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学过一篇课文叫《雪地里的小画家》?你们还记得,都有谁在雪地里画画了吗?(学生回答)出示不同动物的脚印和形状。
师:我们上学期认识的立体图形朋友们,也想去雪地里当一次小画家。看看他们是谁?(请学生认识立体图形,介绍“三棱柱”)想想,他们会画出什么形状?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我们怎么把他们的脚印搬到这里来呢?他们的脚印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脚印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全班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朋友非常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脚印。其实啊,我们就是把这个物体的一个面给画了出来。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3、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下面,请看看黑板,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请翻开书P36,用尺子连一连。全班反馈。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生2:„„
4、师小结(略)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课件展示:长方形相对的边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 生:„„
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
2、找一找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3、摘果子
同桌合作给书上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4、猜猜看
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平面图形朋友们,跟我们玩捉迷藏,你们能猜猜这里藏着的是谁吗?
5、数一数
(1)下面老师用今天学的平面图形拼出了一座小房子,你能不能数一数,里面分别有多少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书P37第5题 数一数,里面有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正方形。全班集体反馈。
四、全课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
学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过程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归纳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教学准备: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和学具。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男→瘦→最高→姓?)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给物体分类。(屏幕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思考同桌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 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长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师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
一个名字。探究正方体的特点。(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认识圆柱和球(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3、小结(摸一摸,说一说)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说出各个图形的特点。分辨出只有球和圆柱能滚动,正方体和长方体不能滚动。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3、观察机器人悠悠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
第三篇: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精品教案
一、课前交流:看过《西游记》么?喜欢里边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孙悟空?想不想拥有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只要这节课摇臂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一定会如愿一场。
二、尝试认一认
师:老师先考考你们现在的眼力。
出示图片1,学生说:红色的正方形纸片(板书:形状、颜色)― 出示图片2,学生说:绿色的正方形纸片
同时出示12,引导学生比较(板书:大小、比较)
依次出示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重点确定每一种图片形状的名称。
通过交流老师发现:你们对图形知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图形(板书)。在学习中我们不仅知道各类图形的名称、特点(板书),更会学习到研究图形的方法(板书)。在上学期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种学习方法:分类和比较,下面我们就来尝试分一分图片。
三、尝试分一分
1、分图片
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些图片,你想怎样分一分? 学生说一说。
分类首先应确定标准,这节课我们不看颜色和大小,同桌互相合作按形状分一分。比一比哪两个同学先把图片分好放在桌子上做端
正。(找一组到黑板上)
2、汇报交流:黑板上的两个同学分成了5类,仔细观察,你能给他们判断对错吗?有没有分法不一样的?
3、说名称。同学们真棒我们来说说每一类图片的形状名称吧(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
同学们真棒,不仅能把图片按形状分类还知道他们的名字。那么,如果把这些图片的形状在大屏幕上画出来是什么样子呢?想不想看一看?
四、尝试找特点。
师:它们画出来是这样的,请看:课件展示
师:它们都是平面图形,每一类都有自己的特点,先看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教师从边和角两方面总结,板书。
师:你能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说一说长方形的特点吗?生说 师:把正方形和长方形比较一下呢?生说
师:图形的特点一般都从边和角两个方面研究,并且几类图形之间比较一下也有利于学习。用这些好方法,自己找一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特点,可以同桌互相说说。
汇报交流
五、总结:师:5类图形的特点都明确了。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样认识图形的。生说
师:我们是先把图片按形状进行比较分类,一类一类的研究,研
究中我们发现图形的特点都从边和角两个方面观察。
六、描一描
闭上眼睛用手指描一描各类图形。记到心里了吗?做完课中操,我们再来测测现在的眼力吧!
七、课中操
八、巩固练习
1、连一连
2、数一数
3、到校园里找图形
4、立体图形中的平面图形
5、到教室里找图形
6、图片欣赏
九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数学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应用,充分利用学校教室里的平面图形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我设计以“你想练成火眼金睛么?——课前试一试眼力——课中练习眼力——课尾试一试现在的眼力(判断自己是不是练成了火眼金睛)”为主线来串联知识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探
究并解决问题,并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获得数学信息,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操作,我在课前准备了各种图形的纸片。我先让学生尝试认识五种图形,了解了学生的知识基础,接着再让学生把图形分分类,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形状来分类,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找特点,最终总结出规律:研究图形一般从边角两方面入手。从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出发,为学生探索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也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学生先尝试教师再指导的教学思想,希望从一年级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学习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不同年级相同知识间的联系,使小学阶段的知识浑然一体,形成体系。
第四篇:一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愉快的教学气氛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是重点;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是难点.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课前准备: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物品,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卡纸,圆形磁铁.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谈话引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机器人和八宝箱
师:同学们,今天机器人乐乐来到我们一(2)班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看一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东西?哇,是八宝箱耶!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吗? 学生齐答:想.教师展示箱子里面的物品,并让学生一起说出物品的名字.二、新授互动
师:你们能把这些物品按照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吗?同桌和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好,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上来分一分!那么大家认真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师:他们把长长方方的分成一类,把正正方方的分成一类,直筒筒、两头圆圆的分成一类,还有就是把圆圆的球分成一类.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师:那么你们知道这四类形状的图形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齐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认识图形.(板书:认识图形)那么大家来说一说这四种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拿出你们带来的物品观察一下.每一名学生从自己口袋里拿出一件一样的物品观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师:好,我现在请同学来说一说.小组汇报,学生边发表意见边演示课桌上的物品.第一小组汇报: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六个面,相对的面是相同的.第二小组汇报: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第三小组汇报: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的.第四小组汇报:球是圆圆的,能滚动.师:你是怎么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生: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六个面一样大,长方体六个面不一样大.出示课件。(教师板书)师:非常棒,大家一起来齐读。学生齐读。
三、猜谜游戏
出示课件(教师板书):(指名学生回答,看谁说得又准又快)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圆)正正方方6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正方体)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长长方方一物体,平平稳稳随处见。(长方体)
四、实践活动
出示图片:课本P71“练一练”
第1题: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第2题: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全班点评)第3题:搭一撘——小小建筑师
指导学生用桌上的物体搭建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挑选一些拿到讲台上展示,并且告诉大家里面都用了哪些图形。
五、小结
大家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一齐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教师指图形,学生举物体,说名字.)课后同学们还可以去找一找生活中是这些形状的物品,并与同伴说一说,或 把它们介绍给
你的爸爸妈妈。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圆柱体
正方体
球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 认识图形 教案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画图等活动中,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课件出示照片:柜子、魔方、茶叶罐等。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立体图形?
2.我们的书是什么体呢?看一看他的一个面是什么形状?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形状,然后用手摸一摸。
二、新授
1、认识长方形
(1)画长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课件演示(从长方体中分离出面的过程)。
想不想把你们看到的这个面的样子画下来?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白纸、印泥、橡皮泥、等工具,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画,然后动手在白纸上画一画,看看谁的方法多。(学生自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等)
全班交流(可用描、画、印等)不同的方法,让生在前台边汇报边演示。(2)展示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画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一样,但都是从长方体上画出来的,那这些图形还叫长方体吗?叫什么?(将事先画好的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3)再找一找你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是长方形的。
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再数一数桌上的长方形纸有几条边,用彩笔逐一勾出四条边.
(4)小组活动:体会对边相等
小组同学讨论,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对边,体会对边相等。小结:长方形四条边不一样长,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学生折纸,看看是不是对着的两条边一样长。
2、认识正方形
课件演示,长方体长边缩短,逐渐变成正方形。(1)体会面在体上
师边说边贴画好的正方形猜猜看这个图形是从什么立体图形中分离出来的?
课件演示(从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分离出一个正方形)(2)摸一摸
请小朋友拿出正方体的纸盒看一看、摸一摸它的一个面,再闭上眼想象一下你看到的面的形状是不是和老师画的相同?
从正方体上画下来的这个面叫什么?你们知道吗?(板书:正方形)(3)体会四边相等
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一样长吗?折折桌上的正方形纸比一比.(4)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
课件同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行比较
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认识圆
请小朋友再拿出圆柱体积木,观察它的底面,再用手摸一摸它的底面,然后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圆柱体底面的形状。你能把你想象的图形画出来吗?(找一名学生画在黑板上,其他学生画在纸上)。
想不想知道你画的对不对?
课件演示(从一个圆柱的一个底面分离出一个圆)。从圆柱体上画出的这个面应该叫什么?(板书:圆)
小结:像这样把一个长方体的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长方形。把正方体的一个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把圆柱体的底面画下来,画出的图形是圆。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板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本环节由体到面的抽象过程由扶到放,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生活中找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完成试一试)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它们,(出示试一试图)请你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那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先引导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
三、在操作中巩固认识
1、围一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数学新朋友,它叫钉子板,老师还能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呢。
教师示范围一个长方形。你能围一个跟老师不同的正方形吗?请各小组合作围一围,围好后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确定围的是一个正方形的?
你们能不能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试试看。交流:能围吗?为什么? 师指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边是直的,所以在钉子板上可以围这些图形。圆的周围是弯弯的,所以在钉子板上围不出来。
2、画一画
刚才我们在钉子板上围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试试看。
交流展示学生画的图形,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画的。
(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各种图形的特征,加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进一步感知和体验,并初步感受到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分一分
如果把这些图形按颜色分开,你打算用几种不同的颜色?请小朋友先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再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多少,填在表格里。
展示一名学生的答案。
四、课外延伸:
将一个正方形对折,可以得到两个相同的图形,那么他叫什么图形呢?感兴趣的话可以课下了解一下,咱们下节课再来认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