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时间:2019-05-13 00: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

教版)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蚕宝宝出生了

第一课时

布置养蚕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通过查资料或询问他人,了解养蚕的有关知识。

2.能制订计划,做有计划的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思考与爱提问,能围绕养蚕的话题,提出一些科学问题。

科学知识

.知道养蚕的有关知识。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等。

养蚕史及养蚕过程的有关。

课前布置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怎样养蚕。

一.教学导入

.出示: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

2.提问:我国有这悠久的蚕文化和如此发达的丝绸业,你有什么想说的?

3.过渡:想不想我们动手来养蚕?

二.活动

了解怎样养蚕

.提问:怎样养蚕?

2.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的汇报。

3.交流后明确:

蚕宝宝的家的安排:温暖、通风、清洁、舒适的环境。(准备丝绵纸,小纸盒等。)

蚕的食物:新鲜、干净的桑叶。

……

4.为了能把蚕养得更好,根据自己的设想,制定一个养蚕计划。

三.布置养蚕任务

.分组,按家庭住址就近为原则。

2.分发蚕卵,课后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状。

3.密切注视蚕卵的孵化,结合教材第30页的提示探究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4.做好观察记录(写好观察日记)。记录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5.待大多数小组都开始孵化的时机组织课上观察和讨论。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蚕宝宝出生了

第二课时

养蚕第一次集体展示、交流和评价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细致观察蚕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以及蚕卵孵化的过程,并用合适的方式做好记录。

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什么样的环境比较适宜蚕卵孵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命,善待蚕卵、蚁蚕。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蚕卵孵化与气温等条件有密切关系。

2.观察蚕卵和蚕蚁的特征,以及从蚕卵到蚁蚕发生的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人类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物资源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到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体和人类是有密切关系的。

教学准备

(学生在平时的养蚕活动中需要:蚕卵、以及用来孵化蚕卵的丝绵纸,小纸盒、放大镜、气温计、记录纸等。)

养蚕记录表、养出的蚁蚕。

一.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老师发给你们的蚕卵孵出蚁蚕了吗?

2.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交流其中的发现吧!

二.交流

蚕宝宝出生记

.指导交流:围绕中心、语言简洁、如实描述。

2.交流:通过观察蚕卵,你能描述蚕卵的形状、大小、颜色吗?

学生描述。

教师讲解。

评价观察得好的小组和个人。

3.交流:怎样的环境更适宜蚕卵孵化

学生汇报探究的过程和其发现?

教师评价。

明确:蚕卵的孵化与温度和湿度有关。

交流:孵化出来的蚁蚕(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如实描述。

明确:体呈褐色或赤褐色,细小。蚁蚕体长约2.5mm,体幅约0.5mm。

三.展示

四.作业

.继续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及时写好观察日记。

2.两周后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2.蚕宝宝在长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坚持长期的细致观察,能设计一些表格,比较细致的记录养蚕过程中的各种信息。

3.能设计一些可行的小实验来探讨自己提出来的一些问题。

4.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爱护蚕宝宝,设计和进行实验时,不伤害蚕宝宝。

3.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科学知识

.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

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教学准备

放大镜、温度计、新鲜桑叶、纸盒或其他养蚕器具、尺子、观察记录本等。

一.教学导入

蚕宝宝顺利出生了,怎样才能把它们养得又大又壮,它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关注蚕宝宝的成长吧!

二.活动

观察蚕体生长与变化

.蚕宝宝出生有两周了,在这两周里,大家发现蚕宝宝的哪些变化?

2.交流蚕的新变化:

(1.)描述蚕宝宝身体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

(2.)描述蚕宝宝吃桑叶的情形及蚕宝宝食量的变化。

(3.)描述其他新发现。

3.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可以用放大镜、温度计、直尺辅助观察)

4.鼓励提出新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导学生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表。

三.活动

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

.过渡:在不伤害蚕宝宝的前提下,我们在饲养过程中还可以针对自己的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2.提问:你打算针对哪些问题做一些小实验?

3.学生罗列问题。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以“蚕宝宝还喜欢吃什么?”为例:

课后反思:

2.蚕宝宝在长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耐心细致的饲养蚕宝宝,关心蚕宝宝的生长。

2.能及时做好观察记录,并提出一些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生命,能精心照顾好蚕宝宝。

2.乐于交流与合作,能及时和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养蚕的心得。

科学知识

.知道蚕幼虫生长的大体过程和发生的变化。

2.知道蚕宝宝生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

3.积累一些养蚕经验,能认识到蚕的生长和周围的环境有密切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体验到人类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教学准备

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象。

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

一.教学导入

.观看蚕宝宝“睡眠”和“蜕皮”时的录象。提问:它们怎么了?

2.明确:这是蚕幼虫期最重要的生理变化现象:“睡眠”和“蜕皮”。

3.过渡:让我们来仔细观察吧。

二.活动

观察蚕宝宝换“新衣”

.出示:处于眠前、眠中和眠后的蚕。

2.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蚕宝宝“蜕皮”前、“蜕皮”中、“蜕皮”后的情形。

3.汇报观察结果。

4.把观察结果记到养蚕日记上。填好教材第33页的记录图。

三.拓展

蚕宝宝为什么要蜕皮?

四.布置任务

课后观察自己所在小组养的蚕,统计其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3.蚕宝宝大变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知识

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教学准备

硬纸板或稻草等制作“蚕山”的工具和材料。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

一.教学导入

.汇报:蚕一生中要蜕多少次皮。

2.明确:一般蚕一生中要进行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

3.过渡:当蚕进行完第4次这样的“睡眠”和“蜕皮”后,再过一段时间,蚕宝宝又不吃桑叶了,浑身通明透亮……这时,它要吐茧结丝了。

二.活动

蚕宝宝“作茧自缚”

.观察熟蚕:

(1.)学生欣赏熟蚕那晶莹透亮的美丽身体。

(2.)观察蚕成熟了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体色、体形、大小等各方面的变化等

(3.)学生总结出熟蚕的形态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去辨别自己养的蚕是否成熟。

(4.)做好观察记录。

2.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蚕熟之后,它们会本能的向上攀爬,以寻找一个适合它们结茧的立体空间,这种现象就叫做“上山”。我国古代人们用干草扎在一起给蚕制作了一个可以依托的空间。现代,人们又用硬纸板做成了一个个小格子来给蚕做茧。

3.过渡:我们也来做一个“蚕山”,帮助蚕宝宝结茧吧!

4.指导做“蚕山”。

5.观看蚕宝宝吐丝结茧过程的录象,说一说,“蚕山”为什么能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

6.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新型的蚕品种和蚕丝。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3.蚕宝宝大变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在观察中对观察对象进行适当的处理,以帮助更好的观察。

2..继续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科学情感。

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知识

3.观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教学准备

剪刀、刀片、放大镜等

一.教学导入

.设疑:蚕结茧后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学生口头猜测。

3.过渡:到底是怎样的情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二.活动

蚕茧里的秘密

.把先结成的茧和刚结的茧轻轻摇动(注意:要提醒学生只能轻轻摇动,否则会撞伤蚕蛹),比较发出的不同声音让他们猜想蚕在里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指导他们剖开蚕茧,取出蚕蛹。

3.观察蚕蛹,描述蚕蛹是什么样的。做好观察记录。

4.比较蚕蛹与熟蚕有什么不同?

5.辨别蚕蛹,区分雌蛹和雄蛹:雌蛹一般肥大,大腹便便。雄蛹个体比较瘦小,但显得很结实。

6.观察结束,还将蚕蛹装进蚕茧,并把剪下的蚕茧“盖子”还盖上。

三.布置任务

继续观察:蚕蛹还会怎样变化?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我们来养蚕

3.蚕宝宝大变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主动运用观察工具进行观察。

2.做好观察日记,培养长期观察并记录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昆虫一生中形态发生的重大变化,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为生命而赞叹的科学情感。

2.能将自己的进行探究活动与历史与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的情感。

科学知识

3.观察了解蚕由幼虫变为成虫的形态变化过程。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教学准备

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破茧而出的蚕蛾。

一.教学导入

.提问:蚕蛹还会怎样变化?

2.学生描述这段时间所观察到的。

3.学生观看蚕蛾破茧而出时的录象,教师讲述:把蚕蛾放在通风温暖的地方,过一段时间,蚕蛹就会变成蚕蛾,破茧而出。

4.过渡:老师这里有破茧而出的蚕蛾,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吧。

二.活动

破茧而出

学生自主观察蚕蛾。

.提问:蚕蛾是什么样子?观察它的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头、胸、腹三部分)

2.观察蚕蛾,结合蚕宝宝的观察记录提问:蚕蛾和蚕宝宝的外形、生活习性有何不同?

3.观察蚕蛾,提问:你能发现雌蛾和雄蛾有什么区别吗?

明白:,雌蛾肥大,大腹便便,行动缓慢;雄蛾瘦小精神,比较好动,行动较快。

讲述:当雄蛾嗅到雌蛾的气味后,会更加好动,主动歪着尾部向其靠近并与其交配。讨论:蚕蛾要产卵了,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2.布置任务:观察蚕蛾交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活动,观察雌蛾产卵的情景,看一看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

6.交待:蚕蛾死后,教师教育学生很好的处理蚕蛾的尸体,切不要随意乱丢,以此渗透珍爱小生物的教育。

三.阅读指南车信箱

了解我国的蚕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之情。

课后反思:

4.昆虫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通过分析自己的养蚕日记,能够取得新发现。

2.能够学习“观察——比较、概括、总结——概念“这种认知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与他人交流在养蚕活动中的新发现。

科学知识

.通过对养蚕经验、观察记录的交流,构建新的养蚕经验,对蚕的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2.了解昆虫的变态,掌握昆虫的特征。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一些昆虫实物。

一.教学导入

.交流:雌蛾产卵的情景——产了多少卵,刚产下的卵是什么颜色?

2.讨论:养蚕活动中,我们还有哪些疑问?在下次养蚕中继续研究。

3.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整理养蚕活动中的资料,看有什么新发现。

二.活动

整理养蚕日记

.出示所有养蚕日记。

2.整理养蚕日记,看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汇报。

3.分析养蚕日记,思考:蚕宝宝一生要经历哪几次大的变化?

学生汇报,填写好教材第38页的表格。

整理: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蝴蝶、蜜蜂等动物的一生的资料。

5.比较这几种动物的一生有什么相同之处。

6.教师归纳:变态。

三.活动

比较它们的身体

.出示蚕蛾、蜻蜓、蝗虫、蚂蚁等实物。

2.观察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什么样子?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相似之处?

3.记录观察结果并汇报。

4.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5.阅读指南车信箱,加深了解。

四.拓展

它们是昆虫吗

.学生看教材第40页的图,指出这些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到你住宅的周围去找一找,看能找到哪些昆虫,把它们画下来,装订成一本昆虫图册。

课后反思:

第二篇: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教

科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时间有时指某一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知道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和现象可以估计时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各种活动,感知、体验1分钟时间的长短,进而合理估计10分钟、1小时持续的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流逝的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大时钟一个,学生自带钟表(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带领阅读单元导语。

2、揭题:时间在流逝。(板书课题)

二、现在几点了:、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

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

三、1分钟有多长?、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

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然后拿出时钟或手表,开始体验活动。

3、汇报交流体验方法和结果。

4、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

四、过去多少时间了?、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3、引导交流:在你的生活中,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4、讨论:时间是否真的如我们的感受一样,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呢?

5、小结: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我们之所以会对时间有快慢的感觉,原因就是有些事情我们会很投入,而有些事情我们没兴趣。

五、延伸:、完全依靠自身的感觉来计量时间,准确吗?怎样能比较准确地计量时间呢?

2、完成作业本作业。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体验:

一分钟有多长?

时间有快慢吗?

教学后记: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会慢慢的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过程与方法:观察太阳光影在一定时间内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讨论太阳光影是怎么用来记录一天的时间的;学习使用简易日晷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探索时间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钟计时的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使用太阳钟计时。

【教学准备】关于日晷计时的资料、立竿、制作太阳钟的套材(小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如今,我们只需要看一看钟表就能知道现在几点了。可过去的人们并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钟表,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来计量时间的呢?(学生充分交流)

2、揭题: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用太阳来计时:、关于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资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确定的?(古人用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如: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阅读课本P52资料等等。

三、用光影来计时:、师:古代的人还常常用光影来计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2、引导思考:在太阳下,将一根木棒竖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会有一个木棒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会花生变化吗?

3、组织观察活动。(课前老师画一次影子,课中和学生再去画一次,使用太阳钟时还可以画一次。)

4、如有录象片段,可适当代替上面的观察光影的活动。

5、讨论: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阳的光影来计时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图,解释怎样计时。

7、师结合日晷面介绍“时辰”资料。

8、师提供太阳钟套材,小组合作组装。

9、师介绍使用方法,学生尝试计时。

四、延伸:、为什么古人选用太阳来记录一天时间的流逝呢?

2、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弊端?

板书设计:

太阳钟

资料:

日晷

“天”

“时辰”

教学后记:

3、用水测量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准备】有关水钟的资料、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

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

二、古代的水钟:、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

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字捉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三、滴漏实验:、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

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

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

四、延伸:

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教学后记:

4、我的水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可以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一个自己的水钟;并用自己制作的水钟尝试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意识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漏水速度

【教学准备】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实物、学生自带制作水钟工具材料、钟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古代水钟和滴漏实验。

2、师介绍以前学生制作的水钟。

3、揭题:我的水钟。(板书课题)我们能用两个塑料瓶制成一个能够计时10分钟的水钟吗?

二、设计“水钟”:、我准备做一个什么类型的水钟?

2、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

3、如何来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呢?

4、用画图的方法把我们的设计方案表示出来。

三、做一个“水钟”:、制作一个滴漏。思考:怎样制作一个能以固定的速度滴水的滴漏?

2、标出时间刻度。

确定合适的滴水速度,用手表计时,在容器壁上标出水流出或接水1分钟和5分钟时的水位刻度。

然后,依水位老推算时间,分别标出1分钟~10分钟的时间刻度。

3、小组讨论后,进行制作。

四、用水钟计时:、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我们的水钟计时准确吗?

2、讨论: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哪些?

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3、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4、实践尝试、改进。

板书设计:

我的水钟

设计水钟:受水型?泄水型?

制作水钟:滴漏?刻度?

使用水钟:准确吗?

改进水钟:哪些因素?

教学后记:

5、机械摆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么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过程与方法:重复观察和测量摆钟每分钟的摆动次数;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理解重复进行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计时工具的快乐。

【教学重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并观察和测量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

【教学难点】通过观测理解摆的等时性。

【教学准备】摆钟一个或摆钟的录象、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镙帽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前几节课学习的几种古老的计时方法,如:太阳钟、水钟等。同时指出还有很多类似的计时方法,如:一柱香、一个沙漏等等。

2、师:虽然计时方法很多,但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揭题:机械摆钟。(板书课题)

二、观察钟摆:、师出示摆钟,设疑:摆钟计时为什么可以这么精确呢?

2、观察讨论: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

3、测量:用秒表测一测:摆钟的摆每分钟摆动几次?

4、集体测量一次后反馈,问: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吗?

5、讨论:课本中的记录表为什么要让我们测三次或更多次呢?

三、观察我们的钟摆:、师:我也做了一个单摆(出示单摆),它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

2、学生猜测后,师带领学生集体测量三次。

3、设疑:是不是所有的单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都是一样的呢?

4、老师给你提供铁架台、棉线、镙帽,你能做一个摆吗?

5、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单摆,并开始测量固定时间内,单摆摆动的次数。(课本记录表上的时间间隔可以让各小组决定,只要相同间隔就可以了)

6、反馈交流结果。

7、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8、结合学生发现的(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指出:单摆的这个特性就是等时性。利用这个特性,人类发明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四、延伸思考:

师可结合学生汇报:虽然每个小组的单摆都具有等时性,但不同的单摆之间,摆动的速度确是不一样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机械摆钟

单摆:等时性

6、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长中短棉线各

一、重中轻镙帽各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出示自制单摆问: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

3、揭题: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有关呢?(摆绳长度、摆锤大小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讨论: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3、学生小组实验研究搜集数据。

4、集体汇报。问: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有关吗?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

5、小结。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师: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什么样的摆摆动的慢,什么样的摆摆动的快,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进行推测。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引导: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预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摆动幅度大小?

实验验证

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摆长

7、做一个钟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阅读课本P62上图和文字,并作出预测。师出示上节课的实验单摆再次演示。

3、小结:摆长不等同与绳长。

二、摆长怎样影响摆动次数:、师出示金属圆片,问:假如把它固定到木条上,这个摆的摆动快慢会变化吗?为什么?

2、学生小组实验,把金属片固定在底部,三次实验记录15秒内摆动的次数。记录表见课本P62。

3、反馈数据。

4、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怎样解释这种变化呢?

5、师问: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有影响吗?

6、小组三次实验并记录金属片挂在上、中、下处时,15秒内摆动的次数。

7、反馈数据。

8、解释变化原因并小结。

三、做个钟摆:、提出要求:利用刚才的材料,我们能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30次的钟摆吗?

2、板书课题:做一个钟摆。

3、小组尝试调整制作。

4、请成功的小组展示钟摆。

板书设计:

做一个钟摆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长则慢,短则快。

每分钟摆动30次

教学后记: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

【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教学准备】摆钟内部结构示意图或录象片段、学生自带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通过近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我们还知道了通过控制摆长,可以控制摆的快慢。那么摆钟又是怎样把摆的这个特性应用进去,制造出摆钟的呢?

2、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利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摆钟的摆锤是怎样带动指针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动的?

二、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课本P64——65内容。

2、交流自学成果。

3、师指出摆钟的几个重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部件在摆钟工作时是怎样运动的?

4、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小组内描述到独立描述。

5、播放收集到的相关录象资料,加深学生理解。

三、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看了摆钟的内部结构,知道了摆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来做一个简易摆钟吧。

揭题: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2、引导思考:摆锤只需要摆动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这是为什么呢?

3、用自带卡纸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

4、请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继续完成。

板书设计:

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摆钟的主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等

每分钟摆动30次

时钟走60秒

教学后记: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红星小学代继安

一填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和()的国家,丝绸约有()年的历史。

2蚕 宝宝的家要(),()。

3蚕宝宝爱(),要经常()桑叶也要()()‘

4蚕宝宝最喜欢吃()

5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和()。

6蚕宝宝是蚕的幼虫,()是蚕的成虫。蚕一生经历了()()()()四种形态。

7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部有(),一般有()。

8蚕一生要脱()次皮。

二(简答题

1蚕宝宝的饲养与护理是怎样的?

2画一只昆虫并标出各部分名称()三部分,头上有()和一对())胸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设计(湘

教版)

第六单元

我爱做实验

.我学习了实验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回顾本学期经历的实验活动,相对全面的了解“实验”活动,使学生对科学实验方法的认识逐步条理化,有效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2.知道实验的本质是人为控制下的研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反思,乐于与他人交流,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意见。

2.意识到科学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习惯。

教学准备:

大白纸(各组一张)、引导学生回忆或让学生演示的实验器材……

一.教学导入

实验不同于自然条件下的观察,它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对事物进行观察研究的活动。

二.活动

经验交流会

.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回忆和讨论:

(1)我们曾经完成过哪些实验?

(2)我们是怎样完成这些实验的?

(3)完成这些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

(4)这些实验在探究活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

2.整理概括

(1)实验不同于自然条件的观察,而是一种人为控制条件的观察研究。

(2)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3)对比实验一般要控制一个变量。

(4)描述实验时,要说清楚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以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4)实验存在误差,科学研究有时需要反复实验。

……

课后反思:

2.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能综合运用所学习的实验方法,以研究降落伞等为主题内容展开相对自主的研究。

2.能以合适的方式,比较清楚的表达和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探究,能积极参加设计和实施实验研究。

2.爱思考,能在研究中,提出自己的发现和问题。

科学知识

.知道空气具有阻力,知道降落伞降落的快慢与风的阻力有关。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意识到人类对自然事物的利用,以及这种利用是建立在对事物属性的基础上的。

教学准备

手帕或塑料薄膜,剪刀、细棉线若干、回型针若干……

一.教学导入

玩过小降落伞吗?能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实验本领,研究一下怎样才能让降落伞降得更慢吗?

二.活动

研究降落伞

.分析问题,猜测各相关因素

问题:怎样使降落伞降落得更慢?

猜测: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的因素:落伞的大小、形状、坠物的轻重等等。

2.设计实验方案

(1)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

(2)以简单的文字把实验打算和思路写下来。

3.按计划实施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1)

互相合作,分头做好抛伞、计时以及记录等工作。

(2)

反复尝试

4.整理记录,分析数据,做出结论。

5.展示交流,共享成果。

6.寻找改进降落伞的方法。

课后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下册科学(鄂教版)第三单元教(学)案 乔元学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案

4、下面请各小组彩你们鉴别面料的方法,找出各种面料,都有什么特点?同时把实验观察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好吗?

5、分组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

6、师小结: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有关衣服面料的信息,真是了不起,这些面料都是由纤维制作而成的。

7、有谁知道纤维是什么吗?我们查查字典小博士,看看它是怎样解释的。

四、面料分类:

1、大家又学会了用身边书籍获取新的知识的本领了。我们能不能将研究过的布料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呢?

2、大家比比看,哪一组最先分好?

3、交流评价:同学们把各种面料分成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还分出了来源于动物和来源于植物的。

五、了解面料的作用:

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一起认识了布料的很多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衣服面料的工艺更加精美、性能更加广泛,请看(播放课件)在不同环境下,人们的着装有什么不同。

2、讨论:说一说,人们在制作衣服时利用了各种材料的什么特点?

3、交流汇报,师小结:是呀,人们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面料,并在不同环境中穿着不同面料的衣服,使每种面料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六、课外延伸:

关于衣服面料还有许多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希望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更多衣料的信息,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共同来交流。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部海绵宝宝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看。(CAI播放 《 海绵宝宝》动画片段)

2、问:咦,水到哪去了?这说明什么?(板书:吸水性)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具有吸水性?你是如何发现衣服具有吸 水性的?(生答)

4、认识各种衣料,选择其中的四种研究它们的吸水性。(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衣料的吸水性。

1、作出假设。

(1)学生猜测四种衣料的吸水性,将猜测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2)全班汇报猜测结果,教师将结果板书出来。

2、指导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

(1)全班交流初步设想,并将学生按设想不同进行分组。(2)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案,在全班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优化实验方案。

3、各小组领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结果。

5、学生谈收获,体会。教师小结实验结论并板书。

三、拓展延伸。(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CAI 播放)衣料的吸水性在生活中应用的画面。

四、课堂小结。(本环节视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情况而定)

服上的水跑到哪去了呢?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2、分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提出实验中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出示课件)。

3、分小组实验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4、各小组汇报交流:你们做了哪些研究?发现了什么现象?

5、讨论:在这些实验中,水为什么会慢慢减少了?水跑到哪儿去了呢?观察老师准备的水蒸发的录象。(出示课件)。

6、分小组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7、课件展示大自然中水的蒸发现象,紧接着教师讲述水的蒸发现象: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何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交流:生活中水蒸发的现象。

2、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

3、结合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生产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和防止水分蒸发的?(课件展示)

四、小结。

①这个瓶子是昨天放在室外窗台上的,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少了)(用温布在玻璃黑板或玻璃、铁板上擦一片水迹。)②看一看,黑板上的水迹有什么变化?(2)讨论:

①瓶子里和黑板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②你看到水是怎样跑掉的吗?

③这说明水变成了什么样的物体跑掉了?

(3)教师小结:这说明水变成了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这种物体叫做水蒸气。

(4)讨论:水是在什么温度条件下变成水蒸气的?(平常温度)(5)讲解: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在平常温度下,会慢慢地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板书课题“蒸发”)(6)提问: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水的蒸发现象?(让学生充分发言)(7)讲解:江、河、湖、海、地面等处的水,时时刻刻都在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

2.指导学生认识水在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l)谈话:

①谁会游泳?游泳时,刚从水里出来有什么感觉?(很冷,比在水里冷。)身上的水干了以后还冷吗?

②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些水,有什么感觉?(凉快)(2)讨论:

①为什么刚从游泳池里出来感觉比在水里还冷,身上的水干了就不冷了? ②为什么在地面上洒些水会感觉凉快些?

(3)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水蒸发时要吸收周围的热。3.指导学生认识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1)提问:根据你晾衣服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使衣服上的水蒸发得快?(让学生充分讨论)(2)教师小结:以上事实说明:温度高、蒸发面积大,有风,可以加快蒸发。巩固应用

1.什么叫做蒸发?

2.水蒸气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填空: 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或风大小有关系。

(6)提问:还有哪些物体像棉被、暖水瓶等物体一样具有保温作用 ? 它们是采用什么方法保温的 ?(7)小结:要保温,必须尽可能减慢热的传递.可以采用热的不良导体,隔绝与周围气体或液体的接触,减少热的传导、对流、辐射。研究制作保温盒的方法

(1)讲述:下面,我们要应用今天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易保温盒,给一杯水保温。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材料,怎样制作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案。(三)巩固练习、概述本课教学内容,进行全课总结。2 .解释两种常见现象。

(1)有人说冬季盖棉被、穿棉衣是因为棉被、棉衣本身厚、暖和,对不对 ? 为什么 ?(2)问:棉被、保温箱本来是保温用品,可人们把冰棍放在保温箱里还盖上棉被怎么回事 ?(四)布置作业

制作保温盒,比赛保温的效果

下载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五篇)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湘教版) 第五单元 多彩的光 .光与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引导学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初步解释影子产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仰望天空》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仰望天空》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2.知道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3.知道太......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

    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湘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1、人们用温度来准确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计作℃。如20℃读作二十摄氏度。0刻度以下读作零......

    第三单元(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主备人:陈梅 第三单元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站推荐)

    (1)《我给自己画张相》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就是美术课,老师叫我们给自己画相。我很高兴,因为我们这星期的作文也有这个题目,正好我可以顺便也做了,这该叫一举两得了。我先拿好画本......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介绍自己目标:了解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如,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优缺点。 1、介绍自己的性格、爱好,优缺点; 2、抓住自己的特点写清楚完整; 3、以自......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9、寓言两则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