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实际应用中,会灵活的选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对生活实际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与思考,体会近似值的生活意义。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2 教学难点:
分析并理解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 复习:
1.取下面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一位小数: 1.29≈1.3 0.056 ≈0.1 保留两位小数:3.424 ≈3.42 4.6372 ≈4.64 保留三位小数:7.4856 ≈7.486 7.2465 ≈7.247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2 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 每个瓶子最多可盛0.4kg。
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别装在一些玻璃瓶里,需要准备几个瓶? 自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分三个层次)0.4=6.25(个)(1)2.5÷(2)瓶子数必须是整数。6.25≈6,需要6个瓶子。
(3)6个瓶子只能盛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一个瓶子,共需7个瓶子。总结:这就是“进一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向个位进一。
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25÷1.5=16.666(个)
考虑实际情况:包装礼盒数是整数。包装17个礼盒丝带不够,所以最多只能包装16个礼盒。
总结:这就是“去尾法”。不管小数点后的尾数是多少,都是直接将小数点后的尾数舍去,变成整数。
3.对比两个题目: 同样是取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4.回想前面学过的“四舍五入”法,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总结:求近似值的方法有三种,但又各不相同。“四舍五入法” 在一般求近似值时可以广泛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学以致用
(一)基础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去尾法,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进一法,不管剩多少煤都得再拉一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 进一法,剩余的人需要再坐一辆车。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去尾法,剩余的纸不够装一本。
(5)李叔叔用100元钱买得了15个茶杯。每个大约多少钱? 四舍五入法
(6)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去尾法,因为多余的布不够做一件衣服。
(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去尾法,剩余的不够一天,所以不能算一天。
(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进一法,剩下的蛋糕需要再装一个盒子。2.我么可以怎么对这些题进行分类呢? 第一类:(都是进一法)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幸福小学有378人去秋游,每辆客车限乘40人,需要几辆客车?(8)幼儿园买50个奶油蛋糕,每8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盒子? 第二类:(都是去尾法。)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4)装订一种笔记本需要用纸60页,现在有同样的纸2800页,可装订多少本这样的笔记本?
(6)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7)1袋大米48.5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天? 总结: 进一法:运货物、装油、坐船、坐车…… 去尾法:做蛋糕、分东西、做衣服、包装……
(二)综合提升练习
1.一筒橙汁粉450克,每冲一杯需要14克橙汁粉和8克方糖,冲完这筒橙汁粉,大约需要多少克方糖?
450÷14≈32(杯)32×8=256(克)
答:大约需要256克方糖。
2.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做蛋糕,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4÷0.32=12.5≈12(个)答:她最多可以做12个生日蛋糕。
课堂小结
1.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是小数,有时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进一,这就是“进一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舍去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板书
解决问题
——“进一法”和“去尾法”
1.2.2.5÷0.4=6.25≈7(个)25÷1.5=16.666···≈16(个)进一法:不管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多少,去尾法:把一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全部 要将小数部分的数舍去,向整数部分 舍去。进一。
第二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连乘、连除或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用连乘、连除及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乘除法式题。
22×16=352 190×2=380 35×17=595 804÷2=402 245÷7=35 128÷8=16 2.应用题 ①隆福小区有15栋楼,每栋楼有5个单元,隆福小区一共有多少个单元? 5×15=75(个)或15×5=75(个)答:隆福小区一共有75个单元。
②隆福小区每栋楼有5个单元,有业主60户,平均每个单元有多少户业主? 60÷5=12(户)
答:平均每个单元12户。
总结算题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总结。师:今天我们一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例
3、出示插图及例题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观察题目,说说你从图中指导哪些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说出已知条件:总共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引导学生计算,教师总结板书:
(1)每个箱子里有12个保温壶,一周卖出5箱,共卖出多少个保温壶?怎样计算?[12×5=60(个)] 60个保温壶,每个45元,总共多少钱? 45=2700(元)引导学生回答:60×
5×45=2700(元)] 怎么列综合算式,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教师板书示范:12×(2)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5=60(个)45×60=2700(元)综合算式: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并板书[12×12×5×45=2700(元)] 比较两次结果是否相同。
强调:不同的思考方法,可以作为一种验算的守法,两次结果相同,说明我们计算是正确地。
(3)回顾反思。
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可以先求出每箱的总价钱,然后乘箱数;或者是先求出总数量,然后乘每个保温壶的价钱,两种方法可以得出总钱数。
例
4、出示插图及例题
三年级女生要进行集体舞表演。老师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30(人)30÷3=10(人)讨论回答怎样计算教师板书?60÷
2÷3=10(人)讨论综合算式的写法,教师总结板书:60÷(2)还有其他算法吗?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现在共60人,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共分成了多少组呢?
2=6(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3×教师:总共有60分,平均分成6组,每组多少人?怎样计算? 6=10(人)学生回答,师板书:60÷
2)=10(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综合算式:60÷(3×总结: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例4。
(3)学生验算一下,检查结果的正确性。
三、巩固练习
1.复习题添加条件改成两步计算问题
隆福小区有15栋楼,每栋楼有5个单元,每单元有业主12户,隆福小区有多少户业主?
方法一:
(1)每栋楼有多少户? 5×12=60(户)
(2)隆福小区一共有多少户业主? 60×15=900(户)
12×15=900(户)综合算式:5×方法二:
(1)15栋楼有多少个单元? 5×15=75(个)
(2)隆福小区一共有多少户业主? 12×75=900(户)
15)=900(户)综合算式:12×(5×答:隆福小区有900户业主。2.做一做
(1)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 方法一:
(1)每间教室装多少块玻璃? 8×6=48(块)
(2)一共安装了多少块玻璃? 48×16=768(块)6×16=768(块)综合算式:8×方法二:
(1)16间教室共有多少扇窗子? 6×16=96(扇)
(2)一共安装了多少块玻璃? 8×96=768(块)
16)=768(块)综合算式:8×(6×答:一共要安装768块玻璃。
(2)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8盒装一箱。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方法一:
(1)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盒? 960÷6=160(盒)(2)可以装多少箱? 160÷8=20(箱)6÷8=20(箱)综合算式:960÷方法二:
(1)一箱共有多少个杯子? 6×8=48(个)
(2)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960÷48=20(箱)
8)=20(箱)综合算式:960÷(6×答:960个杯子可以装20箱。
四、拓展提升
1.大王村今年中杨树168棵,种的杨树棵树是松树的4倍,杨树和松树一共多少棵? 168+168÷4=210(棵)答:杨树和松树一共210棵。
2.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小芳3分钟跳了312下,小刚2分钟跳了220下,谁每分钟跳得多,多多少下?
312÷3=104(下)220÷2=110(下)110-104=6(下)
答:小刚每分钟跳得多,多6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连乘、连除或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大家谈一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答,解决问题的步骤和遇到的困难)师生总结:
我们进一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步骤: 阅读与理解
↓ 分析与解答
↓ 回顾与反思
我发现分步时运算准确,在整合综合算式时,有点困难。我觉得只要我们课后多加练习,再大的困难也会解决的。
板书
解决问题
第三篇: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圈一圈、填一填、说一说的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学生通过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把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
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圈一圈,填一填
1.6里面有(2)个3,所以说6是3的(2)倍。
2.(9)里面有(3)个3,所以说(9)是3的(3)倍。3.我也知道了:(12)里面有(4个3),所以说(12是3的4倍)。
(二)仿造上面的例子,自己画一画,再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再填一填吧。1.()里面有()个(),所以说()是()的()倍。2.我知道了:()里面有(),所以说()。
要求()是()的几倍,也就是求(),用()法计算,算式是(),所以()是()的()倍。
根据图片列出三个算式或四个算式,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1)12个苹果,每份4个,可以分成几份? 12÷4=3(份)
(2)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 12÷3=4(份)
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三)分一分,算一算。
列式:(12)÷(3)=(4)
(四)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设计意图】:课前我先学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
二、合作学习
1、课前铺垫:拍手游戏。
(1)你们拍的是我的2倍。我拍3下,你们拍了(6)下。(2)你们拍的是我的3倍,我拍4下,你们拍了(12)下。(3)你们拍的是我的5倍,我拍了2下,你们拍了(10)下。你们有什么方法拍得又对又快呢?
2、组内交流课前学习结果,初步沟通学习收获
师:同学们这都是我们以前学过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要继续去了解有关求倍的问题,看经过今天的学习和以前的学习的倍有何区别。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们昨天做《课前我先学》在小组内作出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倍数问题。
交流的要求:
(1)每个同学至少发言一次。
(2)希望发言的同学能站起来把发言稿放在中间,发言完毕后请小组同学要给出掌声并指出错误的地方。
(3)别人发言时请其他同学保持安静。
(4)小组同学有说错的地方请组长用圆珠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表现的空间,同时培养学生在小组内聆听的习惯,并能很好地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经过小组内的汇报把学习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学会的同学指引不会的同学。
3、组间汇报、互动质疑。
4、提练升成计算方法。(指着第4小题举例)
师:刚才我们用了圈一圈的方法知道了8是2的4倍。要求8是2的几倍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出呢?(除法)(为什么?)
2=4。要求:8是2的几倍,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设计意图:在同学的互动交流汇报的同时,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质疑,从而慢慢了解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包含了几个几的思维,把新知迁移到旧知上,降低了学习难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汇报,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还给学生提供了自评、互评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5、学生试一试出题,模仿上面的例子出一些有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问题”并及时板演到黑板上。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逐步形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可以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的知识点,并把学生的见解板书黑板。
小结:像这样把“是”字前面的这个数称为“A”,“是”字后面的数称它们为B。那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倍数问题呢?要求A是B的几倍,就是求什么呢?(A里面有几个B,用除法计算。)要求A是B的几倍,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呢?(A和B)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精彩编题逐步形成要求A是B的几倍,就是求A里面包含了B=倍数关系的的算理。] 几个B,用除法计算,算式是A÷
6、自主探究
出示图片,回答一下问题:
(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位小朋友要去乐乐玩具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小熊6元,地球仪8元,篮球9元,小汽车?元……
(2)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地球仪的重量
(3)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6÷8=7(个)
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4)做一做 如果24元买了6辆
,一辆
多少钱? 24÷6=4(元)
口答:一辆小汽车4元。问题:1)谁来读题?
2)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3)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4)谁会列式解决? 5)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6)解答正确吗?
7、巩固练习(出示课件)
(1)谁来读读题?(2)你知道了什么?(3)怎样解答?(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解答正确吗? 40÷8=5(张)
小结:因为一张电影票8元,要求“40元能买几张票”,也就是在求40里面有几个8,40里面有5个8,所以能买5张电影票。
8、“做一做”并列式。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28÷7=4(段)(1)谁来读读题?(2)你知道了什么?(3)怎样解答?(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解答正确吗?
因为每7米分成一段,要求28米长的绳子可以分成几段,也就是求28里面有几个7,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分成4段。算式是:28÷7=4(段)
点评: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你很快地知道要求求谁是谁的几倍,才不会列错算式呢?(在是字的前后写出相应的数字,就不会写错被除数和除数的位置。)
9.综合应用:
一个手指滑板6元,刘明带的钱正好能买4个。如果他想用这些钱买3枝同样的钢笔,每枝钢笔多少元?
6×4=24(元)24÷3=8(元)答:每枝钢笔8元。
三、拓展练习
1.老师这里有几个数字,请找出他们的倍数关系:28 18 6 4 15 3 21 7 5 28÷4=7(28是4的7倍)28÷7=4(28是7的4倍)18÷3=6(18是3的6倍)18÷6=3(18是6的3倍)21÷3=7(21是3的7倍)21÷7=3(21是7的3倍)15÷5=3(15是5的3倍)15÷3=5(15是3的5倍)
2.(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5×6=30(元)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36÷9=4(个)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教师提问,学生自主回答)3.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
36÷6=6(本)36÷4=9(人)
小结:把36本课外书平均分给6人,求每人几本就是把36平均分成6份,求一份是多少。36本书,按照每人4本一份来分,可以分给几人,也就是求36里面有几个4。所以这两道题都用除法来解答。4.这些草莓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多少个草莓? 12÷6=2(个)
答:每个同学分多少个草莓
5.出示课件,每3棵放一个篮子,需要多少个篮子?
3×6=18(个)答:需要18个篮子
6.已知买9支钢笔需要63元,请问他们要买几支钢笔? 63÷9=7(支)
拓展:如果买6元一支的钢笔需要多少钱? 6×7=42(元)
7.在植树节,同学们来种树,已知左边有4棵树,右边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三角形,请问: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8×3=24(个)
答:宣传牌上一共有24个三角形? 8.出示课件,请问:平均每人分几瓶? 18÷9=2(瓶)答:平均每人分2瓶? 9.填空
3÷6=4 54÷9×3=18(没有答案)钓鱼游戏:8×64÷8÷4=2 21÷3×4=28 35÷7×4=20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算理,会用除法的方法找出两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经过练习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再次了解了“倍的问题”,与以前相比,今天学的有什么不同。教学时应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观察,初步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形成清晰的认知。理解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与倍之间搭建起联系。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
课后习题
做配套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板书
表内除法
(二)解决实际问题
1.()里面有()个(),所以说()是()的()倍。2.我知道了:()里面有(),所以说()。列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除法可以表示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
第四篇: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模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估算。
2、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过程与方法 :
1、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分析、综合和判断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密切联系
2、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
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根据题意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练习纸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引入
1、估算(得数保留整数)34.6≈ 56.4≈ 47.8≈ 23.1+34.3≈ 43+54.8≈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估算有关的知识。2 探究新知 1.用估算来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8主题图
师:今天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了,不过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妈妈解决一下。课件出示问题
(2)整理信息,理解题意。
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你发现的信息填在课前准备的表格内。
(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理解题意,填写表格)师:把这些信息写在表格里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容易理清题目的意思。(3)自主解决问题。A、讨论解题方法。
师:要想知道妈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或20元的鸡蛋,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 生:首先要知道买完大米和肉之后还剩多少钱。
生:拿剩下的钱和10元,和20元去比较,就知道钱够不够了。B尝试解决问题。
师:那么如何计算还剩多少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自主计算 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预设 生1:我是用计算器算的,还剩17.6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生2: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结果和生1说的一样。
生3:我是通过估算的方法来判断的,1袋大米不到31元,两袋大米就不到62元,买0.8kg肉不到27元,用100元减去62元,再减去27元,还剩11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生4:我也是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的,一袋大米超过30元,2袋大米超过60元;1 kg0.8=20(元)。如果再买一盒20元的鸡蛋,总共就肉超过25元,0.8 kg肉也就超过25×超过了100元,所以不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
师:题目中的肉每千克是26.5元,那为什么要估成超过25元呢?估成超过26元不是更接近准确的结果吗?
0.8=20(元)算起生:因为妈妈买的是0.8千克的猪肉,那计算猪肉的价格是用25×0.8的话,那计算起来就比较麻烦了。来比较方便,但如果估成26×师:那题目中估出来的30+30+20+20不是正好等于100吗?为什么不够呢? 生:因为前面的30、30和20都是超过的,那么最后加起来的和就超过100了(4)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的算法真多!那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呢? 生:用估算来解决比较容易
师:谁能说说第三、四名同学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两种估算方法的不同 汇报:
生:一种是估法是偏大估计,还有一种是偏小估计 师:为什么要用两种不同的估计方法呢? 学生思考,交流总结
生:偏大估是用来说明够的情况,而偏小估是说明不够的情况。两种估法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来使用。
总结:面对不同的情况,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解决。2.解决分段式问题(1)课件出示例9主题图
师:同学们,从情境图中你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信息。生:车子开了6.3千米
收费标准是:3 千米以内就付7元;如果超过了3 千米,那么除了要付7元之外,超出的每千米还要加付1.5元,不足1 千米也按1 千米计算
(2)解读收费标准。
师:谁来说说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坐出租车行驶的距离在3 km以内就付7元;如果超过了3 km,那么除了要付7元之外,超出的每千米还要加付1.5元,不足1 km也按1 km计算
学生发表自己对收费标准的理解。
师:王叔叔的乘车里程是6.3 km,应该按多少千米计算呢?
生:0.3千米按1千米算,所以6.3千米根据收费标准明确应该按7 km计算(3)讨论7千米的收费方式并解决问题
①想一想,按照收费标准,王叔叔的乘车费用应该分成几部分来计算呢? 生:应该分成两部分来计算,即3 km以内应付的钱数和超出3 km应付的钱数 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汇报结果 汇报解题方法。
方法一: 前面的3 km应收7元,后面的4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
7+1.5×(7-3)4 =7+1.5×=7+6 =13(元)
②想一想:如果全部里程都按每千米1.5元来计算的话,比正常收费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3=4.5(元),而实际是收了7元,所生:全程每千米1.5元的话,前3千米就是1.5×以这样收费会比正常收费少。
那这样又应该怎么列式呢?
方法二:先把7 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 km少算的。1.5×7=10.5(元)3=2.5(元)前3 km少算:7-1.5×应付: 10.5+2.5=13(元)(4)对比加深认知
师:对比这两种解题方法,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用了两种不同的解师方法,但最后却得到了同一个结果 生: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不同的解题方法。师小结:有的问题可能不止一种解法,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5)检验计算结果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你能根据上面的收费标准,完成下面的表格吗? 课件呈现表格,学生尝试独立完成。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7千米正好收费13元,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3、巩固练习1、30元买下面的东西够吗?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答案: 计算:
1.25+1.60+3.70×4+6.60+2.40 =1.25+1.60+14.8+6.60+2.40 =2.85+14.8+9 =26.65(元)<30元 答:30元钱够的。估算: 1.25<2 1.60 <2 3.70×4 <4×4 6.60 <7 2.40 <3 2+2+4×4+7+3=30(元)答:30元钱是够的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
(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水费多少元?(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水费多少元? 答案:
11=27.5(元)(1)2.5× 答:应缴水费27.5元。12=30(元)(2)2.5× 3.8×5 = 19(元)30 + 19= 49(元)
答:应缴水费49元。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
解决问题
62+27+10=99(元)7+1.5 ×1.5=10.5(元)(7-3)7×60+20+20=100(元)=7+1.5 ×4 7-3×1.5=2.5(元)=7+6 10.5+2.5=13(元)对于不同的问题,=13(元)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五篇: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比较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巩固两三位数加减计算方法。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收集数据,找到求解方案。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要去国家森林公园游玩。
师:国家森林公园很大,我们要坐小火车才能到达每个游玩地点。看图片,你知道了什么?
小火车红色四节,蓝色六节车厢,每节车厢可以座48人。一年级125人,二年级169人,三年级163人,我们这就出发了。二.探索
探究一:连加算式
师:三个年级能否一次乘上这两列旅游车? 学生讨论。生汇报。
师:我们可以分别考虑座位数和同学数,再作比较得出结论。师:用算式可以怎样来表示座位数和同学数呢? 生回答。
座位数:192+288=480(人)
学生数:167+163+125
125+167+163
=292+163
=330+123
=455(人)
=455(人)师:你能通过这里的计算结果得出结论了吗? 生回答。
师:三个数相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来计算? 教师小结运算顺序 探究二:设计乘车方案
师:三个年级乘两列列车,现要求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列车上,请你设计乘车方案,使大家都能上车。
师: 大家对乘车的要求都明白吗?“以年级为单位上车,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列车上”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方案1一、二年级
蓝色列车
125+167=292 >
288
三年级
红色列车
163
<
192 方案
2、一、三年级
蓝色列车
125+163=288
= 288
二年级
红色列车
167
< 192 方案
3、二、三年级
蓝色列车
163+167=330 > 288
一年级
红色列车
125
<
192 师: 如果按小胖的方案,有几个一、二年级的同学要离开自己的年级进入红色列车? 生回答。
师:你能不能列式计算? 生回答。125+167-288 = 292-288 = 4(个)教师讲评:用学生数用每列车的座位数进行比较,能设计出乘车方案,表扬学生会思考 探究三:连减算式
师:玩的累了,同学们想休息下,吃午饭了。师:全体同学在森林餐厅吃午饭,有„„ 今日供应
海鲜面
10元 咖喱面
10元 扬州炒饭
10元
师: 98个学生订扬州炒饭,169个同学订咖喱饭,余下的同学都要海鲜面。共有几个同学订海鲜面? 生:455-98-169
= 357-169
= 188(个)师:说说这里的455,98,169,188分别代表什么? 生回答。
小结:订海鲜面的人数=总人数-订扬州炒饭-订咖喱饭 练习与巩固提高: 练习一: 1、123+132+321
512+103+22
师:你是怎样算的? 189+211-400
729-129-555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讲评 练习二:应用题
1、池塘里的粉荷花比白荷花多164朵,池塘里有686朵粉荷花,池塘里有多少朵白荷花?
2、爸爸买了一条围巾,妈妈和小巧各买了一件衬衫,应付多少元
课堂小结
四、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认真看题,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告诉大家?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配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