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我们的节日》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我们的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我们的节日》。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喜欢热闹、喜欢节日。“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小朋友向往和期盼的日子,本次“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进入小学后的第一个儿童节,在这个节日之前,有一部分孩子已经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当上了少先队员。孩子们在入队时留下了灿烂的笑脸、爽朗的笑声和难忘的记忆。但是这些快乐、难忘都是大人给孩子们安排好的,学生的“乐”只停留在吃、穿、玩等活动上。学生既不能按自己的独特想法来过属于自己的节日,也没有能力来为自己安排一次有意义的节日活动。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六一”的特殊意义,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家人和社会各界对儿童的关怀。教学难点是:学生能综合自己与他人的想法,把过儿童节的设想说具体、清楚,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做事。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第一次在小学阶段过儿童节比较高兴、快乐,在感受节日快乐的同时,要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六一”儿童节的意义;在学生设计、举办庆祝会的过程中,要多给予肯定少指责,让他们策划自己喜欢的活动,同时要提醒他们与同伴合作,共同举行一次庆祝会。
设计思路:
1.通过歌曲、图片、录像片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曾经有过的快乐感受。2.让学生自由交流发生在节日里的快乐事情。
3.通过自己策划一次“六一”庆祝会,让学生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做事。4.真正地举行一次“六一”庆祝会,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和组织活动成功的喜悦。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1.了解“六一”的特殊意义,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家人和社会各界对儿童的关怀。2.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与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品味童年的快乐、美好。
行为与习惯: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做事。
知识与技能:能简要讲述自己在幼儿园时过“六一”儿童节的经历,培养乐于与人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思考,自由组合,把自己对于节日
庆祝会的设想都说出来,并按照自己的能力进行分工。
教学重点:
了解“六一”的特殊意义,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家人和社会各界对儿童的关怀。教学难点:
学生能综合自己与他人的想法,把过节的设想说具体、清楚,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做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庆“六一”活动的图片儿童节的录像片段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在幼儿园过“六一”节时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讲给爸爸、妈妈听。说的时候要讲清照片上的时间、地点、自己参加的活动或做了些什么及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3页内容,话题为“六一庆祝会”。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4—P45页内容,话题为“节日快乐多”。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六一”的快乐
1.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在优美欢快的音乐中,畅想节日的画面,尽情想象在节日里的快乐。问:同学们猜一猜,这个快乐的节日是哪一天呀?
2.介绍:“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瞧,大家多么快乐、多么开心!——(播放录像:小朋友们有的尽情唱歌,有的欢快地舞蹈,他们用自己画的画来布置校园。看,五彩缤纷的花带、“庆祝六一”的横幅,多热闹的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录像片等形式勾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活动做好铺垫。】 活动二展开想象,畅想“六一”的精彩
1.教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在幼儿园过的儿童节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令人难以忘怀。可那都是老师为我们安排的,现在,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还加入了少先队呢,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出主意,快快乐乐地度过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组成四人小组,给我们的“六一”庆祝活动出出点子。
2.四人小组开展讨论活动。
3.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到交流中,不断引导。(如:你想在哪儿举行庆祝活动?活动内容
有哪些?谁负责哪一项,怎样开展等。)
4.小组代表发言。组员可补充,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建议。
5.教师适当点拨:大家的点子可真多。唱歌、跳舞、诗歌朗诵、故事演讲、做游戏……真是丰富多彩。可是,光有好点子不行,大伙要分工合作,开始准备了!
6.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组合,你想加入哪个活动小组呢?(出示写有“活动布置安排小组”、“歌舞小组”、“游戏小组”、“故事、小品表演小组”等字样的小旗,在学生分组的同时,教师挂出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装饰画与彩带,营造气氛。)
(1)各小组交流、讨论。如“用什么东西布置什么地方?”“谁表演什么节目,有多精彩?”“计划开展哪些游戏,怎么玩?谁负责组织?”“唱什么歌跳什么舞?”等等。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人可补充。一个组汇报时,其他组同学要认真倾听,然后可提出意见与建议,也可评评别组说得怎样。
6.教师:各个小组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相信我们的“六一”节庆祝活动一定是丰富多彩、快乐有趣的!
【设计意图:策划是组织一次活动的前提,所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为了自己的“六一”庆祝会出谋划策,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也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活动三开展活动,感受“六一”的快乐
1.教师:我们现在就开始活动了,老师选派两个活动主持人,按照你们自由组合的小组,开始表演了。(预设15分钟)
歌舞小组游戏小组表演小组绘画小组
2.根据各小组表演的实际情况,评选最佳优胜组并给予表扬。3.打开书P42—43,感受一下课本中小朋友们的热闹庆祝会。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的主题是“庆祝会”,所以就当堂让同学们开展庆祝活动,实实在在地感受“六一”儿童节的快乐。】
板书设计: 我们的节日 “六一”庆祝会 第二课时 活动一节目印象深
1.教师:上节课同学们策划的“六一”活动有新意,表演的节目也精彩,大家回忆一下,你对哪个节目印象最深?
2.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3.谁能把你印象最深的节目再表演一次?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把学生的情感很快带入“快乐”之中,为本节课的内容作铺垫。】
活动二节日快乐多
1.教师:同学们,你们过“六一”儿童节时,都跟哪些人在一起过的?怎么过的?能告诉大家吗?(如果同学们说得不好,就进入下一个环节)
2.翻开书P44,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都是怎么过儿童节的? 3.再一次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节日的快乐,让他们回忆跟家人一起过“六一”儿童节时的情景,体会家人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
活动三关爱不能少
1.教师播放图片(贫困山区和福利院孩子的图片)。教师导语: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看了录像片中的小朋友,再对照我们过儿童节的快乐,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2.如果你选取这一话题作为庆“六一”活动就更有意义了。想想:该怎样做这次活动呢? 3.小组讨论、交流。4.小组代表汇报。5.师生评议。
6.教师小结:我们祖国的贫困儿童还有许多,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们,要尽我们的心意、能力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送去祝福、送去快乐。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自己“乐”的时候能想到别的孩子的“愁”,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四自由交流,述说“六一”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时,都留下了美好的照片吧?拿出你们准备的照片。(课前布置的)
1.同桌相互交流,每人拿起自己的照片面向对方说。要求说清楚、完整。如:时间、地点、我在做什么,我的感受等。
2.师巡回检查,参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幼儿园过儿童节时,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活动有哪些。
3.全班交流。
4.教师:儿童节年年有,我们年年过,你明年打算怎么过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六一”故事的诉说,再一次感受节日的快乐。同时抛出一个
话题,让学生充满希望,渴望下一个儿童节的到来。】
板书设计 10.我们的节日 6月1日是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节日快乐多
第二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我们都是好朋友》教学设
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我们都是好朋友》。
学情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越来越需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互相关心与支持,但是当前绝大多数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大多是从小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特别是在学年前更是如此,所以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相处是孩子们将来接触社会的起点。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走近本课时,孩子们已经在班集体中生活了将近一年,他们已经有了集体生活的经历,但是因为他们的年少幼稚,对生活的了解、认识都是蒙胧的。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及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初步懂得尊重、信任同学。教学难点是:学习真情地表达对别人的感谢和化解同学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进入本课学习时,要立足于本单元第一课《说说我们班》已有的基础和学生已有近一年小学班集体生活实际,注重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沟通,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在班级小环境中发现真、善、美,感受和谐友爱的集体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根据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与游戏分化的初级阶段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托,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
2.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激情导入(看图联想)——体验感受(回放生活)——实践探究(创作交流)——总结延伸(集体表演)”中初步掌握与人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促进同学、师生间的情感,增强热爱集体的意识,也为后面两课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1.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初步懂得尊重、信任、感谢同学;2.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行为与习惯:在学校生活中养成团结同学、感谢他人、乐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感谢他人、化解矛盾、表达意见)。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各项活动中体验和感受,尝试不同方式的感谢和解决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
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及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初步懂得尊重、信任同学。教学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真情地表达对别人的感谢和化解同学交往过程中的矛盾,发展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班上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团结友爱的故事或制作成图片影像资料; 2.了解班上同学交往间的矛盾; 3.制作四个“知心姐姐”信箱; 4.录音磁带:歌曲《我们是好朋友》。5.团结友爱的儿歌和谚语。学生准备: 1.填写“知心卡”
2.制作感谢卡的工具(剪刀、卡纸、彩笔等)
3.情境表演:我们之间的“小疙瘩”(两名学生结合实际表演P56的内容)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54-P55页内容,话题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56-P57页内容,话题为“解开‘小疙瘩’”。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看图画里的故事 1.导入
同学们,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木是小鸟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生齐说)班级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无比的快乐与幸福。
2.欣赏
(1)出示书中图片,想一想图片里发生什么故事?(2)交流汇报(小组——全班)3.过渡
同学们通过丰富的联想读懂了图画里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实际上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不少同学间互助友爱的故事。
【设计意图:】立足本单元第一课学生已有情感与知识基础,依托教材,用好教材,通过教材上提供的范例来引导学生回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故事。
活动二说说班里的故事 1.展示“知心卡”
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知心卡”拿出来,把你和同学、老师之间团结互助的故事向同桌讲一讲或者演一演。
2.回放生活
(1)同桌间拿着“知心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画、歌曲、表演、讲故事)回放生活(教师巡视辅导)。
(2)学生代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全班交流(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同学和自己一起演一演)。
[板书:你帮我我帮你你我来帮他] 3.补充放映
课件放映教师课前收集制作的学生生活中团结互助友爱的图片和镜头。(1)当同学有了进步的时候……(2)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3)当同学在游戏中摔倒的时候……(4)当同学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的时候……(5)当我们班获得奖状的时候……
4.谈谈感受:看了同学们的表现,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生活中你们用一句短短的问候、一次热情的鼓励、一次耐心的讲解、一次主动的帮助,大家不知不觉成为了好朋友。[板书:13我们都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忆班集体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分享快乐的故事,再适时让孩子们谈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更能深刻体会,感受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
活动三玩玩快乐的游戏
1.过渡:为祝贺同学们今天出色的表现,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掌声不断”。
2.游戏:掌声不断
(老师先一个人鼓掌,然后老师和第一个同学鼓掌,再老师、第一个同学、第二个同学鼓掌,依次加入同学,但前面的人仍不停地鼓掌,最后全班一起鼓掌,掌声不断。)
3.从游戏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师结合学生的发现相机板书)[板书: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4.小结:同学们很会发现,的确有了我们每个人的加入,这掌声才连续不断,而且是一浪高过一浪,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更清楚团结力量大,在集体中要团结友爱,不能让一个伙伴掉队。
活动四表表我的感谢
1.过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同学给予了我们不少的帮助,你今天最想感谢谁?请同学们看看课本P55页的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小组交流。
3.实践体验:制作并赠送感谢卡(儿歌《我们是好朋友》音乐伴奏)
(注意: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谢,如画一画、写一写、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主动帮助别人,还会真诚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老师相信我们这个班集体会更加优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手制作感谢卡,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真诚有个性地感谢帮助过自己的老师和同学。
活动五演演《团结友爱歌》 1.出示童谣《团结友爱歌》 2.学生自由表演诵 3.全班表演诵
4.教师总结:班集体是我们的家,学校也是我们的家,社区、祖国是我们更大的家,让我们团结友爱歌传得更广。
【设计意图:】通过全班集体表演诵,总结提升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拓展
引导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有关团结友爱的名言谚语,还可根据内容做做有趣的实验来验证一下。
板书设计 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你帮我 我帮你 你我来帮他 我们都是好朋友 第二课时
活动一他们的“小疙瘩”
1.谈话导入:我们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但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会产生小小的矛盾,让大家心里有了“小疙瘩”[板书:“小疙瘩”],最后弄得大家不开心。请看这两个同学的表演。
2.情境表演:我们之间的“小疙瘩”
3.过渡引入:这是他们之间的“小疙瘩”,我们呆会一起帮他们解开,你心中的“小疙瘩”是什么呢?想大家帮你解开吗?来,请把你的烦恼写在“知心卡”上。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表演,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引发学生联想到自己心中的“小疙瘩”。
活动二我的“小疙瘩”
1.学生在“知心卡”上填写“我的‘小疙瘩’”
2.分发小组“知心姐姐”信箱,学生将自己的“知心卡”投入小组信箱。3.组长抽出“知心卡”,和小组成员一起将问题分类。(教师巡视,下组辅导)4.确定一个本组今天重点解开的“小疙瘩”。
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把自己心中的“小疙瘩”写在了“知心卡”上,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讨论,重点解开刚才两位表演同学之间的“小疙瘩”。
【设计意图:】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通过让每个孩子填写“知心卡”,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孩子们敞开心扉说说自己的烦恼。
活动三小小“疙瘩”我们解 1.解开“他们的‘小疙瘩’”(1)小组探究如何解开(2)全班交流帮助解开(3)即兴表演:解开“小疙瘩” 2.解开“我们的‘小疙瘩’”
(1)分组讨论解开本组今天重点的“小疙瘩”
(2)真情表演:小小“疙瘩”我们解(造成“小疙瘩”的双方或多方在小组伙伴和老师 的帮助下解开“小疙瘩”)
3.说说心里话:帮别人解开了“小疙瘩”或解开了你的“小疙瘩”或看到伙伴的“小疙瘩”解开了,你心里怎么想的?
[板书:有了烦恼不着急,大家一起来帮你] 小结:同学们之间的真诚帮助和真情表达,让老师更加感受到我们这个班集体是一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大家庭。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共同解开“小疙瘩”,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通过现场表演,化解同学间的矛盾,让学生体验感受到集体中和谐相处的重要,也初步掌握一些与人交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活动四大家同唱快乐歌 1.播放儿歌《我们是好朋友》 2.师生表演唱
3.总结:班集体是我们的家,学校也是我们的家,社区、祖国是我们更大的家,还有爸爸、妈妈拥有一个家,我们有着不同的家,无论走到哪都有我们的家,我们一起分担忧愁,一起共享欢乐,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儿童歌曲师生表演唱,使本课的重点更加清晰,两个小话题融为一体,总结全课。
活动拓展
开辟班级“知心角”,将“知心姐姐”信箱放在固定位置,同学们可以继续把烦恼写在纸上投入信箱,教师定期打开,帮助学生解除烦恼,真正把活动延伸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板书设计 解开“小疙瘩” 有了烦恼别着急 大家一起来帮你 教学资料 1.童谣 团结友爱歌 班集体,小天地 大家相亲相爱在一起。你帮我来我帮你,我们大家齐帮他。
谢谢你和对不起,文明用语不忘记,团结友爱手牵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2.团结友爱的谚语(1)人心齐,泰山移(2)雁怕离群,人怕掉队(3)头雁先飞,群雁齐追(4)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5)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6)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7)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8)一根线容易断,万根线能拉船 3.歌曲 我们是好朋友
(彭野新专辑之时尚新儿歌系列)假如你烦恼 没人诉说 请你告诉我 我会为你唱支歌 歌能解除你的烦恼
只要你能记住我是你的朋友 我能为你分担忧愁 我是你的朋友 假如你快乐 请别忘记 一定告诉我 我会为你唱支歌 歌能使你更加快乐
我深深地知道你是我的朋友 我们一起同享欢乐
你是我的朋友 我是你朋友 你是我朋友 我们是好朋友 4.“知心卡”(两张)
(一)我是。
我帮助过同学,我心里。同学帮助过我,我心里。老师帮助过我,我心里。
(附:如果有相关的照片或图画请贴在卡片背面)
(二)我心中的“小疙瘩”是。我希望。
第三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装扮我们的教室》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装扮我们的教室》教学设
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装扮我们的教室》。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到了下学期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集体”的认知程度。他们都能认知到自己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荣誉与自己是有关系的。因此,我准备由“小家”引出“大家”,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班集体就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我们有义务让它更美,由此引出学生装扮教室的兴趣。
但是,光有兴趣肯定是不够的,如何让这些一年级的孩子们真正地参与到装扮教室这一活动中是有难度的。学生年龄小决定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有限,他们想到的可能与老师想达到的目标不太一致;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随心所欲地,没有目标,没有主题地进行装扮,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而如何让孩子们真正的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班集体的主人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不要让活动权只是落在少数学生手中,避免活动形式化。
设计思路:
1.由“小家”引出班集体这个“大家”,让孩子明白班集体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2.找找教室里喜欢的地方。这个环节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美”,并再一次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
3.说说对教室的布置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这个环节是承接上一环节内容,让学生们在发现“美”的基础上找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孩子们有参与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兴趣。
4.收集装扮教室的“金点子”。此环节设为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对“美”的认识来设计出装扮自己教室的“金点子”。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当地给予建议及补充。
5.创造“美”。此环节为前面内容的延伸,有了孩子们共同讨论得出的“金点子”,如何将它们实施完成时这一环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在公布各组的“金点子”后,可能会发现
重复的,或是相近的建议,如何有机地将这些建议进行整合、完善,是需要学生和老师来共同决定的,在定下最后方案后,学生能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6.完善“美”。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环节,让学生在发现和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才是“美”。此环节也是这节课的一个延伸,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卫生习惯的养成。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增强主人翁意识,喜欢在集体中生活。
行为与习惯: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为保护班级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学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班级体服务,提高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知识与技能:在参与集体劳动中,体会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共同完成活动任务中的实际问题,积累经验。教学重点:
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教学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为班集体服务,提高实践能力;在参与集体劳动中,学习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部分学生家的照片;红花和黑花若干朵;一张教室的方位图;建议箱一个。
学生准备:为装饰教室用的物品、事先测量好的教室相应位置的尺寸以及教师上节课布置的一些必要的劳动工具。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62-P63页内容。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4页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看看我们的“小家”
1.师:同学们,想去参观一下咱们的家吗?(课件播放课前搜集的学生们家的照片。)2.师:这些家漂亮吗?哪里漂亮?
3.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些小家的主人,你们的家为什么这么漂亮呢?
(此时学生会说是因为整洁啦,因为家具摆放整齐啊,或是因为墙上的装饰画、柜子上摆放的饰物等等答案。)
4.师:那么,哪些是你做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室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明白参与的快乐。)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漂亮的小家,作为它的小主人,因为我们也参与了对它的布置,所以,我们觉得很快乐。其实,除了这个小家外,咱们班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大家,那就是?
【设计意图:在本单元第一个主题中,孩子们就对“集体”有了一个深刻的概念,明白了“大家”的涵义,此时再次提出,就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集体”这一涵义的感知,为后面活动的展开激情激趣。这一环节做为铺垫,顺利的将孩子们对“小家”的爱过渡到“大家”来,同时也是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明白装饰带来的“美”。】
活动二聊聊咱们的“大家”
1.师: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中,我能看出,你们个个都很幸福。现在,咱们一起来看看这家,你们觉得它美吗?
(学生的评价参差不一。)
2.师:老师听了同学们的评定有点糊涂了,有的说美,有的说不美,老师给你们提个小小建议,咱们按顺序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美和不美,怎么样?
3.师:(老师拿出红花和黑花)如果觉得美得地方,咱们就贴上红花,不美的就贴上黑花,贴完了后,你们还得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贴?
(此活动分小组进行,活动前教室强调活动纪律。活动中,教室要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教学生做到细心。)
4.师:看来,你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每个小组都找到了教室中的“美”和“不美”,现在我们就听听你们评定的标准吧!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室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并给予肯定和强调。)小结:你们观察地真仔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审美观来辨析“美”与“不美”,他们都能以一个主人的角色来评定自己的“家”,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能将自己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活动中,学生的意见肯定不一,教师设计的意图也就是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活动展开拉开序幕。】
活动三说说大伙儿的“金点子”
1.师:(出示一些有特色的教室图片)看到这样的教室,你们想说点什么呢?你们想在这样的教室里生活学习吗?为什么他们的班级会这样整洁漂亮呢?你准备怎么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此处先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回答,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肯定,也是为后面的小组合作做下铺垫。)2.师:你们设想得可真周到,那么,我们还能为班级做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发挥咱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的教室设计一番,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你们的建议写在纸上,然后投到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建议箱”中,下节课,我们将评选出咱们班的“金点子王”。
分小组讨论:
(1)各组为装扮班级做前期准备,确立意向。
(2)“争当金点子王”,设计代表本班特色的班牌、装饰出最有个性的电视柜、班级学习运抵、班级黑板报等。
小结:现在,同学们对于如何装扮教室的建议都装在这个建议箱中了,这里面到底装了些什么呢?咱们下节课再来揭秘。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好装饰的物品,并测量出你么需要装饰位置的尺寸,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很积极,不仅因为有“评比”这一激励机制,更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话说,都有各自的见解要表述。通过这一环节,孩子们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活动开始出示一组有特色的教室图片的意图,一是为了激发学生装扮教室的兴趣,另外,也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直观的示范,毕竟一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此时让他们欣赏这些图片,是为了给后面的“装扮教室”活动打下基础;运用“建议箱”的形式,学生觉得新奇的同时,还会自觉地将自己调整到一个严肃认真的状态,神圣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板书设计 我们心中的教室
红花(贴上一朵小红花)黑花(贴上一朵小黑花)(写上学生找出的“美”)(写出学生找出的“不美”)第二课时
活动一我们的“金点子”
1.师:同学们,上节课凝结着我们大家的智慧的小纸条还被保存在这个小小建议箱中,老师和你们一样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里面到底都装着什么,一起来看看吧!教师抽中哪张纸条就请相应的小组派代表出来讲明设计意图,如果你们同意他们的设计,就请举起你们的小
手。
2.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眼前仿佛就浮现出了你们设计的一幕幕漂亮的场景,(师做沉醉状)我们的教室里有了生物角,图书角,还有艺术栏,荣誉栏,神奇宫,真美啊!从你们一次次举起的小手中,我看出了你们的向往,老师觉得,有了咱们全班43位“金点子王”的美妙设想,我们一定能将我们的“大家”装扮得非常漂亮。”,但是,我们的教室不可能分成5块,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这节课,我们要集中集体的智慧,拿出一份全班的装饰图,你们看行吗?
(自己的设计得到了肯定,学生的劲头更大了。)
3.师:老师这里有一份我们教室的方位图,咱们按顺序先一起来完成纸上的设计。(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教室方位图,教师和学生选出各组设计中可取的地方重新组成一份全班设计方案。)
小结:瞧,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最后的设计稿产生了,老师从它这里已经看到了咱们装扮漂亮的教室了,真美!
【设计意图:上节课学生们虽然拿出了各自小组的设计方案,但因为其年龄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设计会雷同或是不符合实际事物情况,这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们共同定下了装饰教室的最后方案,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其中的快乐。同时,在本着小幅度修改的原则下,对学生们的设计方案进行重新整合,可以让学生们学会对事物进行有条理的安排。】
活动二我们的教室我们扮
师:一张凝聚着我们全班同学智慧的设计稿终于完工了,想让它变为现实吗?现在,请你们拿出准备好的物品开始装扮我们的教室吧!
(学生拿出上节课准备的装饰物和测量结果,将装饰物品先进行分类整理,小组之间的资料要做到共享,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定注意强调这点。这样便于活动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结:现在,就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将我们的教室装扮成我们心中最漂亮的“家”吧!(在音乐声中,装扮教室的活动开始。活动时间教室灵活掌握,装扮内容根据不同班级的设计情况而定。)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的开放性很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对此的表现肯定存在着差异,可能会出现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包揽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应主动走进那些平时不爱劳动,不爱和别人商量合作的同学,和他们一起商量,一起动手。在他们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也开始乐
意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基础上,体会在集体劳动中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提高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活动三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1.师: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大家一起欣赏欣赏吧!你们觉得我们的教室美丽吗?(经过刚才的一番活动,教室的地面上还有桌面上留下了一些废弃物,教师德目光投向这些地方时,学生也会注意到。)
2.师:是的,漂亮了很多,但还不够美丽!为什么?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教室,指出问题所在。)
3.师:那怎样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起来呢?
(学生纷纷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把教室收拾得清洁、整齐、美丽。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始整理教室:扫地、整理桌椅、倒垃圾等等。)
4.师:再来看看我们的教室,现在的教室才真正叫漂亮又美丽。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说吗?你想表扬哪些同学呢?
(老师引导学生根据今天的活动谈感受,之后加以总结并表彰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奖品发给学生,将这些奖品贴到刚刚做好的“小小收获园”的各自的相片上面。)
小结:今天,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我们的教室装扮得很漂亮,老师希望,咱们天天都成生活在一个洁净漂亮的环境中,你们愿意吗?
【设计意图:学生们在完成商议活动后已经有点累了,如何再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保洁”的重要性呢?教师在这里强调,“教室虽然装扮完成,但是教室并没有真正美丽”。教师将“美丽”进行强调,将“保洁”这一环节放在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比教师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们的体会也更深。活动中,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整洁的重要性,同时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活动内容。活动最后,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们平时的卫生习惯加以教育和引导!】
板书设计
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一张完成的教室设计图)
第四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爱心伴我长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爱心伴我长大》。旨在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成长的历程中父母、家人关爱自己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与成长的欢乐。这一活动主题由“爸爸妈妈都爱我”和“我在长大”组成。
学情分析:
独生子女的数量正在与日俱增,他们每天都过着众星捧月般优越的生活,渐渐地缺失了爱心和责任,而本课内容对培养刚刚步入学校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参照课程标准以本课主题目标为依据,将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标,并采用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把对爱的模糊感受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能在感受爱的基础上表达爱传递爱,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爸妈的关心下成长的,父母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私的爱。从而激发学生感激父母、热爱父母的感情。行为与习惯: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知道父母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学会回报父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寻访、共同回忆等亲情活动,以及诵读儿歌、演唱歌曲、情景体验和孝心行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父母的关爱的幸福,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从小处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教学难点:
懂得要心存感激,学会关心父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照片,回忆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以作示范。
学生准备: 1.收集爸爸妈妈关爱自己成长的点滴小事例,以备交流时用。
2.一些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照片及小时候穿过的衣物。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36-P38页内容,话题为“爸爸妈妈都爱我”。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39-P40页内容,话题为“我在长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妈妈的爱在哪里
1.播放短片《小三三的一天》,老师对画面进行描述。一大早,太阳公公就露出了笑脸,小闹钟唱起了歌,可爱的小三三起床了,妈妈赶紧抱起小三三,迅速穿好衣服,替三三刷牙洗脸,涂抹面霜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小手帕放进她的兜里,又从厨房里端出冲调好的美味牛奶,和嫩嫩的鸡蛋,为小三三系上小兜,甜甜地看着她吃着营养丰富的早餐„„
2.大家快来找一找:妈妈的爱在哪里? 3.学生发言:(配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1)妈妈的爱藏在香香的衣服里,每天夜里,在小三三甜甜入睡后,妈妈还在洗手间里用心地搓洗着衣服。
(2)妈妈的爱藏在美味的牛奶里,每天早晨,全家人还在梦乡里,妈妈就悄悄地起床,为小三三准备好营养的早餐。
(3)妈妈的爱藏在小牙刷里„„(4)妈妈的爱藏在温暖的臂弯里„„
4.师小结:是啊,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妈妈默默地为我们做好了太多的准备,其实不只是小三三,不只是妈妈,我们每个亲人都在这样爱着我们。
活动二
爱的火车
1.举例示范:教师出示自己与家人一起的照片,讲一讲小时候父母关爱自己的故事。2.教师引导:老师是在家人的关爱中长大的。在你的成长旅途中,除了爱你的妈妈,还有哪些关心你们的家人?让我们都来讲一个“爱的故事”,把我们“爱的火车”开起来。3.教师宣布自己是“火车头”,师生一起诵读儿歌“爱的火车”(见教材38页),火车“呜呜”开动。
4.同学举手要求“火车请开到这里来”,火车开到他身边,当他讲完一个家人关心自己的故事后,就跟在老师后面坐上一节车厢,这样,“爱的火车”越开越长。
活动三
同样的爱
1.教师导入:父母长辈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着我们,但他们对我们的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爱,有时候会深藏在背后,需要你慢慢体会。
2.看图思考:当爸爸妈妈批评你时,你还能体会到其中的爱吗? 3.分组讨论:把你的故事将给大家听,让大家分享你的爱。4.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5.想一想,你有没有像小乌鸦一样也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呢? 6.竞赛表演,思孝敬之行
(1)公布比赛规则
(2)必答题
①爸爸加班去了,这时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 ②妈妈过生日,你会怎么做? ③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没有时间照顾你,你会怎么做? …………
(3)抢答题
①奶奶烧了一桌好菜,我„„
②爸爸答应星期天带我去买滑板车。可工作忙,他没有买。我„„
③早上时间紧张,妈妈忙着做早餐,我„„
…………
(4)公布竞赛结果。
7.教师小结:家人的爱是温暖的他们对我们的关爱总是那样无微不至。家人的爱也是严格的,因为他们希望我们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一个知错就改的人,一个懂得体谅、关心别人的人。
第五篇: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做有心人》教学设计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做有心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做有心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儿童的成长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充满好奇,喜欢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他们的小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求知的渴望,小脑瓜中总是跳跃着许多的小问号,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乐于与他人探讨,弄清事情的原委。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并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在本次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动脑,对不懂的问题具有探究的兴趣,并能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引导组织学生实地操作或动手做实验,让其在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设计思路
1.有好奇心,喜欢提问。
2.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学习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4.具有一定的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5.能与他人愉快地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喜欢提问。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勇敢地尝试,不怕难,不轻易放弃。
行为与习惯目标:从小养成探究的习惯,初步具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活动中与小伙伴合作、交流,分享感受与活动成果。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解决问题,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或科学常识,获得知识,积累经验。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教学难点
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并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组织学生到操场中去踩影子;在课前制作精美的问题卡片;准备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蓝猫淘气三千问的碟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一些不懂的问题,并准备制作问题卡片的工具。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2页内容,话题为“发现小问号”。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3—P45页内容,话题为“小问号挺直了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故事导入
1.故事导入,教师讲科学家瓦特和爱迪生小时候好问的故事。2.组织交流,听故事后的感受。3.教师板书课题,并引出所学内容。
4.小结:从故事中受到很大的启发,如果我们亲自参与,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设计意图:教师开课引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活动二学会发现问题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己在游戏中的具体情况,交流一下课前到操场上踩影子的感受。2.师:阅读教科书P40页,你在游戏中发现这些问题了吗?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影子现象?
3.师:阅读教科书P41页,你在生活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吗?除此之外,你还有了哪些疑问? 4.小结: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书中的内容并结合学生亲身经历谈感受,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活动三分组实践
1.教师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问题的活动。
2.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名学生拿一个笔记本,记录所发现的问题。第一组学生在教室里寻找小问号;第二组学生在校园里寻找小问号;第三组学生在校园前的公园里寻找小问号。
3.组织学生排好队,有秩序地参加活动。(时间十五分钟)4.学生回教室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5.动手制作一张问题卡片,将自己的小问号记录在问题卡上。
6.小结: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肯动脑,小问号随处可见。【设计意图:教师将寻找小问号的活动从书本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更能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探究的兴趣。】
活动四情景表演
1.师生合作表演,孩子老是问为什么,妈妈有些不耐烦。
2.师:阅读教科书P42页,你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吗?结合表演谈自己的想法。3.教师打出多媒体,播放学生最喜爱的蓝猫淘气三千问,让学生观看。4.学生交流:看了动画片后,你想说什么? 5.小结:鼓励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大胆地提出,提出问题是发明创造的第一步。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表演和播放动画片,激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孩子们从小养成遇到疑问喜欢问为什么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发现小问号 留心观察发现问题 第二课时 活动一设疑导入
1.师:上节课,同学们发现并收集了许许多多的小问号,我们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弄明白呢? 2.师:阅读教科书P43--44页,看看书中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把小问号弄明白的? 3.组织学生交流,他们分别是用观察、讨论、实验的方法解决小问号的。
4.小结:遇到了问题,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研究方法去探究,才能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从书中了解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际问题中,也是一种好方法。】
活动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拿出问题卡片,组织学生用以上研究方法就某个问题进行探究。预设学生提问:学校的枫树为什么到了秋天叶子会变红?公园池塘里的鱼为什么有时会浮出水面? 2.师:有些问题,用以上的方法解决不了,怎么办? 3.阅读教科书P45页,引导学生观看情景图,师:还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生交流:向大人请教、在网上查资料、到书中找答案等方法。5.小组交流:你用这些方法解决了哪些问题,小组长做好记录。6.师:除了这些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身边的小问号? 7.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8.组织学生用这些方法探究心中的小问号。
9.制作收藏夹,将自己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收入其中。
10.小结: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身边的小问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书本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后,启发学生讨论出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将方法付诸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好问的习惯。另外,孩子们由于年龄小,能力有限,有的问题可能解决不了,要给孩子留下寻找解决问题的空间,否则将适得其反。】
活动三问题发布会
1.小小问题发布会:组织学生用各种形式回报自己的探究所得。
2.小组交流:学生将自己的探究所得在小组内汇报。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在讨论交流时,要倾听别人的发言,分享他人收获的快乐。
3.全班交流: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探究所得的基础上生成的新问题继续探究,实现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小结: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找到快乐。【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在探究中养成遇到问题勇敢地尝试,不怕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好品质。】
活动四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实践
1.在班上制作班级“小问号收藏屋”或开展“小问号大挑战”活动,鼓励学生继续用敏锐的眼光发现身边的小问号。
2.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小探索者科普系列》等书籍。
3.小结:多实践、多读书,能让我们发现更多的问题,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的小脑瓜变得更聪明。
【设计意图: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问号挺直了腰
向大人请教在网上查资料到书中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