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篇一:《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语文第十一册第18课《第一场雪》第二课时
课 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行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瑞雪图、录音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自学生疑
1、同学们,喜欢谜语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没有谜语,想不想听? 没枝没叶没人栽,一夜北风银开花。花儿随风漫天舞,天地山河全变白。谜底是什么?(雪花)
2、你们喜欢雪花吗?为什么?
3、小结:雪,晶莹、美丽、纯洁、可爱,她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欢乐,给诗人无尽的遐想,给农民带来播种的喜悦和丰收的希望。今天的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竣青笔下的《第一场雪》。
二、设问导读,探究质疑
1、首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叙写这场学雪的?(按照时间顺叙下雪前的天气变化、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和作者的联想。)
三、点拨导思,合作释疑
1、精读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有感情的读出来。(生有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
2、请学生轻声的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雪下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体会到的?找出重点词语。给大家一个提示:请你从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想一想,再谈一谈。
3、生讨论、交流回答思考题(下得大、下得猛。视觉:鹅毛般的雪花、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听觉: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4、小结:作者从白天写到夜晚,白天写见到的大雪纷飞的景象,是视觉描写,正面写雪大,夜晚写听到雪花飘落声和积雪压断枯枝声,是听觉描写,侧面写雪大这样写得生动形象,有声有色。我们要把这种方法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5、这场大雪是怎样来临的?请同学们朗读1、2自然段,找出描写天气的有关词语,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天气的变化的? 生讨论结果:
清早 气温骤然便冷 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中午 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 呼呼地刮
黄昏 就下起雪来
师小结: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抓住天气变化的特点,从气温下降之快,阴云的颜色之,寒风的声响之大以及雪花的形态等方面来描绘,叙述出下雪前的天气的变化,暗示第一场雪是一场及时的雪。那么这场及时的大雪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景色呢?(6、用你的激情朗读4自然段,领略雪后的美景把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
(荷!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的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红。)
7、鹅毛大雪飞降,万物披上银妆,寂静的山村在冬夜沉沉地睡着,她哪里知道当清晨的阳光唤醒她时,展现她面前的将是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卷。请同学用赞美的感情读出你的惊喜、读出你的喜悦、读出雪美。
8、雪景真美,想象一下粉妆玉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如果直接写成冰雪世界你的感受会有什么不同? 生讨论结果:粉妆玉砌:用白粉装饰,用玉石堆砌成。如果换成冰雪世界让人感觉很冰冷,不如粉妆玉砌温暖。
9、作者在描写雪美很有层次,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叙描写雪美的?(先整体后部分,具体描写柳树、柏树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作者先描写柳树、松树、柏树的静态美,后写雪花粉飞的动态美)。
师小结:说的非常好,作者既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
10、这场大雪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指生读5自然段。(欢乐)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叫喊声真的能把树上的积雪震落下来吗?这里用了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人们怎样的心情? 生讨论结果:不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人们高兴、激动的心情。
为什么一场大雪让人们如此激动,如此喜悦?
11、师介绍写作背景:让我们的思绪回到40多年前,本文是现代 作家竣青1962年的作品。1960年到1962年我国正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三年间粮食短缺,人民生活极其困难,甚至有人饿死。那时的人们都盼望着农业生产有一个好的收成。1962年他在胶东半岛农村看到了第一场大雪,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散文《第一场雪》这一场大雪给苦熬了三年的人们带来了走向富裕的希望,这怎不让人高兴呢?
12、看到这场大雪,作者联想到了什么?(瑞雪兆丰年)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什么根据?(这场大雪下的很是时候,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这么说有什么根据? 生讨论结果:
1、寒冻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害虫;
2、雪水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
3、厚雪能保护庄稼过冬;
4、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夸张的修辞手法。)请同学们满怀着希望和憧憬再次齐读6、7自然段。师总结:三年的煎熬,三年的期盼,瑞雪终于眷顾了勤劳,朴实的人们。面对着这一场及时而美丽的大雪,老师我不由得想赋诗一首:雪骤然寒风冽,雪静山村夜。江山粉玉砌,丰收及时雪。
13、师放课文录音,回归整体。
四、拓展导创,实践升华
结合本课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及时雨》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附板书设计:
下雪前 阴 风 鱼
18、第一场雪
下雪时 又大又急
下雪后 雪大 景美 人欢
联想 瑞雪兆丰年
篇二:第一场雪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第一场雪》 作者:岳滩镇堤头小学 常晓红
一、概述
· 课名是《第一场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篇课文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第一场雪》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以及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这一喜人景象。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描写雪后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雪后的美景,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朗读实践等多种形式,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2、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深入情景,通过读、说、议、悟的方法理解课文,从而提高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雪后的美景,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堤头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班上学生语文基础一般,学生表达能力有所欠缺。
2、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学生对诗一样的优美语言很感兴趣。
3、学生对把握关键词能力不够,需要老师及时引导。
对学生进行特征分析主要是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等。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理念,我的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教学策略
(1)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深入情境。
(2)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播放教学录像。
2、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3、播放课文录音
4、下面的括号该怎样填?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请同学们按上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及其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有了明显变化的词语。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1.雪前
(1)雪前的特点:天气变化大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作者是如何有条理的交待出来天气变化之快的?课件显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4)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5)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汇报雪中的特点:又急又大
(3)你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出来?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簌簌地”“不断”表明雪下得又大又急。
③偶尔咯吱一声响,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
“ 压断”说明积雪很多,枯枝承受不住厚厚的积雪,就被压断了。
(4)教师小结: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描写。不仅写了样子——“鹅毛般的雪花,”,颜色——“地上白了”,而且写了声音——“簌簌地不断往下落,”,偶尔压断枯枝“咯吱一声响”,因此,这部分内容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序。
(5)练习有语气地朗读。3.雪后:
(2)大家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作出记号,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
(3)学生自学。
(4)讨论后交流。①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粉妆玉砌,指用白粉打扮,用玉石砌成。用在这里,说明雪后世界变成了白色,非常壮丽。
②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这句话作者用了比喻,把积雪的柳条比作“银条儿”,把堆满雪的松柏枝叶比作
“雪球”,描写出了雪后树木的形态、十分好看。
③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5)“嗬!好大的雪啊!”中的“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6)教师小结:作者即写出了雪后的静态美,又写出了动态美,使我们看到
了一幅美丽的雪景图。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人们表现怎样?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孩子在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使我们体会到人们的欢乐。)4.联想:
(1)看到美丽的雪景图,听着孩子们欢乐的小喊声,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2).什么是“瑞雪兆丰年”?这么说有根据吗?请同学们把有关的语句划在书中,再作交流。
(3).学生汇报。
三、激发情感,总结升华。、1、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这种喜悦心情?
首先,引导学生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作者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教师讲述时代背景。
文章写于1962年,当时国家遭受连年的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农业恢复发展,作者为此而高兴,所以这第一场雪是第一个丰收年的信号,这是自然界的第一场,更是我们人类将要打的打胜仗。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吗?
3、请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思——议——读”,层层递进,让学 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4、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熟读成诵,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
1、展示搜集雪景图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重语文实践,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鲜活的个性凸现出来了,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界。
四、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随时给出评价反馈,课后教师对学生讨论情况做出评价,给出建议。
2、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要多鼓励、引导、批评。
八、帮助和总结
在这一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力图体现课程标准关于高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些理念,遵循的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个维度,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个性体验的充分尊重,对学习过程和方法充分重视,并落实了语言学科的感悟、品味、培养语感的基本任务。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从个性感受入手,以学生的感受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感受和体会课文。(2)调动自身已有经验,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来学习课文。(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悟法。
篇三: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一、课前谈话:一朵花儿真奇怪,每到冬季它就开。无根无种无人栽,只从天上飘下来(雪,喜欢雪吗?为什么?)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到胶东半岛欣赏了那里的第一场雪。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来感受第一场雪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场雪》。
1.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一:雪下得大而美
生二:雪后的景色美
生三:能给明年的庄稼带来丰收
2.看来你们的收获还不小,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在这一段(雪中)有没有新的收获和体会,开始读吧。
3.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得车来,你们一定有很多体会。来,说说看。
(1)再次走进雪中,鹅毛般的雪花从天上往下飘,很美。(纷纷扬扬)
(2)我们仿佛听见雪花簌簌落地的声音,还听见树木枯枝咯吱一声被压断了,感觉到雪下得特别大。
你说得这么好,相信你读得会更好,来读一读吧!(老 师评价)
这场雪下得真大,咱们一起去感受一下。
放课件
你看这场雪,开始时还伴着小雨„„(男女同学比赛读)
4.这第一场大学啊!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雪停了,会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读4、5自然段,大声读吧!
5.这么快就读好了,谁说一说你读出了什么?
生一:山川、树木、房屋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那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他读得怎么样?大家也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生二: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在这个粉妆玉砌的世界里你还看到了什么?美不美?你能读出这种美吗?快来试一试。6.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欣赏雪中的美景吧!7.放课件
8.看到这雪后的美景,你想说什么?(2名学生)9.就让我们读出自己的心声吧!(自由读4-5自然段)
10.谁能来读?(找一名学生)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能不能把你们带到那美的境界中呢?
11.美丽的雪景中孩子们在欢笑。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美丽的雪景中还会有那些人?在干什么?(自己想,想好后组内交流)
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大家再体会着读一读。
12.这场大雪让我们浮想联翩。那么,作者俊青看到这场大雪会想些什么呢?
生
一、生
二、生三联想
那同学们带着喜悦之情来读一读吧!(自由读)
三、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胶东半岛第一场雪的独特魅力。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雪写得这么美?(2个学生)
抓住事物的特点:雪大、景美,以后写作中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第二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关注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人教版《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作者:朱天权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
3、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本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理念,本课设计力求发
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在自
主学习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目标三个维度 的整合。
二、教学流程
本篇课文建议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根据“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理清层
次,熟悉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雪大、景美、人欢等特点以及作者的
联想,领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㈠创设情境,导题激趣。
1、课件播放山村雪景动画。
2、谈话导题:同学们,欣赏了这雪景,你喜欢吗?想说些什么?作家峻青也
很喜欢雪,他写的“第一场雪”可美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说明】兴趣能激发学习动机,通过情境导入,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和求和欲,使他们进入自主读书与探究的氛围中。
㈡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学生根据“预习”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读,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在整体感知的
过程中舒展其灵性和个性。
㈢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1、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初读,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已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这场雪的特点
以及作者的心情等。
2、哪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请提出来。
【设计说明】学生在预习及整体感知后,通过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
花。学生人人参与,说的内容更为广泛。让学生质疑,更能使学生说得兴致勃
勃。
㈣重抓特点,读中领悟。
1、默读课文,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雪大”“景美”的?怎样体会
出来的?
2、重点练读第3、4、5自然段。
首先,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读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感悟文本的根本方法,是阅读教学 的主旋律。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写
景抒情的方法。
㈤激发情感,总结升华。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首先,引导学生从雪大、景美、人欢以及作者的联想等方面去体会。
其次,抓重点词句读一读,以更深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
2、教师讲述时代背景。
3、请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再读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说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读——思——议——读”,层层递进,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思中感悟,体会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㈥反复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说明】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这是对学生的尊重。熟读成诵,有助于
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
1、课前搜集雪景图片、雪的诗文以及雪的作用的等资料。
2、课后要求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①抄写喜欢的句子,背诵喜欢的部分。
②用你喜欢的词语写句子,可以写一句或两句,也可以写一段话。
③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说明雪的作
用的短文。
【设计说明】将课堂教学引向社会生活,注重语文实践,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想象的翅膀展开了,鲜活的个性凸现出来了,这才是新课程追求的境
界。
第三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谚语,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瑞雪兆丰年。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有关冬雪的录相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家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1。看录相,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录相,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呢(大雪纷飞时的景象)。的确,在我国的北方,每当冬季来临,那漫天的飞雪,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无限的喜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场雪》。让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入冬后的第一场雪的,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呢
学生甲:我来为大家介绍本文的作者峻青的有关资料。峻青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抗战爆发后参加革命。这篇文章写于1962年。1960年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期。当时粮棉欠收。国民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困难。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呀!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的农村,看到这第一场大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就写下了这篇散文,收录在散文集《秋色赋》中。
二,预习课文。
1。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并组词。
3。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自己试着解决。
三,交流自学效果。
1。掌握字音。出示幻灯片投影,指名带读。2。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茸:本音读;rng;,在;毛茸茸;中读;rōng。指又短又密又软的毛发。
甸:本音读;din。在;沉甸甸;中读;diān。
骤然:突然,忽然。
凛冽:刺骨的寒冷。
寂静:没有声音,很静。
谚语: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想一想,作者分哪几个方面来写这场雪的
2。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从四个方面来描写这场雪的。
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联想
(2)你能试着分段吗
雪前(12自然段)
雪中(3自然段)
雪后(4,5自然段)]
联想(6,7自然段)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你的同桌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雪后美景。
2。体会作者情感及作者的表达方法。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雪不仅能给人带来欢乐,还能给农民们带来丰收。让我们跟随作者共同去体验一下吧!
2。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你还记得吗
板书:雪前雪中雪后联想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雪前,雪中,雪后的景色各具哪些特点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画出重点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二)抓住重点语句深入体会。
我们就用读的形式汇报。
1。雪前
(1)学生甲:雪前的特点就是天气变化大。
(2)学生分别读句子,谈体会。
①前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
从;骤然;这个词体会到天气由暖变冷,变化特别突然。
②空中布满了钻色的阴云。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铅色的阴云说明天阴得很沉,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风很刺骨。呼呼地刮着。
(3)教师小结: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雪前气象的变化:阴风雪。
(4)谁愿意把这种变化读出来呢请学生练读后汇报读。
2。雪中
(1)按照雪前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用读的形式进行汇报。(2)学生汇报。
学生甲:雪中的特点是雪下得很大。
(3)谈重点句的体会。
①开始下雪时还伴着小雨,不久就只见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
鹅毛般的雪花表明雪片很大。
一会儿就白了,也说明雪下得很大。
②冬天的山村到了夜晚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第四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天的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雪景、审题引入。
1.“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场雪”应抓哪些特点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边听边想。
作者写“第一场雪”抓住哪些特点写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3)
2.生讨论后,师总结。(单击答案)
四.自学生字词,理清层次。
1.查字典自学字词。
2.按“下雪”“雪后”“联想”给课文分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1.拼写词语。(单击巩固练习拼写词语)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单击课前预习--字词学习栏)
2.讨论分段。
(1)、读课文,了解文章叙述的顺序,讨论分段依据。
(2)、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1(生讨论回答,师总结)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找出表示时间和天气变化的语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前天--气象台预报寒流即将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布满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凛冽寒风。(寒流到来)
昨天黄昏--下起雪来。
这是按时间顺序把寒流来时每一个阶段的特点表现出来,语言简明,特点突出。
七.讲读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
2.下雪时,作者怎样按先后记叙了下雪的过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词,再找出相应的下雪情景。
(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4)
这段也是按时间发展顺序写的,用看到的和听到的把下雪的情况写出来了,有形、有声、有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第二段。
二.讲读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
2.议论。
(1)这一段的两个小节,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雪大、雪美、人欢)
(2)“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怎样写雪大?进一步理解词语“罩”“粉妆玉砌”。
(3)为什么柳树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上的雪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这里写的是静景。
(4)一阵风吹来,树上的精致发生了什么变化?齐读“树枝轻轻地摇晃”到“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这里写的是动景。
(5)课文怎样写孩子们欢乐的心情?(“堆雪人”“掷雪球”“欢乐的叫喊声”)
(6)“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欢”)
(7)概括段意。
三.讲读第四段。
1.读读想想,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瑞雪兆丰年”)“瑞”“兆”是什么意思?“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
2.“瑞雪兆丰年”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3.作者对第一场雪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栏--问题2)
4.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单击课前预习--内容理解--问题5)
5.概括段意。
6.小结。
“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叫谚语。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劳动经验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总结,含有科学道理。作者由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预见到来年小麦将会丰收,表达了作者对这场大雪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谈话。
1.复述全文内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第一场雪雪景的描写和联想,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和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之情。
3.学习写作方法。
(1)文章叙述顺序: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顺序写,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后两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顺序写。
(2)抓住特点:寒流来时各个阶段的特点非常清楚,雪后落叶的柳树和不落叶的松柏不同的特点表现的非常准确。
(3)景中含情:作者对第一场雪的喜悦之情通过具体语言表现出来,把“严寒”写得很美,透过美显示爱,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练习。(单击巩固练习--字义解释--词语判断栏)
七.布置作业:背诵二.三.四三个自然段.板书设计:
前:冷--云--风
第一场雪
中:大片大片 一会儿就白了
后:雪大 景美 人欢
瑞雪兆丰年
第五篇:《第一场雪》教学设计
第一场雪
知识目标
掌握出现的生字,新词,积累一些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后美丽景色及这场雪的特点。3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能力目标:
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对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喜悦的心情。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 教学准备:
有关《第一场雪》的多媒体课件。一 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
现在已是深秋,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同学们你们喜欢冬天吗?把你眼中的冬天说给大家听吧。(学生畅所欲言)是呀,雪花以它的洁白,晶莹和美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它给农民带来希望,它为孩子送去欢乐,让诗人留下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自著名作家峻青笔下的《第一场雪》(板书课题,多媒体展示)
二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雪前,雪中,雪后, 联想)
3同学们你对哪部分最感兴趣?(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雪 中”和“雪后”这两部分,因势利导先学习这两部分内容。)三 共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一场雪下的怎么样?(大)
(1)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场雪下的很大?(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2)哪些地方是作者看到的,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一会儿就白了”?(可见作者注意处处抓事物的特点)指名同学读,注意读出雪大的气势。(3)哪些地方是作者听到的?指名同学读出雪大的气势。(4)齐读第三自然段。
2“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天晴了。”大家凭自己的经验说说,一夜大雪过后,早晨推开门一看,你是什么感觉?(欣赏雪景图)作者又是怎么用语言给我们描述的呢?(1)教师范读,读出对雪的赞美之情。
(2)指名读4—5自然段。(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惊叹,赞美之情。)
(3)同学们你们感觉这雪景怎么样?(美)在书中画出描写雪后美景的词。(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4)哪一句是概括描写雪后美景的?
(5)作者又是如何具体为我们描写雪后美景的?请同学们从书中画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小组内讨论)
(6)教师总结:是呀,这些优美的字里行间充分体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和对这场雪的赞美!让我们再读一下这些充满感情的语句!雪后孩子们都在干什么?(多媒体展示)他们的真的能把树上的积雪震落下来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这场雪下的如此之大,在没下之前肯定有征兆,请同学们看一下,作者是如何描写天气变化的?
5(1)作者由这场雪联想到了什么?“瑞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小组合作)(2)有经验的老农总结出了这样一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被”是什么意思?这条谚语是什么意思?(小组合作)
6教师总结: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眼前晶莹剔透的世界,听着耳畔孩子的欢声笑语,联想到明年的丰收,他的心里当然会更加的高兴欢喜!
三 揭示课题 总结升华 领会内涵
一场雪使作者如此高兴和激动,这其中必有一定的原因,大家想知道吗?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峻青在1962年胶冬半岛的农村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农业得不到丰收,这一场大雪预示着来年的丰收,预示着我国将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走出来,农业恢复生产,所以这场雪是一个丰收年的信号,作者为此而高兴。如此“瑞雪兆丰年”作者能不高兴,我们能不高兴!
四 感情朗读 整体回顾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再来读读这篇文章吧!五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借景抒情法,以《大雨》这题写一篇小作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
18第一场雪
雪前 天气骤冷 雪中 大雪纷纷 雪后 景美人欢 联想 瑞雪兆丰年
冷 大 美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