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给冷水加热》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材料准备
为每组准备:热水,冷水,天平,砝码,装满水并用气球皮封口的试管,记录单。教师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冷水,热水。
教学过程
(一)、演示导入(观察:冷水袋加热前后沉浮状态,引出课题)
1、师:(出示一袋冷水、一杯热水)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有一袋冷水,来,摸摸看,是不是冷的?(前面几位同学摸摸,并回答:冷的)还有一杯还在冒烟的热水;现在把这袋冷水放入热水中(边把冷水袋放入热水中),会怎么样? 生:沉下来了。师板书:沉。
2、师:请同学们再请仔细观察一分钟,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 生观察一分钟,发现水袋上升了。生:浮起来了。板书:浮。
(二)、研究水袋沉浮的原因
1、师:为什么水袋在热水中浮起来了呢?猜猜看有什么原因呢? 生自由发言(若生说出水被加热了,师板书:加热)。师:好,我们再请这位同学来摸摸看(生摸,发现热了),水有没有被加热?(热的)那加热为什么会使它浮起来呢?请联系我们学过的沉浮单元。生猜测:重量变轻了(体积变大了)
(师:那你认为重量是怎么影响水袋的沉浮的?它有什么变化吗? 生:重量变轻了。)
2、师板书:重量(体积)
3、师:我们怎么知道重量有没有变轻?(通过实验/称重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个实验呢?(称重量)好,那我们要怎么测?测一次就够了吗? 生:不够,要先称出冷水袋的重量,冷水袋加热后再称出它的重量,两个对比一下就知道水袋的重量有没有变化了。
师:真棒!这位同学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楚。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称水袋的重量?(电子称、天平)看,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天平了,还记得天平是怎么用的吗?(记得)谁来说说看,怎么使用? 生回答。
出示PPT,引导学生认识天平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先调节天平,使得指针指向中央刻度线。
2、左物右码。
3、使用砝码和游码配合来称量。
4、读数时,注意砝码加上游码。
5、请用镊子夹取砝码。师:好,现在同学们都会用天平了。
师:那实验中还有什么注意事项呢?(若学生答不出,可以提示:用动作,师可以先作势称了冷水,再从水中捞出,作势直接放上去:可不可以直接放?)(生:不可以,要先擦干)
师:好,看,老师还准备了纸巾,记得称量时要擦干啊。
4、师出示PPT:请看大屏幕。
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称装冷水的试管——加热试管——捞出擦干——再称热水的试管——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2、同时请仔细观察,还发现了什么?
3、请及时记录,完成记录单。
4、实验过程中请注意安全。
5、听到音乐请立即停止实验并整理好器材。
5、师:好,接下来,请组长拿出记录单,并领取器材。开始实验。
6、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7、音乐响起,实验停止。
8、师:(用投影仪出示)现在我们来看看你们的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重量有变化吗?(没有变化)师板书:重量不变。
师:好,那你们认为热水袋上浮与它的重量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诶,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热水袋的上浮呢?在刚才的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气球皮鼓起来了。
师:那气球皮为什么会鼓起了呢? 生:水的体积变大了。板书:体积变大。
9、师:那么,根据我们的两次实验结果,现在你们知道加热的水袋会上浮的的秘密了吗?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冷水袋加热后,体积变大了,重量不变,所以上浮了。
(三)、延伸
师:上了这节课,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联系我们今天所学的,想想看为什么在我们生活中,啤酒、可乐都不装满呢?
五、板书设计
2、给冷水加热
沉 加热 浮
热水变热,体积会增大,重量不变。
第二篇:《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
1、结合观察到水受热过程中的现象,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观察、测量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的有些变化是十分微小的,需要仔细的观察才能观察到。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二、教学重点
1、关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三、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材料:a、含水水槽、塑料袋、热水、烧杯、镊子 b、大烧杯、热水、试管、气球皮、橡筋、抹布。
2.教师材料: a、含水水槽、塑料袋、热水、大烧杯、红墨水。
b、天平(课前调试平衡)、砝码、冷水袋(常温)、热水、烧杯、抹布、餐巾纸、镊子。
C、自制液体热胀冷缩教具(玻璃瓶、橡皮塞、硬塑透明吸管、红墨水液体)水槽、课件PPT。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组织开展课前小游戏:赶空气。
(一)、导入。
1、(出示一袋冷水)这是一袋冷水,要给它加热,有什么方法?(板书:给冷水加热)
2、师生交流。
(二)、给冷水加热
1、明确方法,学生实验。
2、刚才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冷水袋为什么会浮上来呢?变热以后为什么能浮在冷水中呢?(板书:沉 浮)
3、复习沉浮单元知识。
4、这袋水从冷到热,是变轻了导致它浮呢还是变大了导致它浮呢?(板书:变轻?变大?)
(三)、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
1、研究重量的变化。
(1)、我们先来研究是不是冷水袋变轻了?有好的实验方法吗?(2)、为了减小质量的误差,在称水袋之前,应该把水袋外面擦干。(3)、师演示实验,并板书数据。
(4)、看看数据,说明了什么呢?重量变化了吗?(板书:重量不变)(5)、看来加热不改变冷水的重量,难道是它的体积变大了?
2、研究体积的变化。
(1)、出示水袋:冷水变热的过程中,体积会变大吗?你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吗?
(2)、用眼睛直接观察,很难观察出它体积大小的变化,今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冷水变热,体积会不会变化?
(3)、师介绍实验方法。课件出示:温馨提示。(4)、领取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交流: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其他的小组观察到了吗?这个现象能说明什么呢?(板书:体积变大)
(6)、小结:因为冷水袋加热后重量不变,体积变大了,所以就浮起来了。
(四)、拓展延伸
1、表演小魔术:演示平底烧瓶中红色液体的热胀现象。
2、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用今天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吗?
3、如果老师将烧瓶放入冷水中,你们预测液柱会怎样呢?
4、下节课我们将来研究液体受冷后的变化。
(五)、板书设计
给冷水加热
沉 浮
重量不变 变轻? 体积变大 变大?
第三篇:《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1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思考,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暖炉里烤……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
因此在实验上我就有选择地放弃了一些不影响结论生成的实验。比如一开始冷水袋放在热水槽里和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两个活动,考虑到在班上上课没有条件准备大量的热水,我舍弃了前一个活动改为讲图片分析原因,我准备的是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的演示实验。为使漂浮的热水在冷水中显得更明显,我在塑料袋里用滴管滴了几滴红墨水现色。热水袋果真在冷水中漂浮着,因为不可能把塑料袋倒得滚圆滚圆,所以第一次里面有不少空气被封在里面了,我采取用袋里的液体赶走空气的方式放低封口的高度让液体逼近袋口这样封的口里面的空气就所剩无几了,这样也避免了学生怀疑是袋里的的空气轻才带着热水袋子浮起来的认识误区。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同体积的热水冷水轻重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
还是同重量的热水冷水体积大小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告诉学生看下面的实验你会揭开谜底。教材上要求用砝码分别测量一冷一热两支装满水的`试管的质量,教辅书上特别强调要把试管装满水再加热,否则虽然上面的气球蒙皮鼓起来了但那是水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还是里面的的空气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我们就无法作出判断了,我特别注意到文中写了“伪科学”一词,不能为让学生看到生拉硬拽的结果就模糊了科学的求知实证精神,我课前实验时确实是装了少半试管水,临课前才看到这样的警告,怎么办?那就装一试管水,尊重事实显现的真实是我的追求。后面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证明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重量是否会有变化和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体积是否有变化。
用天平称质量我没有用砝码而是一次装两支灌满冷水的试管来配平。我的设想是加热其中一个试管,加热完再放到天平托盘里,一边热水一边冷水理应同样重,结果这一环节在上课时出现了意外情况,由于水满热水体积增大橡皮筋箍的气球皮漏水,顺着试管滴漏出来一些,再把这个试管放到天平上称它自然就轻了,我给学生讲了轻的原因是由于漏水,由于无法知道漏出了多少水这个实验的正确结果今天的学生就没有看到,课后还要找能堵漏的方法。最后一个实验我的理解是分别把一支装热水的试管放进冷水杯中和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蒙皮的变化从而推导出热水冷水体积的变化。
可是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使得最后有点紧张。在最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没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大部分孩子都发言,显得不够全面,这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都会注意加强。总的来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都参与到了探究过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我会再进一步的加强,使得更合理有效。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2
作出猜测以后,学生都很明确要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那么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的变化呢?
我将这两个问题分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研究重量问题。学生一下想到用天平分别测量冷水带、热水带的重量,话还没说完,学生立即补充到“不对,水要一样多的”,总的来说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也考虑很周密,因此我采用了演示实验,通过称量学生发现重量并没有改变。只是其中我演示的时候对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指导的不够,现在想想课上应该要渗透性的将方法交给学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都一致认为体积变大是使水袋上浮的因素,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直接想到的即将冷水袋和加热后的水袋的水倒出比较体积,很遗憾可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学生没有想到利用量筒,不过欣慰的是学生想到了测排开的水量,经过集体的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可以通过量筒测量体积的变化。学生有如此见地(装的水要一样多),说明他们有了扎实、认真的思考,也明确其实这两实验即对比实验,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维结晶,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直接观察到呢?
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设计了与书本设计相同的实验,在动脑基础上的动手达成了有效、直接的探究,学生在总结发现后即找到了科学的结论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3
作出猜测以后,学生都很明确要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那么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的变化呢?我将这两个问题分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研究重量问题。学生一下想到用天平分别测量冷水带、热水带的重量,话还没说完,学生立即补充到“不对,水要一样多的”,总的来说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也考虑很周密,因此我采用了演示实验,通过称量学生发现重量并没有改变。只是其中我演示的时候对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指导的不够,现在想想课上应该要渗透性的将方法交给学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都一致认为体积变大是使水袋上浮的因素,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直接想到的即将冷水袋和加热后的水袋的水倒出比较体积,很遗憾可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学生没有想到利用量筒,不过欣慰的是学生想到了测排开的水量,经过集体的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可以通过量筒测量体积的变化。学生有如此见地(装的水要一样多),说明他们有了扎实、认真的思考,也明确其实这两实验即对比实验,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维结晶,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直接观察到呢?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设计了与书本设计相同的实验,在动脑基础上的动手达成了有效、直接的探究,学生在总结发现后即找到了科学的结论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4
这一课在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二课,紧随《沉和浮》单元,所以本课一开始,在简单的谈话过后,就以“给一袋冷水加热后,能上浮”的实验设疑,提出使物体上浮的原因:
1、不同种物体,重量相同,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2、不同种物体,体积相同,重量越轻越容易浮。个人认为,只要这个实验成功,学生提出这两个原因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有了第一次试教:
问题一:
为了避免密封的.冷水袋在加热后上浮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我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课堂上花了整整5分钟时间观看,又因为屏幕不清晰、时间过长,学生的汇报结果显示,效果并不好,导致物体上浮的原因,也是在我的提示下,才免强答出。
问题二:
课堂仍旧继续,接着应该研究“冷水加热之后重量有无改变”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完先用托盘天平称冷水,再称加热后的热水后,我开始演示,按照顺序,称完冷水,用酒精灯加热,这时却发现:水沸腾后,却从试管里冒了出来。幸好同学们看到了,要不然还真不能解释重量为什么减轻了。
问题三:
轮到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加热后的水体积是否增大了”,由于没有很好的进行指导,气球皮又剪得小,所以这儿又花了很长时间。课到这儿,下课铃响了。两个实验一个不成功,整节课没有课堂小结,课后没有巩固练习。最后,拖堂,草草结尾。
这样的一节课,自己都上到没信心,接下去的时间教研员田老师与本校教导主任包老师对我节课作了仔细的分析,层层剖析问题,从导入到实验再到实验过程,最后的小结与作业巩固,都进行了全面的指导。才有了今天比较成功的第二次执教,所以在这儿,我也要特别地感谢他们。今天课后,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也都给了我特别有价值的建议以及肯定,特别是在材料的处理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上,我都处理得不是很妥当,这些也都将成为我以后的课堂所努力的方向,在这儿,也谢谢各位前辈老师的指导。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5
课题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给冷水加热》,现在就该课教学的情况做一个反思。
首先谈谈教学实验器材的准备方面,教学设计在科组里集体讨论,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讨论,结合教师你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在实验的器材准备方面也做了比较细致的准备。实验中要用到热水,要事先烧热,并用买来的水壶装好保温,为保险起见,我还找来加热棒放在装满水的桶里提前加热一桶水备用。实验用到的'烧杯、试管、小塑料袋、毛巾、这些工作自我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烧杯要找足够大口径的,因为要容的下装满水的塑料袋,而且还要能让塑料袋自由沉浮不受阻碍。小塑料袋的选择也很重要,要带有密封扣的,像衣服拉链那样,大小要合适,在文具店里找到的。装冷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有气泡在袋子里面。还有试管,要求实验前装满水,并有气球皮包住试管口,也是不能有气泡。要使没气泡,只需装水和封盖在水下进行就可以了。
其次谈谈不足之处吧。感觉上课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验也都很成功。不足之处在于实验过后引导学生解释冷水袋沉浮的现象,不理想。没有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水袋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应该利用板书引导回顾之前学过的的浮力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解释。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6
《给冷水加热》一课是学生探究如何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如何给冷水加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孩子们观察冷水变热过程中的细致变化,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本节课的反思:
1、结合生活经验,丰富科学前概念
对于给热水加热这一课题,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类似的生活经验。课堂上抛出“如何给冷水加热”,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抛出:可以放在煤气上加热,放在电磁炉上加热;加些热水等等,对于这些生活经验,孩子们深有感触,然而对于冷水温度升高的变化外,还有哪些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
2、学会观察,探究发现
孩子们在探究冷水袋在热水中的变化,孩子们的前经验对于热水除了温度升高以外,并无其他经验,因而发现冷水袋子在热水中慢慢变热,并且上浮,非常兴奋,马上和老师汇报,适时抛出:你有什么发现?HM小组:我发现水位上升,可能是体积变大,这结合上一节课的`沉浮经验进行学习。是不是真的体积变大呢?孩子们提出新的疑问,为了验证猜测需要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天平称重和蜡烛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虽然不明显,但是仍然能感觉到气球的细微变化。验证自己的猜测,为何会这样,在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3、演示实验,确保安全
对于加热试管,孩子们的经验较少,甚至是无,这就需要老师提前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好试管加热前的工作,确保试管不会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这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4、汇总观察记录,学会总结
培养孩子们的记录意识和根据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自己的猜测和疑惑。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7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质疑,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实验证明猜想,我努力做到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壶里烧……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为使漂浮的热水在冷水中显得更明显,我在塑料袋里用滴管滴了几滴红墨水现色。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同体积的热水冷水轻重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还是同重量的热水冷水体积大小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告诉学生看下面的实验你会揭开谜底。教材上要求用砝码分别测量一冷一热两支装满水的试管的质量,教辅书上特别强调要把试管装满水再加热,否则虽然上面的气球蒙皮鼓起来了但那是水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还是里面的的空气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我们就无法作出判断了,我特别注意到文中写了“伪科学”一词,不能为让学生看到生拉硬拽的结果就模糊了科学的求知实证精神,我课前实验时确实是装了少半试管水,临课前才看到这样的`警告,怎么办?那就装一试管水,尊重事实显现的真实是我的追求。后面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证明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重量是否会有变化和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体积是否有变化。用天平称重量,由于比较麻烦,所以改用弹簧称成水袋,最后一个实验我的理解是分别把一支装热水的试管放进冷水杯中和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蒙皮的变化从而推导出热水冷水体积的变化。
总的来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都参与到了探究过程中,可是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使得最后有点紧张。在最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没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大部分孩子都发言,显得不够全面,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教学语言不够专业,评价语言平淡,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虽然这节课与优质课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这次锻炼,我对科学教学的一些常规和方法认识得更深了,我今后在这一学科会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科学教学的能力。最后要说的是最重要的,感谢教研员、校领导以及科学组的倾心帮助,让我进步的同时,也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力量。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8
这一课在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二课,紧随《沉和浮》单元,所以本课一开始,在简单的谈话过后,就以“给一袋冷水加热后,能上浮”的实验设疑,提出使物体上浮的原因:
1、不同种物体,重量相同,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2、不同种物体,体积相同,重量越轻越容易浮。个人认为,只要这个实验成功,学生提出这两个原因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有了第一次试教:
本月6号,
问题一:为了避免密封的冷水袋在加热后上浮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我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课堂上花了整整5分钟时间观看,又因为屏幕不清晰、时间过长,学生的汇报结果显示,效果并不好,导致物体上浮的原因,也是在我的提示下,才免强答出。
问题二:课堂仍旧继续,接着应该研究“冷水加热之后重量有无改变”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完先用托盘天平称冷水,再称加热后的热水后,我开始演示,按照顺序,称完冷水,用酒精灯加热,这时却发现:水沸腾后,却从试管里冒了出来。幸好同学们看到了,要不然还真不能解释重量为什么减轻了。
问题三:轮到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加热后的水体积是否增大了”,由于没有很好的进行指导,气球皮又剪得小,所以这儿又花了很长时间。课到这儿,下课铃响了。两个实验一个不成功,整节课没有课堂小结,课后没有巩固练习。最后,拖堂,草草结尾。
这样的一节课,自己都上到没信心,接下去的时间教研员田老师与本校教导主任包老师对我节课作了仔细的分析,层层剖析问题,从导入到实验再到实验过程,最后的小结与作业巩固,都进行了全面的指导。才有了今天比较成功的第二次执教,所以在这儿,我也要特别地感谢他们。今天课后,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也都给了我特别有价值的`建议以及肯定,特别是在材料的处理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上,我都处理得不是很妥当,这些也都将成为我以后的课堂所努力的方向,在这儿,也谢谢各位前辈老师的指导。
第四篇:《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1
课题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给冷水加热》,现在就该课教学的情况做一个反思。
首先谈谈教学实验器材的准备方面,教学设计在科组里集体讨论,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讨论,结合教师你们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在实验的器材准备方面也做了比较细致的准备。实验中要用到热水,要事先烧热,并用买来的水壶装好保温,为保险起见,我还找来加热棒放在装满水的桶里提前加热一桶水备用。实验用到的烧杯、试管、小塑料袋、毛巾、这些工作自我认为准备得比较充分。烧杯要找足够大口径的,因为要容的下装满水的塑料袋,而且还要能让塑料袋自由沉浮不受阻碍。小塑料袋的选择也很重要,要带有密封扣的,像衣服拉链那样,大小要合适,在文具店里找到的。装冷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有气泡在袋子里面。还有试管,要求实验前装满水,并有气球皮包住试管口,也是不能有气泡。要使没气泡,只需装水和封盖在水下进行就可以了。
其次谈谈不足之处吧。感觉上课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验也都很成功。不足之处在于实验过后引导学生解释冷水袋沉浮的现象,不理想。没有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有关,水袋由沉变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进行解释,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应该利用板书引导回顾之前学过的的浮力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解释。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2
作出猜测以后,学生都很明确要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那么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的变化呢?
我将这两个问题分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研究重量问题。学生一下想到用天平分别测量冷水带、热水带的重量,话还没说完,学生立即补充到“不对,水要一样多的”,总的来说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也考虑很周密,因此我采用了演示实验,通过称量学生发现重量并没有改变。只是其中我演示的时候对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指导的不够,现在想想课上应该要渗透性的将方法交给学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都一致认为体积变大是使水袋上浮的因素,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直接想到的即将冷水袋和加热后的水袋的水倒出比较体积,很遗憾可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学生没有想到利用量筒,不过欣慰的是学生想到了测排开的水量,经过集体的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可以通过量筒测量体积的变化。学生有如此见地(装的水要一样多),说明他们有了扎实、认真的`思考,也明确其实这两实验即对比实验,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维结晶,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直接观察到呢?
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设计了与书本设计相同的实验,在动脑基础上的动手达成了有效、直接的探究,学生在总结发现后即找到了科学的结论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3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质疑,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最后通过实验证明猜想,我努力做到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壶里烧……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为使漂浮的热水在冷水中显得更明显,我在塑料袋里用滴管滴了几滴红墨水现色。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同体积的热水冷水轻重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还是同重量的热水冷水体积大小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告诉学生看下面的实验你会揭开谜底。教材上要求用砝码分别测量一冷一热两支装满水的试管的质量,教辅书上特别强调要把试管装满水再加热,否则虽然上面的气球蒙皮鼓起来了但那是水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还是里面的的空气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我们就无法作出判断了,我特别注意到文中写了“伪科学”一词,不能为让学生看到生拉硬拽的结果就模糊了科学的求知实证精神,我课前实验时确实是装了少半试管水,临课前才看到这样的警告,怎么办?那就装一试管水,尊重事实显现的真实是我的追求。后面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证明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重量是否会有变化和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体积是否有变化。用天平称重量,由于比较麻烦,所以改用弹簧称成水袋,最后一个实验我的理解是分别把一支装热水的试管放进冷水杯中和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蒙皮的变化从而推导出热水冷水体积的变化。
总的来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都参与到了探究过程中,可是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使得最后有点紧张。在最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没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大部分孩子都发言,显得不够全面,整节课的学习目标还不够明确,教学语言不够专业,评价语言平淡,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虽然这节课与优质课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经过这次锻炼,我对科学教学的一些常规和方法认识得更深了,我今后在这一学科会进一步学习,提高自己科学教学的能力。最后要说的是最重要的,感谢教研员、校领导以及科学组的倾心帮助,让我进步的同时,也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力量。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4
本课以实验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学习的主要方式。由冷水沉,热水浮的现象引发思考,再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尽量把时间教给孩子,教师只是引导。
对于给一杯冷水变成热水的方法,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各抒己见:把冷水倒在锅里加热、在冷水里再加入热水、把冷水杯放在热水盆中、放在太阳下晒、放在暖炉里烤……这些方法都来自于学生的实际经验,所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热这一单元是有一定了解的。
因此在实验上我就有选择地放弃了一些不影响结论生成的实验。比如一开始冷水袋放在热水槽里和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两个活动,考虑到在班上上课没有条件准备大量的热水,我舍弃了前一个活动改为讲图片分析原因,我准备的是热水袋放进冷水槽里的演示实验。为使漂浮的热水在冷水中显得更明显,我在塑料袋里用滴管滴了几滴红墨水现色。热水袋果真在冷水中漂浮着,因为不可能把塑料袋倒得滚圆滚圆,所以第一次里面有不少空气被封在里面了,我采取用袋里的液体赶走空气的方式放低封口的高度让液体逼近袋口这样封的口里面的空气就所剩无几了,这样也避免了学生怀疑是袋里的的空气轻才带着热水袋子浮起来的认识误区。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分析到底是同体积的热水冷水轻重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
还是同重量的热水冷水体积大小有差别导致一沉一浮呢?告诉学生看下面的实验你会揭开谜底。教材上要求用砝码分别测量一冷一热两支装满水的试管的质量,教辅书上特别强调要把试管装满水再加热,否则虽然上面的气球蒙皮鼓起来了但那是水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还是里面的的空气受热体积增大引起的我们就无法作出判断了,我特别注意到文中写了“伪科学”一词,不能为让学生看到生拉硬拽的结果就模糊了科学的求知实证精神,我课前实验时确实是装了少半试管水,临课前才看到这样的警告,怎么办?那就装一试管水,尊重事实显现的真实是我的追求。后面的实验活动就是为了证明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重量是否会有变化和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体积是否有变化。
用天平称质量我没有用砝码而是一次装两支灌满冷水的试管来配平。我的设想是加热其中一个试管,加热完再放到天平托盘里,一边热水一边冷水理应同样重,结果这一环节在上课时出现了意外情况,由于水满热水体积增大橡皮筋箍的气球皮漏水,顺着试管滴漏出来一些,再把这个试管放到天平上称它自然就轻了,我给学生讲了轻的原因是由于漏水,由于无法知道漏出了多少水这个实验的正确结果今天的学生就没有看到,课后还要找能堵漏的方法。最后一个实验我的理解是分别把一支装热水的试管放进冷水杯中和把一个装冷水的试管放进热水杯中,观察蒙皮的变化从而推导出热水冷水体积的变化。
可是在设计实验环节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使得最后有点紧张。在最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我没能有充分的时间让大部分孩子都发言,显得不够全面,这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都会注意加强。总的来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全部完成,学生都参与到了探究过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我会再进一步的加强,使得更合理有效。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5
这一课在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二课,紧随《沉和浮》单元,所以本课一开始,在简单的谈话过后,就以“给一袋冷水加热后,能上浮”的实验设疑,提出使物体上浮的原因:
1、不同种物体,重量相同,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2、不同种物体,体积相同,重量越轻越容易浮。个人认为,只要这个实验成功,学生提出这两个原因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有了第一次试教:
问题一:
为了避免密封的.冷水袋在加热后上浮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我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课堂上花了整整5分钟时间观看,又因为屏幕不清晰、时间过长,学生的汇报结果显示,效果并不好,导致物体上浮的原因,也是在我的提示下,才免强答出。
问题二:
课堂仍旧继续,接着应该研究“冷水加热之后重量有无改变”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完先用托盘天平称冷水,再称加热后的热水后,我开始演示,按照顺序,称完冷水,用酒精灯加热,这时却发现:水沸腾后,却从试管里冒了出来。幸好同学们看到了,要不然还真不能解释重量为什么减轻了。
问题三:
轮到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加热后的水体积是否增大了”,由于没有很好的进行指导,气球皮又剪得小,所以这儿又花了很长时间。课到这儿,下课铃响了。两个实验一个不成功,整节课没有课堂小结,课后没有巩固练习。最后,拖堂,草草结尾。
这样的一节课,自己都上到没信心,接下去的时间教研员田老师与本校教导主任包老师对我节课作了仔细的分析,层层剖析问题,从导入到实验再到实验过程,最后的小结与作业巩固,都进行了全面的指导。才有了今天比较成功的第二次执教,所以在这儿,我也要特别地感谢他们。今天课后,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也都给了我特别有价值的`建议以及肯定,特别是在材料的处理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上,我都处理得不是很妥当,这些也都将成为我以后的课堂所努力的方向,在这儿,也谢谢各位前辈老师的指导。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6
作出猜测以后,学生都很明确要通过实验来研究问题,那么怎样设计实验探究水在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的变化呢?我将这两个问题分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讨论如何研究重量问题。学生一下想到用天平分别测量冷水带、热水带的重量,话还没说完,学生立即补充到“不对,水要一样多的”,总的来说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学生也考虑很周密,因此我采用了演示实验,通过称量学生发现重量并没有改变。只是其中我演示的时候对于天平的使用方法指导的不够,现在想想课上应该要渗透性的将方法交给学生。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学生都一致认为体积变大是使水袋上浮的因素,同样面临这个问题我依然让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直接想到的即将冷水袋和加热后的水袋的水倒出比较体积,很遗憾可能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遗忘,学生没有想到利用量筒,不过欣慰的是学生想到了测排开的水量,经过集体的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可以通过量筒测量体积的变化。学生有如此见地(装的水要一样多),说明他们有了扎实、认真的思考,也明确其实这两实验即对比实验,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维结晶,但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直接观察到呢?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设计了与书本设计相同的实验,在动脑基础上的动手达成了有效、直接的探究,学生在总结发现后即找到了科学的结论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7
《给冷水加热》一课是学生探究如何给身体增加热量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如何给冷水加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让孩子们观察冷水变热过程中的细致变化,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本节课的反思:
1、结合生活经验,丰富科学前概念
对于给热水加热这一课题,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类似的生活经验。课堂上抛出“如何给冷水加热”,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抛出:可以放在煤气上加热,放在电磁炉上加热;加些热水等等,对于这些生活经验,孩子们深有感触,然而对于冷水温度升高的变化外,还有哪些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
2、学会观察,探究发现
孩子们在探究冷水袋在热水中的变化,孩子们的前经验对于热水除了温度升高以外,并无其他经验,因而发现冷水袋子在热水中慢慢变热,并且上浮,非常兴奋,马上和老师汇报,适时抛出:你有什么发现?HM小组:我发现水位上升,可能是体积变大,这结合上一节课的沉浮经验进行学习。是不是真的体积变大呢?孩子们提出新的.疑问,为了验证猜测需要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通过天平称重和蜡烛加热观察气球的变化,虽然不明显,但是仍然能感觉到气球的细微变化。验证自己的猜测,为何会这样,在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3、演示实验,确保安全
对于加热试管,孩子们的经验较少,甚至是无,这就需要老师提前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做好试管加热前的工作,确保试管不会因受热不均匀而破裂,这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
4、汇总观察记录,学会总结
培养孩子们的记录意识和根据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自己的猜测和疑惑。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8
这一课在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二课,紧随《沉和浮》单元,所以本课一开始,在简单的谈话过后,就以“给一袋冷水加热后,能上浮”的实验设疑,提出使物体上浮的原因:
1、不同种物体,重量相同,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2、不同种物体,体积相同,重量越轻越容易浮。个人认为,只要这个实验成功,学生提出这两个原因是没有问题的。于是有了第一次试教:
问题一:为了避免密封的.冷水袋在加热后上浮的一些不稳定因素,我将整个过程录制下来,课堂上花了整整5分钟时间观看,又因为屏幕不清晰、时间过长,学生的汇报结果显示,效果并不好,导致物体上浮的原因,也是在我的提示下,才免强答出。
问题二:课堂仍旧继续,接着应该研究“冷水加热之后重量有无改变”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完先用托盘天平称冷水,再称加热后的热水后,我开始演示,按照顺序,称完冷水,用酒精灯加热,这时却发现:水沸腾后,却从试管里冒了出来。幸好同学们看到了,要不然还真不能解释重量为什么减轻了。
问题三:轮到同学们自己动手验证“加热后的水体积是否增大了”,由于没有很好的进行指导,气球皮又剪得小,所以这儿又花了很长时间。课到这儿,下课铃响了。两个实验一个不成功,整节课没有课堂小结,课后没有巩固练习。最后,拖堂,草草结尾。
这样的.一节课,自己都上到没信心,接下去的时间教研员田老师与本校教导主任包老师对我节课作了仔细的分析,层层剖析问题,从导入到实验再到实验过程,最后的小结与作业巩固,都进行了全面的指导。才有了今天比较成功的第二次执教,所以在这儿,我也要特别地感谢他们。今天课后,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也都给了我特别有价值的建议以及肯定,特别是在材料的处理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细节”上,我都处理得不是很妥当,这些也都将成为我以后的课堂所努力的方向,在这儿,也谢谢各位前辈老师的指导。
第五篇:给冷水加热反思
《给冷水加热》教学反思
《热》单元的许多内容,其实五年级学生在教材改编前三年级时许多内容都已经学习过了。学生对于热现象的不少原理都有了比较科学的看法,在我所教的三个班级里,只有一个班因为是四年级插进来的班级,因此三个班的教学方式和引导方法还是有些不同的。
给冷水加热,学生能够回答出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比如说火烧、电加热、放在开水中、放在太阳下,总而言之,都需要热源。将冷水放在热水中的确能将水加热,我及时进行了总结,避免让学生的关注点仅停留在温度的改变上,还会出现哪些结果呢?学生们进行简短讨论后,预测现象。多数学生认为会沉下去,理由是冷水比热水重,这一点似乎在学习太阳能热水器原理的时候,老师就已经介绍过了。加如冷水,果然如他们所料,沉了下去,下面一片欢呼。此时,只有少部分学生保持冷静并继续思考,冷水受热后有可能还会升上来,一位学生如此回答。你们同意吗?大伙将信将疑,眼睛盯着塑料袋。慢慢地塑料袋果然改变姿态,战立起来,先悬浮起来,最后部分漂浮在水面上静止下来。
为什么冷水会漂浮起来呢?学生的思维很奇怪,很少有学生会从重量上来考虑这个问题,以至于我天平都用不上。学生们回答的更多地是从塑料袋里面含有空气,这部分空气加热后变成气泡跑出来了,所以就浮了起来。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有水漏出来了。其实这点和材料有关系,教材上给我们展示的材料是一种并不能做到密封的塑料袋,很容易漏水,这一点对教师实验操作还是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在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从体积和重量变化上来研究这个问题,假如学生并没有提到重量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到这个点上。因为实验前必定涉及到称重,天平的使用方法介绍是不可避免的。这点在学习《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中就应该介绍掉
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1、旋动平衡螺母(天平两端的螺母)调节零点直至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
2、左托盘放称量物,右托盘放砝码。根据称量物的性状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洁净的纸上,事先应在同一天平上称得玻璃器皿或纸片的质量,然后称量待称物质。
3、添加砝码从估计称量物的最大值加起,逐步减小。托盘天平只能称准到0.1克。加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至指针再次对准中央刻度线。
4、过冷过热的物体不可放在天平上称量。应先在干燥器内放置至室温后再称。
5、取用砝码必须用镊子,取下的砝码应放在砝码盒中,称量完毕,应把游码移回零点。
教师在介绍方法时,最好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动手操作,称量物体,其中特别要强调砝码的取用方法,许多学生会很自然的用手直接去拿砝码。
两次称量后学生们会发现,重量是没有变化的,我们得出的结果都是27.1克,而体积地变化由于不是很明显,需要引导学生制定观察的方法,标上刻度线,便于观察和读数。加热后,学生能够比较明显地看出气球皮的变化和水体积的变化情况,可以让学生触摸气球皮,能够感觉到应绑绑的,从而更加体会到膨胀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