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 《诺贝尔》片教研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诺贝尔》片教研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简析:
凡是科学家,都具备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诺贝尔也不例外。《诺贝尔》这篇课文是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震撼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他发明了炸药,把奖金和专利费的利息奖给物理学、化学等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更在于他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竟然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这是最让人感动与钦佩的。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本节课旨在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字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基础,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读题目。同学们听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 看,这位凝神沉思的老人就是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出示诺贝尔的头像)提到诺贝尔,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举世闻名的奖项——诺贝尔奖。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诺贝尔奖而自豪。那么诺贝尔奖从何而来。咱们今天就走近诺贝尔,感受他巨大的魅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文大家都预习了,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检查吗?先来看看生字新词学习的如何? 第一组:瑞典
斯德哥尔摩
第二组:装置
机械
颁奖
劈山筑路
遗嘱
隧道
残废
灰烬
第三组:逝世
毫不气馁 第四组:锤
砸
“锤”字读翘舌,“砸”读平舌。这两个字不仅要注意它们的读法,还要注意它们的写法。这两个字的结构都是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我们先看“锤”,左边是金字旁,右边是垂,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它的笔顺,撇、横、竖、横、竖、竖、横、横,几个横画要基本平行,之间的距离要基本相等。再看“砸”,左边是石字旁,右边先写横,接下来写里面的“巾”,最后写竖折。
2.课文中的这些个拦路虎看来阻拦不了我们的前进。把这些个生字新词带入到课 文中你还读好吗?下面,老师要请同学分小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看书,认真听,发现错误立即举手帮助纠正,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些同学看的最认真,听的最入神„„
3小节:炸药是诺贝尔最突出的发明,谁能用你的朗读告诉老师。5小节:“风行”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盛行,普遍流行。9小节:“血”单独念的时候读xiě。
请大家把这个字的字音在文中标上, 将容易读错的字音标注在相应的文字上,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3.大家预习得都很棒,现在老师要奖励你们,读一遍课文。不过这奖励呀,要求还不低,一要不出声,二要速度快,读完后还得思考一个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有关诺贝尔的哪些事情?
三、品读重点,体会精神:
1.这两件事又以什么为重?对,写人的文章就该这样,把人物最为主要的功迹、事情详写下来。
2.看看课文中哪一段把诺贝尔做实验的过程写得最具体?(课文第8自然段)默读课文第8小节,要求: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深的地方圈画下来,把跳入你脑海的语句写在书的旁边。
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注是我们读文章的一种好的方法。不要轻易放过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
从你们专注的神情和疾速的书写中可以看出你们的收获一定很多,来,交流交流。(1)连续不断——你读出了什么?为科学终日忙碌,不知疲倦,为什么连续不断的做实验呢?
从“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看出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永不满足。小结:我们读出了为了科学不知疲倦,精益求精的诺贝尔。
(2)“亲自”——你为什么会圈画“亲自”这个词语?他“亲自”做了什么呢? 生:这个亲自说明诺贝尔想要亲手获得第一手的实验资料,所以不顾危险,亲自做实验。
师:你怎么会想到有危险的?(联系前文来读: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
小结:我们读出了不顾危险,亲自做实验的诺贝尔。指导朗读这句话。(3)盯——
第一层:如果把盯换成看行吗? 生:不行,因为盯更能体现诺贝尔的看得入神、专注。
从诺贝尔两处眼神的细节描写中我们读出了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做实验的诺贝尔。
第二层:如此入神地盯着什么? 生:点燃导火线的情景。师:读出相关的语句。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
第二层:诺贝尔如此入神地看,他究竟想看什么呢? 生:实验的过程
生:炸药发生剧烈的爆炸
师:是的,这里的感叹号更表达了在情况越来越危险下,诺贝尔那颗强烈的期待的心。
(4)“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在炸药即将爆炸的时刻,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假如你是诺贝尔,在这样关键的几乎能够听见心跳的时刻,你会想些什么?心情如何?
你会紧张吗?为了什么而紧张呢?你会害怕吗? 你又为什么而害怕呢?你会激动吗?„„
生:很紧张,担心这次实验是否会成功呢? 生:有一些害怕,害怕又一次失败。生:有一些害怕,害怕会被炸死。
师:在诺贝尔的心里更多的是担心、害怕什么呢? 生:更多的是激动,为实验即将取得成功而激动。
生:也十分期待实验成功,“盯着炸药不放”就是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5)是的,从越来越接近炸药的火星和诺贝尔心“怦怦直跳”,让我们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情况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是对实验成功的期待和憧憬,所以他的双眼——
生:“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谁来把这一句读读!
师: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这是一个短暂而激动人心的时刻,正是一种为了科学舍生忘死的精神在支撑着他啊!指名读,齐读。板书:舍生忘死
(6)点击课件,音乐起。师:让我们一起来再现当时的情景,现在你们就是诺贝尔,我就是你们助手,看着身在爆炸的炸药旁的诺贝尔,我决定去劝劝他——
师:诺贝尔,炸药快要爆炸了,你快离开吧?
师:诺贝尔啊诺贝尔,炸药快要爆炸了,你会被炸死的?
师:诺贝尔啊诺贝尔,你难道为了发明炸药,自己的生命也不要了吗? 齐读第8节
3.轰!巨大的爆炸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过渡:就在人们看到实验室火光冲天的时候,就在人们听到大地传来那巨大的爆炸声的时候,就在人们看到滚滚的浓烟涌出来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的时候,突然„„
出示句子: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集体读
(2)从冲天的火光、巨大的爆炸声、滚滚的浓烟,我们可以看出诺贝尔的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以用哪些词形容诺贝尔此时的心情呢?
生: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喜不自胜„„ 师: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做动作读体会他的心情。(3)“满身鲜血”——
“满身鲜血”告诉我们诺贝尔已经被炸的______?
虽然“满身鲜血”,但仍高举双手呼喊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说明他想到的是——,而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安全。
师引:置生死于不顾,被炸得满身鲜血,伤痕累累,却没有呻吟,没有流泪,有的是近乎疯狂的呼喊。——读
搞科学发明连自己的生死都不顾,这种痴迷于科学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多值得我们敬佩啊。
(4)同学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如此投入地实验呢?
四、课外补充,情感升华
1.诺贝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想的仍然不是自己,而是全人类。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前,他立下遗嘱,孩子们,让我们捧起书,挺直腰杆,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朗读诺贝尔留下的临终遗嘱。临终时 ——齐读。
读了最后一小节,你又读出一个什么样的诺贝尔?
激励后人献身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博大的胸怀,为人类造福 2.出示资料
诺贝尔出生时家庭因一场大火破产,幼年一直生活在病弱的阴影中。他生活俭朴,一生在艰难中度过,而且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诺贝尔临终时,没有一个亲友在身边,他的墓室也修建得十分简朴。
同学们,这位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而付出一切的科学家,你觉得他幸福吗? 说他不幸是从常人的角度看,说他幸福是从全人类发展的角度上看,牺牲个人,换得了全人类的进步,这就是诺贝尔的幸福。
让我们一起把这句铿锵有力的话语牢记在心中,(齐读理想)也让我们把诺贝尔心灵的声音大声地告诉所有的人(齐读理想)。
第二篇:诺贝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诺贝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正确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诺贝尔奖的由来。
二、能力发展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逐步养成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三、思想感情目标:
感悟并欣赏诺贝尔为了人类的幸福而顽强攀登科学高峰,历经磨难却毫不气馁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和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首先询问今天的日期:×年×月×日。教师展示图片,每年的12月10日都有一个大盛会,大家知道吗?
再过10多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将在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想不想预先领略一下典礼盛况?
2、PPT展示关于诺贝尔奖有关资料。
颁奖典礼是一个盛大的晚会。参加的众多嘉宾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瑞典的国王王后。参加典礼的人们必须穿正规的礼服,典礼使用的花朵全部是从意大利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
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触呢?
3、导入课题:《诺贝尔》——诺贝尔奖项设立者,简介诺贝尔。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效果。(1)、词语展示
瑞典
斯德哥尔摩
世界性盛会 铁锤
砸石头
劈山筑路 炸死
残废
毫不气馁 实验室
爆炸
满身鲜血 逝世
遗嘱
学生读词语(个人读、小组读),教师正音。
教师讲解另两个生字“械、置”,重点讲解“械”的读音,读作“xiè”,不是“jiè”。(2)、读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正音并交流每一小节的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说说诺贝尔的主要成就。
2、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很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学生朗读)
3、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是哪几个自然段?(第3~9自然段)
4、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树立理想—发明液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5 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一、(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二、(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三、(10)
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奖。
6、小结:诺贝尔他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什么?试着用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
(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
7、PPT展示词语,根据词语复述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抄写课后生字。
2、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下列主题的研究:
诺贝尔的一生
诺贝尔的家庭
诺贝尔的发明
诺贝尔的奖学金
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三篇:《诺贝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诺贝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2小节,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自主识记课后生字,理解相关词语,会书写“械”,做到正确匀称。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大家都知道“诺贝尔奖”吗?(学生回答、解释)
诺贝尔奖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冠军的标志,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都会为获得此奖而自豪。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3.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1)借助生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边读边想:课文写了诺贝尔的哪些事迹? 2.检查生字词(出示)。(1)读准词语:
机械 艰苦 威力 劈山筑路
逝世 瑞典 盛会 毫不气馁
(2)说说哪些字难写一点,你认为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写“机械”的“械”,“锤”。生字描红练习。
(3)指名读课文。相机理解词语。(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同桌讨论: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交流:
一是发明了炸药。
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业,设立了诺贝尔奖。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课文第三至九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十自然段写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3.小组讨论分段。交流: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3、朗读第1-2小节。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课后2)2.填空:
为了发明,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整个生命”意味着。
第四篇:诺贝尔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诺贝尔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教学方法:
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探索,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教学准备:
1、诺贝尔生平小资料
2、投影仪、挂图和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062
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理解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2、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诺贝尔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诺贝尔》一文向我们介绍了他的那些事迹呢?
2、检查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诺、颁、凿、瑞、摩、盛、逝、械、锤、砸、残、毫、滚等字。
⑵注意字型。指导写“机械”的“械”,“残废”的“残”。
⑶指名读课文。
⑷概括课文重要内容。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三、根据提示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诺贝尔的主要业绩是什么吗?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这两件事情。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四、学习课文第1-2小节。
1、指名读,思考:第1-2小节主要写什么?(简要地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默读,思考: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这样做的目的是以此来纪念伟大的发明家诺贝尔,以表达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佩。)
3、朗读第1-2小节。
五、作业布置:
1、读抄词语。
2、练读课文。
第五篇: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为社会作出的贡献,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题读)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诺贝尔一生有两大突出贡献,谁来说说(设立诺贝尔奖、发明炸药)
3、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但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炸药。今天我们就走进炸药之父----诺贝尔,齐读课文第3小节。
诺贝尔为什么要一生都致力于发明炸药?生答,齐读第4小节。还记得他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吗? 板书:(液体炸药、固体炸药、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二、品文析句,感悟“百折不挠”
(一)提出要求: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是诺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请大家仔细地读5~9小节,哪些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拨动你的心弦?可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和体会。
(二)品读三~九自然段
1、出示句子:“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
(我觉得炸药太可怕了,它都已经让诺贝尔失去了一个亲人,还让他的爸爸变成了残废,可是诺贝尔还敢去研究它,我觉得诺贝尔实在是太胆大了!)
(2)超越文本
如此巨大的伤痛,我们的课本写得比较简略。在《炸药之父——永远的诺贝尔》中有这样的描写: 出示:
弟弟埃米尔经常在实验室里协助哥哥制造硝化甘油,有时诺贝尔不在时他就代替哥哥的工作。他为自己有个发明家的哥哥而感到骄傲,他决心将来也做个像哥哥一样的发明家。„„
好心的人们在废墟里找到了4具烧焦了的尸体,其中就有性情温和、头脑聪明、办事认真的埃米尔。„„
他回到家里,家里一片死寂。父亲躺在床上,两眼失神地盯着天花板,母亲的哭泣声断断续续从厨房传来。„„ ——节选自《炸药之父 永远的诺贝尔》
想象:①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况是最为疼爱的小儿子,此时此刻,面对诺贝尔,白发苍苍的母亲会说什么?
② 面对如此风险,住在周围的居民一定会说——
③ 面对众人的劝解、质疑、甚至责难,诺贝尔也许无法辩解,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交流)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勇气和决心!
小结:同学们,我们品读课文时,还可以像刚才这样课外收集有关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2、诺贝尔在发明固体炸药的时候,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触最深呢?
出示句子:“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什么?
你从哪儿体会到的(几百次、四年)体会到什么?(失败次数多、时间长)
指名朗读:失败了这么多次,他仍然不放弃,读出他的坚持。他成功了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终于”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来之不易)
指导朗读: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2)师: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下来了。
齐读。读出他的坚持不懈与艰辛。
小结:同学们,我们品读课文,也可以像现在这样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课文,这样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
3、出示8-9小节(1)师引读: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A、句子“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抓住“亲自”、“双眼紧盯”谈感受。)a/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b/从紧盯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这是一次投入生命的实验,容不得半点马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板书:投入生命
指导朗读:是啊,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容不得一点马虎!请你再读一读!
B、句子:“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师引读:近了!近了!——生接读:火线已经接近炸药了!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
师: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
师:这气氛让人大气都不敢喘!谁来读?(指名读反复读“近了!”一句。)
师:千钧一发的时刻,诺贝尔有怎样的表现?
生读“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指名读,采访。诺贝尔:“我感觉到你的心在怦怦直跳,你的心为什么会“怦怦直跳”?(因为紧张,紧张的原因一是因为害怕,二是因为密切关注这实验结果)
师述:是的,在这样的境地里,谁都会紧张、害怕,但是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是期待和憧憬。句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生答:但。“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不是害怕,一个“但”字让我们知道,是更多的期待和憧憬驱走了他心头的恐惧和害怕,所以他的双眼(引读)——“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谁来把这一句读读!指名读,齐读。
师:一个科学家为造福人类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生齐读。读出诺贝尔忘我的精神。
(2)突然,轰!一声巨响,实验结束了!大声读下面的语段,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3)是啊,巨大的爆炸声、滚滚的浓烟让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人们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你从人们的惊呼中体会到什么?(惋惜、难过、伤心)人们可能还会怎么议论?
(指导朗读整个第8小节)
师过渡:就在人们看到实验室火光冲天的时候,就在人们听到大地传来那巨大的爆炸声的时候,就在人们看到滚滚的浓烟涌出来的时候,就在人们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的时候,突然。。。C、出示句子:(让学生齐读)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师引导:要是你浑身是血第一个反应是怎样?可是诺贝尔是什么反映啊?诺贝尔为什么而欢呼?从中感受到什么?(诺贝尔兴奋异常、欣喜若狂,因为他的实验成功了。)
指导朗读:让我们为诺贝尔的成功而欢呼。人们听到爆炸声,担心的是什么?而诺贝尔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什么上了?
师:所以面对这样的危险,他毫不畏惧。
师:他,就是诺贝尔。同学们发现没有,他后面加了个---逗号,起到什么作用?(强调)。
让我们记住他,一个为了发明炸药坚持不懈的人;让我们记住他,一个为了造福人类锲而不舍的人;让我们铭记他,一个为了科学事业投入整个生命的人。
指名读。齐读8、9自然段。读出他毫不畏惧的献身精神。
三、学习第10自然段
1、为了科学,为了人类,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但他给予人类的又何止他的生命。临终时,他立下了这样一份遗嘱:
(出示)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过渡:诺贝尔也许遇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1)齐读
(2)同学们,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无私奉献)你读懂诺贝尔为什么要立这份遗嘱吗?
2、师:诺贝尔奖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献身科学事业,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流。让我们怀着对诺贝尔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颁奖致辞
1、师:这样一位老人,一生没有家庭,甚至没有自己的子女,这样的一位科学巨人,说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
2、引述第1小节,一个多月后,2012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又要举行了,在会议开始前,照例会有一段写给诺贝尔的致辞,你能联系课文内容代表人们给诺贝尔写一段话吗?
3、指名交流。
4、师: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生齐读),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让我们永远的诺贝尔(小诗:永远的诺贝尔)
五、课后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诺贝尔精神领域和科学成就等方面的资料,为下节课写诺贝尔的自传做好准备。
(“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生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与贡献等。)
板书:
液体炸药
诺贝尔 锲而不舍 固体炸药
无私奉献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