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十册数学等式教学设计一,(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3:4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师版十册数学等式教学设计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师版十册数学等式教学设计一,》。

第一篇:西师版十册数学等式教学设计一,

西师版十册数学“等式”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西师版十册数学教科书第89页例1。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说出等式的意义。

2、知道等量并会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

3、学习根据等量写出等式,并能与同学进行交流。

4、在新背景下探求数学知识,感受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

1、理解等式的意义。

2、能从实际情境中找出等量并写出等式。教具准备:

1、下载“西气东输”工程相关的资料。

2、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云岭小学的同学们又开始准备文娱节目了。五年级同学准备演云南佤族的《木鼓舞》,一起来看看。(出示主题图。)师: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分析数量关系,建立模型

师:要表示男演员的人数,可以怎样表示?

生:可以用40表示。(师板书40人)

师:还能用其他的方式表示男演员的人数吗?

同桌议一议。

生:我们还可以用(55-15)人表示男演员的人数。

师板书:(55-15)人。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用总人数去掉女演员的人数就是男演员的人数。

师:请观察,(指板书)现在我们用了哪些方法可以表示“男演员的人数”?

同桌交流。抽生汇报。

生:男演员的人数可以用40人表示,还可以用(55-15)人表示。

师:那它们的大小怎样?

生:大小相等。

师小结:一个量可以直接表示出来,也可以通过另外的量间接表示出来,这里的40人和(55-15)人都表示的是男演员的人数。

师:数学上把表示同一个意思而形式上不同的量或大小相等的两个量称为同量或等量。表示等量的数或式子也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在40和(55-15)之间加上等号,这样的式子数学上就称为等式。(板书:添等号)

板书:等式等量。

三、形成概念

情境图展示:天平的左边放ag的香蕉和bg的香梨,天平的右边放cg的苹果,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什么?

生:说明左右两边的质量相同。

师:所以,可以用等式表示它们的关系。(板书:a+b=c)

师:你能写出“女演员数”和“总人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吗?动笔试一试。

学生完成在书上,并抽生汇报。

女演员数=总人数-男演员数 15=55-40 总人数=男演员数+女演员数 55=40+15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第89页,并进行勾画。

像40=55-15,a+b=c,s=a2„„这些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都是等式。

四、解释应用

师:刚才,大家知道了等量以及表示等量的式子叫做等式。下面这段话中也有一些等量,一起来找找,然后再写出等式,看谁写的等式多。

信息:在《木鼓舞》的演出中,需要把55名同学平均分成5个组来变换队形,让每组8名男同学,3名女同学。你能写出哪些等式?

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小组交流并汇报。①总人数=每组人数×组数 55=(8+3)×

5②每组人数=总人数÷组数 8+3=55÷5

③组数=总人数÷每组人数 5=55÷(8+3)

④每组人数=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 11=8+3 师:下面这些题目大家能够完成吗?

1、判断下面哪些是等式。

14÷2=3+4

12a-5<28

17+8-a 5y-4x=19

121=11×11 c=(a+b)×2

2、你能从下列信息中找出等量关系吗?请用等式表示出来。

(1)爸爸与儿子年龄的和是x岁,爸爸的年龄为a岁,儿子的年龄为b岁,爸爸比儿子大30岁。

(2)水果店有苹果1200箱,橘子3600箱,香蕉1800箱。橘子是苹果的3倍,又是香蕉的2倍。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什么收获?

请学生先小结,教师根据情况点评和强调。

第二篇:西师版十册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西师版十册数学“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2、能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知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我们忠县政府在街上也建起了供人们休闲锻炼的广场,今天正有几位工人师傅在为广场铺设地砖。课件出示主题图。师:你瞧,他们正在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根据工人师傅们的对话,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抽学生口头汇报,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让学生明白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时,要约成最简分数。

生1: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1/16+7/16=8/16=1/2

答: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1/2。

生2: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或上午比下午少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7/16-1/16=6/16=3/8 答:下午比上午多铺了这个广场的3/8。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俩是怎样把结果算出来的吗?同桌议一议。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师: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加减呢?

生: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最后结果能约成最简分数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师归纳后课件出示结论。师: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学过的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的知识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和分数做朋友。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法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情景图中第三个工人师傅同前两个工人师傅的对话。

师:请同学们继续来观察这幅图,根据工人师傅的对话,请大家估一估,工人师傅们今天能将这个广场铺完吗?

抽学生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不能,因为今天铺了这个广场的1/2,前几天铺了这个广场的1/4,前几天铺的比1/2小,所以不能铺完。)

师:根据工人师傅们的对话,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主动参与,解决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性的进行展示。①截止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②今天比前几天多铺了这个广场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棒,现在我们就来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师:第1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它们的分母相同吗?

师: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子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

师:那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又该怎样进行计算呢?小组内交流,抽生汇报。

师: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中,最终都是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板书 1/2+1/4=2/4+1/4=3/4。

答:截止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3/4。

师:第2个问题又该如何列式呢?

师:根据刚才完成加法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个算式。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汇报。

师板书 1/2-1/4=2/4-1/4=1/4。

答:今天比前几天多铺了这个广场的1/4。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发现,工人师傅们今天把这个广场铺完吗? 师:说明我们刚才的估计是正确的。

同学们刚才完成的情况都很不错,有信心再来试一试下面的题目吗?

3、尝试练习:8/9-5/6

让学生自己计算,师巡视,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计算完后,师分别让两种不同做法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做法,师黑板出示,引导学生比较,形成共识,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计算比较简便。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母不同的分数该怎样加减吗?同桌间相互说一说。

抽生汇报。

师归纳总结并出示(板书):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同学们知道了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下面,老师想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我们来做几个练习。

三、巩固练习:

计算:5/6+7/8,15/17-2/3,7/8-5/12,3/8+1/5。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把你的收获同全班同学分享分享吗?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法

1/2+1/4=2/4+1/4=3/4

答:截止今天一共铺了这个广场的3/4。

1/2-1/4=2/4-1/4=1/4

答:今天比前几天多铺了这个广场的1/4。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

第三篇: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方程 认识等式和方程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具体情境,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3、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每一步计算和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5、感受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解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认识等式和方程

教学要求:

1、结合天平示意图,在观察、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归纳、类比等活动中,经历认识等式和方程的过程。

2、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能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方程。

3、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能判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教学难点:等式和方程的意义 教学用具:简易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算式

1.师生逐个观察天平示意图,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观察写出的6个式子,说一说这些式子可以怎样分类。师生共同归纳

二、等式和方程

1.教师结合算式介绍等式。

2.让学生观察等式,说一说这些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介绍方程的概念。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式子是方程。

三、方程与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等式包括方程,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回答。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五、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看懂图,再尝试列方程。

第2题,让学生先读懂图,再试着列出方程。

第3题,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以及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我在教学中也准确把握了这一点,依次教学了这三个知识点。这三个知识点看上去也很简单,如果做练习应该不会出什么错,可是课后练习我发现这类的问题学生的正确率并不是我想象的百分之百。

课后,我反思在教学概念知识时,不仅要教学概念本质内容,还要抓住概念现象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更容易和轻松的做好练习。

第四篇:十册第五组教学设计

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罗贯中著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吴承恩著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34个词语,读记19个词语。

《将相和》的学习重难点是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草船借箭》的学习重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理解第二自然段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商议军事的段落内容。《景阳冈》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过程,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理解古代白话文的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于总在中高段教学,这几篇课文我已教过多次。纵观这组课文的特点,纵观这四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我萌生了大胆的想法:重新整合四篇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按照共同点进行横向联系的概括,整体把握整组课文。然后再根据四篇课文各自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纵向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再综合、归类、对比、拓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了解和掌握,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尝试着下面的教学实践──

一、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类学习以本组的“词语盘点”为导向,要求学生自学到位。属于生字新词的则按照一贯的字词预习方法提醒学生分析到位,课堂上随堂检查。

二、横向联系阅读概括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学习思路的表格:

课题 作者 出自名著 主要人物 事件 人物评价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让学生根据这个表格的提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填空,从而整体把握四篇课文的内容。

三、纵向联系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横向学习时,已把每篇课文中人物所做的事情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了。在纵向学习这一步里,我分别从横向联系的学习思路中抽出“事件”和“人物评价”这两个重要的导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到四篇课文的重难点中。在解决“事件”这个环节中,主要探讨的是四篇课文中人物所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将相和》一课,联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各自的前因后果,理清全文“和──不和──和”的线索,再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草船借箭》一课,从课题上入手设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结果如何?对应品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在解决“人物评价”这个环节时,考虑到学生有了前面整体把握的基础,也已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因此要求学生引用文中句子来对人物进

行评价。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四、综合小结学习成果

此环节重在再次明确课文思路和课文内容,强调对比人物的特点及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表演阶段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我结合《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提示,请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名著,再讲讲这几本名著的人物故事。结合《回顾·拓展五》的“日积月累”,我不但要学生熟读教材上六条反映《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还让学生再搜集《三国演义》等其它几本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办一份兼顾四篇课文及古典名著为内容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小报。结合《回顾·拓展五》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我布置学生自由组合,以演课本剧、说书、讲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这四篇课文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在排演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脑子里要有人物,有故事,要牢记每个人物的特点。

六、评价学习阶段

评价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及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我也参与评价,但仅是个人意见,尊重全体学生的评价结果。

在每个学习阶段中,面对学生随时出现的难题,我必须及时疏导解决。如对《将相和》“将”──廉颇的认识与评价;对《草船借箭》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的险恶用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景阳冈》写武松打虎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写武松喝酒的内容;还有《景阳冈》《猴王出世》里一些古代白话文词语的意思等等。强调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目的来理解课文,学懂课文,包括在综合实践学习阶段对学生表演人物角色的要求,都强调重在表现所演人物的特点,结合前面进行的“人物评价”环节学习,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故事中的人物。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组课文的教学尝试,考验了我对教材宏观与微观的驾驭能力。每一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在备课中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中心点去展开教学思路,去做教学预设,这是一个整体目标性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每篇课文里怎样有所侧重,体现个性,对这些个性点怎样精心预设,怎样区别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等,都给我带来了挑战性。这次教学实践毕竟是第一次,细想下来也有一些硬伤,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方面还留有遗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反思,进一步调整。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教材知识和它涉及的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

【单元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单元重点】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教学措施】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演一演课本剧,学习课文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

2、进一步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热爱读名著的、兴趣。

3、热爱文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你喜欢本组的哪一篇课文或者课文中的哪一个片段。

2、小组商量,要演一部课本剧,你们小组选择哪一篇课文或者哪一个片段。

二、出谋划策,设计剧本

1、所选的课文或片段中,有哪些人物?

2、怎样把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

3、表演时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

4、需要设计怎样的服装、道具、背景音乐等?

5、怎样上下场?

三、编写剧本,照本排练

1、选出代表编写剧本,划定角色。

2、排练。

3、请同学、老师、家长等提出意见,选择性修改。

四、班级演出

班级表演,评出奖项若干(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奖、最佳音乐奖„„)第二课时

(习作缩写训练)

〖写作要求〗

《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进行缩写。要求内容要完整,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简练。字数不要超过四百字。

〖写作指导〗

1、仔细阅读原文,想想文章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把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内容筛选出来,进行缩写,重要的内容可以多说,次要的内容要一笔带过。

3、语句要通顺,上下文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明要求

1、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缩写作文的练习,请同学阅读习作要求。

2、指名说一说缩写的要求。

二、指导方法

三、读例文,对比了解缩写的特点

四、读课文,分主次

1、《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这两课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读课文,然后说一说。

2、讨论:主要内容。

五、尝试缩写几个自然段

1、如缩写第一自然段。

2、试着缩写第二自然段。缩写后评议。

3、有的自然段内容可完全舍去。

六、尝试缩写全文,不要超过400字

七、评议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

2、积累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3、了解《西游记》。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交流讨论:

⑴ 在本组学习过程中,你喜欢那一个人物,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⑵ 分小组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交流分析:这个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等等

⑶ 喜欢他是为什么?除了课文中的这些情节,你在课外阅读时,还有哪些有关于他的描写?

⑷ 全班交流。

⑸ 性格比较:廉颇与蔺相如。

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有什么特点?除了书上的这个故事,你平时阅读中还发现他们俩有什么特点?

⑹ 作者是怎样围绕这样的性格特点来写的呢?用了哪些事例、人物的语言又是怎样的?(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小结: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人,他的经历不同,对书中任人物的理解也就不一样,关键在于要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渎课文歇后语。

2、与同桌互读,争取背诵。

3、谈谈自己对歇后语的理解。

4、情景造句练习。

5、列举自己知道的有关四大名著的歇后语。

三、课外书屋

1、介绍《西游记》。

2、交流自己对《西游记》的认识。

3、教师介绍《西游记》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东亚、东南亚的影响。

4、谈谈自己 在看《西游记》过程中的趣事。

第五篇:十册第四组教学设计

《第四组》教学建议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下面以《再见了,亲人》一课为例谈导语的设计:

师:(板书:亲人)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字。(生齐读)

师:说说你有哪些亲人?

生:爸爸,妈妈。

生:爷爷,奶奶。

生:姑姑,姨姨。„„

师:这些都是跟你有亲缘关系的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亲人”呢?

生:在生活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

师:那么,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朝鲜人民是不是中国人民的“亲人”?

生众:不是。

师: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再见了,亲人》(边说边板书:再见了)这篇课文,却把朝鲜人民当作了我们中国人民至亲至爱的亲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中国人民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一起并肩作战,终于打败了美帝国主义。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出朝鲜。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今天,就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回到四十年前的朝鲜,去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跟朝鲜人民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动人情景吧!

本教例有三个特点:

1、巧设悬念:

先让学生说出你有哪些亲人,接着让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归纳出“亲人”的定义,最后来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反诘。随着引出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热情与兴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2、突出重点:

引出课题,设置悬念,处处突出“亲人”一词,这就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三,激发感情。教者用一段充满感情的话语介绍课文的历史背景,调动学生的内在感情,让孩子们准备用“心”去感受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这样,就给整堂课定下了基调。

《口语交际·习作四》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讲述的故事感人肺腑,闪烁着人性善良、精神高尚的光辉。那可歌可泣的事,那令人震撼的情,深深地触动着人的心灵。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训练,一是继续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亲身经历过的令人感动、使人难忘的事情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是围绕“感动”这一专题展开的。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本案设计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首先,口语交际课重在交流,既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感人故事,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感人的故事,还可以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习作教学则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并在作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教学难点】

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课时安排】

3课时。【课前准备】

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背起父亲上学》电影。【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情趣

感动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心湖会不断地因一些人和事而荡起阵阵涟漪。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草地上的老班长为小战士而放弃自己的生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人久久挥之不去,而6岁的小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观看电视公益广告)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二、拓展思路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今中外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

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学生自由练说)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

(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作指导,属指导性讲述。)

3、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揭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可是我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老师就全知道了。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记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求

1、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⑴ 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

⑵ 应把自己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2、课文中又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呢?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所发生的令人感动的事,包括难忘的事。要求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指导构思

1、回忆从这组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2、想一想自己准备怎样写,才能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四、独立试写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五、讲评修改

1、按这次习作的重点讲评:

请学生把自己写的片断展示出来,读后请同学评一评,哪里写得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自评自改,小组互评互改。

六、布置作业

将修改好的习作认真誊抄到作文本上。

《回顾·拓展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⑴ 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 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 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 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⑴ 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⑵ 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4、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下载西师版十册数学等式教学设计一,(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师版十册数学等式教学设计一,(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册第二组教学设计

    《第二组》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

    2015人教版数学十册教学计划

    2015人教版数学十册教学计划 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

    小学数学西师版教学设计(5篇)

    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 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 各数......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5篇)

    一单元教学设计 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下面各式哪些是等式 2b=12 6+73a_b 12*5=60 今天我们接着来研究等式的性质,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在探索中发现并掌握等式的性......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教材第十册第90页的例2,“试一试”和练习十八的4-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天平游戏中,让学生发现天平平衡的规律,从中悟出......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一)教学内容: 等式的两条性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即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a、b为......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认识等式和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