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富饶的地方》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富饶的地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富饶的地方》。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我们生活的地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家乡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景观。并且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从多方面初步感受到家乡的一些物产资源。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地域特点影响,要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是比较困难的,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小饰品,动手制作一种特色小吃等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因此,针对上述学情特点,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教学难点是: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自己要准备大量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这些材料要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特产,渐渐过渡到我们家乡也有我们自己的特产。
设计思路
本主题有“家乡的物产”和“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在“家乡的物产”这一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先了解不同地区会有各种特产,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特产,通过看图片、听故事、饰品小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激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在“特色小吃味道好”的教学中,以武汉有名的“吉庆街”导入到特色小吃这一主题中来,以说一说、唱一唱、尝一尝、展一展、做一做等活动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品种多,味道好。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活动: 第一课时:(1)我去过的地方(2)各地丰富的物产(3)湖北物产真丰富 第二课时:
(1)逛逛“吉庆街”(2)“特色小吃”我知道(3)尝尝我的小手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行为与习惯: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有关海南风光、特色湖北的影碟及与本课相关的补充资料。2.“吉庆街”的有关录像和特色小吃图片。学生准备
1.旅游各地时带回的物产。2.搜集湖北特产的有关资料。3.自己在家学做的一种特色小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9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物产”。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0页内容,话题为“特色小吃味道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我去过的地方
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小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物产吸引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活动二各地丰富的物产 1.(课件出示P9页插图)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2.教师介绍椰树生长的环境,让学生了解椰子是海南的特产。
3.海南除了有椰子,还有很多物产,有谁去过海南,你在海南都看到了些什么?带了些什么礼物回来了?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带回的海南物产,大家看一看、尝一尝,并说一说这些物产的特点。
5.(课件:播放“海南风光”的视频)师:让我们再次感受海南那美丽的风光。6.(课件出示P8页四幅图)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的物产吗?
7.(课件出示P8页第二幅图)图中的人们在忙什么?你能说出几种茶名称吗? 8.课件展示,中国的几大名茶之乡,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福建安溪——中国乌龙茶之乡 绍兴——中国珠茶之乡 武义——中国有机茶之乡 潮州凤凰——中国乌龙茶之乡 杭州——中国龙井茶之乡 英德——中国红茶之乡
9.师: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10.小结:我国的物产很丰富。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去过海南,海南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形成了它独特的风光,通过说一说、展一展、尝一尝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物产称得上是“特产”。同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不管是家人,还是招待客人,大家都会喝上一杯茶,茶也是我们中国的特产。】
活动三湖北物产真丰富
1.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
2.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你们了解我们湖北有哪些特产,现在请你们都来说一说。
3.全班交流。
4.(演示课件:《特色湖北》视频)师:你们看到这儿有什么感受?
5.小结: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课后同学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乡的特产制成一件小饰品。
【设计意图:本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作为湖北人,就更应该了解我们自己家乡的物产,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自己的家乡美丽而又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爱乡之情。】
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
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第二课时
活动一逛逛“吉庆街”
1.师:在我们湖北武汉,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2.(演示课件:播放《热闹好吃的吉庆街》)
师:今天魏老师就把你们带到“吉庆街”,一起去感受一下那里热闹的场面。在逛街的同时,你也一定要留意,这里都有哪些特色小吃,看谁说得多,不能重复呀。
3.学生自由说出看到的特色小吃。4.小结:这里的特色小吃这是多。
【设计意图:以“吉庆街”为例让学生知道特色小吃的含义,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活动二“特色小吃”我知道
1.师:课前老师让你们调查,除了刚才在“吉庆街”看到的特色小吃外,你还知道我们家乡的哪些小吃呢?
2.学生介绍,教师相机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特色小吃图片。(色香味美的豆皮,香喷喷的武昌鱼,蔡甸的臭干子,柏泉的干桂鱼,蔡林记热干面…..)
3.小结:瞧!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真不少。
【设计意图:以介绍特色小吃的活动为引,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活动三尝尝我的小手艺
1.师: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请你们拿出自己在家学做好的特色小吃,让我们大家都来品一品。
2.学生制作特色小吃。
3.全班展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以及这种小吃有什么特色。4.全班评选最好吃、最地道、最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
5.小结:同学们可真棒,大家可以回家后和父母一起做一次汉味家庭餐,品一品家乡特色小吃。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升华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特色小吃味道好 “特色小吃”我知道尝尝我的小手艺
第二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富饶的地方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2.富饶的地方
教材分析:
本主题由“家乡的物产”“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三个页面组成。教学目标:
1.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一些小饰品,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知道当地的特色小吃,尝试制作一种特色小吃,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增加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建设家乡的意识。教学准备
1.师课前搜集当地的特产,用当地的特产制作成各种小饰品,并用布袋子装好。2.生课前准备当地的特产以及小饰品所需要的材料。3.生课前共同调查当地的特色小吃及其做法。
4.生分组,各组商量制作什么小吃并了解他的做法,准备制作材料。5.教师了解学生的制作情况,帮助学生准备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布袋子,我们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学生猜的过程中,教师边向学生展示袋子里的物品边向学生示范介绍。
二、教师出示用当地特产制作的小饰品,让大家欣赏。学生上台摸一摸,猜一猜。生自由介绍当地的特产。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1.同学们,看了老师制作的小饰品后,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
2.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动手用自己带来的特产制作小饰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动手能力。)
(二)评一评。
1.将学生制作好的小饰品摆放在讲台上。
2.全体学生一起评议,评出自己最喜欢的小饰品
三、导入新课。
1.叙述,我们生活的地方不仅风光秀丽,还有好多著名的特色小吃,很多人都慕名前来品尝。2.教师提问,通过课前调查,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小吃吗?
3.每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家乡的一种小吃。
四、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欢的特色小吃。
学生畅所欲言,激起学习的兴趣。
五、学做特色小吃。
(一)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每小组制作一种有家乡风味的小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一尝哪个小组做的特色小吃最好吃,最地道。
教师跟学生一块儿品尝,学生评价时,教师加以引导及补充。
让学生在品尝的过程中,做出评价。
(二)活动拓展,让学生回家跟家长一起做一次美味家庭餐。
学生回家跟家长一起学做家庭餐。让学生在学做小吃的活动中,体验自己家乡有非常丰富的特色小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第三篇: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富饶的地方 2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方
2.富饶的地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富饶的地方》。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从各方面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是比较困难的,通过第一课“我们生活的地方”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家乡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景观,但对于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由于年龄和地域特点,学生了解较少,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如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尝试用当地的特产制作小饰品,动手制作一种特色小吃等活动,从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教学难点是: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本主题的教学要充分联系当地实际情况,以教材为依托,真正地活用教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前通过调查、询问、亲口品尝、尝试制作等活动,在初步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和有各种特色小吃的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本课的教学虽只有几幅图画和简单的文字,但它却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特产”这个词的理解还很不清楚,简单认为只要当地有的物产就是特产,教师必须准备大量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帮助他们理解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特产,渐渐过渡到我们家乡也有我们自己的特产。设计思路
本主题有“家乡的物产”和“特色小吃味道好”两个主题活动。在“家乡的物产”这一主题的教学中,让学生先了解不同地区会有各种特产,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有特产,通过看图片、听故事、饰品小展示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丰富的物产资源,激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在“特色小吃味道好”的教学中,以武汉有名的“吉庆街”导入到特色小吃这一主题中来,以说一说、唱一唱、尝一尝、展一展、做一做等活动了解家乡的特色小吃品种多,味道好。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初步形成热爱家乡的情感。行为与习惯: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分工合作。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了解自己生活地方的丰富物产的相关资料,尝试制作简单的家乡小吃,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家乡的调查,家乡物产的再创造等活动,培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初步掌握搜集材料、整理材料与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知道当地的各种特产,了解当地丰富的资源。教学难点
能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有关海南风光、特色湖北的影碟及与本课相关的补充资料。
2.“吉庆街”的有关录像和特色小吃图片。
学生准备:1.旅游各地时带回的物产。
2.搜集湖北特产的有关资料。3.自己在家学做的一种特色小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8-P9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物产”。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10页内容,话题为“特色小吃味道好”。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讲授新课 1.完成P9页教学
(1)出示P9页插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椰树、椰子)。(2)教师介绍椰树生长的环境,让学生了解椰子是海南的特产。
(3)海南除了有椰子,还有很多物产,有谁去过海南,你在海南都看到了些什么?带了些什么礼物回来了?
展一展、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4)播放“海南风光”的影碟,感受海南那美丽的风光。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都去过海南,海南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形成了它独特的风光,通过说一说、展一展、尝一尝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物产称得上是“特产”。2.完成P8页教学内容
(1)出示图片P8页四幅图,逐一了解各地的物产,重点讲讲第2幅。(2)出示图2,图中的人们在忙什么?你能说出几种茶名称吗?
(3)课件展示,中国的几大名茶之乡,并以文字的形式展现,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福建安溪——中国乌龙茶之乡 绍兴——中国珠茶之乡 武义——中国有机茶之乡 潮州凤凰——中国乌龙茶之乡 杭州——中国龙井茶之乡 英德——中国红茶之乡
设计意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不管是家人,还是招待客人,大家都会喝上一杯茶,茶也是我们中国的特产。3.了解我们的家乡湖北
(1)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哪里?(湖北)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你们了解我们湖北有哪些特产,现在请你们都来说一说。
(2)指名学生说,教师适当进行补充。(武汉热干面,豆皮,汤包,绢花„.三峡苕酥,孝感麻糖,洪湖藕粉,咸宁桂花„.)
(3)课件播放《特色湖北》,让学生感受湖北不仅有美丽的风光,而且也有很多的物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小结重点: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设计意图:本主题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各种特产,作为湖北人,就更应该了解我们自己家乡的物产,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自己的家乡美丽而又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爱乡之情。扩展延伸
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家乡的特产制成一件小饰品。板书设计
家乡的物产
我们生活的地方,物产很丰富
第二课时
活动一 逛逛“吉庆街”
1.在我们湖北武汉,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吉庆街)
2.今天魏老师就把你们带到“吉庆街”,一起去感受一下那里热闹的场面。在逛街的同时,你也一定要留意,这里都有哪些特色小吃。
课件播放《热闹好吃的吉庆街》,学生“逛完街”后,自由说出看到的特色小吃,看谁说得多,不能重复。
活动二 “特色小吃”我知道
1.课前老师让你们调查,除了刚才在“吉庆街”看到的特色小吃外,你还知道我们家乡的哪些小吃呢?
2.学生介绍,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特色小吃图片。(色香味美的豆皮,香喷喷的武昌鱼,蔡甸的臭干子,柏泉的干桂鱼,蔡林记热干面„..)活动三 尝尝我的小手艺
今天,我们也来办个“小吃一条街”,请你们拿出自己在家学做好的特色小吃,让我们大家都来品一品。
要求:说出你的制作方法,以及这种小吃有什么特色。按要求评出最好吃、最地道、最有家乡风味的特色小吃。活动四 拓展
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做一次汉味家庭餐,品一品家乡特色小吃。板书设计
特色小吃味道好
第四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爱心伴我长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爱心伴我长大》。旨在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家人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与成长的欢乐。这一活动主题由“爸爸妈妈都爱我”和“我在长大”组成。
学情分析:
独生子女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他们每天都过着众星捧月般优越的生活,渐渐地缺失了爱心和责任,而本课内容对培养刚刚步入学校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参照课程标准以本课主题目标为依据,将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并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把对爱的模糊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在感受爱的基础上表达爱传递爱,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感情。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寻访、共同回忆等亲情活动,以及诵读儿歌、演唱歌曲、情景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难点:
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照片,回忆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以作示范。
学生准备: 1.收集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成长的点滴小事例,以备交流时用。
2.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照片及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8页内容,话题为“爸爸妈妈都爱我”。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9-P40页内容,话题为“我在长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妈妈的爱在哪里
1.播放短片《小三三的一天》,老师对画面进行描述。一大早,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小闹钟唱起了歌,可爱的小三三起床了,妈妈赶紧抱起小三三,迅速穿好衣服,替三三刷牙洗脸,涂抹面霜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手帕放进她的兜里,又从厨房里端出冲调好的美味牛奶,和嫩嫩的鸡蛋,为小三三系上小兜,甜甜地看着她吃着营养丰富的早餐„„
2.大家快来找一找:妈妈的爱在哪里? 3.学生发言:(配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1)妈妈的爱藏在香香的衣服里,每天夜里,在小三三甜甜入睡后,妈妈还在洗手间里用心地搓洗着衣服。
(2)妈妈的爱藏在美味的牛奶里,每天早晨,全家人还在梦乡里,妈妈就悄悄地起床,为小三三准备好营养的早餐。
(3)妈妈的爱藏在小牙刷里„„(4)妈妈的爱藏在温暖的臂弯里„„
4.师小结: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妈妈默默地为我们做好了太多的准备,其实不只是小三三,不只是妈妈,我们每个亲人都在这样爱着我们。
活动二
爱的火车
1.举例示范:教师出示自己与家人一起的照片,讲一讲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2.教师引导:老师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在你的成长旅途中,除了爱你的妈妈,还有哪些关心你们的家人?让我们都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把我们“爱的火车”开起来。3.教师宣布自己是“火车头”,师生一起诵读儿歌“爱的火车”(见教材38页),火车“呜呜”开动。
4.同学举手要求“火车请开到这里来”,火车开到他身边,当他讲完一个家人关心自己的故事后,就跟在老师后面坐上一节车厢,这样,“爱的火车”越开越长。
活动三
同样的爱
1.教师导入:父母长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爱,有时候会深藏在背后,需要你慢慢体会。
2.看图思考:当爸爸妈妈批评你时,你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吗? 3.分组讨论:把你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爱。4.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5.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也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呢? 6.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
(2)必答题
①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②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③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做? …………
(3)抢答题
①奶奶烧了一桌好菜,我„„
②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去买滑板车。可工作忙,他没有买。我„„
③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做早餐,我„„
…………
(4)公布竞赛结果。
7.教师小结:家人的爱是温暖的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家人的爱也是严格的,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的人。
第五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做有心人》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做有心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做有心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儿童的成长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充满好奇,喜欢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的小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求知的渴望,小脑瓜中总是跳跃着许多的小问号,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乐于与他人探讨,弄清事情的原委。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并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本次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动脑,对不懂的问题具有探究的兴趣,并能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引导组织学生实地操作或动手做实验,让其在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设计思路
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学习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4.具有一定的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5.能与他人愉快地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勇敢地尝试,不怕难,不轻易放弃。
行为与习惯目标:从小养成探究的习惯,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活动中与小伙伴合作、交流,分享感受与活动成果。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解决问题,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或科学常识,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教学难点
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并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组织学生到操场中去踩影子;在课前制作精美的问题卡片;准备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蓝猫淘气三千问的碟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不懂的问题,并准备制作问题卡片的工具。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2页内容,话题为“发现小问号”。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3—P45页内容,话题为“小问号挺直了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教师讲科学家瓦特和爱迪生小时候好问的故事。2.组织交流,听故事后的感受。3.教师板书课题,并引出所学内容。
4.小结:从故事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亲自参与,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设计意图:教师开课引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活动二学会发现问题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在游戏中的具体情况,交流一下课前到操场上踩影子的感受。2.师:阅读教科书P40页,你在游戏中发现这些问题了吗?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影子现象?
3.师:阅读教科书P41页,你在生活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吗?除此之外,你还有了哪些疑问? 4.小结: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书中的内容并结合学生亲身经历谈感受,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活动三分组实践
1.教师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问题的活动。
2.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名学生拿一个笔记本,记录所发现的问题。第一组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小问号;第二组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小问号;第三组学生在校园前的公园里寻找小问号。
3.组织学生排好队,有秩序地参加活动。(时间十五分钟)4.学生回教室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5.动手制作一张问题卡片,将自己的小问号记录在问题卡上。
6.小结: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肯动脑,小问号随处可见。【设计意图:教师将寻找小问号的活动从书本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的兴趣。】
活动四情景表演
1.师生合作表演,孩子老是问为什么,妈妈有些不耐烦。
2.师:阅读教科书P42页,你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吗?结合表演谈自己的想法。3.教师打出多媒体,播放学生最喜爱的蓝猫淘气三千问,让学生观看。4.学生交流:看了动画片后,你想说什么? 5.小结:鼓励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大胆地提出,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和播放动画片,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遇到疑问喜欢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发现小问号 留心观察发现问题 第二课时 活动一设疑导入
1.师:上节课,同学们发现并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小问号,我们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弄明白呢? 2.师:阅读教科书P43--44页,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把小问号弄明白的? 3.组织学生交流,他们分别是用观察、讨论、实验的方法解决小问号的。
4.小结:遇到了问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才能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从书中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问题中,也是一种好方法。】
活动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拿出问题卡片,组织学生用以上研究方法就某个问题进行探究。预设学生提问:学校的枫树为什么到了秋天叶子会变红?公园池塘里的鱼为什么有时会浮出水面? 2.师:有些问题,用以上的方法解决不了,怎么办? 3.阅读教科书P45页,引导学生观看情景图,师:还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生交流:向大人请教、在网上查资料、到书中找答案等方法。5.小组交流:你用这些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小组长做好记录。6.师: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身边的小问号? 7.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8.组织学生用这些方法探究心中的小问号。
9.制作收藏夹,将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收入其中。
10.小结: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身边的小问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后,启发学生讨论出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将方法付诸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好问的习惯。另外,孩子们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有的问题可能解决不了,要给孩子留下寻找解决问题的空间,否则将适得其反。】
活动三问题发布会
1.小小问题发布会: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回报自己的探究所得。
2.小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所得在小组内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在讨论交流时,要倾听别人的发言,分享他人收获的快乐。
3.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探究所得的基础上生成的新问题继续探究,实现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小结: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找到快乐。【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在探究中养成遇到问题勇敢地尝试,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好品质。】
活动四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
1.在班上制作班级“小问号收藏屋”或开展“小问号大挑战”活动,鼓励学生继续用敏锐的眼光发现身边的小问号。
2.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小探索者科普系列》等书籍。
3.小结:多实践、多读书,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问题,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的小脑瓜变得更聪明。
【设计意图: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问号挺直了腰
向大人请教在网上查资料到书中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