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写作格式与框架
1、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2、教材分析: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 学习问题。(3)分析学
生的学习需要和学校行为。
4、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5、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出“教学重点”(2)突破“教学难点”
6、教学策略: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7、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部分: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以及方案。(2)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以及导入方案。
(3)师生互动部分:设计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
本环节是重点内容,要注意体现几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育人作用。(5)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4)课堂总结部分:(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以及复习巩固方案。
8、教学反思:(1)评价出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第二篇: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深圳市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写作格式与框架
1、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2、教材分析: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3、学生分析:(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校行为。
4、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5、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出“教学重点”(2)突破“教学难点”
6、教学策略: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7、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部分: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以及方案。
(2)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以及导入方案。
(3)师生互动部分:设计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本环节是重点内容,要注意体现几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对教材内容作出适当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及育人作用。(5)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部分:(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
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以及复习巩固方案。
8、教学反思:(1)评价出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第三篇: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
----征集2008年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初中:各区教研室选拔推荐9篇初中教学设计(每年级3篇);市直初中每校交2篇。
二、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的内容:小学:各区教研室选拔推荐12篇优秀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每年级2篇);市直属小学每校交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设计3篇。
三、写作格式与框架(参考)
(一)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出“教学重点”。(2)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过程:
a、课前探究部分: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b、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
c、师生互动部分:(1)设计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
本环节是重点内容,要注意体现几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 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5)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d、课堂总结部分:(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八)教学反思:(1)评价出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四、交稿方式:各区教研室、各校推荐的教学设计,在10月30日前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初中发送到:lanbin999@126.com;小学发送到ydan_sz@163.com
第四篇:市中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参考)
市中小学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格式要求(参考)
(一)课标分析: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
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突出“教学重点”。(2)突破“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七)教学过程:
a、课前探究部分: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b、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c、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
本环节是重点内容,要注意体现几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 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5)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d、课堂总结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八)教学反思:
(1)评价出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第五篇:课程教学设计要求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
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见附件
二、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
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
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
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
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
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
三、说明
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
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
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
四、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权重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准确,能体现工学结合6
课程基本信息清晰,明确。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可观测、可检验。
体现能力本位思想,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合理,理论部分必需、够用;
课程内容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证书标准。
教学内容模块选取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
课程内容由职业活动为导向,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
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实现教学做一体。
能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以学生实践为主线的学习活动。
项目设计能激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理。
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符合教学目标,项目选取与安排合理。
项目实施效果可检验。
第一堂课的设计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期待,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印象。
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6
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