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蝉和狐狸》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重点:
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还记得吗?讲一讲。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远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说我嗓子好,爱听我唱歌的惟独只有你狐狸,就高兴地唱了起来。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板书。
3.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反复多读几遍。2.反馈:读词语。纠正提醒:掺杂。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3.师:文章虽短,要做到正确流利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狐狸设下圈套想吃蝉,被蝉识破了。)
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
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
()的狐狸
()的蝉 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
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A:(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板书)“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弹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谋害人的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句子读,画出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
a.“您”——尊重蝉,“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的好词儿都用上了。
言过其实,阿谀奉承!
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c.“下来见识”:要听歌为何要下来听?狐狸醉翁之意不在听歌!d.试着练一练。指名读。
(3)在炎热的夏天中,你们觉得蝉声如何?(难听,叫人觉得烦躁)看出狐狸虚伪的夸奖
(4)狐狸真的在赞叹蝉声吗?哪个词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故意赞叹——板书)它真正目的何在?
① 故意——赞叹蝉,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想的是坏主意,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它呢?
(心怀鬼胎、居心叵测、居心不良、口蜜腹剑、黄鼠狼给鸡拜年)②目的——骗蝉先来好吃它 B:(愚蠢凶狠的)狐狸
“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 理解:
① 树叶扔下去,狐狸一看,以为是蝉上当了,飞下来了,美餐送上门来了。②“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b﹑扑——速度快,用力猛(生模拟动作);c﹑像饿极了的疯狗凶猛无比;d﹑若是真蝉,蝉在劫难逃,葬身狐狸腹中。e﹑愚蠢——门缝里看人,以为蝉上当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树叶,它却看不清楚,猛扑说明它是愚蠢的,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可笑至极。
(5)读了这两段,我们仿佛到了怎样一只狐狸?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的样子,学着说说,看谁能把那只蝉骗下来。
3.分析蝉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聪明机智)的蝉(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a.能够“察觉有诈”是蝉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分析和判断。蝉很聪明,爱思考,不轻易相信别人的奉承话。就在狐狸对它大肆奉承之时,蝉却一下子就想到了很多很多——
蝉听到狐狸的话,心里想:
。(并不、更称不上、再说、更何况、我不如)学生写话,交流。(可以用上这些词语写。)b.扔树叶之前,它又想过什么?
①它狐狸很狡猾,很多人都被骗过,连虎大王都被它玩过一把,我该小心才是。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可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③可是,万一狐狸改邪归正,浪子回头,我对它不理不睬,不是显得太小眼了吗?也太不礼貌了啊!④怎么办,我不妨来个“扔叶试路”这就叫急中生智。
(2)“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
领悟:蝉善于观察,敏于分析;保持警觉,怀有戒心;善于从别人灾难中吸取教训。相机板书:怀存戒心
a.看清了狐狸的真面目,蝉会用怎样的语气和狐狸说话呢? 句式:蝉
对狐狸说:„„(指名朗读)
我们发现,这只蝉的智慧还表现在它对待狐狸的态度上,即使知道它的险恶用心,却并没有破口大骂。面对要吃自己的狐狸,在生死一线之间,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彬彬有礼称呼它为:朋友!这样的语言,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这样的蝉,可谓真聪明也。
b.想像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奉承话的蝉,在听到美言后,可能会怎样想的,又怎样做的?
所想:①人家赞美,我不下去,就是不给人家面子,那多没礼貌啊!②很少有人说我歌声“多么美妙”,没有人夸我是“天才歌唱家”,今天狐狸赞美我,我可不能不识抬举。③人家狐狸说了那么多好话,又不是有求于我,我不下去,岂不是冷了人家的心?今后还有谁赞美我呢?④人家一番好意,看得起我,让他看看我又何妨?
所做:①昂起头,挺起胸,仿佛自己真是个“天才歌唱家”。②往下爬,下去就会一命呜呼,成为美餐。
c.会观察,会分析。(看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就对它怀有戒心)d.蝉看到狐狸迫不及待凶神恶煞样儿,又会怎想?
①好险啊,幸亏我多了个心眼,要不然,命丧黄泉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②对待狐狸这样阴险狡诈的小人,千万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这真是一只充满智慧的蝉,它用自己的聪明,使狡猾贪婪的狐狸原形毕露,狼狈不堪。
四、形象对比,体悟寓意:
1.分角色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男生读狐狸的话,女生读蝉的话,老师读旁白。2.齐读课文寓意句子,板书寓意。
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 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生活实例: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考试不检查丢分,迷信手机中奖,电视上猜字谜等。
4.你知道相关的名言吗?交流。5.小黑板出示名言共勉。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英)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推荐书籍,课外延伸:
1.乌鸦听说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蝉。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续编下去。
2.有人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东西;也有人说寓言是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可以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语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智慧。课后请认真阅读《伊索寓言》。
六、板书设计:
(聪明机智)的蝉和(贪婪狡诈)的狐狸
(愚蠢凶狠)
察觉有诈
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
故意赞叹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第二篇:12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狐狸和葡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3、弄清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理解寓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简介《伊索寓言》。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通过简短而精炼的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人,曾经是一个奴隶。他知识渊博、聪明机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伊索寓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它的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故事里的角色大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动物。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狼来了》„„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 1)、注意读书姿势。2)、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3)、把生字生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4)、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3、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4、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5、汇报读的情况。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6、再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过度: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说起狐狸,大家都很熟悉,在很多故事中都有它,如:兔死狐悲、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等,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学生谈感受),今天咱们再来看一个发生在狐狸家族里的故事,(读课题),狐狸和葡萄之间会有什么故事呢?(学生轻声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学生轻声读课文,出示课文插图
(1)你觉得葡萄长势怎么样?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葡萄成熟了?(形状的大小、颜色透亮)
(3)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的词语和句子?①又大又圆、又酸又甜、晶莹剔透、酸溜溜、甜津津②颗颗葡萄像硕大的夜明珠、晶莹透亮„„
(4)看到这几串成熟的葡萄,你有什么感觉、想法?
2、自读第一自认段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
(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2)、出示词句,指名读,想象狐狸的馋样儿。指导朗读
3、狐狸是怎么做的呢?能通过想象说具体些吗?
同桌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踮起脚尖,拉直身子,伸长手臂,往上跳„„)指名学一学动作。
4、结果怎样?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1)、“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2)、他应该怎样想、怎么做?
盛夏酷暑,一群口感舌燥的狐狸来到一个葡萄架下。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头,狐狸们馋得直流口水,可葡萄架很高。
第一只狐狸跳了几下摘不到,从附近找来一个梯子,爬上去满载而归。
第二只狐狸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万难,吃不到葡萄死不瞑目”的口号,一次又一次跳个没完,最后累死在葡萄树架下。
第三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整天闷闷不乐,忧郁成疾,不治而亡。第四只狐狸想:“连个葡萄都吃不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呀!”于是找个树藤上吊了。第五只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骂,被路人一棒子了却了性命。第六只狐狸抱着“我得不到的东西也决不让别人得到”的阴暗心理,一把火把葡萄园烧了,遭到其他狐狸的共同围剿。
第七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气极发疯,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另外几只狐狸来到一个更高的葡萄架下,经过友好协商,利用叠罗汉的方法,成功共享,皆大欢喜。
过度:那狐狸是怎么样做的呢?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只好 边走边回头)
6那他是怎么说的呢?齐读狐狸说的话“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7、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因为它想吃葡萄却又吃不上感到很灰心、无可奈何,又舍不得、窝火、不甘心。
8、那葡萄是不是酸的呢?出示“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指名读。那为什么狐狸这么馋着想吃葡萄最后却说葡萄不好吃呢?
虚荣心强、要面子、生怕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自己的无能,表里不一。
9、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思考:这里的“无能为力”是指故事中的什么事?
四、挖掘文本,理解寓意
1、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像狐狸这样的人很多,这些人——
(引读这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平时我们还习惯用另一句话来形容这些人,出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试着填好这些句子
出示:①、丽丽今天穿了件很漂亮的连衣裙,同学都说好看,芳芳见了却撇撇嘴说:“有什么好看的,像只花蝴蝶似的,俗气!”真是——
②、你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相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③、小结:这个故事就是对那些“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反而找各种借口自我安慰的人的尖刻的讽刺。
2、指导感情的朗读。
3、你能讲一讲《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吗?试着讲一讲。
五、布置作业:熟读故事,说给小伙伴听。
六、板书设计:
12、狐狸和葡萄
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 → ? ← 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边走边回头
第三篇:12伊索寓言《牧童和狼》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牧童和狼》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故事。
3、理解寓意,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关于《伊索寓言》,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这样说过;“你连伊索寓言都没读熟,可见你是多么无知和懒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伊索寓言,感受一下伊索寓言经久不衰的魅力。这则寓言故事的题目叫做《牧童和狼》(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1、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则寓言,读书时老师有两个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词,联系上下文,用心体会它们的意思。
2、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又明白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hóu
喉
long
咙 huāng
慌
huǎng 谎
guàn
贯
相机进行生字教学,辨析“慌—谎”,指导“ 贯”的 笔顺(2)指名读生词,正音
喉咙
惊慌失措
说谎
一贯(3)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3、交流:文中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同学学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故事大意。
三、精读课文,比较研读牧童前后大叫情感的不同以及村民前后态度的不同,指导朗读,理解寓意。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1、文中两次写到牧童的大叫,一次是——,另一次是——牧童这两次大叫都是要告诉村民们——真的是狼来了吗?前面的大叫是谎话,后面的大叫是真话。(板书:谎
话、真话)
联系课文想一想:牧童两次大叫的心情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再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体会一下,练习朗读,谁能读出来?
2、交流读书体会,相机抓住重点词,指导朗读。说假话时,他是存心要骗人,所以心里还很得意(“哈哈大笑”),所以叫的时候是——偷着乐)
说真话时:“吓坏了”„„声音抖一点;“慌忙”,声音急一点。
师引读——不得了了,狼已经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狼又吃了一只羊了,牧童大叫:——(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他再喊,“喉咙都喊破了”,声音哑一点——(生)“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狼在吃羊了!”
3、这两次大叫的内容相同,结果相同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1、2自然段,看看你能通过哪些词句有所发现。
交流发现。相机理解词语:“闻声赶来”(提问:能否改成闻声前来?比较,加深体会)“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
相机板书:一开始听到牧童的大叫,村民们(板书:闻声赶来),村民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会怎样想?
后来牧童说真话时,喊破了喉咙,也(板书:无人前来),质疑:这里为什么不用“赶来”?
4、我们来想象一下,这时候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面对此情此景,你想对牧童说些什么?
想一想,就写在课文的下方,看谁写得精练,写的精彩。交流
5、这就是牧童和狼的故事,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故事,注意读好人物的语气。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出示最后一段,指生读。(出示幻灯片6)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7、从故事中理解寓意。一贯说谎?(1)“好几次”——一贯;((2)“哪里有什么狼!”——根本没有狼,四、延伸阅读,指导写字:
1、同学们,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经受了漫长的岁月的检验,现有仍有300多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不妨来读一读。
西方寓言除了《伊索寓言》外,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被后人称为四大寓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寓言的热爱,对书的热爱,读更多的寓言,读更多的好书。让那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充实我们的智慧,点亮我们的人生。
2、慌、贯、谎、粪、戒
第四篇:12伊索寓言《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
《蝉和狐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上台背诵上节课学过的两则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
2、《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同学们还记得吗?谁能讲一讲。(学生复述)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4、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狡猾的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蝉),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课文,请大家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狐狸设下圈套想吃蝉,被蝉识破了。)
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
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
(贪婪狡诈、愚蠢凶狠)的狐狸(聪明机智)的蝉
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
A:(贪婪狡诈)的狐狸
(1)设下圈套(板书),文中“圈套”指的是什么?(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
(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句子读,画出骗术高明的词语。
(3)在炎热的夏天中,你们觉得蝉声如何?(难听,叫人觉得烦躁)看出狐狸虚伪的夸奖
(4)狐狸真的在赞叹蝉声吗?哪个词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故
意赞叹——板书)它真正目的何在?(骗蝉下来好吃掉它)
B:(愚蠢凶狠的)狐狸
“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 理解:
“猛扑”体会出什么了吗?
a﹑迫不及待;b﹑愚蠢——门缝里看人,以为蝉上当了,中了它的圈套,明明是树叶,它却看不清楚,猛扑说明它是愚蠢的,机关算尽,说了半天好话,只抓到一片树叶,可笑至极。
3.分析蝉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聪明机智)的蝉(1)“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 a.扔树叶之前,蝉想过什么?
①它狐狸很狡猾,很多人都被骗过,连虎大王都被它玩过一把,我该小心才是。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可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成为被人耻笑的“乌鸦接班人”。
b.想像一下,如果这是一只虚荣心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奉承话的蝉,结果会是怎样?(往下爬,成为狐狸美餐。)
c.会观察,会分析。(看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就对它怀有戒心)
这真是一只充满智慧的蝉,它用自己的聪明,使狡猾贪婪的狐狸原形毕露,狼狈不堪。
四、形象对比,体悟寓意:
1.分角色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2.齐读课文寓意句子,板书寓意。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人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五、板书:
(聪明机智)的蝉和(贪婪狡诈)的狐狸(愚蠢凶狠)
察觉有诈 设下圈套 怀有戒心 故意赞叹 扔叶试路 猛扑中计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六、作业:背诵、复述这则寓言。
第五篇:苏教五语9《推敲》梁垛镇小学丁华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 “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两只脚掌在大路一前一后地移动。
师: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这是什么?生:书。师:这是什么?生:粉笔。师:我是东西吗?生:你不是东西。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推”和“敲”是表示动作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词,如果顺势再追问“敲”和“推”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声音连续性、对人的尊重等方面加以引导,相信学生对推、敲的理解会更深一层。)
2、揭示课题。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自读效果。
a、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shang)
恰当(dàng)
差人(chāi)
李凝(níng)b、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幻灯片展示、卡片揭示其意思):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莽撞
夜深人静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门闩
家境贫寒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妥帖:恰当,十分合适。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宽恕:宽恕饶恕。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三、感知文本,了解故事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2、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①贾岛在(),去拜访(),结果主人不在家,于是他()。这是故事的发生。
②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这是故事的发展。
③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④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好。
这是故事的结局。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生答:推敲),请大家看老师板书。“敲”字在书写时,左边的“高”要写得窄一些。齐读。课文的主人公叫贾岛(板书),他是唐朝的一位诗人,课文就是写了关于他“推敲”的故事。
二、组块教学,复述大意 出示一组词:
皎洁
沉睡
妥帖
吟哦
闯进
宽恕
很有兴致地思索
连连点头
1、首先请大家看一组词,谁能把它们都读正确?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如:吟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上这些词组,说一说《推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语文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应是丰富多彩的,鼓励学生大胆说,根据提示的词组,了解故事大意。这也是课后习题的要求。)
3、学会了生字新词,掌握了故事大意,这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叫做“走近”(板书)。但这还不够,读书还要“走进”(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贾岛的脚步,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他的求真、执着。板书:走进。
二、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1、请大家把书打开,50页上有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仪出示)师: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的叩响了朋友家的门。“咚咚咚„„”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呀!读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哪一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画面,你觉得用什么字好?(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a.“夜深人静”指导读好这个词。b.“惊醒”。敲门声本来不是很响亮,不为大家所重视,而此刻它却能惊醒沉睡的小鸟,可见当时的静”。
c.贾岛那首诗题中有一个字也展现出了这幅画面,而且比静更好?(幽)这一幽字更显出了一份美感
4、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请你读好这句话。
你读出了月夜的宁静,让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
5、贾岛月夜访友,可是不巧没有见着。眼前这美好的情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题李凝幽居》,题 李 凝 幽 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三、只为一字,反复推敲: 1.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补充资料出示: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至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看了贾岛的生平,同学们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贾岛是一个用字极为严肃的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 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吟哦”是什么意思?(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诵的是什么内容?(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
“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在如此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引得众人十分好笑。你想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吗?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2、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真透彻,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的斟酌研究,反复掂量,就叫——“推敲”。
出示最后一节。齐读。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
四、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1、贾岛冲撞的是谁的仪仗队?认识韩愈吗?
韩愈:唐朝的著名诗人,除诗歌外,论、说、传、记、杂文等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在当时官居宰相一职,是个大官。
2、宰相大人的仪仗队一定很有声势,长安街上的行人、车辆都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仪仗队,而是一门心思地琢磨着用哪个字好。这一对比,贾岛对文字的讲究一展无遗。出示文字。)
3、“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怎么个“比划”?从这“比比划划”,“一边„„一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4、同学们,专注地做某一件事,全然不顾自己所处的环境,做错了事,这样的事你听说过吗?在你的周围有发生过吗?学生交流。
而贾岛是在如此喧闹的长安街,在如此有气势有规模的仪仗队里,可见他是专注到了极致。指名读,齐读。
因为投入,贾岛(板书:冲撞仪仗)
六、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1、冲撞仪仗队后,贾岛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韩愈。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心里豁然开朗。请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七节。出示第七节。
2、“犹豫不决”什么意思?他犹豫不决的是什么?贾岛把自己写诗的事情告诉韩愈,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做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我昨天去拜访了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可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想来,觉得有一个用得不妥,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请大人指点指点。)
b.韩大人,昨天我深夜去拜访友人,虽然没有见着,可昨晚夜色美好,一 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可是我觉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似乎有点不妥,我正在考虑用“推”好还是“敲”好,就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4、当韩愈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可以看出我们的韩愈大人也(对用字十分讲究,精益求精。)
5、韩愈最后定“敲”字,理由有哪些呢?你能找出来吗?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作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推敲文字的策略(方法):
(1)能否为表情达意服务;
(2)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3)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6、三个理由,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让贾岛再也不“犹豫不决”了。齐读。
7、听了韩愈的解释后,贾岛“连连点头”,最后(板书)“确定用敲”,有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感悟“推敲”。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那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3)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有哪些好处呢?
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
七、超越文本,实践“推敲”:
1、故事:在中国文坛上,流行这这样一句话:文人都似贾岛,那么社会上就会减少许多的铅字污染。关于贾岛推敲文字,老师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想听吗?贾岛还有个别称,叫苦吟诗人,他每次写完诗,都要苦苦吟诵,推敲用词。据辛问房的《唐才子传》称,贾岛每年在除夕守岁的时候,会拿出一年所作的诗,摆在案上,焚香叩拜。别人祭天地,祭鬼神,祭祖先,拜父母,拜长辈,他却祭拜自己的诗作。这是他对精神,对文化的敬重,就是现在说的“敬业精神”。
2、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默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我们同学的一些习作,往往在谴词造句上少思索,欠斟酌,以至于所写文章达不到想要表达的效果。请读同学们的习作片断,你觉得哪些用词应反复推敲。(1)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拿着标价牌在说:“一件六元,两件十元!”
(2)老爷爷跌倒了,他艰难地移动着身躯。这时,陈老师看见了,走下楼梯,来到老爷爷身旁,把老爷爷轻轻地拉了起来。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老师引导点拨。
八、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读书要“走进”去,还要会“走出”来。板书:走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贾岛推敲的故事,课文已经学完了,在课一开始,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好笑。现在,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贾岛,我刚才说你是傻子,实在不应该,我没想到你是在推敲文字啊;贾岛,你的写作态度那么严肃,只为一个就认真地斟酌,我要向你学习;我以后也要想“苦吟诗人”贾岛一样,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总是听老师家长说,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也让他们学习贾岛„„
2、最后,老师要送一句话给大家,出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有人问我,你怎么那么能写文章?我想说的是,写作没有诀窍,如果真有,那就是如郑板桥所说的那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就要像深秋的大树一样,主干清晰枝叶分明,又要像初春的鲜花一样,富有个性,艳丽夺目。多斟酌,勤推敲,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更诱人,更讨人喜欢。
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
把“推敲”的习惯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再读。
板书设计:推敲
以诗赠友
贾
岛
反复推敲
走近
冲撞仪仗
走近
确定用敲
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