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乐教案(一)
声乐教案
(一)内容:歌唱机理及运动原理 教学时数: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歌唱机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歌唱发声器官生理结构以及歌唱的发声原理,了解发声器官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配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歌唱器官及发声原理
教学手段与形式:采用大课形式,以传统理论讲解为主,并运用多种声、像资料,形成能听能看,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绪 论
人类自从开始音乐活动以来就有了歌唱,歌唱艺术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艺术,不但有众多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和歌唱流派,还具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声乐文献,在歌唱的艺术表现和技能技巧训练上已具有较科学的理论指导。人类历史上关于歌唱的起源,有过多种说法,较多来源于神话和传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艺术以及歌唱的起源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游戏学说者认为:人生来就有要求发泄剩余精力的能力,人类的歌唱活动,以及其它的文艺形式都是由于这些本能的冲动引起的。心灵表现学说者认为:人本身就有一种表现自己情感的要求,高兴时要笑,痛苦时要哭,当这些还不能表达内心感受时,就用歌唱,舞蹈,或是吟诗等形式来表现。模仿学说者认为:歌唱的起源来自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模仿。以上各种对歌唱的解释,只接触到歌唱活动产生的某些现象,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人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歌唱及其它艺术形式都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比如鲁迅先生在他的《门外文谈》中说的“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 人类的歌唱活动来自丰富的劳动生活,说明了歌唱是音乐艺术中最早的表现形式。歌唱是众多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一部分。它是以人体的发声器官为“乐器”来表现美的旋律,生动的语言,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它较之其他乐器更能直接与听众进行感情交流,是音乐艺术中最富有艺术感染力,最容易受人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表演形式。歌唱艺术是通过歌唱者的嗓音来进行二度创作,它以歌唱者的发声器官为表现手段和工具,是一种十分复杂的主、客体的创造劳动,是歌唱者在身体处于激动情绪之中进行艺术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既是一种物质的运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歌唱者要在兴奋的状态中自如地处理好发声的技术、语言和艺术表现诸多环节,是十分不容易的。虽然古今中外无数代歌唱家和教育家对歌唱艺术的奥妙进行过大量的钻研和探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至今在歌唱训练和歌唱表演中仍有许多的“谜”尚待探索,有许多的“难关”尚待突破。歌唱艺术是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歌唱训练中教师要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问题,有嗓音条件的差异,有意识观念的差异,有生理的问题,也有心理感觉的问题,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不适合于自修,需要导师必要的引导。由于歌唱是以人体自身的发声器官为“乐器”的一种特殊的表演艺术,歌唱者艺术表现的过程也就是制作“乐器”和操作“乐器”的过程,而歌唱者对“乐器”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只能凭籍听觉去感受和把握,这就给歌唱的技能训练和歌唱的“教”与“学”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开设声乐理论课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的理论讲解的引导,使同学们懂得怎样唱,懂得“制作”和得心应手地“操作”乐器的技巧。“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对歌唱原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完美性诸方面有全面的认识。理论教学中我们着重歌唱原理的共性,教学中的普遍性,同学们在具体的小课教学中教师能针对每个同学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由此全面提高歌唱的表现能力,使技能技巧和理论修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第一章 歌唱机理及发声原理
第一节 发声器官及发声原理
人体歌唱的发声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动力器官)、喉头与声带(声源器官)、共鸣器官(共鸣器)三大器官组成,除此以外,还有对歌唱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听觉器官和咬字、吐字(语言)器官,它们是人体的生理结构,也是歌唱发声的物质基础。歌唱者优美悦耳的歌声,来自于发声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的运动。其原理与音乐表演中其他乐器的发声相近。比如“弓弦乐器”的发声原理,弓是动力,弦是声源,演奏时用弓拉弦,带动琴身产生共振,发出优美的琴声。歌声产生的原理,则是由人体肺部气息的呼出形成动力,冲击声带,使声带颤动发出基音,同时又与喉、咽、口、鼻等共鸣腔体产生共振,对声带发出的基音进行放大与修饰,形成美好的声音。歌唱发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靠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我们将人体参与发声的各个器官成为发声器官。
第二节 呼吸器官及人体呼吸原理
呼吸是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运动,它是人体生命以及一切发声的动力,呼吸也是歌唱的生命。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情深处爆发的惊叹声、欢呼声、抽泣声等,都是人体呼吸的自然运用。我们把人体参与这一运动的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胸腔、横膈膜(隔肌)和腹部部分肌肉等,统称为人体的呼吸器官。呼吸器官中,口、鼻、咽、喉在医学上被称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则被称为下呼吸道。肺是人体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总机关,它分左、右肺叶,肺叶又由无数似海绵状的小肺泡组成。胸腔、肋骨、横膈肌、胸、腹肌肉则起着帮助人们呼吸的作用,分为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两组。横膈肌是人体重要的呼吸肌,位于人体肺叶下面第五对肋骨处一大片横向的肌肉组织,结实而富有弹性,形状如倒置的面盆而位于胸廓的底部或腹腔的顶部,将胸、腹两腔体分开。因为横隔肌的四周是依附在肋骨上的,当它放松时,位置高高拱起,而吸气绷紧时,就趋于放平,使气室容量增大。歌唱的呼吸就是依靠横膈肌的舒张和收缩,使歌唱获得良好气息支持的。呼吸是人体的一种自然的生活本能,它是依靠整个呼吸器官的联合运动来进行的,呼吸时气息从口、鼻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后又分布到左、右肺叶。呼气时人体胸腔和膈肌收缩,使气息自肺叶从吸入的通道中排出,人们维持生命,说话发声和歌唱发声等呼吸活动,就是这样不停地自然交换、运动着。
第三节 喉头与声带及发声原理
喉头也叫“喉器”或“喉结”。它位于人体颈前正中部,上连舌骨,下连气管,整个结构由甲状软骨、会厌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以及连接各软骨的肌肉组成。喉头不仅是人体的呼吸通道,更是人体重要的声源器官。喉头是一个十分复杂而精巧的喉室,在喉头内部有两片对称的声带,它由韧带、软骨、肌肉和粘膜组成。声带是语言发声和歌唱发声的发声体,两片声带中间的裂缝叫声门,声带在不发声时处于开启状态。吸气时,声门开启,发声时两片声带靠拢,声门闭合,声带受到以下气息的冲击而产生颤动,发出声音。由于声带是由肌肉和韧带等组成的,富有弹性,在发声中由于不同的发声状态,可随时调节其长度和张力,使发出的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的各种变化,并对歌唱中元音的形成,音色的美化以及配合共鸣的修饰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四节 共鸣器官及运动原理
人的共鸣器官主要由胸腔、鼻腔、鼻咽腔、头腔和喉腔、咽腔、口腔等腔体组成。其中前四种腔体由于有固定的容积,不能随意调节形状,故被称为不可变共鸣腔。而口腔、咽腔、喉腔无固定容积,可随意调节其形状,也叫可变共鸣腔。人的任何共鸣腔体都是第二振动体(歌唱者的第一振动体是嗓音中的声带,也叫主振动体),就是嗓音中的口腔、咽腔、鼻咽腔、头腔等共鸣腔体。共鸣体的形状不但复杂,而且极容易变化,发声时有可能是总体的振动,也有可能是局部的振动,都要依靠人的大脑来操纵和调节,以使整个共鸣体能协调运动,产生宏亮而优美的嗓音。
1、共鸣各腔体的具体作用
(1)咽腔:位于人体颈椎的前方,上接口、鼻,下接喉腔,也可将其联想成下、中、上三部分,即喉咽、口咽、鼻咽。咽腔是歌唱十分重要的共鸣腔体,也是歌唱者通过学习训练能加以操控的腔体。咽腔对歌唱音质的形成作用最大,比如“咽壁”对声音共鸣中音色的形成和声音的反射就有着特殊的作用,歌唱中需要尽可能地打开,掌控自如,不受其紧缩力的影响。
(2)口腔:是最容易变化的腔体,因为口腔包含着唇、齿、舌、下颚、软腭等器官。口腔本身主要用于发声和语言的咬字、吐字,其功能是将声音做形成字,使人们能清楚地识别任何元音的音响。口腔又是歌唱共鸣的重要腔体,也是声音的最后通道。歌唱者应该调节好口腔中的各个器官,使它们能在发声过程中相互协调、合作,在不破坏共鸣状态的情况下做到字清声美。
(3)鼻腔:是人体的呼吸通道,鼻通道功能主要是过滤和温暖吸进的空气,又是一个快速吸气的工具。鼻腔是共鸣腔体中不能调节的腔体,歌唱活动中完全是把它置于共鸣系统来达到控制的。鼻腔的共鸣主要是靠鼻前庭后面的空间,主要是软腭(软口盖)与鼻咽腔、鼻腔周围空间的共振来形成共鸣的。
(4)头腔:主要是由头腔的上鼻窦、额窦、蝶窦、筛窦等几个窦腔组成,由于人体音响的振动是不受支配的,它们无孔不入地到达人体的每一个可能送达的角落和缝隙,发声时与这些腔体形成共鸣谐振,使声音获得丰富的共鸣泛音,也对声音进行着放大和美化。
2、共鸣声区
在人体的歌唱活动中,各共鸣器官共同参与,它们既相对独立地发挥自身作用,又能相互合作,形成统一的整体。根据人体的共鸣器官与歌唱声区的关系,又可将共鸣器官划为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声区,它们分别是:
(1)低声区:也称胸声区,或胸腔共鸣。主要由气管、支气管和胸腔(胸腔又由胸骨、锁骨、肋骨、肩胛骨和肋间肌等组成)构成,多用于唱中低声(自然声区)的音。因为发音时声门自然闭合,声带边缘自然振动,声带的压力和张力都比较小,振动频率较低,声音在胸腔、喉咽部形成共振。由于共鸣腔体主要在喉咽腔和胸腔,共振空间较大,同时声门自然向下挡气,喉咽腔体管子拉长,发出的声音低沉而浑厚,结实而丰满。
(2)中声区:也称口腔共鸣,或混声区。主要由口腔、咽腔、鼻咽腔等腔体组成,多用于唱中(混)声区的音。发声时声带中部边缘振动,声带张力、压力适中,腔体空间较小,振动频率中等,声音圆润而结实,自然而优美。中声区是歌唱中承上启下,运用最多的声区,特别是硬口盖和软口盖抬起后形成的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共鸣区域,口腔开合的大小和形状对母音的形成以及共鸣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3)高声区:也称头腔共鸣或头声区,主要由鼻腔、鼻咽腔(包括鼻窦、额窦、蝶窦、筛窦等腔体)构成。正确的鼻腔共鸣,使歌唱者头部有振动感,故称为头腔共鸣,多用于歌唱的高音区。发音时声带中上部边缘部分振动,由于气息冲击声带的压力和张力大,腔体空间小,振动频率高,声音明亮而高亢。高音区对歌唱者音域的发展,声区的统一,音质的润饰都至关重要,也是众多歌唱者梦寐以求的。要想获得完美的头腔共鸣,必须依靠科学的歌唱方法的引导,更需要坚持不懈地磨练。在歌唱中,共鸣声区的划分是相对的,由于音高的不同,声带运动方式也有不同,使用各共鸣腔体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完美的歌唱是要求得三个声区的协调统一,即高、中声区不脱离胸腔共鸣,低、中声区也需要高位置。共鸣使用得当就能使声区自然通畅,声音圆润而丰满,优美而富有魅力。因此,共鸣腔体的运用得当对歌唱音域的扩大,声区的协调统一,音色的修饰,音量的放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歌唱发声训练中极其重要环节。
第四节
语言与听觉器官
1、语言器官 咬字、吐字器官主要由口腔中的唇、牙、舌、齿、喉和软、硬腭组成,它们间的互相协调配合运动即产生元音和子音,顺利地完成歌唱中各种语言的出声、行腔(引长)和归韵(立字)的全过程。
2、听觉(感受)器官 听觉器官是人体生理的重要器官。人体的听觉器官主要是人的耳朵,由耳廓、外耳道、耳鼓膜、内耳以及听神经等组成。音乐本是听觉的艺术,听觉素质是学习歌唱者至关重要的素质。在歌唱训练中,歌唱者将接受的音响信息传递给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由听觉中枢将各种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处理,由大脑对信息做出各种反应和指令,逐渐建立正确的听觉形象和概念,形成固定的听觉判断能力。人体对声音的感知取决于声音的四大物理要素——音高、音量、音值、音色。而听觉器官接受声波刺激所形成的听觉印象乃是一个整体,人的一切音乐体验和音乐表演经验和音乐创造行为也就凭籍这个整体的印象而逐渐形成。人的听觉能力有先天的差异,也可通过后天的训练、培养得以弥补。听觉是歌唱者分辨和把握歌唱状态的重要器官,也是歌唱训练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导师和歌唱者的高度重视。
歌唱者的听觉素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音乐中乐音与噪音的分辨,对乐音中音高、节奏、强弱、音色、和声、复调等等要素的良好判断。歌唱者必须要具备善辨“音律”的耳朵,以及对音乐、音响形成的旋律感、调式感、律动感造型的敏感性,良好的听觉是学习音乐艺术和从事艺术歌唱的物质基础。
(2)对歌唱语言的良好感知和分辨。歌唱语言丰富多彩,也复杂多变,歌唱者能通过听觉器官仔细分辨出各种语言的细微变化,特别是对民族语言的各种特点与韵味的准确把握,抓住语言的“形”与“神”,是歌唱者展现民族歌唱艺术行腔韵味的基础,也是提高歌唱艺术表现力强有力的保障。
(3)在歌唱训练中听觉是歌唱者获得技巧、技能的守护神。一方面,通过对声音的训练,听觉器官受外界声音的刺激,逐渐形成一种听觉印象;另一方面,由作品所塑造的声音形象又在概念上产生一种听觉印象,完美的歌唱创造就是两种听觉印象的统一。使自己的“主观耳朵”去适应“客观耳朵”(沈湘语),实际上是歌唱者对艺术歌唱中完美声音形象的理解与自身主、客观听觉的统一。良好的听觉感知能力能逐渐形成对自身嗓音的客观监控,对体验和识别歌唱发声的正确与错误,对捕捉正确的“声音形象”,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培育良好的歌唱状态都至关重要。
思考练习:
熟记歌唱器官的作用和相互协调的关系,结合自身的歌唱状态,进行思考、指导发声练习。
第二篇:声乐基础训练教案(一)
选修课——声乐基础训练 教案
(一)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
一、导入新课
1、教学理念:
在学习声乐教学的目的之时,首先要谈的是声乐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所处地位的重要性及其性质。声乐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为歌唱是人类表达感情最直接、也是最普遍的方式。一个人即使什么乐器也不会,唱歌也都会一点,会用歌声来表达心中的喜怒哀乐,古今中外任何民族都一样。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用歌唱来表达情感,《诗·大序》里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因此才有了春秋时代的诗歌,才有了楚辞,才有了汉代的乐府,才有了唐诗、宋词、元曲,也才有了至今还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山歌、渔歌、牧歌、情歌,以及“信天游”、“采茶调”、“川江号子”、“苗乡歌谣”等等。所以说,声乐教育不只是一门技能课,而且还是一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课程,是一种情感与技艺相结合的文化。
2、教学内容:
第一课:声乐教学目的
二、歌唱训练:
1、全体同学起立练声
1
hu hu hu hu a e i o u ma me ni no nu ———
所有母音应放松嘴唇,才能获得更多共鸣。要往后腔体吸着唱,待体会到“声在腔中响”时,再检查字是否清晰,声音是否明亮,共鸣是否丰满,歌声是否通畅。当然,这是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的。
2、将练声感受带入歌曲中 3531353113531
由于第一次上课,先采用音域平稳、中声区多、字少,旋律慢的歌曲《茉莉花》进行歌唱练习,另外,提请学生的注意,观察、学习大课是如何教学的,防止只会一对一教学的现象。
五、课程小结
除了说和唱要好,做也要好,怀着对学生的很强的责任心,多了解学生们的表现及演唱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使其更加完善
六、布置作业
思考题:
1、为何将“声乐教学目的”摆在第一课,而不是先谈歌唱技巧?
讨论题:
2、练唱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哪些?(下周进行讨论)
第三篇:声乐教案
声乐教案
一、教学目的:
使学生明确歌唱的发声原理应包括气息的运动轨迹及共鸣腔体的正确打开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体会正确呼吸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的发声状态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
五、教学教具:
钢琴、谱架、六、教学过程:
(一)简单扼要地介绍歌唱的发声原理:
呼吸原理:腹式呼吸法,体会自然叹气时小腹的收缩力及腰部四周的扩张力。
运用共鸣腔体全身歌唱的原理:感受和体会打哈欠时的自然状态找到共鸣腔打开的感觉,想象自己是个大胖子,身体像气球一样。
(二)实际操作训练 1.歌唱发声中的发声训练;
(1)1234︱5432︱1 —‖(慢速哼鸣)
en......(2)1234︱5432︱1234︱5432︱1 —‖(快速哼鸣)
en......(3)1 3 5 1— 5 3 1 ‖
a......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由慢至快。
(2)利用哼鸣感受气息,寻找头腔位置
(3)张口练习,放松肩膀,气息下沉。
(4)稳定喉头、喉部肌肉放松(打开喉锁)、准确,声音均衡连贯。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的要点;
(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2.演唱布置歌曲
(1)跟伴奏演唱,逐句抠解
(2)完整演唱
(三)小结:指出课程要点,课下多注意,回去听上课录音。
(四)布置作业
第四篇:声乐教案
声 乐 课 教 案
第 一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1 2 3 4 ︱ 5 4 3 2 ︱1 —‖ u o u o u
(2)5 6 5 4 5 4 ︱3 43 2 3 2︱1—‖
Li La Li La Li
(3)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mi ma mi ma mo
2、练习曲目: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啊!中国的土地》
四、教 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练习法。
教
案
提
纲
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作品的处理。
教学难点:① 开始乐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高位置发声;
② 高音乐句“牧羊姑娘放声唱”的共鸣与气息状态。
解决方案:① 通过母音“Li”、“La”的训练,为“美丽”的发声打下高位置基础。② 通过“U”、“o”的练习抓好“姑娘”里母音的发声共鸣习惯。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②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③ 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2、新歌学习
(1)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2)试唱歌曲作品,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征;
(3)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从中找到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4)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3、答 疑
(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3)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声乐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提出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中国的土地》 A 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后起节奏的掌握; ② 乐曲高潮“啊!中国的土地”的演唱。解决方案:① 在熟悉作品时重点练习歌曲的特色节奏;
② 加强“i”母音的训练,认识并掌握闭口音的共鸣及气息状态。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声曲(2)、(3)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加强母音发声的高位置; ②“u”“o”保持含着水的打开状态,体会气息与高位置的对抗感觉; ③“mi”“ma”母音要体会“装在面罩盒向下唱”的感觉。
2、新歌学习
(1)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解决歌曲的节奏难点;
(2)科学处理作品的气息特点,解决演唱中的呼、吸与换气关系;(3)通过母音训练,解决歌唱中的咬字吐字和发声共鸣问题;(4)加强歌曲的艺术处理,完整地表达作品。
3、答 疑
(1)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2)自我和互相分析作品演唱的效果;
(3)教师作总结分析,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4、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歌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二 单 元
一、课 题: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的:通过两首声乐作品的教学,使学生在注意声音运用的基础上,能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作品。
三、教学内容:
1、练声曲:
(1)1 3 5 6 ︱5 6 5 3 ︱1—‖ mi ma mi ma mi
(2)5 6—︱5 6 5 4 3 2︱1––‖
yi ya yi ya yi ya(3)5 5 5 5 ︱5 4 3 2 ︱1 –‖(4)1 5––︱4 3 2 1––‖ ma mo ma mo ma mo mi o a o a
2、练习曲目:《北京颂歌》 《清晰的记忆》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学 提 纲
一、《北 京 颂 歌》 D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进行曲风格的演唱; ② 乐曲结束句的演唱。解决方案:① 通过顿音训练解决进行曲风格的声音力度问题;
② 通过喉头位置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高音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1)、(2)
练习要领:① 练习(1)用顿音演唱,注意气息向下找喉头位置的发声感觉;② 练习(2)的“y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 ③ 注意共鸣位置与气息的对抗状态。
2、新歌学习
(1)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作品的思想情绪;(2)气息、唱法、音色和咬字吐字的处理;(3)歌曲演唱难点的重点突破;
(4)完整演绎作品,突显作品的艺术性。
3、答 疑
(1)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2)自我评价和相互探讨演唱效果;(3)教师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新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清 晰 的 记 忆》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教学难点:① 歌曲气息的把握; ② 开口音、高音的喉头位置及歌唱的高位置。解决方案:① 把握歌曲的节奏特点,强化吸气换气的练习;
② 加强“o”“a”母音的练习,有针对的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练习要领:① 练习(3)要注意顿和连的结合,加深面罩共鸣的体会; ② 练习(4)要注意有目的的打开,在做好咬字吐字的基础上贴着后咽壁吸着唱,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 ③ 保持良好的歌唱状态,注意音色的和谐统一。
2、新歌学习:
(1)了解作品,熟悉作品的旋律,掌握作品的音准、节奏;(2)初步处理作品,了解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情绪特征;(3)重点解决歌曲作品的演唱难点,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4)加强艺术处理,强调歌曲表达的艺术性。
3、答 疑:
(1)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2)实行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3)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意见。
4、歌唱表演:小组内各成员进行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三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曲教学
二、教学目标:通过两首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的体验作品的情绪特点,在声音表现的基础上,融入体态语言的表演。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1 5 5 5︱1 4 4 4︱1 3 3 3︱1 2 2 7︱1–‖
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5 5 5 5– ︱ 4 3 2 1––‖
o a a a a o a
(3)5 6 5 4 5 4 ︱ 3 4 3 2 3 2 ︱ 1—‖
yi yuo yi you yi a o a o a
2、练习曲目:《忆秦娥—娄山关》 《风萧瑟》
四、教学教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忆秦娥—娄山关》 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声音强弱力度的控制;
② 高音“苍山如海”的音色和气势。
解决方案:①采用顿音训练,加强声音的瞬间爆发力;
②采用开口音作为突破口,稳定发声时的喉头位置,体会向下用力发声的畅通感觉。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练习要领: ① 注意各个母音的开口发声状态;
② 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注意良好的面罩共鸣效果;
③体会开口音的打开、注意帖着后咽壁吸着唱,突显气息的支持作用。
2、新歌学习
(1)初步了解作品,掌握歌曲的音准节奏和音乐的基本色调;
(2)了解并掌握歌曲的强弱和速度快慢关系,把握好科学的呼吸规律,较好地把握歌曲的情绪;
(3)重点解决歌曲演唱的难点问题,能较完整地表达作品;(1)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3、答 疑
(1)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声乐作品;(2)实施集体评议和自我分析;(3)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实施小组内的声乐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提出新的练声要求。
二、《风 萧 瑟》 降G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歌曲作品中力度、速度的把握;
② 歌曲中节奏的把握; ③ 歌曲中戏剧情绪的表达。
解决方案:① 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声音力度的控制问题;
② 通过有针对的节奏训练,解决节奏上存在的问题; ③ 通过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解决歌曲的情绪表达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
练习要领:① 保持良好的微笑状态,笑肌上提,挂好面罩盒;
② 保持良好的打开状态,做好咬字吐字,做到字正腔圆;
③ 在做到控制好高位置的同时,努力做好向下着力发声,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新歌教学
(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绪特征。
(2)哼唱作品,找出在演唱中难于把握的地方;并标出吸气换气的地方。(3)通过专门的母音练习重点解决歌唱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处理作品的过程中解决好节奏及强弱的对比关系。
(4)处理好歌唱中的音色问题,注重演唱表现的艺术性。
3、答疑(1)小组内各同学分别演唱歌曲作品;(2)小组内集体评议和演唱者自我评价;(3)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歌唱表演:声乐课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第一学期补充曲目: 《岩口滴水》、《满江红》、《雪花》
第 四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声乐作品的表演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歌唱和体态表情来表达作品,能较完整地演唱、表演好两首声乐作品。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1)1 5 5 5 ︱1 4 4 4 ︱1 3 3 3 ︱1 2 2 7︱1–‖
u o o o u o o o u o o o u o o u o
(2)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yi you yi you yi you yi
2、练习曲目:《这就是我的祖国》 《啊!亲爱的爸爸》
四、教 法:讲授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演示法。
教 案 提 纲
一、《这就是我的祖国》 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u、o”母音的高位置发声及打开状态;
② 结束乐句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加强“u、o”母音的发声训练,解决作品中多次出现的“阔、果、国窝”等压韵字的发声歌唱;在声音训练中加强大音程的训练,解决上高音的位置与气息问题。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 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 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找出发声相对困难的字词,通过训练逐一解决;(3)重点突破音高的障碍,较完整地演唱歌曲作品;
(4)在歌曲的强弱、音色、情绪上作细节处理,加强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3、答 疑:
(1)分别演唱作品;
(2)集体评议和自我评价;(3)教师点评总结。
4、歌曲演唱:声乐小组内的演唱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二、《啊!亲爱的爸爸》 降A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u、o”的高音演唱; ② 歌曲的情绪表达。解决方案:通过声音训练解决声音问题;采用作品分析和音响欣赏来解决作品的情绪处理问题。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1)、(2)
练声要求:咬字准确,保持含水状打开内口腔;保持忍住笑的感觉,稳定高位置的音色;注意向下用力的方式,稳定喉头的歌唱位置。
2、歌曲学习:
(1)欣赏作品的音响资料,感受歌曲的情感特征;(2)学唱歌曲,划分乐句、找出演唱中有困难的地方;(3)重点突破歌曲的重点难点;
(4)重新欣赏范唱资料,加深作品演唱的艺术表现力。
3、问题解答:
(1)演唱作品;
(2)分析、评价演唱效果;(3)教师总结。
4、歌曲演唱:小组内的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歌曲或练声要求。
第 五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加强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练 声 曲:
(1)面罩共鸣的巩固练习:1 5 5 5︱565 454︱343 232︱1–‖ u o o o u o u o u(2)打开与气息控制的练习: 5––︱5 6 5 4 3 4 3 2︱1–––‖ yiya yi ya yi ya yi
(3)1 6––︱5 6 5 4 5 4 3 4 3 2 3 2︱1–––‖
mi ma mi ma mi ma mi
(4)1 3 5 3︱1 3 5 3︱1 –‖
mi hi hi hi ma ha ha ha mo
2、练习曲目:《太行颂》 《我的祖国妈妈》
四、教 法:练习法、演示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太 行 颂》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① 颂歌作品豪迈气势的表达; ②歌唱气息的流畅性。
解决方案:通过歌曲作品的分析解决演唱的情绪问题;有针对地进行声音训练,解决歌曲演唱的气息支持问题。
教学过程:
3、声音训练:练习曲(1)、(2)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1)要保持忍住笑的发声感觉,在内口腔打开的同时,注意母音发声的正确口型; 练习(2)必须保持面罩高位置的稳定,在向下用力发声的同时体会管状的发声共鸣效果。
4、歌曲学习:
(1)学唱歌曲,规划吸气换气的地方;
(2)着重针对开口音进行针对的练习,解决开口音发声的高位置及气息的控制问题;
(3)重点突破歌曲的情感表现问题,抓好音乐进行的强弱急缓的处理;(4)通篇练习全曲,较完整地表达作品。
5、问题解答:
(1)演唱作品;
(2)分析、评价歌唱效果;(3)教师总结。
6、歌唱表演:小组内进行作品演唱观摩。
7、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声音训练要求。
二、《我的祖国妈妈》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 歌曲情绪的表达;
⑵ 结束句的高音演唱及气息的控制。
解决方案:⑴ 加强对作品词曲的分析,并通过歌词朗诵的情感来强化演唱的情感。
⑵ 加强大跨度的音程训练,确保高音演唱时的位置及气息状态。
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练习曲(3)、(4)
声音训练要求:咬字吐字准确,保持微笑的歌唱状态;“ ma”母音要求稳定面罩打开,发声时贴着后咽壁吸着唱,稳定喉头的发声位置;练习(4)采用顿音唱法,追求声断气连的演唱效果和灵巧而集中的声音形象。
2、歌曲处理:
⑴ 熟悉曲调,了解并掌握后半拍起音的发声规律,认识切分音和附点音符对作品情绪的作用;
⑵ 以作品的开口音为突破口,通过有针对的声音训练,解决歌唱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⑶ 采用分析、朗诵等形式,感受作品的情绪特征;
⑷ 采用声音训练⑴作主要练习手段,重点突破结束句的音高问题; ⑸ 较完整地演唱《我的祖国妈妈》。
3、问题解答: ⑴ 演唱作品;
⑵ 分析、评价演唱效果;
⑶ 教师总结。
4、歌唱表演:小组内的声乐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练声要求。
第 六 单 元
一、课题名称:歌唱表演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声音训练:
⑴ 1 2 3 4︱5 6 5 6︱5 3 1 –‖ mi ma mi hi ma ha mi mo
⑵ 5 5 ︱ 5 5 ︱5 4 3 2 ︱1 –‖ ma me mi mo ma mi mo
[3] 1 i––︱5 6 5 4 3 4 3 2︱1–––‖ a o a o a o a
[4] 1 2 3 4︱5 6 5 6︱5 4 3 2︱1–‖ mi ma mi hi ma ha mi ma mo
2、练习曲目:《春光曲》 《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四、教 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因材施教法。
教 案 提 纲
一、《春 光 曲》 升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⑴ 连音与顿音的结合;
⑵ 连续高音的演唱。
解决方案:
⑴ 采用连顿结合的声音训练,解决作品中潜存的发声难点; ⑵ 加强高位置与气息的对抗训练,解决连续高音的演唱问题。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1)、(2)
声音训练要求:两个练习都是连音和顿音的综合练习,要求在注意高位置的同时体会声音跟着气息的方向发声;注意咬字的准确,做到字正腔圆。
2、歌曲处理:
⑴ 初步熟悉歌曲,体会旋律进行的特点;
⑵ 规划吸气的位置,着重加强开口音的发声打开状态;
⑶ 重点练习作品中连续高音的演唱,抓好声音的位置感和气息向下找支点的练习,保证每个高音唱出来的质量。
⑷ 较完整地演唱作品,在保证声音质量的同时加强作品表现的艺术效果。
3、问题解答: ⑴ 歌曲演唱;
⑵ 演唱效果评议;
⑶ 教师总结。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声乐作品演唱观摩。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练声要求。
二、《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 降e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
⑴ 半音及7/8拍子的演唱; ⑵ 结束句八度音程的演唱。解决方案:
⑴ 加强视谱练习,解决音准和节奏问题;
⑵ 通过大跨度音程的训练,解决结束乐句的演唱。教学过程:
1、声音训练:声音训练(3)、(4)
声音训练要求:练习⑴在演唱中要注意内口腔的打开,“a”母音要贴住后咽壁吸着唱;“o”母音要保持想笑的歌唱状态,控制好面罩的共振效果,体会气息的支点作用;顿音练习重点追求集中而灵巧的声音效果。
2、作品学习:
⑴ 初步了解作品,基本稳定作品的速度,认知作品的风格色彩;
⑵ 着重解决变化音的音准问题及歌曲引子的演唱,在连续高音出要求咬字的果断与气息的着力方向; ⑶ “飞”、“肥”、“美”、“辉”等几个字的咬字发声; ⑷ 完整地演唱作品,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效果。
3、答 疑:
⑴ 演唱声乐作品;
⑵ 演唱效果评议;
⑶ 教师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4、作品演唱:小组内的作品观摩活动。
5、布置作业:布置新的声乐作品或新的声音训练要求。
第二学期补充曲目: 《黄河颂》、《重归苏莲托》、《英雄赞歌》
第五篇:声乐教案(定稿)
C&D音乐培训中心歌唱教材
序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唱歌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艺术形式逐步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卡拉OK”的普及与应用,为热爱歌唱的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的伴奏方式,足不出户,便可在家举办演唱会。近几年,尤以通俗唱法最为普及。然而,如何使歌唱的更好,并能不断提高演唱技艺,这是许多歌唱爱好者所期盼的。本教材拟从如下几个方面,力求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重视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对唱歌者发声器官的综合训练。它能使发声各器官,得到系统、科学的有序训练,使歌唱者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嗓音运用的基本知识,建立良好的歌唱技能与状态,为进入更高一级的训练作准备。其次,展示通俗唱法的训练程序。本教材为持通俗唱法的爱好者,提供了一套从初级训练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向高难度训练迈进的练声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发声诸器官逐级训练中得到锻炼。最后,要唱好歌,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与艺术素养,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在实践中不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在大脑指挥下进行的一种特殊运动。它通过人体的歌唱器官,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出响亮、优美的歌曲,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这种声乐又称歌唱艺术。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
歌曲的分类:
我国声乐的唱法基本有三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盛行的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各具特色,也各有不同的欣赏群体。
美声唱法这个词出自意大利语Bel canto,意思是精美、优美的歌唱。是一种着重声音华采优美,咏叹性重于朗诵性或戏剧性的歌唱方法。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人体解剖学倡导的一系列迫使发声机构以最精细和微妙的变化自我调整的方法,获得与人类语言有关的音质、强度、音色以及共鸣进行协调变化出乐感的声音,来积极参与音乐形象的表现,从美声技巧的效能中可以建立出这些概念。因此说,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和连贯、流畅、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上“揉弦”般的效果。颤动的幅度比其他唱法也大,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其他唱法小一些。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其特点在于:在提炼和继承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的某些优秀技巧,从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正确发声方法。民族唱法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靠前。讲究声情并茂,要求气息深,多用局部
共鸣,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
通俗唱法,又叫自然唱法或流行唱法,是指演唱通俗和流行歌曲所用的表演手段。其演唱技巧有气声唱法、假声唱法和低吟唱法。从演唱的风格角度,大致可分为劲歌型,柔美型和艺术型三大类。通俗唱法一般以轻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喉咙不要求打开,呼吸运用普遍较浅,声音自然流畅,无多大修饰,音域不宽,声带及喉部肌肉用力较多。但注重情感表达,有重情轻声的倾向,表演具有随意性。
下面对三种唱法在嗓音运用上的异同进行综合的比较:
一、呼吸的运用
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民族唱法要求气沉“丹田”,即用横膈膜呼吸。民歌手中,有意识运用深呼吸的人不多,由于某些风格的需要,大多利用胸式呼吸。但民歌唱法在呼与吸的控制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引用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先生的一句话叫做“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二、喉位的区别
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低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民族唱法认为喉咙打开的大小或喉位的高低,应就作品风格的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地要喉咙开大,允许喉头上下挪动,唱山歌或某些风格性作品时,喉头可上移。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民族唱法较美声唱法的喉位略偏高喉咙打开得也较小些。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三、共鸣方面的对比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民族唱法多用局部共鸣,允许中间换气,形成独特风格。民族传统唱法中称头腔共鸣为“脑后音”,胸腔共鸣为“膛音”。通俗唱法,由于借助话筒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较多,多用口腔共鸣,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四、声音走向的比较
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腔、额腔蝶腔)后再送出来。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有如抛物线,象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民族唱法要求明亮的音色,因此声音的走向普遍靠前。追求声音亲切、自然、直接,也讲究高位置,忌“窝”着唱或“包”着唱。而通俗唱法,发音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五、音域的不同
美声唱法由于上下声区贯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民族唱法,作品音域一般不宽,但也有些山歌上下流动很大。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音域宽广,嗓音条件一般或未经训练的较难胜任
六、咬字部位的异同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究“圆”嘴巴呈圆形。民族唱法,母音发音较靠前,声音反射至硬腭部分,嘴巴呈扁平状,嘴角向两边分开,让字吐得更清楚。通俗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综上所述,美声唱法强调共鸣与音质,演唱偏于唱“声”,注重发声的科学性,歌者不易患声带疾病,但由于其来自异域,与本民族的审美观有些差异,因此还不能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是一种高雅和寡的声乐演唱形式,随着我国严肃音乐的推广,现在也逐渐被大家接受和欣赏了。民族唱法讲究吐字清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注重声音的民族特性,嗓音中具有一种符合民族审美习惯的质朴感和亲切感,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演唱方法。通俗唱法注重直与平,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对声音考究偏于“情”与前两种唱法的相似之处在于要求歌者有良好的乐感和表达能力,关于这种唱法有褒贬不一的争论,但作为一种演唱风格,其平易近人的表演方式和强烈的感染力使其成为一种大众喜爱的演唱方法,是一种客观存在,拥有一大批的著名歌手和热爱它的听众。
歌唱时的姿势、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一、歌唱时的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习唱歌的基础,歌唱姿势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歌唱的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歌曲表现等技能技巧。因此,初学唱歌时一定要重视歌唱的姿势。
1、正确的站式歌唱姿势
歌唱者身体自然挺立,两脚稍分开站稳,全身重力均匀分布在脚上。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胸部舒展,小腹稍收。面部表情自然。
2、正确的坐式歌唱姿势
歌唱者上身自然挺立,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自然挺胸。两腿弯曲分开,坐在椅子,臀部向后,稍离椅背,两脚一前一后落地。身体重心于两腿之中。双手自然平放于腿上,面部表情自然。
3、歌唱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耸肩、塌胸、下巴前伸,低头、扬头,歪嘴、眨眼、皱眉或无目的地摇晃,面部表情紧张等不良习惯。
(2)练唱时,不要把手放在耳旁或捂在腹部上,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二、人体的歌唱器官及作用
根据不同的歌唱功能、作用,可以分为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和听觉感觉器官五大部分。
1、呼吸器官
包括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廓、横膈膜及有关的肌肉等 作用:呼吸器官是发声的动力来源,它的作用犹如手风琴的风箱。
2、发声器官
包括喉和声带。喉是由软骨做支架,由关节和韧带做连接,再由肌肉负责运动而组成。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是由左右两片带状体组成,具有坚韧的弹性,并在其表面附有一层弹性粘膜。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日常呼吸时声带分开,发声时声带闭合,这时声带受气息的作用而发声。
作用:发声器官是呼出气流振动发声的发源地,故称为声源器官。它的作用犹如吹奏单簧管时簧片的振动。
3、共鸣器官 包括全部发声系统的腔体,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等。
(1)胸腔共鸣。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部
作用:胸腔发生共鸣作用时,胸部有明显振动感,它能使声音洪亮深厚而有力,产生低音共鸣作用。
(2)口腔共鸣。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
作用:中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口腔系统。口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清晰。口腔是歌唱共鸣的主要器官。
(3)头腔共鸣。包括鼻腔、鼻咽腔和“窦”等。
作用:正确的头腔共鸣发生时,歌唱者头部的振动感。高音共鸣作用发生在头腔,它能使声音明亮、丰富。
在学习歌唱时,要注意三个共鸣声区既要主次分明,又要相互联系,使歌唱的声音统一、和谐。
(4)咬字吐字器官
包括舌、腭、唇、齿等 作用:咬字吐字器官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人的声音通过舌、腭、唇、齿的变化形成语言,同时也起来调节口腔共鸣的作用。
5、听觉感受器官
是人的双耳
作用:听觉感觉器官是辨别音高、音色、音质、音量的器官。
上述五部分器官,在歌唱时,要同时参与活动,并且协调一致,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五者之间的关系是既要协调一致,又要互不干扰、独立自主地发挥本职功能,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优美动人的歌声。
歌唱的呼吸
歌唱艺术可以说就的是运用气息的艺术,初学者必须过好呼吸训练这一关,不会呼吸,等于不会歌唱。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发声的动力,是歌唱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呼吸方法能三种: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和胸腹式呼吸法。下面我们着重学胸腹式呼吸法:
一、胸腹式呼吸法
这是一种运用横膈膜、两肋、小腹联合操作控制呼吸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吸气时扩张两肋骨和下降横膈膜,使胸腔扩大,因此,增大了气息的容量;而呼气时又依靠腹肌的力量产生控制气息的能力,使音域扩展,声区统一。胸腹式呼吸法在近现代中外声乐界普遍采用。
二、呼所时的状态
用口鼻将气息快速吸入,两肋向外扩展,从宽度上增加肺部的气息容量;胸部自然挺起,形成前后方向扩展,从厚度上增加肺部的气息容量。这样便吸入大量的气体,供歌唱时发声使用。歌唱者的两肋和的过种,从后腰部及整个腰部周围有明显扩张,这有将气息同胸腔下部压迫的感觉,这时横膈膜随之下降,胸腔扩大,气息充满肺部。所谓“闻花”的感觉就是吸气要深的一种感觉。此时要注意:
1、吸气时间掌握在开口唱前的一瞬间,就是说气息吸向外呼(唱),两个动作是连续的。过早的吸气会造成闭气,同时也影响歌唱气息的储存。
2、初学唱人,不能只追求气息或强调气息的使用。把气息看得过于神秘,这样会引起气息的僵死,气与声音脱节。
3、吸气时不能耸肩、塌胸,否则会导致吸气浅而少,会造成喉部的紧张,限制气息的流畅,影响歌唱情感的表现。
4、呼气不应有声音。
三、呼气时的状态
两肋要有弹性地保持扩展,使气息经过口鼻呼出。吸进骈,马上开口唱,横膈膜有弹性地将气息向胸腔推进,使胸廓稍有扩起的动作。此时要注意:
1、胸部不能塌下去,以保持气息的流通。
2、注意收腹和两肋的扩展,这是两种对立运动状态,可形成对搞的作用,既推动又控制了气息的流动。
3、气息不要一泄而出。大呼气会造成跑气,漏气,有碍声音的连贯,还会使声音失去了弹性和力度,造成气息的浪费。
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窄和音色的好坏等。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就能做到把气息有控制地、均匀地、平稳地呼出,使声音丰富圆澜、刚柔相济。
呼吸方法及呼吸练习
1、慢吸和快吸
歌唱时的吸气有缓吸和急吸两种情况,初学时,可以体会一下闻花或清晨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间时的感觉。这时的吸气自然、平稳而深入,近于在歌唱时慢吸的要求。还可以体会一下登高或跑步运动后呼吸状态,这时的吸气急促而深入,近于在歌唱时急吸的要求。在歌唱实践中,急吸是经常用得到的。因此,必须在掌握好慢吸的基础上,再掌握好急吸。
2、慢呼和急呼
歌唱时的呼气有慢呼和急呼两种情况,初学时,可以在正确的深吸后,将气息保持瞬间,接着做短促的吹气动作,从中可以体会到呼吸支持点和急呼的感觉。如果在深吸后试着高喊运处的人,又可以体会到有支持点的声音和慢呼的感觉,在歌唱实践中经常要运用慢呼的技能,因此应予更多的锻炼。
1、呼吸练习
(1)慢吸慢呼
要求:无声。吸气像闻花,呼气像打,吸气要慢,呼气要匀。
1、双手放在腰间,像闻花一样吸气,吸气时感觉腰、两肋向外扩张。然后发出“si”音,像气球慢撒气状,但注意气不能僵,要让他缓慢而有控制地呼出。
2、可在前面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吸气后缓缓地吹它。然后再逐渐将蜡烛移运,仍用同样的方法吹它。蜡烛火焰抖动得越均匀,那么证明你的气息力度越均匀。
3、请用一口气读完这一绕口令: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二个枣三个枣四个枣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九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四个枣三个枣二个枣一个枣,一口气说完才算好。
歌唱的共鸣
歌唱的共鸣在声乐教学中是比较抽象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歌唱的发声原理及有呼吸训练等内容来领会其内涵。只有在实践中仔细感觉,认真辨别,才能较好地调节各腔体的共鸣,唱出理想的声音。
(一)歌唱的共鸣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叫“基音”。基音是很轻微的,只有当它在人体的各个共鸣腔得到了共振,才能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基音在共鸣腔内引起共振作用,在声乐上称为“共鸣”。
(二)歌唱时共鸣的作用
歌曲之所以悦耳动听,共鸣器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的共鸣腔一般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大部分。通常又把软腭以上的共鸣合称为上部共鸣,它主要是高音的共鸣区;软腭以下的共鸣腔合称为下部共鸣,它主要是中、低音的共鸣区。
歌唱发声最基本的共鸣器官是喉咽腔。因为它位于喉头上面,离声带最近,声带发出基音后,首先在喉咽腔引起共鸣,然后再进下引起其他共鸣腔的共鸣。对歌唱发声影响最大的共鸣器官是口腔,因为它是声音和气息的主要通道。运用三个共鸣腔时,以口腔共鸣为主。共鸣在歌唱中所使声波振幅增强,音量扩大,音色美化,具有穿透力,声音既丰满圆润又集中明亮,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共鸣是歌唱发声的必需的。
(三)共鸣与声区的关系
有时人在歌唱时只会用口腔共鸣,声音就容易“扁”“白”;有的人在唱高音时只有头腔共鸣,声音就比较“尖刺”或“空”;有的人过分追求胸腔共鸣,高音就上不去等等。因此,为了求得歌唱时低、中、高各声区音色统一,正确合理地调节共鸣是很重要的。
歌曲中的咬字
歌唱艺术是动听的旋律和诗一般语言完美结合,它使音乐浸润着语言,语言溶解着音乐。所以,在我们的歌唱学习和实践中,除了获得良好的发声方法外,还应做到咬字准确、吐字清晰,进而达到字正腔圆的艺术演唱效果。
一、在歌唱时,首先要说好普通话,才能做到歌唱时的咬字吐字清晰、纯正。另外还要练习语言的表达能力,唱出来的歌曲才会情真意切。
二、通俗演唱的咬字
1、口语化的咬字基础
通俗演唱的咬字对于形成演唱风格具有很大影响,它更是决定歌手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通俗演唱的咬字概念必须建立在自然说话基础上,即:口语化基础,不必在意字头字尾的口形如何,也不必在乎字形是否咬正,只要在自然说话的状态下,能够让人听清晰歌词便可,尽量避免多余的口型,夸张的口型。建立口语化的自然咬字概念是通俗演唱的重要基础。
2、不同语言的咬字特征
通俗演唱的咬字不仅要建立口语化基础,还要注意“松弛度”,不要将字头咬得太紧,唇,舌,齿都要相对放松。由于汉语的发声部位多在口腔前半部,又受到“阴阳上下”四声的牵制,在演唱中很容易为了咬正字形而忽略声音的自然和松弛。
在当代流行歌坛,我们接触较多的语言是汉语、英语、粤语、闽南语。在这四种语言中,英语和粤语的咬字方式都比较容易发音,多数母音都能使口腔自然形成圆润状,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而汉语和闽南语相对较差,很多母音容易使声音发扁,不太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
举例:汉语与英语比较
同样一个“ⅰ”母音,汉语的咬字容易使口腔发扁,如“ 气、里、齐”等字,而英文便能自然形成一种 口腔打开的呈现椭圆的状态,如“be、he、me”等词。
“u”母音,汉语的咬字容易将字头挤到嘴唇上而形成噘嘴状态,容易将字咬死,如“姑、苏、鲁”等字。而英文的“u”母音,双唇都比较容易放松,如“good book who ”等单词,不易噘嘴,比较自然。
因此,在通俗演唱训练中,演唱英语歌曲是一种非常好的练习方式,通过英文咬字能够使练习者形成良好的口腔状态。通过长期训练,若能将英文的咬字方式 和发音方法用到中文歌曲的演唱中来,便能将很多闭口音唱得圆润、饱满。所以演唱英文歌曲是通俗演唱训练 的很好的一种手段。在当代乐坛,接触欧美文化较多,经常演唱英文歌曲的歌手,咬字相对比较松弛、自然。如:陶吉,顺子,王力宏等。
在华语乐坛中,除了中文歌曲,粤语和闽南语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粤语歌曲,影响甚广。鉴于其语言的特征,粤语的咬字比较容易形成良好的发声状态,而闽南语则不易发音。
歌唱学习小知识:
1、中声区要扎实稳固,才能扩展音域。
2、自己就是自己,每个人的乐器构造不同,所以不要模仿,唱自己。
3、正确的声乐理念来源于了解自己这件乐器。
4、吸气时学会把胸腔打开,肋张开,打开喉,吸气积极状态。
5、歌唱从强到弱,最后回归到气息上去。
6、一个歌唱者,首先看音乐基本功,再看技术基本功,再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
7、音乐修养问题。①歌唱对音量的误解。②保持本色、不贪婪。③木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不骄、不燥、做自己,做平凡的人。④用眼睛去歌唱。⑤一定要朗诵歌词,韵母归韵尤为重要。
8、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歌曲风格、语言。
9、先进入状态,伴奏再响起来,进入人物歌唱。
10、学歌先读谱子,而不是先听音乐。
11、气不够的时候尽量把肋间肌打开。
12、乐器要站稳,肚脐的位置,与双脚形成三角要有力量。
13、歌唱的四个步骤。吸气---肋间肌打开---声音往气上唱---收声音---吸气„.14、唱完一段学会松弛,舒展开,然后在唱。
15、歌唱是嘴上的动作不一定要夸张,但是鼻子和嘴要打开。
16、朗诵歌词,像说话一样。
17、吸气唤换气的时候就是放松的时候。
18、适当吧韵母拉长。
19、下巴挂着就行了,用上颚。
20、高音前的准备。要有准备。
21、教学中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要找出原因,从侧面的协调,使学生转移注意力,达到目的。如:下巴紧,就强调上颚咬字、用切齿咬字。
22、气息浅的同学,多做跳音练习。
23、声音像流线一样,不要在个别字眼上声音位置变、靠后等等。自己发现自己的咬字。
24、唱高音时,要找到声音的焦点,自己的声音像一条线,小心的穿过针孔,声音的延长就像穿过针孔的线的拉长。
25、教学中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掉学生毛病。
26、起音在丹田。
27、头声很重要。
28、一位著名歌唱家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就在我前方的一个空屋子里。”
29、每个韵母都要唱圆。
30、凡是窝着唱的就朗诵歌词。
31、唱自己的歌、唱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