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五语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大全

时间:2019-05-13 01:0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五语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五语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大全》。

第一篇:苏教五语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大全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诗意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

全文以“送别”为主线,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与孟浩然话别饯行的情景;第四至五自然段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设计思路: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创新型课文,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短文中,诗是文的话题由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诗与文浑然一体,相应成趣,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那些传诵千古的美文佳句,使他们更易于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陶冶。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由诗入境、由境生情、由情品诗”,诗文对照,求融合、不割裂,于一个来回中经历一次感悟。课堂伊始,带领学生扣住古诗,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设疑、激情,让诗成为学生进入文章的桥梁,促使他们在文章中探究与发现。接着,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切的对话,抓住文中的空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然后,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深入到诗句中,体会诗句背后丰富的人文内涵,从而更深一层地了解这首诗的成诗过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课内到课外的有效拓展,增加语言的积累。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意思。

3、通过朗读1、2两个自然段,初步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能通过诗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吟诵古诗

一、古诗导入 谈话:“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伤感,甚至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有的用唱歌表达心声,有的用吟诗抒发情怀。老师这儿就有一首送别诗。

1、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谁能美美的朗读一下这首古诗?(1)指读(2)正音(3)齐读。

2、质疑,揭题: 你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吗?相信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你不仅会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还会从学文中了解到这首古诗背后隐藏的一段动人的故事。

3、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 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书要求。学生读书。(1)自由的,大声的把课文读两遍。

(2)放慢速度读书,难度的句子要来回多读几遍。练习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3)读书用心记,思考有凭借。

2、学生读书,师巡视,纠正错误坐姿和读姿。

3、检查词语的朗读。(刚才老师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同学们读书特别的投入,那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出示下列词语: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依依惜别 浩浩荡荡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1)指读(2)正音(3)齐读

4、指名逐节朗读,学生质疑,教师注意采用各种方法指导理解,相机进行朗读,加深理解。

重点指导:

“饯行”,从字形,汉字的独有的特点出发,教学生理解。

“俯临”,比较黄鹤楼和长江的高低理解,结合实际,理解关键字“俯”。“飞檐”,看图理解,既形象又快捷。“飞檐”是中国建筑独有的艺术特色,启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邻”,联系成语“比肩继踵”的“比”理解。

“杨柳依依”,看图想象,说说感受即可;体会经杨柳轻拂的感受。“沙鸥点点”,画简笔画示意。

“伫立”,联系上文“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理解。“脍炙人口”,教师解释月字旁和肉有关,“脍”,指细切的肉,“炙”,有火字低,指烤肉;美味人人都爱吃,在文中指好的诗文人人都称赞。指导学生写好“炙”字。

5、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为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不能用简洁、概括的话说一说?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2)同桌之间先交流交流。

(3)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在暮春三月,大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的故事。)

老师适时板书:李白 孟浩然

三、诗文对照,理解诗意

教师过度 课文我们读了三四遍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又什么不同? 这是一篇文包诗。

那课文读过了,这首古诗的意思你现在知道了吗?其实,文包诗的特点就是诗的意思就隐藏在课文中。

1、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前四个小节,看看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作为这首古诗的意思。(课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边浏览课文边用笔划一划有关的句子,然后轻声读一读。(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小组合作学习:下面请四五个人自发地组成一个小组,联系刚才找到的句子,用连贯的话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意思。(老师巡视并俯下身子参与其中)

(3)班级汇报交流。

教师过度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那请同学们再来齐读这首古诗,一定会读出新的感悟!

(4)再读古诗,进一步感悟。

师问:从这一次的朗读中,你悟到了什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有很深的情谊,他们不舍得分离)

师紧接着再问: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如果用上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你认为那个词最恰当?(师板书:依依惜别)

四、学习1、2小节,品味“赏景藏情”

1.“依依惜别”这几个字我们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对于即将分别的好朋友来说却是那么沉重,谁也不愿轻易触动。打开书,自由读1、2小节,边读边注意体会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

2.哪个句子写出了好朋友即将分别时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这个句子中有个字耐人寻味,是“藏”字。

(1)让我们来找一找,两位好朋友藏的是什么?板书:藏情(2)他们是怎么藏的呢?借观赏景色藏惜别之情 板书:赏景

(3)他们赏的是怎样的景呢?

1、2小节中有一个描绘江上美景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

*我们要善于一边读书一边想象,通过 “烟雾迷蒙”,你能想象出怎样的画面?“繁花似锦” 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

*说得真美,谁来读读看?

*李白把这“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合起来称为“烟花”,这是长江边三月间特有的景象。副板书:烟花三月

(4)同学们,若在平日,李白和孟浩然会在黄鹤楼上干什么呢?(生)饮酒、吟诗、赏景,多么潇洒、多么惬意。而今天,他们就要分别了,真是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里藏啊,谁再来读读,读出这份离别之情。

3.是的,此时离别是他们心中最柔软的情弦,谁也不想触动,只好把这份离别之情藏在——心底,越藏——越深,一个“藏”字包含了那么深厚的情谊呀,谁能读出这份情谊来?(指名2个读第二自然段)

4.师小结:这真是 “眼前美景无心赏 惜别之情心底藏”。离别在即,真是

无声---胜有声 凝咽---胜有泪

五、各显身手,自由作业

1、读一读 我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课文的理解,并向心中的对手发出挑战;

2、找一找 我想课外积累更多的送别诗文,并把它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3.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中心情感“依依惜别” 1.(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别)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5课,一起读。相见时难别亦难。再读。

2.通过上节课反复读课文,你读懂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什么情感呢?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吗?板书:依依惜别

3.是的,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课文是怎么通过描写两个好朋友的送别经过来表现两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随着课文来细细体味。

设计意图:教学第一个环节就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送别”以及中心情感“依依惜别”,体现了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的理念。

二、学习第3小节,品读“对话叙情” 1.一个人说的话最能表达他内心的情感,“言为心声”嘛,请同学们读读李白和孟浩然说的话,想想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他们内心怎样的情感?可以在有关词句下面圈圈画画。

2.李白和孟浩然的对话里蕴含着深深的依依别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品味,然后说说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依依别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1)还没分别就想见面,可见难舍难分。指导读。

(2)引用王勃诗句说明人虽分但心相连,说明珍惜友谊,同时含有宽慰之意。

(3)把友谊比作长江的波涛,说明友谊深厚,彼此珍惜。指导读。

(4)引读李白开头的话,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什么?为什么“敬仰”呢?

*人品:补充李白另一首写孟浩然的诗《赠孟浩然》,读,意思是说:我钟爱孟浩然,他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但他宁愿在田园里种菜也不愿给皇帝当欺压老百姓的官。孟浩然的人品就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

*诗篇:“誉满天下”。什么叫“誉满天下”?你能背一首孟浩然的诗,让我们感受一下他的“誉满天下”吗?(指名背《春晓》,齐背)为什么你觉得这首诗能说明“誉满天下”?(这首诗几乎老幼皆知、家喻户晓,真可谓“誉满天下”!)

*怎样敬仰:称呼“孟夫子”、“您”,当作兄长和老师。

*指导朗读:李白前面这两句话充分表达了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谁来读?为什么李白开始要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呢?(道出了“依依惜别”的原因)

3.读了两个人临别前的这番对话,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人物对话对人物情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正是对话描写的魅力所在!

4.让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体会一下两人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内心情意的。男女分读。

[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别”的中心情感自读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时,还渗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

三、学习4、5小节,体味“吟诗抒情”

1.两位好朋友说不完的离别情,道不完的朋友谊。可是,俗话说得好,“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后孟浩然就要上船远行了,李白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4小节。

2.读了这一小节,你又一次感受到两人之间的依依别情了吗?特别通过哪 些词语能够感受到?

相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伫立”、“凝视”等词语的内涵。

3.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吗?(配乐,评价:读得真好,我们都被你的朗读打动了!)

4.此情此景,不仅我们被打动了,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景也通人情,人更是思绪万千!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下面这段话说完整吗?先自己试试看。

[媒体6:想象说话]岸边杨柳依依,好像

;江上沙鸥点点,好像

。虽然白帆已经消失在蓝天尽头,只能看到一江春水流向天边,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想。

再指名说。(第2、第3位同学配乐)

5.同学们,作者本来是写李白与孟浩然两个人物之间的惜别之情,为什么要写到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段景物呢?

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6.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4小节,再来感受一下这种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设计意图:运用配乐朗读渲染情感;运用电脑动画再现情境;运用想象说话体味深情。三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目的鲜明。同时又渗透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指导。

7.引读第5小节:此时此刻,李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吟诗抒情] 8.你能吟一吟这首诗吗?(出示古诗)[媒体7] 指名读,齐读。

9.文中说,这首送别诗是一首名诗,而且是一首怎样的名诗?什么叫“脍炙人口”呢?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它应该也像一位兄长和老师,饱含深情地为你描绘一幅幅动人的美丽画面,使你感受一段段诚挚的人间真情。你能联系前面的所学所悟,说说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再指名说。

(1)“烟花三月”写出了春天的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美好景象;(2)使人好像看到了诗人伫立江边,凝视远方,看着白帆渐渐远去,一江春水流向天边的画面;

(3)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文中第4小节说随着江风渐渐远去的是“白帆”,诗里却说是“孤帆”,[副板书:孤帆]这是为什么呢?当时的长江是一条交通要道,船肯定不止一只,为什么说是“孤帆”呢?(在作者的眼里,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我”的眼里只有“你”!“孤”字用得特别好,表面写“船孤”,实质写“人孤”,“孤”字就像整首诗的眼睛,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孤独并不是狭隘消沉的,君不见“滚滚长江天际流”,这是何等的奔放大气啊!)10.品出了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再来读它,肯定会更有味道。配乐,指名读,齐读。

11.让我们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下来记住吧!自己背,齐背。

[设计意图:借助“脍炙人口”一词,引导学生回味鉴赏,从而使诗、文不再割裂,达到了“诗文交融”的境界。并抓住“孤”字这个诗眼,把整首诗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内涵,品出了档次!]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板书)今天,我们通过对《黄鹤楼送别》一课的学习,知道了李白和 孟浩然从开始的“赏景藏情—对话叙情—吟诗抒情”这样一个“送别”的过程,从中层层深入地体会到了两人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这就是“依依惜别”之情。不仅如此,我们还从中了解了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名诗的由来。

2.布置作业:古往今来,很多大诗人创作了著名的送别诗。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几首,然后挑选其中的一首,也去查找一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由来,下节习作课,我们尝试把它改写成像《黄鹤楼送别》这样的文包诗,特别注意学习文中用人物对话表达情感以及借景抒情地写作方法,好吗?

板书:

赏景藏情

25、黄鹤楼送别

对话叙情

依依惜别

烟花三月

吟诗抒情

孤帆

附:汪伦“骗”李白 唐朝,泾县万村有个叫汪伦的,早年在泾县做了几年县令,告老后隐居家乡,喜欢舞文弄墨,写些诗文。听说大诗人李白云游四方到了宣城,便书信一封,派专人前往宣城迎接。信上说:先生好游乎?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这里有万家酒店,乃人间仙境,欢迎先生前来一游。

李白生平受好游山玩水,且嗜酒如命,既有此仙境岂能错过?择日启程,乘船顺青弋江逆流而上,直达万村。上得岸来四处眺望,并无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似有被骗之意。汪伦见状,一旁陪笑解释:“桃花者,乃桃花潭之潭名。此潭周围约十里,故称‘十里桃花’;万家者,乃村中有位姓万的开了家酒店,故称‘万家酒家’。”

由于王伦的城心相邀和热情款待,李白不仅没有责怪之意,还兴致勃勃地遍地游玩。说:“会汪豪士,临桃花潭,饮万家酒,此亦快事也。”数日后李白告别王伦,泛舟而下。临别赠王伦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千古佳句。全诗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舍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篇:苏教五语9《推敲》梁垛镇小学丁华教学设计

《推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我们的祖先真聪明,发明了火药,指明针等,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还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文字,比如 “木”字。(师板书,画“木”),(写“休”,)一个人在树边上休息。再比如说,“步”,两只脚掌在大路一前一后地移动。

师:词也很有意思,“左右”,(让生举左右手)“左右”又有了新的意思,再比如说“东西”。表示方向,两个字摆一起就变成了物件。(生读)这是什么?生:书。师:这是什么?生:粉笔。师:我是东西吗?生:你不是东西。师:变成骂人的话了。

师: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来看看这个词:板书:斟酌。这斟酌分别指倒酒的意思,摆在一起变成考虑了。

师:“推”和“敲”是表示动作两个字,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词,如果顺势再追问“敲”和“推”这两个动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声音连续性、对人的尊重等方面加以引导,相信学生对推、敲的理解会更深一层。)

2、揭示课题。

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板书:11推敲)

二、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检查自读效果。

a、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shang)

恰当(dàng)

差人(chāi)

李凝(níng)b、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幻灯片展示、卡片揭示其意思):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莽撞

夜深人静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门闩

家境贫寒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妥帖:恰当,十分合适。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宽恕:宽恕饶恕。莽撞:鲁莽冒失。

幽居:隐蔽的或僻静的住处。吟哦:有节奏地朗读诗文。仪仗队:在古代,指帝王、官员等外出时的护卫队。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三、感知文本,了解故事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推敲”这个故事的?(第2~7自然段)

2、快速阅读课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以下填空题。

①贾岛在(),去拜访(),结果主人不在家,于是他()。这是故事的发生。

②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这是故事的发展。

③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这是故事的高潮。

④韩愈最终认为还是用()好。

这是故事的结局。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

五、指导书写生字。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课文(生答:推敲),请大家看老师板书。“敲”字在书写时,左边的“高”要写得窄一些。齐读。课文的主人公叫贾岛(板书),他是唐朝的一位诗人,课文就是写了关于他“推敲”的故事。

二、组块教学,复述大意 出示一组词:

皎洁

沉睡

妥帖

吟哦

闯进

宽恕

很有兴致地思索

连连点头

1、首先请大家看一组词,谁能把它们都读正确?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如:吟哦。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上这些词组,说一说《推敲》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语文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应是丰富多彩的,鼓励学生大胆说,根据提示的词组,了解故事大意。这也是课后习题的要求。)

3、学会了生字新词,掌握了故事大意,这是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叫做“走近”(板书)。但这还不够,读书还要“走进”(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贾岛的脚步,深入地学习课文,“走进”他的求真、执着。板书:走进。

二、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1、请大家把书打开,50页上有一幅插图,我们一起来看看。(投影仪出示)师: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的叩响了朋友家的门。“咚咚咚„„”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呀!读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哪一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交流。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是一幅唯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画面,你觉得用什么字好?(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a.“夜深人静”指导读好这个词。b.“惊醒”。敲门声本来不是很响亮,不为大家所重视,而此刻它却能惊醒沉睡的小鸟,可见当时的静”。

c.贾岛那首诗题中有一个字也展现出了这幅画面,而且比静更好?(幽)这一幽字更显出了一份美感

4、带着你的这份理解,请你读好这句话。

你读出了月夜的宁静,让我们仿佛也身临其境;听了你的朗读,我好像看到了树上的小鸟被惊醒后,扑棱着翅膀向远处飞去„„

5、贾岛月夜访友,可是不巧没有见着。眼前这美好的情境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题李凝幽居》,题 李 凝 幽 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小结: 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三、只为一字,反复推敲: 1.走近贾岛:

(1)文中哪句话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贾岛?

“唐朝”交代了人物生活的朝代,“诗人”说明人物的身份。“早年因家境贫寒”说明贾岛早年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出家当了和尚”是因为家境贫寒,“和尚”还可以说成“僧”,也就是第三自然段诗句中“僧推月下门”的“僧”。

(2)补充资料出示:

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常为诗中字而茶饭不思,被称为“苦吟诗人”。贾岛一生锤炼出许多精品,其创作精神感人至深。贾岛的苦吟,不仅仅局限在炼字,还在炼意、炼句等方面都用了一番苦工夫。贾岛长于“五律”,故被人称之为晚唐“五律”的领袖。

看了贾岛的生平,同学们对他又有哪些新的感受呢?贾岛是一个用字极为严肃的人。

(3)这次贾岛又是怎样斟酌《题李凝幽居》一诗中的字词的?

①比较分析:

a.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b.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 长安城。

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

“吟哦”是什么意思?(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诵的是什么内容?(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从“一边„„一边„„”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

“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②大街上的人们对他的举动有怎样的反应?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

在如此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贾岛一边吟哦一边做动作,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引得众人十分好笑。你想想,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来说吗?

③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2、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真透彻,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的斟酌研究,反复掂量,就叫——“推敲”。

出示最后一节。齐读。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

四、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1、贾岛冲撞的是谁的仪仗队?认识韩愈吗?

韩愈:唐朝的著名诗人,除诗歌外,论、说、传、记、杂文等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一位语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在当时官居宰相一职,是个大官。

2、宰相大人的仪仗队一定很有声势,长安街上的行人、车辆都怎么样?贾岛又怎么样?(他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仪仗队,而是一门心思地琢磨着用哪个字好。这一对比,贾岛对文字的讲究一展无遗。出示文字。)

3、“比比划划”是什么意思?他是在怎么个“比划”?从这“比比划划”,“一边„„一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专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4、同学们,专注地做某一件事,全然不顾自己所处的环境,做错了事,这样的事你听说过吗?在你的周围有发生过吗?学生交流。

而贾岛是在如此喧闹的长安街,在如此有气势有规模的仪仗队里,可见他是专注到了极致。指名读,齐读。

因为投入,贾岛(板书:冲撞仪仗)

六、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1、冲撞仪仗队后,贾岛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韩愈。这不说不知道,一说,心里豁然开朗。请位同学来读一读第七节。出示第七节。

2、“犹豫不决”什么意思?他犹豫不决的是什么?贾岛把自己写诗的事情告诉韩愈,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做做贾岛,把话说给你的同桌听。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a.我昨天去拜访了一个叫李凝的朋友,可他不在家。我写了一首诗在他家门上,今天想来,觉得有一个用得不妥,不知道用“推”好,还是用“敲”好?请大人指点指点。)

b.韩大人,昨天我深夜去拜访友人,虽然没有见着,可昨晚夜色美好,一 路上心情舒畅,我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可是我觉得“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似乎有点不妥,我正在考虑用“推”好还是“敲”好,就撞了您的大驾,求您宽恕。)

4、当韩愈了解情况后,非但没有责怪贾岛,还“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可以看出我们的韩愈大人也(对用字十分讲究,精益求精。)

5、韩愈最后定“敲”字,理由有哪些呢?你能找出来吗?

文中写了用“敲”的三点好处。一是敲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二是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宁静”指很安静,表示静的程度比较深,此处用“宁静”准确地写出月夜特定环境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和“安静”作比较。此处是用有声衬托无声,反衬出月夜的宁静。三是读起来也响亮些。为什么呢?古人很讲究字韵,推的韵母是ui,敲的韵母是ao,当然读起来要响亮些。在教学这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当时贾岛和韩愈的神态、语言,分角色表演,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

推敲文字的策略(方法):

(1)能否为表情达意服务;

(2)联系语境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3)用朗读来判断用词是否准确。

6、三个理由,层次清楚,有理有据,让贾岛再也不“犹豫不决”了。齐读。

7、听了韩愈的解释后,贾岛“连连点头”,最后(板书)“确定用敲”,有如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感悟“推敲”。

(1)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那什么叫“推敲”呢?

(2)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3)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有哪些好处呢?

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

七、超越文本,实践“推敲”:

1、故事:在中国文坛上,流行这这样一句话:文人都似贾岛,那么社会上就会减少许多的铅字污染。关于贾岛推敲文字,老师这里还有个小故事,想听吗?贾岛还有个别称,叫苦吟诗人,他每次写完诗,都要苦苦吟诵,推敲用词。据辛问房的《唐才子传》称,贾岛每年在除夕守岁的时候,会拿出一年所作的诗,摆在案上,焚香叩拜。别人祭天地,祭鬼神,祭祖先,拜父母,拜长辈,他却祭拜自己的诗作。这是他对精神,对文化的敬重,就是现在说的“敬业精神”。

2、推敲的精神在许多诗人身上都可看到,许多诗歌名句都是古代诗人苦吟得出。请默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他古代诗人锤炼出的名句,并分析所炼的字的妙处。

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例:

王安石在用“绿”这个字之前,曾用过“到、过、入、满”这些字,经他再三推敲,他决定用“绿”,你们认为它好在哪里呢?(“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懂得了炼字的道理,我们不妨立即行动起来,到炼字间品味一下其中的滋味。我们同学的一些习作,往往在谴词造句上少思索,欠斟酌,以至于所写文章达不到想要表达的效果。请读同学们的习作片断,你觉得哪些用词应反复推敲。(1)集市上人山人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这时,街道一旁有人正拿着标价牌在说:“一件六元,两件十元!”

(2)老爷爷跌倒了,他艰难地移动着身躯。这时,陈老师看见了,走下楼梯,来到老爷爷身旁,把老爷爷轻轻地拉了起来。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交流,老师引导点拨。

八、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读书要“走进”去,还要会“走出”来。板书:走出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贾岛推敲的故事,课文已经学完了,在课一开始,大家和大街上的人一样,都觉得贾岛好笑。现在,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你有什么感想与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

预设:贾岛,我刚才说你是傻子,实在不应该,我没想到你是在推敲文字啊;贾岛,你的写作态度那么严肃,只为一个就认真地斟酌,我要向你学习;我以后也要想“苦吟诗人”贾岛一样,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总是听老师家长说,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弟弟妹妹听,也让他们学习贾岛„„

2、最后,老师要送一句话给大家,出示: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有人问我,你怎么那么能写文章?我想说的是,写作没有诀窍,如果真有,那就是如郑板桥所说的那样,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写文章,就要像深秋的大树一样,主干清晰枝叶分明,又要像初春的鲜花一样,富有个性,艳丽夺目。多斟酌,勤推敲,一定会让你的文章更诱人,更讨人喜欢。

让我们再读一读课题。

把“推敲”的习惯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再读。

板书设计:推敲

以诗赠友

反复推敲

走近

冲撞仪仗

走近

确定用敲

走出

第三篇:苏教五语21《诺贝尔》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 华

《诺贝尔》教学设计

教学简析:

凡是科学家,都具备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诺贝尔也不例外。《诺贝尔》这篇课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炸药,把奖金和专利费的利息奖给物理学、化学等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这是最让人感动与钦佩的。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回答了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颁奖。第二部分3~9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及不断探索的品质。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与佩服之情。这一部分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和体会的。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揭示了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诺贝尔奖。文章于朴实中见真情,一种是对诺贝尔本身发明炸药促进了科学进步的情,另一种是对诺贝尔用自己的钱激励后世科学家及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士对事业孜孜以求的情,钦佩之情,崇敬之情,自然流露,合而为一,铸成了对诺贝尔的真挚的纪念与怀想。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的心灵都会为之震动,并会将这份震动长久地保留下去。诺贝尔,不止是一个名字,更代表执著追求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今天的课题——诺贝尔。预习了吗?说说都怎么预习的?(读书:对,千万不要忽视读课文,这是学习的基础。学习字词:扫清了字词的障碍,就能在学习时游刃有余,好样的。上网查找资料:这个办法真是好,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学习空间,我们就要好好利用。)

[这简单一问其实并不简单,可以传递给学生很多信息,比如预习的方法,比如预习的好处,可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为学习更好地服务。] 2.出示名言:

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 3.通过预习,你们来介绍一下诺贝尔吧。(1)诺贝尔简介:

中文名: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外文名:phrad Benhard Nobel 别名:诺贝尔 国籍:瑞典

出生地:斯德哥尔摩 出生日期:1833年10月21日 逝世日期:1896年12月10日 职业: 化学家,发明家、工程师

主要成就:诺贝尔奖创始人,炸药的发明者

(2)诺贝尔奖。这个内容在文章中哪儿也出现了?

[学生会了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也不教。而对于诺贝尔奖有哪些奖项,在哪儿举行等,学生读了文章自然就知道了,所以此一问就可以简要学习文章第一部分或最后一部分内容。] 知道最近一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吗?“光纤之父”高锟于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荣耀时刻。观看视频。这不仅是高锟一个人的荣誉,甚至整个国家都会为之而自豪。

[突出一个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既能增强学生爱国热情,又可以此为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更能有力地说明诺贝尔奖这一最高荣誉的神圣与伟大,从而对诺贝尔这个人产生更浓的学习、探究兴趣。]

3、你们讲得很好,但我有疑问,不知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奖项,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何以如此举世瞩目?那咱们今天就走近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了解梗概

1.先来看一下这些词语,扫清障碍,沟通无极限。瑞典

斯德哥尔摩

世界性盛会

铁锤

砸石头

劈山筑路

机械

炸死

残废

灰烬

毫不气馁

装置 实验室

爆炸

满身鲜血

颁奖 逝世

遗嘱

隧道

怦怦直跳

风行

里面有些个词语,可能不太理解,有吗?

风行:盛行,普遍流行。通常是短时期的习惯、用法或式样风行一时。怦怦直跳:形容心跳的很厉害,比喻忐忑或者激动的心情。

毫不气馁:虽然失败了,但丝毫不失望。

遗嘱:一个人说明他死后如何处理其动产和不动产的书面文件

[设计意图:虽说已是高年级,但第一课时的教学,学生的字词还是不能放过。充分地检查,把难读难写难理解的词集中出现,化解难度。]

2、你能根据上述词语,用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试在小组先说,再请1—2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

诺贝尔小时候,看到工人们用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想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后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研究炸药,虽然弟弟炸死,父亲残废,但他毫不气馁,最后,在实验室发生巨大爆炸,满身鲜血的诺贝尔终于成功了。诺贝尔逝世,立下遗嘱奖励后人。

三、整体感知,了解成就:

1.大家预习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读一遍课文。不过这奖励呀,要求还不低,要不出声,要速度快,读完后还得思考两个问题,想想作者主要写了诺贝尔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2.根据回答相机板书:发明炸药、设诺贝尔奖

四、品读重点,体会精神:

1.这两件事又以什么为重?对,写人的文章就该这样,把人物最为主要的功迹、事件详写下来,知道吗?

出示:“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补充介绍:知道这许多是指多少吗?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598项,每一个发明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发明都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被称为炸药之父。

2.看看课文中哪一段把诺贝尔做实验的过程写得最具体?(课文第8自然段)(1)出示课文第8小节(指名读)

(2)让我们拿起笔,再来细细地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勾画,适当地做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

(3)再次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圈画出重点词语,把你最深的感触写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受和同座位交流。

交流汇报:

a、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 b、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他在盯着什么? 他双眼紧盯着火星,火星怎样了?

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读句子)

c、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老师范读)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d、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e、轰!巨大的爆炸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是啊,巨大的爆炸声、滚滚的浓烟让人们慌乱起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人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假如我们就是当地的人,请你演示一下人们当时的样子。(学生演示)你从人们的惊呼中体会到什么?(惋惜、难过、伤心)人们可能还会怎么议论?

3.过渡:就在人们看到实验室火光冲天的时候,就在人们听到大地传来那巨大的爆炸声的时候,就在人们看到滚滚的浓烟涌出来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的时候,突然„„

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再重复一遍,激发学生感情。读了两遍,你体会到了什么?

(就在人们为诺贝尔当心、难过的时候,诺贝尔却是兴奋异常,因为他的实验成功了。)

再读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可以启发:是啊,诺贝尔就是这样,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来研究炸药的。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4.是什么力量促使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去如此投入地实验呢? “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五、课外补充,情感升华 出示诺贝尔遗书:

1、出示诺贝尔遗书内容:(指名一生朗读)

我,签名人艾尔弗雷德·伯哈德·诺贝尔,经过郑重的考虑后特此宣布,下文是关于处理我死后所留下的财产的遗嘱: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将此利息划分为五等份,分配如下:

一份奖给在物理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一份奖给在化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或改进的人; 一份奖给在医学和生理学界有最重大的发现的人;

一份奖给在文学界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最后一份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物理奖和化学奖由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颁发;医学和生理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卡罗 琳医学院颁发;文学奖由斯德哥尔摩文学院颁发;和平奖由挪威议会选举产生的5人委员会颁发。

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也就是说,不管他或她是不是斯堪的纳维亚人,2、师:这份遗书你看懂了吗?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描述:

出示课文句子: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多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从这份遗书,你体会到什么?(板书:捐出遗产

无私奉献)

3、小结: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绝大部分遗产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诺贝尔。

指导书写:

(1)看课后生字表,除了“锤”字:还有哪些字你觉得是比较难写的? 锤:撇、横、横、横、竖提、撇、横、竖、横、竖、竖、横、横、戒:横、横、撇、竖、斜钩、撇、点(2)提示:“摩”要与“磨”、“魔"区分开来。

“械”右边的“戒”不要少写一竖或少写一撇。

“逝”要与“浙”区分开来。

(3)教师范写这几个字。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并指导。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咬文嚼字的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内心,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

1.以读入手,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为主线,读中悟情,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辛历程。

3.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深刻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疑问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是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

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2.为什么诺贝尔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

人们为什么如此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

[设计意图:开篇开门见山地由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引到人们对诺贝尔深深的怀念与敬佩,为师生潜心会文,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对话做了有益的铺垫,也体现了语文课堂简约之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内心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指名读。读着这句话,我发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突出了“整个生命”四个字。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全部的生命,所有的一切。)

对,一个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是他最挚爱的事物。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炸药。

3.发明千千万,为什么诺贝尔要选择炸药呢?难道他不知道搞这个发明,过程有多困难、多艰险吗?

[这一问,可能学生没细想过,但可以很好地把学生引入对诺贝尔从小立志,并为之一生奋斗的认识和崇敬中。]

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这一看,就看到了人们的艰苦,这一看,就引发了一项惊世发明。小小年纪就知道为他人着想,真是了不起!咱们得好好地读一读他的思索。

出示:“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指名读。能想人所想,心地多么善良!你再读。你也很善良。继续想,——(出示:要是能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不但能想人所想,还能想人所不敢想,你觉得小诺贝尔怎么样?对,理想多么远大!你能读出如此远大的理想吗?

俗话说“三岁看百”。诺贝尔小时候就这样以造福人类为自己最大的目标,并一生为之奋斗,真是我们的偶像呀!来,读一读偶像的人生思索。板书:造福人类,一生奋斗

4.就这样,诺贝尔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发明炸药的漫漫征程。请你细细品读第五到 第七自然段,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去用心地感受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的事业中去的?要前后联系起来看,重点字词可以圈圈点点,还可以在带给你感受的句子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悟。好,开始默读吧!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就是“读书”。这儿抓住“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目标,从文章中心句入手,留足时间让学生静品默思,让语文教学的根深深地扎在文本语言中,通过组织学生与文本不断地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为学生在文本的字字、词词、句句中穿行的过程。] 5.师生交流。

(1)液体炸药——威力强大,风行全球。

引导学生体会到两点:成功的喜悦,及对科学研究的永不满足。高兴?看到他什么样?皱眉?为什么?他会怎么想或怎么说?很好,就像刚才一样,边读边在在脑海里放电影,大家都来做个好编剧。

[鼓励学生把文字,把脑海中的画面变成有声的语言,朗读的指导便可水到渠成。](2)安全运输——实验室炸毁,弟死父残。

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诺贝尔的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文中说实验室被毁,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一条大船,以船为实验室,大家知道内情吗?

补充材料:“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牺牲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内进行实验了。”

此时的诺贝尔已经是家破人亡,十面楚歌。真是重重的困难,层层的阻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的耳旁仿佛又响起了人们怎样的话语呢?

面对邻居们的非议,但他还是毫不气馁,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如:我绝不会罢休的,你不让我在岸上做,我就在船上做,我一定要成功。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引导体会诺贝尔化悲痛为力量,遇到困难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导朗读。

[不论是诺贝尔还是诺贝尔奖,距离学生都比较遥远。怎样让学生在对诺贝尔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的中心有进一步的领会呢?多补充一些有关诺贝尔的资料,以及让学生站在诺贝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拉近学生和诺贝尔的距离,都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到诺贝尔的内心深处,对他多一份向往,对自己多一份努力。](3)黄色炸药——方便安全。引导感受其中的困难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哪儿看出来很安全?(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这样的安全炸药得来可不容易呀,哪儿看出来。(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

数字往往是枯燥的,但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

指导朗读。失败是对诺贝尔的磨砺,失败使诺贝尔得到升华。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齐读。)

出示: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啊,这些事儿与原来相比,已经变得——轻而易举、小菜一碟„„你来读。

[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又能不动声色地进行朗读的指导] 你是一名筑路工人,你享受着炸药给你挖路带来的方便,你还会骂诺贝尔是个疯子吗?你会说:

瑞典政府官员,你觉得诺贝尔是个疯子吗?你会怎么做呢?(如:大臂一挥:诺贝尔,你尽管大批量地生产炸药吧,我要买你好多好多的炸药。)

[除了为诺贝尔平反之外,更可对他崇高的品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E、创设情境练说:对一生说: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你几乎家破人亡,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如今的炸药已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你也该满足了,就歇一歇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诺贝尔为了造福人类而锲而不舍地追求最终成功的精神,又能让学生脑海中模糊的镜像化为生动的语言,锻炼语言能力。] 6.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回诺贝尔。诺贝尔们,你们好。我是你的崇拜者,现在有几个我内心的困惑想请你们来解答。

出示:诺贝尔,当你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实验,遭受一次又一次失败时,你真的没有灰心丧气过吗?

诺贝尔,你成功发明了固体炸药和雷管,按理说已经功成名就,可你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难道你真的就不怕舍去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吗?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到学生的固定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动”的消极状态中,影响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阅读与对话。设计中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地想象并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人物的距离。当平面的文字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在情感驱动下,主动地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积极体验,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做想,言人物之所言。] 7.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即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所以说——(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同学们,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此刻,你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就把你的感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让“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而这时的“读” 与品读课文前的读相比已有了温度到深度的不同。这是孩子们真正用心灵感悟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后的诵读,是情到深处之后的真实情感的表达。所谓语感的东西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咀嚼回味后自然形成的。]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1896年12月10日,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生的诺贝尔,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意大利桑利玛。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诺贝尔奖创立者的长眠之地。他就长眠在静谧的斯德哥尔摩郊外墓地。同学们,感受了诺贝尔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决心,经历了他冒着死亡威胁研制炸药的忘我,更目睹了庄重华贵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后,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歌颂长眠于此的诺贝尔呢?(出示满含深情的小提琴曲)

2.请把你心中的碑文向着青山说,向着大海说,向着先哲的在天之灵说吧——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诵读品味、适度对比拓展的基础上让学生拿起笔来,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去赞颂人物伟大的灵魂。在抒写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在笔走神思中学生对人物的赞颂、景仰之情已洋溢心间。他们在空间上,在时间上,在心灵中,与人物面对面,心贴心,感同身受。诺贝尔伟大的灵魂已经牢牢地“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3.想知道真实的诺贝尔墓碑是怎样的吗?(出示补充材料,师娓娓道来。)

这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地上,则插着普通的编号牌。墓碑上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诺贝尔的肖像,甚至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

4. 师:墓碑为何如此的朴素?如果诺贝尔在天之灵会说话的话,你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呢?

5.最后,让我们以这句诺贝尔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出示):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

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

6.向所有为了人类进步而献身科学研究的人致敬!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小练笔: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读一读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人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在读书笔记上。

第四篇:苏教五语17《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精选)

《黄果树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地间悬挂着的歌,她从岩壁上飞泻而下,直扑山谷,她用动人的歌咙谱写了了天地间的雄壮的乐章„„

我们赞美瀑布!我们赏析瀑布!让我们沉醉在瀑布的舞姿我訇然作响的喧嚣里„„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本文是一篇游记,写作特色鲜明:一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及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通过诵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难点是感悟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对人的陶冶。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果树瀑布位于我国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县城西南15千米处有条白水河,这里高山重叠,河水从东北岭夺路而出,到了黄果树地段河床突然断落,滚滚水流顺势下跌,形成了7段飞瀑。夏季洪峰时汇成巨瀑,宽81米,落差74米,泻入犀牛潭,如万马奔腾,汹涌澎湃,极为壮观,是亚洲最大的瀑布。

第一步:黄果树瀑布在贵州省的哪里呢?出示地图。设疑:黄果树瀑布虽然在一个小镇上,但是黄果树瀑布却以独特而优美的风景闻名于世。你们想去黄果树瀑布欣赏他们的美景吗?

第二步:请欣赏吧!

图片(五六幅)+配说(黄果树瀑布虽然没有庐山瀑布那样长,但是它却有81米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远远望去,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走近瀑布,你会看到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黄果树小镇上,这可是奇景!这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真令人陶醉!)+音乐(高山流水)

第三步:大家看得过瘾吗?还想看吗? 过渡:那么,现在就请大家捧起课本,到文章中去感受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吧。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

2、思考:课文围绕黄果树瀑布写了哪些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二、自由读课文,老师下去指导一两位学生的朗读。留意学生的不懂之处。

三、指名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理解新字词。

师小结:刚才有的同学手捧书本,紧盯课文;有的同学神情专注,十分陶醉;有的同学反复朗读,遇到不懂之处就画个问号。这说明大家读书态度认真,方法正确,下面就让我们开火车交流交流我们的朗读。相信我班的同学一定个个是朗读高手。

(1)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杰作”的停顿。(2)读第二自然段。从字形上理解“嚣”。“嘶”字你们读得真准!(3)读第三自然段。

“缝隙”的教学。缝是多音字。

缝隙的意思理解方法:手指的缝隙。门的缝隙。课文中指的是树的缝隙。

这些缝隙都有一个特点——比较小。难怪隙的右边是这样写的——老师板书。指出上面的“小”没有钩。

理解“三叠”。出示图片。(4)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可能问“银雨洒金街”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让学生说,如果不会,老师来解释。银雨是瀑布激起的水花,小镇上的街道原来是黄土铺成的,所以称为金街。

小结:激励学生读书认真,会提问题。(5)读第五自然段

“隔”的字形教学:观察里面有几横? “撩”的教学:动作法。(6)读第六自然段。(7)读第七自然段。薄与衫的读音。

訇然作响。(1)形容大声。(2)阿訇,波斯语音译词。意为教师。(8)读第八自然段。

谛:(1)仔细(听或看)。(2)意义,道理。醉的意思。

醉字右部的写法。“十”字的竖只超过横一点点。总结:刚才的朗读交流中,起来朗读的同学是投入的,坐着听的同学是全神贯注的。现在你们能够这么快就将书读得这么准确这么流利,果然是朗读高手!

通过刚才的朗读,黄果树瀑布一定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现在一定有了新的感受,谁来谈一谈。如果你能迅速找到描写瀑布声音、形态的词语或句子,并且一遍读一遍想象瀑布的声音或形态,那你就是朗读高手中的高手了。

出示朗读要求:迅速找到描写瀑布声音、形态的词语或句子,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再次朗读,整体感知 导入:刚才你们有的脸上„„

1.指导朗读描写瀑布声音的语句。

(1)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指导:抓住“;”与“哗哗”等词语,读出分号前后声音的不同。(2)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3)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4)聆听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2.指导朗读描写瀑布形态的语句。

(1)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2)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常,但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3.指导朗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语句。

(1)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瀑布泻入谷底溅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3)沉醉。板书设计:

声音:哗哗 喧嚣 轰然作响 黄果树瀑布 沉醉

形态:宽幅白练 三叠 雨雾般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播放《黄果树瀑布》视频(课件播放)

同学们,看完之后有什么感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就感受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这个“瀑”字左窄右宽,老师特别提示下面不是水字。)

2、复习生字词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谁来读一读这三组词语? 出示: 喧嚣 雷声轰鸣 訇然作响 大合奏

折为三叠 宽幅白练 气势非凡 雄伟壮观

舒服 凝神谛听 沉醉

3、请大家回忆课文内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黄果树瀑布?(板书:聆听、观赏、感受)

二、感受所见、所闻、所感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一起去聆听、观赏、感受黄果树瀑布的魅力。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2-4自然段,分别划出作者描写瀑布“声响”和“形态”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把它读好。

真正会读书的人,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读书要用心去读,用心去品,我们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谁能听到黄果树瀑布的声音,看到黄果树瀑布壮观的景象。

(一)聆听瀑布

我们先用耳朵来聆听黄果树瀑布的声音,谁来读读描写瀑布声响的语句

A、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上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谈感受。

——“从远处飘来”是怎样一种声音? 引读——刚„„树梢。

那“像潮水般涌过”又是怎样的声音? 谁来读出这喧嚣的瀑布声?(2)指导朗读。

远听轻柔似微风拂来,近听喧嚣像潮水涌过。文中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体会到这瀑布的声音渐近渐响。你能把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听到的这种渐近渐响的美妙声音读出来吗?(师评价:这声响就是黄果树的歌,一支大自然的歌。)

指名读。齐读。

B、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你听到的是什么样的声响?何处看出来?

——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板书:生动的比喻)女同学齐读。

小结:是啊!光听瀑布的声音,我们就感受到了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看来——(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

(二)、观赏瀑布

1.谁来读出作者描写黄果树瀑布形态的句子。

2、(随着学生回答,课件相机显示句子)

A、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1)你觉得哪个词最传神? 2)齐读

3)是啊,一个“泻”字把黄果树瀑布的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佩服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板书:用词准确)

4)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一起读这段话,注意加点的字,体会作者用词是多么准确生动啊!5)出示练习:

①壶口瀑布从高处(泻)下来,声如雷鸣,动人心魄。②泉水咕嘟咕嘟往外(冒)。③一辆汽车疾驶而过,(溅)了我一身泥水。④丝丝春雨(洒)落在草地上。

B、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1)“银雨洒金街”是怎样一种奇景?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亲眼目睹黄果树瀑布灵动的模样?

谁来读读(古人曾写对联称赞它:)

(课件显示)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让我们齐读三、四自然段,来感受黄果树瀑布形态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难怪作者说——(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

(三)感悟瀑布

1.过渡:到了这著名的瀑布前,不近距离的感受一下瀑布,不让这银雨去淋一番是一种天大的遗憾,赶紧,顺着石阶往下走,来到黄果树瀑布泻落的谷地边,好好享受一番吧!轻声读第5—7自然段,划出描写作者到谷底的感受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这些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

2.谁来读一读你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句子? 预设:

A、瀑布泻入谷底溅出的水珠直洒到我们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B、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说说你的感受?(这声音自然、美妙,扣人心弦,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为之激动、为之兴奋、仿佛灌注了无穷的活力。)

1、理解“四周乐声奏鸣”

2、谁愿意再来读读这句话,带着大家一起去感受这震撼人心的天籁之音?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跟随他感受这首瀑布奏鸣曲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齐读这句话

坐在谷底的你,还想走吗?

3.师引读:我们不愿走了,我们只愿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是因为。

出示:C、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师评价:壮美的瀑布,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陶冶;是一种美的享受。

师引读: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所以(出示:我们只愿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

师评价:(每多坐一分钟就多一分感动,此时此刻,人仿佛也成了瀑布中的一分子。)4.小结:来到谷底看瀑布又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果树瀑布真是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呀,看来(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齐读

三、赞美瀑布,鬼斧神工。

1、引读:同学们,除了我们不想走,还有一个人也不想走,知道是谁吗?你从哪些词语中发现了他也不想走?(体会“沉醉”)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们来看96页的这幅插图,就是徐霞客的塑像)他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一生见到的美景无数,可是,公元1638年徐霞客游览过黄果树瀑布后,写下了: “万练飞空,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2、今天,你望着黄果树大瀑布想说些什么呢?

3、交流写作方法

同学们,景美,作者写得也很美!作者为什么会写的如此生动呢?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引导看板书:巧用比喻、用词准确。)

如果说生动的词语、形象的比喻句是散落在文中闪亮的珍珠的话,那么写作的顺序就是将这些珍珠串成精美项链的丝线,本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迅速地浏览课本,找出描写作者观察地点的句子?(学生浏览全文)

小结:作者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受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叫“移步换景”。(板书:移步换景)

4、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聆听、观赏、感受了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还领悟了如何把景物写生动的方法。

5、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悬挂在天地间的歌;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让我们再一次赞美黄果树瀑布!

(课件出示: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就让我们在这悠扬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黄果树之旅。

板书设计:

比喻生动

气势非凡 用词准确 雄伟壮观 移步换景

聆听

17.黄果树瀑布 观赏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感悟

第五篇:苏教五语《练习3》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

苏教五语《练习3》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除与戏曲有关的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3、诵读与感悟,通过朗读与续写增加语言积累。

4、口语交际,学会拒绝。

5、学写毛笔字。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读一读、抄一抄跟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

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学习第一部分: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1)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

(2)放《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一段京剧唱段。

这是一段“西皮二六”,演员字正腔圆地唱出了内在的情感。用心体会。(3)简介《红灯记》的剧情,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一九三九年,日军对我东北抗日力量展开了疯狂围剿,妄图控制整个东北地区并向中原一带渗透。在地处东北地区交通要害的龙潭地区,以铁路工人李玉和为代表的地下党在惨烈的白色恐怖之下,为钳制日军、配合抗战进行着一系列灵活机智、艰苦卓绝的斗争,李玉和、李奶奶、李铁梅原本不同姓的三代人更是在共同革命信仰的感召下,在同一屋檐下上演着生活生发出来的缕缕浓情。

日本宪兵队长鸠山仰仗自己多年的情报经验,在率部摧毁了北山游击队的电台之后,更妄图对龙潭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进行彻底打击。

北满省委在得到游击队电台被毁的消息之后,及时派出交通员,携带一份新的密电码,乘坐253次列车,计划在途径的龙潭地区与当地地下党接头,将密电码送到游击队。没成想同时得到这一消息的日军对沿线铁路进行了严密封锁,禁止中途停车。交通员万不得已只得在列车行至龙潭车站附近的时候机智跳车,幸被赶来接应的王连举、李玉和相救,王连举为掩护他们自残右臂,李玉和背起交通员逃离现场,交通员与李玉和对暗号未果,于是将随身携带的密电码藏于李玉和的号志灯下主动将自己暴露给敌人。

交通员被捕,而李玉和对于密电码的下落却全然不知,只是一心想方设法寻找密电码的线索,并联络游击队希望能够顺利地营救出交通员。

曾经做过外科医生的鸠山从王连举的伤口处看出了破绽,并采用一系列诱骗、攻心的战术击垮了王连举的心理防线,使其投敌叛变。王连举的叛变使李玉和成为鸠山截获密电码乃至摧毁地下党的关键性人物。李玉和曾于十多年前对鸠山有过救命之恩,并是鸠山非常崇拜的象棋高手。老谋深算的鸠山为了达到摧毁龙潭地下党的目的,对李玉和实施了离间计。为此,李玉和不仅在组织内部受到怀疑,在同事、邻里街坊乃至自己的母亲和女儿之间都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

李玉和以宽厚的胸怀和革命者的睿智,忍辱负重,在极度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完成革命工作,最终在敌人的枪口下英勇就义,李奶奶也被日寇残酷地杀害。

失去了父亲和奶奶的李铁梅,在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下,毅然承担起父亲未尽的革命工作,将密电码成功地送到了游击队。

李铁梅在斗争的风雨中逐渐长大成熟,最终成为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并由此开始了新的革命历程。

(4)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

(5)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

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语句含着另外的意思。读后交流:

“浑身是胆雄赳赳”、“千杯万盏会应酬”,意思是不管敌人如何凶残狡猾,诡计多端,他都会冷静对付。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比喻形势险恶,敌人越来越疯狂; “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提醒母亲时刻要提高警惕,不可大意;

“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账目要记熟”,提示铁梅在与地下党同志联络时一定要谨慎小心,切记对准暗号,不可稍有疏忽;平时还要“防野狗”,即警惕敌人特务爪牙耍花招;面对白色恐怖,要学会斗争;还要充满胜利信心,相信一定会有“喜鹊唱枝头”的一天。

“家中的事儿你奔走,要与奶奶分忧愁”叮嘱铁梅要照顾好奶奶。

(6)小结:这段唱词充分表现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坚定的必胜信念。

(7)在了解了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细读这段唱词。

2、学习第二部分: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

(1)再次放唱段,让学生对照唱词听,感悟其内在的情感。

(2)指导学生唱。

3、学习第三部分:读一读,抄一抄与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

(1)指名读谚语。

(2)想一想这些谚语的意思,再交流。

掌握戏曲艺术,必须从小苦练功夫,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做其他事何尝不是如此呢?

(3)练习诵读这些谚语。

(4)抄写这些谚语。

二、写好钢笔字

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欣赏这段话的行款布局的美观。

3、重点指导:越 轮

嫦娥

4、学生练习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诵读与感悟,读背《幸福》,练习续写,体会“幸福”的真谛。

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诵读与感悟

1、读背《幸福》。

(1)读题,明确要求。

(2)学生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3)师范读。

(4)指名读,齐读。

(5)思考:在柯原的散文中,“幸福”究竟是什么?(6)讨论交流。

(幸福的真谛在于奉献,因为奉献,方始心灵丰满而充实。)(7)练习背诵。

2、续写。

(1)指名读题,明确续写要求。

(2)讨论:河流的幸福、蜜蜂的幸福、小鸟的幸福、我的幸福分别是什么?(3)自由续写。

(4)将自己续写的部分与原作连起来一起诵读,蜜蜂的幸福,在于在花丛中采蜜,虽然只是为了那一点点的花蜜,但是,它们会不远千里地飞向开花的地方。它们的辛苦劳动就是为了酿出那一丁点儿甜甜的蜜,让人们吃后感觉到一丝丝清凉。所以,它们整天都在“嗡嗡”地歌唱。

河流的幸福,在于给人们供应水资源。在夏天,气候干燥,让人热得受不了。自来水工厂的工人就从小河里提取出清水,来给人们解渴、消热。所以,小河整天都在“哗哗”的流淌。

小鸟的幸福,在于在树丛里捕捉害虫,让果树茁壮成长;让人们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有收获。所以,鸟儿总爱在大树上自豪地放声歌唱。

我的幸福在于在学校帮助同学,哪怕是借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虽然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我会因此事而感到快乐。所以,我总是在幸福的海洋里自由飘荡。

(5)交流诵读后的感受。

(6)小结。

二、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练习的要求。

2、指导写“虎”。

“虎”第一笔短竖,第二笔短横,都不宜写得太大,横钩要向右伸展,钩向字心;在横钩起笔处下笔写第四笔长撇,用力撇出,不宜过长;第五笔短横,向右上斜,在它的蹭上方下笔写竖弯钩,同首竖上下对齐,写得小一些,*上一些。下面的“几”字第一撇的弯度要与左边的长撇有所区别,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放”一些,整个字上紧下松。

3、指导写“病”。

“病”第一笔为右点,落笔略重,应写得圆润饱满,横画左低右高,不宜过长;在横画起笔处下笔写长撇,与写虎头的长撇相比,这一撇略竖一些,因为左边还有两笔;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为提,两笔之间应有响应;病字旁里面的“丙”字第一笔短横要比上面的横短,第二笔竖也较短,写横折钩时要与上面两横间隔均匀,横边不宜过长,最后在短横的中间起笔写上一短撇,点上最后一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

抄写《幸福》,并试着再写两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培养学生敢说“不”字。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当别人对自己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让自己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应学会拒绝。拒绝时应该讲究方式方法。在拒绝别人时应做到:意志坚定、语气委婉、态度诚恳、理由充分,力求使对方能够接受建议口服心服。

二、设计理念

注重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通过几组拒绝的话语设计的对比,让学生知道那种说法好,那种说法不好,从而学会与别人沟通。通过精彩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拒绝的技巧,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学会拒绝,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任美国海军部部长。一天,一位老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这是军事秘密,不能泄露。罗斯福想了想,然后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对方信誓旦旦地回答:“能,我一定能。”“那么„„”罗斯福诡秘地微笑着说,“我也能!”这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师:同学们,罗斯福总统的回答好吗?你觉得好在哪里?

用幽默的话语含蓄地拒绝对方的某种要求,既显示出自己的睿智、大度,又免得让对方尴尬。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应当善于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顺从别人。有时,别人提出了不合理或你力不能及的要求,我们必须加以拒绝。拒绝是难免的,遭到拒绝又是不愉快的。怎么拒绝才可以把种种不愉快化解或减少到最低限度,得到对方的谅解和认可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学会拒绝》。

师板书:学会拒绝

(二)创设情境 感知技巧

1、出示话题

李杰和王刚是一对要好的朋友。星期二放完学时,李杰偷偷拿了同桌的一盒水彩笔,打算和王刚平分它。李杰将事情告诉王刚后,王刚觉得左右为难。同学们,你们知道王刚为什么而左右为难吗?

2、学生自由讨论后交流

3、教师小结 师:李杰的行为是错误的,王刚答应李杰就是和他一起犯错误。王刚能答应李杰吗?他会怎么样去拒绝李杰呢?

4、帮他想办法

该怎样拒绝才能既达到拒绝的目的,又能让对方认可你的看法呢?

5、交流汇报

6、提供选择 掌握技巧

以下是老师提供的王刚同学的几种拒绝话语,你觉得哪些话语最合理?合理在什么地方?

①李杰,你怎么能私自拿别人的水彩笔呢?你这是偷窃,你知道吗?

②李杰,你偷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如果你不把水彩笔还给同桌,我就不认你这个朋友。

③李杰,好朋友应该互相真心帮助。你未经同桌允许就拿了他的水彩笔,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我给你指正缺点,我相信你会改正的,对不对?明天我们把水彩笔悄悄地放回原位,你说好不好?

④李杰,如果你不把同桌的水彩笔放回去,我就告诉老师。

⑤李杰,如果别人拿了我们的学习用品,我们肯定也会着急的。明天我们还是把水彩笔还给同桌吧!如果你需要水彩笔的话,我家里也有一盒,明天我将它送给你!

⑥„„

7、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拒绝时的注意点。教师总结技巧:

A.要用最委婉、最坦诚的方式表达你的不同意见。B.要向对方详细解释不能答应其要求的理由。

C.尽管自己有理,也要学会敬人、让人,即态度诚恳,理上不让。D.必要时,可以给对方提供合理的建议。

8、板书

委婉坦诚

理由充分

态度诚恳

提供建议

9、角色表演,知行统一

A.同桌合作,分角色表演拒绝的场面。B.指名上台表演,学生评价优点和不足。

C.改进后,再请学生上台表演,再进行评价。

(三)出示练习,加深巩固

1.同学们,我们帮王刚解决了难题,他很感谢我们。这里还有几位同学也遇到了难题,不知该如何拒绝别人。

2.投影出示: ①星期天,李博文约赵小刚到网吧打游戏。(赵小刚该怎么拒绝并说服李博文呢?)②王硕丰没有完成作业,请组长帮他编个理由。(组长该怎么拒绝并说服王硕丰认真补完作业呢?)

③爸爸带方晓钟到公园去玩,晓钟的个头刚刚超出享受半票优惠的高度,爸爸让方晓钟猫着腰混进去。(方晓钟该如何拒绝爸爸的无理要求呢?)

3.指名朗读,说说这几种情况下中,哪些地方不合理,该怎样拒绝。

4.同桌合作选择其中的一条,讨论该如何请教,然后分角色合作表演拒绝的场面。注意拒绝时,要把理由说清楚,语言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

5.小组合作上台表演拒绝的场面,请学生评价,并进行改进。

6.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小结(什么时候该拒绝以及拒绝的技巧。)

(四)课外延伸

活学活用

1.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需要拒绝的时候呢?讨论自己在现实中拒绝过别人的事,说说自己当时是怎样拒绝的? 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3.班级内交流自己曾经历过的拒绝场面,并说说当时的感受。学习了这一课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你的拒绝是否会更委婉、更诚恳些了呢?

4.同学们,学会了如何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你以后遇到这些问题时,决定怎样拒绝别人?当你遇到别人拒绝你时,你又该怎样做?(五)逆向思维

将心比心

同学们,在生活中,不仅别人会被我们拒绝,有时我们也会遭遇别人的拒绝。当我们被别人拒绝时,我们怎么样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些呢?

我们要认识到这样一个现实:不论是多么好的朋友,只要是两个人,就有想法不一致的时候,多站在朋友的角度为朋友着想。有一颗宽容的心,理解朋友。同时也要反思自己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或是否超出朋友的能力范围。

(六)师生共同总结,内化拒绝技巧

1.同学们,今天的口语交际训练,我们学到了什么? 2.教师小结:

是啊,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何拒绝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拒绝别人,并说服别人。那么,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或不合理的事情时,别忘了拒绝哦!

板书:学会拒绝:委婉坦诚

理由充分

态度诚恳

提供建议

下载苏教五语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五语25《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梁垛镇小学丁华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