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1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第一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数学下册第45-46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单位“1”及分数的意义。

3、知道分数单位的含义,并且能说出一个具体分数中的分子分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创新能力,通过讨论交流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花生)有没有想要的? 4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2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

1颗花生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0.5颗)其实还可以用分数(1/2)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2、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谜底都是分数。

一分为二()百里挑一()

七上八下()十拿九稳()

二、教师引导,合作交流

(一)分数的产生

那分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早在古时候就有了分数。(出示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单位长度,三段多一点,记录的人不知道怎么记)(学生说可以用分数表示)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示第二个情景图让学生填空。教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二)分数的意义

1.四年级,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说明的含义吗?

(请小组合作交流,小组长在黑板上展示)

2.老师:投影,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吗?学生先4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每个图下面的分别是:(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2)平均分成了几份?(3)表示这样的几份?)

3.如果把改成,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总结: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三份是。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的,三根是。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三份是。

4.概括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 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分母:表示把单位“ 1”平均分成了几份

(5)以3/5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

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③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三、动手实验,完成练习完成“做一做”

1.学生完成第62页上的“做一做”(填写在课本上)。2.请学生上台演示,交流、核对答案。

3.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颗,2份是这堆糖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地反馈,把知识落到实处。

四、学习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6里面有几个1?

2.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的分数单位。

4.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5.提问:分数单位是与哪个数有关?

6.引导发现:一个分数,分母是几,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五、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许昌市郊吴庄小学 樊鹏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数大小还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设想: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米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除了这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意义、加减、乘除)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1、师:那个同学能用米尺测量前面黑板的宽有多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呢? 生:不能。

2、师: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坐在你们后面的5位老师想要平分这一块蛋糕(课件展示一块漂亮的蛋糕),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生:不能。

3、师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生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了解了分数的产生,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的意义。首先,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8个一样的小球,4根小棒。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1/4这个分数。(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师:哪位同学先来帮我们读一下操作要求。清楚了吗?开始吧!(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其中。)(2)交流展示

师:好了,同学们,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的1/4是怎么表示的? 生:学生交流展示。(让其他学生评价展示的学生说得如何)(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找出了很多的1/4。刚才在表示这个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小棒平均分。

师:像这样,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小棒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老师有个问题,是不是任何物品都可以当做单位“1”呢?(课件展示3个小动物和4个苹果)生:不能,物品不一样,数量也不能平均分。(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数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加强练习,深化概念。练习: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观课报告

张小翠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给我总的感觉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课堂氛围活跃,充满激情,教学效果良好,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从整体上感觉课堂教学非常成功!让我从中收获了很多,也感悟出很多,现我就谈一谈自己所观课后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观察点选点说明

我选择的观察视角是:课堂上学生参与率,在此基础上,分为以下几个观察维度:导课时学生的参与、新课合作探究时学生的参与、巩固拓展时学生的参与。通过这几个维度的观察与推断,目的在正确认识、了解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的处理,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二、观察结果分析:

(一)总体评价:

整节课概念教学层层深入,由简渐难,不断引导。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的概念,教学中张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二)主要优点:

1、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

通过观察课堂实录,可以看出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时间安排合理,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理解,比较好地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张老师的《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课堂教学,导课用时短;学生探究学习与合作讨论用时多,学生自学的时间多,参与讨论的时间也多,学生活动时间非常充分。其中“探究新知”和“合作探究”,这两个环节学生活动时间充分,做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语言实践为主,注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形式多样的习题,巩固了抽象的知识

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张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

(三)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教师书写有待提高。

2、概念教学有些仓促,再多让学生说一说,多让学生进行总结就更好了。

3、概念教学没有新意,虽然也行之有效,但缺乏亮点。

总之,我个人通过观摩张老师的精彩教学过程,感知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教学技能、目标明确、学习氛围营造、课堂掌控能力等的具备,是上好数学课的基础。今后有机会还是应该走出去多听课、多学习、多总结,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微课《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设计 邢台市三义庙小学 李育如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节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材45页46页

二、教学目标:

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掌握理解单位“1”的概念,认识分数单位,知道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经历对比、动手、等操作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多个物体时单位“1”的理解及分数的抽象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分数的产生

视频1,说明古人在测量时遇到不能正好整数结果的问题。视频2,说明在分物和计算的时候也常常得不到整数的结果

总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者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板书 分数的产生)

(二)学习分数的意义 1.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下面的物体说一说它的四分之一吗? PPT显示一个正方形,一个圆,一条1分米的线段。

2、引入新知

(1)表示4根香蕉的四分之一(2)表示8个橡皮泥球的四分之一。

被平分的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目的:让学生理解不管是一个物体还是多个物体,都可以拿来平均分,只要平均分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它或它们的一部分。)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

因为都是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的分母表示的是?(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的是(这样的几份)

(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表示的意义)

(3)单位1的理解

动画演示4根香蕉成为一把;8个橡皮泥球合成一个大团的过程,并讲解被平均分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目的:学生抽象分数概念的形成需要感性材料做基础。五年级孩子无法将离散的单个的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运用橡皮泥这样可分可合的材料,可以突破孩子无法抽象的难点,进而形成多个物体也可以看成整体的想法。)

总结:不管是一个物体还是多个物体我们都可以把他们看成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用自然数表示就是1,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3、阅读自学

阅读46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回答:什么叫分数单位?举例说明分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一堆12块的橡皮泥,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考一考:把8个橡皮泥球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橡皮泥的几分之几?(进一步强调被平均分的物体是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要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分数概念。)

第五篇: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通用)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1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我讲了两遍,前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想法,《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第一次课前想法:不知道是幸运还是霉运,每次轮到我这个新手讲公开课总是有外校老师来听,感觉压力山大,本次也不例外,虽然那些派头大的山西老师没来,但有外校老师,总不像自家人那样自在,害怕出丑给学校的脸面抹黑。第二次课前想法:也感觉压力大,有了校长一句不要怕暴露缺点,我思想也放开了,正好有教研员来指导可以查漏补缺,于是就没了像第一次那样紧张的状态,甚至说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借助这次机会锻炼一下自己在这种大场面下的适应能力,事实证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第一次,听说有人来听课,我就赶紧找师傅常老师帮忙选课题,正好该讲《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常老师说就这个吧不是很难。接下来就让她帮我修改课件和预设问题怎么处理,就连早上来学我还跟师傅说一个填空题有点难怕学生不会,常老师说那就讲课过程中举个类似的例子,我们师徒俩举得例子不谋而合,本来信心满满,可是我觉得结果却很不理想。首先,温故互查的第二题应该让孩子们说说为新内容做铺垫,导学案没做认真检查,自己觉得不难,想着个别难题已有预设处理,但从学生方面考虑不够周全。里面的练习题题量大还有超纲部分,有些习题过于尖锐,学生做起来确实有点困难,此外习题设计有些没能紧扣主题,这个问题听完课闫老师就直接说你的导学案得改。其次,我觉得我的应变能力欠缺,课上我就跟着导学案走,用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结果是为了完成这节课的导学案任务,而没能让孩子们将“分数的意义”、单位“1”以及“分数单位”等这些抽象概念练习透彻,就是席争光老师所说的课堂上的这个“1”没抓好,结果导致导学案算是完成了,但孩子们心中还是迷迷糊糊的,所以总感觉很不理想。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和师傅们的指导,第二次我就知道在哪里下功夫了。趁周三上午第二节没课,赶紧找来常老师和莉莉帮我审查修改后的导学案及板书设计,下午放学又请晓丽帮忙修改课件到7点,晚上继续思考过程,在她们的帮助下第二次讲完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也找回了点自信和勇气,发自肺腑的感激帮我忙的老师们,教学反思《《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收获更大的就是涧西刘老师对我课的点评。一、她说:“教学分数的产生也应该强调指出是在不能得到整数的情况下产生的,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意义,课本这样编排说明它是一个知识点,是需要强调的。”其实我原以为书本上有的东西,还有从古至今的图形和文字介绍,最后还又总结了一段分数产生的原因,和几个老师商量这个学生自己一看都明白,为了节省时间,课堂上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就OK了,我还是没把教材挖掘透。二、课堂上老师说的还有点多,应该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才会更牢固。三、学生举身边1/4的例子时,让孩子们说出例子并动手画一画;举四人小组例子如果让孩子们站起来应该站几个人表示1/4,八个人时应该站几个孩子来表示1/4?让孩子们动起来体会单位“1”不同时所表示的1/4也不一样,进一步加深对单位“1”和分数意义的理解。四、练习题设计个数轴或者老师拿几支粉笔说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等。刘老师的思维真敏捷,她提的这些宝贵的意见我怎么都没想到一条呢?我想可能是自己的思维放不开,所以才导致课堂上的拘泥,另外就是对教材和课标挖掘的不够通透吧!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如果不经历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么会几次三番地去给那些敬爱的师傅们添麻烦呢?之前还真没感觉到反思有如此大的功效,今天才发现:只有经过不断的交流、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再一点一点改进,才能有所进步直至成熟。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2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课的教学重在充分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新旧知识相互融合,对分数的意义形成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突出了新旧知识间的连贯与生长点,以问题为导向,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中不断内化分数的意义。

一、动态演示,了解分数演变过程

数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同样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数学知识是理性的,但也饱含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分数的产生,教科书分散在课前和课末呈现,为了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分数产生的演变过程,在现实问题中讲述分数的产生,配于课件动态演示,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学生粗略地知道知识的来源,润物细无声地传播着数学知识与科学探索的启蒙教育。

二、制造矛盾,突破分数认知难点

学生已掌握用一个物体表示,要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表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表示出1/4,让学生自由地创造。这样的情境创设,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不是教师的暗示与启发,而是学生自我发现和创造的过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巧设问题,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学生依赖于自己的动手实践和实例,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是肤浅的,如果只靠练习加以强化,势必影响着后续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后,以问题激发思考,在“比较几个,为什么单位”1“不一样,都可以用表示?”中,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单位“1”,使思考问题摆脱具体实物的依赖,明白了一个分数关键看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在“同样是一份,为什么表示的个数不同?”中,体会了单位“1”的数量多少影响着每一份的大小。这样的问题解决,为学生深入理解分数意义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四、拓展训练,体验知识应用价值

知识只有在具体应用中,才显示学习的价值。课末除了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外,增加了两道思维训练题,猜数游戏迎合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在思考、辩论中,既掌握分数的意义,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在看图说话中,既巩固新知又渗透着不同单位“1”的相互转化思想。

整堂课教学,学生借助直观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不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各自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知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3

1、反思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全面参与举例,动手操作,自我创造等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并知道了分数单位的含义,整节课教学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很好,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在整节课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概括及实践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实际教学效果基本达到备课时的设想。

2、反思教法情况

教法的成功之处是,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分一分、自我创造分数等,来体验得到分数过程,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存在的问题是,在教学中我对留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把握的不够合理。

3、反思学法指导工作情况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思维训练方法指导的比较到位,学生数学迁移能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指导的还不够,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意识和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4、反思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个别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是心有余悸地展开讨论,占用较多时间;

(2)教师放手的还不够,在学生进行汇报时,语言表达不是很恰当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补充的较多;

(3)对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指导的不够到位;

(4)、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比较缺乏,课堂气氛未能真正调动起来;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不仅收获了很多,也悟出了一些道理。在认识单位“1”时,学生能先将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用自然数1表示,这样为认识单位“1”,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概念还是抽象的。他们形成数学概念,一般都要求有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从许多有一定联系的材料中,通过自己操作、思维活动逐步建立起事物一般的表象,从而分出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特征。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4

本课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由易到难,先复习三年级学过的分数,使学生回顾旧知,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先让学生说说已经了解的“分数”知识,既可找准教学的起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然后巧设“玄机”:出示一个被布遮盖住只露出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个正方形是这个整体的四分之一使学生从对自己的答案比较有信心到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整体“1”的认识。

1.通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理解单位“1”的数量与每份数置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以小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养。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各个环节注重了对分数意义的体验,并在体验中随时注意总结。

1、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课伊始,在轻松的聊天环境中,引入分数,勾起学生的分数的认识。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举例中,始终都在强调“在生活中”可以把什么平均分,“在生活中”还可以把什么看做单位“1”。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将抽象的分数具体化。

2、创设自主学习环境,促进有效学习。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一些物体可以看做单位“1”进行平均分得到分数后,创设环境让学生自己通过手中的事物进行平均分,从中得到分数。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经历了猜测、试验、推理、证明等环节,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对于数学知识的最终结论,不仅仅停留在知道了,而是让学生亲手操作,在具体的试验中,真正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3、以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为基础。

《课标》中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本节课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的纳入到学生的直接体验中。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值得改进,自己在课堂上对时间的掌控能力还有待提高,以至于不能很好的整体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显得前松后紧。还有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教师有些操之过急,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没能顺利的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而是教师替为代之。从以上看出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很匮乏,需要不断地锻炼,提高。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艺术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讲究教学艺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学习,钻研,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结构,从而真正的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带给学生。

下载“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王峰 市里面的专家来指导数学课,哪里敢掉以轻心,由于是一节公开课,所以选择了一节自以为比较好讲的新课。于是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找教学设计,找......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知道分数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2、在正确理解单位“1”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应用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一、说教材 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最终定稿)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课程标准把“认识分......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案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城阳二中小学部 李顺慧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练习十一部分习题。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分数初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五 年级 下 册《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初......

    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分数的产生及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意义的......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课后反思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反思 84团学校吴海燕 分数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