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省横中 沈红英
一、设计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专题的一部分,线索多,知识点密集,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我决定从主题出发整合有关内容,也就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以新民主主义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为核心,包括:登上舞台——五四运动;诞生政党——中共一大;参与革命——国民大革命运动;领导革命——国共对峙,解放战争。本课的重点内容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国民大革命运动讲解时侧重于事件的背景及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这节课正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学习,分析清楚这两个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情况: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起承上启下作用。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思维活跃,但是从学习方式上看,他们尚未彻底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主体意识和独立思想不足。同时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中共与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历史地、辨证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信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3)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华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策略: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2、教学手段:多媒体
七、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完成学案预习
教师:了解学习预习情况,准备好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图片,结合材料分析:从中能得出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媒体设计:展示:观看两幅图片:洪秀全、孙中山。学生活动:认真的看图片和老师一起分析图片内容,并结合材料积极的回答老师启示性的提问。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设计意图】利用有代表性的图片直观的展示,并结合材料,用恰到好处的提问,引导学生很快的贴近本课主题。通过文本资料给学生展示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分析和探索兴趣,他们更准确的把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二)新课推进
1、五四运动——登上历史舞台(1)五四运动爆发背景 教师活动: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材料。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原因。
媒体设计:展示材料:“二十一条”;北洋政府统治期间的相关资料,一副对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简介及代表人物;俄国十月革命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文本资料给学生展示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分析和探索兴趣,他们更准确的把握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2)五四运动经过
教师活动:设计表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通过分解分析,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强调历史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媒体设计:展示两个表格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结合教材内容填第一个表格;回答相关问题:以什么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的能力;结合教材内容填写表格,一方面学生熟悉教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利用分析总结地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会从不同方面看问题。
(3)五四运动的意义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简单概括五四运动的性质、特点、作用和影响后,重点引导学生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最终前途等方面分析“新”字的含义,“开端”字应强调。
媒体设计:呈现关键词,出现“新旧民主义革命异同点”表格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设计问题,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一个总结性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2、中共诞生——建立政党(1)中共诞生背景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五四运动爆发背景和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分析,并回忆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来回答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组织基础。关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简单带过即可。媒体设计:材料“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示意图”“1920年4月在上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阅读教材,概括中共成立条件 【设计意图】
(2)中共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教师活动: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后自主梳理 媒体设计:呈现知识点 学生活动:自主梳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3)中共诞生意义
教师活动:结合中共成立至今90周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来讲清中共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媒体设计:图片,要点提示
学生活动:设计问题,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一个总结性问题的提出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延伸现实,让学生从自身感情的深处认识到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3、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参与革命(1)国共合作
教师活动:教材【学思之窗】材料,材料1“二七惨案”,材料2“中国共产党第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提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采取怎样的合作方式?材料中所阐述的路线方针是否有缺陷?为什么? 媒体设计:材料呈现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再现历史面貌,深入史料,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材料能力(2)北伐战争
教师活动:展现地图,学生讲解战争大致过程 媒体设计:“北伐战争”图展示 学生活动:学生讲解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历史思维能力(3)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失败及教训
教师活动:大革命失败过程简单叙述,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失败原因,为下节内容作铺垫。
媒体设计:展示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得出认识
【设计意图】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认识到中共和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培养学生结论认识能力。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激发学生来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总结本课。媒体设计:展示本课知识结构
学生活动:迅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观看本课知识结构;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自己组织,积极总结本课。【设计意图】学生的总结使他们更加深对本节课的掌握,既复习了知识又提升了能力,加深了理解。
九、板书设计 一、五四运动——登上历史舞台
1、背景
2、经过
3、意义
二、中共诞生——成立政党
1、诞生条件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诞生意义
三、国共合作和国民大革命运动——参与革命
1、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原因
(2)标志
(3)意义
2、国民大革命运动
(1)高潮:北伐战争
(2)失败
(3)失败原因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十、作业设计 编写一份1919—1927年大事年表
十一、教学设计说明
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合,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
针对本课内容的实际情况,决定对于历史事件的阐述重在分析历史背景,历史影响,而对于事件发生的过程侧重于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本课的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结合多媒体展示的材料,结合教材叙述,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提出问题,针对各小组问题,老师删选后,再让学生合作思考,探究出问题的答案。即把问题探究式教学与合作探究教学相结合,突破难点。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主要在于教师深情并茂讲述九十年来的中国巨变,尤其是带领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到中共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难点“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再加上教材描述比较简单,教师需补充讲解一些史实,引领学生认识到失败原因,从而得出教训,顺畅过度到下一课的南昌起义等内容。
第二篇:高中历史 必修一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教学设计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所以近代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种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民主革命之所以区别为旧式和新式两个阶段,根本原因在于领导阶级的改变。无产阶级是否担负起革命的领导责任,这是区分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所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表现在:
(1)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并登上历史舞台。此后,无产阶级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领导革命,这是以前中国革命中所没有的。
(2)指导思想: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更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与此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最革命、最科学的。
(3)革命的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建设成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4)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五四运动中,下列目标得以实现的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三大召开
B.国民政府成立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五卅运动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能力提高
1.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A.北京学生罢课
B.上海工人罢工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突出地表现为()
A.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C.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D.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对此应该如何评价?()
A.党对国情有正确认识
B.能唤醒工农阶级革命热情
C.党刚刚成立,还很幼稚 D.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三)延伸拓展
1.五四运动较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B.领导阶级的先进性
C.革命果实的丰富性 D.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3.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B.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C.革命的性质相同
D.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四)模拟练习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
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国共产党“一大”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建立革命武装
C.组织工人运动
D.制定革命纲领
3.国民大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4.北伐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主要是为了()
A.缓和革命阵营内部矛盾 B.适应革命重心北移的需要
C.保证中央革命政府安全 D.推动两湖地区的农民运动
5.促使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根本因素是()
A.革命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中共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C.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制定
D.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
6.陈独秀在大革命中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原因是()
A.对中国革命性质的错误分析 B.低估无产阶级的力量
C.担心统一战线的破裂
D.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7.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
A.陈独秀坚持右倾投降主义
B.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
C.陈独秀坚持“左”倾冒险主义 D.陈独秀坚持“左”倾机会主义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感到民众运动势头压力的日本人,试图把它打上排外的印记,并重新唤起人们对义和团时期的回忆。一些在上海的英国人对商人和学生在产业工人中的有成效的活动感到恐慌,也开始称之为排外。„„如果我们让自己卷入这场只是针对日本人的、幸而与我们无关,而且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排外的**,将是愚蠢至极的。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我本人也极感同情,但我当然还是避免与运动的直接接触,因为它纯粹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
──引自(美国)P.芮恩斯:《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
材料二 在上海和其他城市的英法租界当局对五四运动的支持态度,由于6月份罢市、罢工以后受到日本政府的宣传及一些在华外国人对运动中的“过激主义”歇斯底里的恐惧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6月6日,即罢工罢市开始的第二天,公共租界发布了一个通告,告诫公众不许在租界内散发传单,禁止在租界内展示有鼓动民心口号的旗帜„„在星期日(6月8日)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工部局董事会(上海租界的殖民管理机构)作出决议,禁止“未经批准的人员穿戴标志某一统一特殊组织、协会或团体的服饰、徽章或帽盔出现在街头或其他任何公共场所”。市议会(即工部局董事会)还决定镇压所有的罢工、抵制活动、街头讲演和其他学生的活动,从租界中驱除上海学联„„工部局董事会提出的这些镇压行动受到一些外国商人及上海的英国、法国、比利时等国领事馆的支持。
──引自(美国)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请回答:
(1)分别分析美国和英国对五四运动的不同反映。你如何评价芮恩斯的看法和态度?
(2)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结合有关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9.国民大革命比辛亥革命有哪些新发展?促成这种新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三、能力扩展
(一)学法指导
如何对历史事物进行比较
比较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历史比较法是指对历史事物从各种角度进行比较对照,辨别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寻求其中的规律。比较是历史学习中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比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首先,按知识结构确定比较点(即比较项)。对于过程性历史事件,一般可分成背景、过程、结果三个部分。如比较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结果,二者都取得了一些胜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五四运动中,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三个卖国贼,中国代表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但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不妥协的革命精神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民
主革命新的开始。
其次,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比大不比小”。比较的对象,应该是能够反映事物某一方面重要属性的内容,琐碎细小的内容不作比较,如比阶级属性而不比人名、比地理区域而不比地名、比历史阶段而不比具体时间。
再次,比较之后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相同点总结出规律,不同点总结出特征。如通过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比较,我们可以认识到:在民族危亡时,中国各阶级都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一任务,时代把无产阶级推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
最后,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做表格,既明确了比较内容,又易得出结论。
同学们,你了解以上介绍的比较方法了吗?不妨试一试!
(二)例题解析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毫不妥协
C.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迟至1949年才算基本完成。北洋军阀的统治至1928年才算结束。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虽然是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历史意义,但这和“彻底”没有关系。五四运动不同于以往的革命,在于它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革命运动。正确答案为B。
(三)学习拓展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请归纳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主要活动,并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来说明这一观点。
四、相关信息
(一)历史随笔
阅读五四时期的对联:
对联一: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害国,鹿獐螬。
对联二: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
诸君努力而行。
对联一是五四运动时期上海一家花鸟店的对联。该联巧妙运用签订“二十一条”的三个卖国贼的谐音,应对动物名称,以三害鸟对三卖国贼。意含讽刺,入
木三分。
对联二是五四运动期间上海一家商店贴的对联,两界指学界和商界,以表明
商人的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请思考:自古皆言“商人重利”,为什么此时的商人们会积极支援学生、进
行罢市呢?
(二)历史资料
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
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祈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曰世界上有正义、有人道、有公理。归还青岛,取消中日密约、军事协定以及其他不平等之条约,公理也,即正义也。背公理而逞强权,将我之土地由五国公管,侪我于战败国如德奥之列,非公理,非正义也。今有显然背弃,山东问题,由我与日本直接交涉。夫日本,虎狼也,既能以一纸空文,窃掠我二十一条之美利,则我与之交涉,简言之,是断送耳,是亡青岛耳,是亡山东耳。夫山东北扼燕晋,南拱鄂宁,当京汉、津浦两路之冲,实南北之咽喉关键。山东亡,是中国亡矣。我同胞处此大地,有此山河,岂能目睹此强暴之欺凌我、压迫我、奴隶我、牛马我而不作万死一生之呼救乎!法之于亚鲁撤、劳连两州也,曰:“不得之,毋宁死。”朝鲜之谋独立也,曰:“不独立,毋宁死。”夫至国家存亡,土地割裂,问题吃紧之时,而其民犹不能下一大决心,作最后之愤救者,则是二十世纪之贱种,无可语于人类者矣。我同胞有不忍于奴隶牛马之痛苦,极欲奔救之者乎,则开国民大会,露天演讲,通电坚持,为今日之要着。至有甘心卖国,肆意通奸者,则最后之对付,手枪炸弹是赖矣。危机一发,幸共图之。
(三)书目网址
1.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
2.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第三篇: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生在本课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共成立、中国第一次工运高潮、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上要能叙述中共历史上召开的哪些会议及历次会议所解决的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能够列举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重要的具有转折性历史事件要能通过资料收集讲述例如红军长征的荡气回肠可歌可泣及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要能够使学生认识中国社会各派政治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现探讨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艰难历程及中共政治上的不断成熟从而进一步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样的历史结论。通过此课学习体会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艰难的历程进一步树立为中华新崛起理念认识无论是民主革命还是今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怕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节内容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从众多的历史事件中去寻找宏观知识、微观知识的呈现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中共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过程必然现象。
2.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任何真理必须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3.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课时数:2课时
三、高考真题
1.(2011高考历史上海卷24题)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B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1高考历史上海卷25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该新政府是 C A.南京临时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政府
3.(2011高考历史北京卷18题)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C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本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4.(2012高考历史广东卷16题)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D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5.(2012高考历史全国卷18题)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B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6.(2012高考历史山东卷13题)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D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处理好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的人民群众与杰出领袖、政党之间关系辩证法中的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之间关系。学生学习的难点是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成熟。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分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中国危亡他们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那么爱国的学生呢?他们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时发动了什么运动?
生:“五四”运动。齐声回答
2、“五四”运动
师:“五四”运动导火线是什么?
生: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师:仅仅一个外交的失败就能开创中国民主革命新时期吗?重要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生:学生思考、讨论选取若干同学重点回答。
师:“五四”运动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时期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其次“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起到了主力军作用。“五四”运动中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汇成了反帝爱国斗争交响曲。“五四”精髓就是爱国主义。
师:“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这里有一个很难理解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联系和区别问题。同学们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问题,新旧民主革命联系和区别是什么?教师可作必要的提示。
生:学生思考踊跃发言。
师:总结、联系。同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区别在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不同、革命的前途不同。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节是本课中易掌握的内容,适当补充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⑵中共成立过程中要引导认识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任务的不完善性。大会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师:问学生党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但是中国革命的国情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敌人是什么?
生:通过充分的讨论,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师:进一步问学生,中共“一大”规定的党的任务有推翻资产阶级是否符合中国革命的国情。
生回答不符合中国国情,当时中国革命的敌人还不是民族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
师:中国共产党纲领的不完善性,说明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政治上不成熟。
4.国民革命
⑴国民革命又称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⑵讲述本框题必须向同学们说清楚推进国民革命的旗帜是革命统一战线。
师:问学生,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及劳动人民政党,为什么还要与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政党合作呢?
生:思考、讨论,得出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的强大和凶残,单靠无产阶级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师:充分赞扬学生得出的结论,并充分说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教师必须简要叙述国民革命发展线索。从国民革命的兴起、发展到失败,并认真解析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⑴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这个框题,讲的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个符合中国国情革命的探索过程,这个革命道路开辟是用血的代价换来,也充满了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⑵中国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农民阶级,所以中共走农村革命路线推翻封建军阀存在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赢得广大农民对革命战争的支持。
⑶必须向同学们重点说明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发展、转移这样一条“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总的发展轨迹。
⑷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段史实时重点引导学生思索两个问题一是红军长征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二是为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两个问题学生一般还是能够认识,不过教师要作必要指导。在长征的原因问题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危害是导致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在讲述红军长征这段史实时,须略为叙述“长征精神”内涵,它与“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关系及内在联系。
⑸讲述分析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这个框题,须总结毛泽东思想在国共十年对峙阶段体现。可从军事理论、土地革命理论、政权理论、党的自身建设理论、革命策略理论加以叙述从而说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⑴抗战这段历史上教材作了简要说明,教师只要说明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作用。同时说明抗战中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国民党主持的正面战场相互关系让学生明白抗战胜利是全民族抗战奏响的凯歌。
⑵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一节内容可让学生看书教师提问。
师: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生:美蒋反动派与中国人民矛盾民族矛盾下降阶级矛盾上升
师:国共两党矛盾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教师稍作提示,学生讨论。
生: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师:问学生人民解放战争为什么在短短三年内取得胜利。
生:热烈讨论,学生不一定得出较正确的答案。
师:同学们可从舆论上、土地改革上、军事斗争路线方面加以论述。
⑶人民解放军从军事上推翻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教师从粉碎敌人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大反攻、大决战、渡江战役加以说明。
⑷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段史实,教师必须向学生说明新政协召开主要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标志着“三座大山”统治人民的结束。
⑸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师可让一名普通话讲得好的同学有感情朗读,教师逐条讲解,宏观上从国际意义、国内意义加以解析从而得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必然。
六、课堂练习
1.“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A)
A.爱国主义
B.追求科学
C.追求真理
D.勇于解放 2.中共一大确立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之一是(B)
A.制定革命纲领
B.领导工人运动
C.领导农民运动
D.与国民党合作 3.国共两党能够实现第一次合作,最主要是因为(B)A.共产国际的帮助
B.“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需要 C.二七大罢工的教训
D.国民党的革命性 4.贾庆林指出,台湾同胞英勇的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话体现的最主要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C)。
A.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C.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
D.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A)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七、典例分析
1、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B)
A.袁世凯接收“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变式练习:下列口号能全面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A)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相关的知识。2、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变式练习:下列对国民大革命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基本上摧毁了军阀统治的基础
B.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人们所接收 C.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扩大
D.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国民革命相关的知识。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于巩固(A)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B、是土地革命开始的标志 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变式练习: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经过“红三角”地区北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六年后中央红军长征再次经过此地。期间的变化是(C)
A.国共两党有对峙走向合作
B.中国革命重心逐渐转移到农村 C.中日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革命形势低潮走向持续高潮
变式练习2: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C)
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
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 C.军事指挥的严重失误
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
通过本环节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革命和红军长征相关的知识。4、20世纪中叶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D)
A.抗战胜利雪洗百年耻辱
B.半殖民地别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变式练习:在中国人们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说:“······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这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我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B)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美国队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使学生掌握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相关的知识。
八、课堂总结:
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力量强大而失败。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问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且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
第四篇: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李益成搜集整理
【设计背景】:
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涉及到的内容多,有七大历史事件;篇幅长;跨度大,从1919年——1949年;课时少。倘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无限制的拖延教学课时,要么紧紧张张仓仓促促的完成上课任务。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这是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
新的历史课程与过去历史课程相比,重大变化就是教材编排体系的变化和规定时限的模块式教学,这种变化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和,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过去翻开教材就讲,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面面俱到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历史课程改革.
【设计目标】:
知识与能力:
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作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和果断正确的处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
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
了解共产党28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学习中国共产党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尤其是中国革命面临极其低潮的情况下:如北伐战争的失败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抗日根据地遭到日寇大“扫荡”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时,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等史实。培养学生学会面对重大事件时,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
【重、难点设计】:
亿库教育网http://www.xiexiebang.com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成长壮大
【课时设计】:三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
一 导入新课: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2: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在对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归纳补充的基础上,对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作出解释。同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用图示法进行板书。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那学生对第3、4课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和整体印象。示意如下:
新民主主义的概念: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无产阶级的政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
革命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内战争)土地革命(第二次国内战争)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红军长征
1921年——1949年)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战争)
二.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五四运动、北伐战争(1924-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年)等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整和在一起成为一个背景小专题,既要显示他们的共性,也要区别个性,还要突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现状开始分析,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力军、思想指导、领导核心、革命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区别。如下示意:
(一)革命对象:主要是分析1919年——1949年,给中国带来黑暗的中外反动势力,主要是使学生明白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的基本社会背景。示意如下: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
(五四运动、共产党的诞生、北伐战争)(土地革命、长征)
(抗日战争)
国民党反动派
(解放战争)
(二)革命的主力军:一战期间中华民族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壮大了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的救治中国的黑暗,于是无产阶级取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历史的必然。又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并不充分,所以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仅仅依靠工人阶级是不够的,所以到农村去,发动广大的农民群众,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如下:
无产阶级初步显示力量主要依靠农民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三)革命指导思想:中国的知识分子用西学改造中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成功的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最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具有马克思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了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中国
共产党成立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四)革命的领导核心
国共合作共同领导: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五)革命的目标:通过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目标
反封建反帝国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反帝国主义:抗日战争
反官僚资本主义: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事件的经过,教师也尽量将其内容进行合理整和。充分培养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图片和地图的能力,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小结。
五四运动的经过,注意导火线、运动地点中心从北京到上海的变化和与之相关联的运动主体,从学生到工人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学生与工人阶级在运动中不同作用;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注意它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和制定的最高目标和最低纲领即可;北伐战争注意了解国共合作的模式,学生们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其利与弊,进一步理解共产党对两党的合作模式,其实是没有什么选择的。另外也要了解北伐战争由高潮走向失败的直接和深层次的原因。
关于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经过,教师可以并在一快儿讲解。利用教材中四幅地图:1929——1932年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三大主力挺进中原示意
图。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通过这四幅地图的变化,描述共产党四次革命战略中心的变化。即革命中心从中国南方和东南方,经过了长征后,战略转移到华北,解放战争又南下中原。问题2:通过第一幅图,我们不难知道,土地革命形势,曾经一片红火?为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武装起义的失败、从城市到农村道路的正确和土地改革等几方面加以分析。问题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放弃南方根据地革命,进行长征?长征的主要的路线图为什么偏西?问题4:革命形势由图二至图三的转变,主要是什么事件?共产党在华北为什么又能如此迅速的开辟和发展抗日根据地?问题5:共产党由抗战时的不到中国半壁江山的地盘,并且主要在农村,却在解放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就出现图四的革命形势,并短短的三年时间解放整个中国大陆,又是为何?
这种设计模式,很显然在加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又提升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的高度,显得气势磅礴,学生学习起来,既增强了兴趣,理解起来有高度也有深度。还节省了教学时间。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召开的会议。历史上的会议是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内容。为此,可以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几次会议整和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首先,在学生了解具体的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思考:依据常理,中国共产党召开重大会议,可能会在面临什么问题的时候?很显然,要么是革命的危急时分,要么是准备革命的战略转移,或者面临重大事件。解决这个问题后,接下来就让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面临革命危急和转移具体在哪几个时段?只要学生真正理解了会议召开的背景后,会议的内容的理解也就顺理成章,会议之间也不容易相互混淆。教师小结如下:
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中共“一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 中共“二大”
讨论与国民党合作的问题——中共“三大”
危急时分:被迫长征和长征初期的重大伤亡 —— 遵义会议
战略转移:从土地革命向抗日战争转移——洛川会议
由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转移——中共“七大”
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七届二中全会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这个问题的设计应尽量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和世界史中去理解。为此可以设计如下问题:1.倘若将1949年前后的中国作一比较,你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哪些方面?问题2.这个重大成就的取得,你觉得主要归功于什么因素?问题3.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后,给整个世界会带来什么变化?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小结:
(1)新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严重束缚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最腐朽的上层建筑,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只有推翻三者的统治,中国的生产力才能获得解放,中国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屈辱独立自主 专政民主
分裂基本统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世界历史的带来变化。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
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3)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小结。
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今天让我们铭记这一段历史,继承先烈们传承下来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超越而努力。
第五篇:历史必修一
1.I can't remember _____________ made the teacher give Mary the permission to leave the class earlier.A.that it was what B.what it was that C.what was it that D.that was it what
2.He let out an ______________ cry, “we've won!”
A.excited B.exciting C.excite D.excites
3.-Is football John's favourite sport?
--Yes.__________ football, baseball is his greatest love.A.Near to B.Except C.Beside D.Next to
4.Do you think regular exercise ___________ good health?
A.benefit from B.reach for C.make for D.go for
5.Have you applied ___________ Mr Black _____________ the post? It's worth a try.A.for;to B.with;for C.with;about D.to;for
6._______ the loud noise going on in the workshop, I can hardly __________ on my lessons.A.As;put B.As;concentrate C.With;rely D.With;concentrate
7._________, I've never seen anyone who's as capable as Kate.A.As long as I have travelled B.Now that I have travelled so much
C.As I have travelled much D.Much as I have travelled
8.The big fire lasted as long as 24 hours ______________ it was brought under control.A.after B.before C.since D.while
9.The discovery of new evidence led to ______________.A.the thief having been caught B.the thief to be caught
C.catch the thief D.the thief being caught
10.-Would you have helped her had it been possible?
--Yes, but I __________ busy with my work.A.was B.had been C.have been D.am
11.___________ on the small island, the tower has been seriously damaged by the sea water?
A.Being lain B.Lain C.Being located D.Located
12.In this workshop, the output of July was three times _____________ of January.A.that B.this C.one D.it
13.-Well, where did you spend your night that day?
--At __________.A.where it is called Grand Hotel B.what is called Grand Hotel
C.which is called Grand Hotel D.that is called Grand Hotel
14.The thief was brought in, his hands ____________ behind his back.A.tying B.tied C.being tied D.having tied
15.The journey around the world took the old sailor nine months, __________ the sailing time was 226 days.A.of which B.during which C.from which D.for which
16.She stood on a brick to make herself ___________ a bit taller.A.looking B.looked C.to look D.look
17.Did your speech ______________ the audience?
A.get through to B.get across to C.get through D.get across
18.A Du's unique voice ___________ especially to young people.A.attracts B.draws C.catches D.appeals
19.The old woman stood still with her eyes ____________ the picture.A.fixing in B.fixing on C.fixed in D.fixed upon 20.I feel it is you who ___________ for the accident.A.is to blame B.is to be blamed C.are to blame D.are to be blamed 21.-Have you seen the film?--Yes.I __________ it three times when I was in Tokyo.A.saw B.had seen C.have seen D.was seeing 22.The thief was caught ___________ his hand into the pocket of a passenger.A.to put B.to be putting C.putting D.put 23.So many students __________ for the traffic jam, the exam had to be put off.A.were late B.been late C.has been late D.being late 24.Seeing her father come back, ______________.A.tears ran down her cheeks B.Her tears ran out C.she burst into tears D.She burst into crying 25.Columbus is known for the great discovery _____________ a new land-America.A.making up B.making into C.make from D.made of 26.This photo was taken __________ stands the Eiffel Tower.A.in which B.in the place which C.where D.which 27.With his money __________, he couldn't go home.A.leaving B.missed C.run out D.running out 28.It's __________ great fun to talk with you.A.a B.the C./ D.an 29.__________ I admit that she has shortcomings, I still like her.A.When B.As C.While D.Once
30.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__________ big changes in the way we work.A.about B.out C.up D.back
31.New technology is being __________ almost every industrial process.A.applied for B.applied in C.applied of D.applied to
32.-Who's the man talking to our teacher?
--A professor __________ a visit to our school.A.pays B.is paying C.has paid D.paying
33.Our bodies are strengthened by taking exercise.__________, our minds are developed by learning.A.Probably B.Likely C.Similarly D.Generally
34.I _________ some English when I was working in a foreign bank.A.picked out B.picked up C.picked from D.picked at
35.I'm sure all will go well as _________.A.being planned B.to be planned C.planning D.planned
36.-Are you afraid of rats?--__________.A.Yes, but not a bit B.No, not a little
C.Yes, never D.No, not in the least
37.I think the English song is _________ worth _________ again.A.very;listening to B.very;listening C.well;listening to D.well;listening
38.The students carrying books come in first, ___________?
A.don't you B.don't they C.will they D.will you
39.___________ and we will complete the task sent to us.A.Another hour B.An hour later C.After an hour D.In an hour 40.My watch __________ five minutes a day, so I have to set it back.A.wins B.gets C.loses D.gains 答案:BADCD DDBDA DABBA DBDDC ACDCD CDCCA DDCBD DCD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