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力学实验教案
《工程力学》实验教案
李 颖
2005年3月
一、拉伸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万能机的主要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熟悉操作规程和正确使用方法,并注意安全事项。
2、通过实验观察低碳钢、铸铁在拉伸和压缩过程中表现的各种变形规律和破坏现象。分析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s、强度极限b、延伸率和截面的收缩率。二、试件
按GB228—76规定,本实验试件采用圆棒长试件。取d0=10,L=100,如图所示: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液压式万能材料实验机;
2、游标卡尺;
3、划线机(铸铁试件不能使用)。
一、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实验原理及方法 1.屈服极限s的测定
实验时,在向试件连续均匀地加载过程中。当测力的指针出现摆动,自动绘图仪绘出的P—ΔL曲线有锯齿台阶时,说明材料屈服。记录指针摆动时的最小值为屈服载荷Ps,屈服极限ζs计算公式为
sPs/A0
P—ΔL曲线
2、屈服极限s的测定
实验时,试件承受的最大拉力Pb所对应的应力即为强度极限。试件断裂后指针所指示的载荷读数就是最大载荷Pb,强度极限b计算公式为:
bPb/A0
3、延伸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的测定
计算公式分别为:
δ=(L1-L)/L x 100% Ψ=(A0-A1)/A0 x 100% L:标距(本实验L=100)
L1:拉断后的试件标距。将断口密合在一起,用卡尺直接量出。A0:试件原横截面积。
A1:断裂后颈缩处的横截面积,用卡尺直接量出。
(三)实验步骤
1.试件准备:量出试件直径 d0,用划线机划出标距L和量出L;2.按液压万能实验机操作规程1——8条进行;
3.加载实验,加载至试件断裂,记录 Ps 和Pb,并观察屈服现象和颈缩现象; 4.按操作规程10——14进行;
5.将断裂的试件对接在一起,用卡尺测量d1和L1,并记录。
二、扭转实验
一、试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受扭过程中的变形现象;比较它们的破坏特征。
2、验证扭转虎克定律,测定剪切强度极限。
二、设备
1、扭转试验机。2、游标卡尺。3、试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
1、验证扭转时的虎克定律.最大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相对扭转角φ与扭矩T有如下关系.φ=TL0/GIp 式中L0、G、Ip皆为常值,T、Φ为变量;若有一扭矩T则对应一φ值,每增加同样大小的扭矩ΔT,扭转角的增量ΔΦ大致相等,这就验证了虎克定律.2、扭转破坏Tn—Φ曲线.低碳钢
铸铁
低碳钢和铸铁试件受扭直至破坏,它们的T—Φ曲线如图所示.低碳钢有直线段,有明显的屈服阶段,测力指针暂时不动或摆动,而扭转角Φ很快增加.最终破坏时,可看到低碳钢试件的扭转角非常大,沿横截面扭断,而铸铁试件的扭转角很小,沿45°~55°螺旋面扭断。
四、实验步骤
1、用特殊铅笔在低碳钢试件表面划出平行杆轴线的纵向线和左标距内两个截面的圆周线,使成为小矩形格子(已由实验室准备好)。
2、用游标卡尺在试件标距长度内量取直径(方法如拉伸实验)。
3、选择合适的度盘(施加扭矩后,禁止转动量程选择手钮)。
4、把试件先装于固定夹头内,并夹紧。然后移动加载机构,使试件插入主动夹头至适当位置夹紧。此时,主动指针应在零点上。
5、选定主动夹头的转速(一般试件屈服前用36/分,屈后0-360/分),将被动针转至与主动针重合。旋转主动夹头上的刻度环使零点与指针重合。选好扭转方向,打开记录器开关。
6、启动按扭。拧动多圈电位器,使主动夹头至所需转速。这时,可以看到扭转变形随扭矩而不断增加。按Mn加载,并同时测出相应的扭转角。
7、当变形继续增加时,而扭矩不再成正比增加时,标志材料已开始屈服,这时,塑性变形仅在外层发生,扭矩还可以增加。塑性变形将从圆周向中心逐渐扩展,直至截面上各点处的剪应力都一样,这时扭矩称极限扭矩用Mnjx表示,继续扭转试件已毋需增加外力偶矩,直至试件扭断。其剪切流动极限
a
8、铸铁试件
3Mnjx
4Wn先测出试件计算直径,然后把试件装于扭转机上,将主动夹头转速按纽放在0-36/分,加载直至破坏,记下破坏时的扭矩Mnb。其剪切强度极限。
b
Mnb Wn实验三 弯曲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纯弯梁一个截面的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以验证直梁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
2、了解电测法,初步学会电阻应变仪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液压万能实验机; 2.电阻应变仪,预调平衡箱;
三、实验用试件机装置
矩形截面梁试件,材料为A3钢,试件尺寸及实验装置简图简下图:
载荷通过副梁及两个磙子施加到试件上,应变片接线采用多点半桥式接法。R6为温度补偿片,五个工作片的粘贴位置为顶面1。底面
5、中性层3及距中性层h/4处的2、4。
四、实验原理:
1.纯弯曲梁衡截面上应力的测试及应力的分布规律 实验采用等载荷增量法。
当载荷P作用时利用应变仪可测出相应的应变度εds,根据胡克定律ζ实=Eεds,平均可求得个点正应力分布图,可看出纯弯曲梁正应力分规律。
利用理论公式计算正应力ζ理=M/l *Y.其中M=Pa/2,如果ζ理和ζ实的结果基本吻合。即说明理论公式是正确的。2.直梁弯曲时中点挠度测定 实验采用等载荷增量法,在载荷P的作用下从百分表上可直接读出梁中点C处的挠度Yc实,与理论公式Yc=Pa(3L*L-4a*a)/48Ei的计算结果比较,如果基本吻合则说明理论公式式正确的。
五、实验步骤
四、试验步骤
1、调节应变仪
(1)将后面板D1,D2,D3三点联接起来(已接好),旋紧接线柱。把标准电阻接到后面板A、B、C接线柱上,旋紧,半桥测量法,再将后面板上的平衡开关打在平衡位置,即可进行仪器的校准。注意:仪器校准时,后面板的接线板上不能联接任何电阻,否则会影响精度。
(2)开启电源开关。把前面板选择开关旋到“1”,这时指示表显示的数据是电桥不平衡的分量,调节前面板平衡电位器“1”,使指针表显示全为“0”,如果显示数是正的,平衡电位器逆时针方向旋转,显示数是负的,平衡电位器顺时针方向旋转。
(3)仪器的灵敏度调整:仪器平衡到“0”后,将标定开关按入,用幅调电位器调到5000,如果小于5000时,顺时针方向旋转幅调电位器,反之,逆时针旋转,调整好灵敏度,把标定开关按出。
(4)仪器的 K值调整:仪器时按K=2设计的。当使用的应变片K值不为2时,必须在测试前标定。本室使用应变片K=2.2,即用幅调电位器调节为4545。调好后,在实测中,所显示的数据不必再进行K值修正。
2、半桥测量接线。把标准电阻从仪器的A、B、C接线柱拆下来,把主梁各点的应变片依次接到应变仪后面板10点接线板上去,AB接一片测量片,BC接一片温度补偿片。调整应变片所接点的对应平衡电位器,使其平衡。
3、在原始记录上记下所测主梁的截面尺寸(数据已经在梁上标好)。调动实验台蝶形螺母,使杠杆尾端稍翘起。
4、分四次加载。每次加一只砝码(加砝码时要求一手扶砝码托,一手缓慢放砝码,使其不致摆动)。
5、记录荷载P0=200N。记下应变仪显示器的应变量读数C0。以后每增加200N,记一次应变值,并算出读数差C,直到800N为止。
6、一片测量完毕之后,按同样方法测量另一片直到五片全部测完为止。
第二篇:工程力学实验总结
工程力学实验总结
对于标准拉伸试件为测量标距Lo的长度,可选用游标卡尺;为测量标距Lo的总变形在弹性范围内的?长,可选用引伸计;对其加载并测量荷载值,可选用万能试验机。我们接触过的动态试验机有冲击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而后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另一种是高频拉压疲劳试验机。
如果测点处是二向应力状态,则当主应力方向已知时,应选择直角应变花,使丝韧沿主应力方向粘贴,当主应力方向根本无法估计时,应选用等角应变花。
对粘贴后的应变片进行质量检查,要求为:a粘贴位置,方向准确b粘贴缝内无气泡,孔隙c应变计阻值无明显变化d一般测量引出线与构件间的绝缘电阻大于100M欧姆
在对断后的低碳钢进行拉伸试件测定长度时,若断面距最近标距点的距离大于Lo/3,可采用直接测量法;若该距离等于或者小于Lo/3,采用移位法测量。(工程力学实验课本P160);若断口在两段与头部距离小于或者等于2d时,试验无效。
为减小应变片机械滞后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采用高质量的应变计;固化完全;在正式测量前,预先加,卸载3-5次。
对于液压式试验机,测力的方式有压力表测试,摆锤测试,弹簧测试,电子测试。
如果进行高温下的应变测量,多选电阻应变计的基底为金属基,敏感栅的材料为铂钨合金,敏感栅最好为丝绕式。
使用液压摆锤式万能试验机时,确认摆杆是否铅垂有三种方法:a看摆杆标示牌上的刻线与缓冲挡座的指示刻线是否对齐b看水准仪的气泡是否居中c增减摆锤,看力度盘上的指针位置是否变化。
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对对电阻应变测量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a将测量导线捆绑成束b改变应变仪的方向c使用屏蔽电缆线。
金属材料的圆截面拉伸试样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比例试样关系式:Lo=Kd,其中K=5为短比例试样,K=10为长比例试样。Lo为原始标距,d为原始直径。
引伸计是一种测量变形的器具,按其结构原理引伸计可分为机械引伸计,光学引伸计,电学引伸计三大类。
以敏感栅的工艺上考虑,横向效应最大的是丝绕式应变计,疲劳寿命最短的是短接式应变计,横向效应最小的是箔式应变计。
使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时为减少读数误差,常要求所测荷载在满量程的20%-80%之间。应变片粘贴方向不准造成的误差,不仅与角偏差有关,还和预定粘贴方位与该点主应变的夹角有关。
对发动机活塞连杆机构中的连杆,若要测量其材料的持久极限,需选择拉压疲劳试验机。在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实验中,试样破坏后的形式分别为横截面,45°斜截面,45°螺旋断面。
电测法测量应变时,为尽量显示测点的真实应变,在应力集中点应选用小应变计,在测非均质材料的应用大应变计,并且应变计的标距长度至少是直径的4倍。
为减少应变片粘贴不准确带来大测量误差,在测点的主应力方向已知时,选择直角应变花,并沿主应力方向粘贴;在主应力方向未知时,选择等角应变花。
由于应变计敏感栅的横栅部分感受横向应变而对轴向测量值产生的影响称为横向效应,其大小用H表示。
在一钢结构表面某点站贴一枚应变计(另有一枚补偿计)应变计与应变仪间用80米的长导线连接,连接方式为半桥三线接法,若已知应变计与应变仪的灵敏系数均为2.0,导线电阻为0.175Ω/m,应变计电阻为120Ω,测得应变仪读数为。。。
一构件处于平面应力状态,若要测定构件上的某点的主应力,在该点至少站贴2枚应变计。应变片横向效应带来的应变测量误差不仅与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H有关,还与测点的应变状态及应变计的安装方位以及结构材料有关。火车车轴受交变应力的作用,为测定车轴在这种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极限,应选择高频拉压疲劳试验机。
在动态测量中,常采用磁带记录仪作为记录仪器,其最大特点是工作频带宽,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和纤毫处理器或计算机连接。简答:
简述从读书应变中消除应变仪零点漂移的方法:取两个标准精密电阻(120Ω)作为应变计,接在应变仪的一个通道上,调平;在记录各工作通道读数时,同时记录下这一通道的读数,该读数即应变仪的零点漂移,将各通道读数减去零点漂移,即为修正后的各通道的读数应变。一般的塑性材料在压缩时屈服曲线几种可能形式:屈服阶段是水平状;屈服阶段是下降状;屈服阶段是波动状。
应变测量的方法:电测法,光测法,脆性涂层法。工程力学实验基本任务包括:测定材料力学性能,孕育理论和验证理论,实测构件力学行为。我国的标准分:行业和国家标准;国际上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力学量及其测量设备:载荷(测力计,材料试验机)尺寸(量具,光学显微镜)变形(引伸计)应变(电测应变仪与应变计,光测)应力(光测法)位移(引伸计)冲击韧性(疲劳试验机)
力学实验测量对象:实物和试样,试样有:仿实物模型和材料试样。数值修约:P12,P13,P14 利用应变计和引伸计测量线应变时,任何非线性的应变分布均会引入误差,在一定的允许误差下,应力梯度越大,标距需越小,反之可大。
变形计四个基本特征:标距,灵敏度,量程,精确度。
引伸计类型:机械引伸计(杠杆式,表式)光学引伸计(马丁仪)电学引伸计(电容式,电感式,电阻式)
应变计的构造:敏感栅,基底,覆盖层,粘结剂,引出线。(各部分的作用P28)
敏感栅材料的物理特性:灵敏度K越大,电阻率p越大,电阻温度系数小,比例极限高,加工性能好。
按敏感栅材料分:康铜应变计(用于常中温静载及大应变量的测量)镍铬合金应变计(适用于制作测动态应变的和小栅长的应变计)卡玛合金应变计(用于中高温应变测量和传感器的制作)铂钨合金应变计(用于高温应变测量,工作温度可达800-1000度)恒弹合金应变计(用于动态应变测量)
按基底材料分:纸基(用于常温应变测量)胶基(适用的温度范围广)玻璃纤维基(用于中高温度应变测量)金属基(特别适用于较高温度的测量场合)
按敏感栅的长度分:小应变计(L小于2mm,用于应力梯度变化较剧烈的区域)大应变计(L大于30mm,用于非均匀介质标距是直径的4倍)普通应变计(L介于2至30mm之间,用于均匀材料中均匀或变化不剧烈的应变场)
机械滞后:在恒定温度下,对粘贴有应变计的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应变计在相应的两过程中的指示应变关系曲线不重合的现象。减小机械滞后的措施:采用高质量的应变计,固化完全,正式测量前预先加载,卸载3-5次。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应变计在受潮时使绝缘电阻逐渐降低产生漏电,应变计通过电流使自身温度逐渐升高以及热电势等。疲劳寿命:粘贴在构件上的应变计在恒定幅度的交变应力作用下,连续工作直至疲劳损坏的循环次数。
对粘贴后的应变片的质量检查要求:粘贴方位正确;粘贴面内无气泡;应变计电阻值前后无明显变化;一般测量应变计引出线与构件之间的电阻应在100MΩ以上。电阻应变仪的种类:静态电阻应变仪,静动态电阻应变仪,(以测量静态应变为主,能兼做频率在200hz以下的单点动态应变测量)动态电阻应变仪(用于频率在10khz以下的动态应变)超动态电阻应变仪(主要用于爆炸,高速冲击等的瞬态应变测量)。简述低碳钢拉伸试样断面收缩率的测定方法:断面收缩率在标距段的两端及中间截面处沿两相互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各一次,并对每个截面求直径的算术平均值,取三个截面中平均直径的最小值,计算横截面面积..A1为横截面积,断后面积应取试样颈缩截面计算,测量时,将断后的面对接在一起,在颈缩最小处沿两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计算断后面积A1.简述使用液压式材料万能试验机时消除平台自重的方法:开启油泵电机,打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距离(10-20mm);调整平衡铊使摆杆处于铅垂;调整示力度盘指针对零。简述测定金属材料断后伸长率的方法:断后伸长率
Lo为试样的原始标距,取试样的中部作为原始标距段,量出试样原始标距的长度Lo,L1为断后标距,测量方法,将断后的两段紧密的对接在一起,尽量保证两段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内,若断面形成缝隙,则此缝隙也应计入断后标距,测量时,若断面距最近的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Lo/3,则直接测量两标距端点间的距离作为断后标距L1,若断面距最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o/3,则采用移位法测量断后标距。(移位法P160)
简述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接通电源,预热15-30分钟;连接传感器及测量桥路;选择测力单位,调整测力仪初读数为零;调整应变仪的灵敏系数;调整应变仪各通道读数为零;加载测量各通道的应变;实验结束后,卸载,关闭电源,拆除各连接导线,将各仪器恢复原来状态。
简述应变测量中由环境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的综合修正方法:在构件的测点附近,放置一个与构件材料相同但不承受力的物块,按照对测点同样的要求,在该物块上粘贴一枚应变计作为工作片,与该工作片对应的补偿片应和其他测点的补偿片完全相同,把上述应变片接在应变仪的一个通道上,调平;在记录各工作通道读数时,同时记录下这一通道的读数,该读数即由外界环境变化和应变计不稳定引起的零点漂移,将各通道读数减去零点漂移,即为修正后的各通道的读数应变。
常用应变计相关特点:铂钨合金:耐高温,Ks较高,与温度线性关系好,稳定,多用于高温测量。丝绕式:工艺简单,造价低廉,但横向效应大,可用于高温。短接式:横向效应较小,但疲劳寿命短,适用中温。箔式应变计:易于加工,横向效应小,附着性,散热性好,蠕变,机械滞后小,疲劳寿命长,可随意造型,用途广,但不耐高温。广泛应用于中温测量。应变计布置:a单向应力状态点:沿力方向粘贴一枚应变计b二向应力状态点:主应力方向已知时沿主应力方向站贴直角应变花。主应力方向大略知道时粘贴45°应变花,主应力方向完全不知道时粘贴等角应变花。
减小湿度影响的措施:a选用胶基应变计b应变计粘贴后应充分干燥完全固化c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
减小温度影响的措施:a采用桥路补偿法b避免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特别是不均匀的变化c考虑测量导线的温度补偿d测点转换后应待工作片与补偿片温度一致是再测取读数。
液压摆锤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a测量试件直径,估计荷载,选度盘挂摆锤,置缓冲阀于相应位置b试样夹上夹头,启油泵,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距离,调整平衡铊使摆杆处于铅垂,调整示力度盘指针对零,从动针和主动针重合c用工作台的升降电机调整实验空间,装夹试件d将从动针拨回靠拢主动针,若要绘图装上图纸和记录笔e缓慢打开送油阀给试样平稳加载,注意读数取有用的力值。f实验完毕,关送油阀,停油泵,破坏性实验,先取下试样,再开回油阀回油。非破坏性实验,先开回油阀卸载再取下试样,最后使试验机复原。
测量精度要求:消除摆锤以外其他构件重量;使摆锤处于铅垂位置;消除各零件间的摩擦。万能材料试验机力值精度鉴定用具:允许误差为+-0.1%的专用重力砝码,允许误差为+-0.1%的测力杠杆,用相应精度的标准测力计。力值的精确度检验步骤:将测力仪放在万能机上下压头之间并对中做几次预加载;对试验机和测力仪调零,平缓加载;校验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相对变动;校验示值进回程差。
扭转试验机操作步骤:估计实验所需的最大扭矩,转动量程选择手轮,选择合适的度盘;根据试样的头部尺寸选择夹头和衬套的大小;选择相应速度档将调速电位器对零;放好记录笔和记录纸,选择速度,打开记录器开关;按需要按下加载方向按钮;实验结束,立即按下停止开关。
冲击试验机类型:冲击方式(落锤式,摆锤式,回转圆盘式)按试样变形形式分弯曲冲击试验机,拉力冲击试验机,扭转冲击试验机)
长导线对应变测量的影响:输出应变减小;平衡能力降低;温度补偿失效。
第三篇:工程力学实验总结
工程力学实验总结
1.对于标准拉伸试件为测量标距Lo的长度,可选用游标卡尺;为测量标距Lo的总变形在弹性范围内的?长,可选用引伸计;对其加载并测量荷载值,可选用万能试验机。2.我们接触过的动态试验机有冲击试验机和疲劳试验机,而后者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另一种是高频拉压疲劳试验机。
3.如果测点处是二向应力状态,则当主应力方向已知时,应选择直角应变花,使丝韧沿主应力方向粘贴,当主应力方向根本无法估计时,应选用等角应变花。
4.对粘贴后的应变片进行质量检查,要求为:a粘贴位置,方向准确b粘贴缝内无气泡,孔隙c应变计阻值无明显变化d一般测量引出线与构件间的绝缘电阻大于100M欧姆 5.在对断后的低碳钢进行拉伸试件测定长度时,若断面距最近标距点的距离大于Lo/3,可采用直接测量法;若该距离等于或者小于Lo/3,采用移位法测量。(工程力学实验课本P160);若断口在两段与头部距离小于或者等于2d时,试验无效。
6.为减小应变片机械滞后效应,可采取的措施有:采用高质量的应变计;固化完全;在正式测量前,预先加,卸载3-5次。
7.对于液压式试验机,测力的方式有压力表测试,摆锤测试,弹簧测试,电子测试。8.如果进行高温下的应变测量,多选电阻应变计的基底为金属基,敏感栅的材料为铂钨合金,敏感栅最好为丝绕式。
9.使用液压摆锤式万能试验机时,确认摆杆是否铅垂有三种方法:a看摆杆标示牌上的刻线与缓冲挡座的指示刻线是否对齐b看水准仪的气泡是否居中c增减摆锤,看力度盘上的指针位置是否变化。
10.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对对电阻应变测量的影响可采取的措施有:a将测量导线捆绑成束b改变应变仪的方向c使用屏蔽电缆线。
11.金属材料的圆截面拉伸试样分为比例试样和非比例试样。比例试样关系式:Lo=Kd,其中K=5为短比例试样,K=10为长比例试样。Lo为原始标距,d为原始直径。
12.引伸计是一种测量变形的器具,按其结构原理引伸计可分为机械引伸计,光学引伸计,电学引伸计三大类。
13.以敏感栅的工艺上考虑,横向效应最大的是丝绕式应变计,疲劳寿命最短的是短接式应变计,横向效应最小的是箔式应变计。
14.使用液压万能试验机时为减少读数误差,常要求所测荷载在满量程的20%-80%之间。15.应变片粘贴方向不准造成的误差,不仅与角偏差有关,还和预定粘贴方位与该点主应变的夹角有关。
16.对发动机活塞连杆机构中的连杆,若要测量其材料的持久极限,需选择拉压疲劳试验机。17.在铸铁的拉伸,压缩,扭转实验中,试样破坏后的形式分别为横截面,45°斜截面,45°螺旋断面。
18.电测法测量应变时,为尽量显示测点的真实应变,在应力集中点应选用小应变计,在测非均质材料的应用大应变计,并且应变计的标距长度至少是直径的4倍。
19.为减少应变片粘贴不准确带来大测量误差,在测点的主应力方向已知时,选择直角应变花,并沿主应力方向粘贴;在主应力方向未知时,选择等角应变花。
20.由于应变计敏感栅的横栅部分感受横向应变而对轴向测量值产生的影响称为横向效应,其大小用H表示。
21.在一钢结构表面某点站贴一枚应变计(另有一枚补偿计)应变计与应变仪间用80米的长导线连接,连接方式为半桥三线接法,若已知应变计与应变仪的灵敏系数均为2.0,导线电阻为0.175Ω/m,应变计电阻为120Ω,测得应变仪读数为。。。
22.一构件处于平面应力状态,若要测定构件上的某点的主应力,在该点至少站贴2枚应变计。
23.应变片横向效应带来的应变测量误差不仅与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H有关,还与测点的应变状态及应变计的安装方位以及结构材料有关。
24.火车车轴受交变应力的作用,为测定车轴在这种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极限,应选择高频拉压疲劳试验机。
25.在动态测量中,常采用磁带记录仪作为记录仪器,其最大特点是工作频带宽,信息可以长期保存,便于和纤毫处理器或计算机连接。26.简答:
简述从读书应变中消除应变仪零点漂移的方法:取两个标准精密电阻(120Ω)作为应变计,接在应变仪的一个通道上,调平;在记录各工作通道读数时,同时记录下这一通道的读数,该读数即应变仪的零点漂移,将各通道读数减去零点漂移,即为修正后的各通道的读数应变。
27.一般的塑性材料在压缩时屈服曲线几种可能形式:屈服阶段是水平状;屈服阶段是下降状;屈服阶段是波动状。
28.应变测量的方法:电测法,光测法,脆性涂层法。
29.工程力学实验基本任务包括:测定材料力学性能,孕育理论和验证理论,实测构件力学行为。
30.我国的标准分:行业和国家标准;国际上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31.力学量及其测量设备:载荷(测力计,材料试验机)尺寸(量具,光学显微镜)变形(引伸计)应变(电测应变仪与应变计,光测)应力(光测法)位移(引伸计)冲击韧性(疲劳试验机)
32.力学实验测量对象:实物和试样,试样有:仿实物模型和材料试样。33.数值修约:P12,P13,P14
34.利用应变计和引伸计测量线应变时,任何非线性的应变分布均会引入误差,在一定的允许误差下,应力梯度越大,标距需越小,反之可大。35.变形计四个基本特征:标距,灵敏度,量程,精确度。
36.引伸计类型:机械引伸计(杠杆式,表式)光学引伸计(马丁仪)电学引伸计(电容式,电感式,电阻式)
37.应变计的构造:敏感栅,基底,覆盖层,粘结剂,引出线。(各部分的作用P28)
38.敏感栅材料的物理特性:灵敏度K越大,电阻率p越大,电阻温度系数小,比例极限高,加工性能好。39.按敏感栅材料分:康铜应变计(用于常中温静载及大应变量的测量)镍铬合金应变计(适用于制作测动态应变的和小栅长的应变计)卡玛合金应变计(用于中高温应变测量和传感器的制作)铂钨合金应变计(用于高温应变测量,工作温度可达800-1000度)恒弹合金应变计(用于动态应变测量)
40.按基底材料分:纸基(用于常温应变测量)胶基(适用的温度范围广)玻璃纤维基(用于中高温度应变测量)金属基(特别适用于较高温度的测量场合)
41.按敏感栅的长度分:小应变计(L小于2mm,用于应力梯度变化较剧烈的区域)大应变计(L大于30mm,用于非均匀介质标距是直径的4倍)普通应变计(L介于2至30mm之间,用于均匀材料中均匀或变化不剧烈的应变场)
42.机械滞后:在恒定温度下,对粘贴有应变计的构件进行加载和卸载,应变计在相应的两过程中的指示应变关系曲线不重合的现象。
43.减小机械滞后的措施:采用高质量的应变计,固化完全,正式测量前预先加载,卸载3-5次。44.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应变计在受潮时使绝缘电阻逐渐降低产生漏电,应变计通过电流使自身温度逐渐升高以及热电势等。
45.疲劳寿命:粘贴在构件上的应变计在恒定幅度的交变应力作用下,连续工作直至疲劳损坏的循环次数。
46.对粘贴后的应变片的质量检查要求:粘贴方位正确;粘贴面内无气泡;应变计电阻值前后无明显变化;一般测量应变计引出线与构件之间的电阻应在100MΩ以上。47.电阻应变仪的种类:静态电阻应变仪,静动态电阻应变仪,(以测量静态应变为主,能兼做频率在200hz以下的单点动态应变测量)动态电阻应变仪(用于频率在10khz以下的动态应变)超动态电阻应变仪(主要用于爆炸,高速冲击等的瞬态应变测量)。
48.简述低碳钢拉伸试样断面收缩率的测定方法:断面收缩率
在标距段的两端及中间截面处沿两相互垂直方向测量直径各一次,并对每个截面求直径的算术平均值,取三个截面中平均直径的最小值,计算横截面面积..A1为横截面积,断后面积应取试样颈缩截面计算,测量时,将断后的面对接在一起,在颈缩最小处沿两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计算断后面积A1.49.简述使用液压式材料万能试验机时消除平台自重的方法:开启油泵电机,打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距离(10-20mm);调整平衡铊使摆杆处于铅垂;调整示力度盘指针对零。
50.简述测定金属材料断后伸长率的方法:断后伸长率
Lo为试样的原始标距,取试样的中部作为原始标距段,量出试样原始标距的长度Lo,L1为断后标距,测量方法,将断后的两段紧密的对接在一起,尽量保证两段轴线位于同一直线内,若断面形成缝隙,则此缝隙也应计入断后标距,测量时,若断面距最近的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Lo/3,则直接测量两标距端点间的距离作为断后标距L1,若断面距最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Lo/3,则采用移位法测量断后标距。(移位法P160)
51.简述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接通电源,预热15-30分钟;连接传感器及测量桥路;选择测力单位,调整测力仪初读数为零;调整应变仪的灵敏系数;调整应变仪各通道读数为零;加载测量各通道的应变;实验结束后,卸载,关闭电源,拆除各连接导线,将各仪器恢复原来状态。
52.简述应变测量中由环境变化引起的零点漂移的综合修正方法:在构件的测点附近,放置一个与构件材料相同但不承受力的物块,按照对测点同样的要求,在该物块上粘贴一枚应变计作为工作片,与该工作片对应的补偿片应和其他测点的补偿片完全相同,把上述应变片接在应变仪的一个通道上,调平;在记录各工作通道读数时,同时记录下这一通道的读数,该读数即由外界环境变化和应变计不稳定引起的零点漂移,将各通道读数减去零点漂移,即为修正后的各通道的读数应变。
53.常用应变计相关特点:铂钨合金:耐高温,Ks较高,与温度线性关系好,稳定,多用于高温测量。丝绕式:工艺简单,造价低廉,但横向效应大,可用于高温。短接式:横向效应较小,但疲劳寿命短,适用中温。箔式应变计:易于加工,横向效应小,附着性,散热性好,蠕变,机械滞后小,疲劳寿命长,可随意造型,用途广,但不耐高温。广泛应用于中温测量。
54.应变计布置:a单向应力状态点:沿力方向粘贴一枚应变计b二向应力状态点:主应力方向已知时沿主应力方向站贴直角应变花。主应力方向大略知道时粘贴45°应变花,主应力方向完全不知道时粘贴等角应变花。
55.减小湿度影响的措施:a选用胶基应变计b应变计粘贴后应充分干燥完全固化c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
56.减小温度影响的措施:a采用桥路补偿法b避免环境温度的剧烈变化特别是不均匀的变化c考虑测量导线的温度补偿d测点转换后应待工作片与补偿片温度一致是再测取读数。
57.液压摆锤式万能材料试验机操作规程;a测量试件直径,估计荷载,选度盘挂摆锤,置缓冲阀于相应位置b试样夹上夹头,启油泵,开送油阀,使活塞上升一段距离,调整平衡铊使摆杆处于铅垂,调整示力度盘指针对零,从动针和主动针重合c用工作台的升降电机调整实验空间,装夹试件d将从动针拨回靠拢主动针,若要绘图装上图纸和记录笔e缓慢打开送油阀给试样平稳加载,注意读数取有用的力值。f实验完毕,关送油阀,停油泵,破坏性实验,先取下试样,再开回油阀回油。非破坏性实验,先开回油阀卸载再取下试样,最后使试验机复原。
58.测量精度要求:消除摆锤以外其他构件重量;使摆锤处于铅垂位置;消除各零件间的摩擦。
59.万能材料试验机力值精度鉴定用具:允许误差为+-0.1%的专用重力砝码,允许误差为+-0.1%的测力杠杆,用相应精度的标准测力计。
60.力值的精确度检验步骤:将测力仪放在万能机上下压头之间并对中做几次预加载;对试验机和测力仪调零,平缓加载;校验示值相对误差和示值相对变动;校验示值进回程差。61.扭转试验机操作步骤:估计实验所需的最大扭矩,转动量程选择手轮,选择合适的度盘;根据试样的头部尺寸选择夹头和衬套的大小;选择相应速度档将调速电位器对零;放好记录笔和记录纸,选择速度,打开记录器开关;按需要按下加载方向按钮;实验结束,立即按下停止开关。
62.冲击试验机类型:冲击方式(落锤式,摆锤式,回转圆盘式)按试样变形形式分弯曲冲击试验机,拉力冲击试验机,扭转冲击试验机)
63.长导线对应变测量的影响:输出应变减小;平衡能力降低;温度补偿失效。
64.应变计粘贴程序:检查分选应变计;构件表面处理;粘贴和固化应变计;焊接引出线;应变计防护;粘贴质量检查。
第四篇: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教案
开课单位:航海学院专
业:轮机工程授课对象:轮机工程本科主讲教师:张敏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必修课。1.1 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体问题,初步学会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 题培养学生解决工程计算中有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实验能力,为工程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1.2 要求
1.2.1 理论知识方面
(1)能正确地选取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比较完整地理解力、力矩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和性 质,能熟练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
(2)掌握运用各类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求解单个物体及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的知识;(3)掌握分析杆件内力并做相应内力图的基本知识;
(4)掌握分析杆件的应力、应变,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的基本知识;
(5)对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有一定认识,并能进行组合变形下杆件强度计算;(6)初步学会分析简单压杆的临界载荷,并进行压杆稳定性的校核; 1.2.2 能力、技能方面
(1)具有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提出理论力学问题并进行分析的初步能力;(2)初步具备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计算及构件设计的能力;(3)初步具备合理选材及对常用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的能力。2 教材及参考书目 2.1 教材
(1)西南交通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编,工程力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范钦珊主编,《工程力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2 参考书目
(1)范钦珊主编,《工程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王振发主编,《工程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上海化工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编,工程力学》 上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周松鹤,徐烈煊编,《工程力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习题
习题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习题巩固讲授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 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课后习题量较大,在讲授完每次内容后,均安排有一 定数量的习题、思考题,作业每周收一次。4 实验环节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实验方法,能独立进行 操作,正确地处理实验结果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学内容
(一)静力学部分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第三章 力矩、平面力偶系 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第五章 摩擦
受力图
2第六章 空间力系和重心
(二)材料力学部分 第一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二章 剪切 第三章 扭转 第四章 弯曲内力 第五章 弯曲应力 第六章 弯曲变形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第八章 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 第九章 压杆的稳定性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
2、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学,以“少而精”为原则,精讲多练;
3、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增加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习方法提示:
1、提前预习,以提高听课效率;
2、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3、课后认真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4、独立按时地完成课后作业,以便掌握课程学习的实际情况。
成绩评定方法:
1、平时(包括考勤、作业、课堂提问)成绩占 30%;如作业缺三次,平时成绩扣一半;如 缺五次,没有平时成绩;
2、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考核方式: 闭卷。
(一)静力学部分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掌握力和刚体的概念及静力学公理;
3、掌握约束及约束反力的基本知识;
4、初步掌握物体及简单物系的受力分析,合理选择分离体并画出受力图。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4 学时,安排 2 个教案。【教案 JA1-1】
受力图
3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静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重点介绍力与刚体的概念以及静力 学公理。
2、教学方法
从本课程能解决的问题着手介绍本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如何学好本课程,然后 介绍力和刚体的基本概念,重点介绍静力学公理。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强调本课程的特点,着重强调学好本课程必须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同时说明只要努 力一定能学好本课程。【教案 JA1-2】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常见的约束类型与约束反力特性,对物体和简单物系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2、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柔索、光滑面、铰链、固定铰支、活动铰支、固定端约束,并按照选定研究对 象、画分离体、画受力图的过程依次介绍,这是整个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需要讲解大量的 例题。
3、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介绍约束类型和受力图时结合常见的例子,可利用图片予以形象地说明。
4、注意事项
必须向学生强调画分离体和受力图是进行力学分析的起始和关键,非常重要。另外,需 要强调二力杆的判断一定准确,物系内力在画整体受力图时不需要画。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方法和解析方法;
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解及应用。
二、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以及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求解。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2 学时,安排 1 个教案。【教案 JA2-1】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工程中的平面汇交力系问题,包括其合成的几何法及几何条件,解析法及平衡 方程的求解。
2、教学方法
从简单的工程实际中的平面汇交问题介绍平面汇交力系的概念,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法 及几何条件,重点介绍解析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对比几何法和解析法。
4、注意事项
需要理解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和解析条件。
4第三章 力矩
一、教学要求
平面力偶系
1、理解力矩、力偶的概念、力偶的三要素及力偶的等效定理;
2、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求解。
二、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求解。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2 学时,安排 1 个教案。【教案 JA3-1】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力矩、力偶的概念、力偶的三要素及力偶的等效定理,重点介绍平面力偶系的 合成与平衡方程求解。
2、教学方法
从扳手转动螺母开始介绍力矩,从拧水龙头介绍力偶的概念及力偶的性质,然后根据力 偶的性质说明平面力偶系如何合成,从而引入平面力偶系的平衡问题。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
4、注意事项
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也不能用一个力与之平衡。第四章平面一般力系
一、教学要求
1、理解力线的平移定理,掌握平面任意力系向其作用面内任一点的简化方法;
2、理解平面力系的主矢与主矩的概念;
3、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
4、了解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5、初步掌握简单物系的平衡问题。
二、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以及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求解。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5 学时,安排 3 个教案。【教案 JA4-1】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力线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及简化结果分析、合力矩定理。
2、教学方法
先介绍工程实际中的平面一般力系问题,然后提出如何解决,引入力线平移定理进而介 绍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并就简化结果进行分析,同时介绍合力矩定理。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力线平移定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基础,一定要把握,对力系的简化结果一定要清楚。【教案 JA4-2】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及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52、教学方法
从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入手介绍其平衡方程的基本形式及二力矩式和三力矩式,然 后介绍一种特例,平面平行力系。本讲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
4、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平面一般力系二力矩和三力矩方程的三个方程独立的条件。【教案 JA4-3】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2、教学方法
从独立平衡方程的数目及待求解的未知数个数入手介绍静定问题及静不定问题的概念。然后介绍静定的物体系统及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
4、注意事项
要学会判断问题的性质,了解简单物系平衡问题的解法。第五章 摩擦
一、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滑动摩擦的基本知识;
2、初步掌握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求解;
3、理解摩擦角的概念及自锁现象。
二、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求解及自锁现象。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4 学时,安排 2 个教案。【教案 JA5-1】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滑动摩擦的基本知识及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求解。
2、教学方法
从工程实际中的摩擦问题入手介绍静滑动摩擦和动滑动摩擦的概念。然后介绍考虑摩擦 时的平衡问题求解。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
4、注意事项
在求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时必须正确地判断摩擦的性质及摩擦力的方向。【教案 JA5-2】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摩擦角的概念与自锁现象。
2、教学方法
首先引入摩擦角的概念,然后介绍一种自锁现象,分析自锁条件。并结合例题分析如何 利用自锁和防止自锁的发生。
3、教学手段
6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
4、注意事项
对自锁发生的条件要有一定的认识,并在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或避免。第六章 空间力系 重心
一、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投影的基本知识;
2、理解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3、了解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求解;
4、了解重心的概念和重心的求法。
二、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介绍力在空间坐标轴上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3 学时,安排 2 个教案。【教案 JA6-1】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力在空间坐标轴上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对轴之矩的概念。
2、教学方法
从工程实际中的空间问题入手,介绍力在空间坐标轴上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对轴 之矩的概念。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举例说明。
4、注意事项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选用一次投影法还是两次投影法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 定。力与轴共面时力对轴之矩为零。【教案 JA6-2】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及重心的概念。
2、教学方法
从力作用的外效应入手,介绍空间力系平衡的条件,引入平衡方程,然后举例说明求 解过程。简单介绍重心的概念及求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重点是了解基本结论。在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将空间力系平衡问题转化为在三个坐标平面内的平面力系问题来求解。
(二)材料力学部分
第一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一、教学要求
1、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时内力的分析方法及横截面上应力分析方法;
2、初步掌握杆件在拉压时变形的基本知识;
3、了解常见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74、掌握杆件在轴向拉压时的强度计算。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杆件在轴向拉压时的内力及应力分析方法、变形及强度计算。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8 学时,安排 4 个教案。【教案 JA1-1】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材料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和理想模型,然后介绍杆件轴向拉压时的 内力分析方法。
2、教学方法
比较静力学研究内容介绍材料力学的研究内容,然后介绍最简单的轴向拉压问题及其 内力的分析方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材料力学中认为材料是可变形固体,内力是物体内部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间相互作用 的力,而理论力学中认为材料是刚体,物系的内力是指物系中各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JA1-2】
1、教学内容
本讲介绍等直杆轴向拉压时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应力,介绍低碳钢和铸铁在拉压时的力 学性能,并介绍实验测定方法。
2、教学方法
利用纤维模型说明等直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分布规律,并进一步介绍斜截面上的应力分 布规律,然后介绍材料在轴向拉压时的变形实验及基本概念。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简单绘制低碳钢的抗拉曲线。
4、注意事项
为低碳钢、铸铁拉压实验做理论准备。【教案 JA1-3】
1、教学内容
低碳钢及铸铁拉伸和压缩实验。
2、教学方法
分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3、教学手段
由实验指导教师负责完成。
4、注意事项
强调对数据和图形的分析。【教案 JA1-4】
1、教学内容
介绍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和应力集中的。
2、教学方法
回顾低碳钢和铸铁的拉压实验,引入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的概念,然后介绍安全系数 的选取方法,进而介绍轴向拉压时的强度条件,并举例说明可解决的三类问题,即强度校核、选择截面、确定许用载荷。最后简单介绍应力集中的概念、危害及利用。
8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强度计算的基本步骤:外力分析、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第二章 剪切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剪切和挤压的基本概念;
2、初步掌握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的基本知识。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2 学时,安排 1 个教案。【教案 JA2-1】
1、教学内容
介绍剪切和挤压的基本概念和强度计算。
2、教学方法
从常见的剪切构件入手,介绍剪切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剪切强度和挤压强度的计算 方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必须清楚判断剪切面和挤压面。第三章 扭转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之间的关系;
2、初步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内力分析方法,画扭矩图;
3、了解薄壁圆筒扭转的特点,理解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
4、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圆轴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圆轴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4 学时,安排 2 个教案。【教案 JA3-1】
1、教学内容
介绍扭转的基本概念及扭转时的内力分析方法,需要对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之间的关 系予以说明,然后介绍薄壁圆筒的扭转(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定理及剪切虎克定律。
2、教学方法
从常见的扭转构件入手,介绍扭转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然后介绍扭转时内力分析 过程及如何画扭矩图,最后介绍薄壁圆筒的扭转,引入纯剪切的基本概念及切应力互等定理 和剪切虎克定律。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94、注意事项
确定功率、转速和外力偶矩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各自量纲。【教案 JA3-2】
1、教学内容
介绍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然后介绍圆轴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方法。
2、教学方法
从圆轴扭转的变形几何关系、应力应变关系及静力学关系推导应力应变公式,然后举 例介绍圆轴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方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本章的应力、应变公式及强度、刚度条件只适用于圆轴的扭转,对非圆轴的扭转不适 用。
第四章 弯曲内力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弯曲的基本概念,初步掌握如何将构件简化成计算简图;
2、掌握剪力、弯矩的计算方法,学会正确判断剪力和弯矩的正负;
3、掌握如何建立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4、了解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梁弯曲时的内力分析,如何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6 学时,安排 3 个教案。【教案 JA4-1】
1、教学内容
介绍梁平面弯曲的基本概念及弯曲时的剪力和弯矩的计算方法。梁的弯曲分析首先需要 进行三方面的简化,然后确定梁的内力。剪力与弯矩的正负判断是本讲的难点内容。
2、教学方法
首先介绍一些弯曲构件,然后分析弯曲的特点,引出梁弯曲的概念,进而分析如何将 实际构件简化成一个计算简图,包括几何形状、载荷、支座的简化,并介绍梁的三种基本形 式。最后重点讨论如何计算梁弯曲时的内力。对于剪力和弯矩正负可总结出口诀。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剪力和弯矩的符号一定要正确地判断。【教案 JA4-2】
1、教学内容
介绍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画法。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弯曲问 题的基础内容,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方法
从梁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简单受力状态开始分析,然后介绍复杂的载荷作用时剪力图和 弯矩图的画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强调本讲内容的重要性。【教案 JA4-3】
1、教学内容
介绍刚架内力图的画法,然后介绍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应用 结论,学会用这些结论判断剪力图和弯矩图是否正确,并在不用列简单梁的内力方程的情况 下更加简捷地画出梁的内力图。
2、教学方法
介绍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需避免过多介绍理论证明,介绍一个典型 的例题予以说明即可,重点是介绍结论的运用。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强调了解剪力、弯矩和分布载荷集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快速地画弯曲内力图。第五章 弯曲应力
一、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梁弯曲时正应力的计算方法;
2、掌握简单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包括校核强度、设计许用载荷、设计截面尺寸三类问题;
3、了解提高梁抗弯能力的措施;
4、了解抗弯实验的基本过程。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梁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方法和强度计算问题。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6 学时,安排 3 个教案。【教案 JA5-1】
1、教学内容
介绍梁纯弯曲正应力的计算方法,然后介绍计算公式中惯性矩的计算方法。
2、教学方法
理论推导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引出惯性矩的概念,然后介绍惯性 矩的计算方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纯弯曲时推导出来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可推广至非纯弯曲状态,但是梁的跨高比必须大 于 5,变截面梁也可近似应用。其它情况需具体分析。【教案 JA5-2】
1、教学内容
介绍梁弯曲时的强度计算的三类问题,并就分析如何提高梁的抗弯强度。
2、教学方法
对三类问题分别举例介绍,并就正应力计算公式说明如何提高梁的抗弯强度。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114、注意事项
对于拉压强度不等的材料构成的梁弯曲时一定要注意,典型的是铸铁。【教案 JA5-3】
1、教学内容
梁的弯曲实验
2、教学方法
实验环节
3、教学手段
由实验指导教师安排
4、注意事项
分组进行 第六章 弯曲变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梁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2、初步掌握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3、掌握简单梁的刚度校核方法;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及梁的刚度校核。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2 学时,安排 1 个教案。【教案 JA6-1】
1、教学内容
介绍梁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的过程及梁的刚度校核。
2、教学方法
重点讲解叠加法求梁的变形,举例介绍为主,然后介绍梁的刚度校核,也是举例介绍 计算过程为主。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积分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运用数学方法求得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但过程烦琐。叠加法虽然只能求特定截面上的挠度和转角,但比较方便。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重点掌握平面应力状态的基本知识;
2、初步了解材料破坏的基本形式;
3、了解常用的强度理论内容及其适用范围。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4 学时,安排 2 个教案。【教案 JA7-1】
1、教学内容
2介绍应力状态的概念,重点介绍平面应力状态的基本知识。
2、教学方法
先回顾拉压试件的破坏形式,然后介绍应力状态的概念、研究方法,然后介绍平面应 力状态的基本知识。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关于平面应力状态的基本结论要清楚。【教案 JA7-2】
1、教学内容
介绍材料破坏的基本形式。介绍强度理论的概念,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如何选择和应用。
2、教学方法
从材料的破坏形式入手介绍针对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强度理论及其选择和应用。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重点需要清楚如何选择和应用强度理论。第八章 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弯曲与拉伸(压缩)的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方法;
2、了解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方法;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应用叠加原理解决简单的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问题。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4 学时,安排 2 个教案。【教案 JA8-1】
1、教学内容
介绍组合变形的基本概念,强度计算的基本过程,弯曲与拉伸(压缩)的组合变形的强 度问题计算的基本知识。
2、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弯曲与拉伸(压缩)组合变形的特点,举例介绍具体的计算过程。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要掌握横截面上正应力如何叠加,并正确判断危险点,尤其是在材料抗拉和抗压性能 不同时,需要同时校核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教案 JA8-2】
1、教学内容
介绍弯扭组合强度计算的基本知识。
2、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弯曲与扭转组合变形的特点,举例介绍具体的计算过程。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134、注意事项
这是本章的难点,尤其需要注意弯矩的合成。第九章 压杆的稳定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压杆稳定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方法和应用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应力;
3、了解中小柔度杆临界应力的计算方法;
4、掌握压杆稳定计算方法及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二、本章重点
本章讲授的重点是计算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和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计算。
三、学时和教案安排
本章讲授 4 学时,安排 2 个教案。【教案 JA9-1】
1、教学内容
介绍压杆稳定的概念及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方法,介绍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及中小柔 度杆的临界应力。
2、教学方法
从介绍失稳现象开始,介绍临界力的概念及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方法,然后介绍欧 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然后介绍中小柔度杆的临界应力计算方法。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理解失稳与压缩破坏的本质不同。注意确定适当的长度系数,注意判断失稳平面。【教案 JA9-2】
1、教学内容
介绍压杆稳定的计算方法及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2、教学方法
先介绍压杆截面选择和压杆稳定性的校核,然后介绍如何提高压杆稳定性。
3、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4、注意事项
先计算压杆的柔度,然后根据柔度 选择计算临界力的公式。
第五篇:工程力学教案
《工程力学》主要讲授静力学的基本内容和轴向拉压、扭转、弯曲、应力状态理论、强度理论、压杆稳定、组合变形等主要内容,该课程是电气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掌握本专业技术所必备的理论基础。以下是工程力学教案,欢迎阅读。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掌握力系的简化与平衡的基本理论,构筑作为工程技术根基的知识结构;通过揭示杆件强度、刚度等知识发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发挥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工程对象中力、力矩、力偶等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力的投影、力对点之矩。
2.掌握约束的概念和各种常见约束力的性质;能熟练地画出单个刚体及刚体系的受力图。
3.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简化方法和简化结果;掌握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能熟练地计算各类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4.掌握各种类型力系的平衡条件;能熟练利用平衡方程求解单个刚体和刚体系的平衡问题。
5.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6.掌握截面法;熟练运用截面法求解杆件(一维杆件)各种变形的内力(轴力、扭矩、剪力和弯矩)及内力方程;掌握弯曲时的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熟练绘制内力图。
7.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的应力计算;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的计算。
8.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计算。
9.掌握剪切和挤压(工程)实用计算。
10.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切应力与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11.掌握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弯曲正应力公式;熟练进行弯曲强度计算;掌握杆件的斜弯曲、弯拉(压)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12.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和积分法,了解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绘制物体受力分析图;
2.力线平移定理及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轴向拉压的强度条件、静定桁架节点位移计算;
4.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与相对扭转角及扭转的强度和刚度条件;
5.平面对称弯曲的内力图及利用载荷集度、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的微分关系、积分关系和突变关系绘制梁的内力图;
6.平面对称弯曲梁的弯曲正应力及梁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
教学难点:
1.平面力系物系平衡问题的解法;
2.简单桁架的内力计算及静定桁架节点位移计算;
3.平面对称弯曲的内力图及利用载荷集度、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的微分关系、积分关系和突变关系绘制梁的内力图;
4.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4学时)
1.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公理
2.约束和约束力
3.受力图
第二部分 汇交力系(1学时)
1.汇交力系的合成2.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第三部分 力偶系(1学时)
1.力对点之矩矢
2.力对轴之矩
3.力偶矩矢
4.力偶等效条件和性质
5.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第四部分平面任意力系(8学时)
1.力的平移
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
3.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
4.刚体系的平衡
5.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第五部分 绪论(2学时)
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
2.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3.外力与内力
4.正应力与切应力
5.正应变与切应变
第六部分 轴向拉伸与压缩(含实验共10学时)
1.基本概念
2.轴力与轴力图
3.拉压杆的应力与圣维南原理
4.材料在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应力集中概念
6.失效、许用应力与强度条件
7.胡克定律与拉压杆的变形
8.简单拉压静不定问题
9.连接部分的强度计算
第七部分 扭转(6学时)
1.基本概念
2.动力传递与扭矩
3.切应力互等定理与剪切胡克定律
4.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应力
5.极惯性矩与抗扭截面系数
6.圆轴扭转破坏与强度条件
7.圆轴扭转变形与刚度条件
第八部分 弯曲内力(2学时)
1.基本概念
2.梁的计算简图
3.剪力与弯矩
4.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5.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第九部分 弯曲应力(6学时)
1.基本概念
2.平面对称弯曲正应力
3.惯性矩与平行移轴定理
4.平面对称弯曲矩形截面切应力
5.梁的强度条件
6.梁的合理强度设计
7.双对称截面梁的非对称弯曲
8.弯拉(压)组合第十部分 弯曲变形(含实验共6学时)
1.工程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2.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3.用积分法、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4.简单超静定梁
5.梁的刚度条件和合理刚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