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班语言教学设计:小雨点
中班语言教学设计:小雨点 中班语言教学设计:小雨点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拔。
3、启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想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
2、录音机、磁带、可操作性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说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雨)
2、请幼儿欣赏儿歌《小雨点》(放录音)。
提问:
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噢,小雨点落下来了,们会听到什么呀?
它们都落到哪里了?
3、出示可操作性图片,请幼儿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
花园里有谁?花儿怎样了?(理解动词:张)
谁在鱼池里?鱼儿怎样了?(理解动词:摇)
苗儿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动词:拔)
4、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2)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仿编儿歌。
教师:小雨点除了会落在花园、鱼池和田野里,它们还会落在哪里呢?让们一起来看看。
(1)揭开公园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2)揭开森林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园用儿歌里的句式说话。
(3)请想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大胆、合乎逻辑地想象。
a让幼儿自由说。
b请幼儿个别说。
(4)引导幼儿将新编的诗句组成新的诗歌内容。
6、教师小结
评价幼儿编诗歌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编。
第二篇:中班语言活动 小雨点
中班语言儿歌教学设计:《小雨点》
设计思路: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儿歌《小雨点》语言朴实、短小精悍,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小雨点落在花园里、池塘里、田野里的情形,唤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很适合中班幼儿特点。因此我尝试运用图谱来进行儿歌《小雨点》的教学。让幼儿通过图谱来轻松的理解和记住儿歌,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儿歌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美。并让幼儿通过生活经验来大胆地进行儿歌的仿编。
活动目标:
1、利用图谱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爬。
3、体验儿歌所带来的和谐、美好的情境,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象。活动准备:
课件、与儿歌有关的可操作图谱、小雨点图片。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宝宝们,今天老师要让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最爱动脑筋。师: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幼儿动脑筋想)宝宝们真聪明,猜出了是雨,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和雨有关的儿歌。
2、出示小雨点图片,引出儿歌名称 师:是一首什么儿歌呢?我们一起来看这幅图,看看图里有什么?(小雨点)对,是小雨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儿歌就叫《小雨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儿歌的名字吧!
3、观看课件,欣赏儿歌。让幼儿边观看课件边欣赏儿歌。
4、学习儿歌《小雨点》。
(1)、出示可操作性图谱,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儿歌内容及理解动词张、摇、爬。
师:宝宝们,刚刚听到的儿歌里说小雨点落下来发出怎样的声音啊,它们都落到了哪些地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儿歌的句式进行总结并依次出示图谱)
师:(出示花园图片)小雨点落到花园里,花儿乐得怎么样?(张嘴巴)教师请幼儿把张嘴巴的花儿贴的花园图里,并让幼儿学学张嘴巴的动作,理解动词“张”。(小雨点落到鱼池里和田野里的教学方法跟小雨点落到花园里相同)(2)、利用图谱,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3)、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仿编儿歌。
第三篇:中班语言教案:小雨点
小雨点
[活动目标]
1、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能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2、理解动词:张、摇、拔。
3、启发幼儿观察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思想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象。
2、录音机、磁带、可操作性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1、猜谜语,激发幼儿兴趣。教师说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雨)
2、请幼儿欣赏儿歌《小雨点》(放录音)。
提问:
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噢,小雨点落下来了,我们会听到什么呀?
它们都落到哪里了?
3、出示可操作性图片,请幼儿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
花园里有谁?花儿怎样了?(理解动词:张)
谁在鱼池里?鱼儿怎样了?(理解动词:摇)
苗儿在哪里?它在干什么?(理解动词:拔)
4、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完整跟读儿歌,提示幼儿吐字清楚、有感情地朗诵。
(2)分别以集体、小组形式背诵儿歌。
5、仿编儿歌。
教师:小雨点除了会落在花园、鱼池和田野里,它们还会落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揭开公园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2)揭开森林图片,提问:小雨点,沙沙沙,落在哪里呀?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园用儿歌里的句式说话。
(3)请想想小雨点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怎么样呢?
引导幼儿大胆、合乎逻辑地想象。
a让幼儿自由说。
b请幼儿个别说。
(4)引导幼儿将新编的诗句组成新的诗歌内容。
6、教师小结
评价幼儿编诗歌的表现,鼓励幼儿回家后继续编。
幼儿园中班早期阅读:变色蜗牛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上实物的颜色以及人物身上的色彩猜测想象故事情节。
2、能关注画面中“第×天”的数字,并初步学习根据“第×天”的提示翻阅图书。
3、能注意倾听他人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充分享受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绿色、橙色、蓝色、红色、黄色、紫色的蜗牛图各一个,与蜗牛颜色相同的字卡各一个,分别写上“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树叶、桔子、喇叭花、草莓和辣椒、梨子和柠檬、葡萄和茄子各一份。白色蜗牛一个。大图书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蜗牛图,导入活动。
1、请小朋友仔细听听,是谁来了?窸窣、窸窣、窸窣,谁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啦?
2、(出示小蜗牛图)看,原来是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你会象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地爬吗?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引导幼儿一边学爬一边嘴里说:“窸窣、窸窣,一只小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字卡颜色猜测小蜗牛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1、这只小蜗牛每天要吃许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蜗牛吃了好东西以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分别出示字卡及彩色小蜗牛)第一天,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第二天,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第三天,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小蜗牛呢?请你猜猜。你怎么知道是红色的蜗牛?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猜猜、找找、配对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蜗牛变化的乐趣。
三、引导幼儿观察大图书,并根据图书画面进行简单回忆,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小蜗牛每天变来变去,真奇怪!妈妈到底给它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本大图书。
2、出示大图书封面,向幼儿介绍图书名称《变色蜗牛》。
3、教师用较慢的速度翻书,并用语言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食物。
4、提问:小蜗牛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会变颜色了?
5、引导幼儿学说象声词。(采用个别与集体练习的形式,鼓励幼儿大声学一学。)
四、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大书《变色蜗牛》。
五、发散思维:
小蜗牛每天都吃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多开心。如果让你给小蜗牛送好吃的东西,你会给它吃什么呢?它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鼓励幼儿用“第七天,它吃了……,变成了一只×色的蜗牛。”讲述)
附:故事:变色蜗牛
“蟋唆,蟋唆。”一只蜗牛慢慢吞吞地爬过来。
第一天,“沙沙,沙沙。”它吃了一片绿色的叶子,变成了一只绿色的蜗牛。
第二天,“嚓嚓,嚓嚓。”它吃了一片橙色的桔子,变成了一只橙色的蜗牛。
第三天,“咂咂,咂咂。”它吃了两朵蓝色的喇叭花,变成了一只蓝色的蜗牛。
第四天,“咕兹,咕兹。”它吃了一只红色的辣椒和一颗红色的草莓,变成了一只红色的蜗牛。
第五天,“咔嚓,咔嚓。”它吃了一黄色的梨子和一个黄色的柠檬,变成了一只黄色的蜗牛。
第六天,“啊呜,啊呜!”它吃了一串紫色的葡萄和一个紫色的大茄子。这回它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
第七天,小蜗牛,它会吃什么颜色的东西?又会变成一只什么颜色的蜗牛呢?请你想一想,画一画,再说一说。
第四篇:幼儿中班语言活动《小雨点》
中班语言活动《小雨点》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试马镇
王秀凤 王先进
一、教学背景:
雨是幼儿经常看到的,每当下雨时,孩子们就会聚集到房檐下高兴地喊着:“下雨啦,下雨啦!”所以我选择了学习看图补诗《小雨点》做为题材,这是一个较为老的教材,怎么样才能赋予它新的活力呢?于是,在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听、看、说、做来感受和表现小雨点落下时的情趣,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二、教学内容:
西安出版社
幼儿中班语言下册22—23页的看图补诗《小雨点》。
三、教学设想:
1、运用声音的出现(听雨声和雷声),对幼儿在听觉上进行刺激,调动幼儿的兴趣。
2、运用幻灯片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大胆的想象并讲述自己的所听和所想。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儿歌的内容。
3、运用幻灯片的操作,将诗歌完整的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引导而进行学习。
4、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朗读儿歌,在分角色的过程中,运用雨声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激情,并对角色间连贯的表演进行提示。
四、活动目的:
1、启发幼儿感受小雨点落下来时的情趣。
2、学习儿歌,能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3、培养幼儿大胆地想象及表述能力。
五、活动准备:
投影仪、投影屏幕、幻灯片、录音机、磁带、花、鱼、小苗、雨点头饰各若干
六、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
1、请幼儿听录音(雷声、雨声)。
2、说说你听见了什么?你见过雨吗?雨落下来是什么声音?雨会落在什么地方?
3、教师小结。
(二)、看看说说。
1、出示幻灯片一,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师:小雨点沙沙沙地落下来,它落在了什么地方?花儿怎么样了?(教师操作幻灯片,让幼儿感知花的变化。)花儿为什么要张开嘴巴?(让幼儿知道小雨点落下来花儿很高兴、快乐。)
(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花儿是怎样高兴地张开小嘴巴的。)
教师进行小结。
2、出示幻灯片二,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师:小雨点沙沙沙地落在了什么地方?鱼儿怎么样了?鱼儿为什么要摇尾巴?(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鱼儿是怎样高兴地摇尾巴的)
教师进行小结。
3、出示幻灯片三,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
师:小雨点沙沙沙地落在了什么地方?小苗怎么样了?(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苗是怎么向上拔地。)
教师进行小结。
(三)、幼儿学习儿歌。
1、教师边操作幻灯片边示范朗诵儿歌。
2、请幼儿说说你最喜欢儿歌中的哪一句?
3、这么好听的儿歌你能和我一起念吗?(请幼儿和教师一起整体学习儿歌)
4、提醒幼儿注意语速和感情。
5、集体朗诵儿歌数次,并配上动作。
6、鼓励幼儿为儿歌起名字。
听声音分角色游戏。
(四)、游戏活动《小雨点》。(让幼儿听雨声,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1、幼儿自由选择喜爱的角色并戴上头饰进行朗诵。(教师参与并指导)
2、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3、幼儿四人为一组,分角色进行朗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七、板书设计:
八、活动反思:
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的幼儿因缺乏记忆故事、儿歌的技巧而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如果善于点拨和帮助幼儿记忆,巧妙的将儿歌内容寓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中,那么幼儿将会充分体会到儿歌的优美意境。
看图补诗《小雨点》形象性较强,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小雨轻洒大地万物充满生机的画面。在本活动中,我采用了层层启发式教学方法,并与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相融合,使孩子们在多种感官的协作作用下,对儿歌内容有了具体、深刻的感受。
(一)、用录音带所播放的雷雨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出课题,让孩子在听、说活动中进行学习。
让幼儿听雷声及雨声,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你见过下雨吗?雨落下来是什么声音?„„,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层层引导幼儿,说出下雨时小雨点落下来时的情景。在此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孩子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我则用表情里的附合与肯定进一步支持了幼儿的参与。让孩子讲出了自己内心特有的想法。
(二)、让孩子欣赏幻灯片画面,运用幻灯片鲜艳的色彩及形象的动态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在看、说活动中进行学习。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画面感较强的儿歌,很易吸引幼儿注意力。我借助形象生动的幻灯片,将儿歌的内容、结构表现出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花、鱼、苗对小雨的渴盼及喜爱之情,并启发幼儿用语言及动作表达出来。
(三)、引导孩子在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儿歌。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无论是说话还是唱歌,幼儿都以动作相伴随。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孩子们扮演小雨点、花、鱼、苗儿等角色,让幼儿通过扮演角色理解儿歌所表达的情趣。以理解、体验来促进幼儿记忆,让幼儿在无形中充分享受了儿歌的乐趣,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乐。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并且没有太多记忆负担,有的只是与儿歌内容相吻合的轻松与欢愉。
整个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自由地、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当遇到有的孩子沉默时,我不是急于把答案告诉孩子,而是给孩子充分地思考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通过理解记忆儿歌,在儿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中有了美的感受,并运用了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出来。
处处做有心人,抓住孩子生活中的每一点线索,激发孩子创造性的思维,用爱心和包容跟孩子们一起学习,才能更好地挖掘孩子们的潜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五篇: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雨点》及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优秀教案《小雨点》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积极观察,并能清楚完整的表达散文内容,感受小雨点的活泼有趣,体验表演散文的快乐,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用散文中“小雨点跳到……哎呀呀,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的句式进行仿编,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优秀《小雨点》含反思教案吧。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喜欢听有重复情节的故事以及排比句,易于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学作品。《小雨点》这篇散文句式简单,篇幅短小,语言浅显流畅、富有节奏感,易于幼儿学习。作品描绘了小朋友十分喜欢的“下雨”事件,其中的“小雨点 ”,形象鲜明,富有童趣,犹如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在雨中欢快地嬉戏。作品中的排比句,既易于幼儿理解,又能较好地引导幼儿根据句式仿编散文。
活动目标
1.感受小雨点的活泼有趣,体验表演散文的快乐。
2.积极观察,并能清楚完整的表达散文内容。
3.理解散文内容,尝试用散文中“小雨点跳到……哎呀呀,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的句式进行仿编。
4.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5.大胆参与活动,体验散文无限美好的遐想意境。
活动准备
1.利用下雨的动态画面,创设“动态感知”情境。
2.利用屋顶、雨点、树叶、雨伞的图片,创设“图片想象”情境。
3.利用课件、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创设“示范朗诵”情境。
4.利用大树、房子、雨伞、手偶,创设“快乐表演”情境。
5.利用雨点落在不同地方的图片(小草、花瓣、石头、大门、玻璃),创设“即兴仿编”情境。
活动重点
理解散文,表演散文,尝试用散文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活动难点
根据“小雨点跳到……哎呀呀,小雨点把……当成了滑梯”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过程
情境创设一:利用“动态感知”情境,引起幼儿生活联想,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小朋友见过下雨吗?雨点是怎样从天上落下来的?下雨的时候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情境创设二:利用“图片想象”情境,发散幼儿思维。
师:想一想,小雨点会落到哪些地方?
情境创设三:利用“示范朗诵”情境,感受散文的优美。
师:1.小雨点先跳到哪里了?它把屋顶当成了什么?
2.小雨点又到哪里了?为什么小雨点把屋顶、树叶、雨伞都当成了滑梯呢?
情境创设四:通过“快乐表演”情境,巩固幼儿对散文的记忆。
师:1.今天老师还准备了很多小雨点的手偶,小朋友觉得小雨点的表情是什么样的?(眯着眼睛笑)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高兴、很兴奋、很欢喜)
2.小朋友在朗诵表演的时候语速、表情和动作方面应该注意什么?
结合小雨点调皮可爱的形象,在语速方面应该稍快一些,给人一种跳跃的感觉;表情方面要笑起来,让人感觉到小雨点落下来的兴奋;动作要大方、夸张、优美,让大家喜欢看我们的表演。
情境创设五:通过“即兴
“小雨点跳到屋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叶上,哎呀呀,把树叶当成了滑梯;跳到雨伞上,哎呀呀,把雨伞当成了滑梯。”
师:这三句话的结构一样,放在一起特别好听,我们来编的时候也要一口气说出这么好听的三句话。
活动延伸
自制散文小图书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
附:
小雨点
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屋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屋顶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树叶当成了滑梯;跳到我的雨伞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我的雨伞也当成了滑梯。
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教学反思
活动中,为了丰富幼儿下雨的经验,更好地吸引幼儿参与,我创设“动态感知”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既有声音又有图像,在倾听与欣赏中自然导入活动。而且视频中既有大雨、小雨也有毛毛雨,这就调动了幼儿多方面的生活经验,如有的孩子说:“大雨像线一样哗哗地下着”;有的说:“小雨滴滴答答地下着”;有的说:“毛毛雨听上去沙沙沙的声音……”在讨论感知中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加深了幼儿对雨的认识。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小雨点调皮可爱的形象,我选择了瞪着眼睛、张着嘴巴、抿着舌头、长着小手小脚的雨滴手偶,可以观察也便于操作,这在视觉上就带给孩子们一种活泼有趣的印象。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小雨点的快乐心情,我创设了“快乐表演”情境。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的兴趣浓厚,积极性比较高,可见在情境中表演比单纯的朗诵更吸引幼儿,这也达到了动静交替的目的。
孩子们在尽情表演之余,还根据提示进行了即兴仿编,更加熟悉了句式的运用:
丹阳:“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沙漠里,哎呀呀,小雨点把沙子当成了滑梯;跳到画板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画板当成了滑梯;跳到头顶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头发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依琳:“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窗帘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窗帘当成了滑梯;跳到椅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椅子当成了滑梯;跳到钢琴上,哎呀呀,小雨点把钢琴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宛丛:“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草莓上,哎呀呀,小雨点把草莓当成了滑梯;跳到盘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盘子当成了滑梯;跳到窗户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窗户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家乐:“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小草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小草当成了滑梯;跳到窗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窗子当成了滑梯;跳到大门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大门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家旭:“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小山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小山当成了滑梯;跳到石头上,哎呀呀,小雨点把石头当成了滑梯;跳到小花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小花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知航:“小雨点排着队唱着歌从天上跳下来。跳到叶子上,哎呀呀,小雨点把叶子当成了滑梯;跳到树干上,哎呀呀,小雨点把树干当成了滑梯;跳到跷跷板上,哎呀呀,小雨点把跷跷板当成了滑梯。滑吧、滑吧,快乐的小雨点。”
本文扩展阅读:雨点(从云中落下的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