积=50毫升。
Sh:不错,还有别的方法吗?(ppt)
Sh:原来还有这样的方法,把铁条切成铁沙子,由于总体积没有变,所以水面高度也不会变,铁砂的体积等于上升部分的体积,也就是整根铁条的体积。
Sh:这有点像把铁条捏成刚才的西红柿了,用到了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㈤ 提升建模(ppt11)
Sh:同学们分别用整体的思想、等量代换和等积变形的方法等,解决了铁条体积问题,下面谁能总结一下,物体浸没部分的体积到底等于什么?
Sh:是的,物体浸没部分的体积等于全部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
Sh:同学们,可要千万注意,如果还认为 “物体浸没部分的体积只是等于水面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要出错误了。希望同学们,把浸没问题的关键理解记忆下来。
㈥ 模型应用(ppt12)
1.基础:完全浸没问题 Sh:(释题),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自己先尝试做一下。
Sh:利用大家刚刚总结的模型“物体浸没部分的体积等于全部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我们不难发现,铁块体积等于上升部分体积。通过计算,我们得到铁块体积是400立方厘米,因此知道上升部分体积就是400立方厘米,还知道容器底面积是等于上升部分的底面积,因此用上升部分体积除以它的底面积,就很容易得到上升的高了。
2.提高:不完全浸没问题(ppt13)Sh:(释题),同学们再独自解答试试,别忘了按下暂停键。
⑴ 公式法
Sh:这道题有些难度,利用模型,我们很容易得到上升部分的体积等于浸没部分体积。我们解:设这时水面高x厘米,分别表示出它们的体积并建立方程,就能容易求得此时水面高度。
⑵ “果冻”思路
Sh:我们换一种思路,可以给浸没铁块的容器中滴两滴凝固液,让水变成凝固的 “果冻”,再把铁块迅速抽出,此时空心果冻的体积就是原来水的体积。
Sh:水的体积用容器底面积乘以水的高很容易得出,是4800立方厘米,这也是“果冻”体积,果冻底面积是是环形的,可通过容器底面积减去铁块底面积求出,即480-360= 120平方厘米,最后用果冻体积除以果冻底面积就得到果冻的高,是40厘米,也就是此时水面的高。
七、拓展练习
Sh:下面是提到拓展题,相信你一定能通过努力解决它。
分析与解答:
浸湿部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24厘米,另一部分是24厘米长铁块露出水面造成的水面下降。关键在于求出后者,我们可以先求出24厘米长铁块体积,用15×15×24=5400立方厘米。根据浸没模型可知,该体积恰好为水面下降部分的体积,我们用5400立方厘米除以下降部分的底面积(60×60=)3600平方厘米(也就是容器底面积),就可以得到水面下降部分的高(5400÷3600=)1.5厘米,再加上原来的24厘米,浸湿部分的长为(1.5+24=)25.5厘米。
第二篇:浸没式超滤在自来水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摘 要:浸没式超滤作为自来水厂升级改造工艺首选技术,以其高效、安全、节能、操作简单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浸没式超滤的运行压力一般小于0.05mpa,稳定产水通量在25~30l/m2·h,最高产水通量35~40l/m2˙h,浸没式超滤的产水不随进水水质的变化而变化,产水浊度小于0.1ntu,并可对水中的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有机碳(toc)、uv254、氨氮等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关键词:升级改造,浸没式超滤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供水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一方面,我国饮用水源大多受到严重污染,并且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是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标准大幅提高。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将水质指标项目从先前的35项提高到106项,并且对饮水中的污染物限值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与此同时,我国99%的自来水厂仍然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传统工艺,在新形势下已经不堪重负,难以解决面临的诸多水质问题:致病微生物问题、藻类及藻毒素问题、浊度、消毒副产物问题、出水水质不稳定等等水质安全挑战,迫切需要对传统自来水厂进行技术升级改造。2.浸没式超滤膜在自来水厂中应用
原水为黄河下游某引黄水库水,以浸没式超滤膜为主体,系统采用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以60分钟为一个过滤周期,抽吸 58 min/停抽 2min,在停止抽吸的2min进行反洗,反洗强度为过滤通量的2倍,在水反冲洗的同时进行曝气,曝气量为40m3/m2h,以膜池底面积计。2.1 中空纤维超滤膜 浸没式超滤膜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的中空纤维超滤膜,其物理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pvdf 中空纤维膜的物理参数 table1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vdf membrane 3.运行结果 3.1 原水水质
原水为典型的微污染地表水,主要水质指标如表2所示。表2 原水水质
水质参数
均值 浊度(ntu)23.2±1.1 ph 8.16±0.31 toc(mg/l)2.51±0.31 uv254(cm-1)0.058±0.006 codmn(mg/l)3.56±0.57 水温(℃)
16.8±1.04
氨氮(mg/l)
0.252±0.047
亚硝酸盐氮(mg/l)0.021±0.001 3.2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浊度一直以来都是饮用水生产中关注的主要指标之一,能够反应水中部分颗粒物和胶体物质。浑浊度的去除代表水中泥土、微细有机物、无机物、浮游生物等悬浮物和胶体物质的减少。不同通量下超滤膜出水浊度见图3-1,可见虽然原水浊度在22.0~24.9ntu之间变化,但是由于超滤膜的筛分截留,出水浊度出水始终保持在0.1ntu以下,基本在维持在0.02ntu(浊度仪最低检出限0.02ntu),通量的大小对超滤膜除浊效果没有差别。有研究表明,浊度在0.1ntu以下时,水体中颗粒物一般都不超过20个/ml;由于颗粒数与两虫安全性有一定关联性,美国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自来水厂出水中颗粒数不大于50个/ml,这意味着此超滤膜直接过滤原水即可有效地提高水体生物安全性。图2 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3.3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
有机物的去除也是给水处理中的难点之一。但是超滤膜本身对溶解性的有机物去除能力极其有限,且有机物的存在能够造成极大的膜污染,会增加运行成本和维护复杂性,因此在用超滤膜处理原水时,必须辅以其它预处理方法。
由图3-2可知,原水codmn2.89~4.14mg/l,已呈现出微污染的特点,但经超滤膜工艺处理后,出水高锰酸盐指数为2.18~2.71mg/l,去除率14.29%~45.54%之间波动,平均去除率达32.44%。图3 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效果 3.4对uv254的去除效果
图4是超滤膜对uv254指标的控制效果。从图3-3可以看出,原水uv254在0.051~0.063cm-1之间波动,出水则为0.049~0.059cm-1,去除率为1.96~11.48%,平均去除率达6.91%,可见利用单独的超滤膜过滤原水,只能去除约7%左右的uv254,同时随通量的增加,去除率有减小的趋势。图4 组合工艺对uv254的去除效果 3.5对toc的去除
图5是超滤膜对toc指标的控制效果。从图3-4可以看出,原水toc在2.12~2.79mg/l之间波动,出水则为1.40~2.06mg/l,去除率为22.90~33.96%,平均去除率达27.70%,可见利用单独的浸没式超滤膜过滤原水,不同通量下超滤膜对toc的去除率基本一致。图5对toc的去除效果 3.6对氨氮的去除
微污染原水中的氨氮是饮用水处理中的一个技术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预氧化,这样不仅仅增加了氧化剂(如:氯)的投加量,同时提高了三卤甲烷及其它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势。超滤膜不仅能够截留原水中的悬浮固体,同时能够截留大部分的细菌。由图6可知,原水氨氮浓度为0.200~0.305mg/l,出水氨氮低于0.1mg/l,超滤膜对氨氮达到了78.92%的去除率,表明超滤之间过滤原水能够有效的去除氨氮。
由图7可知,pvdf超滤膜对亚硝酸盐氮也有一定的去除,达到70.66%,随通量的增加,去除率逐渐减少。
第三篇:归一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归一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归一问题的基本结构。
2.会借助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能正确找到中间问题,初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规律。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正确找到中间问题。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揭示课题: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2.出示例8:
3.提问: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请您默读题目。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题意吗?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画图分析题意
(1)学生独立画图,教师搜集资源。(2)四人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图意,再由其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
关注:题目中的三条信息与一个问题在图中是如何表示的。2.列式解答
提出要求:你能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1)学生独立列式,教师搜集资源。(2)两人组说说算式的意思。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算式的意思,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预设1:分步
关注:为什么用除法和乘法。预设2:综合 关注:算式的意思。3.检验
提问:我们解决对了吗?怎样检验。关注:(1)鼓励方法多样化。
(2)如果没有出现书上的方法,要由教师出示。4.拓展
(1)出示想一想:
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学生独立解答,师搜集资源。关注:有画图及检验的。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5.小结
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吗? 监控: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三. 巩固提升 1.出示:
提问:你能自己解决一个这样的问题吗?请大家独立完成。2.学生独立完成,师关注学困生。
3.交流:先请选中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再与其他学生互动交流。4.这两个问题和例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监控:都是先求出一样东西的价钱。
适时总结:像这样的问题我们把它们叫做“归一问题”。(板书)5.你能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吗?(1)先写下来。
(2)交流:判断他出的是否是归一问题。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和倍问题(一)·教案
和倍问题 第 一 讲
一、兴趣导入(Topic-in): 趣味分享
麒麟飞到北极变什么啊?答案:冰激凌 世界上什么鸡跑的快?答案:肯德鸡块 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梅花(没花)又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野梅花 来了一群羊(水果)答案:草莓 来了一群狼(水果)答案:杨梅 来了一群狮子(体坛名将)答案:郎平什么动物最没有方向感?答案:麋鹿(迷路)
二、学前测试(Testing): 问答题(口答)
1、有三块布料一共190米,第二块比第一块长20米,第三块比第二块长30米.每块布料各长多少米?
【解析】先画线段图,从线段图可以看出,以第一块为标准,第二块减少20米,第三块减少203050
(米),总和减少205070(米),即19070120(米).120米相当于第一块布料长的3倍,求出第一块布料的长度,第二块、第三块就可以求出.
(202030)120(米)⑴ 第一块布料长度的3倍是:190⑵ 第一块布料的长度是: 120340(米)⑶ 第二块布料的长度是: 402060(米)⑷ 第三块布料的长度是: 603090(米)
三、知识讲解(Teaching): 基础知识
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找出解题规律,正确迅速地列式解答。
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1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1份数:
l份数×(倍数-1)=两数差.解决和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 1】 根据线段图列式:
———————————————————————————————————————————————————
【解析】 列式:28(31)7(米)
【例 2】 有两盘苹果,如果从第一盘中拿2个放到第二个盘里,那么两盘的苹果数相同(条件A);如果从第二个盘中拿2个放到第一盘里,那么第一盘的苹果数是第二盘的2倍(条件B).第一盘有苹果多少个? 【解析】 本题的数量关系更为隐蔽.首先须理解条件表述语中隐含的数量关系.
条件A的数量关系为:第一盘中的苹果数比第二盘多2+2=4(个).从条件B可知,如果从第二个盘中拿2个放到第一盘里,那么第一盘就比第二盘多4+(2+2)=8(个);此时,第一盘的苹果数是第二盘的2倍.
(1)原来第一盘比第二盘多:2+2=4(个)或2×2=4(个)(2)从第二盘拿2个到第一盘里,第一盘就比第二盘多: 4+(2+2)=8(个)或4+2×2=8(个)(3)第二盘拿走2个后剩下的苹果:8÷(2-1)= 8(个)(4)第一盘原有苹果:8×2-2=14(个)答:第一盘有苹果14个.
【例 3】 师、徒两人共加工105个零件,师傅加工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还多5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解析】 引导学生画图时,一定要注意“多5个”的画图方法,并找和与份数之间的关系.
【详解】 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把徒弟加工的个数看作1份数,师傅加工的个数就比3份数还多5个,如果师傅少加工5个,两人加工的总数就少5个,总数变为(1055)个,这样这道题就转化为例5类型的题目,就可以求出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了.列式:如果师傅少做5个,师、徒共做: 1055100(个),徒弟做了:100(31)25(个),师傅做了:253580(个).
【例 4】 实验小学三、四年级的同学们一共制作了318件航模,四年级同学制作的航模件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的同学各制作了多少件航模?
【解析】 已知四年级同学制作的航模件数是三年级的2倍,可以想到三年级同学制作的航模件数是1倍数.两个年级共制作了318件,这318件就相当于123倍,这样就可以求得
再根据四年级同学和三年级1倍数——三年级同学的制作件数是:3183106(件).同学制作航模件数的倍数关系,求出四年级同学制作航模的件数是:1062212(件)或318106212(件)。
【例 5】 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共54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5倍,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
棵?
【解析】 把梨树的棵数看作l份数,苹果树的棵数就是5份数,54棵就相当于(5+1)份数,分别求出梨树和苹果树的棵数,再把苹果树的棵数减去梨树的棵数,就是苹果树比梨树多的棵数.这道题还可以这样想,先求出1份数,再求苹果树比梨树多几份,就可直接求出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了.(法1)梨树:54(51)9(棵),苹果树:9545(棵),苹果树比梨树多:
45936(棵)
(法2)梨树:54(51)9(棵),苹果树比梨树多:9(51)36(棵)
四、强化练习(Training):
1、小敏有14元,小花有10元,小花给小敏几元,小敏的钱数就是小花的2倍?
【解析】 小花现在的钱数:(1410)(12)8(元),小花给小敏:1082(元)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解析】 先求出长方形长和宽的和:36÷2=18(厘米)把长方形的宽看作1份,长就是2份,长和宽的和对应的就是3份,所以长方形的宽是:18÷(2+1)=6(厘米)长是:6×2=1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6=72(平方厘米)
五、训练辅导(Tutor):
1、两组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甲组学生人数是乙组的3倍,而乙组的学生人数比甲组的3倍少40人,求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解析】 把乙组学生人数看作1份,画出线段图如下:
甲组学生人数是乙组学生人数的3倍,则甲组学生人数的3倍就是乙组人数的(3×3=)9倍。
所以,乙组人数为:40÷(9-1)=5(人); 参加义务劳动的学生共有:5×(1+3)=20(人)。
———————————————————————————————————————————————————
2、一家三口人,三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爸爸和妈妈同岁,那么爸爸的年龄也是孩子的4倍,把孩子的年龄作
=8(岁),妈妈的年龄是:为1倍数,已知三口人年龄和是72岁,那么孩子的年龄为:72(144)8432(岁),爸爸和妈妈同岁为32岁.
六、反思总结(Thinking):
———————————————————————————————————————————————————
课堂训练
(总分100分)
1、小华和爷爷今年共72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7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
【解析】 小华:72(17)9(岁),爷爷:9763(岁),63954(岁)或9(71)54(岁).2、5箱苹果和5箱葡萄共重75千克,每箱苹果是每箱葡萄重量的2倍。每箱苹果和每箱葡萄各重多少千克? 【解析】 5箱苹果和5箱葡萄共重75千克,平均分成5份,1箱苹果与1箱葡萄重量和为:75÷5=15(千克)。
把1箱葡萄的重量看作一份,重量为:15÷(2+1)=5(千克); 每箱苹果重量为:5×2=10(千克)。
3、实验小学共有学生956人,男生比女生2倍少4人.问:实验小学男学生和女学生各有多少人?
【解析】 女生:(9564)3320(人),男生:956320636(人)或32024636(人)
4、某镇上有东西两个公交车站,东站有客车84辆,西站有客车56辆,每天从东站到西站有7辆车,从西站到东站有11辆车,几天后,东站车辆是西站的4倍? 【解析】 “每天从东站到西站有7辆车,从西站到东站有11辆车”,则每天东站增加(11-7=)4辆车,西站减少4辆车,但两站车辆总数不变为:84+56=140(辆)。要使东站车辆是西站车辆的4倍,西站只能有车辆:140÷(4+1)=28(辆)。用西站需要减少的总车辆数除以每天减少的车辆数,可以得出所求天数:(56-28)÷4=7(天)。所以,7天后,东站车辆是西站的4倍。
5、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当于甲自学1天的时间.问:甲、乙原定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 【详解】 改变后,甲每天比乙多自学1小时,即60分钟.它是乙现在五天自学的时间,即乙现在每天自学:60(61)12(分),原来每天自学的时间是:123042(分).
———————————————————————————————————————————————————
家庭作业
(总分100分)
1、小明和奶奶今年共81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8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
【解析】 小华:72(17)9(岁),爷爷:9763(岁),63954(岁)或9(71)54(岁).2、6箱苹果和6箱葡萄共重120千克,每箱苹果是每箱葡萄重量的3倍。每箱苹果和每箱葡萄各重多少千克? 【解析】 6箱苹果和6箱葡萄共重120千克,平均分成6份,1箱苹果与1箱葡萄重量和为:120÷6=20(千克)。
把1箱葡萄的重量看作一份,重量为:20÷(3+1)=5(千克); 每箱苹果重量为:5×2=10(千克)。
3、商店运来橘子、苹果、香蕉共53千克,橘子的重量是苹果的3倍少3千克,香蕉的重量是苹果的2倍多2千克,橘子重多少千克? 【解析】 我们可以把苹果的重量看作1份,如下图:
如果橘子重量增加3千克,正好是苹果重量的3倍,香蕉的重量减少2千克,正好是苹果重量的2倍,这时三种水果的总重量变为:53+3-2=54(千克),正好是苹果重量的(1+3+2)倍,苹果有(53+3-2)÷(1+3+2)=54÷6=9(千克),橘子有9×3-3=24(千克).4、光明小学有学生76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40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析】 把女生人数看作一份,由于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3倍还少40人,如果用男、女生人数总和760人再加上40人,就等于女生人数的4倍(见下图)。女生人数:(760+40)÷(3+1)=200(人)男生人数:200×3-40=560(人)或 760-200=560(人)验算:560+200=760(人)(560+40)÷200=3(倍)。答:男生有560人,女生有200人。
5、红、黄、蓝三个纸盒里共有彩票56张.其中红色纸盒里的彩票是黄色纸盒的2倍,蓝色纸盒里的彩票是红色纸盒的2倍,红、黄、蓝三个纸盒里各有多少张彩票? 【解析】 以黄色纸盒的彩票数为1倍数,红纸盒是这样的2倍,蓝纸盒是红纸盒的2倍,也就是黄纸盒的4倍,一共就是(1+2+4)倍,这样就能建立起彩票总数与总倍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求出黄纸盒里有几张彩票.56÷(1+2+4)=8(张)„„黄纸盒里的彩票数; 8×2=16(张)„„红纸盒里的彩票数 ; 16×2=32(张)„„蓝纸盒里的彩票数。
———————————————————————————————————————————————————
第五篇:盈亏问题·教案 (一)
盈亏问题 第 一 讲
一、兴趣导入(Topic-in): 趣味分享
麒麟飞到北极变什么啊?答案:冰激凌 世界上什么鸡跑的快?答案:肯德鸡块 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梅花(没花)又一片大草地(植物)答案:野梅花 来了一群羊(水果)答案:草莓 来了一群狼(水果)答案:杨梅 来了一群狮子(体坛名将)答案:郎平什么动物最没有方向感?答案:麋鹿(迷路)
二、学前测试(Testing): 问答题(口答)
1、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和是53岁,小明年龄的4倍比爸爸的年龄多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相差几岁? 【解析】 把小明的年龄看成是一份,那么爸爸的年龄是四份少2,根据和倍关系:
小明的年龄是:(53+2)÷(4+1)=11(岁),爸爸的年龄是:53-11=42(岁),小明与爸爸的年龄差是:42-11=31(岁)
三、知识讲解(Teaching): 基础知识及例题解析
盈亏问题的特点是问题中每一同类量都要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分配不足时,称之为“亏”,分配有余称之为“盈”;还有些实际问题,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时,如果每人少分,则物品就有余(也就是盈),如果每人多分,则物品就不足(也就是亏),凡研究这一类算法的应用题叫做“盈亏问题”.
可以得出盈亏问题的基本关系式:
(盈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盈盈)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亏亏)两次分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物品数可由其中一种分法和人数求出.也有的问题两次都有余或两次都不足,不管哪种 情况,都是属于按两个数的差求未知数的“盈亏问题”.【例 1】 三年级一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 比较两种搬砖法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每人搬4块,还剩7块砖;每人搬5块,就少2块.这两次搬砖,每人相差541(块).第一种余7块,第二种少2块,那么第二次与第一次总共相差砖数:729(块),每人相差1块,结果总数就相差9块,所以有少先队员919(人).共有砖:49743(块).
【例 2】 学而思学校新买来一批书,将它们分给几位老师,如果每人发10本,还差9本,每人发9本,还差2本,请问有多少老师?多少本书?
【解析】 “差9本”和“差2本”两者相差927(本),每个人要多发1091(本),因此———————————————————————————————————————————————————
就知道,共有老师717(人),书有710961(本).
【例 3】 某校安排学生宿舍,如果每间住5人则有14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住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住宿生几人? 【解析】 由已知条件
每间5人 少14个床位
每间7人 多4个床位
比较两次分配的方案,可以看出,由于第二种方案比第一种每间多住(75)2人,一共要多出(144)18个床位,根据两种方案每间住的人数的差和床位差,可以求出宿舍间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出住宿生人数.
解:(414)(75)=9(间)591459(人),或79459(人)
【例 4】 猫妈妈给小猫分鱼,每只小猫分10条鱼,就多出8条鱼,每只小猫分11条鱼则正好分完,那么一共有多少只小猫?猫妈妈一共有多少条鱼?
【解析】 猫妈妈的第一种方案盈8条鱼,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8条,两次分配之差是11101(条),由盈亏问题公式得,有小猫:818(只),猫妈妈有810888(条)鱼.
【例 5】 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全部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分5个,则余下10个。如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分到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人,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解析】 先把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转化为一样。大班减少3人,则苹果又收回3515个苹果,人数一样,根据盈亏问题公式,小班人数为:(15102)(85)9人,苹果总数是89270个。
四、强化练习(Training):
1、明明过生日,同学们去给他买蛋糕,如果每人出8元,就多出了8元;每人出7元,就多出了4元.那么有多少个同学去买蛋糕?这个蛋糕的价钱是多少? 【解析】 “多8元”与“多4元”两者相差844(元),每个人要多出871(元),因此就知道,共有414(人),蛋糕价钱是84824(元).
2、一位老师给学生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学生?共多少粒糖果? 【解析】 第一种分配方案盈9粒糖,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9粒,两次分配之差是541(粒),由盈亏问题公式得,参与分糖的同学有:919(人),有糖果9545(粒).
———————————————————————————————————————————————————
五、训练辅导(Tutor):
1、猴王带领一群猴子去摘桃.下午收工后,猴王开始分配.若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在这群猴子中,大猴(不包括猴王)比小猴多 只. 【详解】 当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时,猴王可留10个.若大、小猴都分4个,猴王能留下20个.也就是说在大猴分5个,小猴分3个后,每只大猴都拿出1个,分给每只小猴1个后,还剩下201010个,所以大猴比小猴多10只.
2、智康学校三年级精英班的一部分同学分糖果,如果每人分4粒就多9粒,如果每人分5粒则少6粒,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粒糖果? 【解析】 由题目条件知道,同学的人数与糖果的粒数不变,比较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每人分4粒就多9粒,第二种每人分5粒则少6粒,两种不同方案一多一少差9+6=15(粒),相差原因在于两种方案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数之差为:5-4=1(粒),每人相差一粒,15人相差15粒,所以参与分糖果的同学的人数是15÷1=15(位),糖果的粒数为:4×15+9=69(粒).六、反思总结(Thinking):
———————————————————————————————————————————————————
堂堂清落地训练——坚持堂堂清,学习很爽心
(总分100分)
1、有一批练习本发给学生,如果每人5本,则多70本,如果每人7本,则多10本,那么这个班有多少学生,多少练习本呢? 【解析】 由题意知:第一种方案:每人发5本多出70本;第二种方案:每人发7本多出10本;两种方案分配结果相差:701060(本),这是因为两次分配中每人所发的本数相差:752(本),相差60本的学生有:60230(人).练习本有:30570220(本)(或30710220).
2、王老师去琴行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的钱还多30元,问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王老师一共带了多少钱?
本题购物的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买7把差110元,第二个方案:买5把还多30元,从买7把变成买5把,少买了752(把),而钱的差额为:11030140(元),即140元可以买2把小提琴,可见小提琴的单价是每把70元,王老师一共带了707110380(元).3、甲、乙两人各买了相同数量的信封与相同数量的信纸,甲每封信用2 张信纸,乙每封信用3 张信纸,一段时间后,甲用完了所有的信封还剩下20 张信纸,乙用完所有信纸还剩下10 个信封,则他们每人各买了多少张信纸?
由题意,如果乙用完所有的信封,那么缺30 张信纸.这是盈亏问题,盈亏总额为(20+30)张信纸,两次分配的差为(3-2)张信纸,所以有信封(20+30)÷(3-2)=50(个),有信纸2×50+20=120(张).
4、实验小学学生乘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60人,则有15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恰好多出一辆车.问一共有几辆车,多少个学生? 【解析】 没辆车坐60人,则多余15人,每辆车坐60+5=65人,则多出一辆车,也就是差65人.因此车辆数目为:(65+15)÷5=80÷5=16(辆).学生人数为:60×(16-1)+15=60×15+15=900+15=915(人)
5、幼儿园把一袋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 粒就缺6 粒.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4 粒就余4 粒.已知大班比小班少2 个小朋友,这袋糖果共有多少粒? 【解析】 如果大班增加2 个小朋友,大、小班人数就相等了,变为“每人5 粒缺16 粒,每人4 粒多4 粒” 的盈亏问题.小班有(16+4)÷(5-4)=20(人).这袋糖果有4×20+4=84(粒).
———————————————————————————————————————————————————
家庭作业
(总分100分)
1、学而思学校三年级基础班的一部分同学分小玩具,如果每人分4个就少9个,如果每人分3个正好分完,问:有多少位同学分多少个小玩具? 【解析】 第一种分配方案亏9个小玩具,第二种方案不盈不亏,所以盈亏总和是9个,两次分配之差是:431(个),由盈亏问题公式得,参与分玩具的同学有:919(人),有小玩具9327(个).
2、幼儿园给获奖的小朋友发糖,如果每人发6块就少12块,如果每人发9块就少24块,总共有多少块糖呢?
由题意知:两次的分配结果相差:241212(块),这是因为第一次与第二次分配中每人相差:963(块),多少人相差12块呢?1234(人),糖果数是:641212(块)(或942412)
3、工人运青瓷花瓶250个,规定完整运到目的地一个给运费20元,损坏一个倒赔100元.运完这批花瓶后,工人共得4400元,则损坏了多少个? 【解析】 本题中“损坏一个倒赔100元”的意思是运一个完好的花瓶与损坏1个花瓶相差10020120(元),即损1个花瓶不但得不到20元的运费,而且要付出120元.本例可假设250个花瓶都完好,这样可得运费202505000(元).这样比实际多得50004400600(元).
就是因为有损坏的瓶子,损坏1个花瓶相差120元.现共相差600元,从而求出共
(202504400)(10020)5(个)损坏多少个花瓶.根据以上分析,可得损坏了.
4、秋天到了,小白兔收获了一筐萝卜,它按照计划吃的天数算了一下,如果每天吃4个,要多出48个萝卜;如果每天吃6个,则又少8个萝卜.那么小白兔买回的萝卜有多少个?计划吃多少天? 【解析】 题中告诉我们每天吃4个,多出48个萝卜;每天吃6个,少8个萝卜.观察每天吃的个数与萝卜剩余个数的变化就能看出,由每天吃4个变为每天吃6个,也就是每天多吃2个时,萝卜从多出48个到少8个,也就是所需的萝卜总数要相差48+8=56(个).从这个对应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只要求56里面含有多少个2,就是所求的计划吃的天数;有了计划吃的天数,就不难求出共有多少个萝卜了.吃的天数:(48+8)÷(6-4)=56÷2=28(天),萝卜数:6×28-8=160(个)或 4×28+48=160(个).
5、幼儿园把一袋糖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6粒就缺8 粒.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9粒就余4粒.已知大班比小班少3 个小朋友,这袋糖果共有多少粒? 【解析】 如果大班增加3 个小朋友,大、小班人数就相等了,变为“每人6 粒缺26 粒,每人9 粒多4 粒” 的盈亏问题.小班有(26+4)÷(9-6)=10(人).这袋糖果有10×9+4=94(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