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把节 第二学时 教学设计 晒课 4
第二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评论(0)
学时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评论(0)
学时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导入语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学的怎么样? 评论(0)活动2【导入】复习旧知
1.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蓝体字的意思 头帕 披毡 山寨 矫健 摔跤 嫉妒 奖励 蝗虫 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 不屈不挠 兴高采烈 不约而同
2.说说课文讲了哪几部分什么?(师板书“欢迎”“盛典” “来历”)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的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评论(0)活动3【讲授】品读课文 想像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彝家人的热情好客。1.教师:如果你是彝家人,你会怎样展现你的热情呢?能不能大胆一试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这些语句时,你有何感受)2.师生交流时,师相机板书:(我为你……)
砍蒿枝 扎火把 着盛装 美酒佳肴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师:真是热情好客的彝家人啊,这一部分不仅展现了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还巧妙地告诉我们欢度火把节所做的准备。那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呢 生可能会说: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
师:那就请大家用热情地、盼望地、兴奋地语气读出这一部分(学生朗读,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除了这几个自然段,彝家人还向我们大家发出了四次邀请,你能找到这几句话吗?在文中标记出来,观察每个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它起什么作用?(生找并回答)
师:说得真好,这几个句子起到总起,总说的作用,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它的反复出现,使文章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我们大家也可以用在自己的写作之中。彝家人不仅热情地为我们砍蒿枝,准备节日盛装和美酒美食,还反复向我们发出四次邀请,这种充满诚意,难以拒绝的情谊,是一种什么情?(盛情)这种盛情怎能不让我们对火把节充满向往,让我们走进火把节的现场,去感受一下那激情四溢的盛典吧!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激情四溢的盛典
1.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读第二部分,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了火把节的?给我们描述了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3.交流反馈。课文按时间顺序为我们描写了火把节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教师板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说感受。)
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⑵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⑶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的骄傲。”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
⑷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师:老人来了,小伙子来了,姑娘们来了,孩子们来了,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哦,还有很多没有一一列举,还会有谁来到现场?你能想到吗?仿照句式再往后续说一个。说的真棒 4.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感受这充满欢乐,充满幸福激情四溢的盛典吧!5.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彝家人的火把节还极具纪念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部分,查找答案。㈢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说火把节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2.指名说说理解、体会。(板书: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3.集体交流。(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5.教师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再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个传说。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评论(0)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彝家人的盛情相邀之下,走进了彝家人的那激情四溢的火把节盛典之中,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并且还了解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评论(0)活动5【测试】检测反馈
1.我会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填空,并能说出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1)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
(2)夜幕降临了,天上数不清的星星眨着(),地上的火把犹如()。()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和练习。
(1)火把节在每年的()月()日,到了那天,人们集体游行,举行()、()、()等纪念活动。
(2)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的象征。评论(0)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自己的方式搜集其他民族的节日,并能简要概述其特色。评论(0)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火把节
扎火把
准备 民族服饰 盛情 美酒佳肴
穿着盛装
准备节日饭菜
场面 斗牛、摔跤 盛典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歌舞狂欢
由来 用火把灭“天虫”
勤劳勇敢、不屈不挠
第二篇:火把节 第二学时 教学设计 晒课 4
火把节教学设计
第二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2.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评论(0)
学时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评论(0)
学时难点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导入语
师:同学们听老师的描述来猜一个节日好吗?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是很棒的,仔细听,不仅要说出节日名称,还要说明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当节日来临时,人们会点燃火把,冲出屋门,奔向田野、山川,燃起篝火,围着篝火歌舞狂欢,同时还会举行斗牛、摔跤等活动。对了,你们真棒,是——火把节,彝家人特有的节日。上一课时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老师要检测一下大家学的怎么样?
评论(0)活动2【导入】复习旧知
1.读出下列词语,并解释红体字的意思。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评论(0)活动3【讲授】品读课文 想像场面
㈠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1.教师:如果你是彝家人,你会怎样展现你的热情呢?能不能大胆一试呢?(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最能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读这些语句时,你有何感受)
2.师生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师:除了这几个自然段,彝家人还向我们大家发出了四次邀请,你能找到这几句话吗?在文中标记出来,观察每个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它起什么作用? 4.课件出示。(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5.简单讲述“反复”的作用。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激情四溢的盛典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部分,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了火把节的?给我们描述了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用心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视频)3.交流反馈,读中感悟,感情朗读。(1)指名交流感受;(2)全班评价;(3)感情朗读
4.老人来了,小伙子来了,姑娘们来了,孩子们来了,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5.分组有感情朗读第二部。
6.教师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彝家人的火把节还极具纪念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自学第三部分,查找答案。㈢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想一想为什么说火把节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2.指名说说理解、体会。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评论(0)活动4【讲授】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启示、感受,收获了什么?
2.教师小结:我们在彝家人的盛情相邀之下,走进了彝家人的那激情四溢的火把节盛典之中,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并且还了解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评论(0)活动5【测试】检测反馈
1.我会根据课文所描述的情景填空,并能说出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1)日上三竿,斗牛场成了()。()
(2)夜幕降临了,天上数不清的星星眨着(),地上的火把犹如()。()
2.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和练习。
(1)火把节在每年的()月()日,到了那天,人们集体游行,举行()、()、()等纪念活动。
(2)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的象征。评论(0)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用自己的方式搜集其他民族的节日,并能简要概述其特色。评论(0)活动7【活动】板书设计
火把节 扎火把
准备 民族服饰 盛情 美酒佳肴
穿着盛装
准备节日饭菜
场面 斗牛、摔跤 盛典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歌舞狂欢
由来 用火把灭“天虫”
勤劳勇敢、不屈不挠
第三篇:4、火把节试课稿
4《火把节》试课稿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彝族人热闹非凡的火把节,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1、听写词语:头帕
山寨
矫健
嫉妒
(指导范写寨)
2、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1)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2)通过上节课我还知道了彝族火把节的四个场面(穿衣备饭
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跳舞狂欢)板书(3)上节课我们还深入感受了穿衣备饭和斗牛摔跤这两个场面,让我印象深刻。
二、新授
1、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真不错,那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下两个场面,去感受火把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请看学习提示:默读课文9、10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语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完成后小组交流
1)9段: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了起来。(通过火龙这个比喻和火光、喊声、沸腾等词语你想象并感受到了这一场面的无比壮观和欢快热闹。)你能够抓住比喻的修辞和重点的词语来感受场面的壮观,非常了不起,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其他同学也要这样学习。想象着这个场面读。2)10段:老人来了---------美好未来的期盼。(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你想象并感受到了这一场面的激情四溢,和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你的思路真清晰,理解的真深刻。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火把节的视频,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火把节的热闹场面。看完之后你想说什么?(火把节真的是太热闹,太壮观了,我也想去参加,尽情的释放自己,狂欢起来。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共同读一读这段话吧。,开始。
2、同学们你们知道彝族人为什么这么隆重的欢度火把节吗?让我们来齐读12自然段,去寻找答案。
谁能有自己的话简单的说一说:是呀!勤劳勇敢的人们没有屈服于天神的淫威,用火把灭掉了天虫,保护了庄稼,所以说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我们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板书:勤劳勇敢、不屈不挠
三、主题阅读
同学们《火把节》是一篇民间故事,它让我们从多彩的民族文化中感受到了的无穷魅力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盼,让我们再去了解两个这样的故事?走进主题阅读,看阅读提示:快速默读《土家族的年节》和《那达慕大会》,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感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班汇报《土家族的年节》:
2段:家家户户缝衣买裤、做新鞋、杀年猪、推豆腐、打糍粑、贴对联。(通过这些准备的场面我感受到了土家人对过年的重视和热闹的场景。)
4段:除夕之夜,土家山乡热闹非凡,爆竹声声传达出节日的喜气,万家灯火预示土家人来年的美好。(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除夕之夜土家人放爆竹的热闹景象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组内交流《那达慕大会》
四、作业 搜集资料,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相关节日。
4火把节
穿衣备饭
斗牛摔跤
请老勇敢
点燃火把
不屈不挠 跳舞狂欢
第四篇:晒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已经表现出创造力倾向,他们对
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演示多媒体)
师:小朋友们,中秋节到了,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呀? 生:月饼
师:老师想把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怎么分比较公平?你能帮他们分分吗?
生:每人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每人分2块。
师: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啊!(公平)
师:那两块月饼应该怎样分? 生:每人1块。
师:那1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呢?
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能)板:(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半
师: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老师来试一试,是这样吗?生: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来!用手指一指,月饼的一半在哪里?是这一半吗?是这一半吗?看来啊,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谁知道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分数的读写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个“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平均分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评价同学
师:小结:分数线---平均分,分母---分的总份数,分子---取得份数(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会写了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师教学书写及读分数,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月饼的1/2)它指的是谁?
师小结:看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1/2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学生说。
2、同学们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演示多媒体)--指名回答
(1)、判断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2吗
小结:无论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填一填: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3)、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4)、涂一涂,填一填
A,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B 绿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C 蓝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3、比较分数大小
(1)演示多媒体: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1/
3、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小结: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3)练习:(演示多媒体)
比较 1/3和1/8 1/10和1/7的大小
三、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认识
----几分之一 1。。。分子(取得份数)
——。。。分数线(平均分)2。。。分母(分得总份数)
第五篇:蚕丝晒课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芹池中心学校
吕育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
读写说习惯目标:
1.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培养学生用正确、规范的格式进行小数乘以小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环节:
一.课前小热身(请直接说出下面算式乘积的小数位数)
0.7×0.9
2.3×2.37
9.25×4.5
2.96×0.6
5×8.369
10×8.76 二.导入课题:
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丝绸之国,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而蚕也一直是劳动人民崇拜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蚕文化。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蚕丝》。教师板书课题《蚕丝》
(设计意图:从蚕文化入题,从而促使孩子们想去了解丝绸之路的欲望,培养热爱我大中华的爱国情操。)
三.学海探秘:
(1)探究活动第一站:
师出示情景图。让生齐读资料 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学生齐读小资料)
(设计意图:由课本情境图引入新课,从而了解蚕丝的资料。)(2)师:1请大家再读信息,然后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口头展示所提问题,师适时板书问题: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 师:请大家三读信息,筛选有效条件,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三读法的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读题和审题能力。)
生列出正确的算式:1.2×1.25 师:哪位同学能试着估算一下呢?学生口头展示估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师:计算完后和对子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对子互说计算过程),教师抽生在黑板上板演。
(设计意图: “说”习惯的培养,对子互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二次展示算理得过程。)
1.2×1.25=1.5(千米)
师适时追问:那么末尾的0可以怎么办?生说出正确的观点: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设计意图:根据教师的追问凸显乘积末尾有0时情况的处理,从而突出重点。)师:孩子们,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如果没有,淘气带来了他别样的观点,1.2×1.25=1×1+0.2×0.25,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懂吗?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分享。学生活动: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伴交流,最后展示分享。)
教师结合直观图进行讲解。得出1.2×1.25=1×1+0.2×0.25+1×0.2+1×0.25 的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为增强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有意先呈现第一行,让学生判断这样计算是否正确,并尝试说明其中的道理。当孩子们有了初步判断后,再适时呈现直观图,鼓励学生将小数乘法与直观图建立起联系。看到孩子们仍有困惑,我及时点拨引导,进行讲解,从而既突出重点,又分化了难点。并且于无形中明确了智慧老爷爷的话,即无论是竖式计算,还是脱式计算,还是运用直观图进行计算,他们都是想通的,都属于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所以,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探究活动第二站:
师出示问题: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
要求:同样是先估算后计算哦?抽生板展 0.35×300=1 05(克)0.35 ×
00 0500 师反复追问: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在哪?结果是多少? 生口头展示:积是一个两位小数。结果应该是105.00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再从右到左数几个数字,再点上小数点。师重点强调:一个小数乘以一个整
十、整百、整千数,必须是先落0,再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因为有前例做铺垫,所以这个教学环节相对轻松。只需要搞清楚小数点点在哪儿就可以了。)各种错例展示。
(设计意图:因为错例是最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通过剖析错例,找准错因,进而改进错误。孩子们一定得到了一个知识完美升华的过程。).四.巩固练习
(1)1.4×2.5
2.4×600(2)
1、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根据以前学习的规律:当乘1时,积就等于2.3,当乘比1大的数时,积就比2.3大,当乘比1小的数时,积就比2.3小进行填空,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得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从上到下越来越小,积也越来越小。第二个乘数从下到上越来越大,乘积也越来越大。)
五.反思成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既明确自己的所获,更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
六.教师寄语:
春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金丝、银丝。它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人类。老师希望你们学习春蚕精神,好好学习,日后造福国家,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根据春蚕精神,适时对孩子们进行品德熏陶,渗透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蚕丝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1.2×1.25=1.5(千米)
0.35×300=1 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