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积累“溃退、摧枯拉朽、锐不可当”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结构形式。分析两则消息的特点,学会迅速抓取文中的主要信息。
3.梳理两则消息的内容、层次,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写作手法,体会文中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展示课件,通过观看表现渡江战役的影像资料,了解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2.结合课文旁批,引导学生掌握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
3.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情感,并在交流互动中深化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到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2.了解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教学难点
1.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学习为消息拟定标题。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图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任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1948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八条二十一款,限蒋介石在4月20日前表态。4月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共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时刻。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也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2.知识链接
(1)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2)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消息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①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也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新闻事件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③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④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⑤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4)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 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锐不可当(dāng).(2)词语释义
摧枯拉朽:本义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溃退:败退。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督战:监督作战。歼灭:消灭(敌人)。
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业已:已经。(3)词语辨析
“溃退”和“撤退”两个词都有“后退”之意。“溃退”指失败后,狼狈不堪,没有秩序地撤退,有被迫后退之意。“撤退”是指从战场或冲突地点撤回,从阵地或占领区退出,是有计划的后退,比“溃退”有序得多。
“摧枯拉朽”比喻迅速地摧毁腐朽势力,用于褒义的语境,不可用于贬义的语境。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六要素”。
答案示例:何时:1949年4月20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如何:一方面是解放军不到二十四小时,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防线,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
答案示例: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
区域(yù). 溃退(kuì). 泄气(xiè).
督战(dū).要塞(sài).
荻港(dí). 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教师点拨: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所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倒金字塔结构。这是由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最重要的信息。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是消息的电头。作用: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据了解,渡江战役将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可否改为“百万大军”?作者能否等全体作战部队胜利渡江之后再撰写此则消息发表?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改成“百万大军”,因为消息必须具有真实性。也不能等到战斗结束后再撰文发表,因为消息必须具有及时性。
3.默读文章,找出本文中带有作者主观倾向的词句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神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出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褒贬之情强烈。
教师点拨:从理论上说,消息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客观、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主观的立场和观点往往渗透在对事实的叙述、议论之中,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加以分析、概括。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中的“已”和“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已”是“已经”的意思,表明解放军约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是一个概数,不是确数。表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句中的“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
答案示例:不能换。因为“经营”有精心筹划和准备之意,更能够说明解放军突破敌军防线的英勇形象。“溃退”指失败后毫无秩序地撤退,有被迫后退之意,更能够表现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的狼狈之态。从词语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入手,就可以体会句中表达了对人民解放军的赞颂以及字里行间透出的豪迈之情。
3.揣摩下面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答案示例:“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之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摧枯拉朽”形象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进军的气势和敌人狼狈败退之态。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了我军势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B.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答案示例:长江的“平”和“静”,衬托出我军的从容镇定;“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则更加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稳操胜券的信心。这里的“风平浪静”不完全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隐含着全国局势已趋向稳定之意。这是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透露出作者乐观轻松的心情。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这则短小精悍的消息集中表现了什么?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精神,高度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渡江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自豪感。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找出这则消息在写作手法上呈现的特点。
答案示例:(1)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这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场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突破敌阵,横渡长江。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正文部分作者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作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2)大量运用四字句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色。全文没有一个多余的字。四字句的运用,使该文言简意赅,生动而富有气势和力度。
四、课堂小结
这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亲自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堪称我国新闻报道的经典之作。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不足两百字的篇幅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消息以叙述展开,其中穿插白描,文字简洁,语言凝练,平实中彰显了宏大的气势。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我三十时间: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万大军主体胜利南人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事件:渡过长江渡长江标题背景——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结语——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命令
一、课前复习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
英勇善战进军迅速
第二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属于哪种体裁的新闻?这一体裁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什么?通过学习这则消息,你知道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吗?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什么?“胜利南渡”点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属于新闻中的消息。消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标题、导语和主体。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战役已取得胜利。
二、新课导入
新闻缩短了人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天下大事,获取各种信息。一篇好的新闻,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无数次品读与回味。今天,让我们共同研读另一篇关于渡江战役的新闻佳作,再次重温那段荡气回肠、壮志激扬的革命岁月。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新闻,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答案示例: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2.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答案示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文末):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快速朗读这则消息,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答案示例: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答案示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因之涌起高潮。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答案示例: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作战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这样安排,不仅较为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教师点拨:写作时,通常依据文题、文体、结构、内容等来决定详略。详写的部分完整,可以丰富文章内容;略写的部分简练,言有尽而意无穷。两者结合,恰到好处,能够使行文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从而给读者留下更加清晰、深刻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议论。在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然后插入简要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同时也深化了新闻的主旨。
2.请学生就本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在课文中选取例句进行简要分析。A.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答案示例:“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若用“到达”则太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进军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流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限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B.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答案示例:文中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敌方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表达有力,恰切地表现出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C.本文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
答案示例: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贴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3.就本文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进行选例分析。
答案示例:(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2)“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洋溢着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3)如“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文气十足,“不想再打了”“都很泄气”——非常口语化,书面语和口头语相互穿插,各有妙处,相得益彰。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说说这则消息通过报道渡江战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答案示例:通过全面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和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简要分析这则消息是怎样做到叙议结合、去粗取精的。答案示例:在报道中、西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一是因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因为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对如此场面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应报道的内容本来很多,诸如事前如何准备,临战如何动员,战士们如何摩拳擦掌,广大工农群众又如何积极支援前线等等,但作者却仅仅选择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时间、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记。这固然是“新闻”体裁的特殊需要,但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摄要记事的功力。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学完两则新闻,可以联想到毛泽东的哪首著名诗作?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悟或启示? 答案示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感悟示例: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永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地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诗人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如此,诗人还指明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四、课堂小结
本文及时、准确、简要地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其中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及战况,使人们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我们细心体味。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渡江作战兵力导语战线渡江区域人民解战况
放军百中路军首战告捷锐不可当 英勇善战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万大军横渡长江叙略主体西路军所向披靡衔接紧密叙议结合较详过渡自然东路军遭遇抵抗较为结构严谨顽强 叙最详
第二篇:消息教案
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二、培养新闻意识和对社会生活的敏感。
三、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各类消息。
四、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新闻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二、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为消息拟一则标题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导-读-悟-写”四步教学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用两则消息导入)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大家看大屏幕(展示“新闻联播”片段、《人民日报》消息“北京申奥成功”)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而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
——生答:新闻、消息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消息的阅读和写作。(投影课题:消息:带着露珠的新闻)
二、读(读教材例文,了解消息的结构)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21页,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 “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为我夺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一下消息的结构。
分析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
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展示幻灯片)
三、悟(读教材例文,感悟消息的特点)
结合26页《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分析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释题)
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明确性:简明、扼要。报道事实,突出重点,不全面深入分析。
四、写(根据提供的材料,撰写消息)
1、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写一则消息
媒体:《新浪体育》
时间:北京时间7月26日
地点:拉斯维加斯 托马斯中心
事件:美国男篮首次奥运热身赛
比分:120-65胜加拿大男篮
重要人物:科比15分,韦德、里德、安东尼20分,威廉姆斯14分,保罗11分、8次助攻。
其他:史蒂夫-纳什主动退出,詹姆斯有伤没上场,里德投中6个三分。
•(答案示例)
科比领衔梦八迎来开门红 奥运热身55分狂胜加拿大
新浪体育 北京时间7月26日讯,美国男篮开始了2008年的首次奥运热身赛,在拉斯维加斯托马斯中心对阵加拿大男篮,结果美国男篮120-65大胜加拿大。
勒布朗-詹姆斯因为脚踝在训练时扭伤,只能坐在场边观战,但这并没有影响美国队出色的发挥,最终,科比全场拿下15分,安东尼、韦德,以及迈克尔-里德,也都拿下了20分。此外,威廉姆斯拿下14分,保罗贡献11分、8次助攻。
加拿大男篮方面,由于史蒂夫-纳什主动退出,以及中锋伯特被开除,整个阵容水平一般。
2、请根据提供的资料,写一则消息
媒体:新华社 地点:北京 时间:7月25日上午9时
事件:中国奥运体育代表团成立,成员名单正式公布
人物:总人数1099人,运动员639人,团长刘鹏
其他:中国历届奥运参赛人数之最,超过美国。
•(答案示例)
北京奥运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全部名单正式公布
新华社 北京7月26日电 中国奥委会今天公布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全部名单。
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于7月25日上午9时在北京成立,代表团共由1099人组成,其中运动员639人,运动员人数不但创了中国历届奥运参赛人数之最,而且超过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美国体育代表团。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任代表团团长,他希望中国体育健儿能创造佳绩,赛出风格。
五、作业
请大家以3月份的学雷锋活动月为主要材料,对我校的学雷锋活动的开展写一则消息。
第三篇:二公司职代会消息
转方式做强做优创新业缔造辉煌
一公司2011年工作会暨双代会圆满闭幕
本报天津讯(通讯员 李东东)2月19日,一公司2011工作会议暨第十七届五次职工、第十三届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天津滨海新区喜来登大酒店圆满闭幕,200多位职工代表参加了会议,中交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等领导出席。
本次大会是在总结“十一五”工作,明确“十二五”发展任务,部署2011年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会上,一公司总经理做了题为《科学发展谋新篇 做强做优提质量 为实现新一轮全面健康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在对公司发展形势分析后,做出了2011年重要工作部署;党委书记做了《认清形势 应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做强做优 推动管理品质稳步提升 为实现公司持续平稳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回顾十一五及2010年主要工作,对“十二五”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与会代表一致通过各工作报告并给予高度评价,大家认为报告对“十一五”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对形势判断客观准确,对任务部署思路清晰、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公司“十二五”及未来公司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会上还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不仅使大家对未来的认识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思想和行动更加统一,干事创业的氛围也更加浓厚。
最后,董事长做了重要讲话,对一公司“十一五”尤其是2010年的工作,特别是对一公司广大员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五点具体要求和希望:保持一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继续调整结构;控制各种风险;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建水平。希望领导干部“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希望一公司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续写新辉煌,为开创更科学、更活跃、更好质量的一航新时代做贡献。
二公司十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本报讯2011年2月19日至20日,二公司十一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暨十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青岛市中港大厦隆重召开。来自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140名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共谋2011年及“十二五”企业发展大计。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等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2011年要围绕局工作会、职代会精神,将“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发展的中心点,并就落实“提质量”方针提出“四个做到”: 一是做到认真学习,深刻理解。二是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三是做到深入研究,冷静思考。四是做到拿出办法,迅速行动。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二公司部署了今年五方面工作:一是优化经营资源配置,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二是强化项目管控,提高项目履约能力;三是加强内控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四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技术装备保障能力;五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创和谐企业新局面。会议期间,代表们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积极为二公司发展建言献策,确保2011年生产经营“双百亿”目标的实现。
会议还选举产生了十届工会委员会委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对2010年获得“六杯一岗”优胜单位、二公司“十大感动人物”、省局级文明工地及百名
优秀员工等给予了表彰。
表彰会上,武永涛董事长作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二公司取得的成绩,对今后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2010年,二公司实现生产经营双80亿目标,为企业生产经营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与保证作用。尤其是面对长期积累问题,为放下包袱,提高发展质量,二公司领导班子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体现了想干事、能干事的精神。同时,武董事长还就生产规模与发展质量关系、资源配置矛盾、盈利渠道、管控手段等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提出几点具体要求:一是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二是要提高发展质量;三是要继续调整结构;四是要控制各类风险;五是要做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六是希望大家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努力提高能力素质。(尔宣)
三公司召开第十一届职工暨第十四届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本报大连讯(通讯员 许锦香)2月23日,三公司第十一届职工暨第十四届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大连日航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22个基层单位和机关的157名正式职工代表和8名列席代表出席大会。一航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工会主席高卫东,副总工程师张敬,大连市海员工会主席王云香等上级领导应邀出席大会。两位主席分别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大会是三公司在取得“十一五”圆满收官,全面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一航局2011年工作会和“双代会”精神而召开的。大会认真听取和审议了以“整合落实夯基础,自强不息抓团队,为不断提高公司的发展质量而努力工作”为题的《行政工作报告》;三公司《2010年经济责任制执行情况和2011年经济责任制修订要点》、《2011年精细化管理操作要点》、《加强与协作队伍合作及管理的指导意见》和三公司《工会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大会决议。大会对三公司“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回顾,对“十二五”规划总体进行了部署。大会书面报告了三公司2010年集体合同履约情况。大会期间还召开了三公司2010表彰大会。
全体代表对三公司“十一五”和2010年取得的巨大发展无比振奋,对“十二五”发展前景倍受鼓舞,对2011年确定的经营承揽和总承包产值75亿元以上、利润
1.8亿元以上等七项工作目标充满必胜信心,决心在一航局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三公司领导班子周围,以先进为榜样,以实际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大会决议,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保健康中建新功、立新业,为一航局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努力开创一航科学发展新时代!转型提升上水平提质增效促发展
四公司召开职代会和工作会
本报讯(通讯员杜丹丹 陈留石)2月20-21日,四公司召开十届职工、十一届会员第四次代表大会暨2011年管理工作评审会。会议总结了公司2010年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了2011年的主要工作。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总结了2010年的工作,并分析了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形势,确定了四公司2011年的工作方针:增效益、调结构、保规模、争创优。要求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坚持高目标导向,全力开拓经营市场,在寻求经营提升方面上规模;二是推进项目创优,强化资源统筹和项目考核,在加强项目管理方面上水平;三是全面夯实基础,注重企业运营质量,在抓好企业管理方面上效益;四是加强科
技创新,坚持走“技术管理型”道路,在提升技术优势方面上层次;五是着眼长远发展,把握“四个结合”,在构建人才资源体系方面上台阶;六是抓好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创先争优,在提升综合能力方面上品位。
武永涛董事长发表重要讲话。他要求,四公司要在十二五期间,尤其是2011年开局之年,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和一定的发展规模;不断调整生产和经营结构;特别注重提高发展质量;认真控制好各种风险;全方位的、全面的打造中交股份第一品牌;要坚持做好党建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两级领导班子要多想事、多干事、干好事。
五公司召开2011年工作会暨九届二次职工、七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
本报秦皇岛讯(记者武轩)2月16日,五公司隆重召开2011年工作会暨九届二次职工、七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一航局董事长武永涛、工会主席高卫东莅临大会,公司领导、基层党政领导、总部部门负责人、职工代表共124人参加大会。会议确定五公司要以“拓经营、调结构、强管理、保健康、促和谐、争一流”为基本工作方针。加大经营工作力度,提高经营质量;加大施工生产力度,提高履约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加大分配改革力度,完善激励机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确保良性发展;扎实推进基础管理,提升运行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特色企业文化;高度关注职工生活,构建和谐企业。会上,还表彰了2010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四篇:《 消息二则》教案
《消息二则》
一、背景知识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盟军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1945年7月26日,中国、美国和英国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促令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日本政府予以拒绝,并先后三次扩军动员,准备进行本土决战。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8月9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对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进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发布诏书,宣布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向盟国投降。1945年8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敕chì 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04分,受降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等日本投降代表团11人代表日本向盟国投降。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以及其他对日作战的战胜国受降。此后,驻海外的日军陆续向盟国投降。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了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陆军司令何应钦在南京陆军司令部礼堂接受日本侵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递交的投降书。
二、《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填写下表,看看你对新闻5W要素的掌握情况。何时 今晚7时
何地
何人 杜鲁门总统
何事 日本投降了
为何 原子弹轰炸,俄国宣战 试归纳这篇消息写了哪些新闻事实,运用了哪种消息结构形式 明确:这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A.最重要的信息:日本投降了!──这是此篇消息最重要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信息,将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简洁、明了、有力地表达出来。可以说是一句千钧。
B.次重要的信息:杜鲁门总统今晚(1945年8月14日)7时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了,盟国停止了军事行动。──日本投降了,是谁宣布的,是什么时间宣布的,日本投降的后果是什么,作者在导语后,稍详细地作了报道,满足读者进一步的阅读期待。作者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喜悦:“造成历史上空前巨大破坏的战争随之结束。”法西斯轴心国彻底被打败了,世界和平终于到来了。
C.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的原因。──8天以前,日本遭到有史以来第一枚原子弹的轰炸;两天以前,苏联宣布对日本作战。日本无力再战下去,只能“于本星期五宣布接受最后通牒中包括的全部条款”,但还是留了一条尾巴,要求继续保留天皇制,美、英、苏、中四国表示同意。
D.再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后的安排。──麦克阿瑟被任命为占领日本的盟军武装部队总司令;将举行日本投降仪式,美、英、俄、中等国将参加受降仪式。
总结:整篇消息,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叙述井然,信息丰富,充分表现一名职业新闻工作者的深厚功底。
3.情感倾向
这是一篇美国记者撰写的报道日本投降的消息,其立场、观点和角度基本上是“美国式”的。除了“日本投降了”这个主要的新闻事实外,其他信息完全是从美国人主导的角度来报道的:A.是美国总统宣布日本投降的;B.美国人主导了战争的进程,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盟国陆、海军停止了攻势;C.日本投降后的安排,则是美国人担任占领日本盟军的总司令;D.美国人主办受降仪式,其他盟国派人参加。E.至于日本投降的原因,虽然也有客观的一笔,日本是遵照三强(美、英、俄)的最后通牒投降的,没有把功劳都归在美国一家身上,但强化了美国的因素:美国投了原子弹──“一种威力最大的炸弹”,而淡化了俄国宣战的因素(百万苏联军队击溃了日本关东军,记者没有提苏军的胜利),更没有提中国人的抗战。全文重点突出美国,作为一名美国的职业记者,他必然如此,也不好苛求。
比较: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大公报》刊登的有关日本投降的消息冠以特大号字体的标题──“日本投降矣!”既醒目,又令人振奋。
日本投降了!抗战结束了!在八年苦战之余,得见这胜利的伟大日子到来,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脸上淌下泪来„„
三、《日本签字投降》
1、划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说说其标题和导语的联系与区别。
这则消息的导语即第一自然段。标题简洁明了;导语对事件的叙述比较详细,交代了时间、人物及事件,并且揭示了事件的意义。导语是标题的扩展。
2、根据课文填写。
何时:今天(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05分
何地: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
何人:日本外相重光葵、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等
何事:日本签字投降
何故:日本法西斯战争的失败
意义:日本付出代价—--离开大国行列失去世界强国地位
3、简要概述该消息记述的基本内容。
明确:记述了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过程和情景。
4、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记者当然不愿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些细节都意味深长,很有味道,值得揣摩。文中哪里运用了细节描写?
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日本外相重光葵狼狈和失魂落魄的神态。暗含对战败者的嘲弄、讽刺、谴责。
5、文中有两处精辟的议论,找出来,细细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并说说这是否违反了新闻“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客观性原则。
第一处是“日本终于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赌注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其世界强国的地位”,这句话评论了日本签字投降这一事件的意义。
第二处是“如果人们不是对日军战俘营中的暴行记忆犹新的话,也许会不由自主地同情重光葵”,把敌人过去的猖獗、不可一世与现今的狼狈不堪进行对比,表现了侵略者可悲的下场。
这两处的议论与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并不相悖,第一处议论出现在导语中,有助于公众了解事件的意义;第二处由今昔对比引发感喟,意在反衬敌人昔日的残暴。
6、背景材料:温莱特和帕西瓦尔中将的今昔对比
美国昔日处于“失败的边缘”与如今征服对手作对比。
对比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这一写作手法的? 答:一是侵略者的狼狈与胜利者的骄傲作对比;
二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猖獗一时与战败投降的狼狈不堪作对比; 三是美国昔日处于“失败的边缘”与如今征服对手作对比。
7、结尾:以重光葵“摘掉了他的高帽子”作为结尾有什么寓意? 重光葵是日本外相,他是代表日本政府来签字投降的,他“摘掉了他的高帽子”,寓示着侵略者终于低下了曾经高昂的头。
结尾自然
8、体会:新闻的现场感
新闻报道要带给读者现场感。本文是否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
对人物动作、表情等的细致描写,让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怎样才能够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呢?
运用真实而细腻的细节描写,优秀的记者当然会细致观察,敏锐地发现有价值的细节并把它记录下来。
第五篇:《消息写作》教案
消息写作(教案)
邝文惠 教学目标:
1、学习消息的含义和基本特点。2、掌握消息的要素和结构。3、学习怎么进行消息的写作。
教学重点: 1.消息的特点 2.消息的要素和结构
教学难点: 1.消息的写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有关消息的文章毛泽东的《新闻两则》,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新闻?
生答„„师补充(人们对“新闻”的理解,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新闻体裁。狭义的“新闻”通常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文体。)(PPT展示新闻的概念和消息的概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写作消息。
(二)消息的要素和特点
1、提问:消息有什么要素?(PPT展示)
{消息一般有事件(何事)、当事人(何人)、时间(何时)、地点(何地)、原因(何因)和如何发生(如何)六个要素,简称“六要素”或“六何”,有人将其称为六个“w”或者是五个“W”一个“H”(即指英语所表示的:what、who、when、where、why、How)。} 如果把这六要素串起来,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一句通俗易懂的句子:某人某时在某地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消息:(PPT)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年发电可达847亿度。
2、消息的特点:真、新、快、短。(PPT)(1)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事实,是消息的本源。内容真实、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特点和优势。消息报道的力量就在于真实。真实有两层含义:一是事实的真实,一是本质的真实。所谓事实真实,即所写的人名、地名、时间、事件经过、周围环境、历史背景、引语数字、细节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以及报道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等都要准确无误。所谓本质真实,即消息所写的应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普遍意义的事实。
(2)新——内容新鲜,具有价值。
新闻贵在新。所谓新,不仅是指别人没有报道过的事实,而且要求对于广大读者具有新的认识意义和指导意义。为此,消息不仅要把新事件、新人物、新经验、新创举等新鲜事物报道给人们,给人以新的信息,而且要选择有价值的材料,能给人以新的思想、新的认识和启迪。(3)快——迅速及时,讲求时效。
迅速及时地报道群众须知而未知的事实,是消息的又一鲜明特点。“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当然,消息的“快”,要注意合乎时宜,要注意以事实的新鲜和真实为前提。(4)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由于报纸版面、广播时间或网络空间的限制,消息的文字量不宜大。同时,短,才能使广大读者在极短的时间里,能更多地听到、看到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短,也才能“快”。为使篇幅短小,报道内容要力求集中、单纯;取材要典型,能“以一当十”;用词造句要概括精练,力求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出重要而充实的内容。
(三)消息的结构
1、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但不是每篇新闻都具有这5个部分,有的新闻就没有导语和背景。
标题:是报纸的眉目,是消息内容的提要。
导语: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揭示新闻的中心,导语部分一般包含了新闻的六个要素,放在消息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例如:本报上海9月22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今天下午在上海虹口体育场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田径决赛中,跳过2.38米,打破由他本人保持的2.37米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人民日报》)
主体:即消息的主干。是正文部分。消息的主体通常是导语部分的具体化。它承接导语,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解释深化导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或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
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它通过对比、说明和阐释,使报道更加具体和深入。背景材料一般暗放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结语:即消息的结束语,有时是一段话,有时是一句话,有时也可以省去。
2、常见的几种新闻结构有:(PPT)
①倒金字塔式结构。又称“逆转倒金字塔式”。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前面, 按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消息写作大多运用倒金字塔式结构,表述直接。它适用于写时效性强、事件单一的新闻,而对某些非事件性或人情味的新闻不太适宜。)例:
肯尼迪遇刺丧命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1时逝世。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新总统
②金字塔式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如:《北京晚报》的消息《两名大学生玩命》:
本报讯 1月22日下午7时,北大分校物理系十八岁学生吴某,与三名女同学到学校附近的铁路边散步。吴某对女同学说,国外曾有人趴在铁轨中间,火车过后安然无恙。这时,一列火车正巧从西直门方向驶来。吴某和一名女同学欲亲身一试。他们迎着火车趴在铁轨中间。火车司机发现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车头和一节车厢从他们上面驶过之后停了下来。女同学从车下爬出,侥幸留下了姓名。吴某却没有出来。他的头颅受到严重损伤,已经丧生。
这篇报道血的教训的新闻,开头便从新闻世事件的开始说起,全篇依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来展开叙述,最后才推出结果。
③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此结构通常在开始设置悬念,使受众逐渐增加对事件的兴趣,最后形成高潮。故称之为悬念式结构。因其材料的趣味性从导语至结尾递增,故又名积累兴趣式。又因其要求设置悬念,它尤其强调将最精彩的、出人意料的材料置于消息结尾。
如: 婚礼唁电 新娘寻死觅活 春节前夕,解放军某部三连战士肖建军,收到“父病故速归”加急电报,匆匆赶回山西省临汾老家。
跨进门,却见室内张灯结彩,墙上贴着大红“喜”字,小肖一下愣住了。母亲将他拉在一边说:为能使你参加大哥的婚礼,我瞒着家里人发了封假电报,你可要保密。母亲的一片“苦心”,使小肖只好撒谎骗父亲和家里人说自己出差顺路回家。
2月8日哥哥结婚。婚礼程序完毕。亲朋好友正在推杯换盏,频频敬酒时,邮递员送来一封电报,小肖父亲接过连忙展开,只见上写:“闻建军父不幸病故,三连全体官兵致电表示沉痛哀悼。”其父气得浑身颤抖,遂质问儿子。在坐的新娘弄清原委,“哇”的一声大哭冲出门去,头撞墙寻死,多亏众人相劝事态才未扩大。其母悔恨地说:“都怪我荒唐行事,闯下大祸”。
④并列式结构。把众多主要事实并列叙述。适合报道事实各部分的重要性相等或相似的新闻,多见于公报式新闻。
(四)消息的写作
前面,我们已经讨论学习了“消息”的有关特点和要素以及它的结构,想必对消息这类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请同学们根据下面所出示的内容,讨论后写一则消息。PPT展示练习的内容:
参加班上或学校最近开展的某项活动,写一则消息。(明确:(1)所写内容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体现消息及时性。(2)所报道的人或事必须是真实的,要体现消息的真实性。(3)所写的篇幅要短小精干,要适合消息简洁性。(4)要注意列好消息的提纲,严格按照消息的要求和格式进行规范写作。)
(五)板书
消息的要素:5个“W”和1个“H”, 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特点:真、新、快、短。
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