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上册_亲爱的爸爸妈妈_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
2.揣摩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了解“引文”与“正文”的关系。
3.领会文章“要和平,不要战争”的主题,学生要懂得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生活。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涵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三.教学方法:点拨法、自读、探究、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随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这声稚嫩的呼唤而来的,常常是充满爱意的笑脸和亲切的呵护。但在这篇文章中,伴随着这声呼唤的却是灭绝人性的枪声。面对曾经发生过的惨剧,你对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对和平与幸福,也许会有更多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我们无法忘记,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的一个小城里,一天之内,有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孩子们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而回应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枪声。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
(二)介绍作者——聂华苓
美国华裔女作家;代表作有《台湾轶事》等小说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三)介绍写作背景
那么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此文呢?
1941年10月21日,在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这个温和小城,德国纳粹匪徒一天之内杀死了7000人,其中有300个孩子。47年来,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这段沉重的历史,每年10月21日都要在这里举行悼念活动,控诉纳粹的暴行。47年后,1988年10月21日作者聂华苓“国际写作计划”一行参加了这一悼念活动,深有感触,写下此文。
(四)识记重点字词,解释字句
一幢zhuàng
憧憬 chōng jǐng
缭liáo(缭绕)
潦liáo(潦草)泻xiâ(倾泻)
泄xiâ(泄气)
悼dào(悼念)
绰chuî(绰号)纳粹cuì
猝cù死
发泄 xie
盟誓meng 憧憬 chongjing
韵律 yun
反驳 bo
放逐 zhu 呵护 hē hù
纳粹 Nà cuì
杀戮 shā lù
缭绕 liáo rào
执着 zhí zhuï
憧憬 chōng jǐng 蜿蜒 wān yán
屹立 yì lì
肃穆 sù mù
恍惚 huǎng hū
悼念 dào niàn
荒谬 huāng miù
赤裸 chì luǒ
明赫 hâ 白
2、解释下列词语。肃穆:严肃安静。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健忘:容易忘事。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的}。憧憬:向往。
赤裸裸:形容毫无遮盖掩饰。缭绕:回环旋转。
血腥:血液的腥味。比喻屠杀的残酷。木然: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五)整体感知
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
“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
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1】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3】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1】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法西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2】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罪恶感;“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人
——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还在为侵略辩护,令人鄙视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
所以: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齐读课文第四部分
【1】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孩子们是勇敢的3、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2】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3】第四层,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五.板书设计:
课文由两大部分组成,引言和主体(四个部分)一.引文(引言)
二.主体(纪念活动的四个片断)
1.坟地见闻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2.记述各种纪念活动 回顾历史,反对战争。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形散神不散”
现在回顾整篇文章,想想,写的是血腥的屠杀,可作者却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为题,有什么用意? 这句话本来应该是与温暖的家书、美好的诗歌、父母的呵护联系在一起的。容易让人联想到家的温暖,把家的温暖和杀戮的血腥做明显的对比,揭露了战争的罪恶,这最后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再现被害时的一幕,突出孩子们的哀怜和纳粹的凶残。用这句话做题目,更突出了孩子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易于引起人们联想,引起读者共鸣,让人们了解到战争的残忍,让人们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说简单点就是:孩子们撕心裂肺的一句话,透出小生命们对生命的渴望,从侧面突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以此引起读者共鸣,呼吁世界要和平,要反对战争,主张和平。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抓住一些重要语句进行深入探究,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让我们谨记作者的话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七.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亲爱的爸爸妈妈 教案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词语,把握全文的情感脉络;
2、理清文本思路,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并体会文中语言的深层含义;
(三)德育目标:
领会文章“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五)教学方法:点拨法、自读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有人知道“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吗?
1942年6月 ,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焚毁了这个村庄。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从这两段资料里,我们知道了这个令当今儿童欢欣鼓舞的一个节日,居然是来源于二战期间,成千上万无辜儿童的被毒害这么一个悲惨的事实。在我了解了“六一”儿童节的来历之后,今后再遇到这一节日时,应该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个节日来看待,还应把它当做一个纪念日来对待,悼念那些在二战中死难的无辜儿童。在南斯拉夫,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会来到一个叫做克拉库耶伐次的地方举行这么一个悼念活动——悼念半个世纪前,被德国法西斯在一天之内残杀的300个孩子。这个悼念活动的场面如何?那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是怎样的?我们将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揭题解题
作者简介:聂华苓,美国华裔女作家;代表作有《台湾轶事》等小说集,《三十年后》等散文集,《百花文集》等翻译集。
(三)识记重点字词
杀戮(lù)悼念(dào)
屹立(yì)肃穆(sù mù)恍惚(huǎng hū)荒谬(miù)憧憬(chōng jǐng)
(四)整体感知
1、参观完这个遗址,法国著名的哲学家萨特一段文字,也就是文章开头的这段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留意下萨特着重用哪几个词表达自己的观感呢?(沉重记忆,美丽的记忆。)
两种记忆是否矛盾?今天,我们就跟着华裔作家聂华苓去感受那沉重而美丽的记忆。
2、自由朗读,把握文章内容;复述重点,把握文本情感。第一个是坟地所见所闻;
悼念活动的气氛怎样?如何理解文中开头“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明确:在这样的天气里,人们涌向屠杀的地方。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的开头,让读者感受到现实中的空气,弥漫着无尽的悲哀,而一切皆源于历史。
这部分写悼念活动的所见多闻,那么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明确:回顾历史,现实中的悼念场面,两位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老人。
第二是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在开头,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怎样理解这句话?
(强调要记住历史,不能忘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第三是记录作家座谈会;
西德和日本两位作家对法西斯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的历史,各自的态度如何?在文中找找他们的语言。从他们的语言可以看出: 西德——自责 日本——辩解
从两人不同的态度,你了解到了什么?
西德——得到人们的原谅(握手)
日本——忘记给别人带来痛苦的历史,自私,令人鄙视 人,要正视历史 第四是摘录遗言。
作者为什么要摘录遗言,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遗言,你读出了什么?)
1、孩子们是热爱生活、牵挂亲人的。这令人感动。
2、孩子们是勇敢的
3、谴责屠杀者的罪行
4、屠杀、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总结
整体感知全文后,有谁能告诉我,前面我们提到的“沉重的记忆”与“美丽的记忆”是否矛盾呢?或者说,为什么屠杀给人们留下的是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
沉重:屠杀中,全是普通市民。另外,那场屠杀中有300个孩子遇难,孩子们临死前呼喊着亲爱的爸爸妈妈,多么撕心裂肺。
美丽: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是宁死不屈的。他们不做民族的叛徒,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不向刽子手乞怜。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结束语: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既沉重又美丽的记忆。并且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也是这篇课文的主题。
板书设计
亲爱的爸爸妈妈 聂华苓
1.坟地所见所闻
2.记述各种演出记念活动 3.记录作家座谈会 4.摘录遗言
引文
坟地见闻 呼唤和平,面向现实,记述各种纪念活动 回顾历史,反对战争。记录作家座谈会
摘录遗言 “形散神不散” 合作探究
1、寻读,析一析“历史”与“现实”
(1)分别寻找文中写“历史”写“现实”的内容,并联系起来析其作用。
第一部分中作者参加的南斯拉夫人民集会,悼念二战中被纳粹杀死的3000个孩子,眼中所看到的情景为现实。而莫马·迪密为作者作的回顾和解释基本展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作者以凄风、苦雨、静默的人群、白色的石雕、老人木然的眼神„„来烘托集会的沉重,让人感受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是多么地悲惨,同时借莫马·迪密之口引出那段令人发指的历史,二者的交错出现使那些悲惨、沉痛之感相互烘托,同时让人体味现实,反思历史,形成了立体交融的效果,如同影视镜头的来回切换,把历史与现实沟通、融合,深化了事件的作品和意义。(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以优等种族自居,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2、听读,析一析“沉重”与“美丽”
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个记忆是“沉重”的,但是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这又是“美丽”的。
3、圈读,析一析“引文”与“正文”
(1)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诗句歌唱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他们还年幼,还在小学念书,他们的生命才起步,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梦想。他们正努力学习,向往将来“在阳光下奔跑”,创造人生的业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成长,丝毫没有意识到近在眼前的死亡威胁。歌唱孩子的可爱和希望,正是对纳粹强盗的控诉。(2)结尾引述死者的遗言有什么作用?
死者遗言,是人性中最美丽的体现,让人据此想像被残杀者生前的情形,目的是通过再现被残杀者有血有肉的生命活动,反衬出法西斯的残酷,并向全人类提出警示: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3)引文和正文有什么关系?
“引文”是纯客观的记录,是正文得出观点、进行议论的依据。品读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1、提问:第一层的第一句话“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这里为什么一个词就是一句话,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使阅读速度放慢,读两个字就停顿一下,想象一个画面,从而达到一个词就产生一个画面;让人感到无限悲哀的氛围,渲染气氛
2、提问:第三层,分析对比西德与日本两位作家的发言,思考:面对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态度、表现有何不同?
(可展示一些二战史料和日本右翼的美化侵略的言论)【明确】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罪恶感
“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意在告诉人们,至今还有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人不愿正视历史,还在为 安格尔的反驳 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
称其“日本人”,而非“作家” 鄙弃 危险。
3、提问:第四层,为什么用这么一大块的篇幅摘抄遗言? 【明确】“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最后摘录的被残杀者留下的只言片纸,就是拾取人性中最为闪光的几个瞬间,控诉了泯灭人性的战争。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能读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感情。
2、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3、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与看法,发表自己对“二战”的看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重点】
1、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2、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与看法,发表自己对“二战”的看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难点】
1、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言。领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2、引导学生讨论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与看法,发表自己对“二战”的看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正确的战争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主要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可由二战导入。
在导入新课后,可适当让学生补充关于作者、写作背景知识的介绍。
二、引导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
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引言中运用萨特的话说“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该如何理解?引用萨特的话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2、文章的四个部分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引用,迪桑卡的诗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中为什么重点写德国的作家和那个日本人?
5、你对那位日本人的言论有什么看法?你听到过类似的说法吗?在什么地方听到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说说你的见解。
三、就上述第五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战争”这一话题发表看法
四、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说说它们的含义与所蕴含的感情
利用此教学环节完成书后练习题二。
五、小结本课教学
六、布置作业
收集一些反映“二战”的作品,并认真阅读它们,读后思考战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第四篇:八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上期内容
教学目标
复习上期内容,熟悉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格式的设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一、展示练习目标 学生上机,完成下列练习:
1、打开Word并新建一个文档;
2、输入教材P3页步骤1——学习单之间的文字。
3、按下列要求进行格式设置:
A、将“步骤1”设置为黑体、小三,粉红色底纹;
B、将“确定网页的制作目的与标题”设置为楷体、小三,蓝色; C、将第二、三段设置为宋体、四号;第四段设置为楷体、四号; D、所有段落设置行距26磅,首行缩进2字符。
4、以“网页制作”为名将文件保存到“C盘”下。
二、学生上机,完成练习目标(不明白可以相互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练习情况
1、分别请五位同学完成练习目标3中的4个要求及练习目标4。
2、师小结(1)打开Word A、双击桌面上的Word快捷方式;
B、开始——程序—— Microsoft Office —— Word 2003(2)输入文字
选择位置——选择输入法——输入(3)字体设置 选择文字——格式——字体——设置字体格式——确定(4)底纹设置
选择文字——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设置底纹格式——确定
(5)段落格式设置
选择段落——格式——段落——设置段落格式——确定
四、学生上机练习
打开Word,输入李白诗《赠汪伦》,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格式设置。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初识Excel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Excel,了解其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Excel功能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打开一份成绩表,要求同学们考虑如何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分。
生:用计算器将每科成绩相加即可得到总分;
师:一个同学的可以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九年级一共有1000多位同学,如果每个同学都要这样加一次,会加到什么时候呢?
师演示用Excel公式快速计算的方法。引入课题
二、新授 1.Excel产生
由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电子表格软件,可以进行繁琐的表格处理和数据分析,主要应用于财务软件、工程数据等方面
Microsoft 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之一。直观的界面、出色的计算功能和图表工具,再加上成功的市场营销,使Excel成为最流行的微机数据处理软件。在1993年,作为Microsoft Office的组件发布了5.0版之后,Excel就开始成为所适用操作平台上的电子制表软件的霸主。
2.版本
Excel97、Excel2000、Excel2002(XP)、Excel2003、Excel2007 1985年第一款Excel诞生,它只用于Mac系统。1987年第一款适用于Windows系统的Excel也产生了
1993年Excel第一次被捆绑进Microsoft Office中时,Microsoft就对Microsoft Word和Microsoft Powerpoint的界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这款当时极为流行的应用程序。
1995年Excel被设计为给您所需要的工具。无论您是做一个简单的摘要、制作销售趋势图,还是执行高级分析,无论您正在做什么工作,Microsoft Excel能按照您希望的方式帮助您完成您的工作。
1997年Excel97是Office97中一个重要程序,Excel一经问世,就被认为是当前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子表格软件。它可完成表格输入、统计、分析等多项工作,可生成精美直观的表格、图表。
2001年利用Office XP中的电子表格程序--Microsoft Excel 2002版,您可以快速创建、分析和共享重要的数据。
2003年Excel 2003使您能够通过功能强大的工具将杂乱的数据组织成有用的信息,然后分析、交流和共享所得到的结果。
2007年推出EXCEL2007。3.功能(1)制作表格
在EXCEL中可以使用表格边框工具栏、格式对话框等多种方法绘制表格。一般需要大量计算(如工资表,成绩表等)或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如查询符合条件)的表格大都在EXCEL里完成。而WORD中更适合完成文字为主的表格,如成绩表,简历表,学籍表等。
(2)表中计算
在EXCEL中可以使用公式,函数完成数据的运算。并且EXCEL中包含几百个函数用于完成不同类型的数据计算,如数学和三角函数,财务函数,概率分析函数,查找引用函数等。
(3)数据处理及分析
像其他数据库软件创建的数据库一样,EXCEL数据也可以方便的对数据进行修改、添加、删除、排序、查询、分类汇总等。
(4)图表制作
图表比数据表格更能直观的体现数据的变化趋势。在EXCEL中,用户可以方便地将数据表格生成各种二维或三维的图表,如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等。
三、学生上机练习
自由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站。
第三课时 Excel基本操作
(一)教学目标
1、掌握Excel启动与退出。
2、认识Excel基本界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
Excel工作界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能采用两种常用方法启动和退出Excel;
2、能准确说出Excel界面组成。
二、学生自学
师介绍登录学习文件夹方法
打开网上邻居,输入学习文件夹地址(192.168.0.3),然后选择“信息技术——Excel——第二节)。
学生登录学习文件夹,对照学习目标,完成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练习情况
1、分别请三位同学完成下列操作:
A、用开始菜单方式打开Excel,并通过菜单方式退出Excel; B、通过桌面打开Excel,并通过“关闭”按钮Excel; C、打开Excel,请说出Excel各个界面组成;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评议,并进行简单点评。
2、师小结(1)启动
A、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03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
B、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 C、双击扩展名为XLS的文档(2)退出 A、Alt+F4 B、直接单击标题栏上的“关闭”按钮 C、文件/退出
3、窗口的组成
A、标题栏
显示当前程序的名称 B、菜单栏
命令的集合
C、工具栏
常用命令的快捷按钮形式 右击可显示或隐藏相应工具栏(视图/工具栏)
D、编辑栏 用于向单元格中输入内容或显示选定单元格中的内容
E、名称框
显示所选单元格的地址 F、状态栏
显示当前程序所处状态
G、列标
用英文字母表示(例:A、B、C„„IV)
H、行号
用数字表示(例:1、2、3„„65536)
H、工作表标签 Sheet(N)
1≤N≤255,用于切换不同的工作表
四、学生上机练习
1、采用两种常用方法启动和退出Excel;
2、两人一组,相互提问,说出Excel界面组成。
第四课时 Excel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
掌握Excel建立文件、打开文件、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保存文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能采用两种常用方法建立空白文件;
2、能采用两种常用方法打开文件;
3、掌握文件的保存。
二、学生自学
打开网上邻居,输入学习文件夹地址(192.168.0.3),然后选择“信息技术——Excel——第三节)。
学生登录学习文件夹,对照学习目标,完成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练习情况
1、分别请两位同学完成下列操作:
A、打开Excel后,建立一个新的空白文件,并将其保存到“E盘”,文件名为“我的工作薄”;
B、打开“D: 成绩表.xls”,并将其保存到“我的文档”。;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评议,并进行简单点评。
2、师小结(1)新建 A、文件/新建 B、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 C、Ctrl+N 使用菜单法新建会弹出对话框,而其它两种不会出现。(2)保存 A、文件/保存
B、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 C、Ctrl+S/SHIFT+F12 保存时,如果工作簿已存在,将以最新内容代替原来内容,保存完毕不做任何提示;如果工作薄是新建的工作簿,则弹出另存为对话框,输入新名称。
(3)打开 A、文件/打开
B、工具栏上的”打开”按钮 C、Ctrl+O
四、学生上机练习
打开Excel,建立一个空白文件,然后以“我的第一个Excel文件”为名保存到“C盘”中,然后再将其打开。
第五课时 数据编辑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单元格的选择方法;
2、能输入各类数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输入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单元的选择;
2、学会输入各类数据;
二、学生自学
打开网上邻居,输入学习文件夹地址(192.168.0.3),然后选择“信息技术——Excel——第四节)。
学生登录学习文件夹,对照学习目标,完成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练习情况
1、分别请两位同学完成下列操作:
A、请在A2:A7中输入下列数据:星期
一、8.26、07467234503、1/
3、2009年1月8日,10点40分;
B、请在A2:F2中输入下列数据:湖南省宁远县第八中学、—
25、***087、2又1/
3、2009年12月1日,11点23分;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评议,并进行简单点评。
2、师小结(1)单元格选定 A、单个单元格的选定:单击 B、多个不连续的选定:Ctrl+单击 C、多个连续的选定 ①按住左键直接拖动 ②按shift键+单击
大范围的选择通过上述两种方法都不方便。如选择A1到E50000。快速完成大范围选定的方法是在名称框中输入左上角地址:右下角地址,如A1:E50000 D、一行的选定:单击行号 E、一列的选定:单击列标(2)数据输入
A、文本:选择单元格/直接输入/回车
B、数值:选择单元格/直接输入/回车(负数前加负号或括号)C、分数:以“0”加空格开头,再输入分数(直接输入会变为日期)D、日期:用“/”或“—”隔开;年/月/日 或 年-月-日
例: 2010/4/4或2009-12-4
E、时间:用“:”隔开 例
19:47
四、学生上机练习
打开Excel,尝试在其中建立一个课程表(要求输入课程表的数据即可)。
第六课时 数据编辑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序列数据的填充;
2、能对数据进行修改、查找、替换等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序列填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序列数据的填充;
2、能对数据进行修改、查找、替换等操作。
二、学生自学
打开网上邻居,输入学习文件夹地址(192.168.0.3),然后选择“信息技术——Excel——第五节)。
学生登录学习文件夹,对照学习目标,完成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练习情况
1、分别请两位同学完成下列操作:
A、请在A2:A101中输入1、2、3„„100;在B2:B21中输入1、6、11„„96;在C2:C21中输入1、2、4、8„„;在D2:D8中输入从星期一到星期日;
B、打开成绩表.xls文件,查找并报告“157班 ‘周许好’”同学的成绩;将该表中所有“实综”改为“综合”。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评议,并进行简单点评。
2、师小结(1)序列数据填充 A、等值填充(含文本序列)输入/选定/点击“填充柄”/拖动 B、等差序列填充
什么是等差序列?举例说明
①差值为1的等差序列:输入第1个值,按CTRL+拖动填充柄 ②其它差值的等差序列:输入前两个值并选定,拖动填充柄 C、等比序列填充
什么是等比序列?举例说明
输入序列的第一个值/选定填充范围/编辑/序列/填充/选择等比序列,选择步长值/确定
(2)数据修改
A、部分:双击目标单元格/选定/输入修改或直接利用编辑栏修改
B、全部:选定/直接修改(3)删除数据 A、选中/Delete 只删除内容,保留格式
B、选中/编辑/清除/内容、格式、批注、全部(4)移动
A、选中/剪切/定位/粘贴 B、选中/拖动到目标位置
移动复制时,将指针置于选区的边缘拖动(5)复制
A、选中/复制/定位/粘贴 B、选中/Ctrl+拖动(6)查找和替换
A、查找:选中要查找区域/编辑/查找(CTRL+F)B、替换:选中要替换区域/替换(CTRL+H)
四、学生上机练习
打开Excel,尝试在其中建立一个课程表(要求更正输入错误的数据,并且节次、星期采用序列输入)。
第七课时 格式编辑
(一)教学目标
掌握单元格格式的设置,如字体格式、对齐格式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齐格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能利用菜单、工具栏两种方式进行字体、对齐格式设置;
2、合并单元格、自动换行的应用。
二、学生自学
打开网上邻居,输入学习文件夹地址(192.168.0.3),然后选择“信息技术——Excel——第六节)。
学生登录学习文件夹,对照学习目标,完成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练习情况
1、打开老师下发的“课程表.xls”,请两位同学完成下列操作: A、请将A1:F1六个单元格合并,然后输入“XX班课程表”,并将其用菜单方式设置成“黑体、红色、20、加粗”,对齐方式“水平居中、垂直居中”;
B、将从A2:F10区域字体格式设置成“宋体、蓝色、16“,对齐方式“水平居中、垂直居中”;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评议,并进行简单点评。
2、师小结 ①字体格式设置 A、菜单方式:选择单元格——格式——单元格格式——字体——设置——确定;
B、工具栏方式:选择单元格——选择格式工具栏上相应工具 ②对齐格式设置
A、菜单方式:选择单元格——格式——单元格格式——对齐——设置——确定;
B、工具栏方式:选择单元格——选择格式工具栏上相应工具 ③合并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即把多个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单元格。
A、菜单方式:选择单元格——格式——单元格格式——对齐——勾选“合并单元格”——确定;
B、工具栏方式:选择单元格——选择格式工具栏上“合并及居中”工具
④自动换行及缩小字体填充
自动换行即在单元格内内容超出单元格宽度时自动换行,呈多行显示。
缩小字体填充即单元格内内容超出单元格宽度时自动缩小字体,以保障在该单元格内显示完全。
这两项操作分别在“对齐”选项卡中勾选相应选项即可。
四、学生上机练习
打开Excel,将上节课建立的课程表设置其字体、对齐格式。
第八课时 格式编辑
(二)教学目标
掌握单元格式的设置,如数字、边框格式等及行高、列宽的调整。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边框设置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学习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习目标
1、能利用菜单、工具栏两种方式设置数字格式、边框设置;
2、会调整行高、列宽。
二、学生自学
打开网上邻居,输入学习文件夹地址(192.168.0.3),然后选择“信息技术——Excel——第七节)。
学生登录学习文件夹,对照学习目标,完成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练习情况
1、请三位同学完成下列操作:
A、打开老师下发的“课程表.xls”,请将A2:F10单元格区域加上边框,要求外框粗框,内框细框;
B、打开老师下发的“信息表.xls”,请在D3单元格中输入该同学的身份证号“***038”,在G3单元格中输入该电话号码“07467531189”,观察输入完成后的情况,看能否输入正确,如不正确,又怎么处理?
C、打开老师下发的“课程表.xls”,尝试对行高、列宽进行,以 确保课程表充满整页。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组织学生评议,并进行简单点评。
2、师小结 ①边框格式设置
A、菜单方式:选择单元格——格式——单元格格式——边框——设置——确定;
B、工具栏方式:选择单元格——选择格式工具栏上相应工具 ②数字格式设置
选择单元格——格式——单元格格式——数字——设置——确定;
③行高调整
A、菜单方式:选择行——格式——行——行高——输入行高值——确定;
B、快捷菜单方式:选择行——右击——行高——输入行高值——确定;
C、直接调整方式:将鼠标指针移到行号下方,当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到需要高度松开鼠标即可。
④列宽调整
A、菜单方式:选择行——格式——列——列宽——输入列宽值——确定;
B、快捷菜单方式:选择列——右击——列宽——输入列宽值——确定;
C、直接调整方式:将鼠标指针移到列标右边,当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拖动鼠标,到需要宽度松开鼠标即可。
四、学生上机练习
打开Excel,将上节课建立的课程表设置其边框、数字格式,并 17 将行高、列宽调整到一个适当的值。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教案(推荐)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0
第1课
我喜爱的书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2.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3.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 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志、画集),并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24页
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内容的书籍?请同学回答书籍的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电脑依次出示各内容的书让学生欣赏)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提问: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电脑出示书籍封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 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 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1(多媒体展示欣赏《日记本封面设计》作品)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电脑展示封面设计的修改稿)(三)课堂小结
第1课
我喜爱的书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2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调查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重要性的认识。2.能够初步掌握书籍封面版式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3.能够把文字图形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元素,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
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实物投影仪、各类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封面设计作品 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
一、封面设计步骤:(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
(4)上颜色
二、学生创作练习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 要求:
(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教师作巡回指导)
三、作品讲评、小结
(1)、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2课
苍松翠柏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3 教学目标 :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重点:穿插画树出枝、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
难点: 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选用有关松树的诗词、散文中的描写和比喻,引入对潘天寿作品《松石图》的欣赏。
以松、柏表现所传达的情感入手,设置以物寄情的情境氛围,强调山水画中树木、山石内蕴的人文精神。通过松、柏等绘画作品所传达的不同精神寓意。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绘画以程式化的独特方式追求意境表现的特点,认识艺术创作与大自然内在统一的关系。
以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针对松树的造型特点以及画面意境进行简单的描述,归纳这些感受,从立意、笔墨表现和构图等方面分析作品。
对《松石图》进行分析时,注意将柏树和松树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画面特定造型及意境的认识、理解和感受。
二.演示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
讲解不同笔法和线的表现,展现中锋、侧锋、逆笔、顺笔和顿挫等用笔方法; 诸如遒劲、婉转、流畅等线条表现的效果;
以及浓、淡、干、湿,酣畅凝重、淡雅飘逸的墨色,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笔墨的表现。
三.“随类赋彩”是中国画设色的基本原则。
它既包括了根据客观物象的类型设色,也包括了根据作者主观表现的类型设色。形式上有“浅绛”和“青绿”等画法。
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体会作品中不同题材蕴涵的寓意,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方法。
通过对上述作品的分析比较,结合树的生长规律,归纳出树的几个基本部分,引出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话题。
分析画家梅清的作品,用线描方法模仿树的不同画法。
从树的造型特征、中国画用线的表现特点和墨色变化等方面思考传统绘画表现程式的意义,并发表感想。教师对传统绘画表现程式有关问题作出解答,二.总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第2课
苍松翠柏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4 教学目标 : *能够初步理会中国传统绘画借助自然景物抒发内心情感的特点。*能够学习水墨表现松树或者柏树的基本画法与技巧。*能够运用画树的基本程式技巧尝试水墨国画小品的表现。
教学重点:穿插画树出枝、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画树的表现技法,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具体的画法。
画树先画树干,要求表现树木姿态的主要倾向;再向前后左右出枝,注意枝干发端的相互遮挡。根据树种的不同,前人总结了树叶不同种类的画法,技法上又有点叶和勾叶之分。点叶需注意疏密关系、虚实对比和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不可平均对待。教材在资料库中列举了部分方法,供学生参考。
列举运用双勾、没骨、填色、泼墨和泼彩等多种表现技法的中国画作品,穿插画树出枝、点叶、组合等技法和步骤,为学生学习这些程式技法,以及树的组合、画面的构图等方法提供一种学习范本。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讲解树的组合。
列举作品中的布局,分析大小之别、主次之分,互相顾盼、自然穿插。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形式表现的一般规律。
作业中可安排画一些小的构图,对照理解这些要求。
三.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后,开始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通过临摹、创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树的一般程式和方法,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胆创作。教学中一般对学生的临摹效果不宜提出过于严格的要求,可以更多着眼于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把握国画程式化技巧的一般学习路径及学习要点,提供学生课后继续尝试学习国画艺术的基本方法。
可以让个别学生从情感表现和技法运用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构思,在交流中互相启发,画出简略的创作草图。
鼓励学生大胆想像,用肯定的笔法画出生动的造型。水墨的运用可以模仿教材中列举的作品,但不要生搬硬套。
参照资料库中山石的画法配以环境。始终强调画面的整体,处理好主体和其他部分的关系。
四.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创作活动展开。
在学习中初步掌握了哪种画树的方法? 对传统绘画的认识和体会,能否生动地表现? 作品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以相应的用笔用墨方法,表现出不同的树的品格。
第3课
缤纷家用电器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5
教学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
教学难点: 突出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教学过程: 1. 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进行市场电器的调查活动。多种家电实物 主要调查内容:
a. 产品造型、色彩、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b. 不同设计的同类产品在市场价格、销售等方面的情况有何差异。
2. 教师与大家一起分析调查总结的信息,初步归纳产品设计与市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调动每个调查小组参与到调查信息整理的竞赛活动中。)
3. 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本小组调查产品再设计。
(教师先自己对一组学生调查的产品,参照调查得出的信息,建设性地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并先对优化原有产品设计进行教学举例。)
4. 展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注意产品创意稿绘制的技巧。展示产品设计效果草图。
5.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本学习小组调查的产品进行再设计,并画出创意稿。注意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协作、交流。
产品的改进必须明确改进的理由,体现优化设计的价值。切忌脱离实际的盲目设计。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力图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
提倡使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等结合黑色水性笔进行绘制。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展示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6. 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
7.课堂小结
第3课
缤纷家用电器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6 教学目标
*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习合作交流的水平,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
教学难点: 突出把设计稿进行视觉美化,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的意图。
教学过程:(一)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特点
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特点。2. 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及创意特点。
(二)引导学生分析产品特点
出示一组优秀设计作品,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分析产品造型、色彩、功能及人性化设计的特点。
(三)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
出示一组马克笔绘制的产品设计效果草图,引导学生总结绘制效果图的简易技巧。a. 选择更能体现产品主要特点的角度绘制产品。b. 用黑色水性笔勾画产品造型结构线。
c. 使用浅灰色的马克笔在体块转折处入手,强化立体感与质感。d. 使用黑色马克笔勾画产品的外轮廓及装饰投影。)
(四)回顾学生练习
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生练习中值得进一步注意的设计构思问题及绘制技巧的差距。
(五)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布置学习活动及活动要求:
尝试设计一种家用电器,画出创意稿。
自己独立设计或者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协作进行。设计的电器产品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创意稿力求表达明确,能够充分展现产品的设计特点。注意选择更能体现产品设计特点的角度绘制创意稿。尝试运用简易技巧绘制创意稿。
提倡用简短的文字标注配合产品造型,提示设计的特点,提倡写出设计说明。
(六)学生练习
学生动手练习及教师辅导。学生作业展示(七)单元教学小结。
第4课
触摸美丽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7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认识体验材料、感受材质质感特性,妙引学生探究新知。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全体参与学习。注重过程,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提高审美情感,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触摸体验不同材料,感受材质,探究新知。
2、难点:妙用材料,大胆想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麻布:粗糙、柔软的,没声音 玻璃杯:光滑、坚硬的,声音清脆的
上节课的(缤纷电器)中有些电器表面材质我们都是画出来的,这节课就用刚才触摸的这些真实感觉的材料来填充设计我们的画面。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丽多姿的世界——触摸感受美丽 进入正课,板述课题。(二)体验探究(认识材质)不同材料不同质感 认识材质:
展示三组实物让学生代表上台触摸体验铁壶(坚硬、光滑、冰冷)、瓦罐(轻脆、粗糙)、毛线(柔软、温暖)等不同材料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等质感特点 不同质感不同感受
要求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共同感受体验石头、光碟、麻布等材质在同学们心中的感受。例:石头在我们心中是什么感受,麻布是什么感受。
学生举例说明:要表现现代感用什么材质?要表现古朴用什么材质?老师补充:不锈钢、树皮等。(三)学习探究(材质运用)
导学生为什么要如此选择材质,能不能换作是别的什么? 可能一节课的时间不够放到课后探究.(四)课堂小结第4课
触摸美丽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8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认识体验材料、感受材质质感特性,妙引学生探究新知。
2、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自主全体参与学习。注重过程,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感受生活,看待社会,提高审美情感,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触摸体验不同材料,感受材质,探究新知。难点:妙用材料,大胆想象。教学过程:(一)学习探究(材质运用)
1、引导学生为什么要如此选择材质,能不能换作是别的什么?例:用棉布能不能体现现代感;铁棍能不能筑出鸟巢的温暖感觉。总论:材质的选择要符合对象的本身的特点。加强学生对材质和谐、对比的运用。
2、老师提问:
A:老师用了哪些材料?
为什么非要选择磁带、图钉、铁丝等(而不是质地柔软细腻的布和毛线?)为什么选择的颜色不是浅色而是深色系?
得出总论:不同的材质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与情感。B:老师用了几道工序?用了什么方法? 小结方法步骤: A、画出草稿图
B、材质的选择(恰当地运用材质、注重对象的色彩和画面的色调)C、确定主题,加工制作
3、请学生上台用材料填充草稿图做练习活动。(二)活动
不同感受不同想象 作业要求:
A、一组合作的形式,既分工又合作的原则 B、作品立求有创意,合作精神强 C、底版以30*20CM左右大小为宜 D、以某种材料为主并辅以其他材料 E、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老师巡回辅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及爱护环境。(三)作品展示及评价 不同想象不同评价
教师主要充当教学组织与引导的角色,同时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与交流。
第5课
与米罗游戏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9 教学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能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作为道具参与游戏或表演。
教师重点﹑难点: 对比分析绘画与圆雕的基本造型差异,结合教材P19的四张图例,借助多个视角的观察,体验圆雕在各个角度的造型变化与审美趣味。然后再布置各个制作小组,参照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或者绘画的造型特点,选择适当的材料来设计与制作抽象圆雕。教学过程: 一.教学情境建立 时间:17世纪西班牙﹑中国 地点:西班牙一所学校内
中国新石器时代阿木酋长部落内 人物:米罗和他的学生
酋长和村民 二.把握抽象艺术特点
A.米罗先生正在用他特殊的方式教学生如何绘画----音乐教学联想法.B.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抽象: 1.是从各种事物中抽出共同的本质成为概念.2.笼统,概括:与生动具体相对,不具体的.美术与音乐在节奏,韵律,意境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所以很多美术家可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可用绘画作品为题材,绘画也可采用音乐性题材.三.认识平面----浮雕
教师首先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情境,比如说:教师可以扮演成米罗先生派出的一位艺术使者,(还可以选择让学生扮演使者,老师扮演米罗等方式)专门带着艺术家米罗先生在狂欢节上进行的游戏活动来到中国,想让中国小朋友一起体验狂欢节的快乐,教师可以充当米罗艺术的代言人。
可以大概地提出狂欢游戏的整体计划,强调所有的作品设计与制作都是为狂欢游戏准备的。首先从制作美丽的浮雕作品,装饰狂欢现场开始。使者给学生展现米罗的抽象绘画作品和米罗先生带给大家的示范作品。在大体分析米罗抽象绘画中点、线、面、形的组织与变化特点后,对比提出浮雕与绘画的基本造型差异,让学生分成几个制作小组,(一般4—6人为一组较为适合)根据米罗先生的抽象画,分组进行大胆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学小结第5课
与米罗游戏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0 教学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浮雕。
*能选择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抽象雕塑。
*能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作为道具参与游戏或表演。
教师重点﹑难点: 对比分析绘画与圆雕的基本造型差异,结合教材P19的四张图例,借助多个视角的观察,体验圆雕在各个角度的造型变化与审美趣味。然后再布置各个制作小组,参照米罗先生的抽象雕塑或者绘画的造型特点,选择适当的材料来设计与制作抽象圆雕。教学过程: 一.欣赏米罗作品
米罗的作品从平面到立体,都具有富于童趣、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式自由等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米罗的艺术具有浪漫气质与游戏精神,二.学生表现,制作抽象作品
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强烈的色彩变化与对比,希望大家能结合美丽的色彩对比来装饰我们制作的浮雕,体现节日狂欢的气氛。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色彩更好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
在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带来一些简单易行的装饰材料,比如报纸、包装盒、挂历纸等轻质材料,注意材料一般不宜太重,以免影响在教室墙面的张贴装饰。
接下来,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自己设计,将作业贴在教室四面适当的位置进行装饰,进一步制造大家参与的氛围来强化欢快的气氛。也是对学生学习阶段性成功的一种积极肯定。
在分析圆雕作品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造型中轮廓的收放变化、造型的曲直变化、大小变化及朝向变化等形式美的知识,使抽象雕塑造型也具有相对明确的审美倾向。
在制作前,使者应该提醒大家:大家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更多考虑利用作品进行表演与游戏的问题,琢磨怎样才能够更加适应特定角色表演的特点。米罗先生特别喜爱寻找生活中各种有趣的材料,希望大家能直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组合加工,来装饰我们制作的圆雕。评价的重点是看谁的雕塑形象更有趣,更善于利用实物材料造型,谁的浮雕形象更有体积感、更有空间变化。对于一些更加热衷于具象造型的同学,教师不必阻止,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大胆的夸张与变形,更加自由地进行造型的设计与制作。
三.课堂小结
教师可以先鼓励一个制作小组的学生以制作的雕塑作品为主人公,进行自己编写的短剧表演。然后,再让更多小组的同学参与表演,教师在评价中积极肯定各个小组表现的特点,尤其注重评价各个小组的协作精神,同时及时给同学的表演提出一些改进或者拓展的意见,整个单元教学在全体学生的积极游戏参与中结束。第6课
光影的交响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1 教学目标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教学难点 :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5)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6课
光影的交响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2 教学目标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教学难点 :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诠彝迹?、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3)组织教学: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
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课的准备工作(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第7课
多彩的风景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3 教学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教学难点 :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
一.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多媒体展现。自然风光照片资料 多媒体演示从景物中拖出的色块。多媒体展示拖出色块的构成色相。
多媒体先展示教师演示用蜡笔调色的方法。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①得出结论: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①请学生上台演示用蜡笔调和色彩的方法。
②学生在座位上练习用蜡笔调色。教师随堂辅导并讲评。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7课
多彩的风景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4 教学目标 :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教学过程 :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其实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欢快);
②旋律的起伏(起伏大);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跳跃的笔触;
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
③色彩的明暗对比。.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取景、构图。.大色块的铺垫。.调整完成。
第8课
绚丽的阳光 第1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5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教学程序
一、活动导入(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展示在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的校园景色,请学生感觉照片上的色彩,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和色彩成分比例。
小结:大家的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和准确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作品,看看画家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
二、作品《日出·印象》欣赏
1. 画面的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旭日朦胧的光色,船、物、大气、水、阳光交融成一片。2. 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①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②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三、色彩分析(自拍本校的色彩感觉较强的风景照片。)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校园的照片,分析其中各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各占多少。
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全面、更丰富的分析,同时还发现,绘画色彩绝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画坛上出现的一个标新立异的画派——印象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莫奈的作品。为什么说是标新立异的画派呢?让我们一起来比较几幅作品。
四、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第8课
绚丽的阳光
第2课时 课型: 新课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号:16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提高运用比较欣赏方法欣赏作品的能力。*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帮助教学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教学程序:
一、老师讲解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多媒体课件)
1. 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2. 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3. 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画家莫奈的作品《卢昂教堂》与德加的作品《舞台上的舞女》和《芭蕾舞预演》欣赏。
二、即兴演讲
1. 各小组进行即兴演讲,评论印象画派各画家的绘画作品。
在引导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者,多予以鼓励,引导其发表自己的见解。2. 客观地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作品,剖析印象画派的基本特点,领会画家和作品的特色。②鼓励学生灵活地对生活中大自然的色彩进行感受和表达。③生动的语言,合理的逻辑。④独到的见解和大胆的辩驳。
三、总结
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