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文: 2《 寓言两则》教案(六年级上册)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文: 2 寓言两则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了解这两个古代寓言故事;体会故事包含的寓意;了解成语“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的出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寓言内容,能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3.帮助学生学会“矛、弗、卮、遂”4个会认字和“矛、盾、弗、祠、遂”5个会写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要教学生结合注释,或查字典理解文中一些字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自相矛盾》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二至三屏)
(一)矛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作用是什么?
(二)盾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有什么作用?
(三)课文写了关于矛和盾的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古时候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由于片面地夸大了盾和矛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互相抵触的尴尬局面的故事。
(五)简介:
1.作者:韩非
《韩非子·难一》
2.寓言:体裁特点
3.过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节课,我们要首次学习一种既古老又新奇的语言——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
四、五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接触过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一名言警句。大家回忆一下:那些名言警句的语言和我们现在的语言有什么不同之处?
二、根据内容→明思路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四屏)
全文只有一段,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有一个卖盾和矛的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与矛。第二层:人们听了他的话后的反应,使这个楚国人无言以对。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矛、弗”2个生字,会写“矛、盾、弗”3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五至十六屏)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将怎样夸耀你的盾?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2.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3.演一演:假如你就是那个楚人,你又将怎样夸耀你的矛?请你模仿一下他在集市上大声吆喝叫卖的样子。
4.议一议: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又会怎样想?又会怎样说?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十七至十八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其人弗能应也”的尴尬局面?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自相矛盾的人和事吗?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楚人有yù()盾与矛者,yù()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坚固
矛——锋利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第二课时——《》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审题质疑:(展示课件第十九屏)
(一)谁画蛇?为什么要画蛇?
(二)蛇有足吗?为什么要给蛇添上足?
(三)课文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理?
(四)教师小结:课文写了楚国有个人在祭祀后赏赐给下人一壶酒,下人商量通过画蛇比赛决定怎么喝酒,先画完蛇的人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的故事。
(五)简介:《战国策·齐策》
(六)过渡: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从中我们明白了寓言这种体裁一般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那么,《画蛇添足》这个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它又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二、根据内容→明思路
学生示范朗读课文,教师适时指点纠正,学生熟读成诵。(展示课件第二十屏)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 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楚国有个人在祭祀 的时候,赐给他手下的人一壶酒。
第二层(第2自然段):几个人商量怎么喝 这壶酒。
第三段(第 3—4 自然段):先画完蛇的人 又给蛇画上了脚,结果没喝到酒。
三、沿着思路→译课文
(一)学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会认“卮、遂”2个生字,会写“祠、遂”2个生字。观察课文插图,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想想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展示课件第二十一至三十一屏)
(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1.故事的起因有几句话?
2.他们为什么要画蛇?
3.“蛇先成”的那个人为什么要给蛇画上足?他那时的表情怎样?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
4.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是一个什么句子?你能把它换个说法,且意思不改变吗?
四、联系课文→悟道理
用自己的话给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讲一讲这则寓言故事。(展示课件第三十二至三十三屏)
(一)交流讨论:为什么“蛇先成”的那个人会“终亡其酒”?
(二)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想一想:在你的周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人和事吗?
(四)课堂练习。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意思。
(1)誉之曰
()
(2)吾盾之坚
()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
(4)饮之不足
()
(5)为之足
()
(6)一人之蛇成()
2.分小组把这则寓言故事编成一个小品,表演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画蛇添足
吾能为之足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比喻有人自作聪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把事情办糟了。)
第二篇:课文:9《山海关》教案(六年级上册)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六年级上册
课文: 9 山海关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山海关》是一篇描写我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风貌以及我站在山海关上所产生的联想,抒发了我对山海关的赞美与歌颂之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帮助学生认识“巍、蜿、蜒、垠、烽、顷、盔、捍”8个字,会写“巍、蜿、蜒、垠、颈、烽、顷、盔、捍”9 个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锋台、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名不虚传、浑然一体、连绵起伏”等词语。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衔接小诗《长城》,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1.联系课文内容查找资料,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做斗争的故事,了解山海关历史,明确山海关不可替代的作用。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万里长城吗?你知道万里长城的起点在哪儿吗?
(一)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峻青,去认识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吧。
(二)(展示课件第三屏)欣赏山海关风貌,感受山海关气势。
(三)用一句话来概括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二)(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
一、步骤二)检查字词读音。
(三)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整篇课文中,那些部分主要写“我”看到的景象,哪些部分写“我”由此展开的联想?其余部分分别写什么?
三、按要求读课文,理清条理
指名学生读相应的段落,感受全篇的行文思路。
四、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蜿()烽()捍()顷()豌()锋()悍()倾()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要塞 .()殷 . 红()情不自禁 .()燕 . 山()脖颈 .()气势磅 . 礴()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山海关果然名不虚传!那气势的(),那地形的(),在我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伦比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听写词语。
巍然耸立
蜿蜒
烽火
广袤无垠
碧波万顷
脖颈
盔甲
捍卫
(二)回忆:课文主要表现了山海关的什么特点?哪些自然段表现了山海关的这些特点?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展示课件第五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三)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来到了思慕已久的山海关,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又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二)学生自读、思考、探讨、交流。
(三)全班交流汇报。
1.读第1、2自然段,看看作者用了怎样的词语、句子来介绍山海关风貌,这样的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快速浏览第3~5自然段,用笔画出能概括山海关风貌特点和给“我”留下深刻感受的句子。
3.(展示课件第六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三)
读句子,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它“气势的雄伟和地形的险要”?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抓住什么来表现它气势的雄伟,试着给第4自然段分层。
登上城楼,举目远眺,他看到了什么?这一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练习有感情朗读第 3~5 自然段,并思考:在介绍山海关风貌这个部分,作者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4.默读第6~9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思考:他先想到了什么?后又想到了什么?找到相关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旁注自己读后的感受。5.(展示课件第七屏步骤一,相机展示步骤二步骤
三)读句子,思考:这两个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给它换个说法吗?比一比,哪种句式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6.看来,作者思慕山海关,不仅是因为气势雄伟,地形险要,更因为它曾抵御外敌入侵,捍卫了祖国神圣的疆土,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引读第九自然段)
7.齐读第10自然段,思考: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各指什么?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练读全文,领悟表达方法。1.选词填空。
赞美
歌颂
心
见
眼
想
历史
风貌本文先写我的()中所(),描绘了山海关的();后写了我的()中所(),回忆了山海关的()。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山海关的()和()之情。
2.按提示把下面词语分成两类抄写一遍。
伟大的体魄
险要的地形
捍卫疆土
可歌可泣 雄伟的气势
忠贞的灵魂
高耸云天
抵御入侵
(1)雄关的风貌:
(2)雄关的历史:
三、拓展阅读
(展示课件第八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短诗《长城》。
第三篇:六年级上册《两型社会》教案
六年级上册《两型社会》教案
第一课 世界环境日的诞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地球环境的好坏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懂得环境保护从每个家庭,每件事做起;3 教育学生人人我争做环保小卫士,从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责任感。4使学生知道家庭和自己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把环保意识落到行动上去。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从每个家庭,从每一件事做起,从我做起。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由来(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宣言;109条建议;7个共同观点;26项共同原则)
二、联系实际谈谈:
1、“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2、怎样做一个低碳小卫士?
三、了解守护家园小技巧
四、我为低碳环保献一计
五、低碳行为我践行。(我的低碳实践;取得的效果;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课堂小结。
世界环境日这天你会怎么做呢?
第二课 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课前准备】
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了解身边垃圾的来源。【学习过程】
一、学生交流自己课前准备的材料
1、生活垃圾随意堆放,没有恰当处理或干脆不作处理。
2、农作物施药后瓶子随意丢弃、甚至破碎后无人问津。
3、机动车辆声大烟多。
„„
二、学生讨论在校园中有哪些与环境不和谐的现象
已经上课了,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小朋友的践踏,独自伤心的流泪„„
三、师生共同讨论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四、师生共同讨论
1大家认为怎样治理自己村子的垃圾成堆现象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2.同学们怎样爱护校园里的环境? 3.怎样做好社会环保小卫士?
五、师生共同交流
1.为切实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村里应该建立保洁员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农户的垃圾处理、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投入。我们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从自家做起,爱护好生活环境。
2.在校园里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到以下几点:
(1)、不在校园内吃口香糖、瓜子、糖果等零食,更不要乱扔残渣废物;(2)、以爱护校园环境为己任,自觉维护校园的清洁卫生,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
(3)、不乱扔垃圾,有垃圾丢入垃圾桶,并及时提醒乱扔垃圾的同学,杜绝从楼上向楼下扔垃圾的现象,做好卫生保洁工作;
(4)、不随地吐痰、不在墙壁上乱刻乱画、留脚印和球印;
(5)、看到地面上有纸屑等,主动拣拾起来,教室垃圾桶满了主动倒掉。3.时刻关注环境,做好环保小卫士,从身边小事做起:(1)节约用水: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随手关紧水龙头。
(2)节约用电:随手关闭教室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缩短电脑的使用时间等
(3)减少“白色污染”: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4)保护花草树木:不要随意践踏草坪;不攀摘花果;按时给花草浇水。(5)爱护身边的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
六、教师进行小结 第三课 纸张的自述
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身边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
2、让学生了解造纸的过程、使用资源状况和产生的污染物,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3、让学生初步认识森林资源是有限的,并且懂得要去珍惜。
4、让学生了解再生纸的定义和环保性,提倡使用再生纸。
5、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节约用纸的具体措施,体验参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实践活动的乐趣。
6、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教学重点:
了解纸张的生产过程和原料 教学难点:
节约用纸的措施 教学准备:
1、搜集用纸和造纸的资料、图片和视频等等。
2、设计调查表格,为“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齐读“纸张的自述”,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了解纸张的一生,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开动脑筋:
1、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寻找浪费纸张、令纸张伤心的现象,在同伴交流的教程中,对自己一些不以为然的浪费行为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2、展示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纸制品,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行为造成了纸张的浪费,便于以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探究园地: 展示造纸的过程,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了解造纸的全过程,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造纸的哪些环节需要利用资源,哪些环节会污染环境?让学生讨论交流。
四、齐心协力:
阅读课本中一段很重要的文字,了解什么是再生纸,并通过再生纸与普通纸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再生纸的环保性。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回忆,讨论在学校和自己家中发现过的再生纸有哪些。
五、走出校园:
把调查表格拿出来分析:怎样节约用纸?
第四课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低;我国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措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和敏锐的观察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节约资源意识,自觉开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行动。教学重点、难点:
珍惜资源、爱护环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清醒地认识现状,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有人计算过:一棵生长30年的大树可以制作5000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筷子是由日本人发明并使用的,但日本现在却不生产一双一次性筷子,中国是世界上一次性筷子的最大生产国,猜一猜我国每年生产了多少一次性筷子?(板书:48000000000)480 亿双!
假设我们中国13亿人口中有6亿人每年用掉10双一次性筷子,那么要砍伐多少棵生长期在30年的大树? 计算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介绍我国的资源国情:
1、通过数字感受我国的资源国情。
我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目前,世界上可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我国已初步探明储量的有137种; 我国有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三位。
人均耕地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人均淡水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 人均森林蓄积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煤炭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7%; 人均石油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64%;人均铜矿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29%; 我国人均耕地大约1.4亩,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4;
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144个国家中的排名为:土地面积:110位后; 耕地面积:126位后;草地面积:76位后;森林面积:107位后;淡水资源:55位后。
看了上述资料你有什么感受?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怎样的?(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2、开展“节约资源我能行”的专题活动
学生课前分小组进行主题探究活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
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阅读下面的资料,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全球大气中总悬浮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含量领先的前10个城市里,贵阳、重庆、太原、兰州、北京、广州等8个中国城市榜上有名。1999年,中国继续有8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十大污染城市。
四、课堂小结
第五课 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意识到水资源的严重匮乏,再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是生活离不开的必需品。
2.了解我国是个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相对不足,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3.学习设计合理的节水方案或对不合理的用水现状提出改进措施。4.增强学生节水意识、主动参与意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水的紧缺,明白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难点:讨论出节水的窍门和实施具体的措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通过猜谜语,导出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水。并且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单的介绍水(水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人尽皆知,人类很早就知道水、利用水,水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液体。)3.引出问题,我们都知道离不开水,但是我们有没有珍惜呢?
4.放一组照片,看看人们浪费水的情况与密云水库十几年前的水量与现在水量的对比,引发深思。
5.通过数据,表格,对比表明:地球是一个水球,因为在它的表面大部分地区被水覆盖,但其中能被人类引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部水资源的2.5%,而这些淡水中的99.6%是冰冠、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只有0.26%是可以采用的淡水。而我国的很多城市和地区缺水现象更是严重。
6.由世界的水量延伸到我国的淡水量,严重不足且分布及其不均匀,看西部照片与视频,使同学们深感水资源的匮乏与没有水的生活将是多么痛苦。7.水对人体的重要影响(没有水资源我们将生活不过3天)
二、解决办法:同学们了解到了水资源的宝贵,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是怎么做的: 1.世界对水资源匮乏作出的措施: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用以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认识。
2.我国各个城市对保护节约水资源做的措施:我国对于节约用水也作出了相应措施,日前,就在今年北京、天津、广州、上海、无锡等6个城市全部上调了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等;水资源利于与转换 3.树立节水意识,从我做起!
4.同学们相互讨论,想想身边的节水小窍门,大家都是如何节约水资源的。5.让学生发言,老师总结:家庭节水措施。a、刷牙时关上水龙头。b、在淋浴中涂肥皂时关上水。c、安装(或改造成)节水马桶。d、淘米洗菜用过的水再做它用。
e、把衣服储满后才用洗衣机清洗,清洗衣服后的水再做它用。f、随时关紧水龙头,安装节水龙头等等
三、总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去,只要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第六课 节约粮食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粮食与人民生活、国家建设有密切关系,用处很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3、懂得要爱惜粮食。
过程与方法目标:爱惜粮食、爱惜食物,不浪费;爱护庄稼,不践踏。情感目标:对粮食有爱惜的感情;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如何爱惜粮食。
教具准备:动画课件;谷子、麦子、玉米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餐厅里有哪些宣传标语?什么是光盘行动?
二、粮食来之不易
1.粮食今天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课件出示自制粮食拟人动画)让我们先请水稻来说一说吧!
(1)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
你们看,农民们在做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怎样插秧的。(农民阿姨双脚整天泡在冷水中,弯着腰,时间长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场景:禾苗在农民伯伯的精心护养下,渐渐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农民伯伯要做什么?(锄草、施肥、喷洒农药、引水浇灌)
出示场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民还要做些什么?
师:好,我们谢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下面请小麦女士来说一下吧!
(2)同学们,你知道我能做成哪些食品吗?(据学生所答出示馒头、面包、包子、油条、面条、饺子等食品的图片。)
小麦女士:好,大家说得太好了,下面我要带大家去看一看面包是怎么来的?
演示动画课件:《儿童营养面包的由来》
小麦女士:大家一定要切记这最后一句话:“面包来得不易,千万不要浪费。”
师:让我们感谢小麦女士的精彩演说
学生背诵古诗
(3)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粮食做成的,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怎么样?
三、怎样爱惜粮食
(1)请你对辛勤种田的农民伯伯、农民阿姨讲一讲你是怎样对待粮食的。
(2)我国人口很多,但耕地面积很少,粮食不充裕。我们国家一些地区有时会遭受自然界的灾害。比如说:水灾、旱灾、地震、虫灾等,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时,灾区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缺少粮食,没有粮食会怎样? 为了有更多的粮食支援灾区,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3)师:如果我们都把粮食当成宝,节约每一粒米,会怎样呢?
四、联系实际
1.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 2.我们班有哪些同学做到了爱惜粮食?谁来夸一夸他们。
3.小常识:为了让全世界的人民都来爱惜粮食,规定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
4.总结:“粮食与我们的关系最亲密,粮食来得不容易”,因此,让我们每个小公民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每一粒粮食。
第七课.一度电的用途
教学目标
1.意识到公民在保护环境中的权利和义务,能够自觉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并积极参与节约用电的宣传活动,做一个由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直到要合理利用能源,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知道浪费电能会加剧对环境的破坏,要节约用电。
3.批评性的思考全球能源缺乏涉及环境问题;反思用电过程中的浪费行为,并分析、对比各种解决途径。教学过程:
一、生活在线
(出示生活中浪费电的图片)
师:生活中,大家见没见到过这种情况? 生:见到过。
师:见到这种情形你们感受如何?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经意中就会浪费很多电。而笑笑得一度电却有很多的用途。这捷克我们就来看看一度电到底有哪些用途?(板书课题)
二、追根求源
1.一度电的用途
小组讨论交流:你认为一度电有哪些用途? 汇报交流:
师:看到这些有关于一度电的用途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些什么? 生:没想到一度电的用途这么多。生:一度电的本领真的。
生:我觉得我们应该节约每一度电。
师:想一想,如果我们班每人每月节约一度电,能做多少事情?
三、环保在行动
师:生活中有没有浪费电的现象?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就会节约很多能源。而且重要的是不仅仅节约了能源,也环保了环境,使人类能更好的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地球共同努力吧!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你们还有什么话想说?你们有哪些收获?
四、绿色延长线
调查学校的用电情况,对浪费电的现象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城市废弃物的概念、来源、类别,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废弃物的同时,养成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情操。教学重点:
了解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途径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几种不同的危害; 如何解决和处理这些城市废弃物。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城市的固体废弃物的了解,来具体联系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学生主动保护环境的良好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
一、阐述城市废弃物的概念,并联系实际举例。
二、城市废弃物的五大危害:
1、污染水体,使生命之源趋于枯竭;
2、污染空气,使生命要素受到损害;
3、污染土壤,使人类母亲的呼吸受到摧残;
4、侵占土地,是生活空间受到损失;
5、传播疾病,使人类健康受到侵犯。
三、解决和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具体方法途径:
1、堆积法;
2、填埋法;
3、焚烧法;
4、沼气发酵法。
四、总结
第八课 城市的固体废弃物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奥秘
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
(3)用线描表现;(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教学反思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第二课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
第三课 心中的风景
教学目标 :
1、初步了解和掌握色彩风景画的一般特点和基本画法,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在作业过程中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
1、色彩画风景的作画要求和一般方法。
2、色彩的调配和着色运笔。
教具学具:风景挂图、水彩画工具材料、作业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观赏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观赏风景画作品。
2、简析画面色彩与构图特点。
3、提出并板书课题:用色彩画风景。
(二)新授
1、选景构图
告诉学生选景不可贪多,应简单、有重点,主次得当,切不可将所见之景都画上去。
当选择好景物之后开始勾画草图。可用铅笔轻轻画出,不要太详细,应大方饱满,注意取舍,可以挪动搬迁有些景物,符合自己的审美需要。主要的景物应安排在画面视觉中心,占据较大空间。
2、从远到近或从近至远铺画景物色彩。
(1)用蓝色加少许紫色大笔触画天空大体色彩;黄色画地面,接画少许蓝色,使地面有草地之感,也宜用大笔触概括。(见步骤图)(2)用橘黄色画秋树,随意点画,与未干之天空蓝色相交处变黄绿,自然呈现树叶之色(见步骤图)。
(3)用赭褐色加少许蓝色画树干、树枝和房子,房子阴暗处用浅蓝色稍画,整个画面既有冷暖色对比,又是统一协调的,非常好看。(4)可点画出人物、门窗等细节,直至完成。教师小结:刚才老师所画的景物步骤是由远至近画出的,实际上是先画远景再画中景后画近景,同学们画时也可由近到远去画。即近景——中景——远景(天空、远山等物)。
(三)布置学生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1、或参照挂历照片(若干幅任选其一),或参照书上临画,或自行想象设计。
2、画时应考虑画面总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对比,使之既生动又和谐。
3、由近至远或由远到近灵活进行。
4、构图饱满单纯、主次有别,不要贪多。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反思:
学生运用以前所学过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风景画,本课对学生进行构图的基本练习,作业大部分不错。
第四课 会动的剪影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皮影进行了解,热爱家乡的民族工艺,通过亲手制作,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手艺。学生学习热情高,制作精美,有创意。
第五课 水墨画动物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2、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中国画工具特性。
3、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教具、学具:几张小动物的照片、笔墨宣纸等国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二)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讲述调墨调色
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修改调整完成
三、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教学反思
通过水墨画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了解中国画的精髓。
第六课 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2、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具学具:制作材料(萝卜、橘子、苹果、土豆、肥皂等)花泥、小刀、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
3、学生作业: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
五、课后拓展:用彩纸经过镂刻、剪贴,制成一件柱形的艺术品。
第七课 我们做乐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教具学具: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大鼓 手鼓 手鼓
响板 笙 古琴
笛子 二胡铜钹 提琴排箫吉他
埙 沙锤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A、杯子里放入不同容量的水(液体)。
B、易拉罐里装入不同容量的水,悬挂在木棍上。„„
(3)教师给学生介绍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
A、沙锤:在易拉罐里放一些粗沙子,把口封好(也可以再加一个手柄),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沙锤了。连续摇动产生下雨的声音。
B、竖笛:用黏土做个竖笛,六孔的好做,一个空心管,依次六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
最最简单的:用纸也行,用手工纸粘成一个空心管,剪六或八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几分钟即成。材料:一般的稍厚纸都行,剪子,胶水。
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但不要太紧。然后撅着下巴(具体很难描述),就是尽量使得出气平稳且只有一丝。嘴巴不要碰到叶子,隔着2毫米的样子。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四、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2、师生交流评价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有所进步。
第八课 宇宙之旅 教学目标:
1、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2、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3、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教具学具准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2、导入课题
3、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4、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二)发展阶段
1、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
2、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3、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4、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5、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6、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7、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五、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本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第九课 保护文物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
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文物。
2、绘制宣传小报。
教具学具准备:文物资料、制作手抄报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小组讨论,感受文物的美感。
2、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
(二)发展阶段
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手抄报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五、课后拓展: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前调查了解了本地区的文物资源,课上通过欣赏 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课题:第十课 爱护古建筑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
2、增强对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意义。
2、对本地的古建筑进行了解。
教具学具:课件、学生课前搜集本地古建筑的资料、手抄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找寻了我们家乡的文物,为我的家乡有这么多的文物感到骄傲,今天我们再一起找寻家乡的古建筑,了解一下我们美丽的家乡。
2、新授:播放课件
3、学生讨论:用学生手中搜集的图片一起议一议
三、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家乡的古建筑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
课题:第十一课 电脑美术 课堂类型:综合 探索 课时:1 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2、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 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哪些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画。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
课题:第十二课 中国画和油画 课堂类型:欣赏 评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1、中国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 教具学具: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
2、新授:(1)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
(2)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
三、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去发掘艺术的真谛。
第五篇:课文《伊索寓言》教案
课文《伊索寓言》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伊索寓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伊索寓言》教案1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3.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注音
赫拉hè 宙斯zhu 庇护bì 粘住 zhān
释义:
庇护:包庇;袒护。庇:遮蔽,掩护。
爱慕虚荣:喜欢表面上的光彩。
2.查阅资料与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
3.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4.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一)导入
由人们对寓言的说法导入:
①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够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②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③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④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指名说,教师补充并明确: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3.与本文有关的一些古希腊神话人物
①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②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③赫尔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④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课文《伊索寓言》教案2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
2.学会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3.根据理解多角度地概括寓意
4.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学会积累等。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寓意对人的教化作用,在名著的阅读中体会深刻的思想精髓,同时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分析故事内容。
过程与方法
注重教师的引导,用朗读法、品读法、分析法、质疑法等品读作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阅读寓言故事集的方法,亦即“读什么、怎么读”。
教学难点
学会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学生讲自己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引出《伊索寓言》。
2、出示故事,学生自读,归纳《伊索寓言》的`特点。
故事:《小蟹与母蟹》《狼与羊群》
3、《伊索寓言》的特点:(主人公:以拟人化的动物为主;篇幅:短小;寓意:深刻;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伊索寓言》的结构特点: 先讲故事再讲寓意
1.品析形象; 2.了解手法; 3.归纳寓意; 4.学会设疑。
课文《伊索寓言》教案3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旨。
2、体会文章幽默反讽的效果。
教学重点
透过句子表面,品位句子的深层意味。
教学设想:
①顺着“纠正浅薄的见解”一说到底,然后点破它,以期有顿悟的效果。
②对文中许多颇有意味的难句,不在理解内容时一一碎讲,待点明作者意图后集中看,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一)、课前预习
1、注意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嫉忌 怜悯 譬如 年辈 幼稚 思慕 衰朽 发迹 历程 衣锦还乡 风雅
索性 经济 吝啬 笨坯 心术 果报 狂吠 蝙蝠 轴心 阅历 浅薄 下野
2、搜集有关作者、作品以及《伊索寓言》的介绍。
3、阅读课文中的九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试评论钱钟书针对每则寓言所阐述的观点。
(二)、课堂教学
(拿着书或指着投影)《伊索寓言》作为一本寓言故事集,通过简单的故事来反映深刻的道理。我们普通人读它,在若有顿悟之时,也许只会一笑了之。然而,文豪钱钟书却读出了自己独到的东西,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读〈伊索寓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钱钟书,走近他的《读〈伊索寓言〉》
二、展示有关钱钟书的介绍资料。(投影显示有关图片、文字,力求做到简洁与丰富的统一)
三、1、这样的一位人物,他对人生肯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课文开头,他首先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观点?
(钱钟书对人际交往的认识,详见板书)
2、第二节谈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详见板书。这里要顺便交待一下钱钟书新颖的思维,即把古代竟比做小孩子)那么,由年辈想到了历史,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阅历的深浅,人们的态度)这样,便构成类比。(板书:类比)
3、作者想到了人,想到了历史,想到了我们对人,对历史的态度,这些感想是由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至此,才切入读后感。作者没有像我们往常写读后感一样,一上来就:“今天读了《伊索寓言》,我的心中感触颇深”,而是先花了些许笔墨,先把体会谈一下。(板书:先谈体会)
四、放映课件中关于《伊索寓言》的介绍。
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编,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经后人陆续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发表,共350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及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五、看完开始讲解。
因为:它是一部古代的书,一部能够反映古代生活的书,所以,能给我们带来三重安慰(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