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时间:2019-05-12 23:5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一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发展性

所谓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取得的进步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是每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从不想学到想学、从想学到学好的变化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上。有效教学设计体现在学生个体身上,还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不硬性规定“步子”大小,不强求全班同步行进,允许学生根据各自的学习需求、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选择各自的发展目标和目标达成的先后。有效教学设计要体现适合于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异步运行”的学习环节。2.开放性

有效教学设计立足于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范例,从单一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拓展,将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以及学习环境看做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提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与心灵对话,让学生多一些感悟、体验的机会,多一份参与的激情和动力;问题解决从答案唯

一、解法唯一向条件、问题、解法和结果的适度开放转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习能力。3.生成性

有效教学把预设看做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充分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预期的生成。对于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传统课堂看成是一种意外收获,有效教学则当成一种价值追求;传统课堂看成一种教学机智,有效教学则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因此,有效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要多一些弹性灵活的成分,以便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涌现的各种信息,及时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灵活机智地选择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4.反思性

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构思于课前,展开于课堂,调整于过程,完善于课后,环环相扣,动态发展。反思是修正、完善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提高后续教学设计有效性的必要环节。教学设计只有适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1.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目标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有效地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与校正,从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奠定基础。2.知识呈现情境化

情境对于教学的作用论述颇多。其中,德国一位学者的比喻,十分精辟。如果将几克盐放在你面前,你无论如何难以下咽。但是,当将这几克盐加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人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机活力,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3.学习方式多样化

有效教学设计改变了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突显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通过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亲身体验科学家当年研究的困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苯分子结构的理解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积极的作用。4.解题训练建模化

解题是提升学习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足检验学习结果的一种常态形式。有效教学设计重视建模在习题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建模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的基本思路,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训练,体现建模优势,掌握建模方法,提高解题效率,起到“以不变应万变”的作用。建模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一个概念、一条规律、一种反应类型甚至一个虚拟体系都可以成为一种思想模型。5.课堂小结图示化

课堂小结的作用不言而喻,方法灵活多样。但课堂小结毕竟已接近课堂教学的尾声,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下课前的序曲,注意力开始分散。因此,课堂小结要组织学生共同参与,要围绕学习目标用“关系图”把构建的知识体系、学习的重点难点、解题的思想方法和基本模式等勾画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课堂小结具有归纳引导、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发挥画龙点睛、强化目标、点拔校正的作用。有效教学设计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预设,需要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要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哪些内容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和掌握,不需要教师详细讲解;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惟其如此,才能使预设具有针对性、生成性,才能通过教师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定义

一.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法的真实性原则,设计学习活动,提供话题和真实任务,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创造合作学习型活动的必要条件,包括明确的小组活动目标,小组成员积极依赖的关系,成员间面对面的交流,注重学生社交技能的锻炼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2.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

◆课前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 ◆课中进行听力训练、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认知的多样性。◆课后延伸活动

——小组活动,拓展认识。3.关键问题:

◆课前的调查表设计要简单明确,适合学生能力; ◆课堂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引导,借助媒体促进学生思考;

◆做好教学资源平台,使学生获取更多感兴趣的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服务。

二.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

1、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和最佳教学策略;

2、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租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监控、调节和创新。

所谓策略选择,是指对教与学的活动程序、组织形式、方法和媒体等的相对最优的选择,所谓调节,主要是指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多种因素的交叉干扰,如学与教、师与生、知与行等矛盾之中交织着矛盾,任何好的策略,在运用中都不会十全十美,那就需要在教学全过程中,随时注意已选定的正在运用中的策略可能出现的不协调,及时给以相应的调整、补充以至创新等;

所谓监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随时注意策略运用的效益、缺漏等,使策略过程与认知过程同步。

教学策略的特点有:

⑴ 明确的针对性。策略化的教学是依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教材特点,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程序等教学诸因素和谐统一的最佳设计。

⑵ 典型的灵活性。即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为了目标的实现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

⑶ 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

⑷ 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载体。没有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活动,教学策略半无所适从。选择、调节、监控、创造等都要依据于这些因素。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以便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一般地,教学策略有两类:

⑴ 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优点:

① 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② 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③ 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① 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② 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⑵ 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① 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② 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① 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② 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

第三篇: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的选择

作者:唐文标

校本课程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2

更新时间:2007-1-8

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求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因此,在讨论教学策略时,宜先思考有关教学的两个概念:其一,在教育心理学上讨论如何教学,是以心理学上的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前文中曾多次提到的,要教学生学习必先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就是此一概念。在第三编第五、六、七各章内,我们分别介绍过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三大学派的学习理论。究竟该等学习理论对现在教学策略取向上,发生了些什么影响?其二,在学校教育上,从来就没有所谓“最好的教学法”。任何教学方法只有适用与否,没有好坏之别;而教学方法的是否适用,又关系到科目性质、学生年级、学生能力、教学目标等问题。在此一概念之下,如何建议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他的教学策略?

基于上述概念所引出的两个问题,我们介绍近年来教育心理学上流行的有关教学策略的两种取向:其一为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其二为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为别于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特别给予一个新的名称,叫指导教学(direct

instruction)。指导教学的理念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Rosenshine,1979)。因为指导教学实施时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所以也称为明示教学(explicit

teaching)(Rosenshine,1986)。就学习心理学的基础而言,指导教学并非采取某一学派的理论为根据,而是融合了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中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与讯息处理论的要义,所形成的一种教学策略。

按行为主义者对学习历程的解释,个体的学习行为是在外控的条件作用情况下学得的,而个体行为学得与否的关键因素,则必须遵循强化原则(见第五章)。按奥苏贝尔意义学习论的解释,良好的教学效果,将系于学生能否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按讯息处理论对学习历程的解释,在知识学习的历程中,要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见第六章)。接下去就指导教学的实际运作看,此一教学策略如何融合运用学习理论于教室内教学。

在实际教学时,指导教学的进行大致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1.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

虽然教学的目的是希望教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但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旧知识为基础。因此,在教学开始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的旧经验引导到新学习。在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理论(见第六章第一节)中,他用前导组织的概念来说明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的过程。惟利用前导组织的概念从事新知识学习时,是由教师先把要学的新知识的主题提出来,然后要求学生从长期记忆中所贮存的相关知识检索出来与新知识核对。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的做法,相当于正式比赛之前的热身运动。如此做法是使学生在学习之前先形成心理准备状态,以便正式学习时对新知识特别注意。

2.明确地讲解教材内容

教师对新教材的讲解,是整个教学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从讯息处理论的观点看,此一步骤的教学,相当于个体吸收新知识时输人到输出的整个处理历程。因此,配合讯息处理论的原理(见图6-3),在讲解新教材时,建议教师遵循以下六点原则:(1)向学生呈现知识性的刺激时,要明确肯定,以便学生感官收录。(2)所呈现的知识性刺激,宜有系统,以免学生注意力分散。(3)教师讲解时,宜分段进行,每两段落之间稍有停顿,以便学生有足够时间运用他的短期记忆。(4)遇到生字新词时,教师宜写在黑板上,并讲解说明,以便学生同时将此等字词编为形码、声码、意码,以符合多码并用原则。(5)讲解新概念时,宜随时提出几个简要问题,指定学生回答,藉以肯定学生确已理解,并且推知其已输人到长期记忆。(6)为加强学习理解新知识的意涵,教师宜随时举例说明。惟举例说明时,必须配合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二至五年级的儿童,其认知发展水平尚属具体运思潮(见第三章第一节)。因此,对此-阶段儿童举例说明时,只能采用具体事例。

3.辅导学生做及时练习

教师对教材内容讲解完毕后,每个学生是否都能如教师所预期地学到了新的知识?如不及时从学生的行为去进行检查,对此一问题是无法肯定回答的。凡做学生的都曾有此经验: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当时,自觉已是十分了解,但到回家自己写作业时,则对教师的讲解已不复记忆。新知识的学习是很容易遗忘的,新知识容易遗忘的原因,是学习当时重复练习程度不够,致使在短期记忆阶段过后,转眼即告遗忘(见图6-3)要想避免学后迅速遗忘,及时练习是必要的。因此,教师教学时,宜于每一单元之后留一段时间,用以辅导学生及时练习。在此短暂时间内,由教师指定要点,在教师监督之下让学生作业练习。此时教师可巡视教室,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从回馈中做错误校正

学习后及时练习的最大价值,除了加强记忆之外'是练习后使学生获得回馈:了解自己工作的结果,并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得以肯定,或对自已的错误做法加以校正。在及时练习阶段结束任之后,如果教师发现多数学生已正确地学到了新知识,他就可以放心结束这一节的教学。如果发现多数学生没有学到他教的新知识,他就必须检讨教学的缺点,并回头再带领学生温习一遍。否则,如学生未能学到本单元的知识,接下去的新单元教学,将更为困难。

5.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中小学的教学,学生们都需要在课后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如每个学生下课后都能独立完成他的作业,这就表示他们的学习已符合教师预期的教学结果。又因为学生从事独立作业时教师不在身边,遇有困难不能随时得到帮助,所以教师指定的作业不宜超过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按教育心理学家们的建议,学生课后的独立作业,在难度上以不低于自己完成90%为原则。亦即是学生对教师所指定的题目,其中有90%都能自己解答。如此始能符合后效强化原则,继续保持学习动机,愿意自行完成作业。

(二)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从学习理论与教学策略取向二者的关系看,教学策略的不同主张都是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前文介绍的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在理论上是以行为主义、讯息处理以及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三种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同样的,我们在此所要介绍的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其理论基础也不是取自单一学习理论。此一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见第六章第一节),另一方面是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见第七章)。由于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在性质上属认知结构论,故而他的理论用于教学时,就被称为教学的结构取向(constructivist

apppoach to

teaching)。到后来,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二者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以学生自学为取向的教学策略,就被称为人本教育的结构取向(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humanistic education),意思是说采用发现学习的启发性原则以达成人本教育的目的。

基于以上讨论,可知新近流行的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在内涵上已不再是单纯的发现教学策略,也不再是单纯的人本上义教学策略,而是两者的融合。因此,在讨论学生自学取向教学策略之前,宜先简单回顾一下该二理论的要义。

综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可以归纳为三点要义:(1)强调学习情境的结构性,而教材的逻辑结构性又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2)重视学生理解,而理解的重要条件是靠学生自行探索;从探索中发现知识结构中的原理原则,才是真正的学习。(3)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中,才会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综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要义:(1)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能力,只要顺其天赋而提供他学习机会,他就会自行学习。(2)只有在学生喜欢并自愿的情形下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3)不强调系统的教材教法;主张教师的责任在设置情境、提供材料,而学习活动则是学生自已的责任。(4)重视学习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培养,因而主张合作学习。(见第七章第二、三节)

现在流行的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乃是将上述两种学习理论的精神合而为一。合而为一之后在实际教学上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来说明之。

1.在教师引导下发现学习

与20世纪70年代人本教育所主张的开放教室(见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策略相比,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有两点不同的特征:其一是强调教材的结构性,不再像开放教室那样,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他喜欢的事物,而是由教师按学生的能力准备其应当学习的教材。惟所准备的教材必须具有结构性,俾使学生们能够经由探索而发现其中的原理原则。其二是加重教师辅导者的角色,在学生自行探索学习之前,先对问题的性质及学习目的给予清楚的说明。惟在教学时教师避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留待学生去自行探索发现。此种做法是将学生置于“由不全知而求全知”的境地,从而启发学生的潜力。

2.在合作学习中追求新知

人本教育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见第七章第三节),也是学生自学取向教学策略的特点之一。惟此处所指的合作学习并不只限于学生,教师也是参与者之一。合作学习是在小组讨论的方式下进行。团体讨论时,大家集思广益,所获学习结果将超过个人能力之所及。团体讨论时,学生们在语言上彼此容易沟通,如此对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对问题获得较多的了解。教师参与讨论时,不宜做小组的主导,而且讨论进行中不宜表示意见。只是在学生们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讨论时,教师提示一点思维线索做为指引之用。无论如何,最后的答案由学生们自己发现才符合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目标。

3.寓求知于生活的教学活动

学生自学取向教学策略的另一特点是,使学校的教学活动方式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更具意义。基于此一原则,在语文课上不主张让学生学习并背诵范文汉论语体或文言),而主张让学生阅读正式的文学作品。理由是正式文学作品多系人生体验,会使人读后感到更有意义。在作文学习方面,让学生学习像作家创作一样,自选题目,自行撰稿,自行编辑,最后将作品印发出来,让大家公开批评。在数学学习方面,除演算技术外,重视数学原理的理解。尤其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在教学生学习解题得到答案,而是从数学原理的探索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介绍过上述两种不同取向的教学策略之后,读者呼能会提出哪一种教学策略较优的问题。这问题很不容易回答,原因是批评一个教学策略的优劣,不能凭靠单一标准。这情形就像从甲地到乙地旅行时选择交通工具-样,很难说搭飞机就优于乘火车。若肯定说飞机优于火车,显然是忽略了甲乙两地间距离远近及费用等因素。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性的,其适当与否与教学目标、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年级能力等因素,都有连带关系a近年来,经由教育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对放如何选择教学策略的问题,大致获得以下三点结论:

1.两种策略取向各有忧点

如果只从两种策略取向何者为优的观点看,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两种策略取向各有其优点。在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之下学习的学生,一般在学科测验结果L得到较高的分数;而在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下学习的学生,则在抽象思考、解决问【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均有较为优异的表现(Peterson,1979)。准此而论,如果教学目标只限于希望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是较佳的选择。如果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学到较广的能力与气质,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则是较佳的选择。

2.不同学科宜采不同策略

教育心理学家曾就不同的学科分析不同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结果的关系(McDanald,1976)。结果发现,教数学与自然科时,较适于采用教师主导取向,原因是此种科目内容有系统,而且答案肯定,学习时宜于按部就班。学习社会学科时,因内容广泛且涉及的问题未必只有确定不疑的唯一答案,采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3.不同策略适合不同年级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Good,1982),小学阶段的学生,较适于教师主导策略教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到了初中以上,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成熟(已达形式运思期),而且在人格发展上也较为独立,则较适于采用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06年12月

第四篇:教学策略的选择

一、示范——模范教学策略

根据中老年学习者的特征以及使用QQ聊天工具属于应用层面的特点,我们采用示范——模仿教学策略。

1.定向。教师运用教学媒体等的示范,使中老年人逐渐掌握使用QQ的各种操作技能。

2.参与性练习。中老年人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教师的示范进行分解,并进行尝试性

练习。

3.自主练习。中老年人脱离教师的指导,通过反复练习,求得错误动作的消失和技能的熟练掌握。

4.迁移。通过对QQ使用技能的掌握,能够使用其他聊天工具。

二、小组协作策略

根据中老年人学习者的特点,教师可以把学习者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概三到四个人。等教师对相应技能示范后,每个小组进行协作学习,一起探讨。当经过协作学习之后,仍然有不懂的地方时,再由教师统一进行辅导,直到问题解决。不但小组内部可以协作,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协作,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情景策略 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情景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增强学生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

情景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情景为主要手段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上网聊天各种技能的演示,由于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形象生动等特点,能强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本课教学中,选取QQ聊天界面等各种图片,为学习者展示QQ的各种操作,让学习者产生“我要看,我要学”的学习欲望,为学习者探究新知创造最佳环境。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使师生、生生关系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学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合作,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与人和谐相处的品质,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设良好的氛围。

3.创设自主学习情境

为了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教师还要充分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在问题情境中以疑启思,引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在学生协作学习的同时,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练习各种操作技能。当他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可以去和小组其他成员探讨或者去向教师请教,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掌握使用QQ的各种技能。

第五篇:选择教学策略,体现因材施教

选择教学策略,体现因材施教

同一班级中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成为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统一要求与照顾个别差异构成了一对难以处理的矛盾。

一、什么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含义:“一是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二是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教学;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之得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概言之,就是指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策略一: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

1、学生分层

2、目标分层

3、分层教学

4、分层评价

举例

三、策略二:协同教学

所谓协同教学,是指

协同教学的方法

举例

四、策略三:取长补短

利用学生的多元优势智能

举例

五、策略四:教学智慧

定义

举例

下载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主题3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选择

    主题3 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选择 学习目标 1、了解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2、了解常见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及其适用范围。 3、形成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

    设计与教学策略的认识

    设计与教学策略的认识 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实施者。教学设计是教师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能否上好一堂课,前期的教学设计至关重要。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把......

    习题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范文

    习题课模块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习题课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课型之一,是教师主要以习题讲解为平台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通过习题课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辨析和巩固......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模版)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3、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

    教学策略设计(5篇范文)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环节:4.揭示“平面”的意义。 师:这节课,我们只研究立体图形上平平的面,我们把这样平平的面叫做平面。(板书平面)【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立体图形上的面,让学生初......

    文言文教学策略设计

    文言文教学策略设计 一、激活语感 古今贯通 现代汉语是从古汉语发展来的,语义和语法系统虽有变化,但古汉语的许多现象多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现代汉语语感,如果把......

    “对话内化”教学策略选择浅探

    “对话内化”教学策略选择浅探 [摘 要]“对话内化”教学对语文的本质、语文教学的本质进行追溯和反思,对儿童的语文学习规律进行探索和思考,对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进行梳理和优......

    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科学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当我们正确地认识了群文阅读教学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本质后,我们才能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群文文本,不同阶段的学生,科学地采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