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教案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并能描述出来。
3、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研究固体的性质。教学难点:
多角度认识、描述固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墨水、胶水等液体,冰、面粉等固体。学生实验记录单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石头、木块、布、玻璃、磁铁、别针等,剪刀,小刀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边说边演示:
1、出示一杯水。
这是一杯水,现在它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还是圆柱形的吗?这说明什么?(水的形状容易改变。)
2、出示一杯冰。
这是一块冰,它也盛在圆柱形的杯子里,它是什么形状的?把它倒入方形的杯子里,它的形状改变了吗?这说明什么?(冰的形状不容易改变。)
3、教师小结:像水这一类形状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液体;像冰这一类形状不容易改变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固体。
4、关于固体和液体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物体分类。
1、同学们能够分清固体和液体吗,老师这里有一些物体,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2、出示:墨水、胶水、牙膏、面粉、石头、钢笔、食醋、白酒,待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学生分类。
3、刚才有同学说面粉、牙膏形状容易改变,是液体。大家同意吗?
4、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了。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这说明什么?
5、教师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小结: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
三、揭题:
刚才老师带大家分辨了固体和液体,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认识固体。(板书课题)
四、探究固体的性质
1、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固体,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研究固体的性质呢?你想从哪些方面研究它们呢?你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自由发言)
2、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桌子上的固体,选择4种感兴趣的固体进行研究,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多,观察的仔细、全面。
3、学生研究固体性质,填写活动记录表。(师巡视指导,给有需要同学提供建议或工具。)活动记录:
认 识 固 体
石头 木块 布 磁铁 颜色
形状
硬度
透明
轻重
共同之处
4、学生汇报。
五、总结
1、固体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2、认识一种固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
六、拓展延伸
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固体继续研究
2、把固体放到水里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并能用言语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知道哪些固体可沉浮,哪些固体可溶解。
3、知道固体与水混合或分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对继续研究固体的性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固体在水中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记录表
学生分组研究材料:苹果和苹果块、粉笔和粉笔头、蜡烛和蜡烛头、砂糖和方糖、土豆和土豆块各若干组 教学过程:
一、出示材料,观察比较
1、今天,我们要做有趣的实验,大家看看,认识这些材料吗?
2、说一说,桌上有几类材料?
3、学生认识材料,比较两组材料的不同和相同。
二、提出问题,进行预测
1、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些固体,现在我要把这些固体放到水里(板书: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
2、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教师介绍沉浮研究活动记录表)你们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预测一下,如果小组中有不同的意见,那该怎么办?
3、下面请同学们分组预测一下自己桌上的固体在水里是沉还是浮?是溶解还是不溶解?看哪个小组最快!(学生分组预测)
4、两种材料在水中的表现会一样吗?
5、提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在记录纸上。
三、确定方案,指导探究实验。
1、小组讨论探究主题,商定探究计划。
2、提出实验注意要求:观察在什么时间最佳?(一开始?过一段时间?)怎样放固体?(一样一样放?一组一组对比放?)需要搅拌吗?实验桌的整理等。
3、指导记录的方法。(不同的记录符号的使用指导)溶解用黑点、气泡用圆圈、沉浮用箭头等
4、学生探究,教师巡视。
5、学生完善记录资料。整理交流,发现规律。
6、提出整理实验资料的任务,形成总结。
有什么发现?哪些是自己想到的?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那你们认为苹果会浮在水上,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7、总结实验结果。
四、研究固体的溶解与分离
1、有些固体不溶解于水中,有些溶解,人们正是利用了溶解的道理,做了许多事情,如喝高乐高果汁,你会发现它的溶解吗?
2、怎样提炼出海水里的盐?
3、介绍过滤、沉淀、蒸发几种常见的分离固体的方法。
五、总结提升,得出结论
我们研究了几类固体放入水中的情况,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意外的现象,大家总结一下,通过研究,你有什么发现?
3、把液体倒进水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液体能互相混合,混合不同的物质能形成新物质的科学事实,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3、体验实验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食用油、蜂蜜和红色的酒精、试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 主题
1、谈话:在前面的科学课中,我们谈到了把固体放进水里,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把固体放进水中时,会出现哪些现象?(可能溶解、可能不溶解)
2、揭题:如果我们把液体也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二、认识把液体倒入水中的常见现象
1、谈话:大家自己带了一些液体,说说自己带的是什么液体?在家里一般怎么玩这些液体?
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酒精(教师取出装有液体的烧杯一一介绍)大家猜猜看,如果把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结果)
5、谈话: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最好还是亲自动手试一试,大家可以从试管架上取出装有酒精、蜂蜜、食用油的试管,把这些液体分别倒入装有水的试管里,然后把试管放回试管架,静静地等待一段时间,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单“结果”一栏。
6、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这一过程大约经历5—6分钟)。
7、小组汇报观察结果(请暂停观察,哪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发现。学生取实验记录单借助实物投影仪介绍)
三、创设情境,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
1、谈话:许多同学都发现:把酒精倒进水里后,水的上面一部分变红了,下面一部分没有变色。看来我们原来的预测:“红水会溶解于水”,好象不够准确。
2、揭疑:到底酒精能不能溶解于水呢?老师也做了一次实验,大家观察一下,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出示一支装有匀色酒精溶液的试管,和学生的试管并置,供学生观察比较)
3、思考讨论:为什么老师的酒精和水混合后,酒精会溶解呢?猜猜看,老师当时是怎么做的?(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搅拌、久置、多放酒精、先放水再倒酒精、加热……)
四、实验验证
1、谈话:目前同学们提出了几种可能,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说还不能解决问题啊,还得……(实验)
2、讨论:可是有个问题,老师准备的酒精没这么多,而且实验时间也不多了,不可能每种假设都去验证一下,怎么办呢?(讨论得出:每一组分配一个假设研究,并且选择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假设”去研究)
3、学生分小组做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五、让学生舒心地象科学家那样搞研究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验证了自己的假设,真不错。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学生的问题)
2、谈话:同学们一定还有很多自己的问题,老师不能一一写出来了。这样吧,大家可以从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液体开展研究,你可以先提出自己的假设,再设计实验来验证,实验材料可以从实验角取用。小组内可以先分一下工,别忘了把你们的实验过程及时记录下来。
3、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这一阶段大约6—7分钟。不时有学生兴奋地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发现。
4、学生汇报(哪组同学先来汇报你们是怎么搞研究的)
六、拓展
1、提问:许多同学都发现了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搅,油都不会溶解,你们有没有办法使油溶解呢?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刚才有一个同学问我要一个杯子,说想做实验。是啊,今天我们在试管里看到的现象如果换成比试管大了许多的杯子还会重新出现吗?
2布置:大家回去亲自研究一下,等有了结果可别忘了告诉老师。
4、把液体倒进水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认识液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
2、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在水中也有沉浮现象。
2、知道有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
3、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制作鸡尾酒的乐趣,留心注意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知道有的液体溶于水,有的液体不溶于水。
最后的总结是在激发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中结束的。这样的设计,更好的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体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食用油、水、蜂蜜、红酒
试管、试管架、记录纸,CAI课件。学生准备:
课前布置让学生带自己想研究的液体。(各色饮料、果汁、彩色颜料等)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引入探究的主题
1、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把固体放进水里,会出现哪些现象?
2、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谈到有的沉、有的浮,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会变色等等)
3、师:在前面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是把固体放进水中,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那么,如果我们把液体也倒进水里去又会怎样呢?大家想不想来研究这个问题?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把液体倒进水里》)
二、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沉浮
1、师:这儿有三种液体,分别是:食用油、蜂蜜和红酒,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将它们分别倒入水中会怎样?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想。
学生的猜想可能分为:油会浮在水上,蜂蜜会沉,红酒会使水变色,有酒味油浮在水上、蜂蜜和红酒沉在水底。等等
3、师:你们猜想了这么多的可能性,我们需要怎么来验证呢?(动手实验)
4、师:老师建议同学们先不要急于动手做,先来说说做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交流后,出示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①、注意每个试管上的标签,不要把液体搞混了。
②、将液体倒入另一个试管时,要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
5、学生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6、汇报实验现象。
组一:(展示本组记录)你们组猜想的什么? 实验现象呢?和之前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实验中有什么收获? 组二:(展示本组记录)
师:第二个发言的组,要增加难度了。请在说出猜想和结论时,用你的语言给我们再现一下液体倒进水的过程,好吗?
实验中有什么收获?
7、教师相机小结。
三、探究液体在水里的溶解
1、通过前面的试验,我们得出:红酒能溶解在水里,油和蜂蜜不能溶解在水里。油和蜂蜜真的不能溶解在水里吗?能还是不能?想想看有什么简单可行的办法吗?
2、学生发言。(说出方法和猜想)
3、师:板书“搅拌”,搅拌后会怎么样?
4、学生分组实验,用吸管搅拌。(教师强调,搅的时候轻一些,以防把试管搅破了)
5、交流试验现象。搅拌之后有什么变化?能不能溶解呢?说明什么?(搅拌可以加速溶解)看来我们以后想快速的喝到甜甜的蜂蜜水,得怎么做呀?
6、谁能对比固体在水中的情况来给大家小结一下前面的实验?(师同步板书知识点)
四、综合探究。
1、师:如果把这三种液体都倒进一杯水里,会怎样?
2、学生说猜想。
3、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来试试看。
做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提出两点要求)实验要求:(课件呈现)
1、在一个空试管中按照蜂蜜→水→红酒→油 的顺序倒入液体,看看有什么现象产生?注意请沿试管壁慢慢倒入,不要倒在外面。
2、液体分层后,不要搅拌,观察现象并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5、交流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6、师:如果改变放入的顺序呢,会怎样? 学生说猜想。
7、学生分组实验,汇报交流。
8、教师相机总结。(液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倒入顺序无关)
五、扩展活动。(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扩展)
1、师:请每个小组把调试的液体展示在讲台上。瞧它们像什么?
2、师:鸡尾酒就是这样被调制出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鸡尾酒的风情。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调酒师调酒的视频和图片)听,一曲悠扬的萨克斯风情把我们带入鸡尾酒的世界。请慢慢睁开双眼,尽情欣赏。3、怎么样? 学生自由抒发感想。
4、师:那么,你们能不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一杯鸡尾酒呢? 先在组内讨论一个方案,想想如何完成这件艺术品。
5、开始吧。Music……学生分组自制“鸡尾酒”。
6、展示学生的作品,交流。
瞧,哪一组得最漂亮?说说你的理由。(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鸡尾酒分多层的原因)
六、总结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希望同学们留心周围的事物,不断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板书:
把液体倒进水里
油 水 浮、沉、溶解
搅拌 有的浮、有的沉 ?
溶解 蜂蜜 水 沉 有的溶解、有的不溶解 红酒
水 变色、变红(溶解)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能够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能将学到的沉浮知识运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四、教学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等物质可以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五、教学难点:找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铝箔)、药匙、精盐、糖、鸡蛋、土豆、小潜水艇、方便筷子、小勺、蜡烛、吸管、细铁丝、塑料泡沫、盒盖、一元硬币等。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老师要给你们露一手,(出示橡皮泥引导猜测: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根据猜测大多学生都应该认为橡胶泥会沉在水底)
2、教师做出魔术师表演的样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慢慢将橡皮泥放入准备好的饱和盐水中,此时橡皮泥竟然浮在水面上。
3、提问:我们每组都有一块橡胶泥,你们也想表演一下吗?
4、导情追问:你有哪些好的方法,不借助任何材料让沉在水底的橡胶泥浮在水面上?
(二)学生实践探究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1、小组讨论让橡胶泥“浮”在水面上的方法
2、学生汇报想法
3、教师小结:你们的设想都很好!下面我们就实践验证一下你的想法吧!
4、学生实践探究。
5、引导学生交流、反馈探究的结果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板书)
6、游戏下面,我们来进行一次竞赛,看哪个组在浮上来的橡皮泥小船上放的硬币最多!(1)学生比赛
(2)汇报你们在橡皮泥上放了多少枚硬币?为什么同样大的橡皮泥造成的船装的硬币都不一样多呢?
(3)学生小结:装硬币的多少与小船空间大小有关,小船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装的硬币就越多。
(4)多媒体展示大的轮船,引导欣赏(5)将设计的小船画在活动记录上
(三)借助漂浮物使橡皮泥浮上来
1、质疑:除了改变形状使橡皮泥浮上来,你还有什么方法使橡皮泥浮起来呢?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方法领取材料,组织探究实验(同学们一定会想到很多的方法,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尽量的预设到,并为他们准备尽可能多的有结构的材料。)
5、展示实验结果,组间相互参观交流体会,使组间能掌握更多的方法。
6、交流、反馈探究结果,师生小结:借助漂浮物可以使橡皮泥浮上来。
7、多媒体展示借助漂浮物使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应用(网漂、钓鱼线等)
(四)玩小潜艇,研究沉浮的道理。
1、提问:有什么东西既能浮在水面上又能沉入水底?
2、你见过潜水艇吗?知道有关潜水艇的哪些事情?能给大伙说说吗?
3、潜水艇真的又能上浮,又能下沉吗?想亲自驾驶一艘潜水艇吗?
4、学生做潜艇上浮、下沉实验并讨论是什么原因。(要求认真观察现象)
5、汇报小结:把潜艇灌满水,潜艇变重了就会下沉;抽掉水,里面进入了空气,潜艇变轻,就上浮。(板书:改变自身重量)
(五)指导学生探究下沉物体上浮的方法——加入盐或糖等
1、故事激趣:教师讲述死海淹不死人的故事。是谁救了他们?你们想不想揭开其中的秘密?
2、创设情景:昨天,我请朋友从死海为每一位小朋友带回来一杯那神气的“水”,就是刚才我放橡皮泥的这一杯,从表面看你能看出死海的水与普通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3、观察与感受(1)将一大一小两个土豆分别放进不同的两杯水中,你们看现在有什么现象发生?(土豆在死海的水中能浮在水面上,在普通的水中不能浮。)(2)其中的秘密在哪呢?
(3)交流并猜测原因(如果学生提出是大小的原因,就交换试一下,从而明确和土豆的大小无关)
(4)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来吧!大家用舌头尝一尝就知道了。(它是咸的!)(5)你受到怎样的启发?(6)学生谈想法
4、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杯类似于“死海的水”?引导制做“死海之水”。(将土豆放在烧杯中,再往杯中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慢慢地向杯中加入盐,不断的搅拌,直到土豆浮在水面上。)
5、学生制作“死海之水”并放入土豆验证。
6、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获得了哪些知识?(向水中加入大量的盐,也可以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起来。)
(六)拓展延伸(1)如果在水中加入其他物质,土豆也能浮上来吗?(学生也可能自己想到,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当然最理想了)(2)学生设想(3)鼓励课后继续探究下去 板书设计: 改变形状 浮 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水里加盐
使 在水里的物起来.
第二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教案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教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点评
引入课题 3′ 5′
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
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ρ=Sh S=m/ρh
=1125g/(0.9g/cm3×5cm)=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
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液体压强 15′ 2′
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
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05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下册 认识固体
《认识固体》教案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礼品盒,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出示石块、螺帽、玻璃、橡皮、一瓶可口可乐)生:橡皮 生:石块 生:螺帽 生:玻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物体。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研究这四种物体?先思考一会。生:我认为可以用眼睛看。生: 我补充,还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生:还可以用手摸、也可以捏。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生:„„
师:在研究时,除了可以用感官观察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进行研究,看一看,我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工具?(出示铁钉)你打算如何运用铁钉来帮助研究呢?
生:可以在这些物体上面刻划。
师: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同学们一定要试一试,相信你一定会有特别的发现。师:用这些方法可以研究这四种物体的那些方面呢? 生:颜色 生:软硬、轻重。
生:还可以看他们是不是透明的。生:也可以研究他们的形状。生:„„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吧。师:下面,把在小组收集的第一手资料向全班汇报一下。(师板书)
石块 螺帽 玻璃 橡皮
颜色 淡黄 银灰 淡青 绿色
软硬 硬 硬 硬 软
透明度 不透明 不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形状 五边形 六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师:这是第四小组研究的成果,你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第一小组)我们组认为,玻璃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师: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生:我们把玻璃放在桌子上,玻璃就是绿色,把玻璃放在衣服上,玻璃又变成了深蓝色,所以,我们认为玻璃应该是没有颜色的。师:他的说法,大家同意吗?
生:(第四小组)如果从侧面观察,确实是淡青色的。师:从正面看呢? 生:是无色的。
师:大家认为我们应该从那个面来看玻璃的颜色呢? 生:(齐答)正面。师:玻璃的颜色是
生:(齐答)无色。(师将汇报表中的“淡青”改为“无色”。)师:为什么从侧面看是淡绿色的呢?请同学们课后查查资料。师:刚才,我们分别研究了这四种物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下面,我们再分别从每一个方面来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比如颜色。生:石块、螺帽、橡皮都有颜色,玻璃没有颜色。师:说的真好,请接着往下说。
生:石块、螺帽、玻璃都很硬,橡皮很软。师: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他们软硬不一样。
生:透明度也不一样。除了玻璃是透明的,其他的都不透明。师:再比较一下他们的形状。生:形状不一样。
师:在仔细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惊奇地)这一行都有 “形”这个字。
师:哦,五边形、六边形、正方形、长方形。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他们都有形。
生:都有形状。
师:(再次出示这四个物体)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都有形状。(板书:形状)师:出示长盒装的水,水现在是什么形状的?再倒进烧杯中,还是长方形吗? 师:将螺帽放入透明水槽中,什么形状?再放入烧杯中,什么形状?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水的形状可以变,但是螺帽的形状是不变的。
师:不变的,我们就说他的形状是一定的。石块、玻璃、橡皮的形状可以和水一样改变吗?
生:不能,他们是一定的。
生:我补充,是平常情况下不会改变,如果用力的砸他就会变了。
师:像石块、螺帽、玻璃、橡皮这样有一定的形状,而且在平常情况下不改变的物体就叫固体。(板书一定)这节课,我们的重点就是认识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
师:生活中,你知道哪些物体是固体呢? 生:(略)
师:出示面粉、牙膏,你们看看这是固体吗? 生:这是固体
生:我反对,不是固体。
师:同学各有各的理由,我们要用事实来证明看谁说得对。
教师演示一:(水倒在纸板上,流走。面粉倒在纸板上,却堆积下来。)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面粉是固体。
师:大家在看。演示二:(碗里放入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像不像牙膏?它里面有些什么?生:水、面粉。水和面粉分别是固体还是液体? 小结:牙膏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呢? 总结: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
第四篇: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学期)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测试卷(附答案)3套
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一、填空题
1.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__________。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_________的。
2.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跟水的_______有关。
3.从液体中分离固体,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_______,可以用来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是否水平。
5._______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6.淡水绝大部分储藏在___________。
7.将混合物分离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流动的沙子是_______,静止的沙子是_______。(选填“固体”或“液体”)
二、选择题
9.油和醋都是液体,将10毫升的油和醋同时倒在斜放的木板上,小兵发现()。
A.醋比油流动的快
B.油比醋流动的快
C.油比醋流动一样快
10.分离水中的沙子和食盐,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先蒸发,后过滤
B.先过滤,后蒸发
C.先过滤,后沉淀
1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固体的是()。
A.蜡烛
B.粉笔灰
C.牛奶
12.下列对水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色透明
B.没有固定形状
C.任何情况下都是流动的13.分离水中的溶解物可以用()的方法。
A.沉淀
B.过滤
C.蒸发
三、判断题
14.固体混合后质量不改变,但体积可能要发生变化。(______)
15.生活中,不同的固体有时需要混合,有时需要分离。(_______)
16.敲碎的粉笔已不再是固体。(________)
17.油、水、牛奶、蜂蜜都是液体。(________)
18.手抓沙子时沙子会像水一样从指缝中“流走”,所以沙和水一样不是固体。(_______)
四、简答题
19.沉在水底无法溶解的糖或盐,用哪些办法可以让它继续溶解?
20.如何用水平仪测量物体是否水平?
五、实验题
21.把盐放到水里,盐不见了,这种现象就是溶解。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把下面实验方法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实验设计一栏,并在实验结论一栏选择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同时往两杯水中倒入相同质量的盐
②观察、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快
③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
问题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实验设计
(______)
实验结论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______)。(填有关、无关)
参考答案
1.限度
不同
2.温度
3.沉淀
过滤
蒸发
4.水平仪
5.液体
6.南极和北极的冰川中
7.蒸发
过滤
筛选
8.固体
固体
9.A
10.B
11.C
12.C
13.C
14.√
15.√
16.×
17.√
18.×
19.常用的方法就是加水稀释。
20.测量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待气泡稳定后再作判断。
21.③①②
有关
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一、填空题
1.固体有确定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_______或_______,但构成物体的_______
没有改变。
2.我知道的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用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分离水中的不溶物。
4.盐溶解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越高,溶解越快。
5.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100份,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占总量的______份。
二、选择题
6.下面关于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有的软,也有的硬
B.固体都是长方形的C.固体都很重
7.下列属于液体的是()。
A.空气
B.铅笔
C.食用油
8.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A.凹面最低处
B.凹面最高处
C.凹面中间位置
9.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A.蒸发
B.过滤
C.加水
10.下列物质不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A.食盐、味精
B.红糖、小苏打
C.沙子、石头
11.在使用水平仪时,将水平仪紧贴在被测物体表面,这时如果气泡在左边,说明()。
A.左边高
B.右边高
C.两边一样高
12.生活中常用的净水器中的滤芯是采用()的方法来分离水中的杂质。
A.过滤
B.消毒
C.蒸发
13.往一杯水中不断地加入白糖,我们会发现()。
A.只要不断搅拌,白糖就能一直溶解
B.不搅拌,白糖就不能被溶解
C.白糖溶解到一定量后就不能再溶解了
三、判断题
14.我们吃的盐大多是通过晒海水得到的。(______)
15.土壤都是干燥的。(______)
16.所有固体的形状都是一样的。(____)
17.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______)
18.把纸剪成小花的形状,还是纸。
(________)
四、简答题
19.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把混合在一起的固体分离出来,下列几种情况,分别适合用哪种分离方法,请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面粉与铁屑混合红糖与沙子混合花生与大米混合(______)
(______)
(______)
A.用磁铁分离
B.用笊篱筛
C.先溶解后蒸发
20.请将下列物品的序号写在对应的方框里。
①文具盒
②白醋
③橙汁
④羽毛
⑤矿泉水
⑥橡皮
⑦色拉油
⑧铅笔
固体:(______)。液体:(______)。
五、综合题
21.分类(填序号)。
①汽油②沙子③冰糖④食盐⑤石头
在水中能溶解的物体:(______)。
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体:(______)。
参考答案
1.形状
体积
质量
形状
大小
物质状态
2.石头
桌子
椅子
3.过滤
4.温度
温度
5.5
6.A
7.C
8.A
9.A
10.C
11.A
12.A
13.C
14.√
15.×
16.×
17.√
18.√
19.A
C
B
20.①④⑥⑧
②③⑤⑦
21.③④
①②⑤
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像水、牛奶、醋这样的物体属于(_____),像石头、木块、螺母这样的物体属于(_____),像空气这样的物体属于(_____)。
2.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人们利用水平面的原理制作了(__________)。
3.盐溶解的快慢与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越高,溶解越快。
4.物质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___________是不同的。
5.水黾能在水面上行走是因为水的_____。
二、选择题
6.荷花、芦苇适宜生长在()里。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7.一杯浓盐水的杯底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8.如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9.将黄豆、小米、绿豆混合后,它们占据的空间()。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10.下列属于固体的是()。
A.棋子
B.露
C.空气
11.在做
“一杯100毫升的水
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时,发现有食盐不能溶解时,应该()。
A.加水,直至食盐溶解
B.继续加食盐,记录最终剩下多少克食盐
C.停止实验,记录最终溶解了多少克食盐
12.测量液体的质量需要用到()。
A.烧杯
B.天平
C.量杯
三、判断题
13.沙子能够流动,所以它是液体。(_____)
14.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______)
15.土壤都是干燥的。(______)
16.可以通过先溶解,再加热的方法将红糖和沙子分离开。
(________)
17.固体受外力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同时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也改变了。(________)
四、简答题
18.请你想办法将木屑和铁屑分离开来(说出一种即可)。
19.怎样正确使用量筒?使用量筒时应注意什么?
五、综合题
20.我会填表:观察、比较下面三种液体的性质。
性质
液体
食用油
水
牛奶
颜色
(______)
(______)
(______)
气味
(______)
(______)
(______)
透明度
(______)
(______)
(______)
粘稠度
(______)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液体
固体
气体
2.水平面
水平仪
3.温度
温度
4.限度
溶解量
5.表面张力
6.B
7.B
8.A
9.C
10.A
11.C
12.B
13.×
14.√
15.×
16.√
17.×
18.用磁铁吸引铁屑
19.根据量筒使用的注意事项,测量水的体积时要注意:(1)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将量筒微微倾斜,瓶口紧挨量筒口,让水缓缓流入量筒内。(2)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0.黄色
无色
白色
油脂香味
无气味
奶香味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较黏稠
无粘稠
少粘稠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
红星小学代继安
一填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和()的国家,丝绸约有()年的历史。
2蚕 宝宝的家要(),()。
3蚕宝宝爱(),要经常()桑叶也要()()‘
4蚕宝宝最喜欢吃()
5蚕卵的孵化需要适宜的()和()。
6蚕宝宝是蚕的幼虫,()是蚕的成虫。蚕一生经历了()()()()四种形态。
7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部有(),一般有()。
8蚕一生要脱()次皮。
二(简答题
1蚕宝宝的饲养与护理是怎样的?
2画一只昆虫并标出各部分名称()三部分,头上有()和一对())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