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赵春丽晒课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认识声音,了解声音的丰富多彩,是声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音调、响度、音色等概念贴近生活,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并且较感兴趣,但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往往不易区分它们。重点:乐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知道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体会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
利用声音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音乐、朗读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充分利用此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法学法
转换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音叉、钢皮尺、示波器、鼓、口琴、乒乓球等。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春江花月夜
二、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师: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也就是说只要了解振动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就可以解释声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不同。那么,请问:振动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
生:(讨论)振动有大小之分,振动有快慢之分。
(说明:利用形体语言来讲授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利于学生的理解。)
师:很好,振动有快慢和大小之分。我们说到了振动有大小和快慢之分,那么振动的大小又表示什么呢?
由多媒体演示并介绍响度含义。
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即声音的大小)
轻敲鼓面声音弱,振动的小,响度小;重敲鼓面声音强,振动的大,响度大.[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师】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播放一段含有女高音和男低音的音像。)提问:女高音和男低音歌唱家演唱的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在上述基础上归纳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音调的高低跟振动的大小还是快慢有关呢?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探究,找出初步规律:音调与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入本节的难点概念———频率,讲解频率、频率单位赫兹的含义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黄牛的叫声响度大.[探究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板书设计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一)响度: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1.影响因素:振动的大小--------振幅
振幅---定义:物体振动的幅度。2.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二)音调:声音的高低。
1.影响因素:振动的快慢--------频率
频率---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物理意义: 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2.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三)音色: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
第二篇:晒课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已经表现出创造力倾向,他们对
数学概念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具体性,概念形成主要依赖对感性材料的概括,因此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
3、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演示多媒体)
师:小朋友们,中秋节到了,你们都喜欢吃什么呀? 生:月饼
师:老师想把四块月饼分给两个学生,怎么分比较公平?你能帮他们分分吗?
生:每人分得同样多比较公平,每人分2块。
师:数学上把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有什么好处啊!(公平)
师:那两块月饼应该怎样分? 生:每人1块。
师:那1个月饼怎么分比较公平呢?
可是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给两个人吗?(能)板:(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
生:一半
师:如果让你来分,怎么分?
生:切成两半
师:老师来试一试,是这样吗?生:每人分得一样多。
师:来!用手指一指,月饼的一半在哪里?是这一半吗?是这一半吗?看来啊,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可是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分数的认识----几分之一)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谁知道这一半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来表示?
生:二分之一
师:听说过吗? 像二分之一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二、操作比较,探究新知
1、分数的读写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二份,(同步演示分数的书写,分数线、分母、分子)这个“2”和“1”分别表示什么?
生:2表示平均分两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他说得怎么样?
生:评价同学
师:小结:分数线---平均分,分母---分的总份数,分子---取得份数(先写分数线,在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会写了吗?我们一起写一个。师教学书写及读分数,这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另一份呢?(也是这个月饼的1/2)它指的是谁?
师小结:看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现在,你能说说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月饼的1/2的吗?
同桌互相交流,反馈;学生说。
2、同学们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吧。(演示多媒体)--指名回答
(1)、判断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1/2吗
小结:无论是一个月饼,一个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填一填: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3)、判断下面的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对吗?(4)、涂一涂,填一填
A,红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B 绿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C 蓝色占这些正方形的九分之几?
3、比较分数大小
(1)演示多媒体: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说出哪个分数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块)1/4呢?(一小块)中间用什么符号?(小于号)
(2)1/
3、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
小结:平均分的分数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多;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
(3)练习:(演示多媒体)
比较 1/3和1/8 1/10和1/7的大小
三、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
四、板书设计:
分数的认识
----几分之一 1。。。分子(取得份数)
——。。。分数线(平均分)2。。。分母(分得总份数)
第三篇:蚕丝晒课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芹池中心学校
吕育苗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发现乘数大于
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掌握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
读写说习惯目标:
1.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培养学生用正确、规范的格式进行小数乘以小数的竖式计算。
教学环节:
一.课前小热身(请直接说出下面算式乘积的小数位数)
0.7×0.9
2.3×2.37
9.25×4.5
2.96×0.6
5×8.369
10×8.76 二.导入课题:
孩子们,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丝绸之国,有著名的丝绸之路。而蚕也一直是劳动人民崇拜的对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蚕文化。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蚕丝》。教师板书课题《蚕丝》
(设计意图:从蚕文化入题,从而促使孩子们想去了解丝绸之路的欲望,培养热爱我大中华的爱国情操。)
三.学海探秘:
(1)探究活动第一站:
师出示情景图。让生齐读资料 小朋友,你知道吗?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学生齐读小资料)
(设计意图:由课本情境图引入新课,从而了解蚕丝的资料。)(2)师:1请大家再读信息,然后提出你认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孩子们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生口头展示所提问题,师适时板书问题: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 师:请大家三读信息,筛选有效条件,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三读法的训练,培养孩子们的读题和审题能力。)
生列出正确的算式:1.2×1.25 师:哪位同学能试着估算一下呢?学生口头展示估算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因为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师:计算完后和对子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对子互说计算过程),教师抽生在黑板上板演。
(设计意图: “说”习惯的培养,对子互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二次展示算理得过程。)
1.2×1.25=1.5(千米)
师适时追问:那么末尾的0可以怎么办?生说出正确的观点: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设计意图:根据教师的追问凸显乘积末尾有0时情况的处理,从而突出重点。)师:孩子们,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如果没有,淘气带来了他别样的观点,1.2×1.25=1×1+0.2×0.25,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懂吗?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再在全班分享。学生活动:学生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和同伴交流,最后展示分享。)
教师结合直观图进行讲解。得出1.2×1.25=1×1+0.2×0.25+1×0.2+1×0.25 的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为增强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有意先呈现第一行,让学生判断这样计算是否正确,并尝试说明其中的道理。当孩子们有了初步判断后,再适时呈现直观图,鼓励学生将小数乘法与直观图建立起联系。看到孩子们仍有困惑,我及时点拨引导,进行讲解,从而既突出重点,又分化了难点。并且于无形中明确了智慧老爷爷的话,即无论是竖式计算,还是脱式计算,还是运用直观图进行计算,他们都是想通的,都属于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所以,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1)探究活动第二站:
师出示问题: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
要求:同样是先估算后计算哦?抽生板展 0.35×300=1 05(克)0.35 ×
00 0500 师反复追问: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在哪?结果是多少? 生口头展示:积是一个两位小数。结果应该是105.00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再从右到左数几个数字,再点上小数点。师重点强调:一个小数乘以一个整
十、整百、整千数,必须是先落0,再数出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因为有前例做铺垫,所以这个教学环节相对轻松。只需要搞清楚小数点点在哪儿就可以了。)各种错例展示。
(设计意图:因为错例是最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通过剖析错例,找准错因,进而改进错误。孩子们一定得到了一个知识完美升华的过程。).四.巩固练习
(1)1.4×2.5
2.4×600(2)
1、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根据以前学习的规律:当乘1时,积就等于2.3,当乘比1大的数时,积就比2.3大,当乘比1小的数时,积就比2.3小进行填空,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得出第一个乘数不变,第二个乘数从上到下越来越小,积也越来越小。第二个乘数从下到上越来越大,乘积也越来越大。)
五.反思成长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既明确自己的所获,更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
六.教师寄语:
春蚕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却是金丝、银丝。它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人类。老师希望你们学习春蚕精神,好好学习,日后造福国家,造福社会。
(设计意图:根据春蚕精神,适时对孩子们进行品德熏陶,渗透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蚕丝
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是多少千米?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1.2×1.25=1.5(千米)
0.35×300=1 05(克)
第四篇:《坐井观天》晒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小朋友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知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是片面的。
【学情分析】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同学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二年级的小朋友爱听故事,爱看插图,也爱想象,他们的懵懂和奇思妙想会让《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更丰富,更有内涵。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执教人:张玲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复习巩固
1、(出示动物图片)今天,老师把两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分别是——青蛙和小鸟。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同学们真热情啊!他们是哪篇课文的主人公啊?(板书课题)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呢?老师给你们一些小提示(出示词语):
青蛙 大话 抬头 弄错 跳出井口
小鸟 井沿 口渴 喝水 无边无际
(1)谁来大声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评价。
(2)指名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故事的内容。3.课件出示课题,读题。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啊!下面老师可要出出难题考考你们了:(课件出示枯井图)你们知道青蛙和小鸟分别在什么位置吗?谁来画一画、说一说?
3、体会“坐”“落”的区别。
4、现在知道“坐井观天”的意思了吗?指名说,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体悟二至七自然段
(出示课件)这两只小动物在争论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内容,就知道答案喽!
1.默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请三组同桌读读三次对话。
3.(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学习第一次对话,同桌扮演角色读。青蛙:你从哪儿来呀?
小鸟:我从天上来,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1)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想想它有可能飞过哪些地方呢?(2)播放小鸟可能飞过的地方,体会它飞的路程很远,也说明天非常的大。
(3)指导朗读,注意:青蛙的话要读出好奇、疑问的语气,小鸟的话“一百多里”要读出路程的远。
4.(出示课件)学习第二次对话。
过渡: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我们来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青蛙: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1)小组分角色读对话。
(2)什么叫“大话”?谁能联系实际说说。
(3)课文里的“大话”指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是“大话”?
(4)那么青蛙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呢?理解反问句“还用飞那么远吗?”,齐读青蛙的话,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5)小鸟同意它的看法吗?小鸟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
(6)“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可用“无边无际”来形容?用“无边无际”练习说话。
(7)你们觉得谁的话说得有道理呢?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说得也很好。
(8)相信你们读得也会非常好!朗读指导:青蛙的话要表现出自以为是,不相信的语气,读小鸟的话要表现出诚恳,突出天的大。
(9)男女生分角色读。
5.学习第三次对话。
过渡:青蛙又怎么反驳小鸟的话呢?请看第三次对话。
青蛙: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小鸟: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1)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2)出示句子:我()不会弄错。如果要在括号里加个词,你会怎么加?
(3)青蛙和小鸟都“笑了”,他们都在“笑”什么呢?
(4)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 6.男女同学分角色赛读三次对话,注意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
三、朗读体悟,理解寓意
1、青蛙和小鸟为在争论一个什么样的问题?他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你同意谁的观点?
2、为什么青蛙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同学们模拟青蛙的生活环境,体会青蛙的视野。
3、那小鸟为什么会有和青蛙不一样的想法呢?
4、讨论到这里,相信大家对“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有了更深如入的了解,出示“坐井观天”的意思:
“坐井观天”是
四、拓展延伸
1、固执的小青蛙终于想通了,勇敢地跳出了枯井。大胆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这只目光短浅的小青蛙,此时你会看到什么呢?心情怎么样?还想说些什么呢?
2、同学们,生活中的我们能不能学习小青蛙呢?你要告诉自己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能向小青蛙学习?一起畅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收集资料:收集一个你最喜欢的成语故事,认真读一读、悟一悟。
2、查查资料:看看月亮、地球和太阳谁比较大。【板书设计】
小鸟 天: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枯井图
课后反思:
青蛙 天:不过井口大
(目光短浅 自以为是)
(略)
第五篇:蒲公英教学设计晒课
《蒲公英》教学设计
执教:大溪河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蒲公英》
[课时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嘱咐”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情境体验,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品味重点——创设情境——总结明理——拓展延伸——作业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情境导入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课文——蒲公英(齐读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 生齐:童话故事
师: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那么你对蒲公英究竟了解多少呢? 生:我知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生:蒲公英属于菊科,花期在4-10月份。生:蒲公英清热解毒可治疗感冒。
生:蒲公英可以凉拌吃,花可以泡茶、酿酒。
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蒲公英了解得还真多!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呢?(课件播放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师根据录象情境说: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
二、品味重点
过渡:绒球需要15天左右成熟,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就会
1、引读小诗
生齐读:带着妈妈给你的小伞,到远方去寻找美丽的家园。
穿过小树林,2 越过田野,飞过小溪流
2、过渡:大家抬头看看,遇到谁了呢?跟他打个招呼吧!(幻灯片出示笑眯眯的太阳公公)
3、理解“嘱咐”
师:小降落伞随风飘荡,寻找美丽的家园。太阳公公看见了,有话说。
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默读提示:默读时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思考:太阳公公想和大家说什么?)生默读
(课件出示太阳公公的话)
师范读
师:我们先来看看哪个词表示说? 生:嘱咐。
师:看看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字,与什么有关? 生:都与口有关。师:为什么? 生:因为都用嘴巴说。师:谁知道嘱咐是什么意思? 生:告诉别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师:嘱咐就是再三告诉别人不能怎么做,应该怎么做。师:请同学们拿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写这个词。
师范写,生书空。
师:同学们看着屏幕,再次轻轻地读,看看太阳公公想嘱咐什么?
生自读。师:谁先来说。
生:太阳公公说,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 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师:你把太阳公公的话又重复说了一遍。谁能说得更简单 生:黑黝黝的泥土里能去,沙漠、湖泊不能去。(多媒体出示)师:长话短说,也是一个本事。
4、理解“金光闪闪”、“银花朵朵” 师:谁了解沙漠。(板书:沙漠)生:是很热的,如果走上去,会很烫。生:是沙子做成的,一点水也没有。师:是啊,又热又干。师:一起看看图。(出示图片)
师:沙漠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金光,所以太阳公公说,沙漠是? 生:金光闪闪。(显示:金光闪闪)
师:那太阳公公说湖泊是什么样子的?(板书:湖泊)生:银花朵朵。
师:谁见过银花朵朵的湖泊。
生:我看见花园湖在太阳公公照耀下花园湖很亮,风一吹,湖面荡起了波闪着银花。
师:一起看图。这是银花朵朵的湖泊。(出示湖泊图片,显示银花朵朵)师:还能用哪个词说。生:波光粼粼。
师:太阳公公让小种子不要去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也不要去银花朵朵要去哪?
生:黑黝黝的泥土。(出示图片)师:为什么?
生:泥土有空气、水分和养料,适合种子生长。
5、指导朗读,练习说话 师:谁来嘱咐一下。生:读嘱咐
师:这个不太像太阳公公,像太阳姐姐。想想,平时谁嘱咐过你。生:妈妈嘱咐我,每天要完成作业。(练习说话,出示幻灯片)师:听了妈妈的嘱咐,你觉得心里怎么样?
纹,湖面的地方,4
生:很感动,我觉得她很关心我们。
师:是啊,这凝聚着感动和关心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指导朗读,用亲切语气)生:亲切。
师:现在,谁来做一回太阳公公,来嘱咐嘱咐。生读。
6、体会决心
师:语气亲切多了,字字句句都凝聚着太阳公公的关心,师:小种子们听明白了吗?谁来回答太阳公公。生: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要泥土中去生长。师:从小种子们的回答中你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种子们决定去泥土中生长。生:我从“一定”读出了小种子的决心很大。师:你真会读书,我们一块来大声地回答。(生齐读)
师总结:同学们发现这里的太阳公公和小种子都会说话了,这里用到了拟人修辞手法。同学们记住,运用拟人写法具体生动地描写故事情节,这是童话故事的特色。再次读一读小种子们的话。
7、学习“选择”
师:是不是所有的小种子都明白了太阳公公的话?
生:不是。
师:有两颗小种可不是这样想的。
自读提示:两颗小种子是怎么想的?(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A、(体会富翁种子)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颗小种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懂它的心思。生自读。
师:指名读小种子的话 生:读小种子的话。师:小种子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它不想到黑黑的泥土里,它想变成百万富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生:因为那里金光闪闪。
师:小种子看到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它会想什么? 生:它在想,这里一定有很多金子。
生:这里金光闪闪的,我落在这,一定能做个百万富翁。
师:所以他说生: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肯定有数不清的宝物,到那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师:瞧,当时它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啊!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到吗? 生:一定,准会
师:他自己以为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准会变成富翁。事实上是这样吗? 生:不一定
师:用上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这颗种子? 生:自以为是。痴心妄想
师:他觉得自己的想法一定是正确的。来,读一下。生:读。师:于是它就向—— 生:沙漠飞去。(体会快乐种子)
师:这颗种子被沙漠迷住了,另一颗种子呢?。生:读——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会给我带来欢乐。师:你想到了什么欢乐。生:可能它想,可能有很多银子。生:可能它想和小鱼交朋友。生:可能想,我可以游泳。
师:它可能会想,它可以不停地划船,多开心啊,我们一起读出它的快乐。生齐读师:于是它就向—— 生:湖泊飞去。
三、创设情境
师:孩子们风伯伯来了,我们可以动身去旅行了,(播放风声)太阳公公有话说。(男生)师:小种子们一起回答。(女生)生: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要泥土中去生长。师:到哪去安家呢,咱们还是一边旅行一边决定吧!师采访生:生读 一颗种子,另一颗种子
师:决定好了就住下来吧!时间过得真快,一年过去了,不知道你们在自己的新家生活的怎么样?
生:我去了沙漠,可惨了,不但没找到宝贝,而且连水都没有,所以我早就干死了。生:我去了西湖,可我并不快乐,因为没有泥土根本无法生根长叶,早就淹死了。生:我去了拉萨,那里太冷了,我根本无法生存。师:去泥土的种子们,你们过的好吗?
生:我去了北大荒,在原野里生活的很开心,你看我正在茁壮成长!生:我长在花园里,那里有充足的养分,我还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师:看到你们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总结明理
师:同学们,那到底为什那两颗种子落到沙漠和湖泊的种子没存活下来呢?大家找找小种子自身的原因。
生:追求财富,被迷惑了。(找找书上,从哪看出他们被迷惑了?)师:是,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只是表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爱幻想。
师:是啊,不能一味幻想财富和快乐。
一定要—— 生:脚踏实地。师:还有哪些原因?
生:他们太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肯定会吃亏!师:我们要听长辈的建议,不能自以为是想怎样就怎样。
师总结:是啊,大部分种子听了长辈的指导,茁壮而快乐的成长着,而两颗种子却为自己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得到了一个教训(多媒体出示句子):记一记
出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被美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必须脚踏实地,多听别人的建议。
五、拓展延伸
1、编一编
第二年的秋天,那些在泥土中生长的蒲公英们也成了妈妈,她们的孩子就要去远方了,妈妈会嘱咐什么呢?他们又会怎样选择呢?(动动脑筋,自己编编)
(出示提示:蒲公英妈妈__语重心长_地_嘱咐___孩子们:“孩子们记住,不要去表面金光闪闪__的地方,因为_那是沙漠__;不能去_表面银光闪闪____的地方,因为__那是湖泊___。那些地方虽然表面上很美丽,实际上却充满了危险,只有__黑黝黝的泥土____才是_你们生长的地方_____ 师引导: 一颗种子说:“瞧!那里多好玩,我们一起去那里安家吧!”
小种子们回答:“不行,你忘了妈妈的话了吗?黑黝黝的泥土才是我们的家。”)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再一次生活选择,让我们知道一定不能被事物美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通过刚才跟老师的合作,发现同学们都学会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了。
2、送你一个词(脚踏实地)师总结:在生活中,愿每个小朋友都能做一颗脚踏实地、不被事物外表迷惑,能听取别人建议的小蒲公英种子,好吗?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作业:
1、为蒲公英设计名片。
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 金光闪闪(富翁)早已干死
湖泊 银花朵朵(欢乐)早已淹死
泥土 黑黝黝(脚踏实地)茁壮成长
【教学反思】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用拟人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从而告诫人们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语言通俗易懂。我以“嘱咐”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进行了较为细腻的教学处理,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直观导入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播放蒲公英动画,了解蒲公英生长过程。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及从旧知识来设置悬念,揭示课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品味重点,层层递进
首先,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时,抓住“嘱咐”这个词,我进行了层层递进的教学。这一环节,先引导学生理解“嘱咐”的意思,即告诉某人 “可以怎样,不可以怎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随后的“生活中有谁,也用这样的语气嘱咐过你?”进行说话训练时,学生积极参与:“每天早晨,我上学时,妈妈总是嘱咐我过马路多看看,要小心车辆。” “考试时,老师嘱咐我们细心答题。”在学生已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用“嘱咐”说话后,我并未停止训练,而是让学生回想父母老师在嘱咐时的神态、语气,进而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都谈到了长辈们的关心、爱护,以此,把生活情感转移至文本情感,学生不难从文本中感受出太阳公公对小蒲公英种子的关怀与疼爱,此时,让学生做一回太阳公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次亲切读“嘱咐”的话,已是有声有色,入情入境。接着,通过文本与图片展示更直观了解沙漠、湖泊的特点,理解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体会小种子们的决心。为下文的情境体验做铺垫。
三、移情文本
教学中,通过分角色朗读,设置情境等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生生配合 “移情”课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把整个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蒲公英的种子带着小降落伞,乘着风儿,飘呀飘呀,飞到田野、飞到小溪、飞到沙漠„„优美的语言,广阔的空间,打开 9 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然后结合课文蒲公英的种子三种不同的选择,泥土、沙漠和湖泊,让学生明白只有落到肥沃的土地里才能茁壮成长,贪图外表的金光闪闪和银花朵朵,最后的结局只有是干死,淹死。然而,文本所要揭示的道理是个难点,需要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得出。这一点在教学中体现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讨论。
四、拓展延伸
结尾的小练笔设计,让学生们想象一下,第二年这些蒲公英种子也有了孩子,蒲公英妈妈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教学中逐层点拨,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作业设置
最后的作业安排:请为蒲公英设计一张名片,先画画它的样子,再向大家介绍它。作业形式能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