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秋天》教案设计
秋 天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养成阅读兴趣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保证。本教案采用以读代讲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方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从朗读中领略作者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另外,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加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而感受秋天的美,并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直至熟读成诵。低年级注重识字与写字教学,本设计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独立识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从而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笔画“”和偏旁“”“”“人”。(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3.大雁图片。(教师)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到来时的景色变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教师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①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②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③子:在“叶子”一词中“子”读轻声。(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①“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②“一会儿”为儿化音,教师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等方法使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自然段。本环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能力,通过范读、自读、指名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完整的句子,不顿词、断句,重视对翘舌音、三拼音节的复习巩固,从而能使学生准确地拼读音节。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汽”与水有关。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气
汽
天()()水 空()()油
(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
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用“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
(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
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
(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课文。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教师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
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字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本环节设计,在随文识字中,将识字教学置于一定的课文情境中,通过字理识字、加一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学过程中落实了“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看课文插图,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积累丰富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字教学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
思考、去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为下一节课的“画秋天”“说秋天”做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词语,快速过渡到第二课时的教学,并且在导入时提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为完成学习目标做好准备。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
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的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指导,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天天练。本环节继续指导书写,完成本节课中要求会写的字的书写训练,同时注重对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迁移法来书写生字,为书写更多的生字做好准备。教师总结了“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使其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去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你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树 叶 会)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设计意图:创设丰富的情境,通过多种形式的识记词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生字。这对学习生字的读音、生字的组词、新学部首都起到了巩固、复习作用。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了,树叶黄了。(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3.教师指导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4.齐声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
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重视背诵积累,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教学中注重对背诵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的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熟读成诵等方法来提高背诵质量。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3.小组内交流。4.全班内展示。
5.说话练习。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画一画,画出学生心中的秋天,再通过说一说“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说出学生心中的感受。激发并拓展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设计意图:由对秋天的感受拓展到对大自然的观察、体验和感受,鼓励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设计
秋天
教学反思
天气凉 树叶黄天空蓝、高大雁
南飞
美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秋天》教案设计
《秋天》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感情。
2、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体会本诗优美的意境,品位语言凝练、形象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杜甫《登高》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牧《山行》中说“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了文人墨客太多感慨的话题,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也绘写出了秋天的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他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体味动人的秋魄。(板书文题、作者)
二、预习交流
1、交流字词
2、交流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
3、检查背诵。
三、精讲点拨
(一)朗读诗歌,感知情感美。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明确: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2、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明确:(1)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2)由远及近。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教师小结:(朗读提示:《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氛围和神韵,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二)诵读诗歌,描绘意境美。
1、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2、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
第三篇:《秋天》教案设计(推荐)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康雪婷 秋天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蓬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秋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歌,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霜晨归渔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在新课程背景下指导学生学习《秋天》这首诗,我希望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例子”的作用,使学生学习了这首诗以后能够举一反三,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他诗歌铺平道路。因此,我紧紧抓住诗歌语言凝炼形象的特点及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结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遵循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设计时以把握情感、体会意境、品味语言为核心,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从而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是以诗——画——歌为学习线索设计三个教学环节的,希望在环环相扣而又螺旋上升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流水线作业,创造出一种既有语言美,又有图画、音乐美的氛围,使整堂课具有诗情画意,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之美,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之下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熏陶渐染之中获得审美愉悦,提高审美能力,实现以诗意解读诗意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仿写歌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2、让学生收集关于作者以及本文的一些情况,譬如作者的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等
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
4、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诗插花,导入新课
大家昨天收集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到不同作家笔下的秋天,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成果与大家共享„„
从大家的朗诵中我们既感受到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肃杀,也感受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凉,更感受到了“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迈,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浓浓的秋意。
(二)相互交流,了解作者 通过预习,关于作者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呢?请用简洁的语言将你所收集到的信息与大家分享。譬如作者的生活年代、主要作品、作品风格、本文的写作背景等等。(通过此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三)学生朗读,感受秋天
感受诗歌,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对,是朗读。快速回忆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朗读应注意什么呢?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出朗读的四大要点,即:
1、划分节奏(停顿,语速)
2、标出重音(理解词意)
3、注意细节(拖音、语调、抑扬顿挫)
4、体会情感(诗人、自己)
下面就请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语段朗读,朗读之前先要从技巧方面对诗歌进行处理,选择一位同学作组长,等会向同学介绍朗读时的处理方法,其他同学可以自由补充,朗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朗读,齐读,四人合作分角色朗读都行,先在小组内范读,范读时要做到旁若无人。
学生分组朗读,教师穿梭于学生之中解决一些疑问,等声音渐渐低下去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展示合作的结果。
第一组组长:我们选择的是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中的“撒网”的“撒”,“收起”的“收”写出了渔民捕鱼的动作,要重读,“轻轻”要读出悠闲自在的神态。生②补充:“满载”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丰收的喜悦,还要把喜悦之情朗读出来,“游戏”一词也要重读,读出轻松、自如又自得的情感。生③补充:摇着归泊的小桨要吸气,才能把后一句读好。朗读方式:四人齐读。
第二组组长:我们选择第一段,这一段中的“飘”字要读出拖音,让人感觉伐木声象轻烟一样,有质感,更形象。“饱食”“肥硕”要重读,因为它们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丰收的景象,“栖息”一词既写出了秋天在农家里的景象,又创造出一种闲静的氛围,读的时候,声音不必太响,但语气要重。朗读方式:每人读一句,最后一句大家齐读。读完之后师请学生评论。师总结,朗读时是要注意抑扬顿挫,但要防止出现矫枉过正的场面,师请选择这一段的所有学生朗读,女生读①②句,男生读③④句,齐读最后一句。师:读得很棒,男女合作很成功。第三组组长:我们这一组也选择了第一段,“满披”一词也要重读,因为它写出了秋日清晨露珠之多,可见空气非常清新。朗读方式:一名女生代表全组作朗读表演。师:刘玉洁同学的朗读真是声情并茂,老师还特别注意到她朗读“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时”面带微笑,不仅借助声音,还借助表情读出了丰收的喜悦,下面请选择第三段的同学来展示一下自己合作的成果。
我们这一组认为“寥阔”,“清洌”要读得缓慢一点,因为它们写出了草野和溪水的特点,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是疑问句,要读升调,“梦寐”一词要重读,读出牧羊女对牧童的思念。朗读方式:一名女生代表全组作朗读表演。
(四)老师范读,品味秋天
听了大家这么精彩的朗读,老师也想加入到大家的行列,为大家试读一遍。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朗读边展开想象,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为这些画面名一个整齐的、别致的名字。引导学生分析三幅画面,感受三幅画面的意境。第一幅画面:农家丰收图镰刀、背篓、瓜果 露珠、稻香
第二幅画面:霜晨归渔图网、芦蓬、小浆、渔船 冷雾、霜
第三幅画面:少女思恋图蟋蟀、溪水枯涸 草野、笛声
作者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么我们能不能也用诗一般的语言让这些画面再现呢?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为你描绘一幅画面。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先请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准备充分之后再说给大家听。鲁迅先生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现在请我们班的勇者亮自己的风采。
讲述得太美了,同学们也没有吝啬我们的掌声,接下来还有谁愿意试一试?
(五)师生合作,品析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首诗的情感美,想象出了她的画面美,体会到了她的意境美,那么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艺术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师生一起品析语言、点击精彩!同学们可以从感官角度、修辞、字词的锤炼、以及写作顺序等角度进行赏析。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六)仿写歌词,歌唱秋天
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这首诗让我想起了童年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现在我把这首诗的第一小节改成了歌词,大家想不想唱一遍。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其实创作并不难,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下面大家小组合作就把这首诗的二、三节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改写成一首歌,小组内演唱。
(七)老师总结,赞美秋天
秋天是一首诗,让我们品味;秋天是一幅画,让我们描绘;秋天是一首歌,让我们吟咏。秋天是一个美丽的梦。秋天很美,美在丰收,美在成熟,美在天高云淡,美在落日长烟,美在那黄昏的牧童,美在那暮色里的笛声。其实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学们,让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秋天,用耳朵去聆听秋天,用心去感受秋天,用我们的笔去描绘秋天吧!
(八)板书设计
(九)作业:
1、喜欢画画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画一幅画。
2、喜欢音乐的同学为这首诗歌配置背景音乐并有感情地朗颂。
3、喜欢写作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改写成散文。
(十)教学评价: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一、学生自主,老师引领
由于本单元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因此本节课主要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味。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基本上独立完成了对这首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引领方向,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二、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讲;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三、由此及彼,学以致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品诗”的环节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写诗”的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范例,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之后,改写歌词。学生们通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最后完成的作品颇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而应该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学生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
第四篇:14.《秋天》教案设计
精
品
文
档
14.《秋天》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②有条件的话师生可以共同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设计 :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明确]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精
品
文
档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 画面。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美句赏析参照)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精
品
文
档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③齐读、自背、齐背、比赛背诵。
课堂小结:本诗从多种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夏忙后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一个明媚、快乐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布置作业
①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②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课后记:本课采用了以读带讲兼以学生自学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穿插朗读指导,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领会诗歌。整体感知部分,考虑到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第五篇:1《秋天》教案设计
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秋 天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笔画“横勾”和偏旁“木、口、人”。(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难点)
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指导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
1.制作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师)2.秋天树叶的实物。(教师)3.大雁图片。(教师)4.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可以收集秋天的果实、植物等。(学生)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随文识字,品读课文(一)品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很多变化,(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一边看课文的插图,一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看看课文里写了哪些变化。
1.天气凉了。(1)学习生字“气”。
这里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出示字卡“气”),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2)(课件演示)做辨别形近字游戏,把汉字送回家。气
汽
天()()水 空()()油(3)指导读句子,“凉”字读重音。2.树叶黄了。
(1)出示各种“树叶”的标本。(出示多媒体课件)导学:这些小宝贝就是树叶。看,它们的形状各有不同。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
(2)学习生词“树叶”。认识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树叶”?
加一加:“木”加“对”就是“树”,“口”加“十”就是“叶”。实物出示:拿出树叶标本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3)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导学: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4)你能读出秋天到来时的这种变化吗?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黄”要读重音。3.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1)比较“一片片”和“一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是很多片)(2)你能结合课文的插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要说“一片片”吗?
(3)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词语,结合课文插图真是个好方法。(4)拓展词语。你能说几个像“一片片”这样的词语吗?
小结: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5)了解“片”的字理。
出示“片”的古文字,“片”的古文字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我们还可以说“一片”什么?
课件出示:一片()一片()一片()(6)想象情境,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吗?(轻轻地、慢慢地)那就请你把“落下来”这个词语的语速放慢,声音放轻,让一片片黄黄的小叶子轻轻地、慢慢地落下来。
4.齐读第1自然段。
导学:秋天到了,身边的景物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吧!(二)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2.学习第2自然段。
(1)在这么美的蓝天下你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一边观察课文插图,一边读这句话。
(2)大雁南飞与秋天有什么关系呢?(大雁是候鸟,就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的鸟。天气变凉了,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比较暖和的地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天气转暖了,大雁再从南方飞回北方来生活。)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
(3)大雁是怎样飞行的,你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说一说吗?(4)小结:课文插图会帮助我们理解句子。
(5)导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雁飞行时的样子吧!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大雁到底是怎样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的。
(6)谁愿意读出大雁飞行时的画面?指名读第2自然段。(7)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句话吗?(8)学习生字“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个:运用数笔画或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个”一般用做量词,引导学生试着说一说:一个()。
3.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1)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2)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3)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4.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导学: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有感情地朗读吧。(配乐朗读课文)(三)品读第3自然段。
过渡:秋天可真美呀!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啊!秋天来了!)1.指导读好感叹句。
这是两个感叹句,我们朗读时语气要强烈些,谁愿意来试一试? 2.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1)播放秋天美景的画面,教师渲染情境进行引读:
秋天,天气是那么凉爽,金黄的树叶犹如一只只美丽的蝴蝶从树上翩翩落下,我们高兴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
地说道——啊!秋天来了!
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变换队形飞向南方,传来阵阵悦耳的歌声,我们不禁感叹道——啊!秋天来了!
(2)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秋天,你是怎样的心情?(3)带着这样的感受,读出自己的心情吧!3.学习生字“秋、了”。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4.齐读第3自然段。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秋天 天气 一片片 树叶 叶子 飞来 一会儿 一个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争取把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指导书写
1.学习撇、捺的写法。
我们首先来练习两个笔画的书写,教师示范讲解书写要点。撇:从右上向左下,起笔时重,以后渐轻,收笔时较快,形成尖状。
捺:从左上向右下,起笔较轻,以后渐重,收笔前更重,稍顿后向右轻轻提起,形成尖状。
2.指导书写“人”。
(1)教师示范,讲解要领。强调书写规则:先撇后捺,呈三角形,撇从竖中线上起笔,两个笔画收笔处在一条直线上。
(2)学生练习。
3.运用迁移法学习书写“大”。
(1)观察比较“人”与“大”中“人”的区别,引导学生注意这两个字在书写时占格位置的不同。
引导学生明确“大”像人的正面,有手有脚。要先写长横,再写“人”。长横在横中线偏上位置,“人”从上半格的中间处起笔,撇高捺低,但相差不是很大,都从竖中线上起笔。
(2)教师一笔一笔做示范,学生观察。
(3)学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教师强调书写姿势。(4)师生评议,培养学生写字兴趣。
4.小结:我们在书写生字时,要注意观察笔画的位置,要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通过不断练习来写好汉字。
三、词语游戏 1.摘果实游戏。
课件出示苹果树丰收的图片。
师:同学们,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到丰收的苹果园里看一看吧!
引导学生做摘苹果生字卡片的游戏。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
2.找部首游戏。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部首朋友,它们就藏在这些生字中,你能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它们吗?
(课件出示:秋 树 叶 会)学生找到新学的部首后,部首相应地变红。
四、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1)找一找秋天的变化,提炼出关键词语:天气凉,树叶黄。(2)出示画面引导学生背诵。
(3)小结:我们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很快把课文背诵下来了。3.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1)抓住关键词语说一说: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大雁南飞)(2)课件出示句式: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我们还要记住特殊的句式,它会帮助我们更快地积累好词佳句。同学们将关键词语加入到这样的句子中,我相信你们一定会很快背诵下来的。(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背诵,指名背诵,男生女生竞赛背诵。4.齐声背诵第3自然段。
5.小结方法:背诵也是要有方法的,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都是不错的背诵方法。6.出示课文画面,齐声背诵课文。
五、拓展延伸
1.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
想一想你见过的秋天景色,用几句话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画一画,给画起个名字。
2.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画一画自己眼中的秋天,并写上一句话。3.小组内交流。4.全班内展示。5.说话练习。备课时间:第()周 星期()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教授时间:第()周 星期()
秋天美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天风儿轻,夏天百花开,秋天菊花雅,冬天梅花香,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让我们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寻找,去发现,好吗?
板书设计
秋天
天气凉 树叶黄天空蓝、高大雁
南飞
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