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专题三 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讲

张思明:各位老师大家好,欢迎各位老师继续参加高中数学新课程,国家级远程培训。我们这一讲的主题,是如何做好新课程条件下单元教学设计,提到这节课的主题词我们先要说的是教学设计,我们先介绍一下我们身边几位特邀的嘉宾,我身边这位是大家所熟悉的江苏省第五中学的罗强校长,这 边这位老师是苏州中学的 刘华老师,他们都是在江苏省非常有名的老师,也都是省的骨干教师。那边那位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每节课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 师王尚志教授。那好,我们这节课本主要是跟导师们聊一聊,什么是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做好教学设计,我们先讲为什么设计,单元教育设计这样的专题。

王尚志:教学设计是我们老师实际是非常熟悉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应该说,我们在建国以来,在教育部关于这方面,也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所以想就教育设计这个说法来说,这是我们还是很熟悉的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做一个设计,有一个设计就会使我们做的更加主动。我们这次谈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谈这个问题,我们想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一节课的设计,在国外叫一节课的设计。一节课的设计,一会我们会谈一谈在一节课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哪些问题,以及我们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搞好这节课的设计。

在我们这次讲座中,还特意希望老师关注一下关于教学设计的另外一个关注点,就是单元教学设计。

什么叫单元什么呢,下面我们会讲大体是说,希望把我们的设计的内容拉长一点,比如说一章,比如一个模块,比如一个模块里的一块面,比如必修二,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完整的内容来进行设计。当然,也可以做跨章节的内容的教学设计。比如说解析几何,我们都时间解析几何分为两块,一块是必修的内容,解析几何初步,一块以圆锥主线为载体,在选修一,选修二里也有这方面的内容。解析几何在高中是一个整体,怎么样对这些进行教学设计,我们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非常重要。

第三个层面,我们也希望老师能够关注关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方法和能力方面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说我们老师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计算,我们就可以考虑一下,作为一个计算能力,在必修模块里,我们怎么样进行设计。使得我们学生从初中的水平,能够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支持计算能力的,在必修一课程中有哪些载体。然后我们说,在这些载体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他的计算能力。所以我想这样的一些思考,都是单元教学的设计的很重要的内容,与我们传统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我们希望能够开拓一点,视野开拓一点。在单元教学设计,有一个,或者有两个核心的主题词,第一个是整体,我们是整体把握课程下,如何来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我想这是一个关健词,第二个关健词就是效率。

我觉得做好单元教学设计,会使得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我讲到什么程度,我后面还会对这件事情有所规格。当然现在对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范围还是更大一些。比如对有一些概念,比如说弧度的概念,我们也可以对他有一个单元的思考。因为绝不是说讲弧度的定义的时候,才会涉及到弧度。只能这样就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加入弧度概念等等,所以我们这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开拓一下视野,能够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来思考我们整体的教学。这样会提高教学效率。我想我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说明。

张思明: 王老师,您把选题的想法和意义做了一个初略的说明。那好,我们进入一节课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分析。我想 刘老 师和罗老师是江苏省一直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他们同时对教学设计有着非常深的研究,所以我们想听听二位老师,对什么是教学设计的思考。

罗强:教学设计实际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比如说我们要在课堂上课,必然要讲到教案设计,这个教案设计就是从某种程度,就是一种教学设计。当然我们现在很多老师的设计是非常有经验性的。我们希望我们的教学设计能够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一种科学的教学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经验,根据你所教的数学知识,根据你的学生的学习,对整个教育的内容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关于教学设计,实际现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国外有很多教育心理学家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形成了很多的思想方法,美国有一个心理学家,他说教学设计就是让天才人做的事情普通人也能做,这句话充分说明,如果在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就能够提升教学设计的水平。实际上教学设计打比个比喻,就好比老师带着学生去旅游,那就要考虑要到哪里去游,怎么才能到这个地方,最后你要来衡量学生是否到这里。教学设计理论也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最初对教学设计影响,实际是教的传递策略为中心来组织的,什么意思呢,就比如说造房子。教学设计就是你设计一个施工的版图,然后到时候就按照这个施工版图来实施这么一个建造房子的过程。

教学设计理论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学的组织策略为中心来进行教学设计。

也打一个比喻,就好比一棵树,从树上开始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你学为中心来组织,就要考虑它的生长的环境,促使它生长的条件,在数学角度就是情景使促进学生学生的必要条件。我想这两种教学理论,我的理解,前者比较侧重于是一种固定的机械人类的,是工程学的方式,从学生成长角度,今天你造的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完成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今天你在培育这个树的时候,他长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离开你以后他还会成长。所以我觉得我比较能够接受现代教学设计。

按照以学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设计,他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为学习设计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识,为学习设计教学的话,按照学识设计教学的理念,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中间需要考虑三件现实,第一个现实就是数学的现实,我觉得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按照数学的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考虑我们的教学设计。

第二个就是学生的一些现实,实际我们一直讲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教学,我想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情都是同样的道理。我当我们所教学生的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的教学设计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第三个现实就是要 从老师的教学组织的角度来进行考虑,我想数学有三种形态,一种形态是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很自然,很朴素的自然形态。

第二种就是以非常完美的形式出现学术的数学形态。

我们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间,实际在这两级中间寻找一个数学的教育形态,教学设计实际就是要构建这个数学的教育形态,使得学生文从他原有的人质状态,走到这样一种数学学术方面。

王尚志:我倒是补充一点,关于数学的思想,我们不仅应该考虑这个知识点本身,或者我们教的这一节课的内容本身,还需要考虑我们这个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位置和地位。和它前面是和什么东西联系,在后面有什么后继的手段,我想这样的思考,对于我们刚才 罗老师说的数学研究的形态转变于学生能够理解的教学形态,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我们有很多例子支撑这一点,因为这样实际上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张思明:刚才您说到这些什么是教学设计做了一个初步的阐释,我们也看到罗校长对于古今中外,很多的教育成立流派进行了初步的介绍。当然我想很多老师最近也比较属实,认为我把教案写出来,这个教学设计就完成的。在这里有一些问题,特别希望两位老师,能够给我们介绍一下,您认为教学设计的主要问题。

14:37

刘华:就是设计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个是认识上的问题。

很多老师可能没有设计,教学设计变化习题设计。第二个是不能从整体上来把握我们一个小的,就是他没有全局观。

第三个就是不会用单元设计的思想,来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第四个就是教学设计的时候,它的操作层面不会去进行目标分析。

第五个就是从实践层面来说,就是他存在教学设计过度和教学过度。

张思明:设计过度是不是自己准备过头了。

刘华:可以是这样的说法,有时候对学生的分析,包括他也可以做的不是很到位,操作的过程当中,因为准备的太足了以后,学生到不了那个层面。

王尚志:有时候你设计学生不往你这个圈子里走。

刘华:有时候我们做的 PPT,他做了以后,学生说不出你这个问题来,硬要把它绕到那个地方,还有是教学过度,我有很多好的东西,一定要讲给学生听,我不管这个学生接受能力如何,我一定要到这个位,他就忽视了整个数学的育人功能,也是忽视的学生的主体发展。

具体案例介绍

张思明 :这个问题你说的都挺自然的,能不能具体地说一下。

刘华 :就是说,我之前最近也看到的一个初中教师,他有一个案例,他有一个教学,实际我们把它作为案例,我先表描述一下。

他首先讲的是课题是函数的单调性,他一开始有两个情景,第一个情景是股票的走势图,第二个情景是温度的走势图,两个情景引用这个教学。就是从情景的角度来说,重视情景就是新课程教学当中,我们学的情景提供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生活化的背景,而且也是他一个知识的生长点,我们觉得非常好,但是他存在一个情景存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流行股票,股票知识是一个很有专业的知识,再说股票走势图也不太容易体现单调性。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这个方面实在太多,但是我们具体可以来分析他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个,他通过情景,就引入了一个定义,当然他也强调了,要带一个区间内,任意的取两个不同的值,而且他也强调的必须是 F(X1)小于 F(X2),这个都强调了,他直接就把这个暴露出来的,直接传授给学生们听。然后他有三个例题,其中一个例题就是体验一下单调性,这个例题一个叫 Y=-X平方加2,这个是写单调区间。第二个是 Y=X,第三个是 Y=1/ X,他就是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区分开0到 Y 区间。是这样的意思,我觉得这个例题很好。

第二个例题用定义证明-1/ X-1 在区间,是单调的的一些函数。这是第二个用定义来证明。

第三个也是用定义地证明,不过他已经到了 Y=X+1/X,就是对勾函数,X 大于 O 的时候单调性的分析。这是三个例题,他在后面也提供了两个探索,一个探索是 Y= X+ 2/X,就是把1/ X 改为2/ X,再就把它拓展到 Y=AX+B/X,AB 都是大于 0,他是一般性的统计。

问题案例点评

我们看到这个问题,大家肯定不觉得什么,但是我们分析下来,就是他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个就是他的目光单位有一点偏,这是一节新授课。从学生学的角度建构单调性的定义,应当是一个重点,因为他是第一次接受抽象的,符号化的定义。对于这种建构的过程,他是终身受用的。他的定位现在是,当然也包含方法,就是定义的使用,但是他现在把这个教学压缩了,整个就变成了一个学习的练习。这是他第一个存在的问题。

第二个存在的问题,就是刚才也说了,学生第一次接受符号化的过程,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定义的过程,不适应的过程。第三个刚才也说了,他的知识传递的过程,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个意义建构的过程,他基本是忽略的,他把整个教学的过程,变成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当然我们肯定了他问题情景的提出,给我们的感觉就像穿新鞋,走老路。他的知识观点没有改变,就是教师的知识观没有改变,他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我要解决的今天的问题,就是要掌握知识,就要要去用,是这样的想法。

还有第四个问题,他在例题的设计上,他存在着一定道理的倾向,这个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造成困难的,而且对于他来说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最后的态度的问题,学生几乎不可能自主去看书,肯定是教师去传授,这种探索纯粹是名存实亡,基本是一个虚的,就这样的分析。

王尚志:这个确实是,我听了很多课存在这四个问题,就是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其实按照 刘老师说,这个教学目标,第一位的目标,是了解它的情况,比如说看图说话,使用符号语言,所有这些都要把单调性从几个层面弄清楚,我们看它的设计偏离了这些,而是追求,去划出 AX+B/X,这个图象我想对学生都很有难处,更不要说去理解单调性了。所以是在这节课舍本求末的一种倾向。

刘华:太在意知识的应用。

张思明:他也认为会写 X1 小于 X2,对推导这个过程,所以这个背景是怎么去看,这个推导的价值

究竟是为了什么,所以这仅仅是三个问题。例题选择是未情景的设计图象,完全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你举的这个例子,对教学设计的问题看的比较清楚,也同样,如果把这个问题,如果交给罗校长,你们给出老师做好这一节课,怎么设计做好这一节课。我们起一起来看看罗校长提供的同一个课题。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罗校长的设计,单调性的教学这样的一节课。

插入罗强校长的单调性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函数单调性起始课的教学设计。

先和大家汇报一下,我对教学设置的一些认识。我觉得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这样一个教学系统,绝不可能是漫不经心,随意出现的,而是教师精心创设的。(PPT)没有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不可能保证持续有效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的理念,应该是为学习设置教学,而不是为教学设计学时。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实际上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和统帅,将指引后续教学设计的方向,决定手续教学设计的具体工作。在函数单调性这一堂课教学设计中,我觉得首先要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那么第一个,就是要把握好教学要求,不求一次到位。函数单调性,是高中阶段刻划函数变化的一个最基本的信息。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对于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由运算的性质研究函数单调性,知其变化趋势,这也就是函数单调性起始课的教学。

第二阶段,是用导数的性质研究单调性,知其变化快慢,这个就要在高二的时候进行学时。

合理定位教学目标的第二条就是要明晰知识目标,落实理性目标。我们说知识目标往往就是教学的显性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个关键在于分清主次轻重,把握好教学要求,根据课程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把它定位成下面几条:

(PPT)第一,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第二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第三会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函数在某个区间上的单调性。

那么仅仅这样一个目标我觉得在这堂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说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是对函数图形特征的一种数学描述,它本身经历了由图形直观特征到自然语言描述,再到数学符号描述这样一种进化过程,反映了数学的理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对高一学生来讲,我觉得它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数学载体和契机。因此,这节课还应该确立一个隐性的目标,那就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函数单调性概念符号化的建构过程。

我把这个教学流程分成三个阶段,各环节。

第一个阶段是进行函数单调性数学化过程的教学。第二个阶段是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第三个阶段,学会判断并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来证明函数的单调性。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的情景。首先,老师和学生一起举出,生活中秘书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规律的成语,老师可以先举出一个:蒸蒸日上。然后请学生说出另外一个每况愈下和波澜起伏。

(PPT)然后请学生对照上面三个成语,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给出一个函数的图象。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上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朴素了生活语言描述变化规律,并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接下来进入温故知新这么一个阶段,那么对应刚才三个成语,我们可以分别绘制出三个函数图象,然后请学生对照绘

制的函数图象,指出函数图象变化的趋势。接下来请学生对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这句话来回忆初中是如何描述的,那么我们说,初中对函数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是用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来描述的。这样一个设计的意图是对照绘制的函数图象,让学生 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的变化规律,重温数学初中函数单调性描述性的定义。接下来进入建构概念的环节,对照函数值Y随X的 增大而增大,我们来进行符号化的这种语言表述,首先提出如何用符号化的数学语言来准备的描述函数的单调性,第一步将刚才这句话中间的两个增大进行符号化,也就是当X1小于X2时,Y1小于Y2,接下来我们再将刚才这句话中的 “ 随 ” 这个字进行符合化。也就是当X1小于X2时,FX1小于FX2。第三步是再将隐含语言任意进行符号化,变成对任意的X1小于X2,都有FX1小于FX2。第四步再将隐含语言区间符号化,也就是对于区间(6:47)任意两个值X1、X2,当X1小于X2的时候,都有FX1小于FX2。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对于初中描述性定义进行符合化,让学生参与到逐步用精确的数学符号语言,定义函数单调性的这样一个全过程。这样就可以得到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接下来提出如何定义单调性函数,那么可以结合函数图象和函数单调真函数的定义由学生来进行描述,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函数单调性的概念的符号、过程。亲身体会数学概念是如何从直观到抽象,从文字到符号,从出书到严密。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引导学生分别用图形语言和文字语言进行背记,特别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本质,在于自变量不可能被穷尽,从而引导学生在给定的区间内,任意取两个自变量X1、X2。

接下来进入到理解概念的环节。首先,我们可以采用顾名思义的方式,对单调两个字加深理解,老师可以举出汉语大辞典中对单调这种解释,也就是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老师还可以给出一些音乐的调查,比如说54321(音符),然后换成15351535(音符)。

(PPT)那么前者就是我们单调递减的感觉,而后者给我们一种变化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可以解决一开始对照三个成语所给出的三个函数,分别得到他们的函数的代表性,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反例来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加深理解。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说明一个函数不具有单调性,实际上我们只要否定 “ 任意 ” 两个字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函数在定义域的若干区间内具有相同的单调性,那我们能否说它在定义域上具有相同的单调性,这里面我们可以举出函数 y =(x ≠ 0)图象这个例子。

第五个环节,就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证明,给出例2,判断函数FX等于-1/X减1的单调性可以证明。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判断函数单调性的主要方法:

第一个观察法;第二个是定义法;第三个是分解法。这样就可以概括出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就是取值、做差、变形、定号。这样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理解判断函数单调性,与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差别并深入理解什么是代数证明,代数证明要做什么事。

回顾刚才的教学,按照现在认知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广义知识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成熟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还有一类策略性知识。在这节课里面,成熟性知识就是什么叫函数单调性。程序性知识就是如何判断和证明函数单调性;策略性知识就是隐含在函数单调性中的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策略和对思维过程的一种自我反思。成熟性知识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成熟性比如在这堂课中间我们要知道如何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首先必须要了解什么叫函数的单调性。而策略性知识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策略性知识往往是不能言传 的(默绘)知识,比如在这堂中间,那就是隐含在函数单调性这个概念键入过程中这样一种认知策略。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结论几乎是以完美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深度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的解释全部的情况。而波利亚则说,在教一个科学分支时,我们应该让孩子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那些最关键的步子。当然,我们不应该让他们重操过去的无数的错误,而且那也是重操关键性的步子。我觉得数学教学中间,我们要认识到助学的三种形态:第一个是自然形态,第二个学术形态,第三个是数学的教育形态。而我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数学的自然形态和数学的学术形态两级的中间,构建一个既能反映数学本质,又适宜学生学习的教育形态。谢谢。

点评罗强的教学设计

张思明:这个案子看完以后,我谈一点感受,跟刚才的那个对比,也正好是罗校长表述的,我们做教学设计,要关注的三条主线,一个是数学上我们要给学生看,一个是教学上老师要做什么准备,还有学生学习,这三条主线我们看出罗校长教学设计这三条主线是比较清楚的,首先从数学上,单调性第一次给学生,要把学生这种语言的,比如随着函数值的增长变成一个符号的表述,这个转化是非常重要的。而罗校长,把这个有突出的,有层次的,把这个符号化的建构,变成一个具体操作的过程,这个我们看的比较清楚。

第二个,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为了让学生能够接受这件事情,我们看这节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很注意在这方面,甚至用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的成语,用通俗的语言,自然的语言一步一层推进这些,我觉得这个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相连,这方面,就是简单设计表现了这方面的关注点。

第三个是从教学教师角度来说,教师教学一定要不能我把这个事说给你,一定尽可能用丰富的层次,尽可能多的角度帮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这方面罗校长的设立也充分了表达了这样的意愿。所以我们从这三个角度也告诉我们,做好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起码在这三个方面要多动脑。我也看出来,做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核心就是要找到能够引领大家思考问题,是不是 刘老师说说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样的体会。

刘华:我们实际上一直有一个提法,教学设计从操作层次上来讲,就是问题的设计。之前我们也看了很多的课,包括我自己也听课,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以及在教学设计过程当中,没有一个问题的意识,整个的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没有体现问题的意识,也谈不上用问题去引领学生的学。我自己经过了一些思考,当然也听了一些课,就觉得有一些反思,我觉得我能不能够用问题来引领教学,从而使得这个问题的设计,能够反应数学发展内在的逻辑,是一个教学的逻辑。所以做了一个课例,就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也是新课程把它压缩在一个课时里完成,我们怎么用问题设计来引领整个教学。

张思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刘华老师的案例

插入 刘华老师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的教学案例

对刘华的案例点评

张思明:我们一起来看看 刘华老师提的这个案例,我们也看的很清楚,是不是罗校长帮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

罗强:我觉得 刘老师说的很好,就是教学设计从操作层面来讲,它的本质就是问题设计。什么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问题,好的数学问题包括哪些特征,我觉得作为一个的数学老师要包括这么几个特点,第一要有知识性,比如 刘老师刚才这堂课里的这个问题,直线与平行这节课,那第一个问题就是直线与平面存在哪些问题,这就是一个我们引领整堂课,成长出整堂课的 胚胎,因为整堂课就是在胚胎下生长起来的,或者说这个树就是总这个根上长出来的。

刘华:很多老师直接把三种的关系,就直接给学生了。

罗强:我们的老师有时候把这个问题做成PPT,就是把这三个位置关系给学生,让你给我填表。因为三中位置关系是学生都有直观的认识,我们现在是学生希望用数学符号的方式,来严格地定义。希望用它加减的个数,这个过程实际是需要学生来建构的。第二个就是要有情景性,因为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考虑到深入浅出,要情理交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然后用能够符合数学的本质,比如这堂课我们要进入到直线与平面的定理,怎么来进入,我们可以直接给学生,我们也可以给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灯管,我在挂的时候,我怎么保证这个日光灯管和天花板是平行的,这个情景很普通,但是能够引发学生来认真地思考,可以他结合他的生活体验来思想。

王尚志:那些是本质的思考。

30:21

罗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你可以跟老师进行一种逐层深入的对话。第三个,我觉得这个数学问题要包含全息性,用我们的数学是这样的,他这种有一个问题提出以后,实际他包含了一种研究的方法。比如这个直线与平面,这堂课整个研究的过程,实际我们可以用在研究平面与平面之间,整个的立体几何研究过程都是按照这种思维模式进行的。第四个,就是我们的数学问题应该包含一个良好的,很好的结构性。

对一个问题来讲,我们可能后面还有一连串的问题。比如说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性质,我们说直线与平面平行以后,他与平面类多少条线平行,与哪条线平行,怎么来找到与他平行的直线,这些问题完整构成我们探索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对问题的设计,是我们老师在数学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话题。

张思明:我们这样通过一些案例,我们对这个过程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地印象。对于怎么做教学设计,通过二位老师的介绍,我们大概有一个思考,我们要来关注学生,关注数学的整体,关注教育的过程。请 王老师帮我们归纳一下,我们在这些问题上,怎么样才能把一些教学设计问题做好。

王尚志:我先 从罗老师的课说起,我觉得这次新课程加入了一个新重要的,培养中国学生创新意识,我们的创新意识从哪做起,我觉得是从问题作起。我们中国学生传统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做的题很多。但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能够在教学上应该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

要想做到这一点,老师以身作则,因此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上,强调问题意识,它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为了教给你这个知识,让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问题意识,我们准备问别人问题。所以我们在标准中强调,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人家把问题告诉你,你去分析。罗老师所强调的是潜质,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要用你的语言把问题描述清楚,你要用你所学到自然语言,符号语言把问题表达清楚,我觉得 罗老师的课充分了体现了这个。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抓住问题的一个灵魂的东西,展开教学的设计,是我们这轮课程改革的一面。

当然怎么设计比较好的问题,刚才 罗老师提出了一些原则,我想这些都使得我们老师去思考。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希望老师应该引起重视,老师在观念上,在具体操作上,是不是可以和我一起来讨论这件事情。我们为什么要强调问题,我们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除了刚才我们强调认知的规律,揭示数学那种形成的过程,我们还需要承担一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东西。

刚才我觉得我非常赞 成罗老师关于教学设计三条主线的分析,一条是数学,要把数学琢磨清楚。刚才我补充了一点,要把数学总结清楚,你要知道我这节课我数学上要达到一个基本的目标是什么。刚才 罗老师举的一个例子,就是这个目标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设计上就自然走偏了。或者说他放在那目标,他没有去追求这个目标,他换了别的东西,替代了这件事,这个是 罗老师强调的第一个问题,我非常赞成。

第二个就是学生,也就是我们要关注学生,你一定要使学生都读懂,学生是不是掌握了,学生是不是自然的掌握,是被你逼掌握的,还是他诚心诚意愿意接受你教给这么一个概念,把它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网络里去,我觉得这个思想是我们在教学设计里,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我也非常赞成,就是教学责任。

第一,明确了教什么,又知道的学生的状况,你还要设计怎么样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 刘老师提出的问题串,就是这个意思,另外还有45分钟,学生都集中精力,你怎么着,你总要有一点招,你要提高听课的效率,你总得有一些办法,学生走神了怎么办,你也不能凶,凶也不解决问题,你总要有一个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老师在课上,不可能我这一节课把所有的问题学生都弄懂,学生不懂的问题怎么记下来,我觉得老师也有办法。

刘华:实际上最好的一个方式,刚才 王老师说学生的问题,我们老师现在做的事情也是示范,如果将来学生看到这个问题,看到这个章节,他自然提出几个问题引导我的学习,他就成立了。罗老师也说了,这个树长到5米,没有完,他将来还继续还可以再长。

王尚志:刚才你的教学设计是加入了这一句,在中间这一段有很多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我想这件事,我也看过类似的案例,老师拿了一个长方体放在那,问有哪些线,哪些面,你来说这些线和面有什么关系,你们来表述。学生就会说,有什么什么,他要具体指,说哪个是和具体的面是什么有的关系,有什么基本特征。我想这件事,怎么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上课怎么样在这40分钟,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动起来。愿意跟老师一块学,所以这是有本事。所以我现在有时候最近听课,有的老师往那一站,学生就窃语,有的老师还没有往他一站,学生脑袋就搭拉下来了。老师一定要能吸引学生。我

觉得 罗老师强调的是第三个问题。我们怎么引起学生对你上课的兴趣,凭什么就爱听你的课,你总得有一个办法。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开发这方面的资源,要积累这方面的经验,使我们每个老师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没有这个前提,谈不上学生学的好。所以我觉得我很赞 成罗老师,当然也强调在教学设计这几个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我想我们要抓住这本质的东西,体现在我们的教学里,提升我们教学的效率,我觉得这个是我们需要共同来研究的一个问题。

张思明:好,这节课,我们向大家初步介绍了我们对教学设计的一些认识,也通过一些案例来交流。我想在座的老师都有做教学设计的经验,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互相交流,也为我们提供大家做教学设计的优秀案例。在下一节课,将继续讨论如何做好单元教学设计,期待和大家下节课再见,谢谢大家。

专题三 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讲

张思明:各位老师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教学设计的理念,通过刘华,罗强老师的一些案例,我们分析了怎么样做好一节课的设计。在这一节课里面,我们将要推出单元教学设计的一个主题词,那么我们在这一次的新课程里面特别强调的一个是怎么样把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多课堂中去,做好这个事情,我们选择的就是单元教学设计,我们先请王老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为什么想起这个事情,怎么样设定我们的单元,什么是单元教学设计?

王尚志:我想单元教学设计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想把一节课的时间拉长一点,也不是创造,应该是我们老师,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老师,长期就这么做的一个事情,只是我们想把这个事情凸现一下,让更多的老师关注,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这个事情呢,一个关键的词就是整体把握,抓住本质,(插入字幕:整体把握,抓住本质,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个课程的整体)因为你只有在我们整体看这个事情的时候,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个课程的整体,才能够看清楚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是本质的,我们如何在我们教学中把这样一些东西凸现,那么,我想这个问题思明在长期的教学中也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来讨论一下,单元教学设计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单元教学中的单元

我想单元的意思就是希望他比一节课更大一点,直观的说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分这么几个层次来说,第一个就是说内容,都在理解单元,内容的单元呢,是不是也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一个就是说连续的,比如说一章的内容,张思明:我们过去老师口头禅,备课要备一章,这也是一个单元的想法。

王尚志:比如说集合可以看做是一个单元,比如说指数函数可以看作是一个单元,也可以把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放在一块看作一个单元,也可以把函数看作一个单元,我想这个单元从连续的内容呈现界定为一个单元,是一个思考的角度。

我觉得从内容上来说,我们还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宽的一个思考,就是跨章节的内容,一个主题,比如说解析几何是一个主题,那么解析几何我们可以作为一个单元思考的一个载体,我们又可以分几个层面,比如说我们解几何,在必修的阶段比较是必修二,在选修里面,选修一,选修二,曲线为载体,我们把解

析几何的内容作为一个单元来思考。那么我们就是解析几何在必修和选修我们有一个完整的考虑,我们去设计,在高中阶段我们希望提供给学生的解析几何的知识我们有不完整的设计,这个是从内容上来讲的。

这样的例子很多,那么从内容来讲呢,还有就是概念,比如说我们对斜率概念,直线很重要,斜率很重要,从这个概念来说,我们在高中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斜率概念,绝不仅仅是一个定义,我们希望从三个角度希望学生会刻划斜率,斜率是什么意思呢?主要为了帮助我们直线和 X 轴的倾斜角,我们叫做斜率。但是更主要的是如何来刻划这个倾斜角,斜率的定义我们可以用

来刻划的,我们也可以用倒数来刻划的,另外呢,我们还有一个角度可以用向量来刻划这个倾斜角,所以我们要理解斜率背后的就是直线,与 X 轴的倾斜角,将来你到大学里面,刻划这个直线和 X 轴 Y 轴Z轴的他们的倾斜角,他们带来的一些好处。

那么我们在教材中如何的展示这个过程,从我们第一次见到直线的斜率,一直到 我们后来比如说不同的顺序,我们就有不同的设计,12345,我们就可以首先用这个比如说给出斜率定义的时候,用 X 增加一个单位,Y 的变化,是不是?来刻划直线与 X 轴的倾斜角,实际上渗透了导数的思想,到了三角函数我们会强化这个事情思想,我们高度学生还有另外一种刻划,到了导数以后,我们会给你更一般的认识,倒数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等等,我觉得这样一个设对于我们,对于高中课程中一个基本概念的完整认识。这样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很多很多,像弧度,我们都需要对它有一个完整的考虑,才能帮助我们学生对这样重要的一个数学概念有一个完整的理解,才会体会到像弧度是非引入不可的,不引入的我们的很多数学开玩笑的说就进行不下去是不是?我们有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就无法解决了,我想,这样的一个单元的概念在内容上是比较宽泛的。

单元教学举例:知识梳理

张思明 : 王老师对单元从内容上区分单元和选取单元做了一个说明,单位这个概念使我们老师在整体把握教材的时候,对一些像操作,像功能,也可以按照单元的想法去做,比如说我想复习,这也是一个单元的想法,复习有章复习,有阶段的,模块的复习等等,如果我们把复习看作是一种模式的操作。

张 老师对如何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的教学设计介绍

王 老师:但是我觉得这个做法可以跟老师交流一下,因为首先我们认识到,梳理知识和复习知识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或者是一种学习的能力,那么怎么样设立,高一该做点什么,高二该作点什么,高三该作点什么。

张思明 :以前备课的时候会灵机一动,或者是想一下,今天我让学习做两个小时,明天找一个小组,如果我们把这个操作作为三年里面,高中阶段要做的一个事情,我们可以把有这样一个设计,高一主要初高中过度,学生要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初中学过内容的能力,把这种表达用尽可能多的符号,比如说接触了几何,我们有了些语言,书上有了,想接触第二个模块学习的时候,我们的书上的自然语言要求学生翻译成为符号语言,画一个图,这个阶 段是老师留任务,学生按照老师留的任务来做这个事情。再往下是老师出流程框图,框图里面写两个功能,比如说知识点与重点方法,自己犯的错误,参考资料等等的联系。第三阶段就是在高二,通过这样一步一 步的老师带着作,有一定的想法和能力,这个时候复习能力就变成了什么阶 段老师提任务,自己来做知识梳理,很多同学用的框图的形势,有的是树状的,有的甚至是网上下载的一个,自己加点评都可以,形成了交流的模式。

到了高三,到了那个复习阶段把自己做过的小节进行压缩整理,或者是扩充,然后提出更本质的核心,就是往回走,哪些是更核心的内容,如果把这个过程整体来看的话,对我们来说更清楚,这样指导起来,定位就更准确一些。

王 老师: 思明,我觉得你有一个和成功经验就是建设学生本人的资源库,把单元复习和积累资源同步起来,使我们的梳理知识,积淀知识的一个过程就下来了,所以我非常的赞成思明说的,我们叫功能也好,或者是环节也好,或者是能力也好,我觉得并不是最主要的,但是这件事情,是我们老师需要关注的,就是学过一段,就是我们总是要梳理一下,你还记得 华先生给我们的建议,要学会把书从薄念厚,又能够从厚念薄,我觉得复习是把厚到薄的过程,你会让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段东西就没有什么了,就这样的几个事,我记得我在大学听课的时候,非常的愿意听老师最后这些关键的话,我记得当时 丁石孙丁先生,给我们上高等代数的时候说,线性的方程组举证,线性空间,线性变化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句话我想很长时间,什么意思呢?

所以我觉得,都有很多很好的思路,是不是?我觉得把它当做一个整体来思考这件事情对 于老师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叫功能单元也好,能力单元也好,这都不是太重要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想如何梳理知识,作为一个 高中老师应该整体考虑的问题。我别到高三的总复习的时候才梳理知识,我这个知识从高一开始就准备,一直到高三,我有一个完整的思考,那么我 相信老师的教学效率会有一个整体的提升。

单元教学设计大致的过程

张思明 :今天的问题是这样的,就是单元特别设计你刚才业介绍了,老师们也认识对这个概念理解就是大备课,备大课,就一个假期里面就把一章背下来,所以老师理解的教学设计的环节,大体上是这样的,我跟老师的对话,一个是教材分析,还有一个就是教案转型,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说写出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123,教学工具等等,您说这个跟我们所提倡的单元设计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我们所说的单元教学设计大致的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

王 老师:我个人建议,也是我们团队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我觉得在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做这么几个事情,我们就一个框图,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框图,第一件事情是数学的分析,比如说解析几何初步,我们解析几何初步这部分内容,对核心的思想是什么?是不是?它的数学本质是是什么?这些数学本质用什么样的载体来支撑它,我觉得这样的一个分析,是很重要的,另外我们进而要分析,我们解析几何初步在高中的数学中处于一个位置,和我们后续的几何之间的联系,和函数之间的联系,我们这里渗透的几何思想对我们认识其他的问题会带来什么好处?比如说解决现有的规划问题,等等,需要对于我们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有一个数学的分析,这个数学分析,不是就这一块知识认识这一块知识,而是把它拿到整个高中课程,整个的知识中看待的。

当然,对 于一些老师来说,我们还希望能够再找出一点,在我们整个数学中,起什么作用,结合一点数学的文化和历史,结合一点和大学数学的联系,那么我们就会对我们这一部分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比如说我们在大学解析几何里面,是以什么为基本研究的,包括直线和曲线,我们的曲线或者是曲面主要是以圆锥曲面为基础的。

张思明 :还研究了一些不变量。

王 老师:对,研究它什么呢,研究这些曲线的表示,这是第一步,在标准的坐标系上表示标准方程,还要研究什么呢,选择不同的坐标系,它的表示就不一样,那么不一样的代数表示,有什么一样的东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什么不变的东西?这是我们在大学解析几何要诠释的最基础的问题,那么我们对高中的解析几何初步的内容做一个思考,我觉得这样的一个数学的思考,对于提升我们老师的数学素养,是极为重要的,随着我们教学的不断的延拓,那么这种思考会越来越深入,我们自身的数学素养会不断的加深加强,我觉得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的关系,有的时候我们在一节课里面常常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有一点容易形式化,但是我们站在一个章节,甚至是更大的一个范围来看,这个内容的话,情感,态度,价值方面的作用,可能就会更清晰一点。是吧,那么我们当然这个教育的分析,也包括对这个认知规律的一个分析,就是我们上节课 罗强老师讲到的,怎么样把所谓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成为教育形态,进而转化成为学生的认知形态,那么这一些转化,需要在我们教育分析中展开,那么我觉得这样一个分析对 于老师整体的理解,依托内容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那么我想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奠定了更好的认识课程标准的基础,因此我们就会对我们数学课程标准做一个分析,在标准的分析中,我想主要要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就是为什么标准要设定这样一个内容,他们在教学上,在评价上,在学习上,有什么基本的要求,所以我觉得这样一个思考,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

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现在我们的老师,都在认真的阅读标准,所以我们建议在标准之前,还要有两个分析,可能会对分析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老师熟悉的方面,一个是教材的分析,为什么我没有强调前面的东西呢?我们希望老师能够明白教材只是展现标准要求的一种形态,并不意味着教材的编写者不知道还有其他的展现形态,但是教材只能够用一种方式写出来。所以我觉得教材的分析要有前面的思考,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这种表达,是不是?它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同时我们还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表达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的驾驭教材的多样化。所以我觉得教材的分析有了前面的基础,才能够更深刻的,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体会我们老师现在经常谈到的一种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另一方面是学情的分析,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之前,学情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在北大附中上的教材,和我们北航附中和其他的学校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因为学生不一样,学生不一样,我们的教学策略就不一样,我们的教学方法就不一样,所以说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教学设计,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就进入我们所谓教学设计的具体阶段了。

如何把握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中的定位

张思明 :我也觉得老师们容易把重点难点放在前面,您对这个怎么看?

王 老师:我建议老师在分析单元设计,所谓重难点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个区分,首先要分析重点,我觉得重点是第一位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抓住本质就是分析重点。在解析几何教学中,什么是重点?解析几何思想是重点,谁来承载解析几何思想,一个是坐标系的建立,一个是所谓几何的代数表

示,这个是关键的。那么,第三个环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循环,就是几何图形的代数表示,代数表示的几何意义。

张思明 :这两个要不断的转换的。

王 老师:我们要不断的帮助学生进行这样的转换,分析重点和分析难点要重要前千万不要混淆,有的难点不是重点,有的难点我们要花精力关注的东西,我在第一次进行数学分析教学的时候,老师常常有10大重点,和10大难点,有的难点并不重要,这样的一些分析是很重要的。当然我们设计了一些内容,这 都是老师熟悉的,我们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样呢,我们就能够给出来一章内容,它的教学顺序,课时的设计,第一节教什么,第二节教什么,第三节教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每一个课的设计,同样包括什么是重点,我个人提供我个人的参考意见,我听了很多课,常常和老师一起交流的时候说提的建议就是能不能把重点突出一下,能不能把你的重点说的更清楚一点,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需要我花时间是不是?要特别强调的东西?清楚和不清楚大不一样。有的老师讲很多例题,八道例题,你的重点是什么?你只有清楚重点,你才知道取舍,否则你没有取舍的依据。然后进入我们所谓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的反思

张思明 :真教。实践,老师认为就是真教好像就把这个事情做完了,其实我们特别的加了一个实践和反思。

王 老师:其实这也是我们优秀老师,我个人觉得拥有的最好的品质,他们做完一个事情,从来不认为这个就结束了,他们要反思,他们要把自己的经验积淀下来,变得更清楚,首先是对自己,然后再对别人,那么,这样的一个优秀老师的一个经验,我觉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张思明 :这个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王 老师:就是一个东西放在自己的兜里,书包里,放在自己的脑袋里面,成为自己说得清楚的东西,年轻的老师,是要向老教师,特别是要向优秀的老教师学习的地方。

张思明 :我们 王老师对单元设计的过程做了一个描述,我们给大家一个框图,当然这个框图是给大家一个参照,参考的一个形式的一个描述,为了使大家对于单元设计有一个更具体的了解,我们特别的请 汪香志老师特别的推荐了一些陕西老师做的一些单元设计的案例,我们一起来分析,来观看这样一些案例。

插入陕西老师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今天我们请西安中学的教老师通过具体案例的展示与分析,帮助老师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必修三算法初步第一单元,算法的基本思想(PPT),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下。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数学分析,(PPT)第二目标分析,第三重难点分析,第四课时安排,第五教学建议与学阀指导,第六评价建议,第七案例展示。第一数学分析,算法一词源于算术,算术方法的愿原意是已知推出未知的预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只在有限顾内求解某一位其所使用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甚至后来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也称之为算法。

算法不仅是数学,应用的重要部分,也是计算机理论技术的内心,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民日常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计算机几乎渗入到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

楚这个,其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例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国际思维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是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人大量的思想算法,如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全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个就是算法的思想。算法作为新名词,在以前的数学教科书也有出现过。但是算法本身同学们并不陌生,解解方程的算法、解不等式的算法都是同学们熟悉的内容,只是算法基本思想、特点,学习算法的必要性等未其没有专门设计,因此算法的基本思想,讲针对同学们熟悉的一些问题,分析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算法,整理出相应问题的解决步骤。然后抽象概括出更具一般意义的算法。通过这个过程,之人学生体会算法的城市化思想,同时针对同样的问题,我们给出不的算法,让同学们意识到,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着多种算法,算法之间有优劣之分,接下来通过求方程的近似节,让同学们意识到学习算法的必要性。将问题的解决过程,及算法交给计算机拿来,能够极大提高效率,所以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和步骤。不仅树脂问题要研究算法,实际上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的算法,比如一套健美操工工作图解都是算法,建做一个健美操就是一个算法,一个菜谱也是一个算法,按照该菜谱超采就实现一个算法,同样一个学习计划,工作计划,生产流程,乐谱口诀都可以成为算法。算法实现以后,得到了问题的揭破只是为其误解,解决一个过程就实现一个过程,可见算法的概念就不难理解,当然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和步骤。

为了有效进行预算,应当选择合适的算法,算法必须在有限之后反应一个结果,算法是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具备抽象行,另外他还具备确切性,每一步都要请精确,不含糊因为我们要交给计算去算,计算机或者旗人按照算法步骤即刻完成过程,算法还有一个输入和输出。

第二个,目标分析。第一,知识技能,通过对具体为期的过程和步骤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用自然语言来描述算法的过程。结合实例,初步认识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定位和作用,体会学习算法的必要性。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一员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解方程的一般性步骤,从而得到解方程或方程组的步骤,这些步骤就是算法,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算法,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同一个问题也可能有多个算法,能够模仿求解,一般的方程或者是方程组的步骤,写出一个求有限证书系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第三情感价值度,通过学生可以让学习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感受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算法的学习,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关系。通过算法的学习,进一步将学生复杂问题的写成程序,交给计算机完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的算法的案例,体现中国古代案例对数学发展的贡献。

第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是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算法思想,初步了解算法的含义,在数学中,现代医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是计算机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程序和步骤,这些程序和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之内完成,算法的要求,一写出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第二,算法过程要能一步一步执行,每一步执行的操作比较确切,不能含糊不清,而且在有限步骤之内完成一个结果,因此计算法的主要思想是程序化和步骤化的思想。所以这个就是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第四,课时建议。建议本单元二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实际中一些简单有趣的例子和学生初中学过的,比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等,这样的步骤的实现使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在有老师总结算法的含义。

第二个课时,通过中国固定的算法思想,以及利用二分法解决算法,利用二分法就方程式过程中的意义,从而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由于本节课实际算法概念的,实际例子比较多,对学生难度不大,重点理解算法的含义。

第五,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为了突出算法的基本思想,使学生适宜理解算法概念,建议如下。第一重重对自基本算法的理解,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的新内容,其思想非常重要,但是并不神秘。例如用校园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本质上就是算法,本模块算法内容是将数学中算法与计算机技术建立联系,形势化表示算法,在条件允许的学校使在计算机实现,为了有条例,清晰地表达算法,往往需要将解决为其的过程,整理成流程图,为了在计算机实现还将自然语言或者是流程图翻译成计算机语言,提高国际思维的能力。不要将此部分内容简单处理成程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第二,通实例学习算法,从实例出发,引导学生针对实例思考,考虑,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从中得到算法的诸多概念,在实例选择中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些原则,清河原则,园区的例子要切近学生,或者来自学生的实践,或者学生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确立性原则,圆锯的实例与一般要有丰富的背景,本身要有趣味性,基础性原则,其本身的算法并不难,只要蕴含丰富的算法思想,可操作性原则,所园区为其的算法一般在计算机上实现。第三,算法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先具体,再抽象,通常我们说一个算法越是抽样,越能体现算法应有的本身价值,但是作为教学意义上的算法则不同,一定要从具体问题出发,及算法步骤。然后抽象概括出一般意义的算法来。画出流程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使用变量,学习更好地表述算法,以便在计算机上操作执行。

第四,将算法思想渗透在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中,算法作为本模块的教学内容之外,其思想方法渗透在高中课程中其他领域中,鼓励学生尽可能运用算法来解决相关问题,让程序化思想成为我们思想问题的习惯。

第五,写出一个算法,必须能够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这是应该给学生说明的。第二,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三,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例如让计算机去算1×2×3×4×5是可以算的,但是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则是做不到的。

最后一个环节,评价建议。第一,注重对算法学习过程的评价,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花较多的时间为此计算出算法,然后归纳一般意义的算法,这些活动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价值及对这些活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换句话说,学生的想法是否清楚。

第二,学生对算法的表述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算法表述是否正确,符合逻辑。第二个层次算法表述是否简洁清楚。过程评价以亲卫,测验,多种检查形式,对评价对象在到达中级目标教学过程中,不断明确学生达标的程度,通过多去多,到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从而随时修整调节与教学活动。

第二,注重对知识技能的评价,在算法学习中,在已知的算法过程中,使用自然语言,和基本语句来表述算法,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对这些知识和及技能的记忆和熟练程度,而是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取判断,阅读流程度,说明算法,根据要求划出算法流程图等多种评价方式里实现的。

插入 党老师的案例

党 老师单元教学设计

主持人:老师们大家好,刚才我们介绍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概念、方法、方图。下面我们给大家展示一个具体的单元教学设计的案例,我们这里请到北京市海淀区运营学校的 党瑞平老师,党老师是海淀区优

秀的骨干教师,也是北京市骨干教师,是我们海淀区的学科带头人,下面请 党老师给我们做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党:大家好,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立体几何初步,第一单元,空间几何体单元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说。第一个方面,就是我前提的学习与准备。第二个方面,就是与立体几何第一单元空间几何为案例,展示自己实施新课程具体过程。第三方面是对教材的整合和实施方案。

第一个方面就是前提的学习与准备

在这一年中,我们利用的寒假和暑假,参加了北京市新课程培训,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还参加了海淀区每周五的进修活动,通过培训和进修,加深了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更新了理念,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有了明确教学目标。

第二大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以立体几何第一单元空间几何体为案例,展示自己在实施新课标的具体过程中案例。

第一首先我认真完善了自我学习,新课标在这部分的要求是这样的,第一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模型,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几何体征。第二个方面,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并能识别他们能表示的例题模型,会使用材料制作模型。会用斜二次画法画出他们的直观图,第三个方面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和体积的计算共识的。在学习了新课标以后,我自己通读了 人 教版,AB 版的教材,并且完成的课后所有的练习和习题。第三个方面通读教材,熟悉掌握科健的操作过程,第四做实习将教材与实习进行初步的整合。第五在网上查询和下载有关教学字表以备用。

在以上准备过程以后,我第二个问题就是对教材产生一些质疑。

第一个根据我的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我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本单元内容顺利安排不够合理,原因是这个教材先想柱,椎,台,球的结构特征,再学直观图。可是,当你描述这些几何体的定义和基本元素时,除了也空间模型之外,必须借助直观图中的线条的透视性,观察发现结构特征,并且写出字母表示,比如棱锥的概念,最容易的,对重要的,有一些同学就要忽略顶点在地面上的正投影,为地面正多边形的条件,如果不去画图,那么学生对这个概念就很模糊,或者没有什么印象。

第二个质疑,就是柱,椎,台,球的概念教学,在课堂上不太好操作,除了用事物模型去识别这些几何体的机构体征之外,可以引领学生看书讨论,学生如果不动手写一边的话,就没有什么印象。可是,课堂上确实没有写概念的时间。

第三个质疑,就是每节课后的练习和实习和练习册偏难,基础训练体不足。

通过前面的质疑,我在下面怎么实施的呢,下面就是我对教材的整合和实施方案。

第一首先要求学生做模型,做模型是直观感觉的第一过程。将本单元中课后所有制作模型的作业,第一时间布置下去,提出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并鼓励学生说,凡是做的优秀的作品都要给予奖励,目的还是要让学生重视起来。以达到制作的过程当中,更好地认识几何体结构特征的目标,为进一步学习几何体打下初步基础。

第二个,我进行了教材的顺利调整,根据新课标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应先学画图,再讲桌面体的结构体征,所以我大胆地做了如下的调整。

第一,1.1.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我首先讲第一节,然后紧接着跳过来讲第四节,投影与之间的模糊,两课时。1.1.5,三试图两课时,然后回过头再讲第三届,1.1.2,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1.1.3,圆柱、圆锥圆台和求两课时。1.1.6,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进行课时,1.1.7柱,椎台和球的体积已核实。在三个过程中,用表格的形式就弥补概念教学不好操作的步骤。我是把概念变成表格的形式,在讲课之前就发给学生。课上画图,研究概念,填表留给课前预习和课黑复习之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

第四,这个补充和整合的基础练习题。

第五方面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个也是我们新课标最强调的一点。空间几何体在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只需要设置情景问题,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性,和能动性,引领学生自己探求概念,公式定理的形式,并归纳和论争。让新课标中的构建共同基础,提高发展平台的理念,在我们的课堂上得以实现。

第六,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第一方面将几何画板课间,我想这样考给学生,并进行使用辅导,让学生在玩儿中培养了空间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好一些的自信心,因为在这之前有很多老师向我表示,说 党老师,我们这个立体几何学最困难了,我没有空间感,我想先玩儿立体几何,想通过操作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个方面,老师要深刻领悟课间的目的,做到活学活用,改革创新。因为这个课间不是 别的老师编的,我们拿来用,我们必须要把它学好,而且我们还要用活,所以必须自己要下工夫操作学会。在课堂上,做动态的演示,确实能够帮助学生克服难以想象几何体的关系,有利于弄清数学的实质,比如求内阶正方体,正方体那些球中的棱长和半径的关系,这个学生不题好弄清关系,通过动态的演示就比较明确了。棱锥的公式和推导公式等等,都可以通过画板,课间动态演示给学生。这张照片是我辅导学生使用几何画板,研究空间图形性格图片,看学生多么的关注。

第七个,在课堂教育中,我们坚持几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坚持三种语言转化的教学,每个概念和定理我都坚持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这三种语言表示,在表述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行动起来。这样才能达到加深加以,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目的。第二个坚持,坚持让学生自始至终画图,画好几何体的直观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在先学习了画图的基础之上,以后的每一节课,我有坚持要求学生画图,先画图,再研究。画图的培养还包括平时的工作和学习的问题,比如有同学问我问题,拿出练习册,我说你先图画出来,然后我才能回答你的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先画图。第三个坚持,坚持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第一个归纳类比的方法,比如有的订立在二为平面内和三为空间内都成比例,那什么样的定理呢。同学们在课堂中引入他探讨,有的定理在三围空间成立,是比较他们的条件与结论的异同。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划归的思想,通过多变体和旋转特殊的界面,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解决,第三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空间中去发现和猜想现在的关系,再归纳出一般的结论,这样做本身也是尊重学者的认知规律。

第四个坚持,就是坚持书写规范的板书,不应该用 PPT 取代板书,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推理论争学习空间图形性质的方法和基本技能,首先教师应该做出表率,每节课至少要画出一个完美的图形,写一个规范严禁的图形,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终身受益。

第五个坚持,就是坚持一每节课课前做测试练习,时间不长,但是效果很明显。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想将昨天的重要知识点,在第二天还没有完成忘却的时候得以落实。

最后一方面评价与反思。第一在教学效果为评价,首先我们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求不断能够做画图的训练,画图要加深的概念了理解,通过学生的作业,能够看出先学画图给后面学习,柱,椎台的概念,表面积,体积公式铺平了道路。

这个画面是本单元即将结束时学生两次作业,看这能棱台画的有模有样,这个求侧面积,这个是学生画的展开图。画得也不错。

第二个方面,画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问我问题,当问我当我要求他先画图再问时,结果是,当他把图画完了,问题已经解决了。所以图挺关键的。

第三方面,画图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活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圆锥,圆台的侧面积公示,都是学生在完成自我作图的过程当中,自己推动完成的。这是第一单元学完以后,学生自己做的归纳总结表。它的整个的图形,文字语言,和字母表示,已经比较到位了。

第四方面做模型,画图,试图,初步培养的空间想象力。为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张图片是同学们自做柱椎台的模型,上面这个模型是我的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作品。

这个是学生模型制作获得一等奖时候的留影,笑的很开心。

最后一个,教学反思,第一方面空间想象力和模型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到位,我们要用心上好每节课,让每节课学生都有收获。

第二方面,教材的版本很多,各有长处,我们要以新课标为准,积极整合截取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有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给予指正。

张思明: 王老师给我们带来一个非常详细的分析案例,从这个过程我们特别受赣中,王老师作为一个老教师,在做这个课程的时候,坚持独立思考,包括它的三个治理,五个坚持,即体现了经验,又体现了自己对课程的认识,特别注意到 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整体把握课程,注意关注学生,从对标准的分析入手,非常仔细把这个过程做下来,特别是我们看到 党老师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都非常的严,所以它的教学效果都非常到位,而且看到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特别感 谢党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好的案例,谢谢您党老师。

对陕西案例点评

张思明:这些例子给我们展示了一下,陕西的老师他们在第一轮课改里面,重点的环节里面做的单元设计的一些设想,当然这些案例我们没有说一定是最好的,最出色的,但是肯定表现了很多的老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王老师您对这些案例有什么评价?

王 老师:我曾经和陕西的老师聊过这个事,我觉得从他们那里首先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对我们是很有启发的,但是呢,我觉得现在我们是处于一个开始的阶段,虽然我们过去优秀的老师关注过这

样的问题,但是怎么样把这样一个关注转变成为我们常规的一个工作,我觉得山西的很多案例提供给我们一些思考,比如说我们这里面有立体几何初步的设计,他们把目标,数学的分析,目标的分析,分析得很清楚,就是说我们首先清楚,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直观能力等等,比如说项武义把它叫做几何的洞察能力,我觉得虽然说法有一些差异,但是本质都是一致的,他们把它放在一个分析得很清晰的一个东西里面,然后他们就说,整个的分析下来,怎么样体现,从整个学生需要,能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见到的立体图形,怎么样对这些立体的图形进行分类,我们常常说的柱锥台球等图形,是有道理的,大部分都可以用它来近似的刻划,所以说有这样的一个直观是很重要的。紧接着他们又说,主观图,三视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这样一些数学的分析,介入到教材分析,层次就很清晰了,所以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展开了,但是我们希望提供给大家一个参考,那么我们从我们一节课的设计,是吧,在做好的基础上,打开思路,我们搞好一章的设计,那么,陕西的老师,现在还在孕育一些更大胆的一些想法,比如说能力的设计,比如说孙鸣刚才说的梳理知识的能力的设计,计算能力的设计,等等,我们希望把单元教学设计更开放一些,我们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理念。我觉得这样一个初试阶段我们希望把这个事情作为中国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去建设。

专题的总结

张思明 :我也是这样想的,开始做单元设计的时候,老师们可能会有一些困惑,或者说往往自己去整体本身把握数学,每个老师自己的学习经历不太一样,每个老师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太一样,有的是善于代数,有的待善于几何,我觉得把单元教学设计,做成一个校等教研,或者是教研组,特别是备课组建设的项目,也挺好的,我们也觉得很多高学 历的老师进入了中学,他们自己有自己的背景,我们昨天看到了 邵文武老师,博士,他在大学里面做过非常优秀的论文,他进入中学以后在数学上帮助我们把握,有的老师教学很长,在教育上,怎么样把握学习,像我们看到 金老师,他关注学生有一套经验,如果我们在备课里面发挥老师各自的优势,形成我们教研的氛围,那么单元教学设计这个过程,可能就更容易落实了,一直坚持这样做,我们就通过教研联合体的方式,把单元教学的要求逐渐的落实。

王 老师:我特别的赞成思明的建议,这个地方我也向学校的领导,和教研室的领导提这样一个建议,因为最近的一个阶段,由于中国教育的发展,大学的扩招,硕士博士的扩招,我们教师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这种变化不仅是学历层次的变化,而且是知识结构的变化,这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我觉得我们要让这些老师,以教育为背景的,以数学为背景的,以应用数学为背 景的老师,各自发挥他们的强势作用,使得我们能够形成一个好的整体,不是把大家拉回来,而是把大家的特点推出去,发挥出来,这样形成我们对基础教育,对数学的理解和认识的一个更开放的一个研究氛围,也形成一个更开阔的视野,那么我想中国的数学教育,就会搞得越来越好,所以这也是我们期望的。

那么关于单元教学设计,我曾经在国际会议上,向国外的同行介绍了我们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思考,也引起了同行的一些关注,我希望我们的老师,把你们的经验,更好的梳理和总结,提出来,来充实我们中国的数学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开展得越来越好。

张思明 : 王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语重心长的期望,我们希望更多的老师也把这件事情变成我们学习成长的任务,不断的做下去,这个专题我们就到这里,我们期待跟大家在下一个专题见面,谢谢大家的参与!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

专题1:教学目标的设计

开篇小语: 所谓目标是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与行为相关联的,任何行为都不可缺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教学,而这一行为发生的特定场所是课堂。所以,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两方面的要素:课堂中的群体——老师和学生;所发生的行为一一教与学。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时,才算真正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实现了制定的目标。

培训内容与方式:

·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案例展示:文本案例、视频案例

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研讨内容 ·统一认识:

1、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2、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3、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请注意的几个问题

4、教学目标的确定

5、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课改前: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剂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态度和科学方法。

1、传统教学目标的分类与新课程目标的分类不相符,未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分类。

2、行为主体不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选择不恰当。如:使„„,培养„„把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

3、知识目标中,描述行为水平的动词选择不当。使得要求太高,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

4、目标不够具体,太笼统,含糊不清,难以具体操作,缺乏层次,不具备可测量性。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标准性原则:只能以国家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2、整体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盘进行考虑。即由中学教学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前后关联的整体系统。

3、适应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具体性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易操作,可实施。

5、全面性原则:根据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认识、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的思想,并根据中学化学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分知识、能力和德育三个领域。

三、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一)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功要素 主体:阐明教学对象

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心理感受体验。

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的主体、描述教学目标的词注意条件的表述

四、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2、教学目标要从学的角度表述

3、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

4、教学目标反映学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五、教学目标的确定

1、如何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科学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

2、如何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确定正确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3、如何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而不是具体规定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

[案例]《氧化的制法》教学目标 新课程: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文字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实验中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能解释验证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能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知道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认识: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科学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实验,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

[评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起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这些目标 中,能够充分显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测量性,操作性强,是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或课外学习,绝大多数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六、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案例分析]

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2、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

3、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问题思考] 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专题2:教学情境的设计

开篇小语: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注意的指向,启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教学情境有着并列的两种涵义:“情”在于使学生情感投入,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境”在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启动,学生思想活动的点燃。两种功能统一在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之中,即做好到“情”“境”兼收。

教学情境是指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教学。

创情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能促使我们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一定的新颖性;适度的障碍性;灵活的技巧性。

二、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1、教学情境是以思想和精神境界为前提的

2、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

3、情境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4、情境要注意时代性

5、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创造良好情境的保证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以“理”入境

说明某一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学习作用和重要性,向学生展示学习的目标,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2、以“趣”入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探究。

3、以“疑”入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激疑启思,活泼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以“情”入境

以情感人,是人际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新课导入 实录1: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同学们想知道二氧化碳具备什么性质吗?

生:(齐答)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碳的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

实录2:

师:打开瓶盖将全出现什么现象? 生:饮料中冒气泡。师:对。很多饮料都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吗? 生:二氧化碳。

师:怎样证明你们的说法是否正确呢? 生1:把冒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生2:在饮料上方罩一个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

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饮料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师;同学们,请通过上面的学习,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

[评析] [问题思考]

1、谈谈你在教学实践虽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

2、某化学教师的《常见的酸和碱》一课导入新课是这样设计的:

师:今天,我带来了我们的三位老朋友——浓盐酸、浓硫酸、浓氨水。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专题3:探究活动的设计(略去)

一、探究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误区

1、否认讲授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泛化探究教学。

2、追求探究之“形”,将探究教学形式化。

3、刻意追求学生的探究,弱化知识教学。

[案例]《分子》教学片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子是不断无能无力的这一性质,老师做了“氨气分子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氨分子扩散实验,注意看我的操作。(略)

师: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略作停顿后)老师告诉你们吧,[评析]

二、探究活动应注重的问题

1、创设轻松愉快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多途径地获取证据。

3、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三、探究教学实验的思考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抛开农村的现有条件不适合新课程的消极思想,创设和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

2、对教师角色和行为转变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绝对权威者。而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兼顾和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的个性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求、主动合作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了获取知识的质量,自然也能增塑剂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将讲授教学和探究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将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与现代的探究教学思想进行有机融合,整合成为一种新型的“启发——探究”化学教学思想。

5、开展探究活动时要注意“两忌”

一忌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二忌“黑板探究”,纸上谈兵。[问题思考]

1、简述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策略。

2、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专题4:教师的教学反思 开篇小语:(略)

一、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

2、从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

3、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

4、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和研究来反思

5、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

2、周思或单元思

3、期中思

4、教师之间的相互反思

5、不同学校老师之间的相互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比较法

四、应该反思些什么

五、如何写教学反思

1、反思“成功“之举

2、反思“败笔”之处

3、反思“教学机智”

4、反思“再教设计”

5、反思“学生见解”

6、反思“老师见解”

7、反思“家长见解” [问题思考]

1、新课程下,老师应通过哪些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2、新课程下,一堂好的化学课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第三篇:新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兴庆区三小

杨丽华

一、什么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通常的说,就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新课程课堂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研究的是课堂教学的“前设计”,即教案,由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一旦物化成教案,几乎成了“铁案”,不可更改,课堂上照搬使用。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却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设计分为课堂教学的“前设计”、就是通常意义下的教案;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中设计”;现在也称“课中实践性备课”,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情临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设想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后设计”,就是“课后反思”,现在也称“课后反思性备课”三个阶段。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也参与了教学设计。

三、新课标教学设计的理念有哪四种?

1、课堂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学生、教师)

新课标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了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设计的主体相对教师来说也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提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即具有合作意义的“集体备课”“说课”等。

2、教学过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观)

教学过程除了确定性的一面(教学内容),大量存在着不确定性的一面(学生),甚至可以说,不确定性才是教学的主要特征,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地补充、修正、完善等。

3、为不同的学习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

只有把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不同的学习设计不同的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与方法,4、教学设计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三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分析教学目标就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难以处理。其实他们有一定的描述语。

知识与技能:常用的描述语有:“知道(了解)„„。理解(认识)„„。掌握(具有)„„。运用„„。会„„。

过程与方法:常用的描述语有:“在获得„„过程中”;“通过„„”;“发展„„能力”“了解(体会、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常用的描述语有:“获得„„的体验”。“培养„„的精神”。“体味„„”。“激发„„兴趣。”

五、新课标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知识教学策略的选择过程。教学过程的选择,主要就是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1、当前教师应具有哪些教学模式?(1)、接受教育的基本模式(知识掌握和技能获得);(2)、发现教学模式(发现知识,培养探索能力)

(3)、探究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和研究)(4)、课堂讨论模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合作教学模式(参与意识,合作能力)(6)、情景教学模式(学习与情感,态度结合)

教学模式很多,老师不必全部掌握,但是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才能完成教学所赋予的任务。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的教师不会是好教师。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模式的层次要比教学方法高。例如:现在大家都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扬自己之长。既个性化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新课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的设计

(1)、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采取什么样的评价?评价应为学生学习服务,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发展性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三种评价取向都应给与重视,既要结果,又重过程;既重教师评价,有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2)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

七、新课程课堂教学“前设计”的结果------教案的编写与修改

1、“前设计”的最终结果是教案,现在也把它叫做“教学前的预案”或“课前预备性备课”。预案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要针对问题教学内容,在符合校情、学情的前提下写出教学的基本思路,通过哪些环节、采用什么手段完成这个思路,从而充分准备教具、学具,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活动的平台。使文本内容走向学生生活,形成新的经验。

2、有人说,既是预案,可以不写?教学不做前设计是不可想象的,但有前设计有太固定、刻板、不可变通,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正如叶澜所批评的“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这些“活的”老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在丰富多变的教学情节中,教师固守原有的设计而置学生的反应不顾,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成功教学。

八、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设计”——即时决策与设计

1、“中设计”现在也称“课中实践性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突发问题、错误、质疑和探索,教师发挥自己自身的教育智慧,善于抓住课堂中的这些一闪即逝的教育机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原来的教学设象,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使得人人有收获。

2、如何做好“中设计”?

(1)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走入孩子的内心,不了解他们就不能在教学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不能用我们的思维和认识代替孩子的思维和认识。大家不妨听一听这个故事,也许会有所体会:一个老教授的四岁孙女津津有味的看动画片,入迷的连老教授连喊两声都没听见,无奈之下老教授走到小孙女面前说:“孩子,我喊你怎么不答应?”小孙女这才抬起头微笑着伸着懒腰说:“哎呀,我都陶醉了”老教授几乎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仅有四岁的小孙女竟能这样准确的使用“陶醉”这个词。于是他激动地问:我的小乖乖,你说的太好了,你陶醉了,给爷爷说说什么叫陶醉啊?小孙女抬头看看爷爷,一副骄傲又为难的样子,老教授鼓励说:“说说,没关系”小孙女憋了很久,半猜半疑地说:“就是喝醉了酒逃跑了,”老教授有一次的惊呆了。

(2)把问题转化为教育的时机。(3)保护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4)学生“卡壳”后改变原来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卡壳的原因是:一是不熟悉,二是教学内容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重新设计教学,以便引导学习内容上。其实就是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习内容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5)让“节外”的枝“长起来。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有时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未进行,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生,发现富有创新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这时的教学,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遏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推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目中有人”的教学理念。

(6)老师不但要克制,更需要“借题发挥。例如,记得那天下雪了,上课了,学生还都趴在窗台上七嘴八舌的说看。看到这,我非常生气,耐着性子静静的听他们说什么,他们都在说看雪说雪,我没有发火,而是和他们一块堆雪人、打雪仗、踩雪。

我觉得教学设计的“中设计“可以简单理解为:“依学定教,顺学而导。”

九、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后设计”——教学设计反思

“后设计”是完成教学后,做深度的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是什么?为什么成功?还存在什么问题?引导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

1、《坐井观天》教学片段及反思。

师: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青蛙跳出井口了,会怎麽样呢? 生:(讨论交流)

生1: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的它忙向小鸟求救。生2: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绿油油的田野,它陶醉了。生3:青蛙跳出井口后,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回了井里。生:哄堂大笑。师:(似笑非笑)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们不能像课文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反思:究竟谁该“跳出井口”看看。

看了这位学生的写话后,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位为学生续写的故事是:青蛙跳出井口后,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它渴了,想要喝水。突然,它听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飘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想道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只钢叉刺穿了老青蛙的身体,老青蛙痛苦的挣扎着。青蛙惊呆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的好,他急忙跳到了井里。

或许,孩子的想象与课文不符,也和教师的教参答案不符,与人们的传统观念相驳,但是,孩子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描绘的画面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学生敢于依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与众不同、精辟独到的见解,不正是我们所一再期待的创新精神、自主精神、批判的火花艳艳生辉吗?谁能说学生抱着事实求事的梯度对这个家喻户晓的老故事提出了新注解、不必故事的本来寓意更深刻、更发人深思、更闪烁出哲理的光芒吗?着不正是对传统观念、从重心理的挑战吗?原来,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我们老师自己。

2、一位老教师的反思:老教师退休的那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一脸沮丧的来到校长的办公室。老教师说:“我勤勤恳恳的教了一辈子书,教学成绩尽赶不上一些刚工作不久的新老师,我很不甘心。”校长说:“你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教学路,你会有所发现的。”老教师细细的想了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发现自己后面的教学仅仅是前三年教学的重复。

这个例子当然不是说老教师教学不行,其实他在提醒大家要做一个反思性的教师,只有经常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扬长避短,才能在进步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进步。

2008-2-15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教学设计

泸县五中

刘刚

经过一年的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收获颇丰,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就必须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往上走,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2)开展探究活动。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这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体验。评价与交流探究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难产生出强烈的认知需要。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这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鼓励话语,可能带出一批好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可能使这位学生终身铭记。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下列步骤:(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能力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c、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加速度的说法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多媒体动画]例举物体的运动: ①火车进站,②公共汽车启动,③骑自行车加速运动 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提问]: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样从零加速到5m/s,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给学生,由此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的真实,应让学生实际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一组速度值,然后学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如何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节才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这里不宜使用打点计时器。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仪器是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比较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了。[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操作)] ①在老师已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实验中,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大,另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较快。②分析实验数据,定量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对于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该以什么为依据,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归纳得出加速度概念。(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通过有趣的实例体会加速度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数据表格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由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重要性及其关联性,应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加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向同学们强调两个问题:第一,速度、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速度变化大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还要看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第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求过高的理解,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到这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已基本形成,即:学生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验测量──分析数据──得出加速度的概念──对加速度的理解。这一条探究之路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体验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第五篇:北京市新课程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体例与

北京市新课程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体例与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范围

(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确定学生“学什么”、教师“教什么”)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可以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及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梳理随模块化改变带来的原有内容结构变化,加强从整体上把握个模块间有机结合及其内部联系的能力,力争准确把握课程内容,解决好学生“为什么学”,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目的)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教师应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及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确定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分析

(单元重点不等同于各节重点的叠加,它强调更重要的内容。重点和难点也不尽相同,重点侧重在学科知识层面,难点主要是对学生理解知识而言。)

5.其它相关问题

(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关注课标与大纲的内容、要求、结构变化;

(2)分析所用教材的编写特色;

(3)对学生所学内容的初高中衔接问题思考;

(4)依学生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弹性处理方式等。)

二、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概述

(教师可以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及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结合课程的十个基本理念,北京市课堂教学模式案例,确定教学策略,考虑实现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途径,解决学生“怎么学”和教师“怎么教”的问题。)

三、本单元所需教学资源的概述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或教学资源)

四、本单元学时建议

(教师可以参考课程标准及北京市教学指导意见及其相应配套教学参考书)

例如:

第一~四学时

一、学习目标

二、重点内容安排

三、教学内容安排

四、教学资源建议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六、课堂评价建议

(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知识、认知策略、自我监控、反省与批判性思维、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评价;提倡一种开放的、多解的、多元的评价,以充分反映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不同水平差异。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注:说明中强调双主体,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下载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做好新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教学设计总结

    新课程教学设计总结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厉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

    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景,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 《新课程教学设计》学习心得1 20xx年5月21日星期三下午在教学大楼的六楼会议室听了许碧良老师讲授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后收获很多。通过学......

    《十八岁和其他》新课程教学设计

    《十八岁和其他》新程教学设计 十八岁和其他教学目标:1、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能够说出本文对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吴正宪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摘录 *教案主要是记录教学流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教学设计则是要比较理性、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想与主张,要回应教案中“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如何做好教学设计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如何做好教学设计。一份好的设计,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

    广东新课程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展示课(全文5篇)

    广东新课程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展示课 ――听说课教学反思 广州市天荣中学罗茵 1.教学内容与思路 在本次展示课中,我的教学内容是第三单元Modern Machines第二课时,课型为听......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物理沪科版八年级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作者:杜浩鹏 文章来源:合肥38中 点击数:2828 更新时间:2008-3-10 14:01:24 一、单元教材分析: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