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论语》两则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抄写《论语》一则,知大意。

2.了解孔子及其生平,知道他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做好读书笔记。知道能学习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教学重点】

熟读知大意。【教学难点】

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只做过几任小官,却比帝王还要名垂千古;有一个人,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却被尊为万世师表;有这样一个人突破官府的垄断,兴办了私学,让平民子弟第一次有了学习的机会。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指名回答:孔子

二、走进作者:

简介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是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者。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他在政治上提出了“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在教育上他主张“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他的思想对后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们所尊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选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它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载体,也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

三、整体感知句子:

第一课时 《论语》---学而时习之„„

一读:读选篇

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解: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对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刚才老师听到有的同学说不太理解,这一句,可以结合相关的背景来解读。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希望能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却处处碰壁,遭人冷眼。而他就是在这样不被人知、不被理解的情况下,依然说道:不怨恨、不生气,可见孔子的自信、豁达,真是有君子之风啊!

四、课堂小结:

追求真理,并能在事件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是令人开心的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令人开心的。因为真理是不分地域的;当没人理解你的时候,不怨恨不愤怒也是君子所为。【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二课时 《论语》----学而不思则罔„„

一读:读选篇

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解: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这句说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看来,学和思连在一起才能成就学问。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应该对这一条感受最深了,因为我们学校的学风就是:勤学好思。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三课时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一读:读选篇

1、教师范读。生注意“说”的读音,停顿和节奏。

2、师领读,生模仿读。

3、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二解:说大意

1、接下来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小组汇报。

3、课堂背诵。

三悟析品:

这句最早是孔子的弟子曾参提出“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论语》书中也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中,思考和勤奋有很大的关系,不思考对所学的东西就是茫然懵懂,光思考不继续学习所学就会停滞不前。

【布置作业】

1、结合实际谈理解,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呢?说说看。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2、指导做好阅读记录卡。强调学生的书写。展示表现优秀的记录卡。

第四课 满江红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吟诵《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雨涵的爱国主义思想。【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师:曾经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对儿子一生的愿望浓缩成四个字“精忠报国”。母亲的名字无人知晓,儿子的名字却无人不知。大家知道他是谁么?

师:没错,他就是响当当的“岳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岳飞,亲身感受它的爱国情怀。

二、走进作者: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关于岳飞的小故事么?或者你认识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你找到的资料吧。

生:岳飞是南宋人。

生:岳飞是将军也是诗人。

生:岳飞带领的岳家军声名远扬。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岳飞,对他如此了解。那请看一看我眼中的岳飞吧!

(岳飞简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少时勤奋好学,练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著称。

绍兴六年,岳飞出兵北伐,但由于朝廷昏庸,秦桧等奸臣当道,致使岳家军当时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岳飞独上高楼,栏杆拍遍,仰天长啸,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岳飞这首《满江红》(板书课题)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读:

1、教师范读,划分断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岳飞的《满江红》,感悟作者情吧!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经典诵读书,翻开第4页,手拿书的底端,倾斜45度角,认真听老师范读,将停顿的地方在书上用“/”标注,划分断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自由诵读。

学生模仿范读有感情地大声诵读。要求:读书过程中试着读出小节停顿,注意节奏和重音,读不准确的句子多读两遍。

3、朗读。

男女生、师生配合,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朗读过程中纠正字音,教师随机点拔。

(教学理念:自由朗诵、整体感知;聆听范读、比照仿诵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同时也提高学生驾驭汉字的能力。)

二解:

1、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等闲”—轻易,随便。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 三悟:

1、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问题:

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 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

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②“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2、小声吟诵读――体味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四析: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五品:

1.掌握朗诵的节奏。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读出深厚的感情。

3.生个别朗读,师生评议。

4.放优美的音乐,师生动情地泛读。通过音乐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 精忠 报国 下阕: 还我 河山 【布置作业】: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必做题)

2、从《满江红》这首词你能感受到岳飞是一个怎样的英雄形象?(选做题)第五课 回乡偶书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大意。

2、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作者忧伤之情。【教学重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

了解大意,把握作者的思乡之情,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据题质疑:

介绍背景。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老爷爷,他的名字叫贺知章,这位老爷爷啊活了85岁,相传在他十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求学,离开家乡后,和父亲两人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他和爱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两人常常在一起喝酒、作诗,相处得十分融洽。八十三岁那年,贺知章迈着蹒跚的步子,回到了家乡。

二、解释题目:

⑴读了题目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重点理解“偶书”,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

⑵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1、师:自由读诗,读准生字新词,并边读边观察,想想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

2、生自学,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检查反馈:

⑴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纠正;再齐读生字新词。

⑵指名读诗;分组读诗;齐读古诗。

二解: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诗句一: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2、学习诗句二: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三悟析品:

1、感情朗读整首古诗。

2、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古诗的意思。

3、故事续编。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你听说过“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这句诗句吗?我们的贺知章老爷爷在回到家乡时就有着这样深切的感受,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是喜悦的。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那种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回乡偶书》中的两首古诗。

第六课 浣溪沙 【教学目标】

1、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2、赏析《鹊桥仙》词,认识秦观反传统的爱情观。

3、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

赏析《鹊桥仙》的独特之处。【教学难点】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神话故事,在古诗词中,早已是写滥了的套子。多少名家咏七夕,每每感叹双星聚少离多。秦观词《鹊桥仙》,能于俗套中翻反传统,出新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意呢,透露出秦观的何种情趣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秦观,走进鹊桥仙,徜徉在七夕诗词中,揭开谜底。

二、简介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三)赏析秦观词《鹊桥仙》——旧题材新情趣

1、集体读;

2、分组读;

3、个人读;

4、听读;诵读。

板书: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二解:

漠漠:弥漫、轻淡。

无赖:无可奈何、令人讨厌。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像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的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的好像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三悟:

(2)议一议(问题赏析):

问题一:意象(云、星、银汉、风、露等)的修饰语有何作用?

问题二:数字“一”和“无”有何妙用?

问题三:“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有何修辞手法?

问题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 四析:

这首词被认为是秦观小令中的压卷之作,宛转曲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二句,历来备受赞赏,被誉为“奇语”。

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拓展讨论对比古今爱情观,不仅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五品: 《鹊桥仙》(秦观)一词是一首叙写牛郎织女神话歌颂永恒爱情的七夕词。

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2、“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结合。”

3、在朗读中感知全文,酝酿情感,在讨论中赏析内容,体味情感,在对比中深化思维,提高品位。【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相逢)

下片(离别)【布置作业】

1、抄写并背诵这首诗。

2、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第七课 《秋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5个生字,练习写好6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音乐《七月初七》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美不美,你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

师:那你们想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吗?(讲述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七夕节又称为乞讨节、秋夕。)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杜牧的《秋夕》。板书课题:秋夕

二、看图识文: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理解。(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解:

1.指名读文,齐读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3.质疑。三悟析品:

1、诗中的“冷画屏”什么含义?“冷”是什么意思?抓住“冷”字讲解—深宫的冷清)秋天来了扇子本来不要用了,为什么宫女用罗扇扑打“流萤“? “ 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宫女怎样的生活?(宫女生活的孤寂无聊)

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墓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象到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寂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和织女星。(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讲解古代宫女的生活。(在古代宫延中,除清朝曾部分地实行过宫女的退休制度外,其他历代王朝的宫女都是终身制。宫女们在十五六的花季年华被选入宫,面对的是繁琐的礼节、森严的规矩、不是的凌辱与无尽的寂寞。她们不能嫁人、不能成家,唯有执役终身,然后老死宫中。)

2、教师范读:

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象画面。(想象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诵读:

1、学生自由练读。

2、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色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

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意,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板书设计】

秋 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秋夕》

第八课 《过零丁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情怀。【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曲子的名字吗?——《我的中国心》 这首歌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其实,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尤为强烈。如《最后一课》中的哈默尔先生、贪玩的小弗朗茨,当面对国家被外族侵略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许多爱国志士中的一位,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华彩诗篇,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民族英雄,学习他的悲壮诗作,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课题)

2、在学习本诗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2)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写作背景;(3)感受诗人的崇高气节和爱国激情,从中汲取爱国主义养分。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劝他写信招降在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仍在海上坚持抗元的宋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敌帅张弘范称其为“好人!好诗!”(之后二十多天,只有八岁的南宋最后一位皇帝,由大臣陆秀夫背负跳海殉国,誓死不险。

一读:

1、学生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2、教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3、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4、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5、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二解、悟、析:

1、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像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三品:

1、节奏如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在情感上,我们受到了文天祥爱国情操的陶冶,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整理。

3、让同学们回味经典,跟随朗读录音一起吟诵,结束今天的这节课。教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板书设计】

首联——回顾一生 深挚沉痛 《过零丁洋》 颔联——国破家亡 坎坷辛酸(述怀诗)颈联——追忆过去 悲愤忧惧 尾联——感叹眼前 以死名志 【课后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的诗词名句。

第九课 金缕衣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古诗。

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出示诗句,齐读古诗。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二、介绍作者:

杜秋娘,系金陵人,十五岁时,镇海节度使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杜秋娘不满于只表演别人编好的节目,自己谱写了一曲杜秋娘“金缕衣”,声情并茂地唱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三、整体感知古诗:

一读:

(一)初读感知

1、首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诗文: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字,把诗读准。

第二遍,希望你能把诗读顺,读出诗的节奏。

2、指名朗读 第一名学生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第二名同学读,请其他的同学听他的节奏。

师生小结,一首诗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句与句之间也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一遍。

二解:

1、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3、金缕衣:以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堪:可。直须:不必犹豫。

4、汇报体会全诗意思: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千万不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三悟:

1、一首很有名的劝喻诗。从字面上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颂,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在字面的背后,是劝谏人们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而要珍惜少年美好时光。告诉人们青春难再,应该珍惜年华,抓住机遇积极进取。这首诗在简短的篇幅中,以浅显的语言、动人的形象、优美的韵律、形象贴切的比喻将这一人生哲理意味深长地传达出来。深情切切,余音缭绕,具有不可思议的艺术魅力。

2、此时此刻,我们知道了时间的宝贵,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3、男生,女生,分别齐读,品意悟情,熟吟成诵,直至背诵。四析、品:

1、同学们读得真好,其实读古代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的有节奏,更重要的是读出作者的感受。

2、你觉得诗中那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使你最有感触?齐读: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3、这句诗是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珍惜时间)

四、课堂小结: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共同的心声,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让这些诗句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激励着我们不断向上,永远前进!

【板书设计】

金缕衣 杜秋娘

惜取少年时 珍惜时间 【布置作业】

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古诗词。第十课 从军行 【教学目标】

1、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结合注释,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大概意思。

3、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将士们忠心报国的豪情。【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铺垫渲染

1、引入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边塞组诗《从军行》这首诗。(板书课题:从军行)

2、解诗题

师: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读题目,谁读懂了?(从军就 是参军,标题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3、铺垫渲染

以往我们学过一些边塞诗,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和学生接诗)在你们的印象中,边塞是个怎样的地方?

过渡:王昌龄在他的笔下,又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边塞风光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整体感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一读:

1、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请大家把这首边塞诗先认认真真地读两遍,要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生读)

①谁来选一首读一读(师相机点评指导)换另一首读读

②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图画、想象画面)二解:

1、请同学们借助这样的方法,默读这首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同桌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

出示:前两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什么?(青海湖、长云铺天盖地,很长很长、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②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

③再读这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孤独,对故土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

出示:后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征人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破楼兰就不回来。)

②指导感情朗读: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_______。

③豪壮的语言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一颗怎样的心?(决心,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决心。)三悟:感悟诗情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他们就不思念家乡的亲人,真的不想还吗?

家乡的亲人也无时无刻不牵挂着他们啊!会有谁在牵挂着他们呢?

也许两鬓斑白的双亲拄着拐杖一次次在村头翘首以盼;也许一双年幼的儿女在一次次的呼唤父亲回家;也许留守家园的妻子因思念而过早的让黑发染霜。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你为什么‘终不还”。

忠心报国 四析、品:

1、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豪迈情怀。

2、总结全诗、升华悟情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由来征战地,能得几人还。学生读。

师:“能得几人还?即使人未还?可守边的战士们却——(引导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课堂小结: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塞外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守边战士戍边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决心以及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凄美、悲壮,向上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布置作业】

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有另外五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兴趣的同学回家之后可以再收集一下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读一读,感受盛唐边塞诗的悲壮,豪放。

第二篇: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五年二班

教学目标:

1.宋词中以苏轼的词最为经典,这学期我们学习苏轼的词,例如,《水调歌头》、《水龙吟》、《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宋词。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并初步了解词的特点。4.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持续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古往今来,无数的诗人雅士写下了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章。今天,让我们循着他们的笔迹继续去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学生先复习唐诗,先诵读唐诗,最后一首是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

3.苏轼的诗写得如此优美,他的词写的更是美不胜收。从今天开始我们诵读他的词。

二、介绍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 的散文家。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三、苏轼的词分两种,一种是豪放的,一种是婉约的。我们先诵读两首豪放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

四、学生先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自己先说说对这两首词的感受,师边听边引导。

五、学生再诵读婉约的词《水调歌头》、《江城子》,在诵读的基础上,自己先说说对这两首词的感受,师边听边引导。

六、在读的基础上,同桌互相背诵——指名背——男女背——配乐背——配乐师生背。

七、再读和背苏轼其他的词,例如《水龙吟》、《卜算子》、《临江仙》等等。

八、在背熟的基础上,配乐朗诵这些苏轼的词。

九、总结。

我们的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感受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

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

第三篇: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总结

五年级经典诵读总结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本学期,我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开展经验总结如下:

1、营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和角落,用诗文、诗画的名言佳句装点教育墙壁。教育环境体现班级特色,重在展示学生阅读论语的活动成果。

2、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经典诵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乏味的。教师只有变换各种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那朗朗上口的“传统文化”才能吸引学生。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常用的方法有: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指黑板,学生全体齐读。也可以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3、晨韵对歌。

每天早晨,孩子们一来到学校,就让他们手不释卷,接受经典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让孩子们深切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 常吟清词愈馨香”的无穷乐趣。教师在检查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提高学生诵读的有效性。

4、持之以恒,贵在坚持。

将诵读贯穿于学习生活中,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每周在黑板上开辟的“诗歌台”上抄写一首诗或词,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诗词。同时,我还充分利用每天语文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提倡每个孩子在课间以背诵比赛为游戏,提倡每个孩子睡觉前背诵诗词等等。

5、组织诵读会,评选诵读小明星。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班级开展“诵读会”,让每位学生展示本学期的学习成果,并评选出诵读小明星,让他(她)向全班学生介绍诵读的内容、方法以及心得体会,使其他学生借鉴他们的优点,为诵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注入动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个别学生对经典不感兴趣,背诵记忆方面稍显滞后;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学生有种压抑的的感觉;安排的数量稍微少了一些,跟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有差距„„今后,我会更用心在这项特色活动上,争取让学生能学有所用,真切感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者的自豪感。

第四篇: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唐诗选读》教学设计

——灵璧县实验小学 罗未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运用读、写、唱、画、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展示自己对诗的理解,感受诵读经典的乐趣,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大致了解诗意,感受诵读经典的乐趣,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书写、绘画材料; 教师准备:课件、古诗阅读材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与朋友、亲人分别是一件痛苦的是事。尤其路途遥远、分别后不知何日能再相见时,更让人依依不舍、痛苦万分。小朋友们,你们经历过吗?谁来说一说?

2、古代的诗人们是如何表达这种难分难舍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诵读几首千古传唱的送别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打开诵读材料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集体读。

三、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情感。

1、结合注释,大致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集体交流。

4、指导感情诵读。

四、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写、唱、画、演),诵读古诗。

2、小组内交流、展示。

3、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诵读经典诗篇,我们感受到诗歌;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板书设计:

唐诗选读 送别诗(读、写、唱、画、演)

诵读材料 篇一:青门柳

作者: 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篇二:别董大

作者: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篇三:易水送别 作者: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篇四:送杜十四之江南

作者: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篇五:送朱大入秦 作者: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经典诵读《唐诗选读》

教学设计

年 级: 三年级 执 教: 罗未来 日 期:2015-5-19

第五篇: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课题:清明

课时:一课时 课型:经典诵读

备课时间:2015年5月28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2. 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古诗的意思。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

4.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品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古诗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古诗的意思。

德育点:培养学生品读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自我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学手段: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走进了一节经典诵读课,让我们大声的喊出我们的口号“胸藏点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们已经吟诵了很多诗了,老师给大家选取了几首,把你自己喜欢的诗吟诵出来。

2、吟诵了这些诗,你发现了什么?

诗从内容上不仅有送别诗,写景诗 边塞诗,还有一类描写传统节日的诗。

3、你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描写传统节日的诗————清明。

二、传授新知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着重体会“欲断魂”渲染感受,清明节的人们凄清、哀伤的心境。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和传说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感受想要借酒消愁,正好有“杏花村”。“杏花村”可以拓展介绍。

重点字意思如:欲,我是通过迁移词语“青翠欲滴”来解释的。

“断魂”等等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感受,体会 当堂课,落实背诵。三 拓展延伸

关于畅通节日的古诗还有很多,例如 描写春节

元日——王安石(北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重阳节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 积累古诗

请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抄写在积累本上 五 板书设计 清明 扫墓 欲断魂

六 教学反思

下载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秋浦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字词,了解古诗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合集)

    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 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 诵读《论语》一书中记录的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指导学生如何积累和诵读经典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积累和记诵经典的......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申报人:康素娟 王春兰 单 位:舞阳县实验高级中学 时 间:2015年6月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 活动背景: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凝练的语言......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经典诵读教材――《三字经》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并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

    五年级经典诵读材料

    经典诵读三百篇 古诗 1、采莲曲(二)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客中行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

    五年级经典诵读

    五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诗词20首苏 幕 遮 【北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àn)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

    《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孤帆”等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