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比的应用》教案设计
《比的应用》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5页“比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 个数量的意义。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课前互动
同学们,说说今天上的这节课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和各位老师打个招呼。跟老师学个手势,大家举起手,一起来做。(相信你是最棒的最最棒的)准备好了吗,那我们现在开始上课。
一、创设情境:
1、回顾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比的认识和比的化简,老师先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大家请看大屏幕 指名回答
2、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苹果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一学生读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
3、板书课题
这位同学们说的真好,他把比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了,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比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如果有100个苹果,这筐苹果按3:2应该怎样分?
题中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分配的?
好,下面请同学分组合作,看看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我们班的班委会解决这个问题。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苹果,实际操作)。(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学生汇报:(用投影展示)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来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本次可以找三个同学来展示,还有可以3个、2个的分,还可以6个4个分,或是直接分60个和40个。
方法二:画图
100个
得出算式: 3+2=5 100÷5=20 20×3=60(个)20×2=40(个)
答:大班分60个,小班分40个 教师板书算式。
这位同学们说的真棒,其实这种方法叫做归一法。(在算式前面板书归一法)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大家请看: 出示ppt展示讲解。板书算式
3+2=5
100× = 60(个)
100× = 40(个)
答:大班分60个,小班分40个,比较合理。这是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在算式前板书用分数解答)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鉴于同学们的优异表现,老师决定奖励你们,一起玩个闯关游戏,好吗?名字叫“智慧城堡”
1、独占鳌头
让学生审题后,指明回答。注意要说出算理哦!谁能用归一法解答。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2、开心辞典
同学们都看过《开心辞典》的节目吧,那我现在就变成了山寨版的王小丫,而你们就是答题的明星。同学们做这一道题觉得困难的时候可以求助现场的同学哦
3、实践基地 美味肯德基
先带领大家来到肯德基店。学生先说想法,在列式计算。建筑工地
再来到建筑工地
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是两个量相比,而这道题是三个量相比,我认为算法应该和前几道是一样的。)
说的非常好,那大家动笔做一下这道题吧。做完后找两个同学口头汇报。
4、再攀高峰
最后一站了,同学们要加油啊。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在本上动笔算一算。
可以找不同答案的同学来回答,回答正确的问她为什么不直接用42乘呢?(因为42不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而是长与宽的和乘2,所以必须先用42除以2,再去计算)说的太好了,现在我郑重宣布同学们闯关成功!
四、课堂总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比例分配应用题解题方法)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真是最棒最最棒的,本节课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
比的应用 归一法:
3+2=5 100÷5=20 20×3=60(个)20×2=40(个)用分数解答:
3+2=5
100× = 60(个)
100× = 40(个)
答:大班分60个,小班分40个,比较合理
第二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面积应用》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圆面积应用》教案设
计
题
圆面积应用
执教
薛xx
时
时
教学
目标
使学生理解内接正方形和外切正方形的含义,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更为一般的数学规律,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
一:布置前置性问题学习内容:
自己查询数学家刘徽,了解刘徽。
2理解环形,明白环形的计算方法。
3同桌合作探讨圆与内接正方形、外切正方形之间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师提问:
什么是环形?举例说明。
2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三:学习例3、仔细观察:什么是内接圆和外切圆,它们都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3、学生尝试解决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4、解决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四:回顾与反思:
学生汇报了解到的有关于刘徽的资料。
独立自学
3学生动手操作,剪环形。
4合作探究: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互相补充。
(1)观察,学生看出,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直径。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1)怎样求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的面积?
(2)那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
(3)学生尝试解决
环形,用实物,学生看到实物后,能对环形有具体的感知。
达
标
检
测
必
做
题
.一个环形的外圆半径是8分米,内圆半径分米,求环形的面积?
2.环形的外圆周长是1884厘米,内圆直径是4厘米,求环形的面积?
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16厘米,内圆半径是9厘米。这个圆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选
做
题
在一个周长是628米的圆形花圃边沿修一条宽1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环形铁片的外圆周长是212,内圆直径是,求环形铁片的面积。
3一只环形玉佩的外圆半径为2厘米,比内圆半径多1厘米,这只环形玉佩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中间长为110米、宽90米,两端都是直径为90米的半圆形体育场,现要在其外侧开辟6条宽08米的环形跑道,还需要的徒弟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校园圆形花池的半径是6米,在花池的周围修一条1米宽的水泥路,求水泥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
书
设
计
圆面积应用
环形的面积=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
外方内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圆形的面积
外圆内方的面积=圆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教
学
反
思
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由于布置学生前置性学习任务,学生经历剪圆环的动手操作过程,从而为求环形的面积作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环形图中认识了“环宽”。我有效的利用进行对比演示加深学生对环形特征的理解,非常的形象和直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比较好。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利率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利率教案设计
六数
第10周第5课时
邓小红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9~100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课前调查:银行储蓄凭证。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银行存款单、计算器、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过程:
一、提纲导学
1、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
我们开一个关于利率的发布会。在调查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出示导纲
阅读99页内容及例题(1)储蓄有什么意义?(2)存款有哪些种类和形式?(3)说一说什么叫本金、利息、利率?(4)怎么计算利息?税后利息呢?
3、自学设疑
什么是定期存款的存款方式?那你知道存款的其他方式吗?
二、合作互动
1、小组讨论
2、展示评价
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那储蓄有什么好处呢?
生:放在银行比较安全;可以得到利息,储蓄利国利民。
存款的方式:活期、整存整取、零存零取等。,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本金=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
利率是“年”利率,利息的多少还与时间的长短有关,应该再乘时间。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板书:×时间)
大家都算出了我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我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利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课件出示,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在计算时,要看清求的是利息还是税后利息,再灵活计算。
3、质疑解难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2、教师指导
四、拓展训练
1、拓展应用
(1)、例题:王奶奶要存1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一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一年的利率是2.2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2)、学生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下面是张叔叔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四人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选一到二位同学(实物投影交流)
(3)、102页第6、7题,学生尝试计算后,交流。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有的要缴纳利息税,有的则不必缴纳利息税,像国债、教育储蓄就不缴利息税。
2、编题自练
五、板书设计
利率
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第四篇: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混合运算、圆、百分数。难点:分数混合运算、鸡兔同笼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陈军民
2017.9
第五篇: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3人。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还是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混合运算、圆、百分数。难点:分数混合运算、鸡兔同笼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