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二篇》名师教案
《散文二篇》教案
主备课人: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文章的内容。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3)启迪学生体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探讨体会富含哲理的文句,以合作探究教学为主。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
教学过程:
永久的生命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词句,了解作者及哲理散文的相关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3.理解富含哲理的文句含义,明白作者写作意图。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着要面临死亡,每个人拥有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但作家严文井却说“生命是永久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解答吧!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一)字音
臼jiù齿 茸 róng 毛 蔓màn 延 凋diāo 谢 牛犊dú
(二)词义
兴味:兴趣、趣味。洗涤:洗。卑微:地位低下。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
(三)作者简介: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情感。
1.读课文,明结构。
明确: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第二部分(2——3)通过小草和小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部分(4——5)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过富含哲理的文句,读懂作者对生命的理解。
3.(1)怎么理解文题“永久的生命”?(提示:文章在哪句里出现了“永久”一词,联系文句去体会)
(2)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3)怎么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
(4)作者为什么说“那些暴君们能够杀害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5)“生命要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的含义。
明确:(1)第三段第一句话“生命分开来是暂时的,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里出现了“永久”一词,作者所说的永久的生命是合起来的生命整体,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生命。“永久的生命”指生命整体,这与个体生命短暂不矛盾。
(2)①“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虑,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对比。“生命”和“衬衫”相对比,突出表现了生命是一段不可逆转的过程。表达了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②“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比喻。把“生命”比作“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个体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无休止的。
(3)“终于要凋谢的花朵”指绽放过的美好的生命个体,“永存”说的是生命整体,花谢后又会有花开,生命是永不休止的。这句话看似矛盾,却再次意蕴着生命的永久的哲理。
(4)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日本鬼子在我国横行,杀害我国同胞,国民党反动派也欺压老百姓。因此,我们认为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等恶势力就是那些“暴君们”,他们是杀不绝我们的,我们这些勇敢的中国人民会凝结成强大的生命力,同这些残暴势力作斗争,就如同“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表现了作者革命热情以及革命必胜的信心。
(5)人活着,就要创造自身的价值,能够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生命真正意义上的永久不朽。从重复的“不断”一词可体会作者的这种对生命的期许。
3.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商讨。
4.本文作者的感情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作者的感情是有变化的。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岁月在一点点地消逝,而人们却只能任凭它悄悄地溜走。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中“却”字,可见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我们没有时间悲观”“生命自身神奇”“生命充满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毁灭不掉的生命吧”这些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而且逐渐增强,1 / 3 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作者主要想告诉我的是:“生命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的繁殖者,蔓延着,随处宣誓他的快乐和威势。”“我们要赞美生命” 统观全文作者的感情是乐观的、激昂的。
5.明主旨:
本文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6.拓展思考: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例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7.课堂小结: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感谢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短暂的,易逝的,我们要珍惜时间,为自己的生命精彩而拼搏、为自己能给世界增添姿彩而努力。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分钟喝彩,用全部的热情创造无限的价值。
四、课时作业:
1.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篇短文,可以写自己生活中受到家长、老师赏识的一件事。
【例文】
刺梨花不平凡(节选)
近了,我不禁哑然--那不是什么玫瑰花,只是刺梨花,只是刺梨花而已。花瓣稀稀的,薄薄的,连色彩都是那么浅淡!让我惊奇的是,它被遗弃在沟旁、路边,饱经风霜却能昂首挺胸。花朵比不上玫瑰花的清香与娇艳,不会被人拥入怀中,置于案头,但它能结出刺梨儿,做药,做茶,在默默中奉献自己的所有;它不像玫瑰那样活得轰轰烈烈,虽然平平淡淡,却也堂堂正正地生活;从未有过惊天动地,只是在默默中奋进。这样的人生不也一样有意义吗? 我蹲下身去,摘了两朵刺梨花捧在我的手心里,感觉它并不平凡,同玫瑰花一般美丽。不,它比玫瑰花还美丽。
点评:始见刺梨花,它的花型、花色都让作者嫌弃,不是自己要寻找的漂亮的玫瑰。“不禁、只是、只是”等词流露出作者的失望,这是“抑”。但它的生长环境,它对人类的贡献让我惊讶,平凡卑微的生命却在默默中奉献一切,我摘两朵捧在手心,感觉它比玫瑰更漂亮。高度赞扬这不平凡的刺梨花。结尾“扬”。作者就灵活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成文。
2.读冰心的《谈生命》。
/ 3
第二课时 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都说生命美好,“好死不如赖活着”。苏格拉底说“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同学们,你们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而活着吗?我们先来看看英国著名作家罗素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积累字词。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
遏è制 飓jù风 俯瞰kàn 濒bīn临 多音字
颤抖chàn 秘鲁bì 呼号háo 颤栗zhàn 神秘mì 号外hào 2.重点字词
死寂:没有一丝生气;形容极其安静,死沉沉的。遏制:制止,控制。濒临:紧接,靠近。
俯瞰:俯视。飓风:气象学上旧指12级风。3.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英国):罗素是当代西方最知名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最为我国读者所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之一。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三、整体感知:
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短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文章结构。
1.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
第二部分(2—4)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阐述。第2段:作者大胆率直地表白了追寻爱情的三方面原因。第3段:写作者寻求的三大知识范畴。
第4段:出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作者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
第三部分(5)总结上文:苦难的一身却愿意重活,展示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2.通过理解重要词句,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运用比喻,将这三种激情比成飓风,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2)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解析】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边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意思是说没有爱情滋润的感觉就像亲身经历过可怕孤寂而产生的战栗的感觉,处于这种可怕孤寂中的人,有时会感觉到除了自己,这世界好像再也没有其他生命,自己也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沉在没有情感、没有温暖的无底深渊之中。这孤寂之苦,反衬爱情的给人的充实、喜悦。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解析】“爱的结合”,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就是进了天堂,这样的天堂正是作者要追求的人生境界。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4)爱情与知识,尽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解析】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解析】作者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他老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只是个人的力量有些微弱。
(6)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次。【解析】作者总结上文,虽然他一生的追求常给他在人生“苦海”上带来“绝望”,但他仍认为“是值得活的”,这正是罗素博大的胸襟和高洁的情怀的最好写照,也是一个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思想家的肺腑之言。
四、作业:
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答案:(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 3
第二篇:《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2课时)
《散文诗二首》名师教案
教学建议
本文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但不限于亲情。本课中作者们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努力捕捉生命的灵感,捕捉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
本课的两篇诗文,语言精美,均出自大家之手,但是作为自读课文,不宜过多深究,而应该以朗读、感受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情感。“散文诗”的概念界定和文体特征比较复杂,冰心的《荷叶.母亲》是否属于散文诗也有不同意见。对此,初一的学生不必深究,教师作简单介绍即可。只要学生能把握两首诗的基本主题,能感受到两首诗的优美意境即可,教师应尽量节制对学生的强制性影响,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联想,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为什么说《金色花》描写的是一种“神性的日常生活”“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我们如何面对学生处理这种宗教内涵?
作者给母亲的生活又特设了一个宗教生活场景——她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去牛棚。印度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罗摩衍那》在印度被看作是解决宗教、哲学和道德等问题争论的指南的圣典,牛在印度,被当作神灵受到崇拜。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发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种爱润泽而空灵,神秘、恬淡而悠远。在这个家庭里,孩子快乐、自由,无时无刻不在母亲身边,就像一个爱的精灵,始终活跃在母亲的周围,让自己的芬芳环绕着母亲。母亲沉静、安详而又美丽、慈爱,即使对孩子调皮的责骂“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也有百般的疼爱。
在这个家庭里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交流自然、和谐,虽然这种生活本身浸透了宗教气息,但是这又何妨?因为这种充满诗意和神性的爱,让这个家庭以及这个家庭中成员的生命变得富足,这正是现代文明的发展中,感情逐渐物化,信仰日益迷失的今天的人们最需要的,所以我们需要引领我们的学生去享受这种精神生活,让学生的心灵诗意地栖居。
2.如何理解《金色花》最后一句“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我们要关注的是一个“要”字。如果去掉“要”字说明对话已经说出了,原
/ 9
句说明事实上母子间并没有对话。和文章开头那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中的“假如”相对应,说明整篇文章都是诗人在想象。
作者由假如我是一朵金色花开篇,一直想象到篇尾, 赏读时没有空洞之嫌, 反倒意味无穷, 正如黑格尔所说: “诗是心灵创造的新世界。”泰戈尔在《金色花》中就完全用一颗童心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真实世界。
这首诗在完全想象的领域内发生, 它的美好体验也许一直只在我们曾经意识领域内悄悄发生过, 在现实世界中也许我们永远得不到这样充分的呈现。于是在想象的真实里它让我们内心感动的体验更显得无以复加。
3.《荷叶母亲》的情感发展线索是怎样的?
写情感文章,那情感总得有个累积过程,而过程越自然越熨帖,情感才越显真实、饱满、深沉。
你看,“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遇上这种天气,碰上谁都开朗不起来。“烦闷”一词,极为妥帖。“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作家又多了些许感慨和惆怅。
幸好那朵红莲,“今晨却开满了”,亭亭玉立着,烦闷的心儿多少有了点宽慰,用“不适意”,质朴而准确。
但偏偏这时 “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 “打得左右攲斜”。想去帮忙,因是电闪雷鸣,女孩儿 “不敢下阶去”,也在情理之中,眼睁睁看着红莲被大雨肆意地蹂躏,当然 “无法可想”。
待坐到母亲旁边后,“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荷叶恰到好处地护住了红莲,了却了作家想帮忙的心愿,因而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自然散尽了。虽 “雨势并不减退” “雨点不住地打着”,但由于有 “勇敢慈怜的荷叶”在上,“红莲却不摇动了”。作家也 “深深地受了感动”。
从观看自然界的荷叶护红莲到引发联想,感情在真实的积淀中渐浓渐深,一切都水到渠成,毫无生拉硬拽之感。不像当今有些散文,情感虚浮又要惑众,只有搔首弄姿,无病呻吟。而冰心的这篇文章区区五百多字,却如此撼人心魄,原因在于支撑全文的是至真至深之情。
《散文诗二首》教案设计
/ 9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不具备欣赏诗歌的经验,还不能揣摩和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性并加以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也有困难,对于诗歌主旨和情感内涵的丰富性还不能准确全面地说出,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生活经验结合。
二、教学目标 1.语文常识: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语言:
(1)积累重要的词句。3.阅读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4.写作:
(1)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资料补充法 第一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重难点)3.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重点)4.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重点)
5.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难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 9
(一)导入 PPT展示:
(1)他是一位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2)他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3)他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
(4)他的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他是谁?——泰戈尔。20世纪初,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在经历了这样的遭遇后,他写下了一首《金色花》,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齐声朗诵这首《金色花》
(二)问题探究1:扫除字词障碍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沐浴(mù yù)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嗅(xiù)闻(气味)
(三)问题探究2:明确诗歌感情基调
学生自由朗读,先确定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母爱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读完后请学生起来说一说文中的哪些句子应以怎样的情感去朗读。
教师引导:(每一句引导之后,都带领学生读出该句的情感)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句应读出妈妈惊喜的语气。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撒起娇
/ 9
来了,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这句应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
(四)问题探究3:分析诗歌内容
1.诗中孩子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 明确: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嗅到花香,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2.《金色花》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你能来读一读这几次嬉戏吗?(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3.“你这坏孩子”一句的含义理解,妈妈是否真的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该以怎样的语气去读妈妈的这句话呢,你能示范一下吗?
不见孩子,妈妈心里多么着急,惶急的心情肯定与日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4.孩子为妈妈做了好事为什么不让妈妈知道? 明确: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
(五)总结
1.“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样的形象?(畅所欲言)妈妈:喜爱自己孩子 呵护孩子。孩子:调皮 可爱 体贴。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这就是母爱!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再读全诗,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比一开始更有体会。
(六)课时作业
1.泰戈尔借助奇特的想象将主人翁化作一朵金色花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如果你也忽然具备了文中小孩儿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假如我变成了一„„
/ 9
2.抄写“读读写写”3遍 第二课时
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2.学习以物喻人的写法。(重难点)
3.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的朗读诗文。(重点)
4.培养学生通过咀嚼诗歌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难点)
5.体验母爱,在生活中学会感恩。(重点)6.对比与《金色花》的异同
二、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一)导入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心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你知道的有关母爱的诗句。
一次回眸,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今天 我们来学习冰心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齐读)
作者介绍: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二)问题探究1:意象分析
1.从文字中你看到了一株怎样的红莲?(1)红莲菡萏:
美丽的红莲,“亭亭”“ 立”。写出了红莲的美丽袅娜娇弱。“立”能不能换成“长”?不能,“立”写出了红莲生长时亭亭玉立的姿态,而“长”体现不出莲花生长的形象。看到这株红莲你会产生什么情感,(喜欢怜爱),试着读一读?
(2)雨打红莲:
柔弱无助,正遭受暴风雨的袭击,哪些词句能体现红莲柔弱无助?(大雨 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作者的心情)
/ 9
(3)荷叶护莲:
幸福幸运的红莲。当这株美丽的红莲孤独无助的时候,一张荷叶倾侧下来。为她遮挡风雨,帮助红莲顺利躲过了暴风雨。
(三)问题探究2:把握情感、主题
1.文中写了莲花、荷叶、母亲,说说文章最主要要赞美的是哪一个呢? 明确:母亲
2.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那我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明确:不好,写红莲是为了写荷叶,写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即荷护红莲,很自然就让人想起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歌颂母爱
3.完成下表:
红莲转危为安,作者的心情也由烦闷变为感动,可见作者的心情和红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4.为什么4—6段中作者情绪的变化总是和花的处境的变化呼应着?读4——6段之后思考问题。
作者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飘散在水面上,7 / 9
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5.荷叶何以让作者联想到母亲?
明确: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 母亲也保护着“我”不让我受到伤害和遭遇不顺。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的情感?找出关键句子。
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 情感:赞颂母亲、歌咏母爱。
(再自由朗诵本诗)
(四)问题探究3:写法指导
1.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母亲。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荷叶。
2.这种写法叫什么?(托物寄情、触景生情、寄情于物、借物喻人)3.文章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全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把子女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抒发了对伟大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点明主旨,深化情感。
(五)总结
《荷叶 母亲》所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的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从而使荷叶母亲的形象美好又伟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融入了母亲浓浓的爱,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临睡前掩紧的被角。用心爱着孩子是母亲生命的习惯。母亲就是孩子躲避风雨的港湾,当风雨袭来时,她们都会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在母爱的伞下,一切暴风雨都是脆弱的水珠。母亲一切的辛劳与无私付出,都是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这就是母爱的伟大。相信在我们的生命中总会有一张永远为我们遮
/ 9
蔽 的“荷叶”。我也相信当未来我们张开有力的翅膀翱翔于人生辽阔的蓝天的时候,一定能看到母亲欣慰的笑容。
最后再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献给母亲的诗。
(六)问题探究4:对比《金色花》与《荷叶 母亲》
这本课的两首诗均为散文诗,那么两首散文诗有哪些异同点?老师给大家提供几个思考维度:情感表达、主题、写作手法、语言、内容。大家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补充。
相同点:
① 情感表达:都是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② 写作手法: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不同点:
①语言角度:《金色花》语言质朴。《荷叶•母亲》语言淡雅清婉 ②写作手法角度:《金色花》因情造景。《荷叶•母亲》是触景生情 ③表达主题角度:《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
④写作内容:《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儿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红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
(七)课时作业
1.冰心把母亲比作荷叶,你想把母亲比作什么来表达对于母亲的爱呢?你能否也用散文诗的笔法来完成一首小诗。
2.你能说一说《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吗?
解题思路:先找到提到母亲的句子,明白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完全使用了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包含情感的文字,表现了母爱的动人,“母亲”正是这样一个保护孩子的形象。
/ 9
第三篇:写雪景的散文名师
冬天到了,冬天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雪花也随之而来,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笑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写雪景的散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写雪景的散文
美丽的雪花,你从天上落下。
想一片片雪白的花瓣,从天上轻轻落下。
啊!美丽的雪花!
你是冬天里的天使,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2】写雪景的散文
有人说,冬天的风景是萧瑟苍凉,冬天的风景是滴水成冰;有人说,冬天只有草木凋零没有风景,也有说,只有雪花飞舞才是冬天最美丽的风景。
一冬的雪花在婉转中盘旋,了无痕迹,不着边际。是圣物就不会轻易染上尘垢,即使要落,也要落得倾国倾城。
看那画中的天空,飘落的一片片雪花其实是人世间最美好的邂逅。美丽的雪花,是整个冬季送来的最浪漫的礼物。它的到来给冬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阴沉沉的冬天从郁闷中走了出来,出脱得靓丽清新,大地在寒风摧枯纳朽之后,披上了白茫茫的银装,似乎是脱胎换骨后,安静得像熟睡的婴儿,包裹在襁褓之中。气温这时会更加寒冷,而人们的心中却充满了美丽的梦境和无限的遐想,日子离明媚的阳光已经不远了。
冬季万物俱籁,一切都处在休整恢复阶段。《霜华》中大地白茫茫一片,天空灰苍苍,树木、房屋在冰雪天地中若隐若现。画家把冬季的特征运用绘画语言呈现给观者,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天空的颜色要比大地、景物略微深些,形成对比,突出寒意;枯枝把大自然画面更深一步的升华,使艺术语汇更凝炼、精纯,达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意境。
在这沉默无声的寒冷冬季里,画家正以悄然无息的色彩告诉观者一个永恒不变的哲理:没有冬天沉息的孕育,就没有春天繁花似锦的美丽,这就是冬季最深刻、最朴实的真正含意。
【3】写雪景的散文
雪是冬天的使者,洁白的象征,它以自己独有的身姿装点着大地。像玉一样洁,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从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把这美丽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早晨,我打开窗门一眼望去:雪花徐徐飘下,似芦花,如柳絮,像轻悠悠的鹅毛,似蒲公英的种子,无尽无休地飘着,又宛如那美丽的银蝶在院中翩翩起舞,还仿佛是一群白色的小精灵,在空中飘舞着,旋转着,最后慢慢的落到了地上,化成了无数颗钻石般的小水珠。
在雪花的装点下,大地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的世界。近处,一些树木的枯枝上盖满了一层毛茸茸,软绵绵的雪末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树木上,铺满了一粒粒犹如珍珠般的雪籽儿。一棵棵树木在洁白的雪花衬托下好像一个个阿娜多姿的少女。风一吹,树枝轻轻地摇晃着,那银光闪烁的雪籽儿,雪末儿,从树梢和树叶上飘落下来。望着这美丽的雪景,我不禁感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
望着窗外的雪花,我不由自主地伸出双臂,在窗外挥了几下,打下手掌一看,只有淡淡的水纹。我又向天空伸出了手,向老天讨要几片雪花儿,老天似乎心有灵犀,不一会儿,几个调皮的雪姑娘就悄悄地从我的手蹦进了我的嘴里。我闭上眼睛细细感受,雪那清凉的滋味慢慢地流入到我的心里。
过一会儿,我情不自禁地拿起水桶,兴高采烈地跑了出去,和一个大姐姐玩了起来。我们先玩起了打雪仗,只见大姐姐以闪电般的速度拿了一大块雪,朝我用力一扔,我吓得魂飞魄散,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结果当然是我被击个正着。我不甘示弱,飞快地拿起一大块雪开始反攻,以超高的命中率击中了她,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大姐姐呢,则气得火冒三丈,拿了三四个雪块向我猛攻,我如同一个机灵的小猴子,左躲右闪,就这样她一个也没击中我,反而累得气喘吁吁。接着,我们又堆起了雪人,只见大姐姐轻轻地拿起一块雪,搓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小巧玲珑的身体就做好了,这时,大姐姐把雪球抖了抖,几个调皮的雪娃娃就掉了下来,身体便如同一个小皮球一样圆,这下大姐姐才把雪球放在了地上,接着我们又做起了雪人的头,只见大姐姐拿了一块偏小的雪块,认认真真地搓了起来。在她手中,雪花如同一个个听话的小娃娃,十分乖巧,不一会儿,一个又圆又白的头就做好了。我们小心翼翼地将头放在了身体上,就开始做五官了。我们细心地挑选了几片小叶子,轻轻地地放了上去,不一会儿,一个活泼可爱的雪人就做好了。它有弯弯的月牙眼,小巧的鼻子,红如火的嘴巴,就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小公主。
这场雪真的很美,我希望它永远都能这样美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永远接触到这么美,这么真实的雪景。
第四篇:名师教案
Unit 1 Friendship(1)课题:Friendship(2)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友谊”,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展开的。Warming Up部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发生的真实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Pre-Reading部分的几个问题启发学生对“友谊”和“朋友”进行思考,使学生明确不仅人与人之间可以做朋友,日记也可以成为人们的朋友;Reading部分Anne’s Best Friend以日记形式讲述了犹太女孩安妮的故事;Comprehending部分通过连句、多项选择和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细节进行更深入的理解;Using about Language 部分教学本课重点词汇和重点语法项目。
(3)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Practise talking about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giving advice and making decisions;Use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Learn to write an essay to express and support an opinion.② 过程与方法:本单元在读前阶段就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人与人之间才能交朋友,然后在阅读中通过安妮的日记向学生说明我们也可以与动物及无生命的日记交朋友。在深刻理解、充分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再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几个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问题:1.描述朋友; 2.结交网友;3.观点交流;4.善不善交朋友;5.朋友的重要性。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完本单元后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主要评价自己在本单元中的学习情况。对书中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有哪些收获,解决了什么问题。使学生加深对友谊、友情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确交友,处理朋友之间发生的问题等。
(4)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汇:add point upset ignore calm concern cheat share reason list series crazy nature purpose dar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according trust suffer advice situation communicate
habit 短语: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on purpose in order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join in 重点语法项目: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互相转换
难点: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of friends and friendship;
Discuss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Reading);
How to teach the Ss to master the usage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Statement and Questions).Period 1: Grammar Step I Revision Check students' homework.Step II Word study This part is a consolidation of the words learnt in this unit.Ask the students to do the exercise independently.T: Now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4.First let's learn about language.Use the word they've learnt in this unit to fill in the blanks.Complete the sentences with suitable words in correct forms.Step III Preparation Get a pair of students to stand up and act as Anne and Kit¬ty.It's time for the teacher to be the interpreter between them.Encourage both sides to give different sentences, in¬cluding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Step IV Grammar
The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use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statements and questions).First try to make clear to the students what direct and indirect speech is,with the help of the practice in Step III.Then give them some ex¬amples.At last get them to summarize the rules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statements and questions).T: In this part, we are to learn the use of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statements and questions).When do we use Direct Speech and when do we use Indirect Speech? Step V Practice For Ex 1, 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sentences carefully in pair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Guide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changes in pronoun forms, word order, adverbials and so on, especially the verb tenses, the underline parts.Ask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porting clause.For Ex 2, ask the students to do it by themselves, then check.Step VI Homework 1.Practice of WB(P42.1 &P 43.2)2.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out different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making friends,preparing the materials about the debate.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problem was that Anne had made a friend in the hiding place
the son of another family hiding with them,but her father was not happy about this.The topic is:
how do you help to solve the problem between Anne and her father.Do you agree with Anne or her father?
Use specific reasons to support your solutions.Period 2: Listening Step I
Revision After checking the WB Exx,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letter on Page 6 first, and then ask them to discuss what was upsetting Lisa.T:
Here is a letter written to Miss Wang of radio by Lisa.Read the letter, please.Try to find out what was upsetting her with your partners, using the indirect speech.S:
Lisa made a friend with a boy in her class.But her classmates said they fell in love.Lisa said she didn't want to end the friendship.Lisa asked what she should do.Step II Listening(Using language)
The students will hear what Miss Wang says,then ask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using the indirect speech.At last, get them to spell out the words and fill in the blanks.T: OK, we've already known the Lisa's problems on making friends.Miss Wang has suggested some possible solutions.Please look at page 6.We 're going to listen to what Miss Wang says,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of Ex 2.Go through the questions quickly.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as quickly as possible.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T: Now let's listen to it again and try to spell out the words and fill in the blanks.Step III Listening(WB P41)The students will hear a passage about Anne's best friend, her diary Kitty.They are asked to complete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tape.T: In the following part,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passage about Anne's diary.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and fill in the blanks.Listen to it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Step IV
Listening Task(WB P43)The task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 the students will hear a story about an argument between Anne and her father about her boyfriend.After listening, they just write down their different thoughts.Then they can have a debate to find out a better solution to solve Anne and her father's problem.The activity should be prepared carefully beforehand.During the class, the two teams just do the final preparations.StepV
Assignment 1.Today we have learnt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on making friends.For the homework, describe one of the problems between friends and how it is solved.2.What does cool mean? What do you think should do with your friends?
Period 3: WRITING Step I
Revision Check the homework, asking them to read out their ideas for the class.T: Let's check the homework.I'd like some of you to read out their ideas.For the class.Volunteer!Step II
Warming up
T: Have you ever read The 21st Century ? S: Yes, I have.It's a popular paper among teenagers in China.T: If you have any problem, you can write to the editor and ask for advice.Here is a letter from a student.Step lIIWriting(B P7)This part asks the students to write their advice to Xiao Dong as an editor.First, let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how to write a letter to offer some advice with their partners.Second,teacher shows the instructions on how to write a proposal letter on the screen.Third,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letter on Page 7.Ask them to discuss what Xiao Dong's problem is and what is the solution they can offer in groups of 4, with the help of the points given on the books.Fourth, give them ten minutes to write the letter.At last,ask some of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ir letters for the class while the teacher gives some comments.T: Today we're going to write your advice to Xiao Dong as an editor.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 proposal letter? Now, let's have a discussion on it with your partners.Students are talking about how to write a proposal letter.T: Who'd lik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S: The problem should be presented first.Then we must analyze the reasons to cause the problem.Proposing the solution must be the main, which should be well explained.T: Exactly.The discussion of the solution itself,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is the core of a proposal.I'll give you some instructions about how to write the body part of a proposal letter as follows.T: AH right, let's read the letter on Page 7.And try to find out what Xiao Dong's problem is and what is the solu¬tion they can offer in groups of 4, with the help of the points given on the books.
第五篇:散文教案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指导特色教案
【教学目的】
1、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养成学生与自然良好的和谐关系。
2、拓宽学生写作面,提高作文水平,以更好的适应高考。【教学思想】
1、前些年高考作文往往出供材料写议论文,后来写作体裁放宽了,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写议论文,少部分有写记叙文。或议论性散文的。其实,给一段材料或一个话题,完全可以写成抒情散文的。如果学会写抒情散文,其意义不仅是加大了应对高考作文的选择余地,而且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也会有好的作用。
2、抒情散文大致分为写事抒情散文和写景事情散文。写事抒情散文一是以写事为主,通过写事来抒情。二是所写之事必须“散”,也就是这些事是“东拉西扯”来的事,是没有情节联系的事。这种抒情散文我们在前面练过了。现在要练的是写景抒情散文。
写景抒情散文是以写景为主,并且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散文。我们提倡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情”人,写景抒情散文的读写是好途径。【教学设想】
1、先让学生理解学习写写景抒情散文的意义,讲清楚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2、找几篇不同类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读给学生听,分析特点。特别要分析各篇如何“扣话题”,如何抒情,如何“由实转虚”。让学生明白写景抒情散文都是“由实到虚”。
3、用一小时当堂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4、讲评成败,并组织再写一篇。第二篇要求在上一台阶——学习用“象征法”写写景抒情散文。
5、讲评。
【教学重点】
1、写足景物。
2、扣话题
3、由实转虚。【教学难点】由实转虚。【教学用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怎样写写景抒情散文。
一、为什么要学写写景抒情散文
1、提高人生品位的需要
2、高考的需要 为高考写作多准备一种选择 而且也较容易得高分。
二、什么是“写景抒情散文”
1、抒情散文按其成分构成情况可分为 写事抒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和直抒胸臆散文。纯粹的直抒胸臆的散文是非常少的,而写事抒情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则是大量存在着的。
2、写事抒情散文和写景抒情散文主要是靠间接抒情方式完成抒情的。它们主要是通过写事或写景来完成抒情任务的。写事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不同,叙事散文的主要任务是叙事,所叙之事有情节联系,比较完整。写事抒情散文的主要 1 目的是抒情,所写之事散碎,东拉西扯,没有情节上的联系,而且欣赏的就是“形散”,即越散越美。而写景抒情散文的目的也是抒情,但这种抒情主要是通过写景来完成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写事抒情散文的主要抒情方式。
三、高考作文也可以采用写景抒情散文的形式,而且可以是一种比较容易获得高分的形式。
要点有二:一是要扣给定的“话题”;二是要有好的“立意”,写景不是目的,是手段,完成“立意”才是目的。
四、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基本点”
1、叙事抒情的人称是“我”
2、由事入景,抓住特点写足景物
3、由实入虚,抒情(议论)显旨
4、扣话题,多次点话题
5、引诗,彰显文采
6、要有情调,一开始就要设法奠定抒情基调
五、关于用象征手法写写景抒情散文
1、通篇打一个比喻,这就是象征了。用象征手法写的写景抒情散文,字面上描写的是景物,实际上想说的是与主旨有关的另一种社会事物或人。其本质是托物言志。
2、用象征手法写散文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之一。
3、用象征手法写写景抒情散文时,要抓住本体(实际要说的事物)和象征体(景物)之间的相似点进行,也就是描写景物的时候又抓住与实际要说的事物相像的景物特点去写。
六、给学生介绍几篇写景抒情散文
七、布置写作文:请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第二课时
作文写作:请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写景抒情散文。
第三课时
作文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