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小丽十分钟片段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任小丽十分钟片段数学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任小丽十分钟片段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篇:任小丽十分钟片段数学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 任小丽

教学内容:

人教社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例11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掌握含有小数连除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

(出示“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一名学生读题,其余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从这句话里能知道什么样的数学信息? “上周”是指什么?

教师:那么也就是告诉我们:“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教师:根据这句话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

教师: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

解决问题二:

教师: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又能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小结: 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奶牛的头数; 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产奶的天数。上面两个问题都能用一步解答出来。解决问题三:

教师:想一想,要求“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还能一步求出来吗? 教师:那么,应该先算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分析数量关系。)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学生讲解方法一:要求“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先求出1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再求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

三、课中小结

通过刚刚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220.5÷(3×7)

73.5÷7=10.5(千克)

31.5÷7=10.5(千克)

=220.5÷21

=10.5(千克)答:1头奶牛1天产奶10.5千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 2009-11-11 22:24:3

3说两句

标签:二年级 教案 数学

123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上台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上台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上台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上台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

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上台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自由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第二篇:任小丽十分钟片段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 任小丽

教学内容:

人教社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例11 教学目的:

认知目标:掌握含有小数连除问题的解决方法,进一步巩固小数除法,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方法

1、提出问题

(出示“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一名学生读题,其余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从这句话里能知道什么样的数学信息? “上周”是指什么?

教师:那么也就是告诉我们:“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教师:根据这句话我们能解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

教师: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

解决问题二:

教师: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又能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小结: 要求“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奶牛的头数; 要求“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就用总产奶量除以产奶的天数。上面两个问题都能用一步解答出来。解决问题三:

教师:想一想,要求“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还能一步求出来吗? 教师:那么,应该先算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交流。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分析数量关系。)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学生讲解方法一:要求“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先求出1头奶牛7天的产奶量;再求1头奶牛1天的产奶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相应的位置板书如下: 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 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1头奶牛上周产奶多少千克? 3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220.5÷3=73.5(千克)220.5÷7=31.5(千克)1头奶牛1天产奶多少千克? 73.5÷7=10.5(千克)

三、课中小结

通过刚刚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20.5÷3=73.5(千克)

220.5÷7=31.5(千克)

220.5÷(3×7)

73.5÷7=10.5(千克)

31.5÷7=10.5(千克)

=220.5÷21

=10.5(千克)答:1头奶牛1天产奶10.5千克。

第三篇: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案例

Unit 8 Was it in the Wardrobe ? 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Teaching content: 人教版第五册下学期 Unit 8 Teaching aims: 知识目标:1.单词

2.句型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Important points: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methods:

1、教师根据主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语言环境,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2、根据Part A 的内容,设置chant,加强学生对单词、句型的操练与巩固,提高语言运用与交际的能力。

Teaching aids: Appraisal plan: 【教学过程】 StepⅠ.Greetings.T: Hello, boys and girls.I’m Ms Zou.Glad to meet you.You are so lovely, so handsome.StepⅡ.Lead-in 1.Look for a present.T: Today I prepare a present.Guess where’s it? Is it in the box? A boy, come here.Use your magic eyes.Please have a look.Is it in the box? S1: No, it isn’t.(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T: It’s empty.Is it in the desk? Is it under the chair? Is it …? Please try to guess!S2,s3,S4: Is it …? 如果学生没有讲到包的位置,教师在回答的过程中给予暗示。S5: …

T: Oh.It’s here.It’s beside the bottle.It’s near the window.It’s a toy.Who’s he?(走到学生中间展示玩具柯南)Ss: He’s Conan.T: Conan has magic eyes.Use your magic eyes.Try your best.You’ll get it.描述玩具柯南,瓶子,窗户的方位关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变更。

T: Now, boys and girls.Follow me.Beside.(教师用手示意玩具柯南与瓶子的方位关系。)Ss: Beside.T: It’s beside the bottle.Ss: It’s beside the bottle.T: Near.(教师拿起玩具柯南示意与窗户的方位关系。)Ss: Near.T: It’s near the window.Ss: It’s near the window.T: It’s near the window.(教师拿起瓶子示意与窗户的方位关系。)Ss: It’s near the window.[设计意图] 用猜礼物的方式导入课题,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导入方式简单明快。StepⅢ.Presentation

从导入自然过渡新授部分,学生学习单词near, beside.依然通过柯南的图片与物体的方位关系学习句型:A: Was it near…?

B: Yes, it was./No, it wasn’t.A: Was it beside…? B: Yes, it was./No, it wasn’t..1.Learn the new words.T: Now, please read after me.(教师边板书单词near边带读)

near, near.Ss: near, near.T: ear, ear.(教师手挡住n带读)Ss: ear, ear.T: near, near.Ss: near, near.T: beside, beside.(教师边板书单词near边带读)Ss: beside, beside.T: i, i(教师手指带读部分)Ss: i, i.T: beside, beside.Ss: beside, beside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进行练习。

T: Oh, I can see a lovely girl.I am beside the lovely girl.What’s your name? S1: My name is …

T: Who’s beside …?(教师站在学生旁边。)Ss: …is beside Ms Zou.T: Who’s beside …? Point and say.Ss: …is beside …(学生边说边指向S1旁边的同学)T: Who’s near …? Point and say.(教师用手势提示near 的范围)S2,S3,S4,S5: …is near… 2.Learn the new sentences.①T: Please look at here.There is a sofa.I have a picture of Conan.Look!Where’s it? Ss: It’s near the sofa.(如果学生有回答It’s beside the sofa.教师把图片拉近沙发说明It’s beside the sofa.然后拉远说明It’s near the sofa.)T: Yes.It’s near the sofa.Now, let’s play magic eyes.Close your eyes.1,2,3.Open your eyes.Where’s it now? Ss: It’s on the sofa.T: Yes.It’s on the sofa now.Where was it just now? Was it near the sofa?(教师边板书句子Was it near …?边问。)Yes, it was./No, it wasn’t.Ss: Yes, it was.(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然后板书句子Yes, it was.)如果有学生用No回答,教师进行过去与现在方位的讲解,结合柯南的图片与沙发的方位关系。T: It’s on the sofa now.It was near the sofa just now.然后再问学生,学生齐答。

T: Please look at here.There’s a lamp.Look where’s it? Ss: It’s on the lamp.T: Yes, it’s on the lamp.Close your eyes.1,2,3.Open your eyes.Where is it now? Ss: It’s beside the lamp.如果学生没有说出It’s beside the lamp.教师提示说出。

T: Yes, it’s beside the lamp now.Where was it just now? Was it beside the lamp? Yes, it was./No, it wasn’t.Ss: No, it wasn’t.(教师帮助补充,完整回答句子。然后板书句子No, it wasn’t.)②Read the sentences after teacher.(2 times)A: Was it near the sofa? B: Yes, it was./No, it wasn’t.A: Was it beside the lamp? B: Yes, it was./No, it wasn’t.[设计意图] 利用导入延伸实际场景,学生看所需描述的对象,学说方位,自然引出新授内容。单词学习结合句型,做到词不离句,学生对新授语言有整体的直观理解和认读。在根据过去和现在的直观方位问答中,学生不断输入提问的语言,即本课的新授句型,大大地增加了学生模仿说语言的机会。同时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结合以前所学语言,谈论某种天气适合做的事情,自然将学语言与用语言结合起来。学生增加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量。Step Ⅳ.Practice.T: look!This is my room.Oh, my god!Where was the television in my room? Please guess was it …?(如果学生没有说句子的反应教师再示范说句子。)教师点击鼠标,答案正确。

T:Yes, it was.Where was the lamp in my room? Was it …? Please try to guess!S1: Was it …? T: …(点击鼠标)T: Where was the bag in my room? Was it …? S2: Was it …?(点击鼠标)T: …

[设计意图] 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操练形式中,愉快、主动地进行模仿及语言的运用。在课件创设的情境帮助下,学生准确地理解所学语言的意义,同时边学边用,大大的增加了语言的实践量。StepV Summary : Step VI Homework Handwriting

Unit 6 Was it in the wardrobe? 图片

A: Was it near the sofa?

Was it beside the lamp? B: Yes, it was./ No, it wasn’t.

第四篇:《桥》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桥》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

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制学校

方琼

电话 ***

一、教材分析:

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抓住 “揪”、“推”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

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理解“拥戴”初步感知人物的高贵品质

1、导语:突如其来的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袭向村庄,惊醒了熟睡的人们。人们四处逃窜。可是,东面、西面、南面都没有路了,仅仅只剩下北面这座窄窄的木桥,正当所有人跌跌撞撞拥向木桥时,有一个人站在了木桥前,指挥大家。这个人是谁呢?(生回答:老汉/村支书)

2、这个老汉是受到全村人拥戴的老汉。(板书“拥戴”)谁能说说“拥戴”的意思?(生说:拥护爱戴)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全村人拥戴老汉?(生说: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竟没人再喊„„)

这可是危险紧急的时刻,这里可只有一条路能让大家逃生呀!但是,大家都听从老汉的指挥,让我们感受到全村人确实很——(生读“拥戴”)——老汉。

二、品读“拥戴”,猪猪老汉的动作更深层次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1、同学们,今天,在这窄窄的木桥边发生的一幕让全村人更拥戴老汉了,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是什么使全村人更拥戴老汉了。(生读)

2、汇报交流

你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吗?(生: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3、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15自然段)指名读

最能体现老汉这种精神的是哪个字?(生说“揪”)

4、指导朗读、感悟

(1)老汉揪出的这个小伙子是谁?

(2)老汉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揪出自己的儿子?(3)他把儿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4)他为什么要揪出自己的儿子?

(5)他是怎样揪出自己的儿子的?你从哪儿知道的?(老汉说话的语气)指名读

(6)看着文章的插图,请你仔细观察老汉的表情,从他的表情中,你看到了他是怎样揪出自己的儿子的?(指名读、齐读)(7)可这小伙子是他的儿子,他的亲生儿子呀!但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他却将自己的儿子揪出来,为的是让乡亲们能够得救,正是为了救更多的乡亲,所以老汉才突然冲上前,揪出儿子,大声地吼道:(生读“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5、老汉这一揪,把儿子从哪里就到了哪里?

(生说:从队伍前揪到了队伍后)

在这危急时刻,儿子早一秒钟上桥,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可是老汉却把他揪了出来,这一揪,不仅仅是把他从队伍前揪到了队伍后,更是把他从哪里揪到了哪里?(生说:从生命线揪到了死亡的边缘)

6、多狠心的老汉呀!难道他不在乎儿子的生死,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7、你从哪里读出了他对儿子的爱?从哪个字读出了他对儿子的爱?(生说:推)

8、老汉是怎样推的?这一推推出的是什么?(用力推,推出的是浓浓的父爱)

9、老汉又一次“吼道”,但是这一声吼,绝不是责骂,是什么呢?(生说。指名读、齐读)

10、在只剩下自己和儿子时,他用尽全力,将儿子推上桥,简单的五个字,一个动作,他将最后一线生机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哪怕这生机已经渺小得不能再渺小。可是,就在这时,一声轰响,一个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发生了——老汉和儿子都被滚滚的洪水吞没了。

三、总结 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汉呀!正是因为有了他的指挥,窄窄的木桥拯救了全村人的生命,所以他得到了大家的——(生读)拥戴!就是这样一位舍己为人的老汉,在儿子和乡亲们之间,他选择了牺牲儿子,在自己和儿子之间,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他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也只有这样的人,他才配得到全村人的——(生读)拥戴!

第五篇: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语文组

任依尔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等式,你认为这个等式成不成立?为什么? 天才=人才?

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方仲永,根据你们的了解,方仲永是天才吗? 当然是。他五岁还不认识书写工具时就能写诗,并“自为其名”,他才思敏捷,“指物作诗立就”,而且诗的“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过他后来怎样呢?十二三岁时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七年后“泯然众人矣!”这位天资过人的神童最后并没有理所当然地成长为人才。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二、立足文本,分析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1、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天才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文中哪个人物应该承担责任?并请以劝告的口吻对他说几句话。

(学生活动: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派一个中心发言人。)

归纳:从文章内容来看,阻碍方仲永成才的一个主要人物是他父亲,他的贪财短视造成仲永错过成才的机会。从“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可以看出。本来方仲永才能初现,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在父亲眼里,儿子是棵摇钱树,儿子写诗,其邑人“宾客其父,钱币乞之。”这足以说明,仲永的父亲完全忘记了做父亲的责任。“不使学”毁灭了方仲永的前途,使这位神童无形中夭折在自己父亲的手里。

文中提到邑人也是妨碍仲永成才的一个因素,他们这群人只看到方仲永的天才,没加以培养,对“世隶耕”的方仲永的父亲来了180度大转弯。如果没有“宾客其父,以钱币乞之”。方仲永的父亲吃喝贪财的一面得不到萌发并滋长,也许结局会完全转变,再说邑人的吹捧导致方仲永才能的衰退,这群人无意中对方仲永“泯然众人”发挥着潜在的催化作用。

最后看看方仲永本人,通观全文,不难发现方仲永懒惰,自认为天资过人,没有起码的学习,更不说勤奋刻苦了,等天资衰退后,他仍不以为然,年龄增长而才能减退,如此差距这能全怪别人?

方父的贪财短视、邑人“以钱币乞之”的追捧、仲永的不知努力,在这种种因素的制约下,一个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诗坛天才悄然消失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哀伤、叹息!)大家看标题中的这个“伤”,不正是王安时先生当时最真实的心理写照吗?他“伤”的仅仅是仲永的个人遭遇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最后一段。

2、读文中相关语句,理解“受之天”与“受于人”的关系,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生读。)

作者“伤”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王安石为之“伤”的原因:一为仲永而“伤”,幼时天资过人最终却因自己后天的不努力而“泯然众人”;二“伤”社会上如仲永之父贪财短视的可悲之辈;三“伤”邑人闻听盛名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和仲永的贫困家境,这也正是文中感慨“受于人者不至也” 的深远意味吧。

再回到开头的等式,想想天才,就是“受之天”的人,要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受之天+受于人=人才(人的天资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后天的教育和努力,才能造就人才。)

三、超越文本。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同学们,相信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上天赋予我们的某项才能,如果我们能吸取方仲永的教训,努力接受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最后送大家几句箴言,与大家共勉: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

如果你有伟大的才干,勤勉将会增进它。如果说你只有平凡的才能,勤勉也可以补足它。(斯迈尔)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四、课外活动。

课外收集被人誉称为“天才”的故事,探究他们的成长奥妙。

感谢指导!

下载任小丽十分钟片段数学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任小丽十分钟片段数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伤仲永》教学设计(十分钟片段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认识后天的教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

    十分钟教学设计

    《哦,十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制作好课件,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课堂学习、演唱《哦,十分钟》。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唱好第一乐段的乐谱和歌词。3、创编表演, 鼓励学生......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任亚丽[本站推荐]

    《小动物过冬》教学设计 青山镇中心小学 任亚丽 邮编:726300 电话:*** 教学背景: 本课是一篇童话,以故事的形式介绍自然知识,让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获取知识,乐此不疲......

    数学教学片段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统计》教学片段代莉 《课课标》指出:“教材无非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范例,教师应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参......

    数学片段教学

    怎样进行数学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

    五年级数学教学片段(小编整理)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断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了初步的......

    任小彬数学教学总结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任小彬 本人一直跟班担任九年级(A)、(5)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科学备考、复习工作,不断提高......

    翠鸟 片段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翠鸟 片段教学设计 1.导入:播放鸟叫声,出示各种鸟的图片,最后定格在翠鸟上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小鸟的叫声。真棒!那你们都认识这些鸟儿吗?嗯,都认识。那最后这只是——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