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时间:2019-05-13 00:1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第一篇: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

选修课——声乐基础训练 教案

(二)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1、教学理念:

进入了崭新的世纪,我们的声乐教学原则也应该有一个新的面貌。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开拓了许多新的教学原则和新的教育思想,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现在的声乐教学已经非常地多样化,人们思想活跃、思路敏捷,在教育战线上,人人都在为如何使本专业、本课程的建设出新而献计献策。我们的声乐教学也从单纯的提高演唱技巧水平,发展到从教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但纵观世界较先进国家的音乐教育,它们早已开始进入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我们声乐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包括大、中、小学生)演唱较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声乐作品,从各国歌曲中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等。这不仅能使学生们拓宽文化视野,对音乐课更加兴趣,还会因为有了与不同国家的比较,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音乐。近几年已传入我国的音乐教学法书籍就有《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依教学法》、《铃本教学法》、《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等。但教学方法是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而教学的基本原则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遵循的。

2、教学内容:

第二课: 理论的指导

一、导入新课

二、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 13531353113531

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继续上堂课《茉莉花》的练习

三、文摘选读(5至10分钟)

在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意见中,这是一个最令他们喜欢、感兴趣的环节。

将一周来学生的感兴趣并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收集告知使他们尽早了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四、回顾旧课

1、将上节课新学习的发声方法有哪些收获或不解问题,提出来讨论,最终确立正确认识。

2、交流练唱体会

五、课程小结

以上的教学内容,是在建立正确的发声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多加实践结合应用。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发声方法,而是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的经验,它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更不可能是,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原则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更有效果、更适应学生的发声训练。

七、布置作业 训练题:

体会声乐发声方法和发声技巧,综合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第二篇: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一)

选修课——声乐基础训练 教案

(一)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一、导入新课

1、教学理念:

在学习声乐教学的目的之时,首先要谈的是声乐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及其性质。声乐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歌唱是人类表达感情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一个人即使什么乐器也不会,唱歌也都会一点,会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古今中外任何民族都一样。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用歌唱来表达情感,《诗·大序》里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因此才有了春秋时代的诗歌,才有了楚辞,才有了汉代的乐府,才有了唐诗、宋词、元曲,也才有了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山歌、渔歌、牧歌、情歌,以及“信天游”、“采茶调”、“川江号子”、“苗乡歌谣”等等。所以说,声乐教育不只是一门技能课,而且还是一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课程,是一种情感与技艺相结合的文化。

2、教学内容:

第一课:声乐教学目的

二、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1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将练声感受带入歌曲中 3531353113531

由于第一次上课,先采用音域平稳、中声区多、字少,旋律慢的歌曲《茉莉花》进行歌唱练习,另外,提请学生的注意,观察、学习大课是如何教学的,防止只会一对一教学的现象。

五、课程小结

除了说和唱要好,做也要好,怀着对学生的很强的责任心,多了解学生们的表现及演唱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使其更加完善

六、布置作业

思考题:

1、为何将“声乐教学目的”摆在第一课,而不是先谈歌唱技巧?

讨论题:

2、练唱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哪些?(下周进行讨论)

第三篇: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三)

选修课——声乐基础训练 教案

(三)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1、教学理念

让学生了解声乐的发展与特点,了解歌唱者自身这个“人体乐器”的构造与动能,要了解歌唱时的姿势,要了解人声的分类,知道自己是属哪种类型的声音?是属于哪个声部的?了解了这些知识,再进行歌唱训练,学生便有了一定的相关理论底蕴、理解能力、辩断能力、内心感受,歌唱训练必然有可喜的收获。

2、教学内容

①声乐的发展与特点 ②歌唱的发声器官 ③ 歌唱的姿势

一、导入新课

学习①声乐的发展与特点

②歌唱的发声器官 ③ 歌唱的姿势

二、文摘选读(5-10分钟)

选读本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社会方面等问题。

三、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1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 3531353113531

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将练声感受带入歌曲中

本节课采用音域平稳、中声区多、字少,旋律慢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进行歌唱练习,提请学生注意体会歌唱的状态。

四、回顾旧课

自由回答,上节课的训练题

五、课程小结

通过唱、听、学、练等综合学习和训练,初步掌握了声乐学习、声乐教学、声乐训练中理论与技巧组织的相关知识,为演唱作品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石。

六、布置作业

复习题

1、识记:各个时期的声乐发展情况(“美声”、“民族”、“通俗”)

2、识记:了解人声器官与歌唱姿势

第四篇: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

秦汉史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三公”,其中御使大夫的主要职责不包括 A.执掌群臣奏章

B.下达皇帝诏令 C.裁决中央和地方政事

D.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2.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秦朝之所以能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的大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秦朝推行法治 4.西汉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 B.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 C.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

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5.西汉前期,皇帝提倡节俭的根本目的是 A.体谅民间疾苦

B.准备反击匈奴 C.恢复社会秩序

D.巩固封建统治 6.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 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7.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①改革币制,发行五铢钱

②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销售

③平抑物价,向工商业者征税

④减免田租赋税,开放山林川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到汉武帝时期,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9.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A.推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法合一

10.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9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11.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

B.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 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D.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

12.汉武帝颁行“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势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 13.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 A.皇帝征召

B.乡举里选 C.公府与州郡辟除

D.举孝廉 14.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人民进行训练 C.控制剥削平民

D.维持地方治安

15.由于汉朝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备受重视,因此发展迅速,具体表现在 ①开始出现一牛挽犁的牛耕法

②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

③人们学会了水稻的育秧移植技术

④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6.西汉时推广的耕作方式——代田法。其主要优点是 A.有利于抗旱保墒,休养地力

B.便于灌溉和除草 C.提高肥力,增加收成 D.方便种植和收割 17.到了东汉,人们用来纺织的原料有 ①丝

②麻

③棉花

④羊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下面有关两汉手工业史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会稽地区出产的葛,汉光武帝时被列为贡品

②西汉煤已成为冶铁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

③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中的精品

④汉代橹、舵、布帆、锚的发明使用,表明造船技术的成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质是 A.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B.让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C.收揽民心的重农政策

D.推行文武并重之道 20.下列有关文景之治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景之治是封建时代第一个政治清明时期

B.文帝景帝重视农业,我国重农抑商的思想由此开始 C.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D.这一时期没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21.西汉初年刘邦大封同姓王,铲除异姓王,欲借此确保刘家天下。但后来却出现了“七国之乱”,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违背历史潮流

B.休养生息政策使诸侯国经济实力增强 C.封建经济自身的分散性

D.中央放松了对诸侯国的控制

22.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核心是 A.人定胜天

B.劳心者治人 C.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23.两汉与匈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第三次用兵匈奴后,在新疆设置了西域都护 B.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

C.东汉初年南匈奴向汉称臣,与汉人杂居,人口增殖

D.东汉派窦固、窦宪出兵匈奴,最终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 24.张骞“凿通”西域的重要意义有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公元前60年,归属汉朝中央政权的地区是 A.越族地区

B.河套地区 C.四川、云贵地区

D.西域地区 26.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 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27.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28.关于两汉天文学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记录 29.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中医传统的“四诊法”

B.最早提出病理学说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的方法

D.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30.关于两汉盛行的乐府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③有利于 ①由民歌加工而成②笔法铺张

③描绘人民生活

④揭露官府残暴

⑤语言清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晁错说:“法令烦僭,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

处。”

——《汉书·晁错传》

材料2 董仲舒说:“至秦则不然,„„力役三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 材料3 主父偃说:“昔秦皇任战胜之威,„„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4 班固说:“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书·食货志》

材料5 贾谊说:“及至秦王,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

——《史记·秦始皇本纪》

回答:

(1)汉朝人为什么非常重视总结秦亡的教训?其政治动机是什么?(3分)(2)以上材料从哪些方面总结了秦亡的原因?(3分)(3)对材料5中“焚百家之言”应如何认识?(3分)

(4)西汉政府以秦亡为训,实行了什么政策?实践效果如何?(3分)

32.汉朝时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开始走向世界。结合典型史实说明上述结论,并简析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

33.从战国到秦汉,中国思想界异彩纷呈。统治阶级在采用哪家学说治理国家问题上举棋不定,法、道、儒家先后登场,试分析秦朝用“法家”学说,汉初用“道家”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

答案

一、1.C 2.B 3.B 4.D 5.D 6.A 7.A 8.D 9.D 10.A 11.B 12.C 13.B 14.C 15.D 16.A 17.D 18.D 19.A 20.【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不正确”,然后逐项进行分析。【答案】 B 21.C 22.D 23.A 24.D 25.D 26.B 27.D 28.D 29.D 30.D

二、31.(1)因为汉朝是在秦朝暴政引起农民起义之后建立起来的;同时汉高祖和大臣们也亲自参加过农民起义,因此很重视吸取秦亡的教训。其政治动机是确保刘家天下长治久安,避免重蹈秦亡覆辙。(3分)

(2)刑罚酷、徭役繁、兵役繁、赋税重、文化专制五个方面揭示秦亡原因。(3分)(3)既要看到它在当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又要看到它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的消极作用。(3分)

(4)休养生息政策(或宽舒政策)。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3分)

32.说明:①中国广泛同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安息和欧洲大秦进行友好往来;至今国外仍有人称中国人为“汉人”,称中国学为“汉学”。②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的联系。(10分)

原因:①国家统一、强盛;②生产发展,经济繁荣。③中外交通发达,对外实行开放政策。(4分)

33.秦朝用法家学说的原因:①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变法符合法家的主张,秦国因此日益强盛,最后统一全国。②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教训,采纳法家中央集权思想,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③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只有实行中央集权才能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同时强化对人民的专政。(5分)汉初用道家思想治国的原因:①刘邦等认为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是其败亡的主要原因,因而轻刑薄赋,休养生息,实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②刘邦等认为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也是秦败亡的重要原因,因而在地方推行郡国各半的制度,分封同姓王,扩大了地方的权力。(5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①道家无为而治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皇权。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有条件解决王国问题和匈奴的威胁问题,实现国家的“大一统”。③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吸收了法家中央集权思想,“大一统”的主张又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第五篇:小记者基础训练教案

小记者(中)教学基础训练教案

说课内容

第三课 新闻报道的素材和线索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

2.学会获取新闻线索,播报完整的新闻。

3.学习新闻写作材料的来源和积累素材的方法,懂得如何选材。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2.如何获取新闻线索。三.教学法

灵活运用教学法,以听说法、游戏活动法为主,激发学生的兴趣,示范教学内容,启发思维,通过活动参与和感悟,提高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四.教学准备 新闻范文、奖卡。五.教学过程

围绕“地球一小时”的宣传活动

A.教师通过朗读新闻范文,并加以讲解说明,使学生了解新闻的定义。

B.在了解了新闻的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开火车的”小游戏,将学生排成一队,依次报数,老师喊停,轮到谁下一个报数就说一个新闻线索。

When(什么时候):24号下午2点~4点;/25号上午9点~11点;

where(哪里):国美电器广场;

who(谁):“地球一小时”的环保志愿者; what(什么):“地球一小时”环保宣传活动;

why(为什么):提倡低碳环保,呼吁人们为“地球母亲”作一份贡献;

how(怎么样):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并从自身行动做好环保工作。C.找素材

将学生分成几小组,互相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提供该小组的新闻素材(如:好词、好句、好段„„)

D.根据通整理好的新闻线索和素材,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新闻报道,并评选出最佳的新闻报道,给予奖励,其他的同学给予鼓励,并且要唱一首歌或者说一个笑话。六.作业布置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地发现新闻,积累素材,写一篇自己生活当中的新闻报道。

下载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声乐教案

    声乐教案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

    声乐教案

    声 乐 课 教 案 第 一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 三......

    声乐教案(定稿)

    C&D音乐培训中心歌唱教材 序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唱歌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卡拉OK”的普及与应用,为热爱歌唱的人......

    声乐教案

    声 乐 第五课:发声技巧-呼吸训练 11幼教2 2011.9.27 2 钢琴 讲授、示范、练习通过呼吸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能力,让学生体会横隔膜控制呼吸的作用,体会气息的支撑点,使学生......

    基础训练大全

    基础训练 1.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南北两种经济形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B.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林肯当选为总统D.领土的扩张 2.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

    基础训练六作文教案-精选文档

    基础训练六作文教案 基础训练六作文教案 (习作指导) 题目:续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根据提供的情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定。 2.先定作文的中心......

    声乐教案(一)

    声乐教案(一) 内容:歌唱机理及运动原理 教学时数: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歌唱机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歌唱发声器官生理结构以及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

    声乐教案5篇

    歌曲《花非花》 教学目标: 一、本课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