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3 00:5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第一篇: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两次教学《散步》一课,两次教学内容和思路大致相同,所带班级的水平也大体相当,但是教学效果却有明显悬殊。

第一次教学设计由三个教学板块构成:读出文章诗意的感觉;品出文章美妙的味道;写出文章细腻的情感。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1.简洁导入,快速入题。(略)

2.围绕学习活动一设计主话题:请动用你平时的学习积累,想想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全文,尽量读出文章诗意的感觉。请你这样说:“要想读出本文的诗意,我们应该,因为。”

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为了便于师生对话,老师在交流之前示范一处朗读,同时进行朗读技巧的点拨。但这一教学环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感觉无法回答,只能泛泛地从节奏、流畅等角度简单说一说,根本无法读出诗意的感觉,最后只好由老师代劳,说出预设的方法,然后转入下一个环节。

3.围绕学习活动二设计主话题:品味文章美点,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想:选材、情感、描写、词语、句式„„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认为这篇文章美妙在,因为。”

这一环节的处理与第一个学习活动差不多,不再多言。

4.围绕学习活动三设计主话题:全文透着浓浓的孝道。下面,让我们试着动笔想象创编第六段,把“我”的陈述改成生动的描写,通过“我”和“我”妻子的言、行、思进一步表现出孝的情感。

这一环节的处理由于时间关系,加之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文本,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最终这一学习活动的落实只能草草收兵,成为一句空话。

5.小结课文(略)

执教老师课后反思说,今天这节课感觉很累,主要原因是借班上课,学情分析很不到位,大部分学生预习又很不充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预习,面对学生杂乱无章的发言,自己没有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思路,这严重影响了上课的情绪与发挥。

然而,真的如此吗?冷静分析,笔者认为问题主要是:

1.过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开放性。主话题设置过于空泛,难以形成对话交流的焦点,对话只能在文本的外围打转,无法真正深入文本。这一点在第二个学习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2.对文本核心价值的确立还有欠缺。没有把握散文体裁特点,尤其对散文中作者独特的情感突出不够。《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文本短小精悍,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体恤,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在此基础上,涉及中年人的责任感和生命意识。笔者认为“浓浓的亲情”应是《散步》一文的核心教学价值。

3.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老师心里想的还是执行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没有及时根据教学实际改变既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找到了问题所在,执教老师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作了调整。改变了教学内容,将三个学习活动调整为:感知文章内容;品味文章情感;领悟文章意蕴。这一调整基于如下考虑:通过学习板块的调整,使教学流程在读――品――悟中行进,师生对话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浓浓的亲情。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力求让所提问题聚焦,克服问题过于空泛的毛病,使课堂提问更有实效。

例如第二个教学板块调整后,师生对话的情境:

师:《散步》这篇文章从1985年发表以来,感动了无数人,征服了几代人。归根结底就是那平凡而质朴、真实而感人的“亲情”情节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

建议同学们这样品味文章的情感:请你用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选读你认为最能体现浓浓亲情的语句,然后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文中写下你的理由或感想。(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生1:我选的是第1节,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很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全家散步时那种愉悦的情景。

生2:第3节中:“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总算”写出了“我”对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特别渴望春天。“熬”写出母亲艰难而痛苦地度过严冬,也表现出“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度过严冬而感到高兴。“总算”“熬”都体现我担心母亲的身体,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爱。

师:你分析得很好!请你把它读一下。(生读)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总算”“熬”两字读重音,很好!

生3:第7段:“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中“摸摸”这个动作看出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体现了浓浓的祖孙情。正是奶奶对孙子的理解、疼爱才决定委屈自己走小路。

生4:“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主意了:“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开始未听从,但“摸”表现了对孙子的疼爱。“吧”表明有商量的余地,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的温暖。

师:这位老人很温柔,对小孩子非常的关爱,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师:朗读时要读出母亲的慈爱、温和。(生齐读体味)

生5:第5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的“也”要重读,表现了一个孩子无意间的重大发现,要读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我们都笑了”中的“笑”可以看出当时一家人都被儿子这天真烂漫的话逗乐了,体现出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亲情。要读出一家人的欢乐。

师:你不仅品味了浓浓的亲情,还点出了朗读时的要求,很好!请给同学示范朗读一下。(生5有感情朗读,读得很投入)

生6:第8段“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中的“慢慢地”“稳稳地”表现出“我”和妻子背母亲和儿子时的小心、谨慎,朗读时读重音,语气庄重。“很仔细”中的“很”要拖长音调,强调“走得仔细”。

师:请你示范朗读一下。(生朗读)

生7:我想补充一下刚才同学的发言,“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两个“蹲”字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使命感;而且我和妻子各有所为,各为这个小家庭尽心尽力,一路上都充满了亲情,同时也点出了中年人应有的责任感。

师:一蹲一背,定格了一幅美好的充满亲情的画面。请同学们齐读第8段,体味文中的亲情和责任。

生8: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我”由此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想到母亲熬过严冬能看到这春天万物,心中满是欢喜。希望母亲的生命也能如这春天般充满活力。

师:这一段容易被我们忽略,它与亲情有何关系呢?因为生命可贵,所以我们散步;因为生命和谐,所以我们谦让;因为生命衰老,所以我们孝顺;因为生命成熟,所以我们尽责。生命在浓浓亲情中更显珍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一段呢?

生9:语调欢快些,要读出春天的活力,心中的欢喜。(生读)

师:注意“阳光”,要带一种意味;两个“蹲”字,要重一些;“但”字,可以轻一些;“很”字,应该拖一下。好的,让我们齐读这一节。(师生动情地齐读)

师:读这篇文章的历程,就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朗读时要特别注意语速,重音,情味等。

„„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环节将“品”和“读”结合,始终围绕“亲情”进行品读,问题指向明确而聚焦。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去朗读课文,朗读方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浓浓的亲情。

两次教学的内容都与“亲情”有关,但第一次教学在美点品味上,“发散”有余,而对亲情的感悟上“聚焦”不足。第一次教学中的话题设计极具发散性,大有把文章之妙一网打尽之势。在老师的要求和示范下,师生主要围绕情节安排、景物描写、浓浓的亲情、和谐的氛围等方面进行对话,学生回答热热闹闹,但明显偏离了“亲情”轨道,教师只好呈现备课时预设的课件。正是因为课堂的提问缺乏聚焦性,脱离了文本的核心内容,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流失。而第二次教学则聚焦于“亲情”这一靶心,反复在这一点上锤炼打磨,师生在品读把玩中深入文本,体味亲情,从而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其实,不论问题的发散还是聚焦,都需要老师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吃透文本的“魂”――核心价值。主题是散文的“魂”,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课的“魂”,失却了“魂”的课,再精致,也不过是漂亮的花瓶罢了!“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夏雨舟)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使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一节课、一篇散文,没有去抓“魂”或者说没有很好的去抓“魂”,这节课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再精致的设计只不过是技术表演而已。

二是紧扣课堂的“标”――教学目标。散文的教学目标应重在让学生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独特的情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单元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应将《散步》的情感定位在“浓浓的亲情”上,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通过品味揣摩文中体现浓浓亲情的语句,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教学方法上应力主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文本的解读。教学环节还可进一步设计为:“创设情境,回味亲情;整体感知,感知亲情;品读课文,感悟亲情;合作探究,体验亲情;小结课文,升华亲情”,从而让“浓浓的亲情”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这样的问题聚焦,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使文本的核心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实现。

朱春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

:舒坦

第二篇: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最终稿

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摘要: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各种教学法,甚至教学的具体环节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借着课堂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独立思考及推理和归纳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好的效果,其只有在认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遵循一定的原则之上,才能启发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目的,否则只能事倍功半.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提问 设计原则

课堂提问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务必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教师应深刻意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加深对提问的认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认清提问的本质,加强备课,精心设计好课堂提问,掌握科学提问的原则、策略,了解提问的方式和艺术,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师生对话、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使新课程理念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1.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调节教学进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提问,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数学教学,作为一门探索性和研究性比较强的学科,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先播放了一段“小动物骑车比赛”的动画片,在一片绿 油油的草地上,四种小动物所骑车子的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椭圆形.比赛开始前,让同学们猜猜谁的车子跑得最快?为什么?比赛开始,同学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只见小白兔骑得轻快又平稳,一路领先;而另外三只小动物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可就是赶不上,还差点把屁股给颠破了.画面上小白兔愉快的表情、另外三只小动物的憨态、夸张幽默的伴奏音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学们在笑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比赛结果跟我的猜测不一样呢?为什么别的动物都被颠得七上八下,而惟独小白兔的车子却跑得又快又稳?此处多媒体的演示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恰到好处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知识的兴趣和情感,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此外,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从教学理论和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谈谈所应该坚持的原则.2.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原则

2.1启发性原则

提问首先要具有启发性,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能被2、5、3 整除的数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任意写一个大一点的数,问:这个数能被2 整除吗?学生经过笔算作出了回答.教师接着说:刚才我看到同学们都是通过计算来判断的,算的时间很长,老师可以不用笔算,只要一看到数字就可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如果不信,同学们可以考考老师.这时学生兴趣盎然.[2]还比如,在分析一些解题思路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后,在提问学生,学生的回答中往往会有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准确地判断对错并进行讲评和记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启发提问要求教师能够对重难点进行很好的把握,并能以合理的提问去启发学生的思维.2.2关键性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抓住关键,即抓住关键内容和关键时机.只有深入地研究教材才能使设计的问题提在关键处,熟悉学生才能使设计的问题提 在有疑处.如在教

3学“一个发电厂有煤2500 吨, 用去,还剩下多少吨?”时, 教师可先启发引

5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下图: 2

然后教师再结合图形提问: 这道题把谁看作了单位1, 要求还剩下多少吨, 可以先求什么? 根据已知条件怎样求已用去多少吨煤呢?学生通过口答以上问题,3得出第一种解法: 2500-2500 ×= 1000(吨).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进一步

5提问: 如果知道剩下的煤是原来煤几分之几, 能不能求出剩下煤的吨数?怎样求剩下的煤的吨数是原有煤的几分之几呢?这样在关键处点拨, 学生不难得出第二种解法: 2500 ×(1-35)= 1000(吨).课堂提问除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关键外, 还要抓住提问的关键时机,要在学生形成悬念时、概括时和加深理解时提问.2.3发散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联想, 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被动状态中解脱出来,使其学得灵活,具有创造能力.如有这样一道题:篮子里一共有50 个桃子和苹果,桃子是 30 个________?教学这道题,教师可在学生读了已知条件后问:题里缺什么?通过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提出以下几个不同的问题:(1)苹果是多少个?(2)桃子比苹果多几个?(3)苹果比桃子少几个?又如, 学过四则混合运算后出示:13+ 13+ 11+13+ 13= ?问: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运算顺序很快算出是 63.紧接着追问: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别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把不同的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1)134+ 11,(2)135-2,(3)132+ 132+ 11,(4)(13+ 13)2+ 11,(5)(13+ 13)+11+(13+ 13).最后提问:这些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发散性问题能使学生更牢固、更透彻地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其创造能力.2.4差异性原则

面向全体,因材施问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选择恰当的提问对象,有助于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优等生提问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理解性的、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激励其钻研;中等生则以一般性问题,助其掌握、巩固知识、提高学趣,培养良好的思维情绪;而后进生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在成功中勃发思维的激情.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从而对课堂有效性真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课堂提问的原则是教师在设计提问时所必须遵循的,另外这些原则的设计应该从哪些方面考虑,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这仍值得大家很好地去思考.首先,提问的设计应该是根据出发点的不同而具体设计的,比如,有些问题的提出是想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是带有评价性质的.而有些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连接所学的知识与以前的旧知识,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结构体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而课堂提问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从此角度设计的提问,教师首先必须的弄清楚教材的重难点,能够选准提问的时机和突破口,懂得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背景知识,能够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函数 f(x)= Asin(ωx + φ)(A,ω,φ 是常数,A >0,ω >0)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f(0)=

在讲解这题的时候,老师必须能够对此问题的重难点有一定的把握,于是可以这样提问:该题目中应该是否要把函数中的未知数都计算出来? 有什么办法算得更快捷? 是采用看图的形式还是采用计算的形式计算出来?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新鲜有趣的故事或活动,维持学生的注意力.[3] 设计问题由浅入深,以开放式问题激发学生讨论,促进深层思考加深学生完整的教学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的学者认为学习不全是刺激与反应间的关系而已,认为学习活动应是主动的、整合的历程,介乎个人既有的知识经验与所欲学习的内容之间,常有积极的交互作用存在. 提出有意义的学习,认为学习者自行发现知识意义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因而提出前导组织的概念,利用前导组织可以帮助学习者将新教材整合而融入旧知识之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所以提问应该是针对不同的情况,选取不同的角度而展开的.3.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注意的事项

而课堂提问又要注意哪些呢,我想首先应该是提问的次数和质量,课堂提问不应该过于频繁,而且应该注意问题的质量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改过去的“满堂灌”为“满堂问”.学生缺少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过多的提问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问题进行学习,压抑了思维的火花,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次,提问应该根据上述原则,提前精心准备.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为提问而提问.提问琐碎频繁,不分主次.一连串的一问一答浪费了不少宝贵时间,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提出问题后给全体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才指定某个学生回答.否则,问题只是针对个别同学的,而会使绝大多数同学放松注意力.教师应该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回答同学的答案,判断其对错,并做出修改和补充的准备,必要时还可以组织讨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仅仅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收者.要完成学习活动规定的内容,需要学生全面人格因素的高度参与.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不仅感到是老师在教,更主要地是感到“我在学”,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主体感,而这种主体感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根本动力.他会为自己有能力解决某个问题而倍感自豪,从而增加了自信,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有更大的兴趣,并从自己答案的缺陷中,进一 步进发出对知识的渴求.但是如果处理不好课堂提问中的某些间题,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教师在提问学生函数

在x=0处是否可导时,教师应该不要着急讲解,可以转向问学生函数在改点是否连续,然后又问一元函数可导与连续之间的关系,接着又问函数在改点是否连续.一系列的提问从最基础的开始提问,这样可以面向所有学生,而且一步一步地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4]最后,教师的课堂提问 5 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课堂提问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提问时输出信息量的多少,而在于学生反馈信息量的多少.提问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年龄特征,涉及的知识坡度不能太大.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如果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给6÷ 3的被除数加上6后,要使商的大小不变,除数应加上几?”学生显然难以对答,不易接受.如果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作铺垫:(1)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2)被除数加上6扩大了几倍 ?(3)要使商大小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 学生就能很快找到突破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倡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对此很多教师理解为教师在一堂课中讲得越少越好,应该让学生多讲,教师讲多了又成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出现了主观上希望通过课堂提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实质上则是为了“提问” 而“ 提问”;用“ 提问”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借学生之口说出自己想要说的答案,把“ 启发式教学”庸俗化成“ 问答式教学”, 把“ 问答” 当作“ 对话”.课堂上一问一答,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则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圈套里.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似乎贯彻了新课程理念,但师生、生生之间并没有实质上的交流和互动.“对话”也仅浮于表面, 流于形式.所以课堂提问应该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使提问能达到其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参考文献】

[1]李旭云.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1).[2] 罗成礼,田春艳.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J].宁夏教育,2001,(9).[3]吴亚军.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3).[4]张泰.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J].机械职业教育.2000.(2).

第三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初探

(宿松县广福初中吴在南)

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在这里,学生有无进步,有无发展,是否体现全面性、普遍性,是鉴别“有效”的核心指标。有效提问能驾驭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既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又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身心上的愉悦和享受,此种情形之下的课堂教学势必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尤其要注意探求问题的设计,注重提问的实效。

一、控制“度”,化难为易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剖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计问题。提问力求表述清楚、详实、准确,切忌笼统、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要让学生感到所提出的问题既不是高不可攀,又不能唾手可得,有让学生“跳一跳够桃子”的难度;对一些繁难复杂的问题,可转化为一系列小题、浅题,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触类旁通,以平缓坡度,化难为易,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到问题的中心。这样既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有一种自豪感,又能开动学生的脑筋,让他们在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答案。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对文本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学生很容易找到,要翻译这些句子也并非难事,如果将问题设计为:“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有哪些?将这些句子翻译过来?”学生会很快答出,问题没有难度,没有了思考的空间,也就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培养能力,那么稍作改动,变为“请用优美的语言创造性翻译文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在思考时就要先想一想哪些句子是描写桃花林美景的,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如何作答。这样的提问既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又适合中考出题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提问势必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量”,循序渐进

语文课的内容多而杂,要在四十五分钟内让学生理解消化,作为引线作用的提问,就要注意处理好“量”的问题。过去不少课堂是一问到底,表面上显得热热闹闹、气氛活跃,而实质上收效甚微、误人误己。要避免这种误区,就要问得适时,问得巧妙,问得有趣,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一节好的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当然不能解决问题,提得过多过繁又会会让学生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既科学又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和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陋室铭》一课教学中,可设计以下问题:“从文题看,本文采用什么写法?所托之物是什么?所言之志又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借助对陋室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志趣的?”在这样的诱导下,一般学生都会认真阅读,积极思维,考虑怎样把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并清楚地表达出来。抓住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明了而思路清晰,由浅入深,有的放矢,学生完全可以顺着课题这一线索,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写作方法,收到预期效果。《湖心亭看雪》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谁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什么样的雪景?看雪中有着怎样的奇遇?为什么要在看雪中写奇遇?”只是这样几个问题,便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文章写什么,为什么写,又不让学生有茫然的感觉,因为这样的问题有明确的指向,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结构——赏雪、奇遇,同时去深入思考作者所表达的“痴”的深层含义。避免了繁琐而简单的提问,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其实对于很多文章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吃透教材的精髓,精心设计有效问题,力争做到少而精,就能让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讲究“法”,面向全体

首先,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全方位兼顾。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既让优等生吃得好,又让后进生吃得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换不同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的展现自己。如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我就因人而异,为差一点的学生提问:“谁去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湖心亭上有怎样的奇遇?”中等水平的学生可回答的问题:“作者是如何描写雪景的?对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做赏析。”有能力的同学则思考:“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对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遗世独立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实际例子加以阐述。”整堂课的教学气氛活跃,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都有表现的机会。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会激发更高的欲望,当他们的表达欲望,表现欲望都被激发,我们的教学就达到了目的。

提问要得法,还必须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问的内容要新颖别致,对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这样就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弹。提问的形式要不断变化,如整堂课采用形式单一的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疲倦”,从而失去有意注意,使教学的效度下降,甚至趋向无效。

四、动以“情”,因势利导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完成教学的有利条件,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课堂气氛的关键,提问又是课堂气氛调控的最佳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还少不了教师“动之以情”。教师在活动中,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这样才能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抛弃思想顾虑,走进老师的思维中。一次听城关中学朱金华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让我赞叹不已、深受启发。难怪这位老师的教学成绩如此优秀,除了她有很好的素质,能够高效驾驭整个课堂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她的教态极具亲和力,特别是提问的措辞及语气恰到好处,很多时候她在提出问题时会说“你知道吗?你想说吗?谁来告诉我?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的想法?……”看似很随意的几个字,听起来却特别亲切,不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成为学生的姐妹朋友,从而让学生乐于走近教师,乐于倾听,乐于表达,最终达到了乐于共同探讨的目的,踏上探求知识之旅。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给予恳切评析,不应直截了当简单告诉其答案

就完事,应该用委婉的口吻告诉他们回答有理的地方在哪,不足之处何在,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委婉指出其不足。要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不足为辅,要经常用:“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思路还不错,这很好,但是某某地方还有一点小小的不足,总体还是不错的”这类话来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巧妙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提问问题;二是立足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提问方法。只有善于提问,精于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数学课堂提问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摘要]课堂提问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内容理解的桥梁。课堂提问对教学效果的直接影响,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教师提问技巧差、问题水平低、问题有效性差等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走出课堂提问误区,积极进行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研究,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依据。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文章在此进行了梳理、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内涵与作用

1.1 课堂提问教学策略的具体含义。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构成,在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掌握知识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达到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目的就是课堂中的提问教学策略。课堂上的提问分为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与无效的提问不能引起学生思考兴趣也不能达到检测知识掌握程度目的的情况不同,课堂中有效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热情,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

1.2 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教学策略的作用。小学数学学习时期是锻炼青少年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还应该注重数学基础的积累,背诵各种各样的数学公理、公式、定理等等,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各种数字、数学用语的奠基时期,教师的提问能促使学生进行及时的思考,在思考中不仅要求对数学基本公式、解题方法的有效掌握,更要求具备思维拓展能力,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达到一箭双雕的效用。问题设计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注重难度

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的实际需要,掌握好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如果问得太平直、太浅显,如:问学生“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能不能”等,学生几乎不用通过思考就立即回答,齐答了事,整堂课表面上看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则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益处。而问得太迂曲、太深奥,学生想半天连问题的要点还弄不明白,则易造成“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教学也没什么好处。教师的提问应该具有层次性

一般来说,课堂中的提问本身就应该具有层次性,也就是说课堂中的提问应该把握由浅到深的原则,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逐步进入到思考的过程中。这样在导入时,就可以适当地设计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当然,这种难度不能过大,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陛,使其能认真参与到课堂的提问中来。当然,教师还应该对不同能力和不同思维发展水平的学生分层次地提问。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提问,学生不仅自己回答了问题,还加深了对分数概念的理解。提问的原则

提问的语气、语调。提问时的语气和语调不能生硬,吐词要恰当、合理,教师的教态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和行为美,要创造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决不能出现教师一提问,学生就紧张、害怕的现象,否则就失去了提问的目的,达不到好的提问效果,甚至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凝固状态。提问的数量及对象。提问的数量要尽可能多一些。45分钟的课堂教学提问不能少于10-12次,提问次数太少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要注意不能把课堂提问变成“满堂问”,这样的提问无疑将回到“满堂灌”了。要处理好对好、差生、对前后左右位置的学生的提问,特别要加强对“差生”的提问,因为“差生”的学习意志品质较差,不善于积极主动地思考,如果你习惯向“差生”多提问,“差生”就不会有“反正不会问我”的想法,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处理好“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预设问题”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对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预设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对教学活动的引领作用,又要考虑到能否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同时还要注意“预设问题”会诱发“生成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些新的“生成问题”会因学习主体的特点、思维方式及个体差异而很难预料;针对课堂呈现出的丰富、多变和复杂的“生成问题”,教师应当首先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应该灵活调整、整合乃至放弃预设的问题,机智生成新的问题方案,伺机而动,随机应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生成的新问题,多做预设;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精彩的课堂提问既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思维,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实现有效的提问,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以最主要的问题突出最丰富的学习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以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最远的终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智慧在交锋中闪烁。

第五篇: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文笔小学 张玲丽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一.如何有效地提问

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我就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有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的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效的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五)有效的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二.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我们要做到: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语言要明确,提问态度要自然亲切,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下载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控制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

    课堂中的有效性提问 ——《秦朝一统》公开课 丁艺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的过程中提问与回答对于提高学习内在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组开展了“课堂有......

    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提问有效性

    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少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

    如何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烟台开发区芦洋小学丛彩艳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小学数学课上,有效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

    浅谈低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低年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年级,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该都是不同的,这就叫有......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题目: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请举例说明。 要求: 1、根据相关课程理论进行阐述; 2、课堂实例具体明晰; 3、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 答: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倪媛媛【摘 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第一、要改变课堂上无效提问过多的现象。第二、提问对象要把握得当。第三、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

    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 内容摘要:在教授《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时,笔者困惑较多,然而“先学后教,先问后教”的提问法让我豁然开朗:教学,很多时候不是自顾自地按照已有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