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11《 永远的歌声》教案(六年级上册)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文: 11 永远的歌声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表达了师生间深厚的情谊,体现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敬爱之情。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后,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感情。运用反复读、画、批、注、演等形式,借助文中插图和课件,抓住一些含义深刻、饱含深情的句段,引导学生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认识 7个生字,会写 11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第6至10自然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展示课件第三屏)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全文,画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二)汇报交流。
1.(展示课件第四屏)全班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提示字音:龇
涕
拎 提示字形:辫
辨
辩
拽
拎
哼
2.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第2—10自然段。)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二)(展示课件第五屏)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虽然走出童年很久了,但童年的一些歌声至今仍响在耳边。
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记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下河捉鱼的事。
第三部分(第 11~12 自然段):讲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四、自读课文,引导质疑
1.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交流: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五、抄写字词,巩固练习
(一)抄写生字及课后第四题的词语。
(二)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生字词
(二)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老师
学生挖药
捉鱼)
(三)(展示课件第六屏)回应学生上节课质疑的问题:
1.文章为什叫《永远的歌声》?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四)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描写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的段落。(第6~10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歌声”之深情
(一)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爱。学习课文第6~10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七屏)生默读,思考:在整件事的叙述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用“_____”画出来,并写下感受。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
(1)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一)放学的路上,„„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①指名读,找出描写二牛动作及语言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二)抓住动作“拽”“悄悄地问”,联系上下文体会孩子心里着急,却又不能声张,感受孩子们对老师的关心和爱。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
②师引读:听了二牛的话,“我”怎么是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展示课件第八屏步骤三)抓住“马上想起”“立即”“使劲”等词语。感受孩子为了给老师治病不顾危险、毫不犹豫的态度,也出自对老师的一片爱心。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朗读。
(2)句子二:(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一)
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①自由读,用“______”画出二兰说的话,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二)体会她的细心和对老师的关心。②指名读第二句话,用“△”标出描写我们捉鱼时动作的词(展示课件第九屏步骤三):“摸、捉、追、堵、甩、穿”,想象孩子们在抓鱼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那时的真实想法。(感受孩子们一切为老师着想,对老师诚挚的爱。)重点指导读出本句的语气,体会孩子们抓鱼时的心情。
③师相机引读全句。
(3)句子三:(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一)
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
①(展示课件第十屏步骤二)用“· ”标出描写我们神态的词。想一想:他们高兴的同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
②带着你的感受感情朗读句子。
(4)句子四:(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一)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
①“我们”为什么会遭到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读第9自然段。)想象并表演:他们是怎么责骂和追问“我们”的?
②默读句子,用“△”标出表示我们动作的词,用“· ”标出描写我们心情变化的词。
A“献”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二)
B“委屈”。
(展示课件第十一屏步骤三)
a 结合上下文理解“委屈”,想一想作者的委屈都表现在哪儿?
b 这么委屈的孩子们面对老师时是怎么做的呢?——献上草药。可以看出什么?
c让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③(展示课件第十二屏)想: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怎么做的,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④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⑤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⑥教师小结。
过渡:那么,这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会让她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她挖草药呢?
(二)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一)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第 2~5 自然段,请用“
”画出描写老师好的句子。
(2)思考:这些句子分别描写老师好在哪些地方?
2.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师重点指导:(根据生汇报,出示相应的句子)
(1)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二)我们老师好„„天下第一好
①文中哪句话在概括描写老师?
②过渡:老师好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语句。
(2)句子一:(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三)
我们老师是个从„„又年轻,又漂亮。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长相好。)
②这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带着喜欢的语气读这句话。句子二:(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四)
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嗓音好。
②从这句话的哪些地方还能看出这位老师不仅在教歌,还在教别的内容?(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做一个勤劳、淳朴、善良的人;教知识。)
(3)句子三:(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五)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
①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这位老师好在哪儿?(板书:有知识。)②引导读第 3 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从中能读出什么?(学校破。)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学校,你会用哪个词?(荒凉,破旧„„)能否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这个荒凉破旧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
③而老师是哪里来的?(城里。)她应该在城里教学,却来到了这样一个破旧的学校,说明她怎样?(板书:有爱心。
(三)指导朗读,再次体会老师的好。(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步骤六)
原来这位老师的“样样好”就是:长相好,嗓音好,有知识,有爱心。如果这就是你的老师,你感觉如何?(自豪、敬佩、骄傲。)请你带着这份敬佩、自豪,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从文中找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并用“
”画出来。
三、回读全文,理解“歌声”之意义
1.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文章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给我们带来了童年的欢乐,(板书:童年的欢乐)体现了师生间浓浓的爱,(板书:爱)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第三课时
一、感情朗读、深入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交流,我们发现,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那份浓浓的爱:有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热爱,也有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爱。此时此刻,假如我要问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你知道吗?(学生对老师的爱; 老师对学生的爱;童年的欢乐。
三、回顾全文,畅谈收获
学习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四、巩固练习,课外延伸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后第3题)(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步骤一:根据学生回答展示步骤
二、步骤
三、步骤四)
2.小练笔:你在生活中和老师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情呢?或你为老师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吗?请写一写,试着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3.课后阅读有关尊师的文章,可写一写观后感,并可向同学做推荐。(展示课件第十六屏)
永
远的歌
声
爱
学
生
老
师
挖
药
捉鱼
长相好
嗓音好
童
年的欢
乐
有知识
有爱心
第二篇:课文:9《山海关》教案(六年级上册)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文: 9 山海关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山海关》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风貌以及我站在山海关上所产生的联想,抒发了我对山海关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烽、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烽、顷、盔、捍”9 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锋台、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衔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1.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做斗争的故事,了解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不可替代的作用。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万里长城吗?你知道万里长城的起点在哪儿吗?
(一)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去认识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欣赏山海关风貌,感受山海关气势。
(三)用一句话来概括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
一、步骤二)检查字词读音。
(三)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那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其余部分分别写什么?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指名学生读相应的段落,感受全篇的行文思路。
四、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蜿()烽()捍()顷()豌()锋()悍()倾()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要塞 .()殷 . 红()情不自禁 .()燕 . 山()脖颈 .()气势磅 . 礴()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山海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那地形的(),在我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听写词语。
巍然耸立
蜿蜒
烽火
广袤无垠
碧波万顷
脖颈
盔甲
捍卫
(二)回忆:课文主要表现了山海关的什么特点?哪些自然段表现了山海关的这些特点?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三)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来到了思慕已久的山海关,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二)学生自读、思考、探讨、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读第1、2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风貌,这样的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用笔画出能概括山海关风貌特点和给“我”留下深刻感受的句子。
3.(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三)
读句子,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它“气势的雄伟和地形的险要”?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它气势的雄伟,试着给第4自然段分层。
登上城楼,举目远眺,他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第 3~5 自然段,并思考:在介绍山海关风貌这个部分,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4.默读第6~9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思考:他先想到了什么?后又想到了什么?找到相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旁注自己读后的感受。5.(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
三)读句子,思考:这两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比一比,哪种句式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6.看来,作者思慕山海关,不仅是因为气势雄伟,地形险要,更因为它曾抵御外敌入侵,捍卫了祖国神圣的疆土,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引读第九自然段)
7.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各指什么?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练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1.选词填空。
赞美
歌颂
心
见
眼
想
历史
风貌本文先写我的()中所(),描绘了山海关的();后写了我的()中所(),回忆了山海关的()。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海关的()和()之情。
2.按提示把下面词语分成两类抄写一遍。
伟大的体魄
险要的地形
捍卫疆土
可歌可泣 雄伟的气势
忠贞的灵魂
高耸云天
抵御入侵
(1)雄关的风貌:
(2)雄关的历史:
三、拓展阅读
(展示课件第八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短诗《长城》。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永远的歌声教案
年
级
六
学
科
语文
章(组)
三、《温暖的记忆》
学习内容
《永远的歌声》
学习内容
分
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精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童年时“我”和二牛、二兰、石花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捉鱼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来理解。本文抓住典型事件,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在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思想情感的同时,要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表达了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敬爱之情。六年级学生可以反复吟读,品味文章的精彩语句、字词并且通过抓住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细细品读,学生自然感悟到蕴藏在细微之处的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爱”的真谛。课文的重点、难点从而也得到了突破。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2、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学习方式
方
法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学习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学习时数
二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习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作
业
设
计
1、完成课后练习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板
书
设
计
永远的歌声
↙
爱
↖
学生
→
老师
挖药
捉鱼
年轻
漂亮
童年的欢乐
有学问
第四篇: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册《乘着歌声的翅膀》教
案
第4课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欣赏歌(乐)曲,让学生在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综合素养。
2.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感受6/8拍在歌曲中的作用。
3.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市场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听辨出乐曲的三个部分。
4.学唱、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让学生了解叙事歌曲;通过力度、速度及演唱形式的处理表现歌曲;启发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歌唱二小放牛郎》
2.欣赏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学唱歌曲和欣赏乐曲过程中,体验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及其代表作品。
2.用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音乐,让学生轻松走进教室)
二、聆听乐曲,感受歌曲的舒展婉转、优美动听。(放音乐,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教师讲解:乘着歌声的翅膀也有译为歌之翼的,原为一首独唱歌曲,德国诗人海涅诗作曲家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是门德尔松作品中流传最广的声乐作品。
2.介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3.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简介词作者海涅,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4.学唱歌曲
(1)随音乐哼唱曲谱及歌词。
(2)请学生把跟唱过程中认为最难唱的地方找出来。
(3)根据学生找出的难点进行范唱歌词,讲解6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次强、弱、弱。
(4)学生随教师伴奏演唱歌曲,注意艺术处理。
5.理解歌曲
(1)小组讨论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2)请学生思考此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情绪来演唱?
(3)找出主要节奏型,并随歌曲用手拍打,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欣赏群星演唱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演唱的同一首歌曲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7.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风格来演唱歌曲。
三、找唱的好的学生给大家表演。
四、教师小结,组织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2.欣赏两首管弦乐曲《朝景》、《奥塞之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二、欣赏管弦乐曲《朝景》
.边听乐曲,边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景象,体会“这首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揭示题目——《朝景》,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3.教师介绍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及其代表作品。
4.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5.复听乐曲,当学生听到主题出现时,用举手的方式表示,听后说出乐曲的哪些部分听到了主题旋律,划分乐曲的三个部分。
6.找一找乐曲三个部分中演奏主题的主要乐器(小提琴、中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
三、欣赏管弦乐曲《奥塞之死》
.听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教师介绍此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视唱第一部分的主题,感受音乐的凄凉和哀痛。
3.副厅乐曲,感受主题在乐曲的什么地方出现,想想前后主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4.欣赏完乐曲,学生讨论并回答:
(1)作曲家选择了什么乐器组的乐器演奏全曲?
(2)乐曲的三个部分有什么不同?其中第二部分时如何表现出与第1部分的不同的?
(3)第一部分主题再现时,力度发生什么变化?
四、小结本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学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发
学生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音乐中进教室,像参观革命纪念馆一样,安静有序地绕教室一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与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
师:你们了解红缨枪、红军帽吗?
引出王二小的生活年代,以及抗日英雄王二小。
二、歌曲学习
将歌曲进行分段处理。
第一段:叙述性段落
.听音乐故事
2.说一说
3.学一学:
(1)模仿演唱。(2)学唱歌谱。
4.唱一唱: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一段。
第二、三段:故事起因
.师生探究,讲故事
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在熟悉的音乐中谈我们来听听他的同伴怎么说的。
背景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
2.唱一唱,比一比
全班一起演唱歌曲第二、三段。
第四段:二小机智斗敌人
.剧情设想
师:二小被敌人抓住了,情况十分危急。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住要你带路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2.歌曲学习
(1)说情节
(2)身势创作,激发情绪
3.歌曲表演
(1)表演设计:学生分组讨论,填写表演策划表,安排演员角色;教师巡回指导。
(2)表演故事
4.唱一唱
全班随音乐演唱歌曲第四段。
第五段:二小牺牲
.激发情感
2.进一步激发情感
3.唱一唱
第六段:怀念二小
.朗诵动情
2.跟唱歌曲
3.完整地演唱全曲
三、歌曲表演
四、课堂拓展
师:从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对英雄王二小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其实,在我们新中国成长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有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有被烈火烧死的邱少云,还有……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五、缅怀英烈,结束全课。
第五篇: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
永远的歌声 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感受“歌声”里所包含的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第二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永远的歌声》。(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中讲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件事,谁能说一说这件事的主要内容。(指名回答)
既然写的是学生们为老师采药,(板书: 学生 老师)为什么还要以“永远的歌声”为题,(课题旁板书问号)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歌声”下板书问号)这是我们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本节课让我们继续探究,解决这两个问题。
课前对这两个问题思考了吗?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探究,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会更加清晰,明确。
二、细读课文,理解“歌声”
1、下面让我们来直奔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学生们为生病的老师采药的哪些行为打动着你了呢?从课文中找出句子,看谁有能力让我们大家分享他的学习成果。请看课文6-10段
A、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jiè)的东山不能去,山里有狼,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B、放学的路上,二牛拽住我,悄悄地问:“是男子汉吗?是,明天就跟我进东山去!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专治咳嗽,老师一吃准好。” C、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摸呀,捉呀,追呀,堵哇,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二兰和石花就用柳条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D、在大人的责骂和追问声中,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从这些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里,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浓浓的爱意。
2.那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会让她的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为她挖草药呢?请同学们回到前文,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语句中你能够体会到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A、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剪着短头发,又年轻,又漂亮。B、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放牛”:“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C、我还和姐姐争论过,到底是我们老师有知识,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到底是区剧团来的人唱得好听,还是我们老师唱得好听。D、我们老师好,样样好,天下第一好。
3、读《理想的风筝》课文4-6自然段,想想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刘老师的这些特点,用“-”划出来。
4、作者从哪些方面将刘老师的形象进行细致刻画? 作者抓住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将刘老师那亲切慈祥的形象跃然纸上。是啊,我们刚才了解了这两位老师的形象,也掌握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文章中也用到类似的写作方法,将文章写得更生动、形象。
三、品读课文,感受“歌声”
通过我们的交流我们发现,文章的字里行间中都流淌着那份浓浓的爱,有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热爱之情,也有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爱之情。(板书)这样说的话,课题为什么不以“永远的爱”做题目,还要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呢?
四、总结全文,写作提升
此时此刻,假如我要问你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你知道吗?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此时此刻,你是否也回忆起一位辛勤培育你的老师呢?请动动你的小手,把你们之间的故事写下来吧。(运用我们学过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