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教学新理念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0:0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语文教学新理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语文教学新理念》。

第一篇:我的语文教学新理念

我的语文教学新理念

通过暑假参加农村骨干教师的学习,我的思想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来后 我一直用新学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的总体形式上,力求按照王庆华老师主张的“宁要粗糙的自然,不要精致的雕琢。”崇尚自然也是我们农村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注意淡化师生的角色意识,希望通过努力,让师生始终在一种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自由个性的舒展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对比自己平时的教学,我觉得我的教学活动不应该有太重的功利目的,特别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知识底蕴的语文教学。应更多的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通过语言文字或表达,或沉思,或感悟。没有一个舒展的空间,学生的性灵难以充分流露,在这样的情况下,灌输再多的知识,也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在教学语言风格上,王老师主张“亦庄亦谐”。通过幽默平和的语言方式来追求“本色自然”的境界,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语言来感染学生,而不是通过语言来约束学生。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理解教材,主要靠符合逻辑的讲述,但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低年级宜谐多于庄,高年级则可庄谐并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最容易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创造宽松的交流环境,为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色自然”的意思是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不加任何雕琢和修饰的,要贴近学生,自然随意,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和我们聊天。在教学流程的架构上,王老师主张“框架内的自由发挥”,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设计的流程中考虑学生的舒展与发挥,也要给自己以一定的自由,即在关注学生思想火花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感,并随时把它呈现出来,那将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师生的突发灵感和思维火花的闪现远比传授一些死知识重要。所以我们在课堂上不要太注重小节,特别希望和学生们一起在不影响或不太影响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自由发挥,率性而为,这样的课上的有意思。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王老师主张“疏密有致”。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语文教学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王老师主张“有张有弛”,”“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课文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文字比较枯燥的,道理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要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王老师主张“有巧有拙”。“拙”,这里指的是遵循常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要遵循大纲提出的基本教法;“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教学中,我们只有遵循常规,才能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顺序的考量上,王老师主张“有顺有逆”。“顺”是按课文顺序安排教学程序,“逆”是不按顺序,而是或从结尾段导入,或从重点段教起。同时,教学中也常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如逐段讲读课文,这是“顺”,但在有的段落的讲读中,经常抓住结句理解段落内容,这是“逆”,是“顺中有逆”;抓住篇末的中心句来讲读课文,这是“逆”,但抓住中心句后,却又是按课文顺序来理解,这是“顺”,是“逆中有顺”。教学程序是“顺”是“逆”,应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基础确定。学生基础较差的,可以逆教的课文也应“顺”教,以利学生理解;学生基础较好的,可以逆教的课文就“逆”教。还可以“逆”中有“逆”,以利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教学情景的创设上,王老师主张“动静结合”。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教学中,“动”多“静”少,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很少参与学习,学习效果肯定不好;“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不能有效利用“静”的时间。因此,应考虑年级特点,“动”“静”合理搭配,低年级“动”为主,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

这次学习,不管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对我的教学工作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希望有朝一日,在我的课堂上,能够体现以下一些关键词:儒雅,大气,自然,灵动。

第二篇:语文教学新理念

语文学科教学新理念

0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02、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学习,看重的主要不是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不是结果,而是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是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既是十分重要的语文素养,又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03、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多地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

在本节课教学中,()老师一是给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同时,教师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语文的方法,逐渐提高语文素质。

1.、倡导个性化教学,实现教学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倡导个性化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显著特征。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倡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鼓励学生个性的展现。

3、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然地展现自己的特色与风采,能够欣赏并尊重他人的独特之处。使语文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的过程。人有个性才有创造,与别人不同才可谓创新,创造的过程就是个性的展现过程。让语文教育真正实现“一人一特色,一生一个性”理想的个性化教学理念。

4、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强调语文学习应重视过程与方法,关心情感与态度。语文教育应使学生在以语文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丰富的情感,养成良好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关心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5、《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强调感受、体验与合作,注重思考、探究与表现”语文学科是充满感受与体验的学科。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的感受和对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验,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和自身的切实体验,不断积累素材,积淀情感。

6、儿童喜欢交往,乐于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语文教育应通过以综合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代表作意识与交往技巧。人的社会化要通过合作与交往才能实现。让学生在合作与交往中人才能学会生存,掌握生活本领,才能把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丰富内容为学生提供思考与探究的有效载体,而不是有意与无意间压抑或剥夺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欲望。儿童的表现是内在思想的自然流露,天真活泼,童趣十足,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儿童行为方式。这正是儿童独具特色的思考和情感体验的外在表现。这种外在行为受到强化后会进一步促进和激活儿童内在的心理活动。

8、“语文教育应重视儿童在感受、理解和体验之后的行为表现”并使这种行为通过教师的强化后成为进一步激发儿童思考的有效刺激物。使儿童的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表现构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不断进行提炼与升华。使语文学习过程与儿童少年的社会化过程有机协调起来。

9、《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僵化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

10、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正是锻炼思维、展现个性和磨炼意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经历和付出的,这也是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投资”。

11、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12、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教育观念的改变的重要标志。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是主体性与客体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双重统一。传统的学习方式销蚀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与独立性,把学习变成了一种异已的外在控制力量。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1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在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思想文化内容的影响。时代的呼唤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回归,语言语教育受到批评的大背景正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缺失。

14、《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充分尊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创造语文课堂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地协调起来。

第三篇: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树立小学语文教学新理念

在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语文多元教学,提高教师水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捕捉动态生成等等,从各个层面对语文教学理念进行探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意识所造成的教学专制漠视了师生人格平等,尊卑之别隔断了师生心灵之间的情感纽带,严重遏制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志趣和思维,将学生异化为接受知识的容器。陈旧的师生观念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追求一种充满爱、富有人本主义倾向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其次以尊重来赢得学生的信任,转变自身角色,不把自己和学生对立或隔离开来,而是主动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再次,语文教学中应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在观念上教师要从片面注重智育转变为全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教师不但要参与课堂活动,而且要加入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之中。在这种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师生关系反映了两者在地位上的平等性,有利于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同时使学生成为课堂教育教学的真正的主人。

二、开展语文多元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由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

粉笔构成的较为单一的讲授方式将与电脑多媒体有机组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由于小学语文教材比别的学科教材含更有丰富的情感特质、审美潜能和文化因素,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又可以将语言文学转化为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和音响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观系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中。这样就更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美的形象,受到美的熏陶,把握美的真谛,并可以高效、便捷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

学校通过建立校园网,让电脑走进课堂,教师凭借电脑多媒体提供的技术优势向学生提供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信息。还可以通过上网下载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网站中去找、去读。学生去寻找、下载有关资料时,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同时大量、广泛地阅读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三、教师“自悟”,提升自我教学结束后,比如每一堂课下来,教师或多或少有感于自己的课堂或学生,每天批改完学生的作业,每次考试阅卷之后,教师都有很多的感慨,在提倡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自悟求提高,应该每天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分析并做好记录。善于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闪光之处,更要分析自己不足之处,分析知识点讲解是否到位,课堂设计是否合理,课堂活动组织是否恰当,学生的兴趣是否调动起来,学生对你的是否教学满意,今后怎样改进,怎样弥补?教师通过这样的反思,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利于今后教学的提高,有助

于教师真正走出疲劳教学的误区,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觉、只觉、表象,遵循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反映客观现实的思维形式。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思维形成的关键所在,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小学生要认真学好词语,明确表达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其内涵是客观存在的,词或词组是表达概念的符号。学生学习词语的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认识过程,也就是掌握概念的过程。如果词语概念不清,就会用词不准确,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学好词语,明确表达概念,是加强逻辑思维训练的基础。例如教“赛跑”一词时,教师问:“什么叫做赛跑?”学生回答:“赛跑就是拼命地跑。”显然,这样的回答只反映了这个概念的一些表明属性。教师接下来问:“只有一个人拼命地跑就是赛跑吗?”这一问,学生意识到这样的回答不全面,补充说:“一个人跑不行,要有两个人以上在一起跑,才叫赛跑。”教师又追问:“如果几个人在一起慢慢地跑,或者有的前面跑,有的在后面跑,也叫做赛跑吗?”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终于明确了:“赛跑就是几个人在同一起跑线同时快速跑的看谁跑得快的竞赛活动。”通过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

五、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师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因此,教师要重新确立语文教育资源观。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发现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激活生成。

学生的发言、发问、争论、错误都可能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甚至放弃原先设计的教学资源,使用好这些生成资源,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一天早读课上,教室里书声朗朗,突然有同学惊叫:“大树倒了!”学生们都十分惊奇,立刻走到窗前,有的说树为什么就倒了呢?有的说树倒了多可惜啊!我们听不见鸟儿唧唧喳喳的欢叫声,看不见绿色的枝叶,闻不到树木的清香;有的说树倒得很快,可是一棵树苗到长大成材需要20年的时间,就这样连根拔起,真是太可惜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就要让学生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分析,以自己的语言和积淀及真实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学生们各抒己见,这就成了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最好切入点。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善于捕捉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学生,以人为本,开发智力,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进程。

第四篇:新理念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一、加强沟通,师生进行互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少了哪一方也不会构成教学,更别说提高课堂效率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也会成了无米之妇。而传统的师生关系更多的强调学生对老师的遵从,老师教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成了课堂的主体。这就会造成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学习意兴阑珊,使课堂的效率只减不增。要想转变这种课堂氛围,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改变传统一师独大的局面,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学生乐于向老师倾诉心声和内心的渴望,教师不仅倾尽所学教育学生而且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关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是建立平等、互动、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师生之间时时沟通,才能使学生的反馈意见用在切实改善教学方案上,才会让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把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还能让师生产生信任感。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更需要建立平等沟通交流的渠道,让小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就不易走思,更易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更易将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应用的实际生活中。

二、结合生活,体会学习作用

小学语文不是架空了的高深学科,而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它的课文选材基本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向学生传达的一种思想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感动,并将这种美和感动用文字表达出来。在《升国旗》中体会对国旗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在《江南》中感受江南莲映荷塘、鱼儿嬉戏的美景,在《奶奶的白发》中体会奶奶的不易和浓浓的祖孙情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置于课文环境中再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就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会对知识记忆深刻。学习和生活是无法切割的,学习的知识可以方在生活中去加深理解和记忆,生活中的事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课本与生活相结合,在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要应用到生活中。如学习到《母亲的恩情》这一课,知道母亲对远行的孩子的牵挂和惦念,母亲深深的爱都隐藏在秘密的针脚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表现。在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为大的母爱之后,就要对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加以引导,并且要求他们在生活中去体贴母亲、孝敬长辈。这就是让小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和道理用在生活中,让生活成为检验学习结果的标尺。

三、合作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要求下,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模式,它是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双方思维的解放。合作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充当起了学习的主体和施动方。小学生不可能在刚刚进入学校开始就会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小组学习。让小学生在学习小组分出不同的角色,并能激发出学习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性格特点和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划分成组。小学语文学习最根本的还是让小学生爱上学语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才会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助合作学习中,也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固然这需要持续、有效的练习巩固,但是主要还是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习惯养成的前提。新课标下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提出新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就需要与时俱进。只有随着社会形势和学生发展需求而不断完善的教学理念,才能成为引领发展的动力,而不是制约学生进步的拦路虎。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渊博的学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我们知道这条路会颇多曲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无数教育实践者的共同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引领学生发展将指日可待。

第五篇: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浅谈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评价

池淮镇中心小学

唐七红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良好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

《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有差别,这就要求评价标准和方法也是多样的,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这正如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所说:“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

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学中的评价作用,促进和提高教学的质量?我认为教学评价应从现代教育的特点出发,强调参与与互动,使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三维目标上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以“评教”为主转移到以“评学”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以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应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要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们,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怕改进,并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主体价值。也可以让家长参加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避免教育中的“真空”,使学生在校内外做到表里如一,从而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二、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小学语文新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当以“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体,因为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最能够适应课程标准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求,这正好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们应当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的目标出发,从不同方面、分时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考查。从学生个体而言,可以建立个人成长记录档案,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看到自己的优点,感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从而走向成功;从学生群体而言,可以建立班级学生整体成长记录档案,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同伴的优点,激发其上进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现代心理学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都有获得别人赞扬的愿望,每个人的先天智力是有差别的,人们不可能在每个方面都能够获得与别人一样的发展,但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比别人强。因而不可能用统一的量化方法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他们既有个性,也有共性。法国前教育部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埃利奥特说:“真正的教育目的是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固定的标准,是人的身心和精神充分发展的天敌”。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育的多功能性和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小学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在保护和„启发‟小学生的人性潜能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这种作用不可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因而无法用量化的方法来评价,但是可以把它描述出来,给出一个“质性”的鉴定并且记入学生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它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不具有选拔性和甄别性,因而有利于实施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基本素质的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的目的也在于此。

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等特征,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评价往往还会出现单调、重复、低效的现象,在教学中常会出现“不错”、“很好”这样的泛泛评价,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因而教师在进行的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

口头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组成部分。但是口头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方式。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因而它以评价的深刻性,效果的长期性的特点而日益成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业本中的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进步”,都是让学生激励好长时间,更不要说一句句充满鼓励性语言的评价了。例如,今天的作业突然有了进步,我就会在本子上写上这么几句话:今天你的作业做得真棒,相信以后的你做作业都会这么棒;如果学生今天的作业有退步的话,我就会这样生疏:昨天怎么了,你赶时间吗?作业除了要做得快还要做得好,你同意我的说法吗?这样一来,我相信我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了,学生的作业会有所提高的。

由于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注意语言的运用,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即使并不是表扬也应注意语言的委婉。如作业中常出现的字迹马虎,作文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顺,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昼避免出现“字迹马虎”,“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等语言,而应改为“字迹再工整一些,你的作业会写得更漂亮”,“如果内容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相信只要认真修改,你的语言可以写得更优美”。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更能引起学生的反思。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只要教师按新的理念来评价学生,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更有生机的,我们的学生会发展得更好。

作业题2:

你觉得应该如何设计语文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多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实,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变,教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无论怎么变都将无济于事。由此可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实施课改、落实课改精神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下面谈谈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营造氛围、积极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发展。要想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开发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教师和学生是朋友、伙伴,协作者的关系,是一种感情非常融洽的朋友关系,让学生处于一种很有安全感的心理状态中。然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为他们的动口、动手、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能看懂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说。另外,课堂上的规矩也可以改一改。课桌不妨摆成“T”、马蹄形、圆形等“主体式”。上课,学生可上台当“老师”,不解时才请教、求援,必要时老师给予启发、引导、点拨。讨论,既可前后左右结队,也可以离开座位与朋友切磋。学生动口多了,可动手写一会儿;坐久了,可站一会儿;动脑多了,可埋头闭一会儿眼睛;只要有助于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给学生“一路绿灯”,不必设防,从而让学生的创新灵感得以迸发,人格个性得以张扬。通过实践,我深感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充分的读、思、问、议的时间,从而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我们的课堂就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学生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影响,教师要多动脑筋,在准确把握教材编排的意图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又要不拘泥于教材。创设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情景,引发学生的兴奋点,如讲故事、做游戏、画一画、唱一唱、猜一猜等。将各科教学融入语文教学中,敢于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摒弃束缚人发展的陈旧传统教育观念,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逐步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别具慧眼、独辟蹊径的素质。善于使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每位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更新,实物展示、音乐启迪、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运用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适时地给学生讲明学习的道理,让学生真正明确“为什么要学习?”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

三、由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化

传统的教育基本上是“接受式”教育,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被动的接受,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而已,他们只是在继承,没有探究,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学生“接受式”学习的方式必须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化,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他们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去亲身经历和体验一番。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即建立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它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的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为他们实现终身学习并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做到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操作;知识让学生获得;学法让学生归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生争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去探究。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儿童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意志、兴趣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即使同一年龄阶段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及个性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管用。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彻底改变过去“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倨来的成功欲望,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激励他们发展成才。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

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根本原因。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也就不会深入地去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而,教师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如:激励式、发散式、创新式、逆向式的提问。教师还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让学生在课开始时“带着问题走进来”,课末“带着问题走出去”,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突出学生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亲自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亲自去感悟。有了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而且,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技能等,其影响比教师单纯的说教要深远得多。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全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语文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知识的良好现状。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语文教学的体验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内趋力,增强学生的态度、意识和观念,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在教学中应予以充分关注。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密切合作,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就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下载我的语文教学新理念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语文教学新理念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新理念下的《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徐瑞丽 【教材理解】 课文先讲兄弟两个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

    汉语拼音教学新理念

    农村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 新理念、新教法 大华小学教师:罗康 汉语拼音要在低年级学生大脑中扎根,使指灵活应用,并非易事。特别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等未进过幼儿园或......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推荐五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 论文http:///:本论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仅作合理转载,原作者可来邮要求删除论 文。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

    语文教师读书笔记:《教育新理念》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寒假中,我有......

    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学习《教学新理念》心得体会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30余年。反观自己之前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越来越觉得要给每一位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读了《教育新理念》,更坚定了自......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新理念地理教学论 1、地理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知道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 2、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 3、课程......

    教师新理念教学反思

    自参加工作,已经过去了一个学期。反观自己上个学期在教育教学工作,得失兼有。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的事业才刚起步,那接下来我又该如何发展呢? 首先,要学会自我审视。 作为青年教师,我......

    健康新理念_教学设计

    健康新理念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主动沟通健康成长》是八年级上册课本第四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是谈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有效地和教师交往、沟通。 “主动沟通,健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