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亡羊补牢》,理解词句的意思。
2、理解寓言 教学准备: 生字、新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们受到教育和启发。)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Wáng
láo
juàn
kū
long
diāo
fang
quàn
huĭ
亡 羊 补 牢
羊 圈
窟
窿
叼
走
街
坊
劝
告
后
悔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窟:上部是“穴宝盖”,下部是“屈”。
街:是间最后一笔是“提”。窿:上部是“穴宝盖”,下部“攵”的下面有一横,不要漏写。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丢了两次,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子说说丢羊的事。(3)句式训练。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归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4自然段。“又”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羊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做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5自然。(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2)理解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羊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个故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
2、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课后反思
1、为了让学生掌握生字,教师应在课堂上多次呈现难读的词句,同时注意学习的层次,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读句子,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种方法的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3、在总结全文时,教师不宜直接让学生说读了课文的感受,而是应让学生读读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的言语,说说对他印象,再读读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然后感悟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是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流畅的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3、通过阅读课文,得到启发,并联系实际生活。【教学重难点】
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联系实际生活。【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对话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角色帽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么?为什么?
2、那我们以前学习过什么寓语故事么? 参考答案: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3、大家来说说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生趣的故事说明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的意思
4、好,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新的故事,第九课《寓言两则》,看看今天我们要去学习的寓言故事又教会我们什么道理,请大家翻开书34页。
生字词学习
1、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同时听听那些读音不正确,也检查了学生的生字词预习情况)
2、让学生现场标注生字词并组词,表扬提前做的同学。
3、齐读一遍生字词。
4、学习多音字“圈”,羊圈(juàn)、圆圈(quān)(板书:圈 juàn、quān,)
5、重点学习难字“窟窿”,书画多,意思是“洞”,使用拆分法学习;读音要注意轻声,齐读一遍。
6、解释“街坊”的意思,也是轻声,点学生读,齐读。
7、解释“盘缠”的意思。
8、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读,全班再齐读一遍生字词。
解题《亡羊补牢》
1、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篇寓言《亡羊补牢》。(板书:亡羊补牢)齐读两遍课题。
2、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亡羊补牢的“亡”和“牢”是什么意思呢?是“死了羊要补好牢房”的意思么?
参考答案:学生会否认,说“亡”是丢失,“牢”是羊圈,意思是说丢了羊才来补羊圈。
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课文《亡羊补牢》,加深学生对课文印象。
2、让学生用自己话简单的表述课文内容,点出成语是概括整个寓言故事的精华。
3、观看视频《亡羊补牢》。
4、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这个寓言故事。
重点段落学习
1、课文哪些自然段讲亡羊,哪些自然段讲补牢? 参考答案:1-4段讲亡羊,第5段讲补牢。
2、齐读1-4自然段,思考:故事里牧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请同学们在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参考答案:两次。PPT展示“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重复提醒多音字:圈。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因果关系。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
4、同学们想象一下,当养羊的人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羊被狼叼走时,心里会想些什么?(板书:第一次丢羊)
参考答案:气愤的骂狼等,学生自由表达,没有固定答案。
5、牧羊人丢了羊,街坊是怎么劝告他的?指名读,引导读出劝告的语气。
参考答案“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5、从街坊的劝告可以看出什么呢?引导评议,齐读。
6、街坊真情的劝告,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
参考答案: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指导学生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板书:毫不在意)
给这个句子加上“因为„„所以„„”再读一次。
7、老师不明白了,第一次丢羊街坊劝他修羊圈,他为什么没有修?,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8、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参考答案:展示“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板书:第二次丢羊)(1)指名读第4节
(2)为什么要用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让学生想一想。参考答案:因为两次丢羊的过程是一样的(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什么呢?
参考答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9、哪部分讲补牢的?自由读第5节,想想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
参考答案:展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板书:后悔——修羊圈)
10、那么为什么他第二次丢了羊,就去修补了羊圈呢,他又是怎么想? 参考答案:再不修可能要丢第三只羊等,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回答。
5、学了这篇寓言,你想对牧羊人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提高升华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指名读文中句子。为什么要用“赶快”?能否去掉? 参考答案:不能。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2、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教学双重否定句式“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3、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4、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参考答案:要是„„就„„、如果„„就„„
5、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参考答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板书:结果——再也没丢)
6、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7、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指出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板书:听劝告,知错及时改正)
8、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总结
学习了这篇寓言,同学们是否跟之前有不同的感受了呢,现在再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板书:未为迟也)
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亡羊补牢”的事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说是发生在别人身上。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南辕北辙)
1、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重点段落学习
1、请大家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讨论
1、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
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参考答案: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同时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2、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
1、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2、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课文《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亡羊补牢。
〖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南辕北辙。
〖教学设计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
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亡羊补牢》教育我们做错了事,若及时补救,还不算晚。《南辕北辙》揭示了如果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则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后悔、盘缠”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文中话语的深刻含义。
2、复述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
3、课外积累更多的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资源】
PPT课件 阅读材料 课本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亡羊补牢》,感悟寓言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叼 窟 窿 圈 等等你自己再加一下还有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教学资源: PPT课件 阅读材料 课本
四、教学策略:
教师导析,学生读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5 分钟)
1、我们都知道些什么寓言故事?
2、“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
3、《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丢失了羊,把羊圈修好)
(二)识记生字、掌握音形(8 分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
2、把生字、生词勾画出来。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纠正读音。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15 分钟)
1、请学生读课文。
2、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的含义。
3、揭示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四)复述寓言故事(5 分钟)
1、同桌之间复述故事。
2、在练习本上写出复述的故事。
3、把这侧寓言故事讲给家长、朋友听。
(五)拓展阅读(7 分钟)《负荆请罪》、《铁杵磨成针》
(六)布置作业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人教版)寓言两则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亡羊补牢》教育我们做错了事,若及时补救,还不算晚。《南辕北辙》揭示了如果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则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道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句子意思,应该放手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学生平时对古代历史故事、成语故事、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较为感兴趣,因此教学前我便布置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好预习作业。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记号,上课时勇敢、大胆地质疑。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后悔、盘缠”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手段:PPT 课前准备
教师:挂图,生字词卡片。
学生:收集寓言。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齐读课题。解题(结合预习):“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羊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你打算怎样劝他?(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现在是怎样做的?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说出理由?(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附: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 劝 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3、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
(板书)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