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

时间:2019-05-15 04:30: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

第一篇: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

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

内容摘要:在教授《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时,笔者困惑较多,然而“先学后教,先问后教”的提问法让我豁然开朗:教学,很多时候不是自顾自地按照已有的教学重点去安排,更应“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困惑。在提倡创设民主课堂、高效课堂的今天,学生的提问可以整合成一份宝贵的教学资源。

关键词:问题法 整合 教学资源

课堂变革愈演愈烈的当下,传统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而我们的教学资源也不该仅仅来源于教参、网络资料等等,学生的思维便是有待我们开发的最大教学金库。下面以《金岳霖先生》为例,浅谈“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困惑

《金岳霖先生》是苏教版必修二的一篇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从文章内容来看,学生极易通过文章所记叙的事件把握金岳霖先生的人物形象,而作者在其间流露出的对金岳霖先生的赞美、怀念之情也是学生容易把握的。这样看来,特别是站在应试的角度上,这篇文章似乎没有多大的教学价值。而且,将文章中的“闲笔”,文章蕴含的“苦味”等很多旁枝的问题穿插进来,很大程度会让课堂内容显得分散。到底该如何教学呢?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决定借学生的慧眼和才思来助自己完成教学设计。

二.攻玉之谋

安排预习时,我明确提出,每位同学必须提出一两个问题,可以是你的困惑,也可以是你的考题。事实证明,学生的勤思善问绝对是我们教学资源里一块力道十足的攻玉之石。问题搜集上来后,我发现了不少高质量的提问,这是一份多么独特宝贵的教学资源啊!将学生的提问进行整合、润饰后,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一)金老其人。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两个标题:

我们想了解的金老:1.金老的成就有哪些?(陆某某)2.金先生才华横溢,为何还会单身?(程某某)3.是什么信念让金岳霖只爱林徽因一人?(沈某某)学生的三个不同提问刚一展示在PPT上,班级便沸腾起来。我就着这个欢乐的氛围,让学生寻找这三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火眼金睛的同学们一下就发现了提问之间的互补性,第二个问题提到“才华横溢”,第三个问题提到“只爱林徽因”,不是正好可以对应解决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呢?于是,提问同学自己就成了其他问题的解答者,好不欢乐!至于第三问题,我们能不能在文本中找到相应的信息呢?由此直接过渡到“作者眼中的金老”这一标题。

作者眼中的金老:1.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之处体现在哪里?请找出相应文字,朗读一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俞某某)2.文章仅仅写了金老的有趣吗?文本中有没有哪些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另外一面。(戴某某)

以上问题的设计目的主要是结合专题名称“慢慢走,欣赏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细细咀嚼,读出作者想展现的金岳霖先生。另外,第二个提问正好可以解决之前沈同学提出的“是什么信念让金岳霖只爱林徽因一人”这个问题。

(二)作者匠心

文章中的几处看似“闲笔”的地方,实为作者匠心所在。这一环节里我主要选了学生的两个问题:1.文章写闻一多、朱自清等教授目的何在?为何花不少笔墨写王浩?(朱某某、姜某某、丁某某等)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宋某某、龚某某等)

第一个问题第一小问主要落实到文本中描写金岳霖的穿着之后,就联想到了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南联大“思想自由”的大学精神,借此也赞扬了一批特立独行,有着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联大教授。闻一多和朱自清等教授是对金岳霖先生形象的更好映衬。而用不少笔墨写金先生的得意门生王浩,一方面表现了金先生的独特教学风格,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说明了金先生的博学,幽默。第二个问题主要化用了学生的提问:文章写了很多金岳霖先生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有什么逻辑联系吗?(宋某某、龚某某等)文章品读至此,结合之前分析的“有趣”事件的板书,学生已能从三个方面予以概括:肖像,教学以及生活。

(三)作者苦心

作者不仅不惜笔墨从肖像、教学、生活等方面去直接刻画金岳霖先生的形象,还花不少“闲笔”对金岳霖先生的形象予以衬托,其意图究竟何在?仅仅只是为了表达对金岳霖先生的尊重、怀念吗?这篇语言平淡的文章中有何隽永之意,为何有同学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有同学提问道:为什么作者最后说“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他写这篇文章有何深意?(黄某某、张某某、严某某等)

看到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后,我太震惊了,想不到成天基本上无缝对接地被各种知识填塞的他们还能有这样一颗敏锐的心,觉察到作者的深意。是啊,冲淡隽永中的这种苦味,若非细细品读,如何体味得到?

以上是我以《金岳霖先生》为例,针对“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这一问题的一些探索和思考。授课之后,感慨颇多,确实,为人师的,永远不要低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绝对是有待我们开发的最大教学金库。试着让学生的提问成为鲜活你课堂的一汪清泉吧,因为它们是课堂的源头活水。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学)

第二篇:例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

例谈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

[摘 要]语文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敏锐发现并及时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读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问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说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从学生写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关键词]课堂 动态生成 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38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会突破教师的设想,甚至会与教学思路相悖。作为教师,应敏锐地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让课堂中的意外生成为语文教学服务。

一、从学生读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以读为本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提出: “……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错读的现象比比皆是,而教师就可以抓住有价值的错读来做文章。

我们来看一位名师的经典教学案例。

(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向北岸驶来……)

生1: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

师:你听得真仔细!

生2: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是“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

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间可以讨论讨论。

生3:兵士看时一定离得很远,只能隐隐约约看到船上的帆,而曹操看时,他看到了带帆的船,说明离得很近了。

生4:曹操站在船头迎风眺望,他向远处看,一定没看到什么,可见东吴的船还没出现;忽然兵士来报,也只是隐隐约约看到了船帆,可见东吴的船在水天相接处刚出现;可是当曹操定睛一看时,已经清楚地看到是一队帆船,可见东吴的船速太快了。

生5:老师,我接着他后面加一句:“可见东南风很急。”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精彩!补充得更棒!这可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一个重要因素。东吴这一方很好地利用了“天时”――东南风。

生6:我认为朗读这一自然段,语速要快些。

师:很好!我们来体会一下,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

……

教者捕捉到学生朗读中的动态生成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从学生问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课堂上多表现为喜欢问几个“为什么”。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提问、质疑中去捕捉有教学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如一位教师教学《五彩池》,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进行质疑,结果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个学生就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教师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教学价值,就围绕这个问题组织教学活动:“要确定五彩池是否能够游泳,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思考。一是看水池的大小适不适合游泳;二是看水池的深浅能不能够游泳;三是看水是不是干净,可不可以游泳;四是看水池中有没有障碍物,敢不敢去游泳。这四个方面的答案都在课文中,请自读课文,把答案找出来。”学生研读课文后找出了依据:“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很多水池太小、太浅,不能游泳。”“水也来自同一溪流――每个水池的水质干净,能够游泳。”“原来池底生着许多石笋――许多水池底部有障碍物,不能游泳。”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五彩池不能游泳。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了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从学生说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新型课堂的特征之一是沟通,要让沟通深入有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说,他们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行之于外,被他人所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也有明确的提示,第一学段“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第二学段“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第四学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些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理解等。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展示汇报中抓住最有教学价值的地方,把交流引向深处。

如教学《老牛》一课时,课堂伊始,教师设疑:为什么“我”对老牛一直不能忘怀?请大家读课文,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头牛?(学生读后进行交流)

生1:这是一头瘦骨嶙峋的牛。

生2:这是一头老了、衰弱的牛。

生3:这是一头病得很重的牛。

生4:这是一头快要死了的牛。

生5:这是一头可怜的牛。

生6:这是一头幸福的牛。

……

从学生的发言中,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了“瘦、老、病、死”这四个字。学生交流结束,教师小结:“你们的感受都是对的,让我们来学习课文。”就此进入了课前设计好的思路。这堂课准备充分,考虑周详,整堂课以读为主,以情动人,总体不错,但没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实为遗憾。

无独有偶,笔者听一位教师执教《穷人》时,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形,不同的是这位教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生成。教师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汇报初读课文后的收获,有一个学生的汇报如下:“读了这篇课文,我的感受就是四个字――穷人不穷。”教师在这里没有按照预设的教学程序走下去,而是利用这一生成资源组织了一次有价值的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写穷人的穷,又是如何写穷人的不穷的?”教学活动在这一主题探究中走向了生本,走向了深处。

四、从学生写中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写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教师要高度关注课堂中学生写的活动,并从中发现最有教学价值的资源,将教学推向深水区。

如一位教师听写“放肆、哭笑不得、失足、气极、瞄准、心惊胆战”等词,有大部分学生把“气极”错写成了“气急”。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后分析:“文章中用的是哪个词?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气极’指气到了极点,‘气急’指又生气又着急,这里侧重于‘气很大’,所以用‘气极’。”――这是从词语的意思方面进行的探究。“从下文中孩子的行动、甲板上人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孩子是因为气昏了头才会有这样危险的举动。所以,这里应该用‘气极’。”――这是结合下文进行的探究。“孩子的气不是一下子达到极点,而是一点一点推向极点的。从‘哭笑不得’可以看出孩子有点生气;从‘吓唬它,朝它大喊大叫’可以看出孩子的气更大了一点;从‘气得脸都红了’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生气;当猴子在桅杆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模样’时,孩子的气终于达到顶点,所以这里应用‘气极’。”――这是结合上文进行的探究。教师边听学生汇报,边在黑板上由小到大板书了五个“气”字。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就是发现了学生在写的活动中的错误,并将其巧妙转化成了教学资源,将课堂学习活动引向了深处。

课堂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而非静止的、僵化的,同一堂课,同一班学生,今天的教学和明天的教学所出现的动态生成资源是不同的,这也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五彩缤纷,魅力无穷。只要我们把学生真正当成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当做教学资源,以学定教,又何愁不能捕捉与利用课内动态生成资源呢?

(责编 刘宇帆)

第三篇: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以《散步》教学为例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两次教学《散步》一课,两次教学内容和思路大致相同,所带班级的水平也大体相当,但是教学效果却有明显悬殊。

第一次教学设计由三个教学板块构成:读出文章诗意的感觉;品出文章美妙的味道;写出文章细腻的情感。整个教学流程如下:

1.简洁导入,快速入题。(略)

2.围绕学习活动一设计主话题:请动用你平时的学习积累,想想朗读课文的方法,自由朗读全文,尽量读出文章诗意的感觉。请你这样说:“要想读出本文的诗意,我们应该,因为。”

学生读课文,然后交流。为了便于师生对话,老师在交流之前示范一处朗读,同时进行朗读技巧的点拨。但这一教学环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感觉无法回答,只能泛泛地从节奏、流畅等角度简单说一说,根本无法读出诗意的感觉,最后只好由老师代劳,说出预设的方法,然后转入下一个环节。

3.围绕学习活动二设计主话题:品味文章美点,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想:选材、情感、描写、词语、句式„„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话:“我认为这篇文章美妙在,因为。”

这一环节的处理与第一个学习活动差不多,不再多言。

4.围绕学习活动三设计主话题:全文透着浓浓的孝道。下面,让我们试着动笔想象创编第六段,把“我”的陈述改成生动的描写,通过“我”和“我”妻子的言、行、思进一步表现出孝的情感。

这一环节的处理由于时间关系,加之学生根本没有深入文本,没有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最终这一学习活动的落实只能草草收兵,成为一句空话。

5.小结课文(略)

执教老师课后反思说,今天这节课感觉很累,主要原因是借班上课,学情分析很不到位,大部分学生预习又很不充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预习,面对学生杂乱无章的发言,自己没有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思路,这严重影响了上课的情绪与发挥。

然而,真的如此吗?冷静分析,笔者认为问题主要是:

1.过分注重阅读教学中对话的开放性。主话题设置过于空泛,难以形成对话交流的焦点,对话只能在文本的外围打转,无法真正深入文本。这一点在第二个学习活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2.对文本核心价值的确立还有欠缺。没有把握散文体裁特点,尤其对散文中作者独特的情感突出不够。《散步》是一篇歌颂亲情的文章,文本短小精悍,写身边小事、诉心中真情。子女对长辈的敬爱,长辈对儿孙的体恤,浓浓的亲情流淌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在此基础上,涉及中年人的责任感和生命意识。笔者认为“浓浓的亲情”应是《散步》一文的核心教学价值。

3.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老师心里想的还是执行自己预设的教学环节,没有及时根据教学实际改变既定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

找到了问题所在,执教老师及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作了调整。改变了教学内容,将三个学习活动调整为:感知文章内容;品味文章情感;领悟文章意蕴。这一调整基于如下考虑:通过学习板块的调整,使教学流程在读――品――悟中行进,师生对话形成一个相对集中的场――浓浓的亲情。在主问题的设计上,力求让所提问题聚焦,克服问题过于空泛的毛病,使课堂提问更有实效。

例如第二个教学板块调整后,师生对话的情境:

师:《散步》这篇文章从1985年发表以来,感动了无数人,征服了几代人。归根结底就是那平凡而质朴、真实而感人的“亲情”情节一直萦绕在人们心头。

建议同学们这样品味文章的情感:请你用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选读你认为最能体现浓浓亲情的语句,然后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文中写下你的理由或感想。(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生1:我选的是第1节,一家四口人在田野散步的情景,很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全家散步时那种愉悦的情景。

生2:第3节中:“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总算”写出了“我”对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特别渴望春天。“熬”写出母亲艰难而痛苦地度过严冬,也表现出“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度过严冬而感到高兴。“总算”“熬”都体现我担心母亲的身体,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关爱。

师:你分析得很好!请你把它读一下。(生读)

师:你读得很有感情,“总算”“熬”两字读重音,很好!

生3:第7段:“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中“摸摸”这个动作看出奶奶对孙子的疼爱,体现了浓浓的祖孙情。正是奶奶对孙子的理解、疼爱才决定委屈自己走小路。

生4:“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主意了:“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开始未听从,但“摸”表现了对孙子的疼爱。“吧”表明有商量的余地,体现的是一种亲情的温暖。

师:这位老人很温柔,对小孩子非常的关爱,这个细节很有意思。

师:朗读时要读出母亲的慈爱、温和。(生齐读体味)

生5:第5段“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里的“也”要重读,表现了一个孩子无意间的重大发现,要读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我们都笑了”中的“笑”可以看出当时一家人都被儿子这天真烂漫的话逗乐了,体现出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亲情。要读出一家人的欢乐。

师:你不仅品味了浓浓的亲情,还点出了朗读时的要求,很好!请给同学示范朗读一下。(生5有感情朗读,读得很投入)

生6:第8段“但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中的“慢慢地”“稳稳地”表现出“我”和妻子背母亲和儿子时的小心、谨慎,朗读时读重音,语气庄重。“很仔细”中的“很”要拖长音调,强调“走得仔细”。

师:请你示范朗读一下。(生朗读)

生7:我想补充一下刚才同学的发言,“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两个“蹲”字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使命感;而且我和妻子各有所为,各为这个小家庭尽心尽力,一路上都充满了亲情,同时也点出了中年人应有的责任感。

师:一蹲一背,定格了一幅美好的充满亲情的画面。请同学们齐读第8段,体味文中的亲情和责任。

生8:第4段中的景物描写体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我”由此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想到母亲熬过严冬能看到这春天万物,心中满是欢喜。希望母亲的生命也能如这春天般充满活力。

师:这一段容易被我们忽略,它与亲情有何关系呢?因为生命可贵,所以我们散步;因为生命和谐,所以我们谦让;因为生命衰老,所以我们孝顺;因为生命成熟,所以我们尽责。生命在浓浓亲情中更显珍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一段呢?

生9:语调欢快些,要读出春天的活力,心中的欢喜。(生读)

师:注意“阳光”,要带一种意味;两个“蹲”字,要重一些;“但”字,可以轻一些;“很”字,应该拖一下。好的,让我们齐读这一节。(师生动情地齐读)

师:读这篇文章的历程,就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朗读时要特别注意语速,重音,情味等。

„„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环节将“品”和“读”结合,始终围绕“亲情”进行品读,问题指向明确而聚焦。教师指导学生从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去朗读课文,朗读方式灵活多样,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浓浓的亲情。

两次教学的内容都与“亲情”有关,但第一次教学在美点品味上,“发散”有余,而对亲情的感悟上“聚焦”不足。第一次教学中的话题设计极具发散性,大有把文章之妙一网打尽之势。在老师的要求和示范下,师生主要围绕情节安排、景物描写、浓浓的亲情、和谐的氛围等方面进行对话,学生回答热热闹闹,但明显偏离了“亲情”轨道,教师只好呈现备课时预设的课件。正是因为课堂的提问缺乏聚焦性,脱离了文本的核心内容,最终导致教学目标的流失。而第二次教学则聚焦于“亲情”这一靶心,反复在这一点上锤炼打磨,师生在品读把玩中深入文本,体味亲情,从而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其实,不论问题的发散还是聚焦,都需要老师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吃透文本的“魂”――核心价值。主题是散文的“魂”,理所当然的应该成为课的“魂”,失却了“魂”的课,再精致,也不过是漂亮的花瓶罢了!“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珑剔透、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夏雨舟)读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使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一节课、一篇散文,没有去抓“魂”或者说没有很好的去抓“魂”,这节课的根基就会发生动摇,再精致的设计只不过是技术表演而已。

二是紧扣课堂的“标”――教学目标。散文的教学目标应重在让学生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的独特的情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单元教学要求,笔者认为应将《散步》的情感定位在“浓浓的亲情”上,教学目标应确定为: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通过品味揣摩文中体现浓浓亲情的语句,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体会文中的那份浓浓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去感悟亲情,拥抱亲情,珍爱亲情。教学方法上应力主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对文本的解读。教学环节还可进一步设计为:“创设情境,回味亲情;整体感知,感知亲情;品读课文,感悟亲情;合作探究,体验亲情;小结课文,升华亲情”,从而让“浓浓的亲情”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这样的问题聚焦,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使文本的核心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有效的实现。

朱春梅,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本文编校

:舒坦

第四篇:例谈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生成

例谈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生成

化学新课程教材中各式各样的实验很多,有以学生为主的活动探究,有以教师为主的演示探究,还有课后的家庭探究以及以拓展学生知识为目的的社会调查,等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八、九两单元中,活动探究有金属活动性强弱、锈蚀条件、溶解的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以及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和绘制代表物质溶解度曲线等,家庭探究有淬火与回火、自制明矾和汽水、洗涤剂去污原理等,教师的演示探究有比较纯金属、合金的性能,CO还原Fe2O3,溶液的配制,不同溶质、溶剂溶解性不同的比较,酒精与水的互溶以及乳化原理的演示,等等。b5E2RGbCAP 面对以上众多的探究实验,如何重组内容、选择方法?又如何确定最佳形式来组织探究实验的教学?这是所有化学教师都要碰到的问题。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照搬,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主动重组文本素材,并在实施后积极反思和修改,这就是我们理解的课程二次开发。p1EanqFDPw 新课程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发,才能走向成熟,教师只有在开发中才能实现跨跃式发展。开发的方式可以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目前现状是:有的“不放心”老教材的内容,正在努力补充教材内容;有的在寻找各种探究新题目;有的则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以等待他人开发的成果来装备自己。总之,在开发课程的动机、重组方式、关注的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而且还存在许多开发的误区。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开发的动机。这个问题不解决,二次开发就会走上“斜路”。其次,怎样开发才能符合课标要求?笔者认为:在开发中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多样性原则,二是反思性原则。DXDiTa9E3d

一、探究内容的多样性

通过探究,不仅要验证教师的讲解是否正确,而且还要引导学生产生问题、积极思考,激发兴趣去研究更多的未知问题。例如CO还原Fe2O3的演示探究改为活动探究后,在探究中可引发以下问题。RTCrpUDGiT 1.不能解决的问题:在CO还原Fe2O3的反应中,生成的铁粉为什么不是银白色的而是黑色?而实验室外购的铁粉却是银白色的。5PCzVD7HxA 1 / 5 2.值得探究的问题:CO还原Fe2O3所得的黑色粉末到底是不是铁?为此,学生纷纷设计了自己的实验方案来证明黑色粉末是铁。有学生提出用磁铁吸引法来证明是铁,方法似乎既好又简单,但立即有学生反对:如果黑色粉末是Fe3O4,也会被磁铁吸引。于是学生探究热情高涨,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黑色粉末是Fe而不是Fe3O4也不是Fe和Fe3O4的混合物。方案摘录如下页表所示。(探究时间另行安排。)jLBHrnAILg

3.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利用甲酸与浓硫酸反应制CO气体的操作中,注意要把浓硫酸放在烧瓶中加热,而甲酸要从分液漏斗中逐滴放出。如果逆序操作,将会造成药品浪费,效果差的后果。xHAQX74J0X(2)在操作中,当红色Fe2O3粉末全部变成黑色后停止加热,并在CO气流中冷却。但因CO有毒,往往在铁还未完全冷却时就已经停止通入CO。因此没有彻底冷却的铁从玻璃管中倒出后,立即又被氧化变成红色,导致验证实验无法进行。

LDAYtRyKfE

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 5 创设探究实验的情景是实现探究方法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教材上探究的金属锈蚀条件实质上是理想状态下的理论条件,然而,现实生活中锈蚀的具体条件是有许多差异的。因此,在金属锈蚀条件的活动探究结束后,又增添了不同条件下的金属锈蚀的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现介绍如下:①光亮铁钉浸没在菜油之中;②光亮铁钉半浸半露在菜油中;③光亮铁钉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④光亮铁钉完全浸没在酸性溶液中或碱性溶液中。学生分别观察并写出报告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出题目,还要发挥点拨作用,提出注意点:①观察的一周中不要振荡试管,否则会破坏生锈的界面;②把各人设置的具体条件和锈蚀的状况详尽记录在案,以利分析和归纳,写出高质量的家庭探究报告。Zzz6ZB2Ltk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大胆猜想,通过实践、实验去小心求证猜想。如果猜想与实际现象不一致,学生就要学会寻找原因:“是猜想中的理论依据不足?还是具体操作中的失误?”特别是有些学生观察到“干燥试管”中,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的铁钉仍然生锈时觉得很奇怪,希望教师能给出答案。这时,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对照思考:其他学生的干燥试管中,完全浸没在蒸馏水中的铁钉为什么没有锈蚀?经思考学生很快会找到可能的答案是:干燥的试管不够干或蒸馏水中还溶有氧。经教师点拨,学生重做家庭探究的积极性油然而生。dvzfvkwMI1 又如溶解过程中,在溶液温度变化的活动探究之前,补充两个传统的演示实验以增加感性的、形象的认识。NH4NO3溶解于水时,能把烧杯底与小塑片之间的水结成冰,从而粘住塑片。在烧杯外壁用蜡粘住小木片的烧杯中放入NaOH溶解后,小木片掉下。学生建立实验直观形象,有利于作为理解原理的载体,从而使溶液温度因溶质溶解而升降的原因分析变得更易记忆和理解。rqyn14ZNXI

三、探究形式的多样性

教材中其他许多探究的组织教学形式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但绝不能随心所欲,没有章法。提出形式的多样性,就是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情景,活跃学生学习方式。不拘一格创新路,并不是搞“花架子”,而是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获得的更多,获得的更好。EmxvxOtOco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探究采用边讲边演示,边演示边归纳的形式;/ 5 金属活动性强弱探究,先进行投影对比演示,然后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经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对照教材上的动画“金属娃”的喜忧表情彩图来建立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形象链;绘制代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择优展览,不合格者反思重画;自制明矾和汽水,可以选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示范引路,再向其他学生介绍经验,使家庭探究的学生队伍日益扩大,形成探究氛围,促进探究实验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而且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内容。SixE2yXPq5

四、反思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

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是任何优秀作品的第一外观特征,课程的二次开发,实际上是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展示个人的教学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比艺术作品逊色。不管何种探究,实验设计好、方案活动结束后都要回顾一下:主题和采用形式是否统一;哪些环节还不尽合理并需要改进;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6ewMyirQFL 家庭小实验不一定都要在家里做,如果学校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在校内实验室做,其形式可能更好。如纯金属及各种合金的收集、识别鉴定、性能比较,都可以由活动小组来完成。目前的困难是:初三没有设置科技活动课。因此我们建议:学校教学资源必须重组,实验室的功能要重新认识,校本课程要配套改革,这种深层次的开发势在必行。kavU42VRUs

五、反思课标理念与实际获得的一致性

教师应通过各式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品质以及应对考试的技能得到同步发展。然而学生在长期接受性学习的环境下所养成的学习习惯及思维定势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如果片面强调新教材的新要求,盲目追求完美新型,就会脱离实际。迁就学生的现实水平,不思革新,安于现状,随波逐流,都是不可取的。在探究实验二次开发前后,都要思考:我们的开发举措一方面要通过自己设计的方案来透视课程理念,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现状实际,即上接理念要新,下接学生现状要实。每一个探究结束后,想想学生从中获得了什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否有机整合。y6v3ALoS89 笔者认为,检验课程二次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否被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是否进一步增强?例如洗涤剂去污原理、比较/ 5 汽油和水对NaCl的溶解性不同等家庭探究,可以单做、合做,也可以同时对比做,溶解去污、乳化去污以及油脂与烧碱反应去污的不同原因何在?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思维容量较大的问题,来训练学生,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深化化学知识与技能,在探究中注重过程和方法,培养实验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总之,只有在组织探究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学会了探究,学会开发创新,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去探究。否则,教师仍然是教书匠,学生仍然是接受器,只有把探究实验的二次开发当做艺术来研究,才能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载体。M2ub6vSTnP / 5

第五篇:招投标采购:以药品采购为例提问

招投标采购 提问提纲

小组成员: 贸经1301 邱 学 1306020136

张星露 1306020108 严新月1306020117

问题一: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案例中,侧重在药品采购本身特殊性带来的药价虚高等问题,该案例是如何体现招投标采购的公平性原则的?

案例的思路较乱: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定义——出厂价与中标价比较图——招标导致高价——药品收入占比——中标价的返费分配

从PPT中,我们只看到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导致药价高,各个利益方的利益分配现象;然而我们需要通过案例回答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招投标采购的公平性问题。

(难道这些就代表不公平吗?你们所理解的公平是什么?以及招投标采购的不公平问题在药品采购中具体是怎样体现的呢?招投标流程中的哪些环节会导致不公平?)

问题二(待选):在解决措施方面,你们认为自己所提出的完善招投标采购流程具有可操作性吗?若实行招标负责人终身责任制,那么该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又该如何承担这份责任?

问题三:你们认为招投标采购的公平原则指的是什么? 答:公平原则是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

一般认为:公开原则是指信息透明,就是要求招标投标活动具有很高的透明度,使每一个投标人获得同等的信息,知悉招标的条件和要求;公正原则是指相关制度规则在执行时应当统一标准,如要求评标时按事先公布的标准对待所有的投标人,行政监督部门应当公正执法,不得偏袒护私等;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招标投标活动主体应当诚实善良,恪守信用,严禁弄虚作假,言而无信,以保证交易的顺利实现。

一是招标人应当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这一要求意在维护交易双方之间的公平交易。即要求招标人在主导交易过程、制定交易规则和合同条款时,不宜凭借市场优势转嫁其法定义务和法定责任,不得将本应由己方承担的交易风险和履约风险强加给对方,否则将构成对公平原则的违反和破坏,也不利于交易活动和合同履约的正常开展。

二是招标人应当对所有投标人实行同一标准。这一要求意在维护投标人之间的公平竞争。即要求招标人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不歧视任何一方。

案例:

某地一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管道工程,工期为18 个月,工程预算为2100 万元,材料占比达75% 以上。该项目招标文件规定,招标人不承担任何价格风险。招标文件发出后,主材某大口径球磨铸铁管价格非正常上涨。评标结果公示后,第一、第二、第三中标候选人均先后放弃中标,招标人从其余投标人中选择中标人未果,无奈之下重新招标,造成工期拖延近3 个月。

招标人在本项目二次招标文件中规定:工程预算调整为2700 万元,价格风险承担方式改为主材价格涨幅超过10% 时,业主承担70% 风险比例,中标人承担30% 风险比例。其后二次招标投标活动顺利实施,中标人如期签约进场施工。

强调招标人合理配置权利义务关系、保持交易双方利益相对均衡的重要性。由于一开始中标人对公平原则认识不够,希望借助招标方式转嫁所有价格履约风险,导致了首次招标失败,在合理配置价格风险承担方式以后,重新招标进展顺利。因此,在公平原则释义中引入关于“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对交易双方在权责、风险承担方面进行公平分配”等类似要求,在招标投标实践中也有利于招标投标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减少标后履约过程中的争议和纠纷。

问题四:是什么导致了招投标采购的不公平?

招标投标机制适用的前提之一即是买方市场。在商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态势下,交易双方的市场地位是不平等的:招标人占据市场优势地位,主导交易流程,享有游戏规则制定权、商品选择权等多项权利;投标人则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动地去适应招标人制定的游戏规则,且由于投标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加剧了其弱势地位。为平衡交易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有必要在解读公平原则时,强调交易双方应当公平交易,合理设置交易流程、合同条款中的权利义务以及风险责任分配方案,以维护交易双方之间的公平地位。

实践中常见的违反交易双方公平交易的情形有:

1、招标人要求潜在投标人在购买招标文件时就提交投标保证金;

2、要求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招标文件的违法内容提出异议;

3、要求潜在投标人承诺不因等标期不足而投诉;

4、规定投标人购买招标文件后不参加投标的,保证金不予退还等。

实践中常见的违反投标人之间公平竞争的情形有:

1、就同一项目向潜在投标人提供差异化信息;

2、在招标文件中标明或制定特定的生产供应商;

3、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以特定行业或地区的业绩作为加分或中标条件;

4、对不同投标人设置不同的资格条件和评审标准等等。

问题五:如何最大可能实现招投标采购的公平?

一、编制全面严谨、科学规范的示范文本供采购单位编制招标文件时参考。产生流标的六个原因中大多数都与招标文件中的相关条款有关,因而制订一套各 类采购项目的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是治理流标的根本途径,可以借鉴国家或媒体上公布的不同采购类别项目的招标文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组织专业力量出台招标文件示范文本,提供给采购单位做参考。

二、在招标文件中要体现公正合理性要求,不得附加任何歧视性条款。对投标人如有特殊要求的,应在招标文件相关内容处加粗注明,以引起投标人的重视,对废标条款也应依法设立,不得随意增设。

三、实行电子采购与招投标采购相结合的方法。(以药品招投标为例)药品电子投标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进行投标业务的模式,投标人登陆各省建立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在网络上执行在线投标业务操作,电子招投标平台的建设符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各项要求,能够提供电子标书、数字证书加解密、计算机辅助开/评标等技术,支持电子投标数据库信息收集等功能,全面实现技术标和商务标的电子化和计算机辅助评标,节省了招标投标成本,极大提高了政府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的效能。

电子招投标工作的流程

具体来讲,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的电子招投标工作的流程如下文所示: 首先是招标信息制定发布;招标人在省药品集中招标公共平台发布药品招标公告,规招标公告一般包括拟招标的药品目录,招标实施方案;

投标人资格要求和相关标书制作格式等内容然后是投标企业查阅招标信息,制作投标书参加投标;投标人登陆公共平台,查阅招标信息,报名获取用户名和密码,使用经过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进人系统投标,根据招标要求上传相关资料,接受资料审核,进行答疑,补充等投标工作;

接着是评标;即按照评标组委会对于评标工作的具体标准要求、根据药品集中采购过程中已经确立的评标方法,针对药品质量、投标报价、配送服务以及商业信誉等指标对投标产品进行评审,药品评标模块系统具有专业、精确的评标功能,各项客观评分均能自动分析打分同时随机抽取专家,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提高评审的客观公正性;

最后是确标和中标结果公示;即根据评标规则和评标结果确定中标产品目录招标项目一旦进人开标界面,任何人员都不能修改项目数据,同时系统对招投标全过程进行完整记载,将所有资料完整留存,方便了招投标监管部门、纪检部门对招投标活动的实时监控和后续检查。

电子投标工作的优势

药品电子招投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平台化的业务操作,招投标全程电子化,节约因制作标书等而浪费的大量纸张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无须车马劳顿,节省差旅费用采用网上开标节约办公资源,真正有效的节省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开展成本,提高了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投标效率;其次电子招投标运用还能提供丰富的招标项目历史数据,投标人历史数据,拟招标药品的丰富资料,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多种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共享、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最后电子招投标充分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原则,各类操作留有痕迹和日志,更有利于事后的监督检查,使政府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彰显绿色交易,营造阳光招投标环境。

下载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学生的提问生成教学资源例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示儿》为例谈古诗教学

    以《示儿》为例谈古诗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就不能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

    例谈教师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验资源的方法

    例谈教师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高中物理教学实验资源的方法 一、教师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实验资源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资源是决......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

    物理课堂有效教学资源的生成策略 践行着新课程,面对着众多有鲜明个性的独生子女,每当考试评卷结束,总听到教师常说“这个问题课堂上我都讲了好多次了,同学还是不会?”。那么,怎样......

    整合资源论文: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生成语文课堂文化

    整合资源论文: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生成语文课堂文化 [摘要]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及课程改革不断受到关注。改革固有的教学模式弊端,更新科学的学生观、价值观,创造科......

    谈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开发(共5篇)

    谈小学数学课堂资源的生成与开发 新课程理念中特别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课堂生成性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资源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态生成”正引领着......

    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地理为例)

    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地理为例)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

    教学设计例谈

    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阅读教学设计例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提要: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写作范本”来教——课文的教学功能定位《爸爸的......

    从预设与生成中谈教学机智

    从预设与生成中谈教学机智 濉溪县南坪中心校 田振侠 摘要:预设静态教案,提高教学实效;设计弹性方案,拓展生成空间;运用教学机智,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和意外事件,调整战术,构建生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