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滴定管的操作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讲稿-教学资源平台
《滴定管的操作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讲稿
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展示的教学设计是《滴定管操作技术》。滴定管操作技术是食品理化检测中必备的操作技能之一。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分析技术实训》是我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滴定管的操作技术》是本课程学习情境二滴定分析操作训练中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中的一个技能点。滴定管的规范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也是后续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中采用食品化学分析检验技术中滴定分析法的技能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本课程教学对象是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多为单招生,化学基础知识薄弱,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有意观察能力不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大,但对于动手性强的操作训练有一定兴趣。此外,作为九零后的他们热衷于网络信息,善于应用各种媒体资源。
3.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食品检验工岗位技能要求及学生身心特征,我确立了如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滴定管操作技术,能正确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分析检测。过程与方法上,我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资源,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提升学习能力。通过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滴定管看似简单,但使用滴定管进行滴定分析检测其操作步骤繁杂枯燥容易出错,因此如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成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如何实现三种滴定速度的控制把握好滴定终点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原则,基于翻转课堂教学理念,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教学。利用信息化技术,借助手机云课堂教学平台,利用规范的操作视频和纠错视频,电脑FLASH动画仿真技术软件,学生操作过程视频等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实现学生在做中学,大量应用数字化资源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的方式对知识进行理解应用,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我的教学实施过程。
三、教学过程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自学、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部分进行。
(一)课前自学
课前,我将制作好的课程教学PPT、微视频、任务单等教学资料上传到云课堂,让学生利用手机在课余时间带着任务查看课程PPT,观看微视频,借助电脑FLASH动画仿真软件熟悉操作步骤,完成预习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和时间,自主安排学习,拓展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分四个环节,分别为:设疑激趣——任务分析——实施探究——评价反馈,将教-学-训-做-评串接起来,环环相扣。
第一个环节,设疑激趣,导入新课。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瓶揭去标签的白醋,提出疑问:如何用滴定管测定样品白醋的总酸度究竟有多大,激发学生求知欲。通报课前自学情况,表扬先进。布置任务:测定样品白醋的总酸度,掌握滴定管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强调规范的使用滴定管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第二个环节,任务分析,明确目标。学生课前已通过云课堂手端机进行了课程PPT的学习,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对滴定管的操作有了一个粗浅的感性认识,通过电脑FLASH动画仿真软件练习,熟悉了滴定管操作步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我利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分析。将主任务分为三个子任务:(1)滴定管用前的准备包括哪些环节,那些细节需特别注意?(2)滴定操作有哪些技术要领,如何实现三种滴定速度的控制把握好滴定终点?(3)滴定管读数要领,滴定操作的注意事项。
第三个环节,实施探究,形成技能。
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探究,形成实验预案。小组代表向大家阐述本组同学对任务的理解及讨论探究结果,最终师生共同敲定实验方案。
然后,进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滴定管的使用。按照实际工作流程滴定管的使用可分解为滴定管的准备,滴定检测和数据记录处理三个步骤,传统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受到时空限制,存在学生细节看不清,关键点不能重复观看,不便随时记录的弊端。本次课我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实实验教学,课前将规范的操作微视频上传到云课堂,清晰的展示操作细节,学生通过视频掌握规范的操作技术。方便学生随时观看,反复观看,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不能兼顾每一位同学,不能保证学生看清每一个操作细节,学生在观看教师示范时不便于随时记录书写笔记,无法随时重复观看教师的操作示范的弊端,克服了教与学中的时空障碍,解决了教师难指导,学生易失误的难题,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学生利用视频进行操作学习的同时,我及时跟进巡查拍下学生操作错误和不规范的案例照片视频,上传到云课堂,与学生分析讨论,找出问题,适时点拨,补充强调。纠错后,学生结合微视频,有针对性的进行纠错练习。通过反复练习纠错,教师巡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提醒。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形成稳定的技能,突破难点。
针对滴定管操作步骤繁杂学生容易出现环节遗漏或顺序颠倒,形成错误的操作习惯这一问题,我通过《虚拟滴定管操作》FLASH动画仿真软件,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形成正确的顺序,良好的习惯。
为了让学生将技能掌握得更牢固,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学生形成稳定的技能之后,开展“技能达人”比拼活动,学生转化角色,充当食品检验员,按照课前确定的实验方案,测定给定样品白醋的总酸度,并上传完整的测定过程操作视频及实验原始记录报告,作为检验实际操作技能的一种方式,通过视频和检验数据评出“技能达人”。
第四个环节,评价反馈,强化技能。
设计《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过程评价表,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滴定管操作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态度、过程参与积极性任及任务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反馈,同时利用课程交流群,QQ讨论群等多种形式,师生互动,进行学习交流。
(三)课后拓展
课后,通过云课堂课程平台完成课后作业和测试,并借助网络平台师生分享食品企业中利用滴定分析法进行项目检测的典型案列,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设计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训-做-评串接起来,环环相扣,让学生先学后做,经历学做、纠错、巩固、拓展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对专业的热爱。数字资源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知识传递时空上的限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也有利于他们长期职业生涯发展。
但是,作为开放、动态的生成性课堂,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反思、研究,完善知识体系,与学生在互动中互相补充,彼此分享,方能实现教学相长。
第二篇:基于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基于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杜震嵘 肖君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摘要:本文的研究是在上海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应用基础上,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研究,并针 对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网络课程制作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为教师实现利用 资源备课和设计开发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降低教育成本,提高优质教育 资源的利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远程学习。而且在这样一个基于教育技术标准开发平台中 制作的网络课程能方便的导入导出,并兼容于其他的网络教学平台。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LMS LCMS 网络课程 SCORM
1、背景介绍
上海教育资源库是上海市教育信息化中的重大工程之一, 为全市教育单位提供优质丰富 的教育资源。教育资源库软件平台是上海市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的软件部分,是支撑教育资 源管理和使用的基础平台,为各级教师和众多的学生网上学习和活动提供服务,是提供远程 教育,实现终身学习的保障。下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软件平台的系统结构图: 教育资源门户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标准 多系统耦合服务平台
资源著作平台 资源管理平台 资源应用平台 资源交流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
图1 上海市教育资源库的系统结构图
基于资源网络教学平台是在上海教育资源库的门户平台上搭建的网络学习环境, 实现教 师利用资源备课和设计开发网络课程,提供学生充足的学习资源, 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 率,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远程学习。同时在这样一个基于教育技术标准开发 的平台中制作的网络课程能方便的进行导入导出操作, 把课程运用于其他符合标准的网络教 学平台。
2、网络教学平台的介绍
目前我们看到的网络教学系统大部分都属于学习管理系统(LMS,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
提供了知识与信息的课程服务让学习者自行上网浏览,其中除了在线课程之外,还有在线测 验,课程讨论区等学习工具,相关的学习过程记录,主要是着重于整个教学系统的开发。而 新一代的学习内容管理系统(LCMS,则是以学习对象(Learning Objects,LO的理念与标准 为设计的核心,着重于学习内容的管理与编辑功能。
LMS 与 LCMS 并不是两个对立的系统,两者其实可以整合在一起,并且可以做适当的信 息交换。如图 2,当课程编辑者运用教学资源,学习对象通过 LCMS 动态产生某课程,并通 过网络教学标准的封装成为共同可识别的标准格式后,学生就可以经由 LMS 的注册、课程安 排与学习社群等机制,去浏览这些存储在 LCMS 的课程,进行学习,而另一方面,学习者的 学习历程也可以由 LCMS 提供给 LMS 在系统管理上做决策时做为参考;在这样的整合模式中, 通过符合教育技术的相应标准规范,将使未来的数字学习更具有共通性!
3、基于资源库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
基于资源库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一体化管理、完全开放、交互式 教学设计和支持多种教学策略等。
3.1 一体化管理
网络教学平台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集成, 应该实施一体化管理, 而不是相互分离的系统。目前,Internet 上的一些现成工具,如电子邮件、WEB、新闻组等,都有一定的教学功能, 还有一些大学也开发了一些教学支持工具,如用户注册系统、讨论组、聊天室等,但这些工 具都是与教学内容相分离的,是一些相对独立的系统,对教学的紧密性要求支持不够,比如 某些系统,要学习几门课程,就需要登录几次,使用起来极为不便。一体化管理就是要使教 学支持系统真正符合教学的要求,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可以完成教学(学习过程中的各种 活动,而不需要来回在几个系统之间切换,降低操作的复杂度及学习的难度。
3.2 完全开放
网络教学所涉及的行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这就要求 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 具开发的教学内容,支持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课程内容与文件格 式,不对课程开发工具作限定要求,只要求该工具开发出的课程内容能够符合标准。课程编著者
学习对象 LO 资源库
动态传输界面 图2 LCMS 和LMS 的整合 教师
注册与 课程安排 社群机制 使用界面 学习者档案
学习历程
电子化教材 使用者 界面 学生 学习者 网络教学标准 3.3 交互式教学设计
我们认为,网上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内容在网上发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互,从而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由于师生在 物理空间的分离,师生之间的交互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这种交互的广度与深度,是决定 网上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网上教学包括一些基本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发布、作业、答疑、考试、讨论(同步/异步、做笔记等,而现有Internet 工具并不能很好地支持这些 活动,需要教师进行复杂的交互性程序设计,这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无法完成的。教学支 持平台就是要解决这些交互式工具支持问题,使得教师无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开发程序,就 可以方便获得良好的交互性支持,从而可以专注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教学支持平台的首 要功能就是降低实施网上教学的技术难度,提供方便实用的教学工具,简化交互式教学设计 的复杂性。
3.4 支持多种教学策略
忘上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组织者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学习者已经成为学习过 程的主体,加上教师与学生在地理空间上的分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新的 关系下,传统教学过程所采用的教学策略相当一部分已经不再适用,网上教学是一种新型的 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环境中,它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引进新的思想、新 的教学方法。教学支持平台必须能够充分体现这些新思想与新方法,必须能够支持基于课程 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主题资源的学习、混合式学习等适合网络学习环境的新教学策略, 应该提供实施这些教学策略的实用工具。
4、网络教学平台的结构与功能
基于资源库的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课程制作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和网络教学资源管 理系统三个子系统,其体系结构如下图3 所示。
图3 网络教学平台结构示意图 课程模板库 网络课程制作系统 网络课程设计工具 网络课程库 学习管理
教学交流工具 辅导答疑 课件点播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Cernet , 卫星电视教育网,Internet ,Intranet 网络支撑平台 分布式教育资源管理系统 题库 素材资源库 课件库 案例库
网络教学平台是建立在通用的Internet/Intranet 基础之上的, 专门为基于双向多媒体 通信网络的远程教学而提供全面服务的软件系统,它包括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开发、网络教 学、网络教务管理四个方面的服务,在丰富的学科资源的基础之上,学科教师根据教学要求 与教学计划, 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 开发网络教学课程, 借助于网络教学的一些支持工具, 开展双向的远程教学,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保障这种教学更加高效,也更加规范化。
4.1 网络课程制作系统
网络课程制作系统可以针对不同性质学科的特点, 将该学科的教学模式抽象为多个可以 直接套用的模板,并给予相应资源库的支持,有了丰富的资源和使用简单的
教学设计模板, 就可方便地完成多媒体网络课程对交互性的要求。在课程编写的过程中,从总体的教学设计 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从版面设置到对象属性设置,由于每一步都有模板和提示支持,经过较 短时间的学习, 普通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课件的编写工作。教师不必再为缺乏素材而发愁, 也不必再学习抽象繁琐的代码设计,可以大大减小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难度。
网络课程制作系统主要完成网络课程内容的表示, 支持基本教学逻辑的设计,其基本特 色是: 1.支持网络多媒体开发功能,能够进行多媒体素材的导入、抓取和制作,通过直观方 便的拖动连接、简单易行的课程管理和动态调整等制作手段, 能够快速高效地生成网络课程;2.提供素材库与素材库管理软件,简化教师开发网络课程时的素材制作负担;3.提供针对具体学科的网络课程模板和向导库,并提供一些模板化的网络课程,可方 便和加速网上课程的开发。
4.2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网络教学支持系统主要提供远程教学服务,它以网络课程为核心, 在教学管理系统的支 持下,合理有效地利用学科教学资源,为实施全方位的现代远程教学提供服务,它将网络课 程与学校的远程教学服务进行了有机的集成。网络教学系统不仅是先进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体现,更重要的是要符合现代化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够为远程教育提供一个真正高效的 现代化教育手段。其主要目的是:(1通过提供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辅助手段,保证现代远程教育得以顺利实施;(2提供给各个学校或办学点一套切实可用的远程教育支撑软件工具,以支持远程教 学活动的各个环节;(3通过各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最大限度地用计算机替代教师的劳动,并节约大量的 教育投资;
(4形成现代远程教育完整、统一的学习界面,减少因需要熟悉各种不同的学习系统 而给学习者带来的不便;(5通过给学习者提供学习导航、答疑、查询、讨论、作业布置、自测等手段,提高 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效果;(6通过提供方便的网络课程构建工具,可以大大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效率,减少大 量的重复劳动,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7通过提供标准化的题库与考试系统,保证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8提供多种最能体现网络特色的学习策略,打破传统单一的讲授式学习模式,每一 种学习策略都提供多种教学设计模板,以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的功能包括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发布, 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教的支持和对 学生学的支持,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网络教学支撑系统开发的首要要求是模块化 开发,要具备很强的可伸缩性,既可以用于广域网内大范围的网上教学,也可以根据各级各 类学校的需要,进行模块化组合,应用于校园网内;其次是开放性,该系统要能够支持不同
课件开发环境,能够支持第三方的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网上课程。4.3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
远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将优秀教学资源划 分成各种素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并以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形式存储于各种数据 库中,构建成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形成数字化的电子图书馆。这样做为学习者提供了内容丰 富的优秀教学资源,使远程教育建立在丰富的教育资源基础之上, 减轻任课教师建立大量教 育资源的负担,也减少学校之间的重复开发。
教育资源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管理教育资源, 从资源使用和管理 的流程出发,系统的功能包括资源目录树浏览、资源检索、资源前台服务管理、系统后台管 理、计费管理、资源统计、个人知识管理器等主要功能。
5、研究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 网络教学平台为本市教育单位分享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 开展各种网上教学活动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2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整个上海资源库项目软件平台的一个应用平台, 为教师提供了一 个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的环境,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实现 远程学习。
(3 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先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支持基于资源的主题学习、研究性学习。网络课程制作系统可以提供多个具有教学意义的模板。
(4 全面支持多个教育技术标准,如教育资源应用规范,课程内容包规范,学习管理系 统规范等。网络教学平台首先对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标准化描述,促进资源的交换、共享和 重复利用。
参考文献: [1] 肖君 《上海教育资源库软件平台开发文档》 2004.9 [2] 戴欣等 《基于SCORM规范的智能化通用教学平台的实现》 计算机工程应用 2002.21 [3] 刘焕君等《学习管理系统(LMS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应用 2003年12月 Vol.23 [4] Maria Moundridou,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Web-based authoring tool generating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Computers & Education 40(2003 157–181 [5] 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 2004 Sample Run-Time Environment Version 1.3.2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大赛化工单元仿真操作讲稿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信息化课堂教学
讲稿
课程名称: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总 课 时: 106 授课教师:
所在部门: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授课时间: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蒸馏技术仿真技能》,这部分内容实践性较强,但也是前面理论内容的应用。上一周我已经在蓝墨云班课的资源库里上传了操作说明书和冷态开车操作视频,并发布了复习及预习任务,待签到结束后我们进行抽查。首先进行签到,请大家打开手机,登录蓝墨云班课的签到界面,准备签到(发布签到手势)。利用这个时间,请大家思考复习问题:精馏的典型工艺流程是什么?
一、理论知识复习阶段(约10分钟)
白酒的酿造工艺中就有蒸酒的这一工序,在这一工序中,酒的浓度得到提升,但这只能得到乙醇含量约70%的液体。在现代工业发展中,无水乙醇的用途非常广泛,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汽车上加的汽油,里面就添加的有乙醇。那么,高浓度的乙醇如何获得呢?就需要采用精馏技术。关于精馏的理论知识内容前面已基本学习过了,我们找1、2个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所提出的问题:精馏的典型工艺流程是什么?
请***同学来回答。请坐。
请****同学进行补充。请坐。
精馏的典型工艺流程很简单,精馏工艺中的主要设备有哪些呢? 对,最主要的是精馏塔,可以是板式塔,也可以是填料塔。那么在精馏的工艺中哪些参数比较重要呢?
对,精馏工艺中对精馏塔的温度、回流液流量、进料流量、塔顶采出流量、塔釜采出流量、压力这些参数的控制比较重要,如果这些参数控制不当,就难以得到合格的产品。但这些参数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回流液的流量大小就会影响塔的温度。那么,精馏塔的这些主要参数在操作中,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控制呢?
二、主要内容讲解
1.仿真界面认识及工艺流程识读
这是模拟实际生产中精馏生产工艺的单元仿真操作,一个是DCS操作界面,一个是现场图,还有报警画面图以及主要参数的趋势图等,这与工厂控制室电脑上的操作界面是相似的。这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精馏生产工艺的仿真操作。看到这个画面,是不是觉得有点眼晕?不要着急,我们刚才也知道了精馏的主要设备都有哪些,现在,我们分别在DCS仿真界面和现场图上找出精馏的主要设备:首先是精馏塔,其次是塔底的再沸器,然后是塔顶的冷却器,这个是贮存塔顶馏出液的容器。找到了这些主要设备,那么,本次单元仿真的工艺流程就容易解读了。首先,上一工段来的原料液通过阀门FIC101来进行自动控制,进入精馏塔中,这一工序的原料液是汽液混合物,进来的蒸汽随着塔底来的蒸汽一起上升到塔顶,在塔顶的冷凝器EA419中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冷凝液进入回流罐FA408贮存。这部分的问题是:进料是汽液混合物,对塔的压力及回流罐液位有影响吗?
对,进料越多,塔内蒸汽越多,压力就越高,如何控制压力呢?可以通过冷凝器的冷却水阀门PIC102开度大小来进行控制,阀门开度越大,冷却水流量越大,冷凝速度就快,塔压就下降了。有同学问了:PIC101貌似也是控制压力的阀门,有什么作用呢?PIC101所控制的是压力高到无法控制的程度时,放空一部分蒸汽来降低塔压,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塔内蒸汽减少,冷凝液量减少,回流罐的液位迟迟不能上升,就影响下一步的操作。
了解了塔顶,再来看进料后的液体部分随着塔上部来的液体一起流到塔底,在塔底通过再沸器EA408被加热成蒸汽。那么,再沸器是用什么来进行加热的?
对,同学们都看到了,是通过低压蒸汽来进行加热的。那么,塔的温度是怎么控制的?
对,有同学已经看到了,塔的温度主要是通过自动控制阀门TC101来进行控制的。TC101的动作阀门就是在低压蒸汽管线上,所以,控制塔温度的主要阀门就是通过TC101来进行控制,但还有一个辅助阀门V13,这个阀门主要控制进塔蒸汽压力,在通过TC101控制塔温升温不明显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阀门开度调大一些,正常情况下,这个阀门的开度维持在50%左右。除了低压蒸汽影响塔温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塔的温度?
请****同学回答。
对,除了低压蒸汽以外,影响的还有进料流量,进料量加大,温度降低,以及回流液流量,回流液流量加大,塔温下降比较明显。因此,当塔温不在正常值时,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找原因。
补充说明:FA414是低压蒸汽的冷凝液贮罐,它的液位是独立的,可以在开始投入使用时就投自动,不用再管。
学习了塔压、塔温的控制,我们来了解一下塔顶产品和塔釜产品的采出。先来看塔顶。塔顶的产品贮存在哪里?对,回流罐。回流罐下方有红色的泵GA412,把塔顶产品抽出,一部分返回塔内,通过阀门FC104控制流量;一部分通过FC103控制采出的流量。这两个流量在后期的参数调节中,不太容易调节至正常,因为是从一个管线中分流而出,因此这两个流量的大小会相互影响,在操作中要注意。
再来看塔底,塔底的产品流量是通过阀门FC102来进行控制的。
FC103、FC102的阀门还分别和LC103、LC101相关联,因此,这两个流量大小还影响着回流罐液位和塔釜液位。
2.操作步骤解读
资源库里已经发布的有操作说明和操作视频,下面我们抽查同学来检查预习情况。
****来讲解冷态开车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很好,有四大步骤:进料及排放不凝气体、启动再沸器、建立回流,调节正常。其中,在操作中,比较难以进行的步骤主要是最后一步:调节正常。在调节这些参数时,一定要注意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3.课堂讨论
讨论问题:精馏操作的要点及重要步骤是什么?请把答案汇总至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给大家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并提交答案。
****同学回答不错,点赞。4.小结及下阶段任务布置 一起来总结主要内容:
(1)操作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冷却水流量及加热蒸汽流量、进料流量影响塔压;低压蒸汽流量、回流液流量影响塔温;塔顶产品采出与回流液流量相互影响;(2)下面时间我们将进行冷态开车练习,请大家打开东方仿真学生端,进入自由训练室;
(3)练习中要思考的问题:精馏的主要参数对操作过程有什么指导意义?
三、课后拓展
同学们,经过学习及实践训练,我们初步掌握了精馏的工艺流程及冷态开车操作,但很多同学在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压力控制不当、温度超温以及塔釜液位超限等情况。请大家在课后认真总结本次练习及学习过程,并将结果汇总成报告,并提交至蓝墨云班课的大作业;并且在蓝墨云班课上开设有本训练讨论区,大家可在课后进行讨论,表现较佳者给予经验值奖励;另外我将在网络上搜寻与精馏相关的资讯与资源,并上传至资源库,大家要及时查看。
操作不太熟练的同学,在课后要多多观看资源库里的操作视频。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如何选择与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
陕西省勉县二中 李庆华
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摆在我们每个教师的面前。如何正确高效的选择和设计这些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成了我们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有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资源时,不能盲目的乱选、滥选,否则会适得其反。每位教师要正确应用资源,将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景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资源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像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4)最小代价原则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律来选择信息的。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为增加信息让人接受的可能性,要么增大分子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收获;要么减少分母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困难。接受者将得到的好处主要属于教学需求方面,如学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学软件获取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的需要。接受者将付出的努力主要涉及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便利,如学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信息。这就告诉我们,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设计
在选择和设计信息化教学资源时,若现成的资源中已有合用的,应尽可能地选取和运用,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经费和精力;当已有的资源不甚合适时,可先考虑对资源略作修改,以满足教学需要;如果选取、修改都不行,就要设计、编制新的、符合要求的教学资源或学习资源。在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或教学资源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
教学目标是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它不仅规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和方式,指导学生对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吸收,而且还控制资源类型和资源内容的选择。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景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景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不同的教学目标决定不同的媒体类型和媒体内容的选择。若不遵守这一原则,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2)内容符合原则
学科内容不同,适用的教学资源也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各章节的内容不一样,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来讲解,使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和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的掌握。同是化学学科,在讲解化学反应时最好用动画一步步模拟反应的过程;而在讲解分子式、分子结构以及元素周期表等内容时则图形或图表的配合为宜。总之,对教学资源的选用和设计应以符合教学内容为原则。
(3)对象适应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认知结构有很大差别,教学资源的设计必须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相适应,否则不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按照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6~11、12岁)正好处于认知发展的第三阶段即“具体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直觉思维模式”;而初中学生(12~15岁)则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即“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结构属“运算思维图式”,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且抽象思维占优势地位。但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种抽象思维仍属经验型,还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而对高中学生(16~18岁)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已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由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即能在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处理某些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对外部现象的观察归纳出关于客观世界的某些知识。
在进行教学材料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绝不能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资源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觉思维图式,因而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觉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因而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适当减少;在中学阶段则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抽象概念,学会运用语言符号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逐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阶段尽管形象化教学仍不可缺少,但是只能作为一种帮助理解抽象概念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像小学那样以形象化教学为主。否则将会喧宾夺主,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很生动、美观,而内容却无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最小代价原则
研究表明,人们总是根据最小代价律来选择信息的。这就是说,接受者对信息的预期选择率=可能得到的好处÷需要付出的努力。为增加信息让人接受的可能性,要么增大分子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收获;要么减少分母值,即接受者可能有的困难。接受者将得到的好处主要属于教学需求方面,如学生在某一特定情境中,通过教学软件获取的信息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习的需要。接受者将付出的努力主要涉及获得信息的途径是否便利,如学生为了满足学习需要,必须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来获取这些信息。这就告诉我们,开发的学习资源不仅应该包含较多的信息量,而且应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使学生能够只花较少时间就获得这些信息。
判断一个教学资源是否有效,关键在于看它能否将所要表达的信息有效地呈现给学习者。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遵循前述基本原则之外,还应运用心理学原理,尤其是视听心理学原理和规律指导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开发,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学习者认知特点和视听心理特点的教学材料。
(1)注意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是从外界刺激产生感觉开始,而是从个体的学习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对于感觉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开始。因此,没有注意就不可能产生学习。注意有以下几种特性:
选择性:注意有高度的选择性,人们一次只能注意到环境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其中被看得清楚的只是视野中的中心部分。因此在用各种媒体呈现教学信息时,应当突出主题,突出最主要的特征。
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据此,媒体设计中为了引起学习者注意,并不需要完全使用新的刺激,只要前后刺激有明显的对比和差异即可引起注意,如:某段文字有闪烁或下划线;言语中改变音量或音调;屏幕中开窗口、画箭头、加边框等。但运用新异性手段时,切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异性手段本身,而应设法引向学习内容。
简洁性:简洁的呈现易于集中注意,为此,在画面中应尽量删除无关的背景和多余的细节。
适中性:难易程度适中的刺激较易引起注意。太简单的内容,学习者往往不屑一顾;太困难的内容,学习者则倾向于回避,这两种情况均难以吸引注意。
期望性:学习者的期望可以对注意产生强烈影响。在呈现要教的内容之前,先提出教学目标或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能使学习者对后来呈现的刺激产生期望,引起注意,并对后来呈现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
(2)知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觉具有下列和教学资源设计密切相关的特征:
整体性:这是知觉的基本特征之一。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但学习者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感知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无组织的刺激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媒体设计者必须对呈现的内容加以精心组织,以减轻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负担。将欲呈现的一系列步骤标上序号,按照逻辑次序、因果关系或层级结构呈现复合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等,这些都是组织呈现内容的常用方法。
相对性:知觉不能用绝对值表示,只能通过比较来衡量。在设计媒体的呈现方式时必须考虑知觉的这种特性。例如:
对距离的判断是相对的:一个熟悉的客体越小则被知觉为越远。对大小的判断是相对的:学习者对画面上不了解的物体,如无熟悉物体作参考是不能判断其大小的。但是在画面上如把集成有上百万个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放在手指上呈现,则可以使人们对芯片的集成度大小留下深刻印象。
对运动的判断是相对的:画面上,一辆汽车在静止背景上移动或汽车不动而变换背景的位置,均可以被感知为动态。
对亮度的判断是相对的:灰色的物体在黑色背景上显得亮些,在白色背景上则显得暗些。„„
对比性:当两种事物的属性难以区分时,应将它们放在一起呈现,而不是分开。并在画面上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或符号标出它们的不同点;或是将细微的差别加以放大,这些均有利于知觉的对比,从而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辨别。
(3)记忆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记忆具有下列和媒体设计有关的特性:
组块性:组块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提出的记忆单位,具有不同的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在记忆同一事物时所用组块的内容不同。学习者总是把当前呈现的信息内容划分为适合自己记忆的组块。因此,教学资源设计者应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预估出该学习者对当前教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并据此对欲呈现的媒体内容预先进行组块。这样做的结果可以大大减轻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学习质量。组块的方法可以是空间分组、时间分段或根据有关概念进行语义分类(认知结构不同,对同一事物进行语义分类的方法可以完全不同)。
有限性:大量的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类的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因而是有限的;但是同样的知识内容(例如一组概念或规则)只要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有可能大大扩充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记忆的这种特征对媒体设计的启示是:一次呈现的学习项目一般应限于72个,而5个项目是最可靠的(可适合所有学习者的记忆容量);当遇到步骤繁多,例如有20个步骤(大大超过72)的复杂过程时,可将20个步骤依照其中的逻辑关系或内在联系,将该过程先分为4个分别包含5个相关步骤的组(改变组块形式),即把原来需要呈现20个较小的组块改为呈现4个较大的组块,每个较大的组块中由于只含5个步骤而且在语义上有某种关联,不会造成记忆上的困难。这样,通过改变组块的形式,就把原来超出短时记忆容量因而很难记忆的问题,变成了容易记忆的问题。
(4)概念形成
使学习者掌握概念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学习概念不仅要记住有关的名称和定义,而且要通过一系列实例来帮助理解事物的共同属性,以便从中引出概念。形成概念是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与概念学习有关的知识是: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属性、实例(亦称正例)和非实例(亦称反例)。为了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形成概念,媒体设计者应考虑概念形成过程的下列规律:
从实例出发而不要从定义出发──在学术著作中关于概念的叙述一般是按名称→定义→属性→实例的顺序;但是在教材和教学软件中对概念的学习则应相反,即按实例→属性→定义→名称的顺序,因为只有从实例出发才能从中确定共同属性,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既要使用正例,也要使用反例──光有正例不能使学习者较深刻地了解概念的全部属性,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才能较完整地、确切地掌握一个概念。
应使用和正例相近的反例──所谓和正例相近,是指反例中有某些属性和正例有相似之处,而这些正是学习者难以辨别容易引起混淆之处。使用与正例相近的反例,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习者获得确切的概念。
列出属性表比直接用文字定义概念有效──由于属性表层次分明,所以能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而冗长的文字表达则容易使人感到厌烦而遗忘。
——摘自何克抗等.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