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知识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记住大月、小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历卡片。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一年当中你最喜欢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年、月、日》。
二、明确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自由朗读。
三、探究新知
1、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学时分秒的时候,借助了什么工具来学习它。那我们今天来学年月日,我们应该借助什么工具呢?
2、介绍年历卡,看书76页插图,说说他们都是什么节日,在几月几日。教师指日期,学生说节日。同桌之间说说这些节日,老师考考学生都记住哪些节日。
3、小小的年历,可藏着大学问,下面就让我们继续观察年历卡。听好老师的要求:
(1)观察自己小组的年历,填写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2)仔细观察统计表,及时交流研究,将结论记录在练习纸上。
4、小组汇报
那么现在大家来一起数数看,大月有几个月呢,几个小月呢?
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算一算,大月和小月一共有多少个?你发现了什么?
5、观察我们刚才填写的统计表,说说2011年和2012年的2月各有多少天?
6、我们的结论正确么?让我们来验证一下,观察2000年的年历卡。说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7、记忆大、小月。
这么多的大月和小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1))介绍拳头记忆法。伸出你的左拳头,凸起的地方表示大月,凹下的地方表示小月,二月除外,(课件展示)学生展示拳头记忆法。
(2)看来左拳记忆法的确是个好方法,你们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儿歌记忆法)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冬”指的是11月。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多记住大小月的方面,接下来给大家一分钟时间,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各月的天数。
8、游戏活动 大月,女生起立;小月,男生起立。2月,为什么没有人站起来啊?
四、深化练习,拓展提高1、2、7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画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并找同学展示。填空
(1)一年有()个月。
(2)有31天的月份是(),共()个月,这些月份是大月。(3)有30天的月份是(),共()个月,这些月份是小月。(4)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
3、算一算 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
张华说:“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两天。”张华的生日是()月()日。李明说:“我的生日比儿童节晚七天。”李明的生日是()月()日。王丽说:“我的生日在劳动节的前一天。”王丽的生日是()月()日。
3、想一想 2011年一共有多少天?
五、全课总结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时间,每一天都能学到新知识。
板书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 7个 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4月、6月、9月、11月 特殊:
2月28天或29天 小月30天: 4个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是在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本节课通过我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学习。有以下几点做法:
1、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是非系统的,但是这些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首先安排学生观察年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从年历中的发现,渗透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说出有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借助素材,探索年月日的规律。在认识大月、小月和二月的规律时,我选择了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规律。并且在记忆大月小月的时候,让学生了解拳头记忆和儿歌记忆,知道记忆大月和小月的方法也多种多样的。
3、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敢大胆放手,有许多环节可以让学生去尝试发现知识,要相信他们的能力。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后面的练习没有做完,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
3、教师对学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比较单一,缺乏鼓励性。
今后,我还要在教材、学法的研究上深钻,下功夫,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篇: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教学设计
《面积》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93小学
陈艳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2.在比一比活动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建立面积的表象。教学难点:在操作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学具:水彩笔,单位面积的图形若干,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感知面积。1.情境导入,(1)出示两块黑板报的版面。引发思考:要换新的板报,擦哪块黑板用的时间短?为什么?
(2)总结:黑板面的大小不同。2.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请学生找找其他物体的面并汇报交流。(2)拿起数学书,组织学生找出数学书的面。(3)师生击掌,说说谁的手掌面大,谁的手掌面小。(4)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找找哪个部位的面比手掌面小。(5)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3.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1)课件出示一些物体的画面,说明将它们的一个面画了下来,说说这些图形的形状。
(2)引导思考: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3)总结:它们都是封闭图形。
(4)出示一个角的平面图形,将它变成封闭图形,再给它涂上颜色。(5)说明: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的面积。4.引导学生小结什么是面积。二.比较面积。
1.出示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引发学生思考:怎么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
2.展示比较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统一比较标准的必要。3.组织学生比较作业纸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引导学生思考:要想知道咱们85小操场的面积,还能用这些办法吗? 三.创作:创作图形,使它的面积占7个方格。四.全课总结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平均数
教学内容:
平均数例1、2(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一二组叫开心队,三四组叫幸运队,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
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开心队:9、13、14,幸运队:12、14、16)
2)生计算每队的结果。师宣布:“通过比总数,开心队拍了42个,幸运队拍了36个,开心队胜了。”
3)这时老师请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抗议)
4)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师肯定其方法,告诉学生:当比总数不公平时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
2)怎样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学生计算结果(有余数时用近似数表示):幸运队大约是12,开心队大约是14---要使人数少的那队平均数大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开心队称甲,幸运队称乙)
1)师: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结: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师以乙队的平均数为例追问: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
师:你怎么认识理解12这个数?这个数与乙队每个选手实际拍的次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是某某拍的吗?是拍得最多的吗?还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个,怎么变成了12个?拍得最少的怎么也变成12个?
生:把多的给少的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3)师:平均数可能多于14个吗?或者少于8个呢?(不可能,因为要多的给少的)
4)师总结: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个同学拍的,而是处于最多和最少中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只表示这个小组的平均水平,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它比较好地表示了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5)同样的方法分析甲队的平均数,再次巩固平均数概念
6)师: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生:平均数
师: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发自内心地说两句吗?
生1: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很公平。生2:平均数,你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平均数。像这次考试,老师会说我们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94分是每个人都考的成绩吗?(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给少的)如果用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全班的总分÷全班的人数)
师:看来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多的给少的,这才每个人一样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
(一)门票统计问题
1)出示统计图,学生观察
厦门五一期间鼓浪屿售出门票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面对这么多信息,你还想了解什么?(让生提问题)
3)师提问: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A.让生动笔列式计算
B.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结合平均数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来再除以5
4)师:大家计算得准不准呢?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方法验证?
启发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生:我从1300中拿出300张分给5日,从1100张中拿出100张分给4日,这样每天售出门票都是1000张了。
5)师让同学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补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电脑出现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下面哪个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学们形成不同意见
1)师请代表说明理由:“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吨,一年有12个月”
2)师电脑演示:÷4表示求每个季度;÷12表示求每个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小刚家要节约用水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它在最多数和最少数之间,表示总体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过河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会有危险吗? 强调:平均水深的意义
第四篇:人教语文三年级下册《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doc
《果园机器人》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了解机器人的“利”与“弊”。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学科学的情感。学习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神奇,给果农带来的喜与忧。学习难点:
让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教学准备:
1.准备果园的图片。
2.上网查询机器人的资料。学习过程:
一、导入课题,感受果农的喜与忧
1、出示一个苹果(半个苹果是高兴的脸,半个苹果是发愁的脸。)
看着苹果,谁能说出一对反义词?(高兴——发愁)指名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表示心情的词语)
2、是啊,这果子啊让果农们真是又高兴又发愁。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1)果农们怎么会这样高兴呀?(出示果园的图片。让学生边看图边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果农们看到自己辛勤付出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丰收的喜悦。)
(2)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眼看着可以赚很多钱了,可果农们为什么又发愁了呢?
自由读课本P99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划划原因吧。
出示句子:要把果子从树上摘下来。要把它们运到很远的地方去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实在忙不过来。
指名读句子,果农们忙得不可开交,需要做得活太多了,人手不够,你能想个办法帮助他们吗?
出示课题:果园机器人
二、整体感知,了解机器人的“利”与“弊”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果园里来的特殊的帮手又让果农们既高兴又发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给果农带来快乐的呢?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你觉得这个机器人干起活来怎么样?(聪明能干、厉害、有条理、很听指挥)板书:聪明能干
指导朗读: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它的这些特点的?(成熟整齐指定)指名读,齐读。
假如你刚好看到果园机器人开工的场面,你会怎么去夸赞它?
(2)这些机器人这么聪明能干,不愧为果农们的好帮手,高兴之余,果农们又免不了发愁,到底是什么事呢?让我们好好读读第三自然段。交流反馈。
抓机器人“罢工”和“饿倒”的相关句子读读议议,感受机器人的不足之处。板书:“罢工”“饿倒”
三、科学大挑战,使果农消愁享乐
1、这样看来,如果没有电的话,机器人就会“罢工”,会“饿倒”,给果农带来了不少麻烦。现在,我们来当一回小小的科学家。设计一种更完美的果园机器人。
2、学生交流反馈。
3、自由读课文第4、5小节,看看科学家们想设计发明的机器人有什么特点?并划出有关句子。
4、汇报交流:
A、这些机器人只要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就能不停地工作。
B、要是有机器人报告,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主人就会立刻告诉它,从树上摘些果子“吃”吧。
板书:自己充电
5、如果真有一天,科学家们研究成功了这样完美无缺的果园机器人,假如你就是果园机器人的代言人,你该如何向果农们推荐新一代的机器人呢?(学生练说)
6、教师小结。小朋友,有了能自己充电、而且又这么多功能的机器人,果农们终于可以放心地让他们去摘果子了。瞧,到处有机器人在采摘果子,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板书:造福于民)
四、设计独特的机器人
备注:因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想发明的机器人》,所以把这一环节归并到口语交际中学习。
板书:
果园机器人
自己充电
“罢工”、“饿倒”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轰隆隆”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重点、难点或关键: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些什么呢?
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想了解什么?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理解;
(3)边读边想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2.检查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看看是否读通读顺。
(2)理清课文的脉络及课文讲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拼读生字、词语。
(2)把生字词读给同桌听。
2.检查:
(1)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
(2)猜字游戏。
(3)开火车认读生字。去掉拼音读生字。
(4)夺红旗读词语。(小黑板出示)
四、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归纳。
五、作业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重点、难点或关键: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感受故事神奇。
教学具准备: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大意。
二、精读课文,感受神奇
1.精读,感悟故事的神奇:
围绕课文后面的“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讨论。
天空塌露的悲惨景象;求雨神熄灭天火(勾画、讨论),突出女娲的神力,造船拯救人们,神火冶炼五彩石。
2.找出表现女娲补天艰难的词语、句子。
3.引导汇报。
4.教师点拨。
三、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句子。
1.天塌情景叠词的运用,如:
“轰隆隆、一道道、黑黑的、熊熊大火”等。
2.冶炼五彩云石动词的运用,如:
“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
3.结尾段抒情、流畅,余味深长。
四、熟读课文,进行复述。
五、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看板书回忆。
六、教师示范部分或全篇,要用自己的话,不背全文。
七、给同桌讲故事,尽量详细,清楚明白。
(提示: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结果怎样)板书设计:
31女娲补天
找雨神灭火
课后反思:神奇造船救人 炼石补天 不怕危险 了不起!不怕困难 甘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