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过年

时间:2019-05-12 23:5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过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过年》。

第一篇: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过年

第十二单元 过 年 单元理解:

1、第十二单元以“过年”为主题编排了一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故事。学习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本单元在语文天地中的一系列设计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收获。

3、单元安排了金钥匙内容,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资料整理和分类,养成有条有理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元日》,了解我国过年的习俗,体会诗人所描述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和人们虔诚的心愿和美好的企盼。理解课文《老北京的春节》,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体会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理解课文《冰灯》,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联系实际理解父母的心情。

2、学认生字30个,学写23个,引导学生把字写对写好。

3、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风情民俗。整体安排:

使用9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语文天地与课文互相融合 教学设计:

元 日

教学要求:

1、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2、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默写课文。教学重点:

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要求 1.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词典了解古诗歌的大概意思。2.标记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课进行讨论。

二、导入新课

1.讨论:过年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自读古诗,小组交流古诗中的生字新词,古诗的大意。

四、检查学生小组学习情况。

1.认读词语:爆竹 屠苏 瞳瞳日 换旧符

2.重点理解词语:除 屠苏 瞳瞳日 新桃 旧符 3.说说你从古诗中知道些什么。

五、指导深入理解古诗 1.齐读古诗。

2.小组内提问,全班讨论交流。

3、全班讨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是什么意思?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什么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中描绘的场景。

六、练习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课前要求学生查找与过年有关的古诗

一、导入:背诵古诗(指名背诵、齐背)

二、说一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三、结合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进行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过年的古诗吗?

四、写生字:

爆 屠 苏 换 符

老北京的春节

教学要求: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预习要求

1、用自己的办法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提出自己的问题。

2、收集北京或其他各地过年的风俗习惯。

二、导入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2.检查学习情况

说说你得到问题的答案了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认识词语:规矩 腊八蒜 醋 放假 除夕 鞭炮 亲戚 逛街 毛驴 恰好 一盏灯 预示 吉祥

重点理解词语:吉祥 忙碌 翡翠 日夜不绝 截然不同 高潮 3.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正音。4.学生根据课后“说出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这个问题自学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练习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2.开火车读课文,师生共议。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开始”?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2.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是“高潮”?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3.老北京的春节什么时候“结束”?这时候人们干些什么?

第一部分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方法。第二、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第一部分的方法自学,并填表。(表格用小黑板出示)

4、觉得老北京的春节过得怎么样?老北京的人们在过春节时候心情怎样?

三、课外延伸:

1.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吗?

2.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

四、练习: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腊八这天,人们要喝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要„„还要„„

五.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语文活动:

一、“开卷有益”:《过年》

二、“读一读,填一填”

学生自己读一读,不认识的、不理解的词语要查字典,然后从中发现规律,并试着填一填最后一组词语。

三、课外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可以用来形容春节的成语、对联、俗语等等吗?

冰 灯

教学要求:

1、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冰灯》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三、自读课文

l.分组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2.检查学习情况

(1)认识词语:走街串巷习俗 菱形 合适 细碎 炕 透亮 打磨 爹 扭过来 废 棉袄 后悔 融化 撩起(2)理解词语:走街串巷 享受 菱形 细碎 透亮 打磨 撩起 发酸 称赞 羡慕

(3)让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3.说说你读过课文以后的感想。

四、讨论:

1、看到父亲做冰灯,“我”为什么“后悔”了?

2、说一说“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灯》这一课,你能说一说它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二、理解课文 小组学习:

带着问题分组读课文,讨论。

1、“我”为什么要父亲做冰灯?

2、父亲什么时候在做冰灯?我是怎么发现的?父亲为什么磨一阵停一阵?这么冷,父亲为什么还要继续做呢?

3、看到父亲在做冰灯,“我”的心情怎样?“我”为什么“后悔”?后悔什么?

4、提着冰灯“我”的心情怎样?

5、“它从此留在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它”指的是什么?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同时指导朗读。

三、课外延伸:在你生活中,你和父母之间发生过像《冰灯》那样令你感动的事情吗?

第三课时

一、写《冰灯》中的生字

二、笔下生花:

选一项,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三、“金钥匙”

学会整理资料,养成有条有理的好习惯。课后小结: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十二单元 风雪 教材分析:

1、本单元以“风雪”为题,包括两篇主题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大雪的喜悦之情。《下雪的早晨》写作者在雪后宁静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抒发了作者喜悦和期盼之情。《深山风雪路》记叙了邮递员在冬天的风雪里,仍在古长城旁的荒凉险峻的山间邮路上,为人民送书报信件的事迹,赞扬了老吕二十五年如一日,为邮递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和谐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颂歌。说明文《雪》,对雪的形状、重量,雪的形成及雪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2、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和错别字检阅,主要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读一读”介绍了两句与雪有关的古诗,主要是由今而古,领略雪的意味。

3、口语交际中布置了说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内容,旨在启发同学把平时所见、所想与本单元所学结合起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笔下生花布置了写学期总结,既是对总结这种形式的学习,又是同学对自身语文学习的总结,可与金钥匙的内容结合起来。学情分析

同学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局部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局部同学却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感情。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3、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联想与想象。

4、学习整理资料。学习写个人总结。

5、“开卷有益”让同学自身品味,培养同学多读自悟,品词赏句。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记准读音,分清字形,了解意思。能够正确、工整、美观的进行书写。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同学掌握有条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教学战略

先让同学自读课文、自同学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瑞雪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瑞雪 胶东半岛 骤然 彤云密布 簌簌 万籁俱寂 咯吱 嗬 眺望 粉妆玉砌 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 端;眺 挑 逃 桃;掷 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考虑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考虑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4、师总结:课文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局部,一、下雪前;

二、下雪时;

三、下雪后;

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偏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指名读课文,考虑: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局部。

1、齐读课文,考虑: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干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 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测,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局部。

1、师范读课文,生考虑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干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示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局部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局部。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安排作业:根据自身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第三课时:开卷有益 雪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同学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局部。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2《下雪的早晨》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同学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同学注意正字音。

2、同学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考虑: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身再读这两小节。(6)同桌互读,互评。(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第二、三课时:畅所欲言 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同学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身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身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3)是否生动,具体。(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整理自身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我的摘录笔记 读一读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褒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褒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他人的摘录笔记,学习他人的优点。

(2)协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读一读。

1、读诗句。

2、介绍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梅》。

3、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誊写诗句。

第二课时: 开卷有益 深山风雪路

一、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的自学,二、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同学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出示考虑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带着考虑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看看自身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 第三、四课时:笔下生花 写学期总结

一、看例文,明白什么是学期总结。

1、同学看例文,说说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总结:(1)内容比较单一;(2)没有对过程的描述;(3)分条列出。

二、指导总结的写法。

1、专题总结和综合性总结。

2、突出学期的概念。

3、想一想,自身本学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进步最大,确定写的内容。

4、分析自身为什么会有进步或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经验,分条列出。

5、找出在此方面存在哪些缺乏或今后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等。

三、写总结的格式。

四、动笔写总结。

五、交流自身的总结,师生评议。

六、誊写总结。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锲而不舍、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复述文章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顾问(mào móu)琢磨(zhuó zuó)秦俑(yōnɡ yǒnɡ)2 选词填空。采用 采取 采用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歌颂 赞扬 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老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 我的发言是 开卷有益中的文章,我最喜欢 因为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假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扮演,车上陈设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与,不间断地把自身的重复的邮 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同学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三、仿写《大龙邮票》写上说明的文字。第四、五课时(习作略)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试卷

一、读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得既美观又正确。

guījù chēng zàn róng huà hòuhuǐ tōngxiāo

()()()()()

二、读拼音,填上合适的字组成词语,可要分辨清楚哟!

là wán tí mō

()笔()皮()问 打()

()月()耍 问()按()

三、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句子朋友吗?

希望 愿望

我()父亲能够给我做一盏冰灯。

丁丁的()是长大当科学家。

乐趣 兴趣

小红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书法()小组。

过年提着灯笼走街串巷,是孩子们最大的()。

一、默写古诗《元日》,还要注意后面的问题呀。

元 日

——————————————,——————————————。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你还背过他的哪首诗?请写出其中的一句或题目吧。

———————————————————————————————

二、阅读天地里,有可以大显身手啦!

新加坡华人过春节

新年刚一过,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和商业区就撤走了圣诞饰物,换上了中国传统的春节盛装,大大小小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年画也帖了出来,一片喜气洋洋。华人传统的聚居地——牛车水也披上了节日盛装,商业中心里的年货摆得满满的,购买年货的人们络绎不绝。商场里还播放着传统得过新年得歌曲,好不热闹。

迎春花市最受欢迎。梅竹菊兰四大君子以及水仙花、富贵竹都是人们喜欢购买得品种,希望它们能给自己带来福气、运气,节节高升。让人在三十二度得高温下也可感到“春”的气息,看到来年的一片灿烂前景。新加坡欢庆春节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新加坡华人怎样过春节?请读文概括:挂灯笼、、、、我们这里怎样过春节?请写下几种形式(不少于4种)。

比较新加坡华人与我们内陆人过春节的形式,你发现了什么?

这说明

你积累了哪些对联,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去年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请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第四篇: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

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

一、教学篇目

精读课文 2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 《失踪的森林王国》 《语文天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21个生字,进行渗透性识字。2.会写16个字,并掌握相应的笔画和笔顺。

3.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方法。4. 继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

5.练习写句子,先写想象,再写感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识祖国东北的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特有的美,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2、理解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的词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 继续练习概括课文内容。

5.练习写句子,先写想象,再写感受。

6、学习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 图片 资料 课件

五、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2篇4课时 语文天地 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书写本课生字、词,并能够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课文按照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4、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练习用段落的重点句概括段落大义。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按照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激趣)课件展示图片(小兴安岭美丽风景和丰富物产)。通过地图对地理位置进行介绍。

板书课题,强调读音:小兴(xīng)安岭.关于这个地方你想了解些什么?

4、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到这些呢? „„

查阅资料我们放到课下,客商我们通过读书来了解小兴安岭。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词: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将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边读边标画。小组合作学习:认读和理解组内成员所标注的字词。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读:

侧着头 抽出 融化 涨(zhăng)满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利剑 松柏 肥厚 诱人 2〉字音:

白桦(huà)淙淙(cóng)

4、再读课文,巩固字音。

三、整体感知: 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理清条理:

1、哪几个自然段联系紧密? ——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2、练习分段: 开头和结尾是总写,中间是分写,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联系紧密,可以当成一大段。文章可以分为三大段。

3、第二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标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春天、夏天、秋田、冬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

——(第六自然段)

板书:美丽的花园 巨大的宝库

二、精读课文,品味理解文章内容:

1、自读感悟:

问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画出最喜欢的句子。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确定一个你们组最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感受,说一说小兴安岭景物怎样美?物产怎样丰富?

3、学后展示: 1〉春天

A、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抽”,生动准确,写出了春天树木生机勃勃的张势。

指导朗读:想象生机勃勃的样子,读出你的感受。B、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的流着。

C、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拟人的手法,描写生动。

D、河里涨满了春水。一根根原木顺水漂流,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比喻句形象。进行仿写练习。2〉夏天:

A、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职业把僧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树木青翠茂盛,枝繁叶茂。

仿照:“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写词语。B、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C、播放录像,理解“千万缕阳光像利箭一样”。3〉秋天: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换词练习:“飞舞”换成“飘舞”行吗?为什么?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板书物产丰富)“献”——小兴安岭的奉献精神。仿照:“又香又脆”写词语。4〉冬天:

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黑熊、松鼠”体现小兴安岭冬天的特征。

三、总结全文:

1、回顾课文描写警务的方式。

——总分总

2、回顾课文描写顺序。

——春夏秋冬时间变换的顺序。谈谈收获。

四、课后延伸:

课后搜集资料,更多地去了解小兴安岭。

《失踪的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以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用文中的话去概括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以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教学难点: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但是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内容,而不必过细分析,可以根据内容,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用以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识字部分、音乐)

生:查找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背诵描写有关大森林景色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课题质疑

1、请一位同学背诵事先准备的有关大森林景色的诗歌和文章,并配乐

师:是呀,这美丽富饶的大森林让我们向往,让我们沉醉,可是有一天大森林失踪了。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学生质疑 估计出现:为什么失踪了?

森林王国以前什么样?„„

(设计意图:开始的背诵环节一方面结合单元特点,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巧妙引入课题,使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从而引发理解课文时的关注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出来,自己想办法解决。

师提示: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和同桌交流,如果你们都不能解决,可以向大家发出求助。(自行将字词板书出来)共同交流生字词 A、解决“求助角”的内容:

师:同学发出了求助,哪位同学能够帮忙解决?介绍一下你的解决方法? 估计会出现:(指名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解决的)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的劳动。(可以采用先解释重点字,再放入词中解释全词的方法)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萎靡不振:精神不振,意志消沉。

背井离乡:离开了故乡,在外地生活。„„ B、学生提出重点字:

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想给大家哪些提示? 字音:大厦:多音字 不能读出xià,. 混:多音字 混浊:二声 混乱:四声 ..字形:颖:左下边是个“禾”

厦:里面是个“夏”中间有两个横 记字巧方法:按形声字来记 绕—饶—娆 组—祖—阻

颖—疑 性—姓 燥—躁—噪—澡 C、课件出示生词,学生抢读。

(设计意图: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在加强字词的巩固,夯实基础知识的教学的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对于易错易混字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及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扫清了文字的障碍,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说,互相补充,引导学生简练说出:文章讲了森林王国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新国王下令砍掉所有树木,建造新王国,森林王国变得贫穷和悲惨。

3、师:是呀森林王国开始美丽富饶,从哪些自然段看出来的?谁来读读?

建立了新王国后,森林王国反而贫穷和悲惨,这些又是从哪些自然段看出来的?齐读。(设计意图:由于课文较长,所以采用浏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然后,根据学生发言自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四、细读重点段落,解决心中疑问

1、“森林王国是什么样子的?”

森林王国从前是美丽富饶的,人们安居乐业;王国里有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乱砍伐树木。” 教师引导:你觉得最关键的是那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抓住关键词”安居乐业”体会句子的意思。

1通过句子理解:○“森林王国的百姓安居乐业,有的种庄稼,有的狩猎,有的织布,有的捕鱼,生活中充满了笑声和歌声”。人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十分安定的生活,而且非常快乐、幸福,这就是安居乐业。

2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安定的生活,愉快的工作。”

教师引导:这么美丽、富饶的景色,这么幸福的生活你愿意读一读吗?

2、“森林王国是怎么失踪的?”

1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时圈点勾画,寻找答案。在小组交流默读所得。○2然后全班汇报小组交流结果: ○ 要点:国王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不得破坏森林,他置若罔闻,砍掉了所有的树木,所以妖魔鬼怪都来了。只有树木才能够对付这些妖魔鬼怪。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置若罔闻”的意思。1说说什么是“置若罔闻”? ○2课文中是对什么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 ○3联系生活理解“置若罔闻”○,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要点:森林王国失踪以后,那里被黄沙淹没,形成了沙丘,黄沙淹没了城市,把其兴美了森林王国,空气不新鲜了,人们变得萎靡不振,后来,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荒。

引导学生体会“萎靡不振”、“背井离乡”的意思。(3)这样悲惨的景象令我们心痛,带着这种感受再次朗读8、9段

指名读

(4)教师小结并播放环境被破坏后的触目惊心的景象。是呀!曾几何时,绿色铺满视野,春天百鸟叫,后山狼成群。可是,人类不愿与“异类”共享这个世界,执意要成为万物的主宰。——人类“赢”了,“征服”了自然界,自己却也一败涂地——在大自然成为需要人类保护的对象的时候,人类亲手毁掉了自己曾经无限美好的家园。

(5)用自己的话并结合所查的资料说说,森林王国为什么失踪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质疑作文主要思路,学生在自读、自悟以及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受到震撼,增强环保意识。同时,结合所查找的资料谈自己的体会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五、表演课本剧,思想升华

1、过渡:同学们,森林王国的失踪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小国王的错误,妖魔鬼怪的横行给我们留下了省刻的印象,你们愿意表演这个童话故事吗?

2、指导:

A、理清故事的人物有几个?主要人物是谁?

B、根据课文内容,理出表演需要展现几个场景?哪些是重点要表现的? C、自由组合,挑选其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排练。

3、分场景进行表演,并请同学互相点评。

4、谈谈表演时的感受,说说我们人类将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家园?

(设计意图:为了防止表演走过场的弊端,先对学生进行表演前的准备指导,而且,要求每个小组只选取一个场景,这样学生的准备就会更充分,表演会更细腻。表演后的点评,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使这个环节的设置落在实处。)

《语文天地》 教学目标:

1在词语、句子的积累运用中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2、开阔视野,了解大自然。教学过程:

一 比一比、给多音字组词 二 抄一抄 先认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2 说一说,词中的哪个字容易写错。三照样子写一写。1 先分别读一读这段话。2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畅所欲言。

1比一比,看谁积累的生活知识多。

2、看谁收集的资料有意义。

五、开卷有益《草叶上的歌》《大自然给孩子放的暑假》。1 先读一读短文,了解短文大意。

2、说一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3、谈一谈感受及收获。

六、初显身手:

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森林和荒漠。查找家乡古树的资料。

七、笔下生花《我走进了大森林„„》 课后小结:

第五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教案

课题:瑞雪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雪天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丰年的道理,体会作者表达的喜悦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雪中、雪后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丰年的道理。教学难点:

学会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 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 10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

二、下雪时;

三、下雪后;

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板书设计:

瑞雪图 雪前: 雪中: 雪后:

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0

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

/ 10

“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

(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瑞雪图

雪前:阴--风--雪 雪中:又急又大

雪后:壮丽

联想:瑞雪丰年 作业布置:

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0

课题:下雪的早晨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4、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正字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

(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

(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

/ 10

(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己再读这两小节。(6)同桌互读,互评。(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 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0

第二课时

一、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学生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3)是否生动,具体。

(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整理自己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板书设计:

下雪的早晨

下雪 夏天的树林

(安静、洁白)(小孩:天真、快乐)作业布置:

仿照诗歌写一篇描写雪的文章。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0

课题:语文天地(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我的摘录笔记里的内容。

2、学习古诗《江雪》。教学重点:

学会我的摘录笔记里的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江雪》。教学准备: 字词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表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表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别人的摘录笔记,学习别人的优点。(2)帮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读一读。

1、读诗句。

2、介绍《江雪》全诗。

3、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抄写诗句。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我的摘录笔记 《江雪》

/ 10

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10

第二课时:

一、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的自学。

二、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学生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出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带着思考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深山风雪路》

作业布置:

摘录并默写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0

下载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过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十二单元过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我们和我 《儿童和平条约》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讨论交流,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的的美好心愿。 过......

    北师大小学语文四上第十二单元(风雪)

    瑞雪图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礼物,包括2篇主题课文和3篇拓展阅读课文,通过这几个与礼物有关的故事,揭示了多方面怕主题:正确对待......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色彩(5篇材料)

    第一单元色彩 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学习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爱什么颜色 教学目标: 1、 指......

    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我们和我

    5单元 我们和我 单元说明:本单位以“我们和我”为主题,编排了3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学习本单位,可以使学生更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注......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1 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二单元试卷

    一、读一读,不会的可以查一查,还可以问一问。外面世界走出去看一看留心发现有趣东西认识临沂 医院 商店派出所新华书店幼儿园 超市快餐集市酒店家门 摩托车七色光实话实说 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12月份多媒体授课资料 29 掌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