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专题讲座范文

时间:2019-05-13 00:54: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专题讲座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专题讲座范文》。

第一篇:2011年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专题讲座范文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专题讲座

主讲教师:许瑞臻 地点:三中阶梯教室 时间:2011年10月21号

一、实施高中新课程要把握的几个基本问题

1、对新课程主旋律的把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理解:“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三层含义:(1)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终身学习习惯;(2)课程面向每一位学生——倡导大众教育;

(3)课程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追求全面素质与个性特长。

3、对高中美术课标的基本把握——课标的设计思路(1)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2)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3)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4)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二、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1、进行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对学习内容与成就标准的把握(教学内容、成就标准——体现三维目标)(2)对课程资源的整体把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经验与知识基础)(4)要正确地给自己与学生定位(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学生有效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教师关注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

(5)教学的基本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传授法”和“发现法” 等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6)增强教学评价意识,评价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改进教学,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发展。倡导“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

2.模块设计(即学期教学计划,每个模块18课时)【案例一】

《“书如其人”-高中书法教学方案》

单元 第一单元(5课时)课目 书法艺术的视觉审美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一、览各时期书法代表作

二、书法艺术审美的空间章法之势——结构之奇——笔画之变——笔墨之情 单 元 第二单元(6课时)课 目 书法艺术的个性魅力

一、书里行间之情感

(一)体悟《祭侄文稿》之悲

(二)感悟《刘中使贴》之欢

比较作品前六行与后几行的特点,大胆创作一幅作品,体会字间组合。选自己喜欢的文章,带着情感书写。

二、字里字外之个性 通过学生作业猜测学生的个性。自己和父母的个性签名设计(可选)

三、艺术人生之品性 创作作品,并写出自己已有的品性,或希望达到的品性;展评学生作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谈从中感到的品性特点。单 元 第三单元(6课时)课 目 书法艺术的品评鉴赏

一、《书断》赏析

1、介绍《书断》的历史地位及作者,介绍“神妙能”的含义。

2、临写作品,体会作品特点,感悟书法家的个性特点。

3、选喜爱的格言或诗歌,按所学的风格创作一幅作品。

4、组织展示,并把作业带回家,展示在家里。

二、《兰亭序》真伪说

1、模拟古代江南三月初三,曲水流觞的情景,并配乐

2、欣赏作品《兰亭序》并比较与其它作品的共同点与区别

3、讨论并研究《兰亭序》是否是王羲之的作品?用毛笔书写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并展开多次研讨,并展示记录册页。

单 元 第四单元(1课时)课 目 评价与展示 评价与展示

1、学生展示每个单元的作品及第三单元的书法册页‘

2、以投票方式选出班级中“神妙能”三品的作品。【案例二】

《“格言录印谱”-高中篆刻教学方案》

单 元 第一单元(4课时)课 目 两座令人仰望的高峰——秦汉、明清流派印章欣赏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商周、秦汉、唐宋以来篆书学习汉印分韵查看篆、配篆“全家福”篆章草书设计

1、秦汉、明清印章欣赏和临摹比较研究展示。

2、从秦汉、明清印章的起源、章材、篆文、刀法、风格、代表人物、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写出短文。

单 元 第二单元(6课时)课 目 方寸天地 金石之悟——篆刻的构成理法之积累与融化

1、书理入印

2、画理入印

3、兼工带写和写意式个性发挥

4、边款刻拓和印式的表现意图

学生从四个小组中自主选择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和设计本小组的研究学习计划以临摹、实践、研究、体验完成小组学习计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能力和增进领导能力

单 元 第三单元(4课时)课 目 信与誉的见证——“全家福”和《格言印谱集》创作

1、“全家福”(父母、学生、家人)印章书草图设计

2、班级《格言印谱集》制作

1、建立学习型家庭,重建每个家庭的精神家园。

2、印章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学生品行和个性教育的整合,参考美国“蓝带学校”设计与开展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活动。

单 元 第四单元(4课时)课 目 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和印章的观念上前卫探索研究

1、作品整体展示与交流,并进行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

2、篆刻艺术创意理念的前卫探索

3、结合中国文脉和世界文化情境,写出小论文。

1、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

2、展示整个系列学习的作品集

3、师生协商评价标准,并进行作品的自评和互评

4、学生完成“苏格拉底问题探讨”

3、单元主题的课目设计 【案例三】

《“我画风景画”-对绘画中的色彩与情感表现的探索》

第一课时

课题:《“COPY”风景照》

教学目标:借助自己挑选的风景照片,画出你喜欢的风景画;学会归纳自己风景画中的色彩表现手法;了解自己绘画的个性特点;附上自己和他人对作品的评价和情感交流。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题:《我的风景画》

教学目标:阅读艺术大师的风景画,提高、丰富用色彩表达风景画中情感的体验;学会用绘画中的色彩表达情感、空间;学会寻找与自己所画风景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修改,并比较原稿与修改部分,评价修改内容与效果。

重点:学着用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手法表达情感,通过交流进一步领悟绘画作品中的情感交流。

难点:以多次试验的科学态度修改作品,寻找情感表达的最佳方案。媒体:运用电脑和电子设备提供学生大量参考资料 单元主题设计程序:

(1)课前启发(引导)(2)指导体验(3)启发构思(4)进行表现(5)评价发展

4、具有研究性的教学计划设计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有效教学”,学习任务就变得复杂起来,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具有复杂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4(1)“多头并进式”的教学计划

我们以《班级网页设计》为例,其中包含着各种相互交织的内容和学习务 比如:

①网页设计进程,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计划的主线。

②相应的网页设计软件学习,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学习其他相关软件。这是课程的技术支撑,是教学计划的第一副线。

③网页设计的管理,由主编组织网页材料、编辑、交流、评价,促进各组网页设计进度和完善;小组之间的协调、交流和改进。这是第二副线。

④美编工作。美编小组解决网页版面设计、主要的图形处理技术,并指导各小组的美化。这是第三副线,等等。

像这样复杂的教学任务不能采用一课接一课的“单线性”教学方案,时间太少、教学没有效率、学生兴趣也不高。需要设计“多头并进式”教学计划。需要教师具有“经理式的管理”能力,如:综合而系统的思维方式,周密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形成各种工作小组,组织教学活动。还要制订一整套“游戏规则”:包括教学计划表、学习任务书、评价指标等,来保证这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

每次上课,教师的任务是检查各组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组织研讨和交流,解决问题,并及时提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帮助。其中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您将开设的课程,需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是否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提出什么研究性的学习任务?如何调整您的教学计划使之更加有效?请按“设计要素”的要求调整您的《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 请修改:

请根据所想到的教学任务修改并充实您的《学期教学计划》,具体包括: 1.课程名称

2.研究主题:吸引学生兴趣并激发高级思维的切入点,并分成若干单元

问题。

3.设计思路:从单线设计变成多头并进的设计后,设计思路有何改变?

4.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该作如何调整?

5.课程标准:写出课程标准中与本计划有关的目标和要求。6.材料资源:学习内容增加后,各种材料和资源有何变化?

7.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流程,修改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可绘出流程图 8.评价方案:重新设计评价机制、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2)需要说明的问题 ①研究主题

没有主题的创作可能使学生随心所欲,也可能无所适从,都不能引发有深度的思维,并导致低水平的创造(技能的、仅造型或形式的、缺乏内涵的、盲目的等)。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何吸引学生、重组知识,帮助他们投入探究学习?――提出一个有趣而又具挑战性的主题。

“研究主题”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大问题,它将引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和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 ——人类历史是一个进步的历史吗? ——艺术反映了文化还是塑造了文化? ——您了解您自己吗? ——您了解周围的环境吗? ——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吗? ——一个故事必须用语言来讲吗? ——您幸福吗?

——怎样的(室内装潢)设计既经济又漂亮?

这类主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甚至涉及不同的价值观念。我们必须利用这样的主题来揭示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们直接指向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探究。

研究主题应具有如下特点:

指向学科的核心。研究主题存在于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历史重要性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中。如:艺术反映了文化还是塑造了文化?

不断重演的哲理性问题。相同问题被问了一遍又一遍。尽管其答案可能变得越来越复杂,问题也会有新的差异,但最后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些问题上来。如: 6 您了解您自己吗?

孕育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生成新的学科、新的复杂问题、新的疑难。能够启发卓有成效的研究,使作品更有思想、更有深度、更有价值。这些研究主题可以由教师拟定,最好能让学生讨论后产生。

但研究主题往往太大也无从下手,所以,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该分解出一系 列与学科相关的、步步深入的单元主题。表2 研究主题和单元主题的设计 单元主题所具有的特征:

为研究主题提供了学科特定的研究途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具体主题和学科特征来一步步地揭示研究主题。

没有正确答案。单元主题是开放性的,这意味着它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可能性,其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或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预期的“那个”答案。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好的单元主题都能适应各种兴趣和各种学习风格,能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和争论,吸引学生投入持续探究。往往能生成新的议题,也往往会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答案。②设计思路

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后,设计思路也将有较大的变化。主要应思考: ——运用何种教学模式组织您的教学?——让学生使用什么学习方式? ——何时运用范例教学模式?何时运用小组探究模式?什么任务必须。

第二篇: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

海南省文昌中学美术组 林明训

一、实施高中新课程要把握的几个基本问题

1、对新课程主旋律的把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理解:“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三层含义:

(1)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终身学习习惯;(2)课程面向每一位学生——倡导大众教育;

(3)课程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追求全面素质与个性特长。

3、对高中美术课标的基本把握——课标的设计思路(1)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2)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3)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4)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二、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1、进行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对学习内容与成就标准的把握(教学内容、成就标准——体现三维目标)

(2)对课程资源的整体把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经验与知识基础)

(4)要正确地给自己与学生定位(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学生有效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教师关注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5)教学的基本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传授法”和“发现法” 等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6)增强教学评价意识,评价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改进教学,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发展。倡导“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 2.模块设计(即学期教学计划,每个模块18课时)【案例一】

《“书如其人”-高中书法教学方案》--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周蔚蔚

单元 第一单元(5课时)课目 书法艺术的视觉审美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一、览各时期书法代表作

二、书法艺术审美的空间章法之势——结构之奇——笔画之变——笔墨之情

单 元 第二单元(6课时)课 目 书法艺术的个性魅力

一、书里行间之情感

(一)体悟《祭侄文稿》之悲

(二)感悟《刘中使贴》之欢

比较作品前六行与后几行的特点,大胆创作一幅作品,体会字间组合。选自己喜欢的文章,带着情感书写。

二、字里字外之个性 通过学生作业猜测学生的个性。自己和父母的个性签名设计(可选)

三、艺术人生之品性 创作作品,并写出自己已有的品性,或希望达到的品性;展评学生作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谈从中感到的品性特点。

单 元 第三单元(6课时)课 目 书法艺术的品评鉴赏

一、《书断》赏析

1、介绍《书断》的历史地位及作者,介绍“神妙能”的含义。

2、临写作品,体会作品特点,感悟书法家的个性特点。

3、选喜爱的格言或诗歌,按所学的风格创作一幅作品。

4、组织展示,并把作业带回家,展示在家里。

二、《兰亭序》真伪说

1、模拟古代江南三月初三,曲水流觞的情景,并配乐

2、欣赏作品《兰亭序》并比较与其它作品的共同点与区别

3、讨论并研究《兰亭序》是否是王羲之的作品?用毛笔书写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并展开多次研讨,并展示记录册页。单 元 第四单元(1课时)课 目 评价与展示 评价与展示

1、学生展示每个单元的作品及第三单元的书法册页„

2、以投票方式选出班级中“神妙能”三品的作品。【案例二】 《“格言录印谱”-高中篆刻教学方案》--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研究生周蔚蔚

单 元 第一单元(4课时)课 目 两座令人仰望的高峰——秦汉、明清流派印章欣赏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商周、秦汉、唐宋以来篆书学习汉印分韵查看篆、配篆“全家福”篆章草书设计

1、秦汉、明清印章欣赏和临摹比较研究展示。

2、从秦汉、明清印章的起源、章材、篆文、刀法、风格、代表人物、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写出短文。

单 元 第二单元(6课时)课 目 方寸天地 金石之悟——篆刻的构成理法之积累与融化

1、书理入印

2、画理入印

3、兼工带写和写意式个性发挥

4、边款刻拓和印式的表现意图

学生从四个小组中自主选择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和设计本小组的研究学习计划以临摹、实践、研究、体验完成小组学习计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能力和增进领导能力

单 元 第三单元(4课时)课 目 信与誉的见证——“全家福”和《格言印谱集》创作

1、“全家福”(父母、学生、家人)印章书草图设计

2、班级《格言印谱集》制作

1、建立学习型家庭,重建每个家庭的精神家园。

2、印章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学生品行和个性教育的整合,参考美国“蓝带学校”设计与开展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活动。

单 元 第四单元(4课时)课 目 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和印章的观念上前卫探索研究

1、作品整体展示与交流,并进行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

2、篆刻艺术创意理念的前卫探索

3、结合中国文脉和世界文化情境,写出小论文。

1、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

2、展示整个系列学习的作品集

3、师生协商评价标准,并进行作品的自评和互评

4、学生完成“苏格拉底问题探讨”

3、单元主题的课目设计 【案例三】

《“我画风景画”-对绘画中的色彩与情感表现的探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专业实习生周蔚蔚 第一课时

课题:《“COPY”风景照》

教学目标:借助自己挑选的风景照片,画出你喜欢的风景画;学会归纳自己风景画中的色彩表现手法;了解自己绘画的个性特点;附上自己和他人对作品的评价和情感交流。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题:《我的风景画》

教学目标:阅读艺术大师的风景画,提高、丰富用色彩表达风景画中情感的体验;学会用绘画中的色彩表达情感、空间;学会寻找与自己所画风景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修改,并比较原稿与修改部分,评价修改内容与效果。重点:学着用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手法表达情感,通过交流进一步领悟绘画作品中的情感交流。

难点:以多次试验的科学态度修改作品,寻找情感表达的最佳方案。媒体:运用电脑和电子设备提供学生大量参考资料 单元主题设计程序:(1)课前启发(引导)(2)指导体验(3)启发构思(4)进行表现(5)评价发展

4、具有研究性的教学计划设计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有效教学”,学习任务就变得复杂起来,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具有复杂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1)“多头并进式”的教学计划

我们以《班级网页设计》为例,其中包含着各种相互交织的内容和学习务 比如:

①网页设计进程,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计划的主线。②相应的网页设计软件学习,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学习其他相关软件。这是课程的技术支撑,是教学计划的第一副线。

③网页设计的管理,由主编组织网页材料、编辑、交流、评价,促进各组网页设计进度和完善;小组之间的协调、交流和改进。这是第二副线。

④美编工作。美编小组解决网页版面设计、主要的图形处理技术,并指导各小组的美化。这是第三副线,等等。

像这样复杂的教学任务不能采用一课接一课的“单线性”教学方案,时间太少、教学没有效率、学生兴趣也不高。需要设计“多头并进式”教学计划。需要教师具有“经理式的管理”能力,如:综合而系统的思维方式,周密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形成各种工作小组,组织教学活动。还要制订一整套“游戏规则”:包括教学计划表、学习任务书、评价指标等,来保证这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每次上课,教师的任务是检查各组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组织研讨和交流,解决问题,并及时提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帮助。其中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您将开设的课程,需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是否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提出什么研究性的学习任务?如何调整您的教学计划使之更加有效?请按“设计要素”的要求调整您的《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 请修改:

请根据所想到的教学任务修改并充实您的《学期教学计划》,具体包括: 1.课程名称

2.研究主题:吸引学生兴趣并激发高级思维的切入点,并分成若干单元 问题。

3.设计思路:从单线设计变成多头并进的设计后,设计思路有何改变?

4.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该作如何调整?

5.课程标准:写出课程标准中与本计划有关的目标和要求。6.材料资源:学习内容增加后,各种材料和资源有何变化? 7.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流程,修改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可绘出流程图

8.评价方案:重新设计评价机制、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2)需要说明的问题 ①研究主题 没有主题的创作可能使学生随心所欲,也可能无所适从,都不能引发有深度的思维,并导致低水平的创造(技能的、仅造型或形式的、缺乏内涵的、盲目的等)。

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何吸引学生、重组知识,帮助他们投入探究学习?――提出一个有趣而又具挑战性的主题。“研究主题”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大问题,它将引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和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 ——人类历史是一个进步的历史吗? ——艺术反映了文化还是塑造了文化? ——您了解您自己吗? ——您了解周围的环境吗? ——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吗? ——一个故事必须用语言来讲吗? ——您幸福吗?

——怎样的(室内装潢)设计既经济又漂亮?

这类主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甚至涉及不同的价值观念。我们必须利用这样的主题来揭示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们直接指向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探究。研究主题应具有如下特点:

指向学科的核心。研究主题存在于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历史重要性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中。如:艺术反映了文化还是塑造了文化?

不断重演的哲理性问题。相同问题被问了一遍又一遍。尽管其答案可能变得越来越复杂,问题也会有新的差异,但最后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些问题上来。如:您了解您自己吗?

孕育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生成新的学科、新的复杂问题、新的疑难。能够启发卓有成效的研究,使作品更有思想、更有深度、更有价值。

这些研究主题可以由教师拟定,最好能让学生讨论后产生。但研究主题往往太大也无从下手,所以,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该分解出一系

列与学科相关的、步步深入的单元主题。表

2研究主题和单元主题的设计 单元主题所具有的特征:

为研究主题提供了学科特定的研究途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具体主题和学科特征来一步步地揭示研究主题。

没有正确答案。单元主题是开放性的,这意味着它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可能性,其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或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预期的“那个”答案。

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好的单元主题都能适应各种兴趣和各种学习风格,能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和争论,吸引学生投入持续探究。往往能生成新的议题,也往往会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答案。②设计思路

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后,设计思路也将有较大的变化。主要应思考: ——运用何种教学模式组织您的教学? ——让学生使用什么学习方式?

——何时运用范例教学模式?何时运用小组探究模式?

——什么任务必须让每一学生独立完成?而什么任务又应该让集体参与?

——通过什么措施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等。③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往教师的教学计划无需与《教学大纲》对照,实际上,大纲的精神就不能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因此,新的教学设计要求写出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就是为了让课堂教学都能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理念,从而达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

④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课程开始实施时,就要设计出一整套评价机制来保证教学活动的运行。

比如学习过程中有那些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评价活动,如何制订评价标准,何时评价,何人评价(自评、组内互评、班级展评等),如何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保证评价质量等,营造一种既有压力又有成功机会、既有制约又是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目前主要提倡的质性评价、学习档案袋评价、苏格拉底讨论式评定等,都是评价的好办法。

与教学设计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即根据教学方案在施教后所达到的效果,如可行性、可用性、有效性、审美性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反馈信息修改设计方案的某些环节,然后再实施、再反馈、再修改,直到完成,这就是行动研究的过程,所以“反馈(评价)”就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结束时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检查。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完全预料到最终的教学结果,在实施过程中或会暴露出一些缺陷或问题,或出现学生超过预定计划的惊喜,这都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原先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以便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这就是说,教学计划的实施与改进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对课程和教学的研究和完善的过程,这就是目前所倡导的“行动研究”。

5、校本课程的设计 《福建土楼》 朱黎兵 适用学段:高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四课时

设计思路:福建永定的土楼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它以其特有的建筑格局、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家族式的居住方式、突出的防卫能力等而独具地方特色。本专题教学从土楼的建筑文化入手,了解景观设计、地方音乐舞蹈等,引导学生了解与理解其历史文化的内涵。以此为基础,通过3D Max等软件进行计算机虚拟建筑模型设计、互动修改、网页发布、再现土楼或吸收土楼的建筑元素加入现代风格进行创新,并进行社区建筑、景观改造,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表现能力以及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理解。教学资源:“福建土楼”的相关照片、影像资料、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宽带网、数码摄像机、扫描仪、图画纸、有机板、木条、瓦棱纸板等材料以及彩绘工具。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从土楼的建筑文化入手,了解其历史文化的内涵,吸收土楼的建筑元素进行社区建筑、景观改造,发展艺术思维,提高表现能力,理解世界文化遗产。

核心目标:了解福建永定土楼的文化内涵,发展艺术思维。融鉴赏与表现为一体的四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检索与欣赏

专题问卷,初识土楼。通过实地考察,影音资料,让学生感受土楼,从感

性上初识其建筑特性。根据分配的角色,通过图书馆、网络、影视等按不同的 方向收集资料 第二单元:理解与情感

“土楼”的历史与现在(角色扮演);土楼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土楼的现实价值,了解土楼从选址、朝向、房间的格局、形状到周边的景观设计等均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以创造理想的生态型人居环境的特征;讨论、修改设计方案。第三单元:认识与表现

1、设计、讨论草图: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2、画出创作流程图和设计草图,制作立体模型图等。

3、小组合作设计、创作:作品形式:虚拟建筑模型、网页发布、自建资

源库、实物模型、调查报告、论文等。

4、互动交流:校外专家、同学之间通过电子邮件、网上互动交流合作;

异地同学也可以通过上网进行互动合作,与我校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建筑模型设

计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景观设计。第四单元:评价与创新

1、从资料收集、创意设计、材料运用、表现方式、装饰风格,特别强调

从是否吸收了土楼的建筑元素进行风格的创新等方面进行评估。

2、布置多种形式的作品展。(提示:将构思过程图、各种资料、草图、设

计方案、创作体会日记、过程录像、调查报告、论文、实物模型、图片等上网

发布,建立网站;并选择最好的作品、虚拟建筑模型等在网站交互式的虚拟美

术馆展示。也可以进一步创作小说、诗歌、音乐作品等。)教学评价:

1、学生发表自己的学习、创作体会。

2、学生、教师、家长、校外专家等对作品及学习、创作过程进行交流、反馈、评价。

3、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内涵等进行自我评价。

面对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挑战,能够支撑该系统和创造性地操作该系统,目前最主要是依靠“校本教研”。

第三篇:高中新课程美术模块教学

对媒体艺术课的认识和教学感悟

上学学校首次在高二年级实施美术模块教学时,我有幸担任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电脑美术课程教学,通过新课程培训和一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后感触颇深,新课程高中美术模块课给高中美术老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舞台,提供了充分的教学空间。特别是“现代媒体艺术”,在展现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学生参与艺术表现的兴趣,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与前沿艺术前沿的窗口。

1、媒体艺术模块选择的多样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将美术课程分为五个模块九个门类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五个模块分别是: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九个门类是:书法、国画、版画、雕塑、电脑美术、油画、篆刻等,根据新课程美术教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内容指出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某单元内容单独或有侧重地学习与应用,甚至多次选修,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各教学内容之间轮流选修,以便得到综合学习与应用。”

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教学设备和师资情况开设课程,学生也可按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学习。另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人美版提供的美术设计教材提供的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所学专业、特长和优势编写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美术课程的单一性,只是在高一开设欣赏课。

2、不受技法和绘画水平的限制,各尽其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创造、展示的平台。

提起美术课,很多人认为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就是指画画,新中国成立以前还被称为图画课,所以往往评价一个学生的美术课好不好都是看他的绘画水平怎样,其实美术是多种能力的表现包括:造型能力、色彩感觉能力、动手能力等等,不一定专指架上绘画,每个人先天和后天条件的不同造成了能力的差异,而高中美术新课程五个模块每个门类都倾向于某种美术能力,例如油画侧重色彩感觉能力,雕塑体现学生的造型能力,版画和篆刻需要动手能力。对于教学评价而言也更加客观。通过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光学原理、电子技术等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一个学习模块。通过这一学习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

通过对美术新课标的学习,根据现代媒体艺术模块教学特点,实际课堂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教学方法:

1、以创作为主,简化技法学习。

例如针对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难题,“精讲精练,技法速成”。每节课主要以完成一个特技效果为主,技法操作中尽量找些简便快捷的方法,容易出效果的方法。如果单讲技法练习,学生会觉得学习难度大,例如《水晶贝壳》一课中Photoshop软件操作复杂,设计步骤达60多步之多,其中还有操作复杂的“蒙板”。“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操作达到水晶化贝壳的效果,让学生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通过科组教材的研讨,以及实践操作,找出一套更简便的操作方法,最后完成的特技效果也相同。那一课,学生们的作品中不仅出现了蓝色的水晶贝壳,还有令人惊喜的金属贝壳效果,宝石效果,翡翠效果等等........。

2、提高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

平面设计课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技法和创作能力还要让学生运用设计知识知识,视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融入设计作品,如《CD包装设计》一课中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前认识到创作的目的,考虑产品功能,作用。作品设计效果图完成后要求写设计说明,注明颜色,尺寸平面示意图,功能简介等。因此要求学生在创作构思时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

“在学习美术课程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运用美术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①。

18课时的平面设计课如果完全用专业技能训练的方法组织教学,那就类似于信息技术课,没有达到美术设计课的教学目的,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设计艺术创作的乐趣。“创造性地使用一切手段,也许比美术技法训练更重要”②。

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简化电脑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引导观察,欣赏美术设计作品,注重学生的设计创作思维的培养,每堂课最后10分钟时间是设计作品交流时间,由各小组推荐最好的原创作品与大家分享,谈谈自己的设计过程、感想。每个月评选1~2名“优秀设计师”(优秀设计师有权提出作品修改意见,参与评选作品批改)。鼓励学生大胆表述,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3、创作题材前沿、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从来都是展现生活,表现生活,现代媒体艺术与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紧密,在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我更注重能激发学生设计理念,能发掘他们情感热点的题材,如影视特效,电视广告,校园文化设计,日用品的包装设计等。在霓虹灯效果制作一课当中,我选择的是《黑客帝国片头影视特效制作》,尽管是制作简单的一组数字霓虹灯效果,操作也很简单,但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讨论发言,能很快进入构思创作状态。

《Photoshop制作国画江南水乡》也是学生喜欢的一课,“国画无师自通”许多手绘中不可能达到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都能成为现实。

注释:

⑴《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⑵《视觉文化时代与高中美术课程》王大根,美术教育2005年第4期。

第四篇: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

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

一、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实验以邓 小平同志关于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普通高中的学生通过历史新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二、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的任务和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履行其育人的职能。它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实现下列目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三)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转变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要求历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历史新课程体现出“时代性”,是对历史教学传统模式的冲击。新课程体现的时代性,表现在课程目标设定为养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学习内容反映社会进步与历史学科一研究的新趋势与新成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语言注人时代气息,课程评价也适应社会对新时代人才的需求。各学校和历史教师,都应当认真研究这个转变,改变从课本到练习册、满教室“一言堂”的状况,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角度,多研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社会发展,如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历史新课程继续强调“基础性”,设定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目标中的基本要求,能够让学生的学科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能。“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一学素养、科一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课程目标,教师应当把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培养和科学历史观形成相结合,特别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各个学校和历史教师,都要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全面落实高中历史课程目标,不要偏废,不要落人套路,不要流于形式。

历史新课程遵循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原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 个必修模块、6 个选修工模块,和允许学校开发的选修五模块,以及教科一书选用多样化的制度,保证了教学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由于相同年级可能进行不同的模块教学,各地区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还是从综合考试或者高考评价的角度考虑,历史教师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各学校和历史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模块教学带来的变化,特别是模块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应当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也由于模块教学的对象是选择模块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更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更加努力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由于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倡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材料学习法”是指通过对教材和其它文字或者图片等材料进行阅读、记忆、归纳、比较,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通过观察,获取实物、图片、文字等教材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的学习活动;“思辨学习法”是指在掌握一定材料和具备一定能力的基础上,对历史现象与现实问题独立思考、判断、发现和质疑;“实践学习法”是指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社会活动中,通过采访、观察和收集材料,学习历史,并通过历史知识思考现实。

第三,为了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重视过程,关注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价值观,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具备世界意识。

(五)深人研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把握教材结构特点和内容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1.分析教材结构与内容体系的新变化,充分用好教材的教学资源。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分为三个学习模块,包括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选修课程有六个学习模块。人教版教材由“单元”、“课”、“探究活动课”组成,单元采取的是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同一单元内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本课内容在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必修课教材每册有 2 一 3 个探究学习活动课,这种活动课放在某单元之后,与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由于课时限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一学段选择某一内容作重点突破。(2)对必修模块教学内容作整体思考,合理建构整合教学内容

采用模块来进行教学,是这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这种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中外合编的历史知识体系,在知识处理上较为灵活,知识的选择性较强,但这种体系有较多的跳跃、缺失、重复,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必须根据教学实际,对必修历史三册教材作整体思考。建议:第一,注意参照初中课标和教材,为高中新课程适度进行补缺。历史知识具有很强的时序性和联系性,如果脱离一定的时空背景,学生很难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种类似历史大事年表的中外历史发展基本线索图,作为专题知识的背景知识补充。这种线索图可以制成课件或挂图,反复使用。第二,在不违背课标精神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重新整合建构教学体系。这样做,一可以避免重复操作,节省时间,二是将相互联系与作用的历史问题放在一起处理,可以更好地体现历史知识的整体性。

(六)建构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1.对教师的教学评价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评价,应努力构建并不断完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并非单纯由某种特定的评价模式构成,而是一系列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的评价模式的总和。它注重将教师的专业素质(师德、师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整合为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对于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知识获得、交流合作、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机会、积极性和效果、对教师行为的反应等,均可成为评价的依据。

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多元参与,自评与他评结合,自律与他律结合,努力形成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新机制。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① 评价指标的设计应针对教学行为与过程的主要问题;② 评价指标应具体而明确,指标的数量不宜过多,便于操作;③ 评价信息的采集应注意定性与定量的结合;④ 评价指标的制定尽可能在较大的范围内征询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比较、反复、交换,形成相对最佳方案;⑤ 让教师明确评价由谁进行?怎样进行?⑥ 评价结果的反馈处理应配置必要的问题分析和建设性的校正措施。

2.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学分认定与模块教学评价。高中历史模块学习时间为36学时,修完模块达到规定要求即得2学分。模块教学评价对模块来说是终结性评价,对整个高中历史教学来说是过程性评价。模块学分的认定应由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成绩(单元测试、模块考试)两部分构成。

综合素质评价包含除考试成绩以外的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所积累的材料,包括学习档案(即成长记录袋)、历史习作、历史制作、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活动课评价的内容及师生和家长的评语等,主要以材料的形式构成,可占模块学业成绩评定的20~30%左右。

单元教学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用来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单元评价的内容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可以采取考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非考试的评价量表让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可占模块学业成绩评定的20~30%左右。

模块教学评价一般采用考试方式,测试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本模块历史的主体知识,既要关注点,也要重视面;测试的重点应放在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上,题型设计要灵活、实用。要控制选择题的数量,试题设计要严格把握难度,坚决杜绝偏题、怪题,同时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反映历史学科三维目标要求。模块教学评价可占模块学业成绩评定的60~40%。

模块学业成绩的最后评定以等级形成出现,以淡化对分数的片面追求,模块学业成绩的等级可分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等级,达到C等级的即可获得本模块的2个学分。

(七)积极充分地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相对于课程而言的.任何课程都是以一定的课程资源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材、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网络、科技成果。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是任何课程目标顺利达成的必要条件。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

五、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育教学的研究

1、建立并完善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历史教学研究机制 健全全市历史学科教研网络,成立历史学科专家指导组,深化教研机构改革,整合教研力量,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健全学校学科教研组,开展校本历史教学研究,倡导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发挥样本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注意研究历史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发现并总结、提炼和传播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形成的经验和智慧。重视研究和解决历史新课程推进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专题研究,为学校实施历史新课程提供具体有效的专业支持,促进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并为同级课程改革试验领导小组提供决策咨询。

2、紧密联系历史新课程的实际不断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1)新课改后我们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树立“沉进去”、“走出去”、“坐下来”、“钻进去”、“放开来”的五种“意识”,要真细致地抓好历史新课程实验的落实工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工作布置、专题研究和阶段总结;重视信息交流和资料积累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虚心学习,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帮助教师及时总结经验,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在学习和总结中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提高。

(2)重视和加强学校历史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在新学期开学后,我能不断指导和督查有关学校实施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课;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研究,鼓励教师针对历史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提倡教师自觉加强专业学习、进行自我反思、开展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加强案例研究,直面历史教学新问题,智慧化解寻对策,积累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经验。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及达成“三维目标”的途径问题;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谐统一的问题;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益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导作用的问题等等。

(4)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在系统总结必修课开设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历史选修课程与历史必修课程的关系、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选课的平衡性、如何指导学生选课、选修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加以认真细致研究,并制订有效方案,确保我省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5)适时对全省历史新课改实验进行点上和面上的评估,全面修订、完善历史新课程推进工作的各种方案、制度;积极研究与历史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实施意见

第五篇: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心得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美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美学理论研究也表明:“美能使任何活动的境界得到提升。”

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它的社会功能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美术有审美教育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欣赏,动手制作,想象,创作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美,感受美。其次,美术对人的思想情操、意志和行动有教育的作用。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美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通过“寓教育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是情感、道德与知识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另外,美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传播信息交流感情的功能。美术学科具有多种多科性质的特点,除了它属于艺术学科或人文学科外,从美术是创造美的艺术和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来说,美术属于表现学科和技能学科,从美术在人的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充分了解了这一些,不仅关系到美术课程能否更好的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而且关系到美术教学改革的方向途径。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深知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得重要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气氛中受到教育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多方面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的学习,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课前的导入部分上多下功夫。教师和学生一块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主题、目的、要求,引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激发兴趣,明确问题,这项工作极大地制约着活动课程的实施效率,影响着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或者利用故事导入法、适时出示优秀范作及播放音乐,观看光碟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音、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显现和谐、真实、具体、鲜明的形象,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及欣赏、临摹、想象、创作于一体,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感受美、发现美。如果在课堂上一味的采取临摹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势必使课堂气氛枯燥乏味。美国学者哈拉里说过:“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具,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以助视听,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看得见、记得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欣赏作品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察者在创造的心理活动,因此,教师领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及范画是必不可少的,在一幅范画面前,学生常会羡慕不已,创作激情油然而生,教师有声有色,准确巧妙的启发,很快就成为学生在黑暗中探索的指明灯。因此,教师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作品时的点评、讲评要细致讲给学生听,它对学生的思维、认识、作画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电教媒体及图片,巧妙设情境,诱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构思大胆的说出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蓝胜于蓝”。美术教学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为主要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多进行创作性的训练活动,挖掘想象力。想培养创造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和母体。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领域。”美术创造教学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想象的源泉,人的想象要情感作发动力,生活经历越多,供加工选择的内容越丰富,想象的途径越广,想象活动也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一定绘画技能之后,应布置学生进行记忆画、命题画等创作训练,让他们展开想象,展示自己得聪明才智,发挥创造潜能。

3、音美结合在无意中受到熏陶。

在绘画中,注意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旋律与美术中的变化统一,韵律的有机结合,无声与有声艺术的结合,使学生在练习中充满激情,让美术作品充满活力。小学生特别喜欢音乐,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当然在选择音乐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及课业的类型来选择播放不同特点的音乐。音乐的节奏与课堂内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能保证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进行绘画,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激情,调动起学生的兴奋性,还可以解除疲劳。小学生通常都喜欢听一些富有韵律感的音乐,可能更喜欢一些节奏欢快,优美具有“孩子气”的乐曲。

4、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做完画之后,急切得到别人的评价。因此,要经常进行作业展评,评价一般有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就是在学生做完作业后,把作业都摆在桌子上,学生有顺序的进行欣赏,并作评价,这样在“评”与“比”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发出“啧啧”的赞叹声,有的显露出尴尬的神色,有的学生显出不甘落后的神色,一瞬间,学生的上进心、竞争心充分的被激活了,下次作画时,学生一定会以积极的态度好胜的心态作画。教师评价主要是对低年级来说的,学生的一幅作品一旦得到老师的认可,那么学生的兴趣会更浓,信心也就会更强。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作品中多找优点多给予表扬,对学生不够完美的作品给予鼓励性的表扬,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的创作绘画,进一步提高创新水平。以美为本,是一条科学的教育之路,作为美育工作者,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在他们细小的心灵中埋下美的种子,将来在伟大祖国的这个大花园中竞相开放,以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下载2011年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专题讲座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 高中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指导专题讲座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

    高中美术新课程“书法”模块教学初探(含5篇)

    高中美术新课程“书法”模块教学初探 摘要我们新生代的书写能力不断被削弱,大学生、高中生书写质量普遍较差。据了解,在中学特别是高中选择“书法、篆刻”模块教学的学校少......

    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甘肃 兰州六十三中 陈立新 《苏武传》 课标解读: 1、 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 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塑造人物的技巧。......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2第二单元 第3课 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作者: 马龙县第一中学 李正洪政府的职能:管理和服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②《......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汇总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课 型]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 新课(三)讲授新课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古代人物画》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人物画》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出现;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

    美术新课程培训教学设计(精选)

    美术新课程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行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美术新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做好中小学美术教学设计”,选自新课程培训教材《中小学美术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