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0:2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第一篇: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大幅度的提高,因此艺术设计的发展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国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过跟国际艺术设计教育经验相比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因此在未来的艺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就应该取长补短,借鉴优秀经验,及时解决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中的问题,促进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

前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由于受到了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现代教育模式的影响,不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还为今后的艺术教学模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般的现代设计都是结合了多种元素进行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系统性,已经在传统的设计理念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下,传统的艺术设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有了新的突破。

一、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场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要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这就导致高校艺术设计必须迅速发展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在高校中纷纷开展了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为我国的艺术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很多高校开展这一专业,不仅是专门的艺术院校,包括很多的民办学校、综合性大学或者是一些独立的学院都纷纷开展了艺术设计专业,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设置,很多学校也培养了大批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因此艺术设计专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景象,不过随着专业的开展,很多时候也会存在问题,特别是扩大了艺术设计领域的范围之后,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要想促进艺术设计的长足发展,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解决。

二、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规模过大

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类的招生达到了百万人以上,并且随着这一专业的发展,招生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为高校增添了很多的生源,不过这些人才的培养需要计划,如果因为盲目的扩招,导致市场上艺术设计人才工作于求,就会导致很多毕业生无法找到本专业的工作。高校扩大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范围,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效益,因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费比较昂贵,基本都是一万五千元一年,比其他专业的学费要高出很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校获取了经济来源,如果是这一原因的影响,一些学校为了经济效益,还会采取降低录取标准的方式,这样就会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毕业的就业情况。同时盲目扩大招生也直接影响着师资力量与学生培养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队伍发展滞后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因为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对艺术设计人才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这就成为了学校师资力量的挑战,如果学校的教师不具备优秀的艺术设计能力,就无法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够认真负责或者是由于教师队伍发展滞后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包括在后期的社会实践中由于经验不足导致很多的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率。再一个,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并且不注重创新,就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比较陈旧的,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是指引学生成长的重要人物,所以要想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首先要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这就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有目的进行规划。

三、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一)提高招生质量

招生的质量是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因素,根据艺术设计固有的特点,本身就是比较综合性的科目,因此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必须注重招生的质量,尤其是要招纳一些具有艺术基础知识的学生,虽然目前很多的艺术院校招生的门槛比较低,特别是对文化课的要求不高,一般文化课只要达到一个比较低的标准就可以参与艺术考试,因此对于艺术成绩的要求就是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不过大部分的艺术院校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考察范围不大,尤其是考察的专业知识面比较窄,这就直接造成了生源的素质不均衡,而且也无从考察学生的素质能力如何。因此在学校招生的时候,需要注意考核的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并且要注意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是基于一定的基础的,这就要求在招生的时候控制好招生的质量,为今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在学校中培养艺术设计人才,主要是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明确培养人才的基本目标,因为知道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能制定合理有效的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因为学生来说,除了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还应该具有足够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等,这些对于艺术设计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利的。当学生做好基础的学习之后,就可以为今后的实践学习做好基础,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校不断的优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有助于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具有足够的就业竞争力。会涉及到很多其他的因素,这就导致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课程结构,并且要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习的是一些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学校也会安排一些选修课程,主要是辅助学生的进行一些文化或者是其他科目的学习。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是有必要的,为了培养出综合性的人才,就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

(三)优化学校办学层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艺术设计在社会的推广,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了解艺术设计的内涵以及具体的作用,这就导致学校在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方向,因此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目前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需求却非常多,尤其是需要一些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人才,各行各业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为高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优化办学层次,并且能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艺术设计的学生能够在学校中就接触一些实践活动,这样在就业的时候就会具有竞争力。学校还可以不断的完善教学设施,并且要引入更多的优质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的理念,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不断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并且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满足市场的需求。

结论:在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中,不仅是要加强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能力,还要使得这些人才能够尽可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和培养,将艺术设计专业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对于培养人才的模式需要更多专业的人进行研究,学生需要吸收的新鲜的养分,特别是促进学生具备创新意识非常重要,当学生学习的艺术设计结合了现代设计理念以及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就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将来可以在艺术设计领域有更高的造诣。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J].刘雪.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3).[2]探究高校艺术设计现状与教学模式的发展[J].郭心宏.现代装饰(理论).2017(01).[3]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市场需求[J].刘畅.科技创业月刊.2007(09).

第二篇: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路

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路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教育中介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在政府和学校之间慢慢建立完善。可以说,教育中介组织在协调政府、高校的关系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西方的教育中介组织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我国的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起步较慢,而且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通过文本梳理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总结国内该命题的研究特点,呈现的倾向,并为此类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从而提供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的发展进路。

关键词: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发展进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政府管理职能逐步转换,政府、学校、市场和个体教育消费者的关系产生了重大变革,教育中介组织作为一种新兴社会组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教育中介组织是构成现代教育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具有重要作用。教育中介组织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直接的满足了民众的教育需求,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无疑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教育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在协调政府与高校之间关系的同时,在另一个层面也协调了高校与教育需求市场之间的平衡。对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公平的实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梳理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探讨未来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进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

一、我国对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

(1)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现状的辩证分析

我国学术界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并没有出版相关书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基本上以论文为主。笔者在CNKI中以“教育中介组织”为关键词,匹配类型为“模糊”进行检索,1979年至2010年,我国对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为491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32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仅为3篇。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关注度不高,学位论文更是少之又少。笔者通过阅读整理这些关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理出了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些内容既包括教育中介组织的涵义、特征、作用以及分类等基础研究,也包括目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措施,另外,对于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问题也有涉及。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倾向,那就是国内学者大多倾向于对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研究。就有关教育中介组织或机构的研究文献检索统计情况而言,在本人从“中国期刊网”1994-2010年16年检索到的公开发表的有关教育中介组织(机构)的论文中72篇,直接涉及教育评估中介组织(机构)的文章49篇,占所有检索到的关于教育中介组织(机构)文章总数的68.1%;直接涉及高等教育评估组织(机构)的文章35篇,占所有检索到的关于教育中介组织(机构)文章总数的48.1%,而占教育评估中介组织(机构)的文章总数的71.4%。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大多数是对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研究,而对于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倾向于对高等教育评价性中介组织的研究。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者更偏爱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的研究,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有密切联系,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扩张,高等教育评估组织也逐渐发展起来。

(2)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内容综述

笔者通过阅读大量论文,归纳出我国关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研究。一是有关教育中介组织的基础研究,二是有关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之间关系的研究,三是有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必要性的研究,四是有教育中介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五是有关治理教育中介组织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对于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教育中介组织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包括对教育中介组织的涵义、特征、功能、类型的研究。我国对教育中介组织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政府与高校间中介性组织产生背景、中介性组织所承担的角色、教育中介组织结构与功能以及政府与高校间中介性组织的构建等方面。“如何处理好高校与政府、高校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发展教育中介组织,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西方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已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的浪潮,也是催生和发展教育中介组织的土壤。”。

我国学者对于有关教育中介组织产生的必要性的研究也是比较丰富的。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中,政府承担了咨询、评估、监督等职能,教育中介组织的建立,使得教育管理职能分离了出来由教育中介租住这样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所承担;教育中介组织的建立,对于协调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增强高校自主招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育中介组织在办学资格评审,教育质量水平的评估,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信息的传播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对教育中介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的研究我国学者可谓是各抒己见。教育中介组织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组织架构不规范;职能定位不准确;执业队伍素质不高;服务收费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教育中介业务市场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最后关于治理教育中介组织问题的研究。由于政府和社会公众认识不到位,中介组织发展缺乏激励;行政权力进入中介市场,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政府部门的“自利”活动,监管不力,带来社会中介组织违规执业,我国教育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是不言自明的。如何解决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二、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路

教育中介组织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期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新生事物。由于我国教育市场相对滞后于经济市场发育,以教育经营服务为主体性特征的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改革步伐。聚焦于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既是充实、发展教育理论需要,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市场经济推进的现实需要。

那么中国教育中介组织的研究未来发展进路如何?

(1)加强教育中介组织研究基础研究,澄清人们对教育中介组织的误解,树立正确的教育中介组织观及其发展观。

近二十年来,伴随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以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政府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日渐深入,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投资体制等一系列的改革在不断探索中并取得积极成果,教育中介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然而,相对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并不够,政府的干涉在教育领域过多,使得教育体制改革并不是很成功。不得不说,政府对教育管的过死过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的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加强教育体制的改革,政府逐步放权,进一步明确教育中介组织性质地位功能,完善教育中介组织的立法,引导大众对教育中介组织的科学认识和合理建构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大力发展教育中介组织成为促进我国当前教育市场正常发育的重要使命。[2][1]

(2)加强教育中介组织的立法工作,明确教育中介组织研究准入制度,规范教育中介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占整个国民生产体系比例将不断上升,教育也作为一种服务型产业,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国民教育需求的增加,终身学习成为潮流,教育资源的共享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如何充分满足社会各方面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激发各类教育机构持久、旺盛的活力,确保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挑战,教育中介组织在为民众提供教育服务咨询,协调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中无疑扮演者重要角色。然而,目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规范性、独立性及专业性都不强,这与教育中介组织在国内受重视程度不深、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有很大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依法治国是基础。因此,完善教育中介组织准入制度,规范教育中介组织市场,通过立法,保障教育中介组织的合法权利,规范教育中介组织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对教育中介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防范于未然,是促进其更好的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发挥其教育信息服务功能,从而提升教育中介组织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3)加强本土化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中介组织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和与之相伴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人口的跨区域流动和工业化、现代化的加速,大量中青年农村人口向非农业和城镇大规模的流动和转移,这种无序流动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外,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给许多以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目前,我国教育中介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其发展尚处于形成和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加强本土化研究,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中介组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教育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没有必要的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教育中介组织做有效的连接和有力的支撑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盛冰.教育中介组织: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高教探索.2002.3.[2]郭庆.中国教育中介组织研究——机构诠释与发展对策[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

文.2004

[3]任海,李红冠,张志超.教育中介组织的困境与发展出路研究[J].中国成人教

育.2010.15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Future Approaches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tep by step,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as a new type of social organiz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raduate school has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oordinating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relations in a sense.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quickly , but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s solw.what’s more, there have been a series of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 ,summes u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mestic studies of the proposition, shows some individual the views of the tendenc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uch research, so as to provid the futhreof research approach of the 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Key words]educational medi-organization;present situation;future approach;

第三篇: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浅析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快速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艺术设计已经成为继计算机学科之后第二大规模的重要学科,相关院校多达1300余所,全年在校生高达120万余人。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过去实行的师徒承传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与考验。因此,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中国整体设计水平与全民审美能力。

开展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我们必须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目标影响着培养模式的执行,良好的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完善。结合国外艺术设计教育先进思想与中国特色国情,笔者将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注重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和顺应社会需求的专才,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注重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设计师,为各省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模式必将紧紧围绕该定位展开改革与探索。

一、实行两段式教学改革,倡导“厚基础,宽口径”,实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重大突破

适应高等美术院校扩招后所面临的新形势,中国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全新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宽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从年级制向两段式教学机制转变,从传统的导师制向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转变,建立宽而厚的基础教学,与特而专的工作室训练相结合。

所谓两段式教学,即学生在一年级阶段实施基础课教学,在二年级以后实施工作室制教学或专业方向教学。两段式教学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学改革的产物,是中国美术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符合国际艺术教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中国美术学院自2002年成立设计基础部(由于系部调整,现更名为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以来,集中了艺术设计基础教学资源,模糊了一年级学生的专业界限,淡化了各门专业的界限和技能,在全面梳理艺术设计各专业现有课程和共有知识点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多元、多维、多向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该体系包含设计基础理论教学、造型基础教学、设计基础教学三大教学模块,为实现一年级学生从“自然人”到“设计人”的过渡做积极准备。

在集中教学资源、一年级学生生源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采用主讲教师大课制、任课教师小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既保证了授课质量和标准的统一,又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既统一又多样,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教师通过基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一年级学习时间内,不仅学会设计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用设计思维去寻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注重知识的接受和积累,更注重知识的合理运用和创造性发挥。

二、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改革,倡导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提前接轨

“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出现在欧洲,在欧洲的设计艺术院校“工作室制”教学中非常注重与实践项目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学生技术方面的教学,学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在中国,受中国学生人数多、“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具备教师资格与实验师资格)参差不齐、教学模式单一等条件限制,我们的工作室承担了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任务,关于学生技术方面的学习主要在实验室由实验师指导完成。

工作室主要以现有师资队伍为依托(学科带头人负责整体工作,老、中、青教师传帮带),以新时期社会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为引领,通过对研究方向的整合、梳理,成立若干平行并举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一定的研究方向的定位,不同工作室根据不同定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并承接相关的社会实践课题。学生通过一年的基础教学,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社会的需求,选择进入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实现工作室与学生有机的双向选择。在工作室教学中,课题制教学特点显著,导师根据承接的课题开展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的专业教学,导师将与该课题相关的知识核块、知识点与能力培养设计成统一的训练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主动掌握与应用各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按照重思维、重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教学相长。不同工作室在编制上虽然互相独立、互不影响,但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面对庞大的社会课题,不同工作室应团结协作,共同应对解决。

工作室制的建立与执行,有利于各工作室教师团队对本研究方向开展深入的探索、剖析,以带动专业建设的全面发展,缩小艺术设计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工作室制有利于提升学生研究水平与实践能力,摆脱了以往不同研究方向同一教学体系的局面,教学内容、体系不再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罗列,而是更有针对性、启发性、研究性。同时,工作室往往承接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课题与项目,学生可以在艺术设计的实战历练中提升实践能力,摆脱以往只会“纸上谈兵”的被动、落伍局面,让学生想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以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高标准的需求,提高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行实验教学改革,倡导“艺术与技术并举”,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艺术设计从本源上来说,旨在解决“造物”问题,在培养学生全新设计观念的同时,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来实现“造物”的根本目的。在计划经济时代,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拥有的实验教学资源十分匮乏,设计理念与作品的实现主要通过传统的手工艺和校企结盟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有限,实验教学所占份额有限。进入市场经济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原有格局被打破,全新格局在逐渐形成,艺术设计的实验教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实验设备的高科技含量和使用率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与高科技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满足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和高端科研的需求,实验教学的重点在于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模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课内外结合,实验教学大纲体现教学指导思想,与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在实验教学体系上,可分为三个层次:(1)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实验教学。艺术设计从来不是纯理论性质的学科,而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大亮点。(2)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该些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是相对纯实验的课程培训,当然,其中也不乏创新设计以及理论知识讲授的成分。(3)开放性实验。实验教学也为学生参加专业展览、专业比赛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验的空间。

现今的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已非单纯的技能培训或实践操作,更多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传统与时尚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结合,艺术设计实验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国际性。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对教师队伍提出了要求与挑战,而现今教师队伍中“双师型”人才却相对缺乏。“双师型”一词最早提出在原国家教委印发的《国家教委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之中,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虽各有不同,但从标准上来看,“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师系列职称和本专业的相应技能、技术应用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在艺术设计教育由规模扩展到内涵发展的今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必将推动艺术设计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是笔者对高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几点观察,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度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编.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2]袁熙?.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史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李钢.现代设计工作室制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2).[4]蒋剑平.试论艺术设计专业从传统教育模式向工作室制创业教育模式转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F12期.[5]严长远.浅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6]孙百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6).[7]王晓芬.两段式教学改革与一年级学生思政工作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08年12月.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轩蕾)

第四篇:我国企业绩效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绩效考核模式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新经济时代,绩效考核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都流于形式,收效甚微。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现阶段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并适合相关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的新思路,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和发展潜能,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进而推动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关键词】绩效考核;企业管理;解决策略

绩效考核是企业内员工任用和调配的重要依据,考核的结果与薪水、升职及奖惩相挂钩,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开展工作和组织决策。因此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内容。因此,对我国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设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一、我国绩效考核的流程模式

首先,人力资源部制订绩效考核办法,发放绩效考核表,员工以本人的实绩与行为事实为依据,对本人逐项评分,进而直接主管以员工的实绩与行为事实为依据,对员工逐项评分并写评语。然后,业务部门或职能部门进行综合评核打分,总评核后直接主管将考核结果告之员工,并有由直接主管与员工面谈,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按照员工季度或年终考核的分数汇总至人力资源部存档,人力资源部对年终考核结果做出分类计分析,报主管总经理签核。

二、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问题

(一)没有重视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本应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第一个主要环节,但我国很多企业远还没有做到如此,在我国企业中,工作分析还未受到普遍的重视,岗位职责模糊。这样一来,一方面失去了判断一个岗位工作完成与否的依据,从而岗位目标难以确定,导致难以进行科学考评;另一方面各岗位忙闲不均,存在着同一职级的不同岗位之间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差别较大。结果往往导致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的岗位上的员工,最终可能未能被评为优秀。

(二)绩效考核的标准设计不科学

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设计不科学,表现为标准欠缺、标准与工作的相关性不强、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过于单一和标准没有量化等形式。首先,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标准的设计不合理甚至没有标准,主观印象或感觉的评价较多,极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其次,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工作标准中只有一些文字性评语,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分的标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再次,采用单一的、省时省力的综合标准。这样的标准,不仅模糊性大而且执行偏差也大。结果,评先进变成评“人缘”,选拔干部变成搞平衡,存在着轮流坐庄现象,没有顾及人才有能级差异的客观现实。最后,工作绩效评价如果要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就必须使实际绩效相对于标准的进展程度或者标准的完成情况是可以衡量的。

(三)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考核结果无反馈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根本没有多少考核信息可以反馈,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根本不知道应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工作。第二种是考核者主观上和客观上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考核行为成为一种黑箱操作。第三种是指考核者无意识或无能力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这种情况出现往往是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

三、我国企业绩效考核的发展对策

(一)树立科学绩效观

绩效考核作为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显得越来越重要。绩效考核是晋升和培训工作的依据。通过定期考核,也可以使员工自己了解在哪些方面已有提高,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绩效考核为组织的各类人员提供一个畅所欲言机会,有机会揭露工作中的那些低效率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强化正确行为,绩效考核还是奖励的合理依据。当前,国企一些旧的观念和传统做法还未破除,要想建立一种新的制度尤其不易,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中,除非企业的领导层能坚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否则无论出台哪种方案,最终都会无法有效运作。

(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发现、评价每位员工工作的长处和短处,以达到扬长避短、持续改进和提高绩效的目的,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首先,从机构编制、定员、规范岗位、编制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开始,从新梳理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环节,夯实工作基础。其次,公司要明确绩效考核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利用过去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充分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消除不同单位之间不同尺度、不同标准的差异,对原有的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最后,考核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脱离单位的中心工作,绩效管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还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减轻考核组织者的工作量。

(三)绩效考核与薪酬有效联系机制

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考核、反馈、职位说明书等相关方式,在短时间内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在企业中的“你有、我有、大家有”、“平均主义”等思想,通过考核使国企的管理者更加清楚了解员工的知识、技能及不足,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以绩效薪酬(浮动薪酬、奖金和年薪)作为浮动薪酬,配以“等差图表法”和“强制选择法”等方法,力求“业绩定岗、岗薪相配、弹性工资、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薪酬的制度。

(四)进行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

不懂沟通的经理不可能拥有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再完美的考核制度都无法弥补经理和员工缺乏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排除障碍,最大限度的提高绩效。沟通应该贯穿于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有效的绩效考核反馈,应该包括观察与讨论两个步骤。观察可以通过亲自观察或报告、会议等来进行,管理学中叫做“走动管理”;讨论则需考核人员预备考核者通过实际的交谈与沟通。有效的反馈不仅能使主管人员切实掌握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更能通过交谈与沟通时及时肯定成绩,提高员工的满足感,达到一种激励作用,以使其更努力地工作。

现代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通过规范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对绩效考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该予以正视、分析并解决,从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在激励员工、培育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军芳.浅谈我国现阶段企业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5):247-247.[2]姜中艳.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对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4):15-16.[3]赵继会.我国企业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全国商情,2011(6):16-17.[4]季林乔.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32):61-62.

第五篇: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高校的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高校国防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与意识,能够从思想、政治和技术等方面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的国防教育。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使大学生服务于国防现代化,大学生作为高新人才,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国防现代化的优势,将国防现代化的思想与当前的国际形势融会贯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坚定大学生政治方向、培养大学生公民道德、塑造大学生心理品质。高校国防教育是培养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人才,既是社会群体的一种,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会成为社会思想的潮流,如果通过国防教育塑造起他们的爱国主义信念,就对全社会的爱国主义思想会起到引领作用。在高等院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仅是建设强大国防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客观需要。

当前国际形势仍然较为复杂,只有认清了形势才能更好的开展国防教育。冷战结束以来,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纷纷调整了军事战略,加强了军事设备的研发与发展,从整体上改变了我国周边的军事环境。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同接壤的周边邻国之间都存在着悬而未决的边界领土问题;我国同周边国家还存在着严重的海洋权益的纠纷,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着诸多不利和挑战。此外,我国地缘环境较为特殊,我们处在海洋地缘战略区和亚欧

大陆地缘战略区的交界处,是陆上势力和海上势力争夺的焦点,我国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我国的强大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必然相悖,我们永远不能忽略和平背后潜伏着的危机。如果大学生树立了“居安思危”的思想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就能保障我国的综合国力持续增长,能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因此我们就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立足于强大的国防实力,力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此目的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的状况如何。

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彼此相互包容、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平时期,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活动来发挥:搞好大学生军事训练工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依托培养高校做好后备军官的培养工作,为部队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军队干部;做好征兵工作,积极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军营建功立业,为军队输送高素质军事人才;积极研发高新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搞好大学生军事训练对加强国家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对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有着神圣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我们应当提高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认识,改进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高校国防教育的效果,推进高校国防教育和谐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许多高校对国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组织机构设立和管理体制仍不完善。目前,由于对高校国防教育重要性思想认识有偏差,加上对国防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使得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知识单纯的教,而没有讲授其中的精髓问题,其综合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甚至有些人还认为,国防教育是军分区、人武部、军事院校的事,国防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军事人才应由军事院校培养,地方普通高校能简单地搞一点军训,开设一点军事理论课便可以了,没有必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显然,这样的看法是荒谬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现在全国普通高校都要求开设军事训练课和理论课,但是还有很多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有的高校虽有,却有名无实,只是挂了一个牌而已,连上课的教室也存在困难,教学管理上就存在更多问题。

二、高校国防教育训练内容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军事技能训练停留于表面功夫,缺乏专业性的教学内容,如武器操作、军事地形学、擒敌术等,根本无法形成实际战斗力,军事理论学习方面,有的学校未采用系统性教材,对部队常识、国际军事前沿知识等涉及不多,在国防思想灌输方面课时较少,力度不够以及在军事技能与军事理论、思想灌输三者之间存在各自为战、相互脱节的问题。

三、高校国防教育未走上法制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在我国,将国防教育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要想将国防教育扎扎实实的开展好,使其走上法制化、经常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从学前,到小学、中学、大学,国防教育都应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

多年来,在教育领域的国防教育形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军训,而这仅有的军事训练科目也只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展,而在剩下的几年大学生活中,学生接触到有关国防知识的几率几乎为零,这种短期、单一的国防教育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起到培育和巩固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作用。近年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有关要求,各高校相继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但在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上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这种形式单一的教学模式远远达不到让青少年确立国防观念的目的。

要想真正在高校发挥国防教育的巨大功能,首先必须对高校国防教育进行准确定位,如果对国防教育定位不准,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效果也就很难让人满意,也是对国防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这就需要我们全面认识和把握高校国防教育的多重功能。高校国防教育具有强大的国防教育功能,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教育的重要补充,同时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德、智、体、心、法等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也对高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各方面的功能有全面的认识,懂得国防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

意义。归于源头要将高校国防教育的首要目的放在服务国防上,通过高校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

从教育方法上有所提升是必要的选择。因材施教、注重细节、循序渐进,是国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要改变那种轻视国防教育课程的态度,要认识到它实际上是一件关系到全民族素质、全民族思想观念的问题,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千秋万代利益福祉的伟大事业。要切实将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国防教育课程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其他课程视为平等关系,要严格评价标准,采取正规化的考试考核方式,要专门研究国防教育的组织和开展,在指导思想上要予以明确,在服务方向上要切实与国防事业需求相一致。

进行国防教育,要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题不放,并要给爱国主义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学校做起,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更是要深入实处,落实到位,是大学生具有系统的国防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为国家的现代化国防建设做出贡献。

下载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基因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于贵穴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3期 [摘要]基因产业是我国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同时又面临发展机......

    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社区警务强调警察与社会公众和谐相处,通过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以全社会的力量抑制与预防犯罪。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甚至......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最终5篇)

    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在这个和平发展的年代,人类社会战争并没消除,局部战争仍然不断。但当代大学生似乎普片没认识到这些。很多人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斌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 摘要:有机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发展方向。我们必须认识和把握有机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内在意......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孙玉萍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8期 [摘要]文章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调查出发,认为高校青......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 2009-4-7 中宏数据库 摘要: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大中城市资金、技术、市场、信息和人力资源集中的优势,借助高新技术应用功能的多元化、经营的国际化......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模版)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2008-07-26 22:45:45 摘要: 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建设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现状及发展策略 收 于阅读被公众chen19870631藏2009-04-23数:转 285藏: 公开举报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推荐给朋友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