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普听课教案《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我选取了《草原就是我的家》为主要教学内容。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歌曲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表现了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的热爱。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蒙古民族风情,增进民族间的结。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性格特征概括起来就是好动、好玩、好奇和好胜。他们上课时不能一动不动的“安分守己”,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切感到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他们常常会争胜好强不肯落后。这一切都是儿童期性格特征的表现。儿童天性好动,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把“动”引导到课堂上来,改变传统的坐着不动上音乐课的单一形式, 我们要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别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老师适当的鼓励引导是学生上好音乐课程的一剂良药。教学内容二年级音乐《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优美、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情感体验和肢体语言的融合互动,培养学生的协调交往能力。
2、拓宽思维,丰富知识,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与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借助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感受集体创作带来的乐趣,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唱歌,会创编协调大方的动作来表现歌曲。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把握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具准备:钢琴、课件、部分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感受蒙古风情。
1、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吗?(想)我先不告诉大家,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不坐汽车火车,也不乘飞机,那让我们一起骑上马儿出发吧!(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带领学生做骑马的动作。)
2、观赏课件,了解蒙古风情。
师:我们到站了,请看!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课件依次展示:蓝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奶酪、奶茶、马。。。)生:(内蒙古大草原)
师:叔叔阿姨都在等着我们呢,去看看他们吧,他们住在什么地方?(课件展示:蒙古包)
师:老奶奶为我们准备了奶酪,来,尝一尝,还有热腾腾的奶茶,来,吹一吹,比一比,看谁的气息最长(课件展示:奶酪,奶茶)
师:再来看,他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课件展示:马)
师: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善良,他们能歌善舞,喜欢骑马射箭。平时上学,走亲戚的时候都用马,所以又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生:欣赏课件画面。
师: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非常热闹,我们看看他们都干些什么?(课件展示:那达慕大会——摔跤、骑马、射箭三幅图片。)你想参加吗? 生:想。
3、创编,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谁想来为大家表演摔跤、骑马、射箭的动作呢? 生:试着表演创编的动作。师:谁能为这些动作配上声音呢? 生:创编声音并上台表演。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展示:摔跤:嘿—嘿—
骑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射箭:嗖0嗖0
4、游戏:找朋友 师:这些动作下面有几种节奏,这些节奏应该和那个动作交朋友呢?(出示动作名称、节奏与象声词的课件,引导学生找出相应的节奏。)
5、课件三幅画面,师选择不同画面,请学生作出相应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设计意图】1.创设情景是导入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的必须手段。我根据主题内容运用多媒体,创设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并能产生相关的联想、想像。2.借助观看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课件,让学生在模仿摔跤、、射箭、赛马等动作来体验民俗的同时,进行节奏练习,以及学生的即兴创编能力的培养,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轻松达到教学目标。3.在体验民俗、节奏练习及即兴创编时都采用本课歌曲做为背景音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感受、体验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风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面的歌曲教学做准备。
二、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赏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师: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热闹又动人,这里的人民热情善良又勇敢,这里的小朋友们更是热情,还为我们准备了一首歌,我们赶紧去听听吧!(课件展示:歌词图片,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生:欣赏歌曲。
师:歌怎么样,还有个好听的题目,叫《草原就是我的家》跟着老师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小朋友们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演唱的。生:高兴的、开心的心情。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老师提醒一下,从速度和旋律上听一听。)生:速度很快,旋律优美动听。师:听老师来唱一唱
师:再听,仔细听老师都唱了什么?
2、熟悉歌词。
师:不用唱,用你的动作告诉老师,你都听到了什么?(教师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听歌曲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你最美的声音赞美一下大草原
3、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师:这么好听的歌曲还想再听吗? 生:想
师:不过这次老师是有要求的,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都可以,请欣赏!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身体来伴奏。师:有几个音唱的还不太准确,再来听
师:歌曲有几句?四句都用一个感情唱出来吗? 师:我们加上动作来表演好不好?
4、跟钢琴直接唱歌词,教师伴奏。
师:在唱的时候,你认为那一句最难唱呢?(引导学生自己找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点)
师:谁来当小老师,帮他唱好这一句?(指名两名学生上台教唱,老师在一边点拨)
5、师生对唱一遍。(教师伴奏)
6、直接跟钢琴完整的唱歌词,教师伴奏,穿插歌曲的处理。
师:刚才大家唱得不错,请说说我们应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来唱呢?是唱得强一些还是弱一些?
生:讨论问题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现歌曲。(教师伴奏,学生唱)
7、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创编动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师:大家已经会唱歌词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给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动作? 生:想。
8、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师:除了唱歌、舞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表现这首歌曲吗? 生:乐器。(自选乐器并试着演奏。)
最后师生一起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放歌曲录音)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集情感体验、知识认知、能力培养为一体。由于有前面的铺垫,学生对蒙古风情已有所了解,并产生喜爱之情。当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时,再进行认知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从小养成主动学习、互动、关注、欣赏他人的品质。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获呢?(学会了唱歌、舞蹈,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棒!热情好客的小牧民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我们一起去吧?(在集体歌表演中结束本课)。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我创设了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了解风情,体验音乐。
3、学习歌曲,挖掘歌曲。
4、拓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情绪随着教学的推进不断高涨,快乐地歌唱舞蹈,通过“看——说——听——唱——演”的教学活动,一步一步加深对“蒙古族”的了解。特别是他们高歌的同时骑马挥鞭表演,仿佛是真的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还情不自禁地在歌曲的间隙加上“驾”的衬词,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蒙古族儿童骑上小红马奔驰草原的情景以及他们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他们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觉中我也和他们一起尽情高歌舞蹈了。因此我觉得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创设最大的空间去感受、体验、想象、表现和创作,从而使他(她)们能充分展示才华、挖掘潜力、释放情感、体验成功。课上也有许多不足和缺点,如:学生在进行律动时,相互之间的距离太挤了,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提醒学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第二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体会草原的自然美。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课件播
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些都是哪的风景
呢?(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
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
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
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
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
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
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
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美丽动人
【教学反思】
现在回想那一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总结反思出了以下四个“用心”。
一、用心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是备课到底该如何切实有效进行呢?也许我们总是习惯了“套用”,备课的时候务必熟练地掌握教学环节,务必牢牢地记住每个环节的过渡语。在准备《草原》一课教学时,我起初也采用了这样的备课方式,并且心里总是希望自己教学时能够一
字不漏地把文采横溢的过渡语“背”出来。
可是紧接着,我又反问了一下自己,这样,是不是脱离了“备课重在备学生”的人本思想。而且自己再仔细感觉一下,哟,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多别扭啊。我何不大胆地尝试一下?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创造应用过渡语。接着,我又花了大量的时间预设学生课堂上可能产生的情况,再认真地将这些情况归类,然后寻找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我上起课来就游刃有余了。
二、用心“造势”
在感受作者那些优美语句中流淌出的美景时,很多学生“心领”但“神不会”,举手感情朗读优美语句的学生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也不懂得哪来的耐心和激情,依然十分投入地通过多媒体画面和激情语言来感染他们,在那个时候我表现出了较好的耐性,这是我平时课堂中较少有的。之后学生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出那些语句。现在想来,那该是“教师的投入感染了学生”。曾经听一位全国名师说过:“语文老师要学会‘造势’。”我想这里的“造势”,必定是指语文老师自己要投入到文本中,然后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自然地引导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上有矫揉造作的“造势”,那该让人觉得多么不舒服啊。因此,用心地“造势”,乃是用心地投入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用心置疑
上了这节课,我揪出了自己的一个致命的毛病,课堂提问太泛。在学生反馈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我要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时候,我开口就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欣赏这句话?”满以为会有声音冒出欣赏“绣”、“一碧千里”等关键词,传来的却是“草原很美”之类的话。课堂提问,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词,它的引导性同样是很强烈的。我们平时总是责怪学生不认真倾听,可那只是个别的,大部分学生比老师还会用心听,他们会在瞬间就去捉摸老师话里每个字的意思。面对这样“用心”的学生,我岂能不更用心置疑?
四、用心“撒网”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的情况可能都有一个精彩的续写,这时,老师应该善于用心“放线”。备课时,总是一味注意精读感悟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该怎么“收线”,却忽视了“放线”的精彩。好比打渔,外人一向关注收网后捞上来的鱼有多少,却很少去关注撒网的技巧。这节课接近尾声时,有一个配乐写诗的情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过渡语还没说完时,很多学生就高高举起了手,他们以为老师要让他们说出此时如果身在草原的感受,兴致非常高。我当时心里一阵惊喜,可是嘴上的话却没有停止住:“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笔记本,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表达你此时的感想。”说完之后,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有点儿沮丧地缩回了手。我心里一阵后悔,咋刚才不让呢!课后教研评课上,老师们也给出了这个意见。如果当时善于顺势“撒网”,让学生先发言,肯定是课堂的一大亮点。不仅学生可以尽情抒怀感想,互相启发,而且这样也不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一个大好时刻吗?只因自己是个“刚出海的渔夫”,这一网不懂得撒得漂亮些,就这样失去了满舱收获。
但是不管课上得如何,只要是真实的,只要是用心的,只要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我就深深感谢这一切了。
第三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3.读懂课文,体会草原的自然美。【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课件播放草原风光图片,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些都是哪的风景呢?(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分享经验,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经验,唤起想象)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联系前文,体会意境)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1.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2.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3.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个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美丽动人 【教学反思】
现在回想那一节课的前前后后,我总结反思出了以下四个“用心”。
一、用心备课
备课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是备课到底该如何切实有效进行呢?也许我们总是习惯了“套用”,备课的时候务必熟练地掌握教学环节,务必牢牢地记住每个环节的过渡语。在准备《草原》一课教学时,我起初也采用了这样的备课方式,并且心里总是希望自己教学时能够一字不漏地把文采横溢的过渡语“背”出来。
可是紧接着,我又反问了一下自己,这样,是不是脱离了“备课重在备学生”的人本思想。而且自己再仔细感觉一下,哟,把这些话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多别扭啊。我何不大胆地尝试一下?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思维恰当地创造应用过渡语。接着,我又花了大量的时间预设学生课堂上可能产生的情况,再认真地将这些情况归类,然后寻找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这样,我上起课来就游刃有余了。
二、用心“造势”
在感受作者那些优美语句中流淌出的美景时,很多学生“心领”但“神不会”,举手感情朗读优美语句的学生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当时也不懂得哪来的耐心和激情,依然十分投入地通过多媒体画面和激情语言来感染他们,在那个时候我表现出了较好的耐性,这是我平时课堂中较少有的。之后学生也能较有感情地朗读出那些语句。现在想来,那该是“教师的投入感染了学生”。曾经听一位全国名师说过:“语文老师要学会‘造势’。”我想这里的“造势”,必定是指语文老师自己要投入到文本中,然后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自然地引导学生。如果语文课堂上有矫揉造作的“造势”,那该让人觉得多么不舒服啊。因此,用心地“造势”,乃是用心地投入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三、用心置疑
上了这节课,我揪出了自己的一个致命的毛病,课堂提问太泛。在学生反馈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我要引导他们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时候,我开口就向学生提问:“你为什么欣赏这句话?”满以为会有声音冒出欣赏“绣”、“一碧千里”等关键词,传来的却是“草原很美”之类的话。课堂提问,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词,它的引导性同样是很强烈的。我们平时总是责怪学生不认真倾听,可那只是个别的,大部分学生比老师还会用心听,他们会在瞬间就去捉摸老师话里每个字的意思。面对这样“用心”的学生,我岂能不更用心置疑?
四、用心“撒网”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的情况可能都有一个精彩的续写,这时,老师应该善于用心“放线”。备课时,总是一味注意精读感悟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该怎么“收线”,却忽视了“放线”的精彩。好比打渔,外人一向关注收网后捞上来的鱼有多少,却很少去关注撒网的技巧。这节课接近尾声时,有一个配乐写诗的情景。按照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过渡语还没说完时,很多学生就高高举起了手,他们以为老师要让他们说出此时如果身在草原的感受,兴致非常高。我当时心里一阵惊喜,可是嘴上的话却没有停止住:“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笔记本,可以写几句话,也可以写一首小诗表达你此时的感想。”说完之后,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有点儿沮丧地缩回了手。我心里一阵后悔,咋刚才不让呢!课后教研评课上,老师们也给出了这个意见。如果当时善于顺势“撒网”,让学生先发言,肯定是课堂的一大亮点。不仅学生可以尽情抒怀感想,互相启发,而且这样也不正是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一个大好时刻吗?只因自己是个“刚出海的渔夫”,这一网不懂得撒得漂亮些,就这样失去了满舱收获。但是不管课上得如何,只要是真实的,只要是用心的,只要有所收获,有所启迪,我就深深感谢这一切了。
第四篇:《草原上》教学设计与反思
《草原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草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掌握mi、sol、la三音。
3、通过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
2、感觉内蒙古歌舞的旋律特色,体验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表现。
三、教学难点:
1、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比较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
2、教学mi、sol、la,并进行以此为基础间的旋律创编。
四、教具准备:
琴、课件、光盘、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提示草原画,放音乐《草原上》,师表演蒙古族舞蹈基本动作。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看!在北方,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到那里去走一走。” 生随着老师的动作一起舞蹈,感觉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
2、提示课题,简单介绍蒙古族的风俗。学生在地图中了解内蒙古的位置
(三)新授
1、学习歌谱:
(1)聆听歌曲,模唱曲调。
师:“看着这绿草如荫的风光,听着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也仿佛转向于无边的大草原。听,草原上的牧人唱起了歌,你们愿意一起来唱唱吗?” 生一起跟着音乐,用“Lu”来哼歌谱。(2)教学mi、sol、la的唱名,掌握音高。
师:听到同学们动听的歌声,草原上的牧羊人们也想一显身手,不过他们还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考考我们——听听,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你能准确地唱一唱吗?
生找一找,说一说。
出示——mi、sol、la,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这三个音(学生跟着教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边表示三个音)。① 听辨游戏 师:“看,两只小羊听到牧人的歌声,赶紧回到羊圈里来了,可是慌乱中他们跑错了家,你愿意帮助小羊回到自己的家吗?”(学生听辩两组音,按听到的次序排列正确的顺序。)
② 以mi、sol、la为基础音的旋律创编。师:“你愿意用这三个新认识的音符编成新的旋律来唱唱吗?”(学生以mi、sol、la为基础音创编旋律)③ 再次完整地模唱歌谱
师:“牧人们看到小朋友帮了他们那么大的忙,再次向我们表示感谢,让我们也再次哼起刚学的小调,畅游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吧?” 生再次完整地模唱歌谱。
2、有节奏地念歌词
① 教师按照节奏念歌词边做动作 师:“这么美妙的音乐,怎能不配上一首好听的词呢?别急,热情好客的牧人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朗诵!”
出示歌词(学生聆听后跟着老师念歌词。)② 学习歌词 师:“同学们愿意一起念念吗?” 生边念,边做动作。③ 完整地演唱歌曲
(1)听音乐,按乐句填词入曲 师:“好美的词,好动听的音乐,如果能把它们合二为一体,我想那该是一首多美的歌曲啊!小朋友们也一定很喜欢,那就让我们唱起来吧?”
生随着老师的琴的音高轻声地演唱全曲。(2)艺术处理 A、情绪把握 师:“同学们,我们在草原上,有的走着,有的骑着马,可是心情都是一样的,那就是„„” 生:“愉快的、欢跃的”„„ B、歌曲难点强调 师:“那你觉得什么地方我们还需要注意,才能把歌曲唱得更好些呢?” a、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比较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曲子里,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词唱得长一些?”
生:“高、照、阔、跑、叫、好;笑、壮、肥应该唱得长一些。” 生再次完整演唱全曲。b、实践练习师:“唱的真棒,老师决定奖励一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对,打击乐器!听听他们的声音,你觉得哪种能表现出长音,哪种可以表现短音呢?”(学生说一说,个别上台演示。)
师指导演奏方法。
4、边演唱边律动表现歌曲(1)“同学们唱得真不错,老师觉得要是能加些优美的动作就更好了”——放《草原上》的歌曲。
生律动创作,表演歌曲形象
(2)第二遍表演时,教师做一定指导。生随教师一起律动,再次表现歌曲。
(四)课外延伸,创作表现
1、听赏《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草原上牧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个小朋友知道他们最擅长的本领是什么吗?看一些小朋友骑着马向我们跑来了,让我们一起打起节奏欢迎他们吧?这首歌跟我们刚学唱的《草原上》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带着疑问来听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有比较地听赏,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的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课堂小结 师:蒙古族是祖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多收集些关于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歌舞的资料,然后大家互相交流。
在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热情的牧民们一起唱歌一起舞蹈之后,我们的内蒙古之行也即将结束!今天是音乐把我们连在了一起,最后老师还有一件小礼物作为这次旅行的纪念品,希望你们能象小鸟一样,插上翅膀,在音乐的殿堂里翱翔!小朋友们再见了!
第五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 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六、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通过所学知识,说说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生根据学过的诗歌和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谈谈对草原的映像)今天,我们跟着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看看草原,看看他在那里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二)走进课文,读通课文
1、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1)大声的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的读音,请将你不熟悉的字词注上拼音;
(2)把不好读的词语和句子多度几遍,直到读通顺,把你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我们在学习课文时注意结合课文。
2、自学检查:
(1)大屏幕出示本课的生字,点名读生字。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对学生多次出错的地方作强化训练。
(2)用“百度笔画软件”对“襟”、“貌”、“羞”、“涩”这几个字的笔画笔顺作示范,强调书写)(笔画软件演练,学生在草稿本上模仿)(3)大屏幕出示本课词语,点名读词语,相机指导学生读错的部分。针对本地学生对平翘舌音以及“h”和“f”分不清的情况对“柔美”、“回味”、“洒脱”、“疾驰”、“拘束”、“羞涩”、“翠色欲流”这几个词作重点指导。
(4)小组间比赛读新词。
3、初步感受草原的魅力:(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课文。然后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的映像。(广阔、碧绿、草原人民好客等)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内容。(3)交流、展示: 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根据作者的行踪所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
(二)最近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魅力。
师:上次课,我们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这节课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具体的去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
1、请你们结成小组,一起去草原旅游。注意不要走马观花,要用心,用情感细细的去品味。然后选择一种你认为好的方式来回报你们的学习。(比如:朗诵、画画、吟诗、唱歌、跳舞等)
2、小组学习。
3、学习结果汇报,交流。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结合多学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理解“茫茫”的意思。并且体会“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原因。
(2)体会“羊群无论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的妙处。(大屏幕提示:体会句子的妙处的方法有:修辞手法;重点字词,尤其是动词的妙用;句子表现的意境美)
(3)小丘的美: 请学生朗读有关描写小丘的部分; 反复朗读,读出小丘的美妙之处。重点结合生活体验谈谈“翠色欲流”意境美。用“渲染”法根据课文描写画画你心中的草原。(请学生快速作画,多媒体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4)“这种境界••••••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你有没有想到关于草原的一首小诗或者即兴将你的感受用几句诗一样的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呢?
(5)草原风光组图欣赏,多媒体展示根据课文描写展示组图,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和图片提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小结过渡:是呀,多美的草原呀。那里会居住着什么样的人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第三课时
(一)导入: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陈巴尔虎旗是作者和朋友们访问的地方,那里的人民和我们土家族苗族聚居区的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呢?你们想知道吗?(生答)
1、我来当草原旅游小导游: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现在要带着大家去草原游玩,你需要给大家介绍有关草原的哪些内容呢? 根据课文第2、3、4、5自然段的描写,以小组学习的形式,结合你们预习课文时准备的资料,为你的导游工作做准备。
2、小组合作学习。
3、展示、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位发言人,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去草原游玩,介绍那里的风土民情。班上其他同学作文游客可在导游介绍时随时提问,当导游有无法回答的问题时,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可以帮忙回答。若有大家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老师将把它记录下来。等待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解决。
(三)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升华主题。师小结过渡:好一个能干的小导游呀,给我们展示了蒙古草原的美,让我们体会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梦汉情深”四个字,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请找出来,好好读读。
1、根据提示自学。
2、汇报,朗读。师小结:是呀,多美的草原,多热情的蒙古人民,多么与众不同的待客方式。关于西部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根据预习时在图书室查找的资料,向老师、家长了解的资料介绍祖国美丽辽阔的西部)
(四)让我们再来一起探索课文写作方面的一些特点吧!
师: 课文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是什么?
(生:对草原的喜欢,对蒙古族人民的赞美)师:是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情感的呢?请你们先自己思考,然后再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感受
生1:直抒胸臆,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在直接描写草原的美,从中很容易感受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生2:细致的描写,课文中作者细致的描写了草原的美景,如果不喜欢怎么能看得这么仔细,写得这么细致呢?
生3:对事情的记叙,很自然,不做作,让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蒙古人民的好客、热情、大方,蒙汉情深。师:是呀,归纳得很好。让我们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五)请大家跟着《美丽草原我的家》和一段有关草原的视频一起去欣赏草原的美丽和与众不同吧!
《草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我们介绍了草原的美丽,草原人民与众不同民俗风情,给我们展示了一顿西部文化的大餐。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课中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突破了农村孩子眼界狭窄的瓶颈,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各种形式的读课文、看视频、做讲解、合作练习、练习写作等,使学生的注意力都在课堂上,确实收获很多,效果很好。同时激起了学生了解探索西部文化的兴趣,为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打下了极好的基础。美中不足的是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学习的基础没有打牢,在本课的学习中略显吃力。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多关注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