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片段教学

时间:2019-05-13 01:5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片段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片段教学》。

第一篇:数学片段教学

怎样进行数学片段教学

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截取某节课的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十来分钟。也就是说,片段教学只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断面,执教者通过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

区分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功用是教研或评价,听课者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功用是“传道受业解惑”,听课者是学生。

一、数学片段教学的类型

1.节选型

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进行教学,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

2.专题型

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

3.实境型

实境型片段教学为教者提供真正的课堂,教者可以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4.虚境型

虚境型则只能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尽管有脱离学生主体之弊,但在事实上更频繁地被使用。

5.自定型

自定型是由教者自己选择片段教学的内容 6.他定型

他定型则由他人(专家、评委、组织者)指定选题,教者按要求进行片段教学

教研活动多采用自定型片段教学,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利于开展教研活动,展示教师的风采。竞赛活动和评价工作多采用他定型片段教学,临时抽签,当场限时准备,依次上课,以检测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比较客观地评判其高下优劣。

二、数学片段教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性

这是片段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因为从本质上说,片段教学就是一次教学实践活动。如果说课是教者向听众展示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重点在于比较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那么片段教学就是将此教学构想具体化实践化的过程,目的在于体现其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因此片段教学将课堂教学实践与教育教学理论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2.完整性

片段教学相对而言在内容上只是局部的,因此这里所谓的完整性是指教学步 骤的完整。因为片段教学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而是如同平时授课那样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完成教学目标,所以要求进行片段教学时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学也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也要进行教学设计,然后才是课堂实施,这一过程同样也表现了完整性。

3.虚拟性

这是虚境型片段教学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因为这种片段教学虽然在本质上是教学活动,但又与正常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平时教学实践的实施对象是学生,而虚境型片段教学面对的却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评委,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带有浓重的虚拟色彩。

4.预设性

由于虚境型片段教学不可能面对真正的学生,学生的发言、学生的活动、师生的交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而片段教学的虚拟性又决定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只有加以预设,片段教学才能顺利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还要做到心中有课堂,按预设进行有声有色的虚拟教学。

三、怎样进行数学片段教学

1.表现崭新教学理念

(1)教学目标——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内容——采用新视角挖掘教材,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价值取向。

(4)注重片段教学设计

①吃透教材——有的放矢,从容不迫;

②教学过程——合理流动,有条不紊,富有层次感;

③设计内容——导入设计、问答设计、活动设计、板书设计等。2.善于虚拟教学情景

虚拟教学情景可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间歇停顿等来建构,再现真切的教学情景,忌用提示语加以说明。可以虚拟争论,虚拟质疑,虚拟辩论,虚拟活动等情景,使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人置身其境的感觉。

3.注重运用教学语言

片段教学要像上课那样,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要把听课的人看成是自己的学生,有问有讲,有读有说,用自己的语言变化将他们带入你的课堂教学中去,使之未进课堂却仿佛看到你上课的影子,感受到你的课堂教学效果。

4.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片段教学中的角色与说课中的角色不同,与讲课中的角色也不尽相同,这种角色的移位需要教者迅速适应,而且在片段教学实施过程中因其虚拟性也需要较强的表演能力。因此片段教学时应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尽快地进入片段教学的角色里去。

5.努力展示自身素质

(1)用数学特有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教学思想(2)用数学特有的思维变式来表现自己的教学能力(3)用数学特有的提问方式来表现自己的驾驭教学的能力(4)用数学特有的板书来表现自己的书法功力

(5)用数学特有的内涵广征博引来显示自己的知识面

(6)用自然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洋溢的激情,去获取评委的好感

四、片段教学必备条件

1.教学目标明确,能以局部目标体现整体教学的三维目标

2.教材分析透彻,能正确认识所选片段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挖掘教材资源,选好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3.教法科学实用,总体设计合理、有新意、有独立的见解,能实现教学目标。导入、转换、结束等教学环节和重点、难点突破符合学科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板书设计精要、简洁、艺术。

4.教学对策恰当,对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分析准确,采取的教学对策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心理障碍。

5.能力训练到位,训练目的明确、具体,与本课的教学目标一致。训练设计面向全体,体现层次性。训练方法得当,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第二篇:数学教学片段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统计》教学片段

代莉

《课课标》指出:“教材无非是教学内容的一个范例,教师应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认真研读了教材和教参,对比以前关于“统计——以一代多”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后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统计学生喜欢的小动物,还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而统计学生喜欢的颜色、水果或特长等,由于教师课前无法知道学生的选择,所以就不能预测最后的统计数据。在一些失败的课上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选项只有几个甚至没有学生选择,而其他的选项有超过一半或更多的学生选择。这样,我们在课堂上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在教学统计图的完成中,教师为自己或学生准备统计图“以一当二”的格子不够用了。加之由于数据的无法提前预知,如果课堂上出现统计出来的数据都是或大部分是单数的情况,将影响学生对“以一当二”的自主发现。

我在教学《统计》时,巧妙的运用了一个教学方法,而生成了一个精彩

教学片断:

1.设情境问题,引入新课。

(先将四种颜色的花朵准备好,并在课前一两分钟内分发给学生)

师:今天上课前,我给每位同学送一朵小花作为礼物。现在同学们猜猜看:

师:拿哪种颜色花朵的同学最多? 生:(蓝色)

师:拿蓝色花朵的有几人? 师:最多的花朵比其他花朵多多少? 师:我们用学过的什么办法就能准确知道?

(学生讨论,引出课题:统计)

[意图]我发花的举动以及一系列的引导提问,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统计的必要性。

2.开展活动,探究与体验统计过程。

(要求学生依次说出自己手里花朵的颜色,先让学生选择记录符号)

师:记录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记录?(学生讨论,教师强调: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且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开始活动:选择一名学生上台用“正”字记录,其他学生依次报告,教师监督整个过程,防止发生错误。

[意图]借助学生急切想看到结果的心理展开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验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同时,在活动中,可以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数据的动态过程。

统计结束后,黑板上出现“正字图”,花朵每种颜色的统计数据教师课前就知道,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使学生在有控制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数据收集的过程,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并为第二个教学环节“数据的描述”打好了基础。

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并不是调查学生到底喜欢什么,而是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对统计的内容进行改革,即将学生要统计的事物数量提前由教师控制好,这样就会有效地避免以上提到的在课堂上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种种弊端。教学设计片断中,教师将例题转化为统计每个学生手中所拿花朵的颜色数目,而这些花朵是教师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在课前一两分钟内当礼物分发给学生。花朵颜色的种类与数目是最终统计的数据,我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本班的实际情况自己提前制定。这样,我可以提前根据自己制定好的数据画好统计图或做好课件,从而有效地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避免了在课堂中现场画统计图的慌乱,同时也做到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心中有数。

第三篇:数学教学片段故事

数学教学片段故事 2010—2011学年上期

新课程改革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放飞希望的平台,新教材更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游刃有余的空间,那里有孩子们创新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奇异的发现,让我以及孩子们惊喜不已。

片段一:

上课了!孩子们都坐得很端正,我出示了下面一题:小明家住在三楼,每层楼21个台阶,他要爬多少个台阶?孩子们看到题后,几个急性子手举的高高的,我请他们中一个回答,他兴奋的说:“他家在三楼,用3乘21!”他话音刚落,更多的小手举起来。我笑了又请一个孩子回答,这回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她轻轻回答说:“三楼应该只爬二层,用2乘21!”这时的课堂异常热闹,有叫三层的有叫二层的,我对他们说下面请你们拿出本子画图,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他们埋下头开始画图,当他们再次扬起小脸时,脸上有得意的,有失望的,也有茫然的!我问他们:“怎么样?”他们举手说:“二层。”我也画出图,我说:“是二层,一层21个台阶,二层多少个台阶?”请你们列式计算吧!就在他们列出算式向我报功时!一个孩子把手举的高高的,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叫起他,他说:“老师你怎么知道小明家一楼没有楼梯?我家一楼就有半层楼梯!”全班哗然,我也愣住了,对呀,现在的楼房一层也有楼梯!我只好说:“对!但这题只能用一楼贴地算。否则无解!不过我们的这位同学真的很棒,他能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是个勇敢诚实的孩子,请我们表扬他!”通过这次教学我已经明白,教学要与生活联系!题目也要与时俱进。

片段二:

新课结束之后,学生做课后的“做一做”,要求:统计佳美电器商店一个星期电视机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如下:

佳美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量情况统计表 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销售量(台)15 10 20 25 30 50 45 统计的结果是:星期一到星期五销售量不大,星期

六、星期天销售量最大,其中星期二销售量最少,星期六销售量最多。然后学生根据统计表填涂统计图,最后根据统计图解决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问:哪两天销售量最多?哪天最少?孩子们顺其自然完成。第二个问题是:你还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建议?这下教室里沸腾开来,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接下来的分组汇报,更是学生思维的大展示、大比拼。

生1:我建议:星期一到星期五少进点电视机,因为这期间的销售量不大,人们都在上班,逛商场的顾客较少;星期六到星期日多进点电视机,因为这两天是双休日,逛商场的人比较多。

生2:我建议:下周二多进点电视机,留到星期

六、星期日卖。

这些建议同学们都表示同意,我也表示赞同。我又问还有其它建议吗?学生摇头没有,正准备按照教案设计进行下一个练习,突然,莫小莉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个建议“。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小姑娘会有什么好的建议?我用疑惑的眼光打量了他一下,同学们更是诧异,我稍微停顿了一下,为了照顾她的面子,让她讲,她说我建议:星期一到星期五卖得便宜些,星期

六、星期日正常;或者,星期一到星期五便宜得多一些,星期六到星期日便宜得少一些。一语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眼睛一亮,想起了大街上商家为了促销挂出的打折牌子,纷纷表示同意,我问:“你怎么想到这种好方法?”他说:“我随妈妈上大街,在有些商店门口看到的,那个时候还不懂,是妈妈告诉我的。”多么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多么爱学习的孩子!我确实没有想到这一招,也着实为他的棋高一筹的想法高兴,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任务,但我内心是高兴的,高兴自己挽救了一个创新的、跳动的童心,给了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看似平常的一节课,似乎普普通通的一个问题,却道出了一个不寻常的道理,课后我细想:倘若我当时按部就班,按照自己的教案设计,随着自己的意愿顺着溜下来,不让莫小莉同学发言,势必就扼杀一颗创新的童心,那样的损失将无可计量,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一个“刽子手”,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几个数字、了解几个题型、会做几道题等等,更重要的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大渡口新工小学 刘莉

2011.1

第四篇:初中数学片段教学(模版)

初中数学片段教学

两个“同底数幂的乘法”课例片段的比较分析

我区初中数学进入新课程已是第三个年头,为了使新课程理念更好地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我区组织了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上课内容是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4.1幂的运算中第一课时《同底数幂的乘法》。虽然是就同一内容上课,但上课老师的处理手法却大不相同,听后让人感触颇多,现选取其中两个课例中关于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进行比较分析,以期给新课程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1、两个课例的片断

课例 1

老师:同学们:喜欢看《幸运 52》吗?

学生:(齐声)喜欢。

老师:那我们先一起来做一个《幸运 52》里出现的问题吧!(屏幕显示问题)猜一猜,她是谁?①她原藉波兰,后移居法国;②她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③她和她的丈夫一起发现了一种放射性元素;④她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

学生:居里夫人。

老师:她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叫什么?

学生:镭。

老师:非常好!你了解居里夫人的这一发现对人类的意义吗?(停顿,学生急于想知道)看下面的问题(屏幕显示): 1千克镭完全衰变后,放出的热量相当于3.75×10 5 千克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估计地壳里含有1×10 10 千克镭,试问这些镭完全衰变后放出的热量相当于多少千克煤燃烧放出的热量?

学生 1:3.75×10 5 ×10 10 千克。(有学生小声说:“3.75×10 15 ”,但未引起老师注意)老师:很好!这里的 10 5、10 10 各有什么意义?

学生 2:10 5 中的10为底数,5为指数,10 5 称为幂。10 10 中的底数为10,指数也为10。

老师:象 10 5、10 10 这样底数相同的幂叫同底数幂。10 5 与10 10 这两个同底数的幂相乘后积为多少呢?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

老师:请大家看屏幕上问题:你会算吗?①5 2 ×5 3 ②2 3 ×2 4 ③a 3 ×a 2 ④a m × a n 先完成①②,要将过程表达出来。(两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板演后由学生纠错,老师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再口答③④,教师在学生口答时板书(略)

老师: a m × a n = a m+n 如何证明?

学生:(疑惑,思考片刻后恍然大悟)上面的计算过程就是证明过程。

老师:下面我们先运用这个公式来处理一些简单的计算。(以下略)

课例2

老师:现在我要用一道抢答题来考考你们,题目是:(投影)已知三个数 2、3、4,你能从中任取两个数组成算式,使其运算结果最大吗?(有人脱口而出3×4=12)

老师:(微笑而不作答)想想我们已学过了哪些运算?(停顿)

学生 1:4 3!

学生 2:不对!应该是3 4!(其它同学点头表示赞同)

老师: 3 4 进行的是什么运算?这里的3叫做?4叫做?3 4 =?这里的三个数还能组成哪些幂?(老师一句一句问,学生一问一问集体回答)

老师:幂也是个数,那幂能否再进行运算?(引入课题:幂的运算)

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得到的六个幂(允许重复使用)来研究幂的运算,怎样入手研究呢?我们的研究方法是:(投影)第一步:试验

寻找一些形如右图的式子。可先考虑加和减,再看乘和除。

第二步:观察

(1)你找到了哪些等式?

(2)你从这些等式中有什么发现?

(3)你能用语言概括你的发现吗? 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大家七嘴八舌,气氛十分热烈,老师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参与小组的讨论。)

老师:请各小组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立即有几位同学拿着草稿纸上黑板去写研究所得)

学生 3:(板书在黑板上)①2 3 +2 4 =4 7 ②2 4-2 4 =0 学生 4:(板书在黑板上)③2 3 +2 4 =128 ④3 2 +3 2 =2×3 2 学生 5:(板书在黑板上)⑤4 3-4 3 =0 ⑥4 3 +4 3 =2×4 3

老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停顿,确信没有人发言后)这里的六个式子都是等式吗?你有办法验证吗?(有许多学生马上拿出计算器,很快验证得到①③不成立,②④⑤⑥成立)

老师:从②④⑤⑥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声议论)

学生 6:相同的幂相减一定为0,相同的幂相加就等于2乘以这个幂。

老师:回答得非常好!如果将④中的 3换成a,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合并同类项吧?(学生点头认可)现在我们有了一个研究成果,那就是:相同的幂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幂能不能进行乘法运算。仍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并请小组代表将研究成果展示在黑板上。

(学生继续投入讨论,教室里不时传来“你这个不成立,两边不等”,老师仍在教室里巡视,不时参与小组的讨论,恰当给予指点。)

学生 7:(板书在黑板上)①3 2 ×3 4 =3 6 ②2 3 ×2 4 =2 7 ③4 2 ×4 3 =4 5 学生 8:(板书在黑板上)④3 3 ×4 3 =12 3 ⑤3 2 ×4 2 =12 2

老师:这五个等式均成立的吧?(学生齐声回答:成立)两位同学给出的等式好象有点差别,你们看出他们的差别了吗?

学生 9:①②③每个等式中幂的底数是相同的,④⑤每个等式中幂的指数是相同的。

老师:这是个伟大的发现!我们看到①②③都是相同底数的幂在相乘,而④⑤是不同底数的幂在相乘,今天我们先重点来研究相同底数幂相乘即同底数幂的乘法(板书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仔细观察①②③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 10:(急不可耐)左边幂的指数相加就等于右边幂的指数。(学生因发现而面露喜色)

老师:刚才我们是在计算器的帮助下找到①②③三个等式的,现在你们能不用计算器,告诉我 5 2 ×5 6 的结果吗?结果用幂表示。(学生脱口而出:等于5 8)

老师:那 a 2 ×a 3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 11:等于a 5.因为a 2 ×a 3 =a×a×a×a×a=a 5.老师: a m × a n = ?

学生12:a m+n.因为a m 表示 m个a相乘,a n 表示n个a相乘,所以一共有m+n个a相乘。

(老师板书:略)

老师:用语言如何叙述?

师生共同: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老师:这就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下面我们来用一用刚才研究出来的法则。(以下略)

2、两个课例的比较分析

2.1以问题为出发点,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处于疲倦状态下的头脑,是很难有效地吸取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恰当的情景,一开始就吊起学生的胃口。在这两个课例中,我们看到,两位老师都改变了以往为复习而复习的做法。课例 1从学生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发明入手,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同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发明之伟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课例2则通过学生熟悉但易错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抢答中体会到乘方运算的重要性,同时创设了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幂的运算性质的氛围。应该说,两个课例所采用的情景都很有效,但在后续处理上,课例1就有所欠缺了,首先是老师未能发现学生的不同意见,未能给学生以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其次是在后续内容的学习中忘记了这一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缺乏呼应。而课例2始终给人以融为一体之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确立问题为新课服务的意识,而且应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剧。

2.2以开放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他还认为:“学习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在这两个课例中,我们看到老师都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在课例 1中,教师设置了步步深入的四个小计算题,让学生通过练习一步步去发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在课例2中,老师通过给出研究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经历了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及探究能力。相比之下,课例1在老师设置的问题下,学生只是机械地服从老师的安排,有一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而课例2中,教师将学生置于完全开放的学习情景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的“做数学”,事实上,在课例2中,学生的“做数学”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得出而告结束,在下课前,学生进一步猜想得到: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②同指数幂相乘,底数相乘,指数不变。可见,只有老师创设真正的“做数学”的氛围,才会使学生的“做数学”的积极性不因下课铃声而告终。

2.3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课例 1中,教师用四个小题让学生去探索,缺少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上的指导,更谈不上学生从中获得进行数学活动的经验。如果能将出示的四个小题,改成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方案,让学生感悟出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就不失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设计。在课例2中,教师始终关注对学生研究方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就具体的数值,通过比较、猜想,获得了真理的过程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急于告诉,而只是作一些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体验成功;当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使小组讨论顺利进行;当出现错误时,老师并不是直接指出,而是让学生去发现错误,从中掌握排除错误的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这些都充分体现出老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的关注。因此,在课例2中,虽然“做数学”化的时间很多,但学生的收获必然大得多,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4以尊重与鼓励,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真诚

不会激励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曾听一位老师说过:“在课堂上,我感谢每一个敢于发言的同学,无论他是答对了还是答错了,我都要说声„谢谢!',因为他们让我看到了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确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有创新或独特见解的学生表示赞赏,对有错误见解的学生同样不应吝啬我们的真诚。在两个课例中,我们都能听到老师对学生发出的“很好!”“回答得非常好!”等鼓励的话语。课例题 2中还把学生写出的等式称为“研究成果”、归纳出的结论称为“伟大的发现”、当一部分学生展示研究所得后,老师仍不忘问一句:“还有没有不同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劳动的尊重与欣赏,这对学生激励的作用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无法比拟的。

2.5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达到新课标规定的整体性的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要有独立性,要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里的两节课在情境创设上都不同于教材,比教材上的处理更为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课例 2的整个教学思路与教材都有了明显的差异,这样开放性的处理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过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

第五篇:三年级数学教学片段-教学教案

假设求解 【六年制三年级】 题目:小麦斯家有一些苹果和桔子,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3倍,爷爷和奶奶每天各吃一个苹果,小麦斯每天吃一个桔子,若干天后苹果还剩下8个而桔子刚好吃完,原来苹果有多少个?

这题初看无从下手,但我们可以用假设法依照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算:因为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3倍,所以我们可以假设每天各吃3个苹果、1个桔子,在若干天后两种水果正好吃完。而现在爷爷和奶奶每天各吃一个苹果,也就是每天吃2个,比假设时少吃3—2=1(个),结果若干天后苹果还剩下8个而桔子刚好吃完。所以用8÷1=8(天)可以求到吃的天数,用8×2+8=24(个)就能求到原来苹果的个数。自我探索:

1、三(5)班的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6倍,每天用去3盒白粉笔和1盒彩色粉笔,当彩色粉笔刚好用完时白粉笔还剩下12盒,原来白粉笔有多少盒?

2、小亮家苹果的个数是桔子的5倍,每天吃3个苹果和1个桔子,当苹果还剩下8个时桔子全部吃完时,原来苹果有多少个? 奇怪的年龄【六年制三年级】 [张老师出示题目:祖孙三代的年龄加在一起正好是100岁,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儿子过的星期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天数,问祖父、儿子、孙子各多少岁?] 小马虎:这道题中的已知条件连数字都没有,怎么做呀?

张老师:假如你不知道如何求解,可以看看能不能从已知条件中知道祖父、儿子、孙子他们各有多少份呢?

小麦斯:已知条件中知道祖父过的年数正好等于孙子过的月数,所以不管祖父是多少岁,孙子的年龄要乘12(一年12个月)才能和爷爷一样大。也就是说祖父的年龄是孙子的12倍,祖父相当于12份,孙子是1份。再根据第二个已知条件可以知道,儿子的星期数=儿子的年龄×365÷7,孙子的天数=孙子的年龄×365。而因为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所以儿子的年龄就是孙子的7倍,儿子是7份,孙子是1份。既然他们各自的份数已经求出来了,年龄也就非常好求了。

张老师:小麦斯能够抓住条件、找准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巧妙求解,可真了不起!小朋友们,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试试看!动手剪一剪 【六年制三年级】

[题目:将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方法一: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剪一刀,这时分成的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就比原来大正方形的周长增加2个边长;再沿竖直方向剪一刀,又增加2个边长,一共增加2×2=4(个)边长,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 ×4=96(厘米)。

方法二: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剪一刀,这时大正方形就变成了4个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8(个)小边长,这8个小边长相当于4个大边,所以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4=96(厘米).方法三:还是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剪一刀,这时分成的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8个小边长,每个小边长为24÷2=12(厘米),所以一共增加了12×8=96(厘米)。

小朋友们,你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巧妙求解

题目:将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纸,剪成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周长之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多少厘米?

方法一: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剪一刀,这时分成的两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就比原来大正方形的周长增加2个边长;再沿竖直方向剪一刀,又增加2个边长,一共增加2×2=4(个)边长,所以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 ×4=96(厘米)。

方法二: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剪一刀,这时大正方形就变成了4个小正方形。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8(个)小边长,这8个小边长相当于4个大边,所以这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24×4=96(厘米).方法三:还是将这个正方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各剪一刀,这时分成的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和比原来的正方形周长增加了8个小边长,每个小边长为24÷2=12(厘米),所以一共增加了12×8=96(厘米)。

自我探索:把一个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剪成6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这6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与原来的正方形相比增加了多少厘米? 换种做法更容易【六年制三年级】

题目:三(5)班数学、英语考试,英语得100分的有10人,数学得100分的有12人,两门都得100分的有3人,两门都没得100分的有26人,三(5)班有多少人?

我们可以用“ ”表示人,用“ ”表示左手,用“ ”表示右手。英语得100分的伸出左手,数学得100分的伸出右手(如图1)。根据条件“两门都得100分的有3人”,因为这3个人已经包含在一门得100分的人里面,所以我们可以让人两手齐伸,把图1变成这样(如图2)。这样,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一门得100分的和双门得100分的一共有19人,再加上两门都没得100分的26人,三(5)班一共有19+26=45(人)。

小朋友们,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巧制“抽屉”解难题 森林学校要招聘图书管理员,应聘者一个个纷纷落马,最后出场的小松鼠心里七上八下。这时妈妈走过来,鼓励他说:“孩子,要有信心,我相信经过你的努力,一定会成功。”

听了这话,小松鼠深吸一口气,稳了稳神,蹦蹦跳跳进了考场。一眼望过去三位考官山羊伯伯、猫头鹰大叔、狮子大王正表情严肃地坐在那儿,在考场的中央摆满了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格子,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

小松鼠纳闷了,放这么多格子干嘛?这时,耳边忽然响起了山羊伯伯慈祥的声音:“小松鼠,你是最后一个选手了,不要紧张,慢慢考。首先,让你来熟悉一下我们森林图书馆的情况:我们森林学校图书馆的图书是按图形的形状来分类的,现在每本书的书脊都有应放的图形的形状,现在请你在五分钟之内将这些图书分别装在相应的格子里。准备好了吗,好!计时开始。”

小松鼠来不及多想,就急急忙忙地按要求将图书一一分好。“分得真是又快又准确,真棒!”山羊伯伯竖起了大拇指。擦了擦满头的汗,小松鼠吁了一口气,可转念一想,刚刚第一关就这样紧张,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样的难题?

这时,猫头鹰大叔用鼠标在大屏幕上点击出了一道题:森林学校图书馆有许多故事书、历险记和连环画,每个小动物任意选两本,那么,至少应有几个小动物才能保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动物所选的书相同?

小松鼠傻眼了,这该怎么做呀?它越想越急,越急越做不出来,刚要泄气,忽然,它发现这实际上不就是抽屉原理的题目吗?于是,它找到“抽屉数”,很快地就求出了是:3+2+1+1=7(位)。它高兴地大声说出答案,猫头鹰大叔欣慰地点了点头。

“小松鼠,你已经顺利过关,即将成为我们森林学校图书馆中的一员了,恭喜你!”狮子大王一改严肃的面容,笑眯眯 地说道。“成功了!”小松鼠高兴地跑出考场,它要告诉妈妈,是信心和智慧使它战胜了难题,获得了成功。新龟兔比赛

经历了第一次比赛失利的耻辱之后,兔子下定决心血耻,它发誓要和乌龟再比一次,可怎样才能比赢呢?兔子冥思苦想:我的长处是蹦和跳,特别适合爬楼梯,所以就和它比赛爬五十层的“森林大厦”。乌龟本来爬得就慢,让它去爬一层一层的楼梯,就更慢了。这回,我一定要抓住机会,向大家证明我们兔子家族是最棒的!兔子在打好了小算盘之后,抱着必胜的决心向乌龟挑战,乌龟爽快的接受了。

比赛的日子就快到了,兔子憋足了劲进行起跑、蹦跳、拐弯等强化训练。可乌龟并没有训练,只是在楼梯旁边的一扇门里进进出出。

终于,比赛的日子到了,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到“森林大厦”观看比赛。大家都为乌龟捏了一把汗,可乌龟呢,神情泰然,甚至还微笑着朝大家点头致意。

随着发令枪一响,兔子撒开了腿一溜烟地窜了上去。而乌龟依然不紧不慢,它登上楼梯旁边的一个门口,轻轻地按了一下按钮,“噌地”一声就如同离弦之箭似的冲了上去。大家这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乌龟用的是电梯,动物们议论纷纷,聪明的小松鼠说:“把它们上升的路线结合起来,实际上就是50—1=49(个)三角形。乌龟的路线呈一条直线是三角形的底边,兔子的路线呈八字形上升是三角形的两个腰,相比之下乌龟的路线显然比兔子短多了„„”

话正说着,电梯中乌龟一瞬间已经升到半空了。而兔子因为走的路曲折迂回,早已累得气喘吁吁,腿都快挪不动了。不一会儿,乌龟到达了五十楼,早就等在那儿的山羊伯伯将冠军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动物们一片沸腾,而兔子被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离终点还远着呢!

这一次乌龟不再以恒心取胜,而是运用数学智慧获得了成功。新龟兔赛跑 经历了第一次比赛失利的耻辱之后,兔子下定决心血耻,准备再战一次。它想:上次是我太大意了,让乌龟钻了个空子。这次再战我一定会记住上次失败的教训,集中精力将比赛进行到底。于是已做好起跑、蹦跳、冲刺等强化训练的兔子抱着必胜的决心向乌龟挑战,乌龟爽快的接受了。

下载数学片段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片段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数学教学片段及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学片段及反思 小班下学期幼儿已经学习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对它们已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观察,平时孩子们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比较感兴趣。为了......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数学教学片段及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和重点: 二、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活:你们喜欢摆图吗?你最喜欢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生1:我最喜欢摆房子生2:我最......

    片段教学

    一、参加比赛的对象及名额分配:各小学语文、数学各荐选1至2名教师参加比赛。 二、比赛时间:12月份中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比赛地点:另行通知。 四、片断教学内容设计要求:......

    教学片段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邵原实小 李娟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课件出示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了解有关小数的哪些知识?(生踊跃举手,争先恐后的发......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的编号是27号。今天我模拟片段教学的课题是人教版几年级上或下册第几课《》。 (板书课题) 《》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结合课后的问题......

    片段教学

    1. 写标题2. Greeting 3. I have many kinds of erasers.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eraser? Wonderful !It’s 橡皮擦! Look at here! They are cute,right? 非常可爱对不对......

    片段教学

    三.朗诵感知 1.学生自读。 2.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3.学生合作对照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生;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漠......

    片段教学

    在写作文时,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老师说的话是有道理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