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体教学设计(共5则)

时间:2019-05-13 00:0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体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体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现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以童年为专题的单元,在本册教材中并不少见。如,一年级下册“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是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甜蜜和幸福,知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三年级上册“多彩的儿童生活”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三年级下册“儿童生活”则在体现童年快乐生活的同时,也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烦恼以及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四年级上册“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本组“永远的童年”,描述了一个个独特而珍贵的童年感受,使我们认识到:要珍视这些感受,留住童年,保持童真。

与以往以童年为主题组织单元的一个区分点是:本单元从写的角度安排了一个训练点:表达真情实感。教材在“交流平台”中作了提示。4篇课文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围绕一个主线:学习作者怎么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的。

《童年冬阳骆驼队》在《人民教育》引起讨论:这是一篇成年人怀旧的课文,作者林海音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在北平故里的几个生活片断,抒发了作者对童年一去不复返的惆怅。课文容易引起老师的感动,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a.想想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什么收获/女同胞看情感电视剧;b.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场面描写的语言特色和感情朗读、背诵是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不赞成改编课文的文体或把时间用在自己创作的文章中。

《祖父的园子》选自作家萧《呼兰河传》,也是成年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单独解读这篇课文,可以看出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的快乐,还有浓浓的亲情。老师们也以此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的。但从小说《呼兰河传》来看,萧红作品中的这段文字,在回忆童年生活时,是带着点谈谈的忧伤的。能否先引导学生读读《呼兰河传》,再学习课文。这篇文章的编排,也为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回忆童年生活做了一些铺垫。

二、总体构想:

本组教学设计可分为六个模块,分别为: 模块一:单元导学 明确目标(1课时)模块二:自学尝试 互助互学(2课时)模块三:典范引路 领悟积累(2-4课时)模块四:迁移运用 拓展提高(2课时)模块五:创新实践 提升素养(2课时)模块六:成果展示 达标检测(1课时)模块一 单元导学 明确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提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精神和高年级段要求,确定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难忘

童年”和写童年趣事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积累激励少年立志的名句,课外去阅读关于童年的故事等项内容。教师应从整体上观照本组的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把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模块二 自学尝试 互助互学

(一)、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二)、小组检查,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人来读,并纠正错误。

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

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4.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快速默读课文并列提纲,把握故事和人物,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模块三:典范引路 领悟积累

古诗词三首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 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全诗大意: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三)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第 二 课 时

一、课题导入,介绍知识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课后小结

模块

四、迁移运用 拓展提高

6冬阳·童年·骆驼队(知识与能力:.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①找出有关的句子。◇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①找出有关的句子。◇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失落和怀念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课后小结

7祖父的园子

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园子里》,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

3.想一想,你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四、汇报交流

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从哪些句中体会到的。)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哪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有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一样。等等。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课后小结

8童年的发现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课后小结

儿童诗两首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

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课后小结

模块五:创新实践 提升素养 教学过程:

一、交流搜集的资料

1.引入:我们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的情怀。你还查找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交流已看过的影视作品。3.分组交流,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故事。提示:

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

讲述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认真听别人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4.全班交流,交流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二、领悟表达方法

1.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如《开国大典》中,把开国大典的有序过程和场景。

2.师生共同回忆印象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三、进行习作与修改

1.学生读作文。(其他学生认真听,适当做些笔记。)2.听了这篇作文,你特别欣赏他的哪个方面?有没有写出真情实感?哪些情节描写得比较具体?是怎样写具体的?

3.教师适时点评。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3.班内交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学生交流翻看影集。

.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指名发言。

.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同时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 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4.生共同评议。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

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

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

三、总结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大家的思路应该更加宽阔了吧!为了使大家的童年趣事更加生动,更加精彩,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回去把文章认真改一改,把童年趣事写得具体,更生动,让更多的人来分享你们童年的美好和欢乐。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情。2.积累读书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对课文内容的感受

1.导入: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深深被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学生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3.归纳: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让我们觉得写的就是我们同龄人的真实生活,所以才打动了我们,感染了我们。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比如《童年·冬阳·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学生发言。3.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3.指名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

4.交流句子含义。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第三句: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5.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准备把哪些话语送给谁,为什么。6.练习背诵。指名背诵,要求读出感情。

7.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8.齐读日积月累中的语句,并默记心头。

三、课外书屋

1.师: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大家十分熟悉的伟大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有听说过这本书吗? 2.学生互动介绍该书内容简介以及其他与之相关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4.教师小结,结束本课时教学。课后小结

模块六:成果展示 达标检测

一、拼一拼,写一写。

zuì

mù tónɡ

jī lónɡ

huánɡ hūn

沉()()

()()

mâi lián penɡ

yú chuán wò dǎo

明()()

()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草铺(pū 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坐船中。

3.清平乐(yuâ lâ)

4.最喜小儿亡(wánɡ wú)赖。

5.溪头卧剥(bāo bō)莲蓬。

三、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蓑()醉()媚()脱()蓬()茅()

衰()碎()眉()锐()篷()矛()

四、根据提示填出诗句。

1.《牧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原野上草色葱茏,晚风中笛声悠扬;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牧童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

2.《舟过安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3.《清平乐•村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突出了老年人生活的安详,精神的愉快;而“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词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五、先解释字词,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横野:__________ 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喜:__________ 亡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手拉手(读一读,连一连)。

宋•杨万里

《牧童》

世外桃源乡村图

宋•辛弃疾

《舟过安仁》

牧童晚归休憩图

唐•吕岩

《清平乐•村居》

渔童稚气可爱图

七、快乐阅读。

(一)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应”在诗中的读音是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文中对他的称呼是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这个钓鱼的孩子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稚子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②(zhēng)。

敲成玉謦(qìng)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八、练笔新时空。

这三首古诗词都写出了童年生活的情趣。你最喜欢哪一首呢?放飞想象的翅膀,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拓展阅读

浪淘沙

吕岩

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

万象森罗为斗拱,瓦盖青天。无漏得多年,结就因缘。

修成功行满三千。降得火龙伏得虎,陆路神仙。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阅读提示:

1.朗读三位诗人的五首诗词。

2.认真阅读、思考诗词的大意。

3.选择二──三首背诵下来。

第二篇: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二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课文有《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汇报会,习作的内容是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总体目标:

1、学会本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核心目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课时划分: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第一板块(前置性学习)

教学内容:前置性学习

核心目标:明确目标、学习生字、读通课文、把握内容、课前准备,为深入学习做好铺垫。教学过程:

一、确定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1、自读单元导读内容,明确单元主题及单元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齐读单元目标。

二、自读课文,解决字词。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一读课文,画生字、词,想办法解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二读课文,归纳中心思想

三读课文,解决课后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读书遍数没有一定之规。)

四、课外搜集,詹天佑、季羡林的资料

三、组内交流。

四、全班交流(可结合本单元的“我会写”“我会读”)

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理解

修筑 藐视 岔口 勘测 真挚 拖蔓 翱翔 蹒跚 刚劲 先驱 狂风怒号 寝不安席

2、形近字

3、多音字

坚()浆()咽喉(yān)

艰()桨()食不下咽(yàn)

4、读准句子。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的糊在心头。

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手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的端详着,轻轻的闻着,慢慢的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5、交流课文的中心思想。

小组展示,其他组补充或删减,力求更准确,更简洁。

6、介绍本单元人物。

五、提问质疑1、2、3、再读课文,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书中标注出来。在小组内解决问题。全班交流疑问。

第二板块(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

学习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中,曾经涌现出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向虎门销烟的林则徐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我们中国的伟大爱国工程师詹天佑。鼓励学生结合资料介绍詹天佑。

2、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国”“杰出”)

1、自学

默读思考:詹天佑“爱国”“杰出”具体表现在哪儿?画出感受深的语句,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预设一 ①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我国修筑京张铁路?

②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要挟的用心是什么?

③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国内外有什么反应?为什么? ④由此,可以想象,1905年我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

抓住主线“爱国”阅读理解,就能认识詹天佑受任于国家危险之际,为国家为人民大长了志气,大树了威风,表现了杰出的爱国热情,树立为祖国为民族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宏伟大志。

预设二

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为什么要进行勘测和进行周密的计算?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让学生抓住四个“哪里”,明确在山区筑路、开山、架桥、铲平陡坡、改小弯度,都要经过细心的查找、勘察和严密的计算。这要花费多少精力和心血啊!然而詹天佑总是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不能“大概”、“差不多”,表明詹天佑不但有敢于“毅然接受任务”的勇气,而且还有严格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是他能在危险的条件之下完成艰巨任务的重要基础。

预设三

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在气候多变、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詹天佑是怎样表现的?同学们要抓住“带着”、“不管……始终……”、“白天……,晚上……”等词句,想想詹天佑是怎样亲自深入第一线,和大家一起劳动;是怎样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是怎样调查研究,虚心请教当地农民。由此可知詹天佑不怕吃苦、任劳任怨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关键所在。

预设四

强大的思想动力

詹天佑遇到困难时是怎样想的?反映了什么?通过“不但……而且……”这一递进关系复句的分析,同学们要了解詹天佑时刻用“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来鞭策自己言行,激励自己斗志,振奋民族精神,鼓舞自己去战胜一个一个的困难,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这是他完成艰巨任务的思想根源。预设五

开凿隧道。重点掌握: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工程怎样艰巨?詹天佑怎样带头苦干?他采用了哪几种凿井法?体现了什么?

同学们经过阅读、议论,从山势高、岩层厚、隧道长、泉水下流、满是泥浆、无抽水机等方面,了解当时隧道工程的艰巨性、复杂性。从詹天佑带头排水,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誓为国家作贡献的坚强毅力和战斗精神。以两端凿井法和中部凿井法的科学法体会他卓越的才干和高度的智慧。

预设六

设计“人”字形线路。主要弄懂詹天佑怎样顺着山势因地制宜,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对照插图,想象“人”字形线路和采用两个火车头前拉后推的科学原理。这是对山区铁路建设的一项杰出贡献,再次表现了他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层层学习、理解之后,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詹天佑所以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的红心,有为国为民争气的决心。

预设七

全线竣工的情况。

抓主脉,明确为什么说这是一项“伟大工程”?为什么说这件事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学习时联系上文进行前后对比:起初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个笑话”、“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结果是不但能建成京张铁路,而且提前两年完成,连来中国游览的外宾都赞叹不已。这一事实给帝国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同学们抓住詹天佑受命时政治斗争的尖锐性,完成三大任务的艰巨性和创造性,竣工的时效性,来全面理解这项“伟大工程”的深远意义。

三、继续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爱母亲、爱祖国)

1、谈话: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有这样一位老人(视频),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的季羡林。

2、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3、课文题目为“怀念母亲”,一看就知道是写怀念母亲的文章。但是通过预习课文,发现作者仅仅是怀念自己的母亲吗(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4、再自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怀着同样崇高敬意和同样真挚爱慕” 的语段,在旁边批注。

5、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

预设一 感受悠悠思母情

① 课件出示 我痛哭了几天…数十年如一日。

抓词“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理解,想象具体情状,说一说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②课件出示日记房东太太 高兴 沮丧

指导感情朗读

预设二 体会拳拳赤子心

① 课件出示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抓词“频来入梦”的意思。两个母亲频来入梦,作者两次说道“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真的不知为什么吗?

② 课件出示另一篇日记

是什么让作者心里酸酸的,有点凄凉?

进行练笔 当你想故乡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当你想到故乡的老朋友时,你仿佛听到,又仿佛看到 这千丝万缕的情感,说不清道不明,最后都融成一个字,那就是“糊”!指导感情朗读

6、衔接阅读《我的中国心》,拓展升华。

四、读《彩色的翅膀》,抓词句感受宝岛战士爱岛爱国的情怀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

五、读中感悟,悟中感情读《中华少年》

自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展示(爱国之心、自豪之情)

第三板块(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主题写简明的演讲稿,引导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了解演讲稿的文体特点和写演讲稿的基本方法与规律。

2、培养围绕主题选择处理资料的能力,提高安排、组织写作素材的能力。

3、能将搜集到的资料,用比较适合自己的方式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4、在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进一步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演讲稿导入,感受其魅力

1、“有这样一位母亲,他不是母亲却比母亲更亲,那便是----中国。

可记得这一位母亲?她飘散的长发是…”

2、同学们,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感人,自豪,有感染力)

3、接着读下半部分后,谈谈这篇读后感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

二、结合综合性学习,讨论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1、回忆所学课文或者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说说那些人、哪些事打动了自己。

2、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评议,全班展示评比出“最佳小组”“最佳口才奖”

3、引导确定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4、演讲稿一般分为三部分

开头----根据听众写上适当的称呼

中间----用具体的材料把观点说清楚,这是演讲稿的主体

结尾----用简洁有力的话点名主题,发出号召。

5、研究主体部分

(首先要有观点,其次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①我们围绕祖国说一句话,梳理并板书

祖国风光秀丽

祖国文化灿烂

祖国历史悠久

祖国汉字有魅力

祖国人才辈出

祖国的诗歌是瑰宝…

②其实这就是我们演讲稿的观点。

③怎样才能让你的观点有说服力呢?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材料了。比如说“祖国科技发达”,我们就可以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火箭技术,再说到神舟七号、神舟八号,还可以举一些名人的话来增强表现力。

6、范文引路

讨论

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用了了哪些材料?

7、学生写作

8、评讲作文

9、进行演讲。

第四板块(读整本书教学——《我们的母亲叫中国》)

阅读目标: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阅读过程:

一、了解作者---苏叔阳

二、读总序

三、总体阅读

1、看看书总共有多少页?

2、了解书有多少章?每一张的主题是什么?大胆想象每一张可能讲的是什么?

第一章 我们的祖国叫中国

第二章 我们有广阔的疆土

我国疆土的形成 我国疆土地形交错壮丽 我国疆土复杂多样的气候

我们有众多江河湖泊 我们有广阔的海洋 我们有多姿多彩的海岸

我们有丰富的矿藏 数不清的珍禽异兽…

第三章 我们有众多的兄弟

三、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章精读,批注

四、小组内交流最感兴趣的一章,可质疑。并推选优秀阅读者

五、全班展示

六、继续阅读其他章节,做好阅读轨迹。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学设计

西洋中心小学 甘岱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1、2 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体会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以及作家老舍写《草原》的背景资料。

2、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PPT课件。

四、重难点及关键: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结合《草原》PPT课件。引导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五、教法设计:

感情朗读、激趣谈话、理清线索、交谈见解、讨论交流、引导体会、揣摩语句、体会特点、质疑、拓展延伸。

六、教学具的准备与使用:

《草原》PPT课件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收集草原风光图片,开发利用《草原》PPT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同桌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绿毯、渲染、勾勒、低吟、迂回、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和“渲、勒、鄂、涯”的读音);

3、出示课件2 激趣谈话:“同学们,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着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他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同学们想读吗?今天就一起走进《草原》吧。”

4、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线索:(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5、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如:

(1)出示课件3:“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出示课件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出示课件5:“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体会草原的绿。

(4)出示课件6:“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引导学生体会“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什么?“无边的绿毯” 又是指什么?

(5)出示课件7:“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6)出示课件8、9:“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7、质疑。

8、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课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指导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出示课件10思考、讨论:

“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

(3)出示课件11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

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

(4)、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3、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出示课件12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3)出示课件13“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

(4)指名朗读这一段

4、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a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b出示课件14、15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

c出示课件16、17 “`鄂温克姑娘„..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有感情地第三、四段。

3)、指导朗读第五段,出示课件18,这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

5.出示课件19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指导读这句话,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6、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7、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8、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9、质疑

10、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11、作业:

课后练习1、2、3

板书 景 美 情 深 空气清 迎 客 天空明 相 见 颜色美 款 待 线条柔 联 欢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中 段 篇

三年级整体教学设计精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翠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捉鱼本领的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2.略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品读《燕子专列》,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4.略读《路旁的橡树》,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课

一、出示“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这单元的主题)。

二、课例展示:

第二课时 品读《翠鸟》

一、品读《燕子》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翠鸟,又名“叼鱼郎”、“小鱼狗”。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2

嘴长,它是一种很可爱的小鸟,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2.这篇课文是通过动作、住处、外形三方面来描写的翠鸟的(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然后给这三方面排序,说说哪几节写了这三个方面。

3.检查,出示:外形美丽(1)

动作敏捷(2、3)

住处安全(4)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外形

1.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电脑填色游戏,出示一幅翠鸟白描图。

同桌互相帮助,把第一节背出来。哪一组先背出,老师就请哪一组上来做填色游戏。(请2-3组)

2.齐背。

3.师: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4.课外补充:

《丹顶鹤》《可爱的燕子》《鹦鹉》

①齐读;②你最喜欢哪一篇;③请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整体到局部;有生动的比喻)

5.同学们在课外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所 3

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写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请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动作敏捷

过渡:翠鸟的外形是那样得美丽,它的动作更是敏捷。

1.默读课文2、3节,划出表现敏捷的词句,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2.指名一生朗读,大家评价一下,他哪些词句读出或没有读出表现翠鸟敏捷的词句。

3.生边交流,师边在电脑上红色点出。然后齐读。

疾飞,一眨眼,锐利,隐约可见,像箭一样,刹那间,叼,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看录象《翠鸟捕食》。

5.读课文2、3节,读出语气。

(三)住处安全

过渡:这么可爱、机灵的小生灵,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1.请同学自由朗读第四节,找出表达作者喜爱的词语。交流,朗读表示。

2.出示选词练习口答(题3),多媒体出示

3.老师和同学配合朗读填空。

4.老师读老翁的话,你们读作者喜爱的话。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住处安全,而且课外还收集了资料,说明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

2.通过对翠鸟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对翠鸟产生了感情。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品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试着把故事内容复述一下。先自已复述一遍,然后复述给同桌听。

二、品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认真写好批注,等一会我们交流。

三、讲述故事

请同学们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再加进自己合理的想象,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先自己讲一遍,然后讲给同桌听。可以一个人单独讲,也可以几个人合作讲。

四、拓展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再不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那我们将自食其果,自我毁灭。

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环境问题。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五、环保行动。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面对如此怵目惊心的环保问题,我们小学生能做什么呢?

第四课时 品读《燕子专列》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同学们,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春天的使者就“唧唧喳喳”地叫着,翩翩然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板书:燕子)

2、燕子是候鸟的一种,它们能长途飞行,每年春来秋去,从不间断。可是有一年春天,人们却用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载着燕子,送它们到温暖的南方。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燕子专列》。(补充课题)

3、赶快拿出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二、自读自悟,初知课文大意

1、词语检查

2、读通课文第二段。讨论:现在你明白了吗,人们为什么用列车送燕子到温暖的南方去?(随机理解词语: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3、出示:气温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原因,要求:说清原因,语言简洁

三、围绕“爱”,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一)听到消息后,人们——

出示:听到消息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1、读通句子。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落实:料峭的春寒满天飞舞的大雪冻得坚硬

3、有感情朗读。

(二)在这群四处寻找燕子的人群中,就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

出示:有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一天下来,她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1、读通句子。

2、理解:皑皑白雪

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你看到了什么?

在乎什么意思?小贝蒂不在乎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那她在乎什么?

3、出示图画,看,这就是小贝蒂,她在干什么?是呀,她的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但她一点也不在乎。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有感情朗读。

(三)多么善良的人们!多么幸运的燕子!配乐朗读三、四自然段。

(四)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小练笔:如果有一天,你来到瑞士,恰好遇到这种情况,你能代政府向人们发出拯救燕子的呼吁吗?

第五课时 品读《路旁的橡树》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

第六课时:单元收尾工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结合习作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写下来。

(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二)自拟题目,自主习作

提醒:把材料想完全,把想法说清楚或把事情的过程想仔细再写。

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七、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4)组词大列车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9《儿童诗两首》组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

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

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

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

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

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

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

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

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

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

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

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

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

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

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

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教学建议:

1.重视朗读训练。《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

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

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

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

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补充资料:

爱 之 歌

黑塞(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夜晚,从我入睡的嘴飞出,一只黄金鸟,飞向你,歌声嘹亮,翅膀斑斓,它对你唱一支爱之歌,它唱着我给你的歌。

下载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体教学设计(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组整体教学设计(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