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模式的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标准模式的教学设计评价量表
标准模式的教学设计评价量表学
科
年级·课题
课时
设计者姓名或编号
所属学校
评
价
项
目
权重
评价指标与分值
得分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1.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内容。1'
2.重点、难点分析准确。0.5'
3.准确分析这些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或教材中的地位。1'
4.准确定位分析本节内容与前后章节的联系。1'
5.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和开发课程资源。1.5'
依据标准
课程标准 教育技术标准
1.准确完整地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6'
2.能够准确地确定现代教育技术标准。包括《学生教育技术标准(CETS·S)》、《教师教育技术标准(CETS·T)》2'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有过程,有方法。1'
2.学生确实能够通过过程获得所列方法。
2'
3.有明确的情感态度指向,有明确的价值判断。2'
4.情感态度的指向、价值判断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5.知识与能力目标与学生的前知识结构相关联并可测量。1'
6.语句描述上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1'
7.目标总体上反映和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2'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初始能力
1.有对学习者共性特征进行描述(一般特征)。2'
2.对学习者前知识结构与现有能力有准确的描述。3'
3.描述的内容与本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1'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1.编号清楚。1'
2.描述明确简洁到位。1'
3.具体描述语句指向清晰、结构完整。4.能完整体现学习目标。1'
1'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或学科发展重要,在知识体系中重要。
3'
2.难点是老师指导、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3'
3.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具体、明确、可操作并确实能够有效解决重点与难点。2'
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
1.环境选择描述准确(教室环境等)。1'
2.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可行。1'
3.学生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内容直接相关并得到检测或落实。2'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
1.知识点编号与学习目标描述与“知识点学习目标”相一致。2'
2.学习目标描述简洁清晰。0.5'
3.媒体类型与媒体要点相一致。0.5'
4.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准确。
2'
5.媒体使用方式恰当。1'
6.通过该媒体的使用确实能够得出相应结论。2'
7.结论与本节学习目标正相关。2'
8.时间设置可行、合理。1'
板书设计
1.思路清晰、简练、实用。0.5' 2.结构完整,并有课题。0.5' 3.突出重点,化解难点。0.5' 4.有辅助板书并整体设计精美。
0.5'
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
1.策略选择恰当,符合学生实际。1'
2.与“过程与方法”相一致、相结合。2'
3.对策略的说明具体明确。1'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设计意图、依据
1.环节名称新颖别致,清楚地指向性质不同的教学过程。2'
2.符合学习规律,具有递进性、层次性等特点。2'
3.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4'
4.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能充分实现本节教学的整体目标,师生的活动指向清晰,结合紧密,与教学目标直接相关或密切相关。4'
5.充分关注学情,在每一环节中每一学生有明确具体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任务。4'
6.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2'
教学流程图
1.图例使用准确。2'
2.能够充分完整体现教学环节。5'
3.整体思路清楚。2'
个性化教学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所做的调整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
1.按照学生水平、学习内容的难度分层布置任务。2' 2.有具体的指导措施或学情关注。2'
3.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有所体现。1'
形成性检测
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检测题的内容
1.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2'
2.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2'
3.重点和难点在检测中有所体现。2'
教学设计编号
评价人签名
总分
第二篇: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教学设计方案评价量表
学
科 设计者姓名 评价项目 选题(5分)
年级·课题 所属学校
得分
中(2~3分)
选题比较能体现技术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一定的价值
中(2~3分)对课程进行概述
中(2~3分)
对学习目标进行了界定,一些目标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级基本合理,分类基本准确,描述语句剧本具有可测量性;能基本结合学科特点,建立情感目标。中(2~3分)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中(15~23分)
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较好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基本符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能基本上做到优化组合,多法配合;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基本流畅,组织基本合理。中(5~7分)
技术运用效果较好,部分环节技术的优势并不明显
差(1分)
选题不能体现技术优势,没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差(1分)
陈述不力,繁琐
差(1分)
学习目标不明确或与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不能适应不同学习者的要求;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不合理,分类不准确,描述语句不具有可测量性;没有结合学科特点,而且没有建立情感目标。差(1分)
信息或表不清楚或缺少许多
差(1~14分)
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不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或多个目标不能落实;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能做到优化组合,多法配合;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不流畅,组织不合理。差(1~4分)
滥用技术,资源和工具的运用不恰当,不能发挥必需的作用
课时
课程概述(5分)
教学目标(15分)评价标准
好(4~5分)
选题适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好(4~5分)简洁、内容丰富,激发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好(4~5分)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
密切结合学科特点,注意情感目标的建立。
学习者特征分析(5分)好(4~5分)
详细列出学生的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信息技术技能等
好(24~30分)
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遵照认知规律选择教学方法,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结构类型与所选择的教学方法配套,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自然流畅,组织合理。好(8~10分)
资源能促进教学;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30分)
资源、工具设计(10分)
形成性测试
(5分)好(4~5分)
形成性测试中,大部分同学反应积极,回答问题踊跃;回答问题正确率高达90%以上;课外作业完成顺利,单元测验合格率在95%以上。
评价(5分)
创新性(10分)
可实施性(5分)
规范性(5分)
中(2~3分)
形成性测试中,一部分同学反应积极并能踊跃回答问题;而且回答问题正确率达75%以上;课外作业能基本完成,单元测试合格率在80%以上。
好(4~5分)中(2~3分)
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有一定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合理的练习,注的练习,比较注重形成性评价,重形成性评价,提供了评价工具;针
提供了一些评价工具;针对不同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的评价结果能提供一些反馈,同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
时还能提出一些矫正教学行为的教学行为的方法。
方法。
好(8~10分)中(5~7分)
教法有一定创新性,能激发学生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既比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体现学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理念、新方生主体地位,又能基本发挥教师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的主导作用;能基本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好(4~5分)中(2~3分)
方案比较简单,对其他教师有参方案简单可实施,对教学环境和技术
考性,但其他教师需要作一些修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
改才能实施
好(4~5分)中(2~3分)
比较规范,缺少一些设计过程,规范,所有环节一致
个别环节上有一些不一致的情况 差(1分)
大部分同学反应不积极,回答问题不踊跃,错误率较高,完成课外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单元测试合格率较低。差(1分)
评价标准不明确,只注重知识的考核,没有提供评价工具;同时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不能提供及时的反馈和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
差(1~4分)
教法上一般,重在知识传授;
很少关注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学习的培养;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方面没有体现。差(1分)
方案对环境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其他教师需要作较大的改动才能实施 差(1分)
格式随意,各环节各自独立,不能体现整体性
评语:
签名:
总得分
第三篇: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
“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试图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设法考察一系列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选择的类型”。教学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总结,改进教学而逐步形成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的指导下,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设计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系统、简明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是一个关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综合体。所谓“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指教育者依据问题解决的思维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哲学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的认识论和矛盾论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哲学理论基础常规教学论也用认识论阐释教学过程,但它过分的强调感性认识的一面,首先注重的是如何在复习、记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抽象的理性思维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力图把“知识量一”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导致学生对对知识的内在本质!形成背景,没有深刻的认识与思考,导致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马列主义认为,科学的认识不只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应是二者相互渗透“人能依据概念范畴原理规律来对客观现实做出理性反映即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就是矛盾,矛盾又表现出“问题”的存在。即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人的脑海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实质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要求掌握知识的矛盾,解决逻辑矛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以马列主义认识论和矛盾论为其依据的。(2)教育心理学基础 认知心理学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把新获得的信息与己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从而构成新的知识体系“认知发现论认为,发现法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即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论认为学生是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己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新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进而形成更为高度分化的认知结构。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里学生动用各科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这也有利于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巩固,更有利于学生对各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不仅关注人的智力发展,更关注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与其它心理学流派不同的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特别注重过程的学习方式和评价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最有用的是学习过程的学习,学习是“形成”。学习者认真参加学习过程,是通过自我创造自我发现和自我评价获得态度、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变化,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更好地生存的公民“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体参与”.建构主义心理学 皮亚杰认为:“真正的知识既不发端于客体,也不发端于主体,而是发端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和活动中。”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而建构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生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地搜索已有的认知结构,为认知结构的转换奠定基础;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将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当原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知识即产生认知冲突时,学生就需借助归纳分析!对比等思维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第四篇: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明确,具体,便于师生操作),2、恰当(符合大纲、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能力、思想等几个方面)。
二、教学方法设计
4、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特点,学生,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恰当(根据实际需要,教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6、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7、教学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根据实际需要有些教学环节 中有小步骤设计。教学环节或小步骤分配合理)。
8、教学程序设计巧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和方法运用上新颖独特,有艺术性)。
四、教材处理设计
9、教学思路清(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10、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11、突出重点(体现在目标制定和教学过程设计之中)。
12、突破难点(体现在教材处理从具体到抽象,化难为易,以简驾繁等方面),13、抓住关键(能找到教材特点及本课的疑点,并恰当处理)。
五、师生活动设计
14、精讲巧练(体现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
15、教为学服务(体现在教师课堂上那股设疑问难,引导点拨, 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6、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展,总结出规律和体会)。
17、学法指导得当(学生课堂上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教师指导有方)。
18、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六种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情感意识、创新意识、效率意识)。
六、板书设计
19、紧扣教材,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20、言简意赅,文图并用,有美感。
21、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七、教案创新与个性特点。
22、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个人诧异和特点,有创新,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教案。
八、书写要求
23、祥略得当。
24、字迹清楚、文通词达。
九、教学思路设计说明。
25、教材分析与处理说明。
26、教学方法设计说明(设计依据和策略等)。
第五篇:教学实施计划评价量表
教学实施计划评价量表
评价 项目 标准1
标准2
标准3
标准4 标准5
得 分
缺乏创造性,标题/年级/学有创造性,能能描述课,科 激发兴趣 但比较模糊
误导 5
----------------(5分)(4~5分)(2~3分)----------
(0~1分)
简洁、内容丰课程
富,激发读者对课程进行陈述不力,繁 进一步阅读的概述 琐
描述 4
----------------兴趣
(2~3分)(1~3分)----------(5分)
(4~5分)
说明技
说明课程
术的应
说明课程如如何促进说明课为什么陈述观点和核用如何陈述 何实现课程教与学水是成功的 心问题 提高课
标准平的质量
(20分)
(1~4分)(1~4分)
(1~4分)(1~
4(1~4
分)
分)
课程关注最少试图描述准课程 的标准,标准确,但标准描述不准确,标准 标准与课不符 8 陈述准确 描述不清楚
----------------合(0~2分)
---------(10分)(6~10分)(3~5分)
部分时间详细说明教师表,缺少一详细
只有总时间,和学生的准备些成分(如
进度表不清楚
进度表 时间、课的开教师时间 5
----------------展时间(4~5等)
(0~1分)----------(5分)分)
(2~3分)列出已有的详细列出所需
资源,缺少资源/硬件/软的资源/硬件
演示工具、资源表不完整
件 和软件及其作
资源作用的----------------用
(0~1分)描述(5分)----------(4~5分)
(2~3分)
清楚说明的需列出部分所教师
信息或表不清 5 能力、时间和需的能力、准备
时间和资源 楚或缺少许多----------------
----------(5分)(4~5分)(2~3分)(0~1分)
列出部分学详细列出学生学生
生所需的能信息或表不清
所需的能力、力、时间和楚或缺少许多
基础 3 时间和资源
----------------资源
(0~1分)----------(5分)(4~5分)
(2~3分)活动不够详教师和学生的细,与课的活动清楚,每计划不太符一个活动所需
合或有限的时间(包括
制,没有印
材料),课的学生活动/过刷材料,活可复制性好,程 动时间不合
作最小的改动
适或没有,就可以复制到(20分)课的复制比----------------------------其它课堂,活
较困难,活-----------------------动与课程标准
动与课程标相符
准不太符合
(11~20分)
(1~10分)提供评价量规,学生学提供评价量规习的测量与
没有评价量和课称评价标概念陈述和
规,或者量规
准,评价量规核心问题相
与课程内容和
符合课程内容关,一些测
学生水平不符----------------
和学生水平。量方法适合
----------
课程内容和(1~5分)
(16~20分)学生水平。资源
评估/ 评价(20分)
(6~15分)
后续活动的创这部分是可选的,在此可详细列出后续活动,也可是一些补新性 救措施。后续活动必须与课程的核心概念相关。(5分)
(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