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0:4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文化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文化教学反思》。

第一篇:茶文化教学反思

茶艺教学反思

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升华到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微妙地融入了道家、儒家和释家的哲学色彩,和多民族人民的礼俗,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茶艺是华族传统艺术之一。以茶敬客,早已成为华族的传统礼节。一杯清茶,联系了彼此的友谊许多风雅之士,也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代的变迁,茶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在现代社会里,茶老少皆宜,并已形成一种风尚,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讲究饮茶的艺术。对于华人来说,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宋代诗人这么写道: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字都更改,柴米油盐酱醋茶。

实践也证明一个人受传统人文文化影响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质也越高。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校开设了茶艺小组,我有幸成为茶艺小组的指导教师。说实话,在一开始接受任务时,对于茶艺我的了解并不多。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上网查询、阅读有关的书籍,还向有此爱好的人请教。了解越深,越感受到茶艺的魅力,更在活动中感受到茶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培养爱国情怀

我一直难忘在第一次课上,我班调皮的何天宇问我:“喝茶就是喝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讲究?多麻烦。”他的提问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同感。有的学生就说:“我爸爸也喜欢喝茶,但是我看见他就是把茶叶放在水杯里泡了就喝,没有像老师说的那些步骤嘛。”对于他们的疑问,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放了一部关于茶的科教片。片中详细的介绍了茶的历史,茶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茶文化的深刻含义。学生们看了以后大受启迪。他们没有想到小小的一片茶叶竟然有那么大的学问。当他们得知茶叶在几千年前就飘洋过海成为了西方社会上层阶级特有的饮品,甚至还因此发生过战争有不禁惊叹。当我说到中国就是茶叶的出生地时,同学们不禁拍手叫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这不是进一步向我们证明了茶文化的根基

就是牢牢扎根于爱国主义的沃土之中,在学习它的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学会如何做人

由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往往重视技术层面的教育,如科技、电脑、信息、工程、外语等。这对提高人的技能和科学水平无疑是重要的。但这并不能影响或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不少青少年沉湎于电脑、成为网虫,甚至走火入魔的事实,正说明科学技术不能代替人的素质的提高。北京一位大学生用硫酸伤害动物的极端例子,也说明智商高而人文素质低下的人是多么可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为教育当前当务之急的事。在茶艺活动中,我发现茶艺正是找到了一种从外在到内涵都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的好的中介。

当前的社会浮夸之风盛行,我们不难发现这对于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急功好利,见利忘义,追求享受这些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也能找到。在悠扬的古筝声中,静静地品茶,“忘却自我”,对人的心灵就是一种最好的洗涤。在茶艺展示中有许多动作。比如“凤凰三点头”、包括动作、神态都在教育学生如何礼貌待人,这对当今的竞争的社会而言是难得的。

三、增加课外知识

我国的茶文化既有民俗文化的特点,如茶艺、茶德的规范表现和传播。又有实物文化的特点,如茶叶、茶具的品位和价值。还有学术文化的特点,如宣扬茶文化的诗文书画、表现茶文化的音乐歌舞、普及科学饮茶知识的各类载体。在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无形中掌握了许多课外知识。从茶的对联、有关茶的诗歌、字画包括古今名人与差的小故事。从而更增添了对茶文化的兴趣。在实践中我感到茶艺正是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为目标,通过茶艺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最终落实在学做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上。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同,文明礼貌,尊师敬老,互助互爱,诚实醇朴,一丝不苟,这些好的品质,都可以通过少儿茶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育和提高。我愿在这片沃土上继续耕耘。篇二:《茶文化》说课稿

《茶文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茶文化》,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把茶文化知识活动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课前内容布置,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学生汇报展示。

二、教学对象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一)在《茶文化》教学方案中我将致力于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关于茶的起源、茶叶分类、茶的制作过程、茶的功效、茶具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传授给学生极具实用价值茶叶知识,使学生成为茶叶文化传播者!

情感目标:通过对茶叶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茶的起源

2)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 3)茶具、茶道与茶艺

五、教学方法

主要是以“行动导向”体验教学法为主,结合启发式、讲授法、情景演示和小组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出任务进入课堂的主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对茶叶分类品评对比,进行新知的探究,教师启发、讲授,并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点评、精讲和知识的提升;学生现场观摩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从而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最后通过体验和操作两个层次的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六、学法指导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将这三种学习方法作为指导,注入了预习准备环节、分组讨论环节、体验活动环节和能力训练环节,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体验活动环节中让学生观茶、品茶、评茶、说茶,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的全方位刺激,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探究,分享感受;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茶文化》教学设计流程图

(一)[导]导入(2')

(二)[动] 1.茶的起源(4')[总] 2.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19')3.茶具、茶道(8')4.茶艺表演(10')

(三)[落] 小结(2')

1、回顾总结;

<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2')

1、提问学生。

2、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一页都渗透着茶的芬芳,在课件里我设计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片,由此带领学生走进中国茶文化,导入新课---茶的起源。

(二)新知

1、茶的起源(4')

唐代的茶圣陆羽,曾在自己所著的茶叶专著《茶经》中谈到:茶之饮,发乎神农。向学生讲述这段关于神农的传说,帮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

通过图表,展示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使复杂难记的历史发展一目了然,学生也通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回答问题而加深记忆。

2、茶叶的分类(12')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我充分利用“行动为导向”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发放给每个小组一碟茶叶,例如:发红茶茶叶给学生自己开汤审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看

干茶、观汤色、品茶味,并看课件中的图片与录像,结合实物展示和生活常识辨别茶叶,由学生自己总结不同茶的特点,结合教材讲解茶的制作和名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看茶、品茶、说茶,培养了观察、思维、归纳能力。

3、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7')

通过举例、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各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

4、茶具、茶道及茶艺(18')

(1)说到茶,还不得不提及“盛茶的器”。在这个部分主要是由老师讲授,学生展示自家的茶具为主。

(2)总结学生对茶道的理解。

(3)茶艺表演

采用情景演示教学法,由我现场进行茶艺表演,学生观看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同时课件中运用图片的特效和叠加,及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展示优美茶艺,同步播放手部局部图片便于学生观察细节动作,让学生充分感受茶香幽幽、琴声绕绕、茶琴合一的美境,体会融传统茶艺和现代风韵为一体的沏茶艺术,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

(三)小结(2')

1、回顾总结;

八、板书设计

《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

二、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名茶的产地及茶的功效

三、茶具、茶道及茶艺篇三:茶文化

茶 文 化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茶文化,激发学生

对祖国的热爱,教育学生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在活

动中模拟表演的能力。

2.了解茶叶的分类,认识中国十大名茶

教学难点: 功夫茶表演

教学准备: 水、茶叶、随手泡、茶盘、盖碗、紫砂壶、品茗杯、闻香杯、公道杯、茶道、茶荷、茶巾、茶垫、茶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向学生展示茶具,提出问题。

教师问:“同学们,大家看老师讲桌上摆放的教具是用来干什么的?”,“平时的生活中是否喝茶?”。

学生:交流互动,回答老师的问题。2.通过学生们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茶的认知程度,并导入本课的教学。

师: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赋予了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有句俗语:“早上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不仅是一种健康之饮,更是一种文化之饮,灵魂之饮。

二、茶文化的讲解

(一)茶史:一杯清茶五千年

师:“同学们,你们对茶有什么样的了解呢?” 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茶多酚、咖啡因等多种具有药理原始社会: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关于茶最早的记载是在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据说在距今5000多年的原始社会,中原有位部落首领,被称为“神农氏”,他长着一个像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能够清楚看到食物在胃肠里的情况,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决定把所有的植物都品尝一遍,他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神农第一次品茶汤,看到汁液在肚内到处流动,好像“查来查去”,把肠胃洗得十分干净,于是将其命名为“茶”。神农氏是最早发现茶叶的人,他发现这种植物不仅味道清香,还能生津解渴,提神醒脑,并有解毒的作用。在神农时代,人们对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药用价值的阶段,通常是简单的咀嚼食用。茶是一种最经典的植物,生于名山秀水之间,得天地之精华,自5000千年前与神农相遇,便和中国人结缘。西周:据《华阳国志》载“公元前1000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有所产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最早的记述。东周:据《晏子春秋》载“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经作为菜肴汤料供人使用。

西汉:据《僮约》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这表明四川一带有 专门烹茶用具,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贸易的最早记载。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的第一次记述。隋:茶饮用开始普及,由药用演变为社交饮料,但在社会上层享用。唐:表茶文化的开始。茶扩大普及,有上层社会走向全民,以“饼茶”为主,讲究“煮茶”或“煎茶”。

宋:点茶与斗茶。历史上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一说。

元明清:散茶的崛起。元处于从唐宋的团饼茶为主向明清的散茶过渡阶段。从明朝起,中国茶向世界各地发展。1610年,荷兰(转载于:茶文化教学反思)人将茶从澳门运至欧洲;1618年,中国皇帝将茶叶馈赠给俄国沙皇。清康熙时期,东印度公司已将茶叶运往英国乃至世界各地,从此以后,中国茶遍布世界各地。

(二)茶叶的分类

中国的茶叶品种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大体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1.绿茶:不发酵茶,因干条绿、叶底绿、茶汤绿而得名。对防衰老、防癌、防辐射、抗菌消炎有特殊疗效。名贵品种有:

西湖龙井:浙江省西湖市以狮峰的品质最佳。一代伟人毛主席最爱喝龙井 碧螺春:江苏省太湖洞庭山

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 太平猴魁:安徽黄山北麓,“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

顾渚紫笋、雁荡毛峰、都匀毛尖、普陀佛茶等等。2.红茶:全发酵茶,发酵度80%,干茶色泽发红,茶汤红润。

正山小种:世界上最古老的的一种红茶,此茶胜过人参汤。红茶中的极品,是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产于福建武夷山,6万~8万颗芽尖方制成500克金骏眉)。滇红、川红、宁红等。3.青茶(乌龙茶):半发酵茶,发酵度20%,特点“绿叶红镶边”,分解脂肪,减肥健美,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名贵品种: 武夷岩茶:武夷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堪称国宝。在武夷山九龙窠峭壁上仅有6株大红袍的母树,是稀世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等。4.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如云南的普洱茶、湖南黑茶等。具有防治癌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功效。

5.工序。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6.白茶:微发酵茶,发酵度10%,我国茶叶中的珍品。芽头披着白毫,呈银白色。如:白毫银针、白牡丹。

(三)中国的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

三、乌龙茶茶艺表演

师:“同学们,茶叶的制作工艺复杂,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故名“功夫茶”。此功夫既是一种冲泡的学问、品饮的境界。茶艺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传统的回归。若真爱茶,喝的不仅是茶本身,还是一颗心,一片闲情,一种生活。”

(一)铁观音的由来

师:“今天我们就以安溪的铁观音为例,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功夫茶的魅力。”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色泽砂绿,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七泡有余香。关于铁观音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观音梦送茶》。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有一位茶农叫魏饮,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多年来,从不间断,一天夜里,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着兰花香味的茶树,正篇四:《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细致传神的刻画,介绍了江南名茶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的由来及其采摘、炒制和品茶的场景。全文向读者展现了三幅充满情趣的画面: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下品茶图,趣味盎然,令人神往。在作者笔下,辛勤的劳作、复杂的工艺都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明丽的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重在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感悟。带着眼睛去看,带着耳朵去听,带着鼻子去闻,带着心去感受,带着大脑去思考,就能体会到语言文字里所描绘的景,所蕴含的情,就能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为了能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体现“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以读代讲”,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课前进行了如下思考:无论是采茶还是炒茶、品茶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陌生体验。如果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三幅画面的未免仓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采茶和炒茶的品味,品茶以及对于茶文化的拓展放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

1、“清晨采茶图”:采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多,为了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清晨采茶图”特点的词语“美丽动人”,然后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采茶姑娘的美、茶园的美和劳动画面的美来感悟,反复朗读,细细感悟。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闭上眼睛,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之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高境界,并且激发学生的情感。

2、“入夜炒茶图”:课文中有一段介绍了制作碧螺春的方法,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先了解碧螺春制作的方法以及过程,在初步了解基础上,找出描写炒茶手炒茶动作的词语,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一次读时,我有目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能够体会焙茶手能够将茶叶制作的“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师傅的手艺肯定了不得。

作者说焙茶手那四个动作一个一个做很简单,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混淆,在他的提醒下,我和学生一起做这四个动作,才做第二遍,又很多学生已经分不清这四个动作的先后顺序了,还没有做第三遍,几个嘴快的已经在下面嘀咕了:“这些焙茶手真厉害

呀”、“四个相似的动作能丝毫不差,水平到家啊”、“他们做这四个动作时速度比我们要快多了”。更有趣的是一位学生在底下模仿作者介绍的“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时手脚大乱,左手和右手做一样的动作,学生“工艺茶”了。

最后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积累。并以品茶作为对背诵优秀者的奖励。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

1、学生朗读时虽然入情但不够动情,我还要多进行朗读指导。

2、课前没有鼓励学生搜集关于茶文化的资料,以至于学生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这些内容很陌生,没有深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时缺少语境创设,尽管教师范读,但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篇五:陆羽与《茶经》教学反思

陆羽与《茶经》教学反思 陆羽与《茶经》是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在本课教学中,我牢牢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陆羽不愧为茶圣”,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我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情诵读,使学生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

当然备课不等于上课,这节课我上完之后,发现了一些不足:就是后半部分的容量太大,导致一节课处理不完,勉强上完后,发现学生学的很紧张,不是很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备课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效果。

第二篇:《茶文化》教学设计

《茶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茶的分类与加工等知识。

2、通过收集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最早开始饮茶、种茶,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茶文化的风采。

(二)汇报收集成果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成果,组长首先介绍分工。

第一组同学用办“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茶的起源、茶的原产地以及茶树适宜生长的环境。

第二组同学以录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茶的分类: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第三组同学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大家泡茶用的水有几种: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第四组同学在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为每位同学泡一杯茶,使同学们感受到茶文化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三)拓展,确定下一研究课题

师:同学们了解了关于茶的很多知识,那么你能动动脑筋想想茶还有什么不同的喝法吗?

生1:我想如果给茶叶加些红糖,味道会更好,更有营养。

生2:还可以在泡茶时加些橘子皮,味道会特别清香。师:今天我们对茶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发明了很多种茶的不同喝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茶的现代喝法是怎样的吧。

《茶文化》教学设计

第三篇:茶文化

第一课时

华夏茶史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出示茶圣陆羽像:唐朝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记述栽茶、制茶、评茶、茶叶性质的著作,因此我国有“茶的祖国”、“茶的故乡”之称。

2、新授

(一)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1、介绍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世界各国饮茶和产茶知识最早都是由我国传入的。

2、介绍我国茶树的原产区。

(二)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1、茶文化发祥于中国,传遍了世界。(日本、韩国)

2、陆羽《茶经》,陆羽被后人奉为“茶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卢工《茶歌》。

3、讨论陆羽、宋徽宗、卢工对茶文化传播有哪些贡献?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布置

1、茶树原产于哪个国家的那个地区?

2、什么人被奉为“茶圣”?他对茶文化的传播有什么贡献?

第二课时

茶叶的分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茶叶科学的分类方法,应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2、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重难点:掌握茶叶的六大类型及其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茶样图片及部分茶样

《古代茶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漫长的年代里,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名目繁多、形制各异的茶类,成为是节省茶类最丰富的国家。

2、茶叶的分类依据

1、按采制季节可把茶叶分为春、夏、秋茶。

2、按产地取名为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等。

3、还有根据销路、制茶技术、初制发酵程度、形状等进行分类。

4、科学的分类方法应该以制法为基础结,合品质进行系统的分类。

可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

3、茶叶的分类及其特征

1、绿茶类

绿茶的产量最多,在世界的茶产销量中仅次于红茶。

绿茶的制法: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

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等为名优绿茶。

2、黄茶类

黄茶为内消茶,产量少。主产区:安徽、湖北等

黄茶的制法基本上与绿茶相同只是在揉捻后经过特有的闷黄工序。

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3、黑茶类

黑茶以边消为主。主产于湖南、广西等。

黑茶的制法: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四个工序。黑砖茶、花砖茶普洱茶等。

4、白茶类

白茶是福建的特产。

白茶制法:萎凋和干燥两个工序。

政和银针、白毫银针等。

5、青茶类

主产于福建、广台湾。

制法: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

大红袍、铁观音。

6、红茶类

在世界上产销量最大。

制法: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工序

4、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作业布置

1、茶叶有哪些类型?

2、各类茶有什么样的品质特征?。

第四篇:茶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摘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手段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的基本性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关键词:茶文化 大学生素质 传统文化

在大学生中开设茶文化学课程很有必要。它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茶是健康之饮、文明之饮。茶树虽无艳丽的花朵和高大魁梧的身躯,但是面对严寒酷暑,它不失本色,傲然屹立,默默地为人类作出无私奉献。它的“淡泊、清纯、朴实、自然”的品格与文明社会倡导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助人为乐”等高尚精神是一致的。这种精神正是当今建设祖国所需要的。茶业工作者、茶文化研究人员历来倡导这种精神,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需要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有这种精神。大学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善自我、改造自我的环境,而茶文化课是他们进行思想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茶树的自然属性,它所象征的精神、品格以及历代茶事活动中具体的茶人品行都告诉我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生活。大学生们从陆羽的一生中得到启示:要勤于读书,注重实践,务真求实,执着追求,善于交友,团结协作,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人生的目标。他们对陆羽的一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同学还写出心得体会,表示要像陆羽那样,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以自己所学的专业作为人生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攀登,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茶文化课的学习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丰富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

茶文化根植于华夏文化,其系统内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理论,并与宗教思想、教义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几千年的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商业流通等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茶树栽培、茶的制造技术、品饮规范、欣赏艺术、饮茶礼仪,并由此引发创作了茶学的各种经典著作,如《茶经》、茶的文学作品(诗词、小说和散文等),进而形成了茶文化和茶道。茶文化已成为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动态文化体系。当今社会各领域科学前沿内容飞速发展,交叉区域也滋生了许多新科学的生长点--边缘学科。社会上也需要复合型人才,所以,有关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将茶文化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以便走上社会,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3.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至今,不少文人雅士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都进行了全面地搜集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科学化,已向世人展现了茶文化的历史连续性、内容的广泛性、思想内涵的深刻性。目前,国内外已掀起了学习和研究茶文化的热潮,茶及茶文化不再仅仅是农学家的研究对象,不同领域的学者也纷纷涉人茶文化领域,并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有的在不断地挖掘古代茶文化典籍,有的撰写新的著作,使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深化,外延不断扩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茶文化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古代传统文化,当责无旁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首先要了解茶文化,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茶树起源于中国,茶文化及茶道亦源于中国。是东方传统文化底蕴所释放出的伟大融合力,是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人所具有的特别灵感,才能使饮茶上升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茶树的原产地如果不是在东方的文化圈里,茶是不可能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大自然的安排往往就是如此的微妙!茶文化已被世人瞩目,已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大学生对茶文化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那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会油然而生。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树立良好学风

茶文化学虽然已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理论体系,但在学习过程中应体会到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整个茶叶科学和茶文化形成过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任何一个科学家、专家在某一领域内要有所建树,一定离不开实践活动。茶圣陆羽与茶结缘后,隐居深山,潜心研究,每到春茶期间,白带制茶、烹茶、品茶工具,跋山涉水,走遍江南各个茶区,虚心向茶农学习,亲自3/31/2013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制茶、烹茶、品茶。他把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予以认真地、系统地总结,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终于完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编写。《茶经》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在选修《茶文化学概论》这门课时,大学生们也纷纷走上社会,积极参加各类茶文化实践活动,搜集各个方面的茶文化资料,如茶诗、茶画、古茶具等,并写出调查报告;教师要同学们结合实际布置各种类型的茶话会,如毕业茶话会、婚礼茶话会、节日茶话会等,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这样一个良好的学风。无论什么专业的学生,这种学风在他们人生道路上均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手段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两个突出的基本性质.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中国茶文化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传统内容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发挥着特殊作用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为适应社会对新兴职业的需要,从人才市场需求的角度开发新岗位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茶文化或茶艺等与茶有关的课程,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和知识面。其结果是客观上使茶文化逐渐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自身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茶文化课的开设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沈佐民,陈念,李年蚊,茶文化在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

刘应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性人才培养【J】

孟祥发,张新云,黄长喜,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刘献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J】

李佳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与途径【J】 陆羽,茶经【M】

3/31/2013 3

第五篇:茶文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么爱茶,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下面就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中国茶文化做一介绍。

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有别,生活习惯也会有差异,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但是在饮茶、嗜茶方面却有共同的爱好,无论茶的饮用方法有什么不同,都是中华民族共同珍爱的。

如今,茶夷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从宫廷传到民间后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博学的勃莱迪牧师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奏为“菘圣”,祀为“茶神”。他亦工于诗,但传世者不多。

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呗中学文识字,习诵佛经,还学会煮茶等事务。但他不愿皈依佛法,削发为僧。九岁那年,有一次智积禅师要他抄经念佛,他却问积公曰:“释

氏弟子,生无兄弟,死无后嗣。儒家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家人能称有孝吗?”并公然称:“羽将授孔圣之文。”积公恼他桀骜不驯,藐视尊长,就用繁重的“贱务”磨炼他,迫他悔悟回头。要他“扫寺地,洁僧厕,践泥污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陆羽并不因此气馁屈服,求知欲望反而更加强烈。他无纸学字,以竹划牛背为书,偶得张衡《南都赋》,虽并不识其字,却危坐展卷,念念有词。积公知道后,恐其浸染外典,失教日旷,又把他禁闭寺中,令芟剪卉莽,还派年长者管束。十二岁那年,他乘人不备,逃出龙盖寺,到了一个戏班子里学演戏,作了优令。他虽其貌不扬,又有些口吃,但却幽默机智,演丑角很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邹夫子下山。崔与羽相识,两人常一起出游,品茶鉴水,谈诗论文。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陆羽为考察茶事,出游巴山峡川。行前,崔国辅以白驴、乌犁牛及文槐书函相赠。一路之上,他逢山驻马采茶,遇泉下鞍品水,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锦囊满获。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栖霞寺,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唐上元元年(760年),陆羽从栖霞山麓来苕溪(今浙江吴兴),隐居山间,阖门著述《茶经》。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或诵经吟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迟疑徘徊,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时人称谓今之“楚狂接舆”。唐代宗曾诏拜羽为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职。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幕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今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茶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不少典籍中还记载了陆羽品茶鉴水的神奇传说。唐张又新在《煎茶水记》中记述了陆羽这样一件:“代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今江苏扬州),逢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懽,因之赴郡,泊扬子驿。将食,李曰:‘陆君善于茶,盖天下闻名矣,况扬子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谨信者,执瓶操舟,深诣南零。陆利器以俟之。俄水至,陆以杓扬其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之水。’使曰:‘某櫂舟深入,见者累百,敢虚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之,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

矣!’使蹶然大骇伏罪曰:‘某自南零 賫至岸,舟荡覆半,懼 其尠,挹岸水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焉。’李与宾从数十人皆大骇愕。李因问陆,既如是,所历经处之水,优劣精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笔,口授而次第之。”

茶叶种类有多种划分方法,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出口茶的类别、茶叶加工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等进行不同的茶叶种类的划分,具体介绍如下:

一.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颜色的差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即青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是指采取茶树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或者整形、烘干等典型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冲泡后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主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血脂和减肥。吸烟者可减轻尼古丁伤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祁门红茶闻名天下,祁红三剑客,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处处留香,此外,从中国引种发展起来的印度、斯里兰卡的产地红茶也很有名。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凋、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茶,名之由来: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白色,故名白茶。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此外,中国浙江的安吉白茶和贵州正安白茶因自然变异整片茶叶呈白色,不同于带有白色绒毛的一般白茶,此二者都属于绿茶

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名黑茶。六大茶类之一,属全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边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俗称黑五类)

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目前还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茶的起源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茶的传播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并利用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所以,茶的传播史,分为国内及国外两条 线路。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符。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衰的演变问题了。2.茶在国外的传播 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全世界的。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从天台山国清寺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种植于日本近江。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后又经日僧南浦昭明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只有到

了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其中包括小种红茶的生产技术。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西方各国语言种“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载茶文化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文化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文化

    《茶文化》课程论文 茶文化知识体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茶的起源与发展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茶树的起源是在中国。但是也......

    茶文化

    武汉万达中国茶文化高端论坛一、 前言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全球。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感知茶文化》及教学反思(大全)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感知茶文化》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林畲是茶的故乡,激发幼儿爱家乡,爱家乡人民的情感,了解茶在生活中的用处,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茶在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茶衍生出来的茶道更是一种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可以说是无分阶层。常言道:“开门七件事,......

    茶文化知识集锦

    茶文化知识竞赛题 1、茶叶冲泡程序中,“温润泡”的目的是(利于香气和滋味的发挥)。 2、(调饮红茶)的调料主要有牛奶、柠檬、蜂蜜、白兰地等。 3、调饮茶奉茶时必须每杯茶边放茶......

    茶文化调查报告

    英德茶文化研究报告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

    茶文化学习心得

    茶文化学习心得茶文化学习心得 本学期有幸选到了艺术类的文化选修课——《茶文化》,在老师的讲授下,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让我从一个对中国茶文化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为了对茶文化......

    《茶文化》论文

    我学《茶文化》有感《茶文化》所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绪论:让我们学生对茶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日后学习茶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1. 茶文化的定义: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